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空中之城網路上映,劉濤張嘉益主演,熱度很低,但有過人之處,你喜歡嗎
電影空中之城已經可以愛奇藝和pp視頻兩大正版視頻平台觀看。該片曾在院線上映,雖然坐擁劉濤與張嘉益等多位知名演員主演。但最終的院線票房分賬只有103.3萬元。這次院線之後轉移到視頻平台上映,目前形成的網路播放熱度依舊非常一般。
返回電影情感的主線。空中之城的真正品味是生活的橫截面以及面臨的各種生存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來自物質情感甚至理性。我們都在尋找一種詩與距離,我們都在試圖探尋內心深處的拉薩。但是面對最現實的生活本質,拉薩並不仿晌逗遙遠而是在我們自己的心中。空中之城確實沒有任何故事,就像散文詩一樣因此給許多歌迷帶來了審美上的困難。但是我們絕對不能認為這是一部糟糕的電影,因為它的影院票房低和互聯網普及率低。在空中之城中,有一種既不謙虛也不霸道的生活。看到這些悲傷與和平之後,我們就可以在心中懷波瀾。
⑵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演員是那些
《我和我的祖國》是由黃渤、張譯、吳京、馬伊琍、杜江、葛優、劉昊然、陳飛宇、宋佳領銜主演的電影,該電影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共和國息息相關的故事,共七個單元。電影於2019年9月30日上映。《我和我的祖國》7個故事單元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
《前夜》主要講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
《相遇》主要講述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故事。
《奪冠》單元主要講述1984年8月8日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並首獲世界大賽三連冠的故事。
《回歸》單元是講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故事。
《北京你好》是講述的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相關故事。
《白晝流星》單元主要講述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的故事。
《護航》主要講述2015年9月3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的故事。
⑶ 苦等8年,劉濤電影空中之城有多撲街
劉濤,張嘉益和徐煥山的電影空中之城於第二天上映。截至本文發布時,總票房不足30萬,而預計的票房僅為850,000,占陣容的1.6%,我正確地在街上。大陸影迷的活動過多。重新播放的指環王三部曲突然被撤回,然後迅速進行了設置,隨後是章子峰的再見,由於技術原因,文件突然撤回了,尤其令人無法理解的是轉身說電影空中之城是故事片,或者是電影和藝術電影。即將上映的女導演敏慧最早於2013年拍攝,但被推遲到現在。然而,經過8年的等待,
有趣的是,在8年前拍攝空中之城時,劉濤憑借在電視劇老有所依中的角色獲得了第27名。他在第27屆金鷹節上獲得了觀眾喜愛的電視連續劇演員獎。許多觀眾期待著同時獲獎的劉濤和張嘉益,憑借其表演技巧和人氣,電影去拉薩無疑在票房上大受好評。沒想到,等了8年,去拉薩在放映前被改名為空中之城,票房直奔大街,不用說,原因是在當前的商業電影中,在盛行的環境下,文學和藝術電影沒有市場,但是我沒想到空中之城會有如此慘淡的票房。
⑷ 西遊記女兒國的票房是多少
女兒國票房7.2億。
《西遊記女兒國》是星皓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由鄭保瑞執導,郭富城、馮紹峰、趙麗穎、小沈陽、羅子溢領銜主演,林志玲、梁詠琪、劉濤、苑瓊丹、潘斌龍、施詩出演的喜劇魔幻片。
該片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與各路妖魔鬼怪鬥智斗勇的故事。
