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生的電影只有自己才是主角,如何才能讓自己演繹不一樣的人生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的像電影裡面精彩瀟灑自在,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最真誠的一個道理卻是你自己才是自己人生電影裡面的主角,別人替代不了你,也不能演繹出你的萬分之一,但是怎麼樣才能夠把控好自己?人生電影的主角人設以及歷程,這就需要靠你自己去演繹!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眼睛去發現真善美!人生這個電影,除了需要你自己作為主角,自然也需要各種各樣的配角,以及其它的活體生命去豐富你電影裡面的載體,所以以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用心的去感受生活,去體會人間的酸甜苦辣,然後用眼睛去發現人間最真實的情感,這樣才讓你能夠演繹出不一樣的人生,也能夠讓你這人生的電影更加的豐富多彩!
B. 怎樣才能做好一部電影的解說解說文案如何才能精彩搞笑
提到解說電影,那麼要先了解一個事情。就是你得先學會剪輯,一部電影120分鍾左右,你不可能解說兩個小時吧,也不需要啊!
那麼,你要先做的事情就是剪輯!
先說一下,你剪輯出來的視頻, 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鍾 ,除非你的解說功力超強,讓人聽著就停不下來。但你又不是郭德綱講相聲,沒人會聽你白話十分鍾。所以你要把喜愛那想解說的部分,剪輯下來!
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你不可能把整部電影濃縮在五分鍾的剪輯里。這就需要你拆分成幾部分,比如《二狗正傳》之123,或者《二狗正傳》上中下等等。這個思路就是化整為零!這種例子很多
說過剪輯了,那麼再說說解說!
其實,解說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個變體現了語音語調,情緒平緩或激動等等。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你必須要有特色。
方言解說 ,《讓子彈飛》想必大家都看過,這不僅有普通話版,也有川話版,甚至其他版本。貓和老鼠也有東北話版本,大地瓜,二嘎子成為了貓和老鼠的代號。這些方言版本,一方面深受部分影迷的喜愛,同時也有噴子說方言毀了整部劇。別管他說你好還是說你壞,能產生討論就是成功!
義正言辭解說, 這一種還是比較難的,首先你的普通話得過關吧,再者你還得端著,不能垮了。
激動鬼畜解說, 這一種解說方式也得需要對的性格。適合活潑開朗型,言辭激烈,聽起來讓人心潮澎湃。即使平淡如水的畫面,也能說出波濤洶涌的言辭,你就贏了!
極端主義解說, 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方式。舉例,曾幾何時《非誠》有個馬諾,代表語寧可坐寶馬里哭,也不遠坐自行車上笑。這就是個極端,引得眾多網友怒噴拜金。引來口水也就引來了目光,流量自然就來了。你可以依據自己的視角,怒噴電影里某個好人,或者大聲贊揚某個壞人。引來爭論,你就贏了!
所以,解說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風格,你的定位,也就是人設,標簽!
希望對你有用。
做好一部電影的解說:
首先,你要選取一部主題較為明確的電影。 譬如凄美的愛情故事,熱血的精彩打鬥,或者跌宕起伏的反轉,這樣在你寫作解說文稿時就有了一個吸引人的點。而太平淡的劇情吸引不到人眼球,或者拼接點,我找了兩個精彩打鬥的點,然後就有了《精靈王子大戰英雄無名》
其次,就是電影文稿的創作 ,解說文稿如何精彩呢?
第一,通俗易懂,簡潔明了,一般一部電影在一個半小時左右,而你需要將故事用文字描述,必定時間很長,所以需要省去不必要不出彩的情節,特殊需求,甚至可以精簡故事情節,甚至一些配角也要隱去。所以一般解說稿子在1500到2000字左右,不宜太長。
第二,突出特點,開場,設計一個帶有自我光環風格的解說的開場白,讓人印象深刻記住你。解說故事,也需要有自己的特點,切忌飛機場一樣的敘述,帶點自我的感情色彩讓人感同身受。還有就是結尾,這里就是你自我發揮的時間了,闡述自己對這部電影的感受,或者觀點,以引起大家的共鳴為佳,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三點。
在者就是電影人物的名稱,說起鋼鐵俠大家都知道,但知道扮演者是唐尼的就不多了吧,所以你解說電影人物時,要給他們起外號,簡單明了突出特點為佳,類似趙日天、葉良辰、什麼的,給人這個角色的直觀感受,深刻印象,或者自身特點
第三,收集素材 ,看完一部電影,你肯定會有一個自我的直觀感受,帶著你的感受去看這部電影精彩的影評,找到和你感受相同的點,進行自我描述,還有就是觀看同行的解說, 吸取精華自我升華。西紅柿,通俗的說就是番茄,那加上方言呢?同樣一個東西,帶自我色彩,他就變成了東方衛視。引人共鳴的就是你的素材
再說回電影解說的最後一步, 配音,剪輯,字幕
而這些都是圍繞著你的文稿進行的,配音念稿,字幕用稿,剪輯看稿,所以看到問者提出第二個問題就覺得問的很好,以上技能勤學習就可以掌握,就此不再多說
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閣主好!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閣下應該是想做一些電影解說編輯的事情,剛好,本人也在做,而且是剛開始,那麼,回答閣下的問題就簡單了:
一,怎樣才能做好一部電影的解說?
(1) → 要找了解自己喜歡或者喜愛的類型:
如果你是喜劇類的愛好,那麼你就專注於喜劇類電影的解說創作,您應該已經有豐富的喜劇電影的閱歷了,即便沒有,從現在開始,就專供喜劇類題材。
在自己喜歡的類型里,深耕發展!
