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製作動漫的一般流程是怎樣的
動畫製作是一項非常繁瑣的工作,分工極為細致。通常分為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前期製作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中期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中間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包括剪接、特效、字幕、合成、試映等。
動畫的相關職業包括影視特效、廣告製作、教學課件製作、產品宣傳、知識傳播等,這些職業的特點是知識背景無限制,個人素質更綜合。這種職業的特點是輔助性質,動畫用來實現其他目標。
(1)如何製作電影台本擴展閱讀:
1、動畫桌:又稱「透光桌」、「拷貝桌」。它與一般寫字桌不同之處是,以磨砂玻璃為桌面,下面裝有燈管,使桌面能夠透光,看清多張疊加在一起的畫稿,用於動畫線稿的繪制與拷貝。桌面部分常設計成傾斜狀,以免光線直射眼睛並利於工作。
2、拷貝台:又稱為」透寫台「,是拿來將原稿復寫時的使用工具。內有日光燈、白色壓克力板、玻璃與箱體組成的平台。
3、定位尺:動畫人員在繪制設計稿和原動畫時用來固定動畫畫紙使用的工具,在傳統動畫攝影時,為確保背景畫稿與賽璐珞片的准確定位也使用定位尺。定位尺一次可固定打有標准孔位的數十張畫紙,也可用於翻閱畫稿。
4、打孔機:打孔機的作用與定位尺是相對應的。主要作用是給原畫紙、修形紙、動畫紙等所需要在定位尺上固定的紙,打出與定位尺三個固定柱相同大小、相等距離的孔,使這些紙能准確的被套在定位尺上。
5、動畫筆:動畫筆泛指動畫片前期、後期製作中所使用的各類筆。主要有鉛筆、自動鉛筆、彩鉛、簽字筆、勾線筆、毛筆、水彩筆等。
2. 我想拍一個微電影 零資產 誰能幫我想一個劇本
媒體時代,製作微電影對於我們來說觸手可及。將成長過程里難忘的事,童年時美好的回憶,旅遊中發生的趣事,反映社會現象的典型、自己的突發奇想……都可以用電影的方式展現,讓想法和記憶不再只留存在腦海里。
讓微電影出眾的基礎,就是劇本。
多少國產劇是因為劇本爛而整個故事被毀了……
想完成好劇本,首先你得知道
劇本的分類
劇本分為三種不同形態
文學劇本
分鏡頭劇本
完成台本
三種不同的劇本形態在影片製作中承載著不同的作用
文學劇本
由編劇完成,為影視劇提供了完整的故事和人物關系、清楚的人物對白和動作,明確了影視劇的主題、人物、情節、結構、風格等基本元素,是未來影視劇的基礎和框架。
分鏡頭劇本
是導演在文學劇本的基礎上,根據拍攝場景的實際情況,按照自己對未來影視畫面和場面調度的設想,改寫成的可直接用於拍攝的台本,又稱「導演工作台本」。
完成台本
又稱「鏡頭記錄本」,是在影視劇製作完成之後,由場記完成的,將其中的一切藝術、技術內容,如場記、鏡號、鏡頭長度、拍攝方法、場面調度、人物對白、音樂音響等,完整詳細地記錄下來的台本樣式。
作為編劇,主要創作文學劇本,便是最普遍的分場景劇本,這是構建影視故事最基礎的開始,按故事表達或情節發生時間的早晚,將不同場景劃分為不同幕,在場景的范疇內將劇情敘述。
分鏡頭劇本是導演拍攝電影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表現了導演對於影片拍攝的預期效果,作為導演拍攝時的工作台本,其可根據個人主觀進行需要元素的改動和刪減。且該劇本直接用於拍攝。
完成台本強調完整,是分鏡頭腳本的一種補充,其與分鏡頭腳本不同之處在於,完成台本運用於電影製作完成後,連拍帶剪、甚至一些藝術表達都需要記錄。
而我們今天先談怎麼講文學劇本寫好,寫得有價值。
首先,劇本創作需要劇作者有創作意識。
現在很多編輯完成的劇本質量完全不能打,啥故事都敢往上套,要不就是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甚至有些創作者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自己還處在迷茫中,故事就完成了。
3. 動畫片電影是怎麼製作的
我認為隨著多媒體影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作品使觀眾享受到了無與倫比的享受。一個部門的視聽盛宴不僅讓觀眾感到高興,而且帶動了中國整個多媒體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三維動畫就是其中之一。為了讓人們感到困惑,或者剛剛開始相互接觸來理解,以及那些認為他們真的非常接近三維虛擬世界的人,讓我簡要地介紹一下三維動畫的基本過程。
基於這一原則,我們可以理解,我們在回放中看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而是以在你面前連續播放圖片的形式出現的。由於人眼具有視覺保留的特點,一幅圖像的印象並沒有消失,屏幕上出現了一個略有差異的下一個屏幕,並將連續的印象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活躍的膠片。
4. 動畫電影是如何製作的
我們可以將過程分為幾個步驟:企劃、文字劇本、故事腳本、造型與美術設定、場景設計、構圖、背景、原畫、動畫、品管、影片描經、定色與著色、總檢、攝影與沖印、剪接與套片、配音、配樂以及音效、試映與發行。
總體設計階段:
1)劇本。任何影片生產的第一步都是創作劇本,但動畫片的劇本與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劇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對話,對演員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動畫影片中則應盡可能避免復雜的對話。在這里最重的是用畫面表現視覺動作,最好的動畫是通過滑稽的動作取得的,其中沒有對話,而是由視覺創作激發人們的想像。
2)故事板。根據劇本,導演要繪制出類似連環畫的故事草圖(分鏡頭繪圖劇本),將劇本描述的動作表現出來。故事板有若乾片段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場景組成,一個場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點和一組人物內,而場景又可以分為一系列被視為圖片單位的鏡頭,由此構造出一部動畫片的整體結構。故事板在繪制各個分鏡頭的同時,作為其內容的動作、道白的時間、攝影指示、畫面連接等都要有相應的說明。一般30分鍾的動畫劇本,若設置400個左右的分鏡頭,將要繪制約800幅圖畫的圖畫劇本——故事板。
3)攝製表。這是導演編制的整個影片製作的進度規劃表,以指導動畫創作集體各方人員統一協調地工作。
設計製作階段:
1)設計。設計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礎上,確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狀,完成場景環境和背景圖的設計和製作。另外,還要對人物或其他角色進行造型設計,並繪制出每個造型的幾個不同角度的標准畫,以供其他動畫人員參考。
2)音響。在動畫製作時,因為動作必須與音樂匹配,所以音響錄音不得不在動畫製作之前進行。錄音完成後,編輯人員還要把記錄的聲音精確地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上,即第幾秒(或第幾幅畫面)開始說話,說話持續多久等。最後要把全部音響歷程(即音軌)分解到每一幅畫面位置與聲音對應的條表,供動畫人員參考。
具體創作階段:
1)原畫創作。原畫創作是由動畫設計師繪制出動畫的一些關鍵畫面。通常是一個設計師只負責一個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間插畫製作。中間插畫是指兩個重要位置或框架圖之見的圖畫,一般就是兩張原畫之間的一幅畫。助理動畫師製作一幅中間畫,其餘美術人員再內插繪制角色動作的連接畫。在各原畫之間追加的內插的連續動作的畫,要符合指定的動作時間,使之能表現得接近自然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