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上甘嶺電影演員近況如何

上甘嶺電影演員近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3-09-07 12:13:00

❶ 上午被免職下午被帶走,原八一廠廠長黃宏,如今滿面滄桑,他究竟怎麼

著名小品演員黃宏如今滿面滄桑,主要還是由於年齡導致的身體嚴重衰老造成的,而「上午被免職,下午被帶走」,有傳言是因為黃宏的「工作失職」。作為春晚舞台上的知名「喜劇笑將」,黃宏老師十幾年如一日,為觀眾奉獻上著十分精彩的小品演出,不過自從黃宏老師離開春晚舞台之後,大家也開始很難有機會,再得知黃宏老師的消息了。

雖然黃宏已經退出娛樂圈了,但是對於他來說,能榮登24次春晚,給大家帶來這么多優秀的作品,他已經很知足了。也希望黃宏可以在今後的生活中,越來越健康,繼續為大家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❷ 老電影《上甘嶺》《奇襲》的主角原型現身屏幕 戰後他們曾任何職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一些志願軍老戰士在媒體采訪中紛紛亮相屏幕,這些戰斗功臣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鑠,令人欣慰。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欣喜看到了老電影《上甘嶺》中張忠發連長的真實原型張計發,還有老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的真實原型張魁印。

兩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齡,說起七十年前朝鮮戰場的往事,仍是那麼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哪打了幾仗,犧牲了多少戰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真是歲月如歌,英雄不老。

出生於1926年的 張計發 ,是河北省贊皇縣人,抗戰末期19歲參軍入伍,在八路軍太行一分區獨立團當戰士。

他於1951年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上甘嶺戰役中,擔任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連長。

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張計發帶領連隊曾在缺水、缺糧、沒有葯品、彈葯不足的坑道里堅守了43天,不僅擊退了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還數次反擊奪回陣地,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堅守和反擊作戰任務。

戰後,135團7連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長張計發榮立個人一等功,並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

戰後1954年回國,張計發作為英模代表,出席了中南軍區英模代表大會。1955年秋,已升任副營長的張計發,在組織的關懷下進入南京中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63年,他從團副參謀長崗位上因病離休,被組織上安排到河南信陽軍分區干休所休養。

1957年,毛主席指示有關方面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擅長軍事題材影片拍攝的長影廠立即組成創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擔任導演。因為林杉曾創作多部革命題材的作品,所以他和曹欣、沙蒙、肖矛又是《上甘嶺》劇本創作者。編導們兩次到上甘嶺進行實地考察,並到志願軍部隊體驗生活,還決定請主角原型張計發為劇組顧問。因張計發當時在南京步校學習,沒能成行。

但張計發的確是老電影《上甘嶺》中8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也是小學課本里課文《一個蘋果》的親歷者和作者。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前線,張計發打了10年仗,負過8次傷,榮立特等功四次,一等功兩次,是實至名歸的英雄連長。

電影《上甘嶺》上映後,張計發不知看過多少遍,但一直無法從頭看到尾,經常是只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記憶中的實戰情景遠比電影更慘烈,那些犧牲的戰友讓他想起來就難過···。

離職休養後,張計發把關心教育下一代當作自己的神聖職責。在堅持與疾病作斗爭的同時,曾無數次深入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等省區,到學校、進工廠、下部隊,作了上千場的革命傳統報告,聽眾多達百萬人次。

張計發的妻子名叫魏祖琴,是他從朝鮮回國後由組織牽線搭橋組成的家庭。兩人育有四個女兒,有三個從軍入伍。1967年出生的小女兒至今在部隊一線,已是一名指揮員。

(電影《上甘嶺》劇照)

94歲高齡的張計發新近現身屏幕,重新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一個蘋果的故事」,還講述了報務員因口渴說不出話,不惜自己將自己的嘴打出血來潤嗓子的動人情節···

張魁印

抗美援朝老英雄張魁印,就是老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真實原型,如今已經98歲高齡。