喜劇類的題材比較容易些電影解說,比如王寶強的《泰囧》,雖然是破案類,但線索只有一條,就是破案,案情也不會復雜,下起來比較簡單。
最難寫解說台本的就是懸疑偵探類,例如狄仁傑或者包公類型的電影,有很多的回憶轉場,如果不下點功夫,很難寫解說台本。
(2)→熟讀(熟看)整個電影的詳細內容:
要做好一部電影的解說,首先要自己親自去熟讀電影,把電影的整個脈絡弄清楚,這樣才能為下一步的台本做准備。
如果說整個電影是一片文章,那麼你的電影解說就是文章的段落標題,所以您要詳細地了解電影的整部內容,你才能把電影的主脈絡,也就是提綱寫出來。
有些電影,需要反復收看才能了解清楚,比如偵探類,懸疑片等。
(3)→先擬提綱,再充實提綱:
在寫電影解說台本之前,你自己要擬定一條簡練的提綱出來,而且提綱可以把整個電影的內容說清楚,叫「簡寫」,然後你在根據提綱,把劇中的任務場景發生的事情,整合到提綱里,你的電影解說台本就出來了。
(4)→文學功底
文案工作的確需要一定的文學功底,閣主應該是文學功底好的人,如果稍微弱些,那就按自己的方式去寫,或者在全網看一些大咖的解說台本,慢慢學,慢慢成長。
一般解說詞一行就14-23個字,在錄音時速度了氣量剛好!
二,解說文案如何才能精彩 搞笑 ?
這個可能要根據喜劇和非喜劇來說明。
(1)喜劇類:
喜劇類電影的解說,當然需要給觀眾(受眾)有喜劇般的感受,那麼你的解說詞一定要幽默 搞笑 ,從以下幾點可以加以說明
——把劇中的任務名字,用你覺得可能 搞笑 的名字代替,比如二狗啊,狗剩啊,肥豬啊,二逼啊,這些,會給觀眾有共鳴
——加入一些有特色的方言俚語,比如東北話的「嗝屁」「嘚瑟」「找削」等,就能然觀眾感覺到有小品般效果。
(2)非喜劇類
如果是非喜劇類,建議按正常的解說方式進行。
不知道閣主的意思是不是這樣?祝閣主早日成為電影解說的泰斗!
謝謝!
想要當一名電影解說,必須要有自己風格和特色,但是這也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一個本來就沒有什麼幽默感的人,強行 搞笑 只會讓觀眾看著尷尬。所以題主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定位,比如你是學編導專業的,你就可以做深度解析。
新手的話開始先模仿為主,這里是是說模仿別人的風格,當然這個風格也要適合自己,然後再模仿中摸索出自己不一樣的東西,這樣就能從裡面脫穎而出。
作為一個剛剛開始做解說,還在為向優質創作者奮斗的普通創作者。
我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並不是只有 搞笑 才能出彩,如果你不是一個 搞笑 的人,也沒有 搞笑 的天賦,那就不要強迫自己去 搞笑 。
因為尷尬地去學一些自認為 搞笑 的話,不僅會花去很多時間成本,還會讓你的視頻變的很「 搞笑 」。
就像電影不僅有輕松的喜劇片,也有深沉的文藝片。每一個類型都有各自的受眾。
做解說也是如此。
電影的林子不大,總會有人跟你落在同一棵樹上。
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喜歡自己風格的人而已。
也許你沒有 搞笑 的風格,但你的解說夠深度,
也許你的解說不夠深度,但你的聲音夠好聽,
也許你的聲音不夠好聽,但你的觀點夠奇葩……
總之,表現自己的風格就可以了,因為顯然我們也做不了別人……
如果只是復述劇情,那除非你有很強的個人風格,否則很難和其他解說形成差異化。
畢竟很多電影大家都看過,在聽你說一遍劇情似乎也沒有什麼必要。
當然如果你的目的是分享很少人看的電影,那就另當別論了,不過現在好電影,基本上都被挖空了。
要靠這個吸引觀眾似乎有點困難。
這時候,在解說中添加自己對影片的見解就尤其重要了。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只要把自己的看法分享出去,表現出自己對電影的獨到見解,那多少能有點差異化了。
這個對自己的文案和思維有一定要求。
不過也不是要要求寫出專業的影評,其實解說稿更像是觀後感。不一定非得涉及比較專業鏡頭語言等。
事實上,專業影評的受眾並不是特別廣,也許有很多人會折服你的專業水準,但是也算是「叫好不叫座」了。
電影解說視頻,重要的除了一定的專業度,能還原電影的故事性也相當重要。
這個基本上是做視頻解說的基礎了。不只是視頻剪輯軟體,像AU這類音頻剪輯軟體也非常重要。
因為你錄音周圍也可能會有雜音,
就算沒有雜音,呼吸聲是否太顯眼,停頓是否過長……這些都需要後期處理。
錄音對我個人來說,算是最花時間的一個過程了,因為重復聽自己說的話,總會感覺有各種瑕疵,每次錄音都會重復好幾次。
大家好,我是阿智!非常高興能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現在,電影解說類型的視頻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歡迎。它可以讓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大致了解一部電影的內容,從而讓我們決定是不是需要再詳細完整看一遍電影。這樣會更快更高效率地提高我們的觀影的速度和對這部電影的認知度。所以好的電影解說對於電影解說稿件內容把控是非常嚴格的。那麼下一步我們會怎麼做呢:
第一點:好的理解能力 。解說一部電影,首先要了解電影的內容,知道電影演的什麼,主要講了什麼事,那些電影片段比較好看出彩。在做電影解說視頻的時候,把電影能夠突出主要內容的電影片段剪輯出來,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做出一個能概括電影主要內容的視頻。只有視頻做出來了,才能知道下一步怎麼解說。
第二點:好的解說文案 。一個好的解說文案要通俗易懂、簡潔明了,這樣會使視頻更加容易理解,也會讓觀看者決定是不是要從頭到尾看一遍完整的電影。寫文案時可以根據需要添加某些 搞笑 的語句豐富視頻的內容(不要不著邊際的添加)。字數也要有所控制,不要太長,否則給人有種拖拖拉拉的感覺。
第三點:好的口才 。視頻做出來之後就需要解說配音,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視頻做的好,文案寫的也好,就是解說不流暢,就會使視頻的整體質量下降,不利於視頻的觀看。解說視頻是盡量不要卡頓,要流暢,要讓觀眾聽懂講的是什麼,形成自己的解說風格。
總之,做好一個解說視頻不容易,既然想做就要不斷的學習,沒有什麼是一看就會的(例如視頻剪輯軟體)。好的電影解說,需要好多技巧來豐富,也需要時間來磨煉。
感謝!
