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從跨文化交際的運用談電影《花木蘭》
1.正所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2.一個好故事,通過精良的團隊製作、包裝,就可以為大多數人所吸引,同理可印證《功夫熊貓》 3.也證明世界各族人民都對於勇敢、善良、堅強、奮斗到底的人,無限的贊美 4.高額的利潤必然來自成功的製作和企劃,也證明迪
㈡ 論如何運用英文電影激活大學英語聽說課堂
下面是關於的一些電視電影論文範文。歡迎閱讀借鑒,希望對你有幫助。
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後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交流。因此,聽說教學被提高到了首要突出的地位。而傳統的聽力課堂教材單一、內容固化,都是單純的音頻材料。英文原聲電影取材廣泛,語言地道等諸多特點彌補了傳統聽力訓練模式的不足,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聽說能力,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都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因而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大學英語聽說課堂上,成為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
一、英文電影應用於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是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如文字資料、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網上的信息資料等),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它強調“情景”對意義建構的作用,建構主義理論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認為學習者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英文電影教學以多種信息傳播介質為手段,集視、聽、說於一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變化的、動態的、形象自然的、真實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學生通過電影欣賞,能夠在自然環境中感受到所學語言的背景和使用環境,與原有知識相互作用,從而更加主動有效地建構知識信息。
二、英文影片的選擇標准
在聽說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水平選擇用於教學的影片。選擇影片應遵循以下幾個標准:
(一)應選擇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英文電影讓學生來學習和欣賞,而且該素材應該是積極向上、內涵豐富的。如反映愛情、友情、正直、勇敢等人類情感的,反映社會現實問題或成功經歷的等,不要選擇帶有色情、暴力等情節的電影。
(二)電影對白應通俗易懂,語音純正,沒有太多的俚語和太重的口音,利於學生模仿和學習。如許多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雖然主題很好,但大都是幾十年前拍攝的,其發音、語速、語音語調等均不適合現在的學生學習。
(三)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來選擇影片。對於大一新生和聽說能力稍差的一些班級,盡量選擇一些題材輕松,內容簡單的影片,如兒童片、動畫片、校園情景喜劇片等;而對於中等水平及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勵志或者哲理深刻的影片,如《阿甘正傳》等,以此提高學生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水平。
(四)根據教學安排選擇長短合適的影片。如果教材內容簡單,可短時間抽聽重點難點,壓縮時間,盡可能讓學生在兩節課時間內欣賞到較為完整的影片,以保證賞析後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如果教材內容多且難,就要提前做足功課,利用一些軟體剪輯影片,播放一些經典精彩的片段給學生欣賞。
三、基於影片的課堂活動設計
教師選擇好影片後,要在放映前充分備課,收集充足的背景資料,在放映前向學生簡單介紹這些材料。另外,教師可以適當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電影,以影片為基礎,設計豐富的課堂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活動設計可以靈活多變,因人而異,教師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設計,下面一些活動形式,僅供參考:
(一)經典對白模仿。
由於電影的情節豐富,因此模仿電影對白既能避免模仿過程中的枯燥,又可及時地將自己的模仿效果與真人發音相對照,找出差距。因而經常訓練學生模仿對白,益處多多。
(二)配音。
這項活動要求很高,首先要把人物對白准確地記下來,之後要模仿演員的腔調和語言說話,盡量做到惟妙惟肖,這樣才能符合電影表現的特定情景。為了配得好,須做大量准備工作,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多鼓勵少批評,使配音達到盡可能准確和流利。
(三)寫影評。
寫影評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最為直接的一種方式。影評的寫作范圍可以盡可能寬泛些,教師不用限制主題,可以讓學生就電影中感興趣的任何一點聯系實際進行評論。寫影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批判思維。
四、結語