該片於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在中國內地上映。
正面評價
《西遊記女兒國》通過看似荒謬的情節,多角度服務了「情為何物」這一主題,影片中,唐僧與女兒國國王的感情被進一步放大,呈現了從相識相知到放下成全的全過程。該片弱化了以往降魔打怪的「套路」,而是通過女兒國這個背景,融入眾多女性角色,串聯起了一個個「情」的故事,可以說是最具人情味的「西遊故事」。(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評)
《西遊記女兒國》中青澀的「初戀」,讓人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唐僧與女兒國國王之間發乎情止乎禮,頂多扯扯對方的衣袖,沒有任何越界行為,但卻更有一種高級感。(《北京日報》評)
⑸ 你知道的實力派演員都有誰
我知道的實力派演員有很多。老戲骨很多的演技很多都是教科書式的表演,甩那些僅靠顏值而缺乏演技的小鮮肉幾條街,這些實力派演員,不僅是老戲骨,也是大學老師,明星培養人。
劉濤,1978年7月12日出生於江西南昌,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歌手。2000年,劉濤因出演情景劇《外來媳婦本地郎》進入演藝圈。2003年,憑借古裝劇《還珠格格3之天上人間》被觀眾熟知;同年,她因古裝武俠劇《天龍八部》獲得金南方獎最具魅力女演員獎 。2006年,主演古裝神話劇《白蛇傳》。2013年,因主演都市情感劇《老有所依》獲得第10屆金鷹電視藝術節最佳表演藝術女演員獎及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女演員。
⑹ 韓三平有多牛178位明星拍《建黨偉業》才花了2000萬-
2009年,中國電影集團的掌門人韓三平,用3000萬的製作費,力邀172位大咖明星拍攝《建國大業》。
電影上映後,豪攬4.3億票房,力壓張藝謀的《三槍拍案驚奇》和吳宇森的《赤壁(下)》。
2010年,韓老闆又以「獻禮」為由,扯開大旗開拍《建黨偉業》。
娛樂 圈的明星們得知這一消息後,爭先恐後地報名,由於人數太多,韓老闆只留下了178位。
然而在電影後期製作階段,因為劇情需要,又剪掉很多演員的戲份,最終剩下109位。
由於影片是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所以這個時間段的各位領導人,都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在選角方面,韓三平決定讓32歲的劉燁來飾演毛澤東。
當劉燁得知自己飾演偉人時,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劉燁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一位老紅軍。
據說,袁世凱13歲那年寫出「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的對聯。
這寥寥數字,充分體現了袁世凱的狼子野心。
周潤發在進組之前,閱讀了很多關於袁世凱的文獻,出色演繹了那種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既要換取列強支持,又不想被徹底捏在他人手裡。
影片內容是袁世凱人生的最後幾年,稱帝6個月後,就因尿毒症一命歸西。
在以往的影視劇中,蔣介石一直都是禿頭形象。
這次張震在影片中短發戎裝的帥氣造型,讓觀眾眼前一亮。
其實,老蔣年輕時也是位美男子,他的光頭造型是步入中年之後才出現的。
吳彥祖為了能更貼近角色,花兩個月的時間做准備,期間還看完了一整本《胡適的自傳》。
接受采訪時,吳彥祖表示:「胡適不僅是一個中國人熟悉的 歷史 人物,更重要的是他還有後人,他的後人都會在電影里看到我,一想到這點,壓力就來了。」
最後,吳彥祖將胡適翩翩君子、名士風流的一面演繹得淋漓盡致,就連韓老闆都對他的演技贊不絕口。
楊昌濟是楊開慧的父親,在生活、學習等方面大力幫助青年時期的毛澤東。
李雪健老師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大滿貫影帝,從焦裕祿到宋江,再到楊善洲、馮敬堯、楊昌濟……無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他都演得鮮活、真實。