先來說第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做好一部電影的解說?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充分了解電影類型。 每一部電影不管是在別人眼裡是什麼樣子的片子,至少在你心裡要接納它,類型的定格。是喜劇就要按照喜劇的解說來。如果是愛情,就要按愛情因素來。如果是恐怖就要找到恐怖的氛圍!
第二,就是劇情了。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把握主要的成分,梳理好思路!
第三,在上面兩條都做好了過後,也是最考人功底的時候,就是把自己融入到電影里,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繪情節!並且還得有自己的獨特見解,不然和別人都是大同小異,也就沒有了吸引人的地方了。
再來說第二問題,解說文案如何才能精彩 搞笑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說,需要很強的文化功底。 你得在語言用詞上面下功夫,同樣都是對一隻狗的描寫,有的人就會說「前面來了一條狗。」而有的人則就會說「前面有一條毛色光潤,身體如豬一樣的黑狗,緩緩的從草坪里走過來!」同樣是解說一條狗,但是我們看見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精不精彩不是我們的閉門造車,還得得到大家的認同。
想要別人記住你,說起來簡單,但是十分的復雜。 有一句話叫「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只有自己慢慢的摸索,找到適合自己,並且要自己擅長的方面才行。如果你都不是一個喜劇的人,那麼你想要在這方面去克服,是相當的困難。做適合自己的,比跟風要理性得多!
總之,多看、多練、多學習!這些就是我個人觀點,希望對提問者有一定的幫助!
誠邀。
前段時間惡補了自己對於電影這款的空缺,這個號也是我自己剛開不久,准備用來寫寫一些自己的觀點的,其實有一些人會將我們的影評和觀後感混為一談,其實以前我也是,以為影評就是看完一部電影自己的感受,但真的錯了。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聊怎麼做好一部電影的解說,也就是影評要怎麼寫。
影評,顧名思義就是電影評論。是對一部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語言,拍攝技術等等進行分析評論,以此來達到電影的分析、鑒定和評價蘊含在銀幕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 社會 意義、鏡頭語言等方面的內容,從而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一個好的劇本是講究節奏的,往往都是恰到好處,不會浪費一點時間,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語言,都是要做到恰到好處的。
影片所表現出來的意識,精神也必須不是 社會 詬病的,我們有責任傳遞一種更加有能量的價值觀出來。
每一句對白,每一個舉手投足之間,都影響著整個電影。
所以找到合適的演員,有演技的演員也是特別重要的,這需要演員對劇本的重度研讀和理解。
好的劇本也需要好的演員來呈現,所以選擇演員也和劇本一樣重要。
說到這個,我不得不說一個人,就是張藝謀,張藝謀應該是我認為最優秀的中國導演,看過他的《山楂樹之戀》的人就知道,首先劇本的選擇的創作上就是非常棒的,加上選擇的演員演技和形象都很適合。假如鏡頭一般的話,其實很難把電影完美的呈現出來的,導游的拍攝手法,整個片場的光線,角度,畫面構圖,這些都是需要導演的能力的。
我們以前看到的就是外國的一些老片子,大家可以明顯的看到,整個畫面的顏色都是非常舒服的。
這個包括的東西就是一些外在的了,比如服裝,道具,現場等等,這些還是後期比較容易實現的。
現在是自媒體時代,很多人以為隨便寫寫就是可以十萬加的感覺,但是我不得不給你潑冷水,自媒體時代的要求已經越來越嚴格了。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更是不能著急,而是需要腳踏實地,磨練自己的筆鋒,用自己優秀的作品迎接挑戰。
這里給大家兩點建議:
知識儲備
堅持不懈
關於一些想走捷徑的人,是不可能高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隨便看幾部電影,然後把電影復述一遍,那不是影評,這樣的作品沒有太大的營養價值。
關於知識儲備的話,當然就是閱片無數,越多越好的那種感覺。
很多創作者並不知道科班出身。也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但是後天的知識儲備也是可以改變很大事情。
寫影評我們是需要了解一部電影的結構,一部電影的套路,拍攝電影的技巧。
寫好影評,更是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1、內容稀缺,角度新穎
越事很多人寫的內容就不要在繼續重復寫了。要有自己獨特的思想。
2、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不要寫太多專業性的東西,讀者是很難看懂的。一切要以讀者為主。
3、邏輯自洽,結構清晰
這一點設計到寫作技巧,簡單來說就是邏輯要對,關聯性要強。
4、論據要硬,引源可靠
引用的一些東西要真實可靠。
5、分析深入,觀點淺出
