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八佰》這部影視作品
《八佰》,其實是四行倉庫保衛戰。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附近演習,當晚炮轟宛平城,29軍奮起抵抗。盧溝橋事變後,八年抗戰開啟。8月,日軍入侵上海。國民政府先後調80萬人東進,和日軍展開「淞滬會戰。」
2個月消胡孫後,國軍傷亡30餘萬人,決定撤退。至此,日軍「三個月」的宣言,徹底失效。「淞滬會戰」結束後,蔣介石命令顧祝同,派出88師留守,一來拖延日軍進攻速度,二來展示中國形象,贏得國際社會支持。大軍兵敗如山,留下多少都無濟於事。
最終,留下的只有一個加強營,再配備必要的特種部隊,總共400多人,對外宣稱有800人,駐扎在四行倉庫。他們的領導人,是中校團副謝晉元。他們用麻包堵住大門,將樓拿鏈底的門窗全部封死,然後沿倉庫兩側構築沙袋工事,防止日軍偷襲。
一座小小的倉庫,成為30萬日軍中的血肉碉堡。他們血戰6天,於11月1日才撤入公共租界,43天後,「南京大屠殺」爆發。這是上海最後的抵抗,也是中國人不屈的勇氣。在名將如雲的史冊中,他們只是沒有名字的小人物,但無數的小人物,才拼起波瀾壯闊的抗日戰圖。
在民國,四大家族貪腐是真的,國軍將領派系斗爭是真的,小人物用血肉抵抗日軍的鋼鐵洪流,也是真的。一切歷史紅線,可以用來審判大人物,但絕不應該否定小人物做搭的奮斗。他們只是被歷史洪流裹挾,然後給出自己的答案。我不喜歡黑暗的民國,但尊敬每一個為國家、為民族犧牲的勇士。
② 八百影評
《八佰》講述淞了滬會戰末期謝晉元所率524團第一營死守上海最後一塊陣地的歷史故事。影片讓我們感受到了華夏熱血兒郎的家國情懷!
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印象最為深刻!其中最感人的一幕是,戰士們做好准備,將炸彈綁在自己身上,一個接著一個報著自己的名字和家鄉,往下跳的那一幕,眼淚就止不住的流。太慘烈了,他們血肉喚醒的不止是蘇州河對岸的國人。
還有銀幕前的觀眾,國難當頭民族氣節顯得尤為重要。電影拍出的戰爭臨場感帶來的最直觀的震撼尤為強烈,很難想像自己身處這樣環境下的時候,能不能做出這種犧牲自己的決定!看完以後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心情。
看看這安逸的社會,都是血與淚保衛而來的!中國崛起!人民團結!珍惜生活!勇敢面對!我敬佩的是在這個國家一盤散沙時每一顆沖上去粉身碎骨的沙子。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2)如何評價電影八百謝晉元擴展閱讀
《八佰》取材1937年淞滬會戰最後一役,彼時,這場中日首次正面交鋒已持續近三個月,上海瀕臨淪陷。第88師262旅524團團副謝晉元率420餘人,奉命死守最後的防線——四行倉庫。為迷惑日軍、壯大聲勢,謝晉元對外宣稱有800人,這便是「八百壯士」的由來。
預告呈現了震撼的戰爭場面,日寇從地面到空中輪番進犯,4天4夜戰火硝煙彌漫不休。在武器裝備、參戰人數均處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四行孤軍明知獲勝希望渺茫,仍選擇正面迎戰。
為了最真實還原抗日戰場的殘酷,據煙火指導尹星雲透露,本片僅地面子彈點便設置近5萬個,超過10部大型戰爭劇集的總和;每個戰斗場景,一般也會設置60個以上炸點。
而為了將這一切以最好的視覺效果呈現在銀幕上,攝影指導曹郁使用了業內最頂尖的ALEXA IMAX攝影機,本片也成為亞洲首部全程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
③ 《八佰》原型謝晉元,誓死保衛上海,最後卻死於叛徒的手中,為何
這段時間《八佰》正在電影院上映,這部影片講述的是淞滬會戰中,謝晉元帶領著他的「八百個壯士」留守上海的四行倉庫的故事。這個戰爭片段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也激起了群眾的愛國情懷。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電影院觀賞呢?
這四百多個將士們被稱為「民族革命典型」,國家也授予了他們最高榮譽的勛章。也正是有像他們這樣義無反顧的愛國志士們,中國才得以勝利,我們才能夠有這么一個和平的年代。銘記,感恩!
