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電影的畫幅有幾種形式它們的高寬比例各是多少
IMAX有兩種,分別是1.9:1和1.43:1,但無論是哪種都比標准制式2.4:1的普通電影效果更好,可以展示更大的視野。內容給觀眾
2. 電影屏幕比例
電影大部分的比例是1.85:1,還有2.35:1的。
屏幕比例即屏幕寬度和高度的比例,又名縱橫比或者長寬比,標準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兩種,不過16:9也有幾個「變種」,比如15:9和16:10。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我們所接收到的電視節目都是這樣的比例。由於這樣的傳統,所以液晶顯示器的屏幕比例也還以4:3為主。
然而真正的電影一般都是寬銀幕的,將寬銀幕的電影轉換為4:3總會造成畫面質量、形狀或者內容的損失。而今計算機的功能已不只是文書及上網了,在越來越經常的觀賞電影節目時、在越來越多的各種數碼產品採用了16:9的比例作為表現時,為了在計算機上更好的收看影視,寬屏的液晶顯示器出現了。並且由於未來的高清晰電視主要會使用16:9的比例,因此越來越多的液晶顯示器採用了寬屏的比例。寬屏的比例更接近黃金分割比,也更適合人的眼睛,在觀看影片時給人的感受也更舒服。此外針對辦公應用或是行業應用,寬屏產品可以在一個屏幕內顯示兩個完整的Web頁面或是平鋪更多的窗口,能夠有效的提高辦公效率。在數字圖像處理和多媒體編輯等工作中,寬屏更具優勢,較寬的觀看視角,適合商務人士展示商業設計方案,是辦公的較佳選擇。甚至越來越多的游戲也開始支持寬屏顯示,歸根結底,寬屏更適合人眼睛的視覺特性。
筆記本主流屏幕比例為16:9和16:10,前者解析度大多為1366*768,後者為1280*800。
筆記本寬屏的流行是為了迎合移動影音消費者的需求,2006年對於華碩、三星、LG等全球知名廠商來說都是具有一定意義一年,尤其是年初曾被人定義為「寬屏元年」,因此引領了整個06年的潮流,那就是16:10的屏幕比例寬屏開始將應用到桌面液晶顯示器領域,因此這一年很多廠商也紛紛推出了寬屏產品,寬屏產品在這一年也成為全世界的主流產品,如華碩旗下的19寸寬屏PW191。
19寸的16:10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液晶顯示器一般擁有1680*1050,隨著720P、1080P等格式的高清電影的流行,16:10的屏幕比例在播放這些格式的影片時,還是有黑邊留下,所以,從2009年開始,還是從筆記本屏幕開始,主流液晶顯示器的屏幕比例開始向16:9發展,解析度也開始使用1600*900和更大的1920*1080。一時間呈現出16:9屏幕與16:10分食江山的場面。
加上上游液晶面板生產商在改善生產工藝後,16:9的屏幕更加符合切割工藝,因此2010年將會成為16:9比例液晶屏幕的「普及年」。
3. 請問一下:電影的比例是16:9還是21:9好一點,各有什麼區別,在清晰度、色彩等上面有沒有區別
電影的比例是16:9好一點。但在清晰度、色彩等上面並沒有什麼區別。
16:9可以使拍攝的場景更加廣闊,在電影院中播放時會更有氣勢,日常所看到的16:9的都是後期壓制,加上黑邊,添加字幕後的。
現在在電影院里放映的大多還是16:9的。
16:9這個說法不是很准確,這個只是屏幕比例而不是電影畫面的比例,應該說大多數的電影畫面比例是學院標准,也就是1.33:1或1.37:1。
(3)現在電影畫面的長寬比是多少擴展閱讀:
視頻比例:
視頻比例是指影視播放器播放的影視畫面長和寬的比例。
普通家庭所用的CRT電視機,其顯示畫面的長和寬的比例是4:3,即視頻比例為4:3。
正在發展的高清顯示,視頻比例一般要求是16:9。
16:9基本含義:
指電腦顯示器的寬高比,即一個圖像的寬度除以它的高度所得的比例,通常表示為 "x:y" or "x×y",其中的冒號和叉號表示中文的「比」之意。
如今,在電影工業中最常被使用的是 anamorphic 比例(即2.39:1)。傳統的4:3(1.33:1)仍然被使用於現今的許多電視畫面上,而它成功的後繼規格16:9(1.78:1)則被用於高清晰度電視和歐洲的數字電視上。
這三種比例,是MPEG-2(DVD)數字壓縮格式所指定的三種標准比例,而 16:9 也被藍光光碟和HD DVD所使用,同時也是兩種普遍使用的 35mm電影膠片之間的折中方案(歐洲的 1.66:1 以及美國和英國的 1.85:1)。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視頻比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6:9
4. 電影比例是什麼
4:3。早期電影的銀幕比例為1.33:1(4:3);在電影剛剛出現的年代,所有電影的畫面大小形狀都是差不多的。我們一般把畫面寬度和高度的比例稱為長寬比(Aspect Ratio,也稱為縱橫比或者就叫做畫面比例)。