當年他帶領38軍一支先遣隊機智深入敵後,一舉炸毀武陵橋,切斷了南逃敵軍退路和後援,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戰後,張魁印被志願軍總部批准榮立一等功。也是38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立一等功的唯一一位團職幹部。

(晚年張魁印)

他是山西平遙人,生於1922年,1937年參加革命,歷任山西政治保衛隊二大隊六中隊戰士,八路軍晉西支隊一團測繪員,晉西第二軍分區偵通隊偵察排長,第二軍分區司令部偵察參謀、偵察科科長。

1951年1月入朝參戰,張魁印任志願軍第38軍偵察科科長、38軍司令部情報科副科長。此後,歷任50軍作訓處長,38軍作訓處長,師參謀長、副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1982年享受副軍職待遇離職休養。

驚險傳奇的戰場往事,起源於1950年11月24 日下午。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的前一天,志願軍38軍軍長梁興初傳令,把軍部偵察科科長張魁印叫來,開門見山說:

「給你一個任務。你與 113 師偵察科長周文化帶兩個連,兩個工兵排,配英、朝語翻譯,300多人,組成軍先遣隊。要在朝鮮平安南道內務署配合下,秘密潛入德川以南,在26日上午8時以前,把德川通順川和平壤的武陵橋炸掉。你敢不敢去執行這個任務?"

時年28歲的張魁印胸脯一挺,堅定地回答:「那有什麼不敢的!」

梁軍長也沒多說,只是把手一揮命令:「好,那就出發吧!」

這是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的真實一幕。

有關這次巧妙、大膽穿插敵後奇襲的戰斗經過,在許多記載抗美援朝的史料中都有詳盡描述。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張濤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章節題目就是:《毛岸英捐軀大榆洞 張魁印奇襲武陵橋》。

而老電影《奇襲》,則是藝術的再現了這個驚心動魄的經過。

據記載,德川之戰結束後,當志願軍西線總指揮韓先楚把38軍在德川的戰報送達志願軍總司令部時,彭德懷司令員禁不住高興地評價說:「這個38軍很厲害嘛,奇襲武陵橋這著棋妙不可言···。」

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已有軍教片《奇襲武陵橋》的基礎上,再以這一戰例為素材,由黎陽、鄭洪編劇,許又新導演,張勇手、邢吉田、曲雲、袁霞、王孝忠等主演,成功拍攝了後來家喻戶曉、盛演不衰的故事影片《奇襲》。

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影片奇特之處在於,是由真正經歷過朝鮮戰場烽火的軍人執導,用的是真實素材,拍戲使用真槍實彈。而片中主演方連長的演員張勇手,也是一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戰士。

張魁印曾說:「電影《奇襲》我看過好多遍,雖然較之真實事件藝術化了,但影片拍得很真實。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戰友們,可電影畢竟與實際戰例不能相提並論,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沒拍出來···」

追憶往事,晚年張魁印經常感慨萬千。

他喜歡講述犧牲的戰友,唯獨不談自己。他解釋,在電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長三人喬裝敵傷兵在路上截車,對康平橋進行偵察的情節,是電影編導們藝術虛構的。

影片《奇襲》的核心是插入敵後「炸橋」阻敵。也可以說,這座橋是影片劇情圍繞的重中之重。片中的橋被定名為「康平橋」。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電影中的這座「康平橋」實景,是在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的「藏山大橋」拍的,不是朝鮮前線的武陵橋。

當年拍攝驚險的跳車鏡頭時,導演要求一個鏡頭下來。片中的方連長從一班長手中搶過正在疾馳的吉普車方向盤,戰友們跳下 汽車 後,他獨自駕車吸引追兵至山崖邊,在 汽車 墜崖前一瞬間,他飛身躍入路旁,吉普車則墜入山谷燃起大火。

敵追兵見到山崖底下熊熊燃燒的車骸,誤以為共軍人車俱毀,得意洋洋地獰笑說:「跑,我看你往哪兒跑!···」

對於當年自己在片中的勇敢表現,張勇手只是淡淡笑道:「那時年輕,又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經歷,所以拍這類驚險的鏡頭,基本上是一條就過,也從沒受過傷。」

