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視後期工作方法和技巧攻略
影視後期工作方法和技巧攻略
影視後期,即影視後期製作,是對拍攝完的影片或者軟體做的動畫,做後期的處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加特效,加文字,並且為影片製作聲音等等。後期軟體具體可以分為平面軟體、合成軟體、非線性編輯軟體、三維軟體。後期軟體有很多,就單純的非線性編輯軟體就有很多種。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影視後期工作方法和技巧攻略,歡迎閱讀。
一、影視後期剪輯從業人員必備
1.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
2.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
3.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4.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5.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電影《健忘村》劇照
二、尋找剪輯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尋找剪切點無疑是剪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
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
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
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
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
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五、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六、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七、剪輯鏡頭
(一)動作以7:3連接
首先看一下動作剪輯中的基本之基本:動作連接,動作連接是指把一個動作用兩個畫面來連接的剪輯方法。
從理論上不說,這兩組影像只是畫面大小上的差別,描述的是同一時刻的同一動作,所以從任何一點開始剪輯都可以。但是,這時會出現動作不連貫或重復的現象,最終剪輯出來的影像缺少節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輯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來連接動作,以達到動作流暢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前後動作看起來連貫,節奏感和生動感也應運而生。當然,按照7:3的比例連接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根據素材和剪切點的不同,人眼有時會產生重復、跳越的錯覺。所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動作反而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在不同的影像中嘗試著改變剪切點來看看效果吧。
(二)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單個動作剪輯。
範例:被打出本壘打的投手和一壘手回頭看著飛出去的球,兩位選手在同一時刻完成「回首」這一動作。要想充分運用現有的素材,一定會採用這樣的連接: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但是,採用這種連接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贊成一種沉悶的印象。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具體而言,就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上一壘手回頭動作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
動作連接的要點
兩台攝像機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攝出兩種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可以使用這一規則來處理。
當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時拍攝而成的,只要改變一下角度,以某一動作的頂點(某一具特徵性的動作)為剪切點,連接的方法會有很多種。例如,先拍攝球出手前的一瞬間,隨後再拍攝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動作,然後把它們進行連接。以動作為中心進行剪輯時,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以下就是要點所在。
1、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
2.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
3.大幅度改變運用和攝像機的位置會畫面的氣勢。
4.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