從19世紀末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幾乎所有電影的畫面比例都是標準的1.33:1(准確地說是1.37:1,但作為標准來說統稱為1.33:1)。也就是說,電影畫面的寬度是高度的1.33倍,這種比例有時也表達為4:3,就是說寬度為4個單位,高度為3個單位;這種畫面比例後來被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所接受,稱為學院標准(Academy Standard);
20世紀50年代,剛剛誕生的電視行業面臨著採用何種屏幕比例作為電視標準的問題。為了方便把電影搬上電視屏幕,美國國家電視標准委員會(NTSC)最後決定採用學院標准作為電視的標准比例,這也就是4:3電視畫面比例的由來。這個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電視的主導標准。
電影比例產生電影感的方法
要讓影片直觀產生「電影感」的方法,就是直接將比例修改為現在流行的2.39:1(寬比高)比例,讓16:9的畫面產生黑邊,例如:有些Youtuber的vlog,很常會 看到一段對白介紹結束後,畫面轉到由很多空鏡頭(ex.景物)組成的橋段的時候,上下就會慢慢的跑出黑邊來。
看到這邊時,我們心中就會知道 ,有好戲可看了,甚至是電玩游戲,常常玩到一個關卡結束,就會跑出劇情的過場畫面,這時候上下通常也會跑出黑邊來,目的是告知玩家接下來的畫面不是 游戲,而是劇情,你要耐心看完。 以上種種例子,皆是利用模仿流行的電影畫面比例。
不過,不是每一次產生黑邊都是在模仿電影感,有時是為了讓畫面不要超螢幕,像是早期電視通常為4:3,但為了要播16:9或是2.39:1的格式時 ,就得產生黑邊來,避免畫面超出螢幕范圍,這也就是為何有時看電視時,畫面會被整個黑框包圍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_視頻比例
5. IMAX的畫面比例是多少一般電影呢
IMAX原始膠片的畫面比例是 1.43:1 ,數字IMAX的畫面比例是1.78:1 (16:9)。 一般電影是 2.35:1
標準的IMAX銀幕為22米寬、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銀幕播放,而且迄今為止不斷有更大的IMAX銀幕出現。
IMAX的構造亦與普通電影院有很大分別。由於畫面解析度提高,觀眾可以更靠近銀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個銀幕的高度內(傳統影院座位跨度可達到8~12個銀幕),此外,座位傾斜度亦較大(在半球形銀幕的放映室可傾斜達23度),便觀眾能夠面向銀幕中心。
(5)現在電影畫面的長寬比是多少擴展閱讀
IMAX影片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解析度,而採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專用攝影機攝制,然後沖印成70毫米膠片,傳統70毫米膠片的影像尺寸為48.5毫米×22.1
毫米,而IMAX膠片的影像尺寸為69.6毫米×48.5毫米,即「15/70」格式——膠片每格上有15個齒孔。
因此,IMAX影片的每格畫面的感光面積是普通35毫米膠片每格畫面的10倍、傳統70毫米膠片的3倍。從而決定了在「巨幕」上投放出的影像比一般電影更清晰、更亮麗。這種膠片的拷貝非常笨重,放映時需要專門的起重設備或集合多人之力才能搬動。
由於尺寸比一般的膠片大得多,所以IMAX膠片的進片速度也是一般膠片的三倍,每6毫秒就放映一格,每1秒鍾放映的膠片長1.7米,每分鍾則是102.6米,因此,時長兩小時的IMAX影片,其膠片長度有12.312公里。
6. 問一下為什麼電影院的屏幕比例是21:9而不是傳統的16:9或者是4:3呢
電影院的屏幕比例是21:9,主要是從觀眾觀看體驗為出發點,為了方便觀眾觀看,屏幕相對較寬的話,視野也就更加寬闊,坐在兩邊的觀眾也能更好地欣賞電影。而16:9和4:3等屬於相對較窄的屏幕,主要適合電腦或電視用戶。
(6)現在電影畫面的長寬比是多少擴展閱讀:
16∶9是最適合人眼視角的格式,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同時,未來數字電視的顯示格式也將採用16∶9的格式。4∶3是適合目前模擬電視信號的顯示格式,因此如果主要用來看電視還是有一定優勢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很多16∶9和4∶3格式的電視都可以通過菜單調整畫面的顯示格式,但這都是以浪費一定面積的屏幕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