張魁印離休後,曾任哈爾濱市南崗區育紅小學校外輔導員。其它時間,喜歡閱讀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他至今還珍藏著破襲武陵橋的經過要圖,還有榮獲的一堆軍功章。

面對這些記載著戰斗功勛的勛章,張魁印常想到的總是犧牲的戰友。

張魁印的妻子遲秀琴,也是他的戰友,曾在志願軍司令部任打字員。張魁印在打完四次戰役後,調至志願軍司令部工作一段時間。兩人1954年結婚,育有4個子女。

好多年來,張魁印從不透露自己是電影《奇襲》中主角原型的事,直到後來軍史戰史研究者找上門來,人們才知道張魁印的英雄事跡。

(電影《奇襲》劇照)

張魁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是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天職。比起犧牲的戰友們,我又能說什麼呢?一切榮譽都是同志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❸ 《上甘嶺》:演員八成都有過軍旅生活,女衛生員扮演者已移居美國

一個演員,如果表演上沒有深度,角色立不起來,不是演人物而是演自己,這樣的表演在藝術上是不美的。我不想追求那種表面的、外在的美,我追求的是表演上的真摯和朴實,真實地表現生活。生活的真,本身就是美。——斯琴高娃

表演藝術源自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而經典的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歲月的洗禮中流傳至今,正是它對生活真實寫照的最高認可。

在朴實無華的年代中,每一位表演藝術者都對本職工作有著崇高的敬意,才可以在艱苦卓絕的表演環境中創造出那些堪稱藝術的影視佳品,才可以在時代的萬千變化中屹立不倒。

在中國電影藝術發展史中,涌現了無數的影視佳作, 這其中頗具代表性的則要數《上甘嶺》 ,它是中國電影舞台上堪稱里程碑式的不朽之作。

《上甘嶺》作為中國第一部描寫抗美援朝戰斗生活的影視作品,它對那個 歷史 環境下軍人的真實生活進行了充分的展現,一經播出便在全國各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正是由於《上甘嶺》拍攝的真實,才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劇組人員對創作細節的苛刻要求,才成就了這部堪稱完美的影視佳作。

優秀的影視作品是對生活細節的真實復刻,同時也是對生活內涵的藝術升華。《上甘嶺》這部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影壇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從劇組人員在創作階段的認真嚴格就可以猜想而出。

《上甘嶺》劇組的工作人員有100餘人, 其中八成以上都有過真實的軍旅生活 。軍旅生活的磨練,是這些演員塑造人物形象的牢固根基。他們參與到當地群眾的真實生活,准確的在電影情節中反射出特殊 歷史 年代的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那份無奈與期待。

不存在天生的演員,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每一個成功角色的背後,都有著 演員對人物角色的深入揣摩和對戰亂生活的深刻感悟

他們對生活細微的觀察,為人物角色注入了鮮活的血液,豐富了角色的人物結構。在艱苦的環境中,這些演員的表演潛能被無限激發出來,才有了熒幕前一個個生動飽滿的人物形象,才可以將觀眾迅速的帶入到跌宕起伏的電影情節中,讓觀眾沉浸在故事背景的濃厚氛圍中。

細節決定成敗,對細節的把控有時會撼動整體效果的最終呈現。在《上甘嶺》拍攝最初,劇組在對演員的篩選工作也是費盡心思,這不僅體現在演員的整體氣質必須符合劇中的角色刻畫,還體現在年齡、外貌等細枝末節的苛刻要求。

毛四海這個角色在《上甘嶺》劇目中的戲份不多,但是為了充分展現出對每個人物的真實寫照, 單單就毛四海的服裝就配備了八套之多 ,這份對細節的尊重,讓毛四海這個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也將特殊 歷史 年代下,人們艱難的生活環境進行了真實的還原。