蔡元培是北京大學校長,雖然鏡頭不多,但實力派老戲骨王學圻的演技不容小覷。
另外,在2009年王學圻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副總統李宗仁
1900年左右,袁世凱將義女許配給段祺瑞,憑借這種特殊關系,他和袁世凱成了「自家人」。
從此之後,段祺瑞在北洋政府的地位扶搖直上。韓三平對趙本山飾演的段祺瑞,給予了高度評價,並且為他和周潤發加了很多對手戲,還親自為設計情節及安排拍攝檔期。
張嘉譯的外形跟李大釗並不相似,可韓三平認准了非他不可。
沒想到貼上鬍子,剃了寸頭之後,連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張嘉譯塑造的李大釗非常有親和力,盡管這個時期他才30多歲,但給人的感覺卻像一位很慈祥的長者。
林森是國民黨元老,深受蔣介石信任與愛戴。
韓三平第一個敲定的演員就是著名導演吳宇森,因為之前在《建國大業》中就有他的戲份,只不過在電影製作後期,由於劇情需要,他忍痛將吳宇森的戲份刪掉。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
馮遠征接到這個角色後查閱大量的 歷史 資料,做足了功課。
在拍「陳獨秀演講」這場戲時,他爐火純青的演技一氣呵成,幾近破音的嘶吼傳播到每一個角落,贏得了在場所有人雷鳴般的掌聲。
據說,電影上映後,有一位大學校長激動地握著他的手說:「這才是真正的陳獨秀。」
王會悟不僅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見證人,也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參與者。
影片結尾,周迅飾演的王會悟撐著一把油紙傘款款起身,緩緩回頭,雲開雨霽,那身影恍若女神。
李漢俊是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啟蒙者之一,中共創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
雖然近年來周傑很少參與拍攝影視劇,但他的演技備受好評。
影片中,他把「一大」開會據點設在自己家裡,被敵人發現後,沉著應對的精彩片段讓人記憶猶新。
黃覺飾演的李達有「理論界魯迅」之稱,他是「一大」的重要參與者,戲份很重。
黃覺在影片中的表演可圈可點,張馳有度,特別是台詞念得字正腔圓,鏗鏘有力。
據說,宋慶齡這個角色原本是由蔣雯麗飾演,但後來在眾多女星競爭上崗試妝之後,被董潔成功拿下。
為了能飾演好宋慶齡,董潔閱讀了大量關於她的傳記,還把張曼玉早年的《宋家皇朝》當作參考學習的模板。
袁世凱稱帝時,蔡鍔假意歸順,暗地裡開始籌劃倒袁,最終成功發動「護國運動」。
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將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與小鳳仙離別時說的那句「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更是讓人潸然淚下。
可惜,小鳳仙的飾演者楊穎不給力,讓劉天王很是無奈。
論演技,楊穎嫩得很。
片中小鳳仙的有場哭著送別蔡鍔(劉德華)的戲,按照劇情兩人上車前難舍難分,流淚告別。
當時劉德華一秒落淚,而楊穎醞釀了很久也哭不出來。
導演想盡辦法,楊穎還是哭不出來,最後只能用眼葯水代替眼淚。
導演以為用了眼葯水就能拍完這個鏡頭,誰曾想楊穎很難進入狀態,不停的NG。
劉德華見狀不停地給她講戲,導演也開導她,很短的鏡頭,最後硬是拍了小半天。
張涵予雖然不是特型演員,但他的外形真的跟宋教仁很相似。
其他演員需要靠化妝向角色貼近,而張涵予只需要簡單粘貼頭發、鬍子就可以。
不過,張涵予對自己的扮相還是不太滿意,他說:「當時還在忙著拍《新水滸傳》,來不及減肥,要再瘦點就更像了。」
1922年,梁啟超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張家輝擔心自己駕馭不了梁啟超深厚的文化底蘊,於是打算在化妝上多下功夫,還准備了多款眼鏡。
敬業的演員永遠在努力進步,哪怕貴為影帝,也願意放下身段去學習。
陳其美是同盟會元老,也是民國第一豪俠,更是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