英文電影綜合了聽、說、讀、寫、譯等各個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了解西方文化,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教師聽說課堂的有效輔助教學手段。但是,教師不但要注意影片的精心選擇,放映方式,相互探討有效地教學手段,活動設計;還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把語言的輸出和輸入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電影電視論文相關文章:
1. 電視電影論文
2. 關於電影方面的參考論文
3. 電影方面的論文
4. 藝術攝影畢業論文
5. 電影類論文3000字左右
a("conten");㈢ 電影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探討 http://qkzz.net/magazine/1002-6916/2007/13/1607957.htm[摘要]本文論述了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問題,主要對如何選擇英文電影以及運用英文電影進行大學英語的教學作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英文電影英語教學探討 隨著多媒體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其帶來的學習效果和教學效應已為實踐所證明。利用好這一現代科技傳輸手段將外國電影導入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對於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為比本文針對運用英文電影在大學英語中的應用幾個問題做了分析。筆者認為這也是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式,而電影資源也會在英語教學中發揮重大作用。 在英文電影進行大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電影的選擇 如何選擇合適的影片,是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使用英文電影面臨的首要問題。世界電影從誕生之日起,已經有了一百多年歷史,造就了一大批電影藝術巨匠,有浩如煙海的作品。但並非所有的作品都適合於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由於專業和個人知識面的原因,很多教師對電影這一重要的藝術形式和語言文化載體沒有系統認識,導致在選片時無章可循。根據筆者對學生的隨機訪談,在選擇用以教學的電影時,有的教師跟著感覺走,覺得自己看的這部片子不錯,就介紹給學生和大家共享;有的緊趕潮流.一旦有新電影問世,便拿來為我所用:有的教師有大片情結,只要是大製作加特效和強烈視覺沖擊的電影,就用來讓學生快樂地度過幾個小時。廣州商學院外語系教師龍千紅在利用英文電影進行英語聽說研究中得出電影是語言教學特別是聽說教學的有效手段,提出電影的選材標准應從教學目的、思想內容、技術因素幾個方面考慮:西南民族學院教師李月林對英語電影欣賞教學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指出應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作為教學影片選擇依據。 根據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結合語言教學的規律和電影這一特殊語言文化載體的特點,根據以下幾個標准選擇電影: 1.教學目標 教師在選擇電影時,不能僅僅只考慮電影的娛樂性。某部電影被選擇,應該是它能較好地服務於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定的不同階段的教學目標。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脫節的問題。迫於升學的壓力,很多高中教師和學生無法顧及對口語的訓練,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應對書面考試上,造成學生怕開口和難開口。因此,根據這一現實情況,在大學英語的第一學期中,如果教學目標定為改善學生的語音和語調,激發對英語口語的興趣,那麼在教學中所選擇的就應該是有著優美語音語調、輕松有趣、難度適中的對話的影片。在更高階段的教學時,如果教學目標是中美文化比較教師就可以選擇主題為中美文化沖突類的電影,例如,《喜福會》、《推手》等影片。 2.影片思想內容 思想內容健康積極,與課本單元主題、文化背景知識聯系較緊密,長短適當的電影片段有非常理想的預熱效果.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能有效地調動起來,從而能更好地融入課本內容的學習。教師可對影片進行有選擇的處理,有些在課堂上使用,有些可做簡要介紹,讓有興趣的同學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外自己去進行選擇觀看或了解。例如,在學習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冊第三單元A部分《Where PrincipleCome First》時,筆者就選擇了《春風化雨》為主要的參考學習影片,還列出了《女人香》為課外觀看材料。這兩個影片的背景都設在高中,主角是高中教師或學生,主題也是關於教育理念和原則的探討,和課本中的文章主題聯系非常緊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參考需求 從影片本身特點上來看.除了要求語言優美地道,發音自然清晰,人物個性鮮明有代表性以外,最好還要有相應的文字材料.配套的磁帶和MP3等格式的音頻文件,這樣能避免在教學中無所依託.而且也便於學生課下深入加工學習和下一步活動的組織。由於研究電影劇本寫作的需要,網路上面對電影劇本進行介紹的站點非常多,只要略經搜索,就能找到很多免費提供電影劇本下載的網站,教師可進行適當的加工,截取教學中需要的段落,從而讓學生們建立起立體的多途徑學習資料。音頻資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收集,例如,國內有很多關於電影聽說教學的出版物都附有配套的聲音資料,教師可以進行加工並為我所用。 4.影片材料難度 選擇在課堂上使用的影片,其語言難度應該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不同的教學階段的要求。如果把整個利用英文電影的教學過程大體分為強化基礎、提高和應用三個階段的話,開始時可以選擇難度小,而語音清晰,語調平穩語速適中的電影,從而便於強化學生的口語基礎能力.主要是發音吐字。