個人見解要有實際意義,不要信口開河
6、不偏不倚,觀點可行
不要過度渲染個人的 情感 ,以為吹捧或者貶低影片
7、積極向上,人文情懷。
我是以回答者的身份進來的 但是我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或者說我覺得誰也回答不了你的問題 你要的是技巧 可好的解說文案不是技巧就能解決的 甚至技巧占的比重很小 更多的是自己的文學功底 這是需要長期積累來的 好的電影解說就是一個好故事 一個精彩 搞笑 的好故事不是幾個詞彙幾條段子能解決的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下面說一下我對於一部好的電影解說的理解:
首選電影類型的定位極為重要,一定要選適合自己風格,比如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幽默, 搞笑 的性格,那就應該選取這方面的電影,這樣在解說中,就可以將自己獨有的一些特點完美的融入到電影中,能給給觀看者留下較好的感覺,增加粉絲轉化率。
其次,就是電影解說詞的撰寫,這一步是整個電影解說中的核心工程,下面說一下如何寫好解說文案
第一,解說文案一般在2000-3000字,分為兩部分,電影劇情敘述+結尾點評,劇情敘述部分注意言簡意賅,只寫需要情節,支線情節可以不寫,甚至一些不重要的配角都可以忽略,否則會過於拖沓,讓觀看者感覺浪費時間。結尾點評就屬於自有發揮時間,如果自己對這部電影的精髓把握不好,可以先上網看下網友的評論,肯定有你贊同的觀點,這樣就可以稍作修改後加入到自己的解說中,劇情敘述與結尾點評字數一般按8:2來分配。
第二,要有比較強的個人特色,比如在電影敘述時加入一些幽默的段子,或者一些實時新聞,但注意不要生加,一定要與解說的電影有一定相關性,這樣才能讓觀眾才覺得合理巧妙,還有要加上開場白,不要小看這簡單的開場一句話,足可以讓觀眾了解你的風格。
最後,找個安靜地方錄音,吐字清晰,普通話要標准,但為增加觀賞效果,可根據劇情內容,適當融入一些方言,起到 娛樂 放鬆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C. 如何精準塑造劇作中的人物
我們將探討這些話題:
1、人物塑造是劇作的靈魂。
2、編劇如何愛上角色,讓人設生動真實。
講師簡介:
閆鳳祥,編劇。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
2010年開始從事編劇工作,主要電影作品有《不二神探》、《夢想合夥人》。
主題分享
本期我分享的主題是「如何精準的塑造劇作中的人物」,藝術作品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正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歸根結底「戲的根本點,也就是故事的根基,就落在了人上」。
人物的命運,人物的性格塑造與人性的真相,才是故事本身真正能夠打動觀眾,並引起共鳴的靈丹妙葯。也是所有喜歡故事想要成為編劇的人,去開啟劇作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所以,人物的塑造與人物真相的揭示,才是劇作的靈魂所在。
人物塑造是劇作的靈魂
作為編劇,我覺得創作劇本寫故事,還是一切以人為本、人物驅動故事。完成一個作品,起手要先去寫人物小傳,而後再去豐富故事大綱,最終完成劇本寫作。人立住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當然,大家可能會問,我們平時看電影電視劇,都是看事也看人,那麼情節結構和人物,哪個更為重要呢?亞里士多德曾經權衡後得出結論,覺得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然而到了19世紀,許多人認為故事,情節結構這些僅僅是一個為展示人性而設計的器皿,觀眾更想要看到的是令人痴迷的、復雜的人物形象。直到今天,我們普遍認為人物與情節結構,兩者互相連鎖,也互為鏡像,相輔相成。
一個故事的事件結構來自於人物在壓力之下,所作出的選擇和他們採取的行動,然而人物在壓力之下的選擇是什麼?他如何行動?這些就可以揭示人物真相和內在的本性,所以人物的塑造和人性深層的挖掘才是劇作的根本,是他的靈魂。
如果你改變了一個人物設定,那麼你的情節事件的設計也將隨之改變,所以這就是所謂的「人物驅動故事」。事件設計與人物設計互為鏡像,沒有人物的設定就不可能推動合理的劇情與事件。沒有合理的事件,你的人物也不會得到深層的展現與刻畫。
我們在完成一個劇本寫作的時候,會凝聚了編劇百分之百的創造性和勞動力。這其中,編劇75%的心血和精力會耗費在人物深層性格的挖掘,和人物的塑造,以及事件的設計安排上面。其餘的部分則是對白與描寫。所以在現實主義題材中,一個鮮活而真實的人物,就變得尤為重要,事件、情節其實並不難做,最難的是捕捉一個十分精彩而又立體,鮮活而又真實的人物形象。
我們所遵循的原則是:首先,人物推動劇情,而後,劇情中看人物的行動。當行動遇到壓力,再從面對壓力時人物做出的選擇中,看清人物真相,揭示人物本性。所以人物塑造,及人物深層性格的挖掘,是重中之重,是劇作的靈魂。
人物塑造與人物真相,並不是一回事。我們先來說什麼是——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是一個人的一切可以觀察到以及潛意識的信息綜合,比如,年齡,智商,性別,形象,語言,首飾風格,穿衣搭配,房子的裝修風格,車子類型,業余愛好。還有人物的教育背景,家庭環境,職業習慣,戀愛經歷,童年陰影,價值與態度,他的信仰,語言,傷痕,困境等等。你要不斷的追問,甚至拷問你的人物,從小到大的成長,哪些對他有著莫大的影響,導致今後他的行為與思想的形成,並因此產生了一連串的抉擇與處世態度,面對不同事件,做出了不同的行動與做法。