聶遠笑稱雖然自己的戲份少,但很重要,因為「沒有我,蔣介石是不可能遇見孫中山……」
歷史 上的確如此,陳其美是蔣介石拜的把兄弟,是他將蔣介石引薦給了孫中山。
陶成章是光復會創始人之一,他為提前結束清王朝統治,曾先後兩次赴京刺殺慈禧。
郭濤的戲份是整部影片的看點之一,陳其美朝天開槍威脅眾人,正當大家都被震懾住的時候,郭濤扒開外衣露出了身上綁著的炸彈,這一個比一個狠的戲碼,讓觀眾見識了實力派演員的魅力。
張國燾在五四運動中起核心領導作用,同時他也是早期工人運動的領袖之一。
李晨的出色表演得到了導演組的一致認可,紛紛稱贊他演繹了一個鬥志昂揚的學生革命領袖,將張國燾那種志在必得的自信表現的恰到好處。
影片中,周總理處於留學生時代,還沒有經過武裝起義和革命洗禮。
陳坤表示,自己不能跟那些演過很多次總理的老演員比,只能爭取演出總理儒雅的氣質和氣魄,強化他內在的態度。
李沁是憑借「薛寶釵」入了韓老闆法眼,隨即把她推薦給導演黃新建,試裝之後,得到了青年楊開慧這個角色。
馬少驊被「孫中山故居」和「廣州大元帥府」的工作人員評價為「海內外唯此一人最像孫中山」。
自從2000年,馬少驊在《平民大總統》中飾演了「孫中山」之後,他就開啟了特型演員這條路。
劉勁一向是「周總理」的不二人選,然而這次居然飾演了面色狡猾的康有為,對觀眾而言,這也算是一種顛覆吧。
據韓三平透露,1999年陳道明就曾在自己監制的電影《我的1919》中飾演過顧維鈞。
而此次他在片中的戲服,包括佩戴的眼鏡都是當年用過的。
值得一提的是,陳道明還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閻錦文。
辜鴻銘有「清末怪傑」之稱,老戲骨劉佩琦的演技毋庸置疑,他把辜鴻銘才華橫溢、狂傲清高的形象拿捏得恰如其分。
「實業大王」張謇,是唯一一個第六十名的狀元。光緒二十年,為了慶祝慈禧六十壽誕,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狀元。
原本狀元是三年考一科,這次不受三年之限。
從鄉試、會試到殿試,一共三十五天。
張謇的成績不理想,第六十名。
這時候,翁同龢向慈禧太後建議,今年恩科要打破常規,要選一名有久遠紀念的人當狀元。
於是,張謇的「六十名」撞上了慈禧的「六十大壽」,成了恩科狀元。
不久後,清朝又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簽訂了恥辱的《馬關條約》,萬念俱灰之下,張謇決定棄文從商,以實業救國。
任達華飾演的張謇雖然戲份不多,但也查閱了很多資料,認真的去了解角色和 歷史 背景。
影片中唯一的戰爭戲就是朱德的成名之戰「棉花坡戰役」,全片最危險的鏡頭都在此戰役中展現。
拍攝期間,廖凡連續遭遇兩次意外墜馬,最終導致肩部嚴重受傷,釘入12根鋼釘。
廖凡的演技和敬業,在圈內有口皆碑。
他是影帝,但不是一般的影帝。
當年廖凡憑借《白日焰火》獲得了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柏林影帝。
當時有媒體稱:十年龍套無人問,一舉擒熊天下聞。
向警予是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也是最早的女黨員。
董璇在影片中的戲份很多,她雖然對角色很有把握,但經常提心吊膽。
因為她的戲份大多都是跟湯唯交織在一起,而後者由於《色戒》名聲不好,隨時都有可能被刪掉,所以董璇擔心自己的戲份會受牽連。
張勛的戲份很足,他帶領著辮子軍殺進了參議院,直接跟吳宇森飾演的林森叫板,還把溥儀搞回來接著當小皇帝,上演了一出紫禁城裡用辮子放風箏的鬧劇。
陶澤如不愧是國家一級演員,爐火純青的演技,光芒四射。
《建黨偉業》宣傳期間,導演還特意將潘粵明飾演的蔡和森與董潔飾演的宋慶齡,通過剪輯手段,當作噱頭。
如今時過境遷,讓人感慨唏噓。
當年,潘粵明還是一眾當紅小生中的一員,董潔也是「清純女生的代名詞」。
然而《建黨偉業》一年後,兩人卻勞燕分飛,反目成仇。
伍廷芳是晚清時期著名的外交家,也是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精通中外法律,對法制改革做出了很大貢獻。
老戲骨王奎榮是國家一級演員,他參與拍攝的影視劇,從沒有讓觀眾失望過。
包惠僧,早期工人運動倡導者之一,跟陳獨秀是摯友。
影片中王學兵的戲份很少,沒有太大亮點。
隆裕是光緒的表姐,慈禧的內侄女。