④ 如何評價八百這部電影
《八佰》一箭四雕,管虎與委員長的默契
本答案從第二部分開始,內容會復雜一些,如果你想留言批判此回答,請看完,如果你無法理解超過1000字的文章,請謹慎留言反對。
第二部分講電影最大的bug,第三部分講如何用一段台詞生造出一個根本沒有的巨大轉折(不是歷史上沒有,是劇情上就沒有)
一
首先《八佰》不是歷史片,也不是戰爭片,它是一部奇觀片。
它與歷史的差距,很多答案都說了,這里不多說了。單談一下,導演跟委員長跨越八十餘年的默契。
《八佰》拍的好,關鍵是題材選的好。
首先導演自己在宣傳里也說了,一水之隔,喝著咖啡打著賭,就能觀看真實戰爭的事件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就是奇觀,電影再把奇觀放大一下,尤其縱身一躍、丈夫許國,確實直擊人心,不單是視覺的更是心靈的,看著看著就落淚了。
其次,愛國主義,這是最容易引發共鳴的,尤其在當前的國際大環境下。
但是導演厲害就厲害在,它的愛國主義不是歌頌TG的,而是歌頌國軍的,這樣一些反感主旋律的觀眾也會喜歡,更進一步說,這都不是國軍,是一種超越了黨派、階級的,每一個普通人的愛國主義,更高級的愛國主義。這一下B格就高了起來。
最後,因為不是歌頌TG的,還能跟飛將軍孫元良扯上關系,而孫元良的兒子正是台灣著名演員秦漢,秦漢是誰?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但是在他那個年代可是跟林青霞齊名的,他與秦祥林、林鳳嬌、林青霞合成二秦二林(星爺的大話西遊里至尊寶還忽悠紫霞自己是秦祥林),也就說他沒准能影響金馬獎哦。所以導演去台灣拜訪秦漢。之前16年他挺姓戴的也是一個道理,此人和秦漢有一個共同點,在省內電影界影響力甚大,1999年到2014年,金馬獎12次提名,9次獲獎。
片中還有一個高筆,就是沒提孫元良(委座本來是要把孫元良的整個八十八師都留下的,孫不幹,最後留下400人),按此人的真實形象提,又逃跑又強奸的,秦漢不滿意。不按真實形象提,國內觀眾不滿意。不提,秦漢推這部片子時,還可以避嫌,等片子獲獎了再找水軍在省內給秦先生歌功頌德。所以,導演去拜訪片中沒有的孫元良的後人秦漢,卻不去拜訪片中主要人物謝晉元的後人。
⑤ 《八佰》杜淳飾演的「謝晉元」讓大家刮目相看,你覺得他的演技怎麼樣
前不久,由管虎執導的抗戰電影《八佰》一上映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在新冠病毒的陰霾還未完全散去的今天,這部表達愛國情懷的電影意義非凡。如今《八佰》已經累積29億票房,超過總票房28.84億的《中國機長》,躋身內地電影票房總榜第十名。
杜志國的知名度並不高,但也算是老戲骨,演了很多電視劇,比如他曾在金庸武俠劇《連城訣》中飾演陰險狠毒的反派人物萬震山,不知你是否有印象呢?現在對比這兩父子的照片,別說還長得挺像。
⑥ 如何評價八佰電影
先說電影本身
電影本身完成度還是比較高的,劇情緊湊,演員演技都不錯,歡迎體驗還好
電影主色調是偏灰暗的,但是河對岸的租界色調明亮,這種對比造成的視覺感受很強烈,一邊富麗堂皇,一邊斷壁殘垣;一邊紙醉金迷,一邊屍橫遍野。
對人物塑造很成功,逃兵也又讓人無奈且動容的一面。一些性格軟弱的人沒有因為什麼重大打擊突然就變得鐵血起來,反而顯得更加真實立體。
場景的打造以及特效我覺得是很走心的,可以說是上乘,慘烈的戰爭場面的表現也是我國戰爭片應該學習的。抱著炸彈排隊跳樓那段我看哭了,當時面對日軍裝甲部隊,而我軍沒反坦克裝備,只能靠這種方法來反載具。不過有一點就是日軍這個盾兵方陣攻城是不是有點…那些盾那麼大縫隙,直接扔汽油彈不就行了,或者把炸彈綁在大石頭上推下去,或者直接推一塊大石頭下去…
那匹白馬(我沒查到相關記載)如果是導演得藝術加工,我覺得是個敗筆,或許這是導演想要表達某種情感的電影語言,就像辛德勒的名單里那個紅衣小女孩一樣。但是作為一部想要寫實的電影,這匹白馬過於飄渺過於不真實,但它又和人物有聯動所以是真實存在的,這很沒必要。辛德勒的名單里小女孩的存在一點都不突兀不違和,但這匹馬我認為有點違和。
再一個,結尾對沖橋用了比較大的篇幅,而且看得出來導演是想在這里達到情感上最大的升華。但我認為這里做一個小篇幅的描繪,用背景音樂代替槍炮聲,做成一個悲壯又無奈的結尾可能更好,而情感的高潮可以放在去狙擊的敢死隊那邊更好。
電影本身來說有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還是可以一看。
⑦ 電影八百評價