有關毛四海這個人物形象的選拔工作,劇組人員也是巧費心思,以四選一, 最終選定由白英寬來出演 。有過行軍經驗的白英寬,在軍隊的磨練中練就了一身敏捷的身手,這成為了爭取毛四海角色扮演的重要契機。

對電影藝術的尊重,使整個電影的框架成為了 歷史 的真實寫照,讓沒有經歷過戰亂年代的人們,也可以從電影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們在生活中的那份煎熬,這才是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其功勞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之外,還包括那些幕後人員對劇情幾近完美的苛刻要求,是所有工作人員嘔心瀝血的成果。

《上甘嶺》的巨大成功,成就了一批表演工作者, 但也有其因此而遭受迫害的 ,扮演女衛生員的劉玉茹便因此劇受到了巨大的打擊。

劉玉茹在1955年參演了《上甘嶺》中的衛生員一角,這是 劉玉茹演藝生涯中的第一部電影,同時也是最後一部。

劉玉茹在劇中扮演的衛生員為整體劇情增色不少,她憑借著青春靚麗的外表和甜美的氣質,俘獲了不少觀眾的心,而 那首經典紅歌《我的祖國》,使劉玉茹成為了"原生首唱者" ,這份殊榮成為了劉玉茹演藝生涯中的璀璨之星。

特殊的 歷史 時期,讓人們意識到了激進派的可怕。在拍攝完《上甘嶺》之後,劉玉茹便遭受到了特殊時期的迫害,被發放到哈爾濱郊區的農場成為了一名農民,劉玉茹遭受到了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摺磨。

劉玉茹遭受迫害是那個 歷史 年代所犯下的無法彌補的過錯,但是肉體的折磨並沒有讓劉玉茹對生活失去信心。只有接受生活的重重考驗,才能讓人變為生活的強者,迎來希望的曙光。

迫害生涯結束之後,劉玉茹就移居到了美國 ,如今芳華已經不在,但是在觀眾的心目中,劉玉茹依然是那個帶有甜美笑容的女衛生員王蘭。

《上甘嶺》這部 歷史 巨作,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而是 隨著時間的遷移被賦予了新的時代色彩 ,經歷過戰亂年代的人對它有著特殊的 歷史 情懷,而出生於和平年代的人,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到戰爭的殘酷與人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優秀的影視作品,不僅可以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享受,同時也發人深省,使觀眾可以了解到自由生活的可貴。

如今《上甘嶺》的演員都已經老去,甚至有些已經離開人世,但是 他們在劇中的鮮活形象卻深深的烙印在觀眾腦海之中 ,成為了這些表演藝術者與觀眾之間重要的羈絆。

時間在一點點推移,人們終將在時代的舞台上華麗謝幕,人生沒有不散的相聚,只希望在曲終人散時,支撐人們奮勇直前、拼搏不息的精神能夠一直留存下去,不斷激勵著後來者。

閱讀全文

與上甘嶺電影演員近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萊塢類型電影好看理由 瀏覽:75
為什麼觀看倫理電影沒有緩存標志 瀏覽:110
怎麼設看電影不黑屏 瀏覽:637
以前的戲曲老電影是怎麼拍的 瀏覽:65
男主角布倫達是什麼電影 瀏覽:608
小蝴蝶vr怎麼沒電影了 瀏覽:200
元旦上映的電影哪部好看 瀏覽:622
電影上映多久之後下線 瀏覽:375
迅雷左右格式電影怎麼看 瀏覽:121
韓國電影親密關系免費觀看 瀏覽:133
外國販賣人口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798
波妞是什麼電影里的 瀏覽:459
微信公眾號如何存電影 瀏覽:500
最好看的中國特種部隊電影 瀏覽:519
一匹馬吃桃子成精是什麼電影 瀏覽:683
夏日好看的電影來了 瀏覽:640
妹子覺得好看的電影推薦 瀏覽:865
好看的狙擊槍電影大全 瀏覽:851
哇嘎電影怎麼不下載不 瀏覽:285
好看的電影有好幾部 瀏覽: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