原本范冰冰的角色是楊穎飾演的「小鳳仙」,但因為檔期原因錯過。
後來,韓三平看到范冰冰在戛納「龍袍加身」時,隨即給了她「隆裕太後」這個角色。
鄧恩銘是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山東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
五四運動爆發後,他積極響應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組織學生參加罷課運動。
當時,張一山正在拍攝《我的兄弟李小龍》,接到電話導演組的邀請後,他利用拍戲空閑時間大量收集鄧恩銘的背景資料,還買了很多影片,以及相關的 歷史 書籍。
於右任,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
這樣的人物背景,對郭曉冬來說難度很大。
好在,憑借過硬的演技,他成功演繹了於右任高官的威武之風和文人的儒雅之氣。
這是張譯的第一個反面角色, 歷史 上的周佛海曾留學日本,早期因研究 社會 主義成為小有名氣的愛國學生,後來叛變。
張譯的戲份雖然很少,但在「周佛海」身上下足了功夫,他的鏡頭一經出現立刻「秒殺」其他演員,精湛的演技,處處盡顯角色之精妙,給觀眾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電影製作後期,韓三平和黃建新刪了很多演員的戲份,其中就包括句號和李成儒。
後來,他們發現兩人的表演內容實在太精彩,又「復活」了。
李成儒和句號得知後特別高興,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是憑真本事留下來的。
葉璇一襲旗袍加身,精緻的五官略帶氣宇軒昂、柔和的卷發又見溫婉動人,黨內第一女性領導人的身份,更為她平添了一份浪漫的革命情懷。
蔡暢是婦女運動領導人,也是最早的黨員之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范志博一頭利落短發,妝容淡雅,白色上衣配長裙,一身年代裝扮頗具女大學生的氣質風范。
張若名不僅是婦女運動的先驅,還是中國第一位女博士,她的中法文著作近百萬字,為中法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
提起曹汝霖,人們對他可能不會有太好的印象,畢竟在「五四運動」中他就被貼上了」賣GZ」的標簽。
黃磊飾演的曹汝霖,在扮相上極其相似。
袁克定是袁世凱的長子,李菁在片中與「父親」周潤發有不少對手戲。
一代才女陸小曼,精通繪畫詩詞寫作,與當時的政界名流私交甚厚。
在劇組造型師的傾力打造之下,車永莉和陸小曼的形象頗為神似。
蘇雪林原名蘇梅,是二十世紀30年代的女作家,被世人稱為「另類才女」。
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她始終堅持自我,追求思想自由。
劉濤原本想飾演「隆裕太後」,卻被范冰冰捷足先登。
最後,退而求次飾演光緒的妃子瑾太妃。
黃興是孫中山先生的摯友,曾參加過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他為建立民國政府四處奔波,不畏艱險最終助孫中山成就大業。
吳佩孚是秀才出身,後來投效北洋政府,並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民國時期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
此人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年首屈一指。
實力派老戲骨舒耀瑄飾演的京師警察廳廳長吳炳湘,曾是當時北京最有實權、復雜圓滑的人物。
推翻帝制後,首任內閣總理就是唐紹儀。
侯勇曾在《建國大業》中飾演過張聞天,後來因為片子的整體結構要求,他的戲份被刪了。
陳毅元帥是四川人,鄧超為了向「元帥」靠近,苦練四川話。
盡管台詞不多,但他還是事先讓朋友用四川話錄了幾遍台詞,反復練習。
胡杏兒之所以能參演《建黨偉業》,多虧周潤發。
當初,她與黃宗澤在橫店拍攝《跑馬場》,碰巧《建黨偉業》也在橫店開工。
她去劇組探班,周潤發開玩笑問她想不想客串,胡杏兒表示不給酬勞也願意。
就這樣,周潤發讓導演給胡杏兒安排了袁世凱的七姨太一角。