5.同時拍攝而成的素材理論上可以在任意一點進行剪輯,但是選擇不同的剪切點,重復或省略一些鏡頭,動作會更為流暢。
6、同一動作使用不同的畫面連接時,要盡量在動作的頂點處進行連接。
(三)有目的地重疊動作以強調
通過有目的地重復,用以強調某一動作,這種方法被稱為雙重動作或三重動作。範例中,把投手手臂舉到最高點的鏡頭作為剪切點,連接從前方、後方拍攝到的這一動作,最後再連接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側面全鏡頭。這樣一來,對於觀眾不說,動作可能並不是那麼流暢,但是「出球」的動作重復了3次(三重動作),給人印象十分深刻。雙重動作,只有當有意識地想要突出某一動作時才有效,而且要盡量精短,以免冗長。
(四)激烈的動作畫面可能省略中間部分
剪輯的目的之一在於時間和空間上的省略,如果按照實際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移動進行剪輯,再多的時間都不夠表現,觀眾也會覺得冗長、乏味。這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動作的部分中間鏡頭,然後連接組合。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中間抽去手法,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縮減時間,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讓觀眾百看不厭。運用這種手法時,必須選擇抽去哪些鏡頭,這是難點所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動作的頂點(特徵性動作)。手臂舉到最高處、手臂放到最低點、最生氣時的臉、笑得最燦爛時的臉等,如果抽去了這些頂點鏡頭,就無法了解動作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跳躍式剪輯發展了這一手法,它是中間抽去手法的一種,如唱機針般地對影像進行跳躍式的連接。跳躍式剪輯敢於打破傳統剪輯的禁忌,使製作讓人印象深刻的場面成為可能。
動作的中間抽去手法
通過抽去中間鏡頭來省略時間並突出速度感時,必須注意選擇應該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鏡頭,最初狀態,投球時手臂位置達到最高時,手臂下垂,僅用這3個鏡頭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現了出投球的動作。
(五)連接frame in和frame out畫面
被拍攝物體在拍攝框架中,這被稱為frame in;反之,被拍攝物體離開拍攝范圍,則稱之為frame out。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動物、小轎車、電車,這些移動中的物體都可以對它們進行剪輯。我們一起來考慮一下怎樣連接同一被拍攝物體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畫面。自行車從鏡頭前騎過的場面,在不同地點拍攝兩組同樣大小的鏡頭。當然,我們可以按照從自行車駛入空舞台(鏡頭中只有背景,沒有被拍攝物體)到自行車駛出鏡頭的順序連接。這樣的連接方法沒有錯,但是空間上顯得過於空曠,而且動作不夠流暢。優秀的、有節奏感的動作連接方法是在前一組鏡頭是被拍攝物體即將離開拍攝范圍時,然後連接上後一組鏡頭中物體剛剛進入拍攝范圍的鏡頭。要點是使用被拍攝物體一半在鏡頭中,一半在鏡頭外的畫面,這樣連接動作看上去會比較流暢。如果被拍攝物體在前後兩組鏡頭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間加入一幀空舞台鏡頭,畫面前後會更為連貫。
(六)暗鏡頭或共同點連接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
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怎樣連接?範例中是奔跑而來的人物和飛馳而去的汽車之間的連接,首先讓奔跑而來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滿整個畫面,使畫面變成黑色,然後連接上後續的鏡頭。雖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車的速度不同,但是一來一往之間的黑屏(或者是光線很暗的鏡頭)成功地再現了流暢的動作。
對話剪輯中的固定規則人物台詞的剪輯方法,對話在這里就是指台詞。對話剪輯是指對登場人物的台詞進行的剪輯。它與動作剪輯並列為最具代表性的剪輯方法,是展示故事情節時不可或缺的因素。看起來簡單的對話剪輯,其實也是一些用來表現特殊效果的固定規則。
八、台詞連接
(一)台詞以1:3連接
台詞與台詞之間,除去se和bgm等之外,餘下的就是無聲狀態了。對於影像剪輯來說,重要的是如何製造出這種無聲狀態,並利用它來表現影片的節奏。範例中是兩個人在車上對話的場景,剪輯的關鍵在於兩人的對話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間隔。一個一個的對話鏡頭都是用攝像機代替另一個人物拍攝而成的,因此兩個人並沒有進行真正的對話(=間隔)。剪輯時,如何製作出自然的對話間的間隔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對話與對話之間的間隔按照1:3的比例進行連接會比較連貫。
如果前組鏡頭中台詞結束後所空的間隔為1個長度,那麼在後續鏡頭中的對話開始前就要空出3個長度的間隔。
(二)台詞的上移下移,增加戲劇性效果