你想的越細致,越具體,你的人物就會越立體,越鮮活。當一個鮮活立體的人物擺在面前的時候,你的人物就會變得真實可信,並且在劇本中,在紙上面生活的很自然,他的話就會自動說出口,他的行動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你所需要繼續做的,就是在劇情上,做選擇與鋪墊,並且設計一個絕境的死角,將你的人物逼進角落,或者推到懸崖邊上,讓他做出抉擇,而這個抉擇足以揭示人物內心的真實人性,這才能達到內外兼備的塑造人物。
接下來我們談談什麼是——人物真相,大家都聽過「人物弧光」,優秀的作品不但可以揭示人物真相,而且還在講述過程中,展現人物本性的發展軌跡,或者變化,無論是變好還是變壞。塑造人物時,一定要讓他有所成長,或者變化,比如一開始這個人物很膽小,到最後成長為了人民英雄。或者是一開始這個人非常的吝嗇,到最後他變得非常慷慨。這就是一個變化,一個成長,也就是所謂的人物弧光。當你的人物弧光越漂亮,你的人物真相得以揭示的成功幾率也就越大。
舉一個比較大家都知道而且比較經典的形象,比如哈姆雷特,從一開始塑造的人物特徵,就是從大學回家參加葬禮,他悲痛傷心,迷茫,希望自己也死去。到第二層變化,引入了人物內心的深層感受,他真實的性格就是在選擇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時得以體現的,比如他為什麼選擇A行動而不是B行動,為什麼選擇裝瘋復仇,而不是選擇頹廢下去,為什麼選擇隱忍的暗中籌謀,而不是魯莽的刺殺等等。這樣或那樣的選擇中,他的人性和內心的真相得到了揭示。第三層,就是人物內在天性和人物的外部面貌發生沖突,他表面上是敏感悲傷的,但人格面具之下隱藏的其他一面,他是一個敏感又謹慎,懦弱有勇敢,堅強又脆弱的人……很復雜,卻因為有了多維度的塑造,而變得真實可信,充滿魅力……
一般來說,我們的故事人物塑造到這個層面來說已經是比較深入了,但是大師莎士比亞更狠更牛的一點就是他繼續在揭示著這個人物的內心,也就是有了第四個層面。第四層,就是揭露人性本性之後,故事開始又給他施加壓力與選擇的難度,當他可以輕而易舉殺死叔叔的時候,發現他正在做祈禱,而此時殺死他,他的靈魂可以升上天堂。而哈姆雷特選擇的是要等他真的註定要下地獄的時刻,再把他殺死。此舉動的選擇,可以挖掘出哈姆雷特內在多維度的深層性格,與矛盾糾結的融合,展現哈姆雷特復雜的人性。
我剛才上述所說的這些動作事件的設計,其實就完成了一次人物弧光的轉變,在人物塑造的基礎上,通過壓力與選擇揭示人物內在的深層性格和人性的剖析,其實由表及裡的塑造和挖掘人物,才算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物。
美劇或者韓劇等擅長把虛擬的事情寫的真實,很多國產劇,就經常會把真事寫假了,原因往往出在了人物身上,人的人性很假,塑造的比較浮誇或者皮毛,他的選擇很假,就會很假。這個其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和改進的地方。
回到之前最開始的一個問題,到底是情節重要,還是人物重要呢?如果一定要分伯仲的話,必然是人物為先,人物塑造及設定是重中之重。如果說是先設置好了人物的性格,通過細化,豐滿,等各種手法來將你的人物角色塑造的相當豐滿了,並且你已經思考的很透徹,挖掘到了人物真相,人物內心深層次的人性的話,那麼恭喜你,你的劇本成功的幾率已經很高了。
接下來的事件與情節都是為了揭示人物真相,表達刻畫人物形象來服務的。最後你可以投身成為你的角色人物,「正推的方式」去思考。比如你在觀察生活的時候,發現了一類比較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例如女明星們。有一類女明星,她們很漂亮,有錢又有名氣,幾乎全世界的男人都會圍著她們轉。這也許是你的初步設想,接下來你應該去挖掘這個人物的內心。比如她是否有什麼缺點?心理是否有什麼困境?她想要什麼?她又害怕什麼?她為什麼會成為自負傲慢的人?她的家庭環境如何,父母的職業是什麼?對她造成了什麼影響?她這樣性格的人,又會遇到什麼事?並且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說出什麼樣的話?面對選擇和壓力的時候,她會怎樣做呢?這些東西如果你能夠深挖或者豐富的很具體的話,那麼他即將做出什麼樣的行動,說什麼樣的話這些都會躍然紙上,自然而然的去發生推動,
比如這個女明星非常的自戀,而且傲慢,如果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他遇到了一個尾隨他進電梯的男人的時候,她可能第一反應就會覺得這個男人其實是她的粉絲,尾隨她是想要簽名照的,那麼接下來的事件情節就會朝著這一個方向去發展,也就有了韓劇《來自星星的你》裡面千頌伊與都敏俊第一場在電梯裡面相遇的這場戲,這場戲產生了很好的一個喜劇效果,就是因為從人物的性格設定出發引發了獨特的戲劇性,接下來的人物關系的轉變和後續的情節發展,因為這場戲的設定有了很好的一個鋪墊和引導作用,你設想一下,如果千頌伊不是自戀也不自負的話,她就不會很沖動的去誤會別人,那麼這個事情就不會發生,這場戲就不會成立。如果他們不產生誤會的話,那麼後面所有的一種關系的轉變,互相吸引互相好奇的這個劇情就開展不了。
編劇如何愛上角色,讓人生變得更加生動真實
編劇一定要去關懷,去愛護你筆下的每一個人物,角色。這就更需要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面下功夫。
如何塑造人物的性格呢?