據說,在後期製作時,黃建新打算刪掉胡杏兒的戲份,是周潤發出面才保住她的鏡頭。
黎元洪是武昌起義的革命領袖,民國政府臨時成立期間,他擔任副總統兼領鄂都。
范偉之前也參與拍攝了《建國大業》,他在片中飾演毛主席的隨軍廚師郭本財。
馮國璋,北洋三傑之一,直系軍閥的創始者,1917年出任代理大總統。
馮國璋是馮鞏的太爺爺,雖然隔了好幾代,但老馮家基因特別強大,兩人從形態上相差無幾。
事後,馮鞏還曾寫過這么一句話:「您真的做得很棒!在反袁稱帝這件事上,您真的很棒!因為你做出的決定是 歷史 的選擇、時代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我要是那個年代的人物也會這么做。」
劉儀偉從影多年,鮮有正面角色。
影片中,他飾演袁世凱的嫡系大將軍段芝貴,雖然也是個無良軍閥,但穿上軍裝總算正經一回。
段芝貴的軼事很多,流傳最廣的是他為了陞官發財,謀取私利,經常使用美人計。
程子卿憑借跟黃金榮是把兄弟這層關系,在不會講法語的情況下,混進了上海法租界,並在巡捕房任職,後升至探長。
黃淑儀筆名廬隱,有隱去廬山真面目的意思。
五四時期著名的作家,與冰心、林徽因並稱為「福州三大才女」。
提起南開大學的創辦人,大家都會想到嚴修與張伯苓,卻很少有人會提及范源濂。
范源濂不僅是南開大學的創辦人之一,還是北京師范大學的首任校長。
梁家輝這次總算是有名有姓的在《建黨偉業》飾演角色,上次拍完《建國大業》,他一臉懵圈地說:「我演完了都不知道角色叫什麼名字,看了晚會上的海報才知道,原來我演的角色名字叫『代表』。」
趙亮這回仍然飾演太監,只不過由「三德子」變成了「小德張」。
皇帝退位,大權移交給了袁世凱,周一圍飾演的攝政王載灃心裡不是滋味。
楊明齋是中共早期創建人中一位重要人物,李大釗稱頌他「萬里拓荒,一身是膽」。
可惜,他在1938年悄無聲息地犧牲於蘇聯,許多人對他的事跡不夠了解。
影片中,包貝爾飾演的匡互生將「火燒趙家樓」這一 歷史 事件在銀幕上完美詮釋。
「火燒趙家樓」直接導致了五四運動的爆發,而匡互生則是這一事件的直接領導者。
楊開智和楊開慧是兄妹,一登場就是楊昌濟離世的重場戲。
正式開拍前,楊洋先醞釀一下情緒,開機後很快就進入狀態,眼淚立馬就涌了出來,情緒和表情都非常到位。
整場戲一條拍過,獲得導演以及工作人員的高度好評。
曹汝霖的宅子被團團圍住,曹汝霖、章宗祥等人強作鎮定打著麻將。
當宅子被火燒以後,章宗祥捂著臉挽著「妻子」江珊往外躲,遇上學生問話還哆哆嗦嗦的說著「我……我是客人……」,這一段喜劇效果非常濃烈,特別是江珊哆哆嗦嗦的那個勁兒。
徐樹錚早年是秀才出身,1901年從家鄉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
日本留學歸來後,成為段祺瑞的心腹。
「嘎子哥」謝孟偉飾演的車夫很有特點,開胸馬甲中間露出了大塊的肌肉,被網友稱為《建黨偉業》中的第一「肌肉男」。
陸徵祥是民國第二任內閣總理,不過僅就職十幾天就被彈劾,成為最「短命」的總理。
謝紹敏,五四運動中北京大學學生領袖。
井柏然雖然在造型上很貼近 歷史 人物,但他的演技略顯生硬。
「殉情男子」的戲份十分搶眼,但這個角色不是 歷史 人物。
影片中姜武的一個崴腳,讓觀眾捧腹大笑,據說這是他自己設計的情節。
何雲偉飾演的是法國人薩爾禮的翻譯,為了在片中講好一口流利的法語,他沒少下功夫。
不過拍攝期間,他其極不流利的法語仍搞暈了對戲的法國演員。
據說,原本飾演鄧小平的是文章,但不知什麼原因換成了韓庚,當時還引發了網友熱議。
74.於曉光飾演劉少奇
於曉光能成功飾演偉人劉少奇,除了本身的演技之外,還有泰斗級化妝王希鍾老師的功勞。
他在人物造型上力求真實還原 歷史 ,反復查閱青年時期劉少奇的照片檔案,最後確定造型。
李湘能在影片中爭取角色,全靠她投資人的身份。
這種「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讓很多明星羨慕不已。
以上75位演員撐起了這部獻禮大片,當然其餘34位演員也很重要,但這些人大多都是一晃而過,有的沒台詞,有的沒正面鏡頭。
《建黨偉業》投資8000萬(演員片酬2000萬),上映後豪攬4.12億票房。
其實,拍這種「獻禮」片,演員的片酬都是按照日薪計算,並且只有戲份比較重的演員象徵性地收了錢,其餘的都是零片酬出演。
錢多錢少無所謂,重在參與。
⑺ 《英倫對決》票房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