對話的上移下移,即將台詞部分插入前一鏡頭(上移)或拖入後一鏡頭(下移)中,它的作用在於突出人物因對話內容而產生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說「你好,a先生」,將這一部分上移,隨後出現b先生的鏡頭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詞,「這不是b先生嗎!」。這樣一來,整個場面就顯得更為流暢和連貫了。例如:將前一鏡頭中的「我有了喜歡的人」這一關鍵名下移,突出表現在這句話的影響下男主角的.表情變化,這是這一技巧的意圖所在。例如: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請兜風的前後表情的變化,將男主角的台詞上移,和女主角的臉部鏡頭一起出現。如果不上移台詞,畫面中中有女主角無聲的臉部鏡頭,影片會顯得很長,而且沒有節奏感。並不是台詞的長短決定鏡頭的剪切,而是要一邊考慮情節一邊進行有目的的剪切,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三)使用嵌入的蒙太奇手法表現心情
要想讓上面的場面更戲劇化,可以使用在台詞之間插入其他鏡頭的方法。比如,露出一點後續的鏡頭,這樣也是可以的。前組鏡頭中女主角的台詞說到一半時,插入男主角的臉部鏡頭,這樣不僅能表現出男主角在聽了女友的回答後強烈的表情的變化,更是能強調之前平靜愉快的狀態。非動作和台詞的剪輯方法場景轉換和製造連接點。
1.初學者可以使用傳統的o.l方法柔和地過渡鏡頭
o.l(over lap重疊攝影)與淡入、淡出一樣,是非常常見的過渡效果,表示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移動,也可用於表現心情。類似的過渡方法還有抹拭法、消散法等。
2、用遮蔽物連接不同場景!換窗
換窗是指被拍攝對象的前面有遮蔽物時,通過用遮蔽物遮擋畫面的方法來過渡到後續鏡頭的剪輯方法。
遮蔽物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不可動遮蔽物(牆壁或是其他很大的東西)和行人等可以動的對象。
兩者本來都是可以直接連接的,但是使用遮蔽物連接顯得更加自然。
3、用模糊畫面連接不同的場景
聚集和不聚集是指把模糊的圖像漸漸合成清晰的圖像,或把清楚的圖像漸漸變為模糊的圖像。
因為它是非常抽象的畫面,所以用它來連接兩個不同鏡頭時非常自然。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前面的圖像和後面的圖像在顏色和圖像上沒有共同之處,最後做出的結果看上去會很不和諧。
比如說,從紅色的玫瑰轉到警車的信號燈,或是從一個人的臉轉到另一個的臉等,模糊畫面連接的應該是具體的場面,在舞台或被拍攝對象在顏色和形式上有共同點時才能使用。
4、用運動造成的模糊效果連接鏡頭
快速移動拍攝是用極快的速度左右(也可以是上下)移動攝像機進行拍攝。
使用這種方法時,會出現模糊的效果,連接不同的鏡頭。
這種手法給人以重視空間移動的印象,注意應該使用非常短的快速的鏡頭。如果使用了冗長的鏡頭,就很難作為場景轉換的連接鏡頭來使用了。
注意不同場景中的背景也應有較大變化。
5、用一樣的風景來連接鏡頭
空切是在連接同時進行的兩個不同場景時,在前面的鏡頭中將攝影機抬起拍攝天空,再將攝影機落下變為其他場景的鏡頭剪輯方法,不是藍色的天空也可以,可以使用月亮、太陽、星星等。兩個鏡頭中的場景可以離得很遠,但是一定要有共通點(如大海)。
6、用曝光效果連接鏡頭
像用強烈的閃光燈來拍攝一樣,用閃光(快速閃光出現的完全白色的鏡頭)來連接不同,鏡頭的方法叫做閃光效果。即使連接毫無共通點的鏡頭也能做到完全沒有不和諧感。廣告和音樂電視中經常用到這一手法。
7、用分割畫面過渡到後續鏡頭
一般做法是將同時進行的鏡頭分割後放在一起。如果不這樣做,觀眾會很難理解畫面。將鏡頭的右半部分分割出去,插上其他鏡頭來構成整個畫面的。在表現同步的事件時非常管用。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影像產品可以說是蒙太奇的集合最後介紹的是cut back(回切)等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剪輯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剪輯方法,使情節、登場人物的心情,以及影像的含義等有很大的改變,有的作品甚至由此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蒙太奇就是通過畫面的組合來產生出故事性的,這里向大家介紹這種效果非常好的剪輯方法。
8、讓同時進行的不同鏡頭交替出現
讓在不同場所同時發生的事情交替出現,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回切在強調場面連續性的同時,增強緊張感和表現力。
通過改變鏡頭的攝影速度(慢動作),可以使情節表現力更強。在回切中讓不同場所的鏡頭交替了出現,最後雙方出現於同一場所,這種方法效果會更好。例,約會遲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鏡頭與在約定地點等待的女性鏡頭交替出現。最後,無論是兩人最終見面,還是男性沒有趕到,女性一個人去逛街,鏡頭效果都會很好。與回切相近的剪輯方法還有回閃(flash back)。回閃是在表現登場人物的回憶或心裡描寫時,插入很多超短鏡頭。
9、當連接很困難時,插入黏合劑似的畫面
切出(cut away)是像黏合劑一樣連接前後鏡頭的剪輯方法。它是一種反傳統理論的方法,在連接尺寸相同的兩幅畫面時全觀眾以很大的震撼力。例如,拍攝兩個人在咖啡廳的情景時,並不是把兩個人的特定鏡頭連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間插入咖啡方糖的鏡頭,這樣影片顯得更有節奏感。只要插入的鏡頭拍攝的是前面鏡頭中出現過的物體就可以。例,把女性看寶石的鏡頭、寶石的特寫鏡頭和她在其他商店購物的鏡頭連接在一起。請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如果沒有這個寶石的鏡頭,在節奏感和震撼力方面給觀眾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10、用不同框架的鏡頭連接,產生節奏感!
