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分鍾的動畫需要多少圖片
動畫標準是一秒24幀,也就是24張畫面組成一秒所以一分鍾是1440張圖片。
⑵ 電影畫面電影里,通常一秒的鏡頭,是多少格畫面
一般是24幀,肉眼就會看到連貫的畫面。但是現在電影也有30幀的,29幀的等。
⑶ 日本動畫片一分鍾多少幀一部90分鍾的動畫需要多少副畫
一般情況下。常見的日本動畫片一分鍾為24幀。
以一幀一幅畫來算,則90分鍾共129600副畫。
並且,如果是90分鍾動畫,那基本都是劇場版了。常常幀率會更高。比如戰斗類動畫,更高的幀率會帶來更加流暢的快慢節奏的轉換。
然而,現實是並不可能真的有13萬副畫。很多情況下,一幀所繪制的畫面,都可以重復使用,尤其是對白過程中,更是並不需要逐幀繪制。而且現在動畫製作軟體的發展,更是極大節省了繪制所需的人力。除了某些像宮崎駿這種導演,固執的要求手繪原畫。
由於人類眼睛的特殊生理結構,如果所看畫面之幀率高於24的時候,就會認為是連貫的,此現象稱之為視覺暫留。這也就是為什麼電影膠片是一格一格拍攝出來,然後快速播放的。
而對游戲,一般來說,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比較注重FPS的高低,如果FPS<30的話,游戲會顯得不連貫。所以有一句有趣的話:「FPS(指FPS游戲)重在FPS(指幀率)。
每秒的幀數(fps)或者說幀率表示圖形處理器處理場時每秒鍾能夠更新的次數。高的幀率可以得到更流暢、更逼真的動畫。一般來說30fps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將性能提升至60fps則可以明顯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但是一般來說超過75fps一般就不容易察覺到有明顯的流暢度提升了。如果幀率超過屏幕刷新率只會浪費圖形處理的能力,因為監視器不能以這么快的速度更新,這樣超過刷新率的幀率就浪費掉了。
⑷ 動畫片每放映1秒需要多少張原畫,每分鍾需要多少張畫稿
動畫片每放映1秒需要12幅畫,一分鍾60秒,需要72張畫稿。
在繪制的動畫中,移動角色通常是「兩次拍攝」,也就是說,每兩幀膠片(通常以每秒24幀的速度運行)顯示一幅畫,這意味著每秒只有12幅畫。
即使圖像更新率低,但流動性對於大多數受試者來說是令人滿意的。然而,當一個角色需要進行快速移動時,通常需要恢復動畫「上一個」,因為「兩個」太慢而無法充分傳達動作。兩種技術的融合使得眼睛被愚弄而沒有不必要的生產成本。
(4)電影一分鍾多少畫面擴展閱讀:
幀率和人類視覺
人類視覺的時間敏感度和解析度根據視覺刺激的類型和特徵而變化,並且在個體之間不同。人類視覺系統每秒可處理10到12個圖像並單獨感知它們,而較高的速率則被視為運動。
當速率高於50 Hz至90 Hz時,大多數研究參與者認為調制光(如計算機顯示器)穩定。這種調制光的穩定感被稱為閃爍融合閾值。然而,當調制光是不均勻的並且包含圖像時,閃爍融合閾值可以高得多,數百赫茲。
關於圖像識別,已經發現人們在不間斷的一系列不同圖像中識別特定圖像,每個圖像持續少至13毫秒。視力的持久性有時會導致非常短的單毫秒視覺刺激,其感知持續時間在100毫秒到400毫秒之間。非常短的多個刺激有時被認為是單個刺激,例如10毫秒的綠色閃光,緊接著是10毫秒的紅色閃光,被感知為單個黃色閃光。
⑸ 電影一分鍾多少個圖片
以前每秒24張,現在36張,每分鍾60秒,算一下吧。
⑹ 拍攝定格動畫 1分鍾短片 要多少張照片呢
下面的人不懂就別誤人子弟了,我來回答吧!一般普通電影是每秒25幀,也就是每秒25個畫面,而定格動畫每秒只要12到15幀就可以了,也就是說,1分鍾短片需要拍攝720張到900張照片。
⑺ 有誰知道動畫片里一分鍾的畫面是由多少個鏡頭組成的
不確定能有幾個鏡頭,最少一個鏡頭,最多每幀一個鏡頭也就是一分鍾1440鏡頭,不過這樣太閃了,鏡頭短時間變幻太多也是很不舒服,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一分鍾三到十個左右比較合適。
⑻ 商業電影放映速度是多少個畫格
商業電影放映速度是每秒24畫格。影片的播放原理就是利用了人類的視覺暫留,電影放映機每秒播放24幅張圖片,即放映速度為1/24秒,這樣當前一個靜止圖片還沒有在眼前完全消失,下一張近似的圖片就出現了,於是就產生了連貫的視覺效果。
所以運動是電影和動畫的核心問題。電影中的快動作是由於拍攝中攝影機低於每秒24格,慢動作則是高於每秒24格。
影片的播放原理
就是利用了人類的視覺暫留,電影放映機每秒播放24幅張圖片,即放映速度為1/24秒,這樣當前一個靜止圖片還沒有在眼前完全消失,下一張近似的圖片就出現了,於是就產生了連貫的視覺效果。所以運動是電影和動畫的核心問題。
拍攝時片門每秒通過的畫面格少於標准數字每秒24畫格,播放時是常速度24畫格/秒。這樣,銀幕上的活動就比實際活動快,出現快動作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