1. 楊三姐告狀是哪個朝代的事
楊三姐告狀是民國時期的事。
山東藩台楊康源一人承擔了挪用軍餉的罪責。臨刑前,他把妻女託付給山東巡撫高敬堂。被罷官的高敬堂贖出了被賣進妓院的楊妻及女兒楊二娥和楊三娥,並命次子高成棟娶二娥為妻。
高敬堂的填房夫人林媚春和高成棟有私情。見高成棟成婚,林媚春妒火中燒。在林媚春的舅舅吳獻銘的安排下,二娥在林媚春房裡撞見了衣衫不整的高成棟。當三娥找高成棟算賬時,二娥把事情按了下去。
高成棟擔心二娥說出實情。吳獻銘給了他一包砒霜。二娥喝下放有砒霜的湯葯後,對高成棟說出了肺腑之言。
(1)有聲電影中二姐請了多少人看電影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後,劇作家高琛對原著進行了改編整理,由中國評劇院搬上舞台,後拍成同名電影,在封建社會晚期這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內,一個弱小的女孩子,自己的親人伸冤,不畏強暴,百折不撓,與官府豪紳抗爭,與權勢和金錢抗爭,終於弄清案件真相,最後使正義得以伸張。這就是評劇電影《楊三姐告狀》的故事。
而電視連續劇《楊三姐告狀》將劇情的年代背景提前了幾年,由原先的民國時期變為清末民初,虛構了楊家母女被賣進妓院的劇情,而且為高成棟(評劇中名為高佔英,人稱高小六)進行時代處理,其姦情設置了許多借口,還將其謀害楊二姐設置為是他人唆使。
2. 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無知
人們總是認為自己懂了,其實總是以為罷了。
我們在絕大多數領域都是一種無知的狀態,很多東西都是似懂非懂。正如老舍的一篇小說里,二姐還接觸有聲電影時,猜測這聲音是熒幕上的人接吻時觀眾的掌聲,並以此確信而不想去看一樣。
很多時候我們寧願相信自己的猜測也不願意去驗證事實。正如前一段時間的翟天臨不知道知網一樣,去看相關視頻底下的評論,都是在大肆批評,沒有幾個人去看了看知網是什麼。
很多東西人雲亦雲,便會爆發出令人驚駭的力量。而站在這些東西中間的人卻未必是真的這些東西的支持者。
人總是習慣自己的無知,我不例外,誰也不例外。盡管很多人都信誓旦旦的說自己不是某種某種人,但往往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一時容易,保持這種感覺卻始終很難。
沒有誰會想要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當中,人寧願接受一成不變也不願意承受時時刻刻的變化。這就是無知的理由。
你告訴一個人什麼是對的並不能讓一個人改變什麼。你告訴小偷不要偷竊,告訴不文明的人不要再公交車上吃瓜子,無異於對牛彈琴。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迅速理解你說的每一句話的觀點,總有人會以自己的想法來歪曲你說的意思,並以為這就是你想要表達,這就是無知的感覺。
無知的感覺是什麼?它反而是全知全能的感覺。
因此想要擺脫無知,不如說要擺脫認為自己全知全能的自我意識。什麼時候你不固執己見了,你也就離無知遠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