第一,要先拷問人物,探究他的童年經歷,家庭背景,教育成長,戀愛經歷,等等。 但落實到具體上,就是人物的語言習慣,行為舉止,穿衣打扮,甚至喜好品味,諸多生活中的細節,會構建出一個性格鮮明的角色。
第二,這些只是表層的塑造,而完成這些之後,還要進行內心的剖析,探究人物內在的情感,慾望,性格的真相到底是什麼?你把這些小的越具體越扎實,這個人物就越鮮活,當然還有一些比較技巧性的東西,比如說讓你的人物不完美,讓你的人物一定有缺陷,嗯有個小小的口頭禪或者是小缺點,或者是讓你的人物有成長有轉變。
第三,讓你的人物有一個艱難的選擇,比如說《泰坦尼克號》裡面,傑克是跳下大海,他做出了讓自己犧牲來守護羅絲這樣的一個行為,這樣一個選擇為愛犧牲做出的判斷,能夠揭示出這次愛情的偉大,傑克內心的偉大,還要給你的人物設置一些生動的細節來呈現他之前的前史和內心變化,比如段奕宏老師每部戲都會找個人物細節動作,《非凡任務》里,是不是煽動手帕,擦汗,就是內心的映射變化。
分享一個我個人的經驗和心得,我在寫《夢想合夥人》的時候,塑造唐嫣飾演的顧巧音這一人物時,給這個人物形象的標簽就是拜金女,她十分的美艷,性感,俏皮。對物質要求很高,對男人的財力要求更高。她進入MBA商學院的目的,就是掉一個金龜婿。奉行的是女人再能幹再有本事,都不如嫁個有錢人。
從她的穿衣打扮,言談舉止,都能看得出她的表層性格,很張揚。但考究到她內心層面來說,豐富了她的前史背景,她是一個小城鎮的姑娘,家裡很窮,自己雖然長得漂亮,但並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千辛萬苦咱的積蓄,還要為父親還債。於是,她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美貌,來換取想要的生活,給家人和自己一個安穩的未來。
直到她進入到MBA ,遇到了其他兩位女合夥人,姚晨飾演的盧珍溪,郝蕾飾演的文清,稀里糊塗的開始創業後,顧巧音才找到了真實的自信,和真正的人生方向。原來想要的好日子,富貴的生活,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智慧與勤勞努力,打拚回來,她可以不依附於男人口袋裡的信用卡,自己就是自己的信用卡。
關於她的性格塑造,和人物真相的揭示,就是在面對壓力事件的時候,她的選擇。從一開始,她去MBA 上的第一堂課,看到每位男同學的時候,眼神猶如高科技掃描儀一樣的去迅速判斷,男人的身價財力如何,帶的表價值多少,西裝是否是大牌,鞋子手包是否值錢,以及是否佩戴婚戒。這些都是她眼睛裡,心裡能夠迅速捕捉到的。雖然為了喜劇效果,稍微誇張了一些,但用比較具體而直觀的細節來支撐人物性格和目的。
當時,《來自星星你》的導演,也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問我,真的會有這種人存在嗎?我說是的,的確在我身邊,有這樣眼神敏銳的人存在,他們很擅長看出你的手鏈的牌子,以及價錢,你的衣服是否是當季新款,以及你的包包是什麼牌子,值多少錢。我覺得很有趣,於是就運用到了角色身上,來豐富她。
其實,編劇在每一次劇本創作的時候,你的靈感,或者素材都是來自於你平時對生活的積累,對人物的觀察,對人生的感悟。 所以,盡可能的熱愛生活吧,去帶著愛感受人物,品味人生吧。
提問環節
Q1:到底是根據劇情設計人物性格使其有利於劇情的推進,還是設計好人物性格讓劇情來使人物更加飽滿?
閆鳳祥:其實,這屬於兩個問題,可以拆開來看。一個問題是根據劇情的需要,來設計你的人物性格,然後更有利於去推進劇情。
另一個問題是根據人物性格的設定,來用劇情揭示人物,使人物的塑造更加飽滿。就像前面我提到過的,人物與情節其實是「互成鏡像」「相輔相成」的。有的故事是先由一個「故事核」或者說是一個「核心點」來展開的,由一個獨特戲劇情境,場面,或者事件,來引發出創作者對於事件背後的人物產生了好奇心,和挖掘深層故事的熱情。
比如,某一天你看到了一則新聞,有一個「故事核」正打動著你,當冰冷的牢房內充滿了溫情和陽光,那會是怎樣的場景?一個小女孩為了替他蒙受不白冤屈的父親洗脫罪名而孤軍奮戰,甚至想盡辦法鑽進了看守森嚴的牢房內,那將會是怎樣的情景?這兩個劇情點足以發酵出完整的一個故事,當你找到情節依據之後,便要開始慢慢的豐富人物設置,塑造你的人物了。
一般採取的方式是——倒推的手法。比如:創作者會去想,父親這個人物是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獨特的設定呢?使他不足以有申辯能力,而蒙受了不白之冤呢?隨著創作者的思考,從眾多選項中最終選擇一個合理的設定:父親這個角色,是一名只擁有6歲兒童智商的中年男子,也就是俗稱的——智障患者。他在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沒能運用正常人的行為來為自己解圍。接下來,創作者覺得女兒為救父親而潛伏進入牢房這一場景核心的戲劇點很好看,那麼就要去將它的發生變得合理化。又會去思考,女兒是什麼樣的人物?她的設定如何變得合理化。最終,確定了女兒的設定是一名年幼的小女孩,她潛伏進入牢房的方式是藏在了一個紙盒箱子裡面。給冰冷的牢房裡,帶去了溫暖的歡笑,與濃濃的親情。小女孩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法律系高材生,並在多年之後,為自己的父親伸冤成功,給當年為了自己而寧願犧牲的父親昭雪,為濃濃的父愛正聲。從核心劇情來反向推倒人物設定,是劇情推進,人物得到揭示。這就是韓國著名的影片《七號房的禮物》。
再比如,每個創作者都有他所謂的「靈感」,也許也就是一個畫面,當某一天的清晨醒來,編劇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剎那的靈感,如果一對夫妻正在進行一場「婚姻治療」,他們從恩愛情深,走到婚姻疲憊的狀態,這個過程蠻有趣的。如果這對夫妻還能做到「槍指對方,反目成仇」的話,這個場景就更有趣了。好的,當你有了創作的熱情之後,就開始完善你的故事吧。
首先要用「倒推的手法」,從一個點,倒推出前面的事件情節點,然後去想,什麼人才能幹出這樣的事呢?挖掘你的主人公的性格,背景等等,越細致越具體越好。然後不斷的拷問你的人物,追問主人公他們為何相愛?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墜入愛河是因為一次英雄救美,還是浪漫的雨中邂逅?他們的性格是什麼,一對男女要成為夫妻,他們的性格是互補,還是相似?興趣愛好,品味等等,都是否合拍?職業背景,家庭環境是否登對?男女主人公會拿槍,那麼他們的職業是殺手嗎,女殺手擅長做飯嗎?而到最後,他們又因為什麼走向了反目的地步,槍指對方,反目成仇。又經歷了什麼,他們握手言和,重溫舊夢?這些問題都是編劇要去不斷探究,判斷,選擇的。
當你找到了所有問題的答案,並通過順推,倒推,等等方法去將整個故事完善好之後,將每個人物豐滿之後,你就會發現,一部電影基本上完成了。它就是《史密斯夫婦》。反之也可以去做,之前提到的《來自星星的你》里千頌伊和都敏俊的相遇,就是先有人,再有事。
從局部看,兩中技術手段都可以,但從宏觀的作品深度來說,還是以人為本好。
Q2 :一個劇中,必定要有讓人厭惡的角色,哪怕那個角色真的「情有可原」。怎麼能做到編劇喜歡所有的角色呢?