看了《八百壯士》後,我心中有說不完的激動,這部愛國主義影片,主要敘述當時日軍進攻上海的真實戰況,我八十八軍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五百人,由團長謝晉元中校率領掩護國-軍之撤退,並陷入三面之包圍中,即戰四晝一夜,有四行倉庫通過穌州河進入英租界。這裡面有一個很英勇的女孩,叫楊惠敏,自願當童子軍,父親勸她回去,她不肯,說要讓中國立起來。上海鬧飢荒時,他去維護秩序,還將國旗送到四行倉庫,路上危機重重,可為了立志氣,強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楊惠敏乘船送國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藝人唱八百壯士,在烽火連天的上海四行倉庫已陷入日軍圍攻謝晉元沉穩的指揮戰斗,楊瑞符營長足智多謀,八百壯士英勇頑強,打退多路進攻。上海各界人民熱情支援八百壯士抗敵。女軍楊惠敏身負國旗,在日軍飛機轟炸下潛入倉庫,將旗幟送入倉庫。播音員為市民報告八百壯士戰斗的情況。(孫愛軍)
當時,全國的童子軍堅守著「不要餉、不吃糧、不怕苦、不怕死」的號令。我為之感動因為他們不是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為自己的利益而貢獻,而是為了國家未來的前途而貢獻著,不貪生怕死,這才是真正的中國人。800個烈士,多麼珍貴的「一筆財富」啊,就這樣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彈中,我真惋惜埃這時,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為什麼要將八百壯士趕盡殺絕呢?為什麼一定要佔領上海呢?為什麼要攻擊中國,不和我們做朋友呢?為什麼?為什麼?難道,為了統治全世界,日本人要傷害所有人嗎?要讓所有人看不起嗎?
我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壯闊國土,璀璨五千年華夏文明,幾萬萬華夏生靈開始遭受日軍大規模的踐踏與蹂躪。失陷的國土,逃難的貧民,潰敗的軍隊苦難時刻的開始。日本人,你們為什麼要這么做?
如果不是當時的中國不強大,那麼,日軍也不會來攻擊我們了,從現在起,我要發奮讀書,讓祖國更加強大!讓世界各國都和平共處,再也不發生這種事情了。「……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此時此刻,宋祖英的《愛我中華》回響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樣裝滿了沉甸甸的祖國。
⑧ 《八佰》讀後感怎麼寫
思路:根據電影的情節展開,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寫出感悟。
《八佰》電影是歷史基礎上面的真實故事,八百壯士世人皆知,95年前,1937年10月,為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第72軍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八百壯士」進駐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
民族英雄謝晉元是廣東梅州蕉嶺縣人,我們客家人,和我同屬一個專區,可以說是我們的老鄉,我為他感到自豪。謝晉元於1925年,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國立中山大學)畢業,投筆從戎轉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
《八佰》電影真實的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殘酷,我們中華民族因為日本人的侵略所承受的災難。我作為一個曾經的軍人,看電影的過程中,熱淚橫流,特別是看到我們的戰士視死如歸,身上綁著炸彈往樓下跳的時候,我止不住我的淚水。
抗日戰爭,我們中國人軍隊死了幾百萬。就是因為有這些英勇的勇士,才有我們的今天。一個國家,不能沒有這些視死如歸的勇士。中國有八百壯士的精神,中國才不會亡,我們中華民族才不會亡。
我記得以前有讀過一本《世界戰爭史》, 書中有序,其中一句話,我印象深刻:「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這個世界,平靜安寧的時候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爭。中國現在經歷了一些和平時期,但是戰爭危機始終就是在家門口,特別是現在,如果不居安思危,當戰爭來臨時,可能就會措手不及。95年前,一個小小的日本,就讓我們中國大亂十年。
《八佰》電影真實的再現了當時復雜的情況,河的一邊是我軍和日本人的殊死搏鬥,另外一邊是上海法租界燈火通明,歌舞昇平,和平的生活依舊。我唯一感到安慰的是,在和平的法租界,我同胞奮勇支援一河之隔的我孤軍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