例如,教師可以介紹一些音樂劇和動畫片電影,如《歌劇魅影》、《獅子王》等,主要是電影中間的一些節奏舒緩,意境深遠的唱段,或者具有典型意義的場景對話,引導學生們熟悉了解後進行模仿練習,能有效地增強發音和吐字技巧。在提高階段,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廣泛拓展空間的電影,如《春風化雨》、《理智與情感》等,激勵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多聽多說,積累語言素材和擴展知識面,而且可根據影評或書本對某部電影進行更深入的學習。最後的應用階段.主要涉及到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鍛煉或根據某部電影進行英語口語的實際演練。 二、電影的播放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認為,語言學習過程是輸入(閱讀、視聽)——吸收(加工、記憶)——輸出(說、寫、譯)的過程。課堂教學中電影的播放應當看作是輸入過程和吸收過程的綜合。當然,這里的吸收主要是指學生對電影所含語言和文化信息的
㈣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電影推手
該片以中西文化差異和兩代人的代溝作為基本矛盾沖突展開敘述,富有戲劇性的情節給觀眾提供了很多的思考空間。其戲劇性的情節反映了中西方各自不同的文化模式和價值觀。導演通過電影這一藝術表現形式讓觀眾直接地感受到東西方文化在傳播過程中的摩擦和困境。
由於李安獨特的個人經驗和中西視角,該片中的父子關系被細膩地刻畫出來,導演借曉生這一人物形象,表露出自己在面對「傳統父親」的家庭角色和權利意識時的焦慮與壓力。但最終導演為父權選擇了一個尊嚴的下台方式。通過父子關系的鏡頭語言和行為描寫,該片也闡述了在西方語境下,中國式父親的尷尬。
(4)如何選電影跨文化交際擴展閱讀
《推手》由李安執導,郎雄、王萊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12月7日在中國台灣上映。該片講述了朱老退休後被兒子接到美國生活,由於他語言不通、生活習慣與孩子們不同,而引發家庭矛盾的故事。
李安(Ang Lee),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畢業於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紐約大學。1990年,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推手》,該片獲得了第2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獎。
㈤ 如何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分析電影《撞車》里的種族、文化碰撞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 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於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麼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
之後,當雙方的語言能力都很好的時候,好像就沒有障礙了,而這其實是我們的一種誤解。研究之中發現,並不是英語好就能達到溝通的目的。我們過去所說的溝通僅僅是會表達。所以搞外語的人把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譯成中文叫「跨文化交際」。交際,就意味著用語言進行表達,而在語言表達過程中還有許多溝通上的問題。因為前者更注重你的語言表達好與不好,而不注重溝通之中對方是否真正理解到了你所要表達的問題,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傾向於「跨文化溝通」。
㈥ 體現跨文化交際與沖突的電影
通天塔(2006)
英文名: Babel
中文名: 通天塔/火線交錯/巴別塔/巴貝塔
導 演: ( 阿加多·岡薩雷斯·伊納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
主 演: (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凱特·布蘭切特 Cate Blanchett) (Mohamed Akhzam) (彼得·懷特 Peter Wight) (哈里特·沃特爾 Harriet Walter) ( Trevor Martin)
上 映: 2006年09月01日 美國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法國 美國 墨西哥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阿拉伯語 法語 西班牙語 日語 日本手語 柏柏爾語
劇情:
北非摩洛哥境內的小山坡上,黑人兄弟倆正無憂無慮地放著羊,此時他們的父親手捧著剛剛從日本朋友那裡得來的步槍欣喜地向他們走來。亂世之中擁有如此稀罕物,自然如獲至寶,父親隨意向遠處開了一槍以試試手感之後。遠處隨即傳來一輛旅遊巴士的緊急剎車聲。此車上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其中一對美國夫婦理查德(布拉德·皮特)與蘇珊(凱特·布蘭切特)來荒涼的非洲旅遊完全是為了挽救他們瀕臨崩潰的婚姻,只留下心愛的孩子在美國由墨西哥保姆(阿德麗亞娜·巴拉扎)照顧。在經過了反復的爭論以及內心的掙扎之後,兩人依然擺脫不了悵惘的心結,正搭巴士奔向下一個目的地。不料悲劇突然降臨,一顆子彈穿過車窗,擊中了妻子。為了挽救愛人危在旦夕的生命,理查德千方百計四處求救,怎奈人生地疏、語言不通,任何一件簡單的情況解釋起來都遇到重重障礙。美國政府很快得知消息,立即展開外交求援;當地的警察也迅速發現了肇事的父子,將三人包圍在山坡。與此同時,遠在美國家中的墨西哥保姆(阿德麗亞娜·巴拉扎)很想在離家長達9年之後回去參加兒子的婚禮。於是,她說服侄子(蓋爾·加西亞·伯納爾)陪她帶著理查德的兩個美國小孩兒同回墨西哥。在路上,由於人種與膚色以及語言不通等原因,他們被警察當成綁架孩子的嫌犯而遭追捕,繼而又與小孩失散。在遙遠的日本,曾贈與非洲朋友步槍的日本人(役所廣司)亦面臨著重重的困境,不久前妻子莫名自殺,聾啞的女兒在母親自殺後更加自閉,並且還靠勾引她遇到的每個男人來宣洩心中的痛苦。
短短的11天中發生的事情幾盡濃縮了這世上所有的不幸,而所有的不幸幾乎源於溝通的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