閆鳳祥:一個戲里一般來說為了戲劇沖突,勢必會塑造一些反派人物,有時候反派人物設置的阻礙往往可以推動劇情的發展,因為他不斷的給主人公製造麻煩,主角們又要攻,也要守,這個過程當中就會產生很多的矛盾和沖突,劇情就會變得更好看。
但是作為創作者,你一定要有 「上帝的視角,菩薩心腸」去俯瞰,去悲憫你筆下的人物,去理解那些反派人物的內心,他們為什麼會變成壞人,是否有難言之隱,是否是命運或時代的犧牲品?完完全全塑造一個壞人並不難,難的是你要同樣花精力去深入人物內心,挖掘他的苦衷與閃光的優點。不倫正面角色還是反面角色,前提是他們都是人,是人就會有復雜的人性。如果你能把一個壞人塑造到最後,讓觀眾並不恨他,甚至很悲憫他。那麼也是成功的。
比如電視劇《黑冰》裡面,王志文老師演的大毒梟,他是一個高情商高智商和高學歷的人才,儒雅有風度,對待愛情也很用心,卻因為特殊的童年經歷導致人性的扭曲,最後做出的選擇就是制毒販毒。整個劇情里,觀眾看到最後大部分都不會很討厭這個「反派角色,這個壞毒梟」,反而會有一種同情在裡面,甚至不想他被繩之以法。這就是對這個人物的關愛,編劇沒有將這個人物寫的很流氓習氣,沒有很兇殘惡毒,反而展現出一個有魅力的男人,一個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令女人喜愛的男人。 這背後體現出來的是編劇對角色,對人物的愛,只有愛上你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刻畫他,揭示他。
Q3:很多劇本見事不見人,如何在故事當中去體現獨特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閆鳳祥:很多新接觸寫作的人都很喜歡強情節,卯足了勁的去設計事件,或者場面。其實這也沒錯,但如果丟失了人物的塑造,那麼就像是一座樓房蓋在了一片沙土之上,頃刻間就會倒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劇本的情節也夠跌宕起伏,節奏也還算準確,創意也還OK,但看著就是覺得沒有感染力,共鳴不足,代入感較差。原因就是人物的塑造除了問題。所以還是「人物為先」,起手先寫人物小傳,盡可能的挖掘你的人物外在的信息素質,內在的人性真相,想方設法將他逼到絕處,讓他處於兩難之間,重壓之下,看他如何做出選擇。揭示他的內心真相,達到與觀眾心靈互動,情感共鳴。那麼這個人物形象就會變得異常有魅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泰坦尼克號》傑克最終選擇了自己跳進冰冷的海水,用自己的死來保全羅絲的生,這段發生在豪華巨輪,船艙甲板上下的,來自不同階級的偉大愛情,伴隨著男主人公的生死抉擇,完成了人物終極塑造,揭示了男主人公內心真愛至上,為愛赴死的人性真相。影院里的女觀眾們看到這里,可能未必全都熱淚盈眶,但大部分還是會為之動容不已的。
Q4:如何讓人物不臉譜化,有足夠的新鮮度與吸引力,卻又不至於讓人覺得太另類不可接受?
閆鳳祥:為了讓人物更加鮮明,更加容易被人記住,可以給人物加一些癖好,或者口頭禪,習慣性的動作等。
比如:千頌伊醉酒後,給都教授狂發信息,各種挽留。還哭著敲人家的門,睫毛膏都胡成兩行淚了,還要求把鞋留給都敏俊,稱這是他們相愛的美好記憶。第二天醒來,無地自容,笑料百出。千頌伊本來是一個白富美的臉譜化的形象,但是加入了這些生動的細節,就會覺得她很鮮活,可愛。只要能將尺度控制住,瘋狂的部分用幾場正常的戲,將人物拽回來,就可以了。
作為編劇,必須具備洞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你要熱愛生活,觀察人物,捕捉生動有趣的細節。還應該去體會筆下人物的思想感情。當你試著投入了真實的感情,塑造出來的人物才會豐滿生動,才會立體。
Q5:需要為人物設置哪些不同的場景以體現人物身上哪些不同的特質,能否舉例說明。
閆鳳祥:還是以唐嫣飾演的顧巧音舉例,最開始她和其他兩個女合夥人是互相看不順眼的,直到在女廁所里一起痛打小三,出口惡氣才化敵為友的。而她最開始也並不像參加戰斗,覺得別的事與我無關,誰料小三被姚晨和郝蕾打的時候,失手將她的香奈兒包包劃傷了,於是唐嫣才加入戰斗的,為心愛的包包報仇。這是對她虛榮物質的一次刻畫。到結尾,她成長為商業女強,找到了人生方向,知道如何愛自己和愛他人了。她與騙她的男友分手,親手將男友送的包包全部燒掉,並說出「今後,我就是自己的信用卡」她不想再被物質牽著鼻子走,不想因為錢而看不清男人的真心,她要用自己的行動捍衛自己的尊嚴與愛情。於是會將摯愛的包包全都付之一炬,這兩個場景,是有呼應的。目的就是完成對她成長和蛻變的塑造和人物真相的揭示。
Q6:用慾望來貫穿人物軌跡,該如何寫?
閆鳳祥:關於慾望的話題,最近一段時間看的日劇裡面,我覺得《東京女子圖鑒》很有代表性。它裡面的女主人公,就是一個在物質上的很虛榮,很有追求的一個人物。她的人生目標是——想要成為「一個備受羨慕的人」。這個設定,就打開了主人公慾望的潘多拉盒子,並且開啟了追求慾望的漂泊生活。年幼的時候女主因為父親買回來的洋娃娃和別的小朋友的款式不同而嚎啕大哭。父親質問她「為什麼要和別人的一模一樣,別人去死,難道你也去死嗎?」果然,後面所有的情節都是基於這一點出發的。女主就是想要和別人一樣,因為她想要成為「一個備受羨慕的人」
女主從小鎮隻身到東京闖盪,隨後她想要成為漂亮的女孩子,每日聯誼吸引男生。她也想變身職業女強人,她兩者都想要。她積極工作,也積極參加聯誼。很快她戀愛了,但這段感情屬於窮浪漫的小幸福。因為慾望不止,很快她分手後與理想中的富二代談戀愛了。她曾經以為在30歲之前可以去到米其林餐廳過生日,就是好女人,是她慾望的一部分,然後恰恰在生日那天,在米其林餐廳外被爽約,被富二代男友甩了。
女主開始更加努力的工作,因為想要成為更好的女人,無論是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而面對人生進階的考題面前,她選擇了捷徑,她沒有抵擋住誘惑,成為有錢男人情婦。雖然最後她選擇分手,但依舊沒有停止她對慾望的追逐。原來她以為自己成為了雜志封面上的名媛,很值得炫耀。但當她拿出雜志給女伴們炫耀的時候,又發現女伴們已經沒有人那麼羨慕這些了,反而是婚姻和孩子,成為她們標榜的主題。女主又開始追逐婚姻和孩子。她總是以別人的眼光來衡量自己的成功,活給別人看的人。
最終40多歲的女主與相伴多年的男閨蜜結婚了,本以為他的人生安定下來了,編劇卻在結尾的時候,又狠狠的寫了一筆,女主看到迎面走來的美麗貴婦時,她彷彿又看到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想要成為的那種人。她的慾望,又開始蠢蠢欲動了。而這,也代表了她依舊不會停手,會繼續為慾望買單……永遠有她得不到的東西,在慾望的海洋里,她永遠也上不了岸。這就是這一人物的塑造,與人物真相的揭示。並且貫穿始終。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素錦的角色一樣是有慾望的,只不過她的慾望是「想要得到夜華的愛」為了這個目標,素錦做出了一系列的惡行,去阻撓淺淺與夜華的愛情,然而從角色本身來說,你又能理解到素錦的動機和行為,因為這一切都是角色的慾望使然。
Q7:在寫劇本時,人物台詞要如何處理才能更像「他」說的話,而不像編劇說的?如何創造出異於自我的人物形象?
閆鳳祥: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點和內心,性格和外在特徵。盡量去貼合人物,設想自己演繹這個人物,該如何說話,語氣,態度,等等。只有心理依據足夠多,對你的人物足夠了解,才能說出屬於他的台詞。有時候寫的台詞更像編劇的話,是因為作者只了解自己,她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是自己的。但如果你下功夫去做功課,去了解你的人物,越具體,越豐滿,就越貼合人物。
編劇需要很強的想像力,邏輯思維力。很多成功的編劇都是具備演技的,在每個創作的白天或夜晚,一個人分身飾演多個角色,不同角色的語氣態度,都演得出來。這項技能大家可以平時訓練一下自己。只有你身臨其境了,才能讓文字活躍起來,讓人物生動起來。多去生活,熱愛生活,觀察人物,並且多看影視,文學作品,積累素材。
D. 為什麼有些電影作品裡的大反派,反而充滿魅力讓人喜歡
謝邀。
喜歡反派角色並不是人心變復雜了或是電影變復雜了。電影之所以是電影因為人們知道電影是假的,人們所崇拜迷戀的並不是反派人物邪惡的本身,更多的是演員的演技和長相,這也就是為什麼小時候不喜歡反派人物的原因了,因為不知道電影是假的。如果把電影化作現實,在現實生活當中,如果有這種十惡不赦的反派人物,你會喜歡嗎?我想一般正常人都不會,除非心理變態了、扭曲了、或是能理解反派人物的「苦衷」。每個人想法不同,我不能說100%的不喜歡這種現實生活中的反派人物。
所以歸根結底,人們對於外界的人物或事物,在自己所認知為正常或合乎情理的前提下,會產生好感甚至是迷戀。就好比電影中的反派角色,因為人們知道電源劇情是假的,現實生活中的演員絕不可能是這個樣子,所以才會去追捧去迷戀TA
E. 電影的人設少不了!哪吒這么丑,卻這么好看的原因有哪些
電影人設這么丑,為什麼電影好看的原因在我看來有以下幾個:
1、情懷
如果還有什麼東西可以讓你忽略人設義無反顧的看下去,那一定是劇情了。好看得人設可以吸引觀眾,但是真正能留住觀眾的除了劇情夠硬別無他法,劇情會讓你忘記人設,沉浸在電影中,不可自拔。對於好的劇情來說,人設反倒不是那麼重要了,總有人說:看得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對於一部電影來說,人設就是皮囊,劇情就是靈魂。你說人設還重要嗎?
F. 電影人設是什麼意思
電影人設是指電影里人物角色的設定。人物形象設計,簡稱人設,或稱為角色設計、人物設定,是指設計動畫、小說、游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細節,負責此職位的工作人員稱為人物設計師。人物形象設定負責設計登場角色的人物造型、身材比例、服裝樣式、不同的眼神以及表情,並表示出角色的外貌特徵、個性特點等。
電影:
電影,也被稱為運動畫面或動態畫面,是作品視覺藝術來,通過使用移動圖像的溝通思想,故事,認知,情感,美女,或大氣模擬體驗。這些圖像通常伴隨著聲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 「電影」一詞是電影攝影的縮寫,通常用於指代電影製作和電影業,以及由此產生的藝術形式。
G. 如果讓你演部電影,你最想創造怎樣一種角色人設
我更願意用一個小人物以喜劇的方式展現個觀眾更深的思考。
感覺還是像星爺那樣吧,觀眾看的時候是喜劇,但是回味的時候是看懂了人生,這才是星爺的魅力所在。星爺的無厘頭搞笑風格開創了香港喜劇片的先河,成為獨樹一幟的周氏喜劇片。但是現在功成名就的周星馳卻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順利的,他經歷的人生也不是一部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