放大和縮小是給普通鏡頭帶來新奇感的很常見的方法。將框架不同的心情鏡頭(一般是可以表現人物心情的特寫鏡頭)與場景鏡頭(狀況鏡頭,一般是遠鏡頭或超遠鏡頭)階段性地連接起來,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個階段,注意不同鏡頭的框架是不同的。例如一個分3次接近一個吸煙男性的鏡頭(放大)。也可以分3次將鏡頭逐漸拉遠。如果使用同樣的框架單調,可以使用這種方法。從電影看「回切」的奇妙之處回切,就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景鏡頭以某種關聯性交錯出現的剪輯技巧。這種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難,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劇與電影中看到,它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剪輯手法。比如,打電話的男人和女人交錯出現,這是很常見的鏡頭,但它使用的就是回切方法。回切的優點是讓時間的流逝重復出現,給人以更加接近電影的時間感。比如描寫殺人犯以及追捕他的警察的時候,用回切的手法會使影片進入高潮,提高速度感,給觀眾以更高的緊張感。《沉默的羔羊》中的高潮情節就是用回切的手法巧妙地展開的。回切的手法可以賦予鏡頭新的含義。比如希區柯克的電影《捉賊記》中的情景:凱力.布蘭德和格蕾斯.凱莉在旅館的房間里交談的時候,窗外放起了煙火為。這里煙火為了隱喻兩人的戀情。這里對煙火煌鏡頭進行回切,使得影片的情節更有表現力。
;Ⅱ 影視剪輯技法
電影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下面給大家介紹影視剪輯實用技法,歡迎閱讀!
影像剪輯者必備能力
1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動作的眼力;
2 剪輯素材並發現它們與下一畫面連接的剪切的能力;
3 運用影像和選擇音樂的能力,以及製造旋律和情節的創造力。
4 剪輯者還要賦予由連續的靜止畫面所組成的電影以跳動感,給影像注入生命。
5 剪輯者會自然而然地在眾多的鏡頭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點是剪切點,這就是剪輯的旋律感。與此同時作品的全貌也會在許許多多的攝影素材中慢慢呈現出來。透過素材,看到作品應有的面貌。
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應該在哪些地方進行剪切和連接呢?尋找剪切點無疑是編輯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這里有點需要注意,這就是畫面的頂點。
所謂畫面的頂點,是指畫面是動作、表情的轉折點,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時,點頭打招呼後低頭動作結束時,球體上升即將下落時,收回笑容的瞬間等。
影像是一連串靜止畫面的連續,因為前面的膠片在人眼中會形成殘留的影像,所以膠片上的畫面看起來才是動態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運動,在畫面的頂點或者在動作開始的前一刻進行剪切,會在後面的膠片上產生強烈的殘留影像的效果,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產生旋律感的剪切點
讓我們以翻書的動作為例,看一下尋找剪切點的方法。
如果從動作完全停止的狀態開始拍攝,忠實地將翻書的動作從一開始拍攝到結束,這樣觀眾一看就能知道是翻書的動作。
但是,僅僅讓人看明白是無法 體現出影像的美妙之處的,旋律感和舒適感同樣不可缺少。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我們把最開始的剪切點選擇在翻書動作已經開始的狀態。若把翻書這個動作分解成1~24個畫面,那麼就把最前面的3~4個片斷剪切掉,作為開始的剪切點。
這種改變對於理解翻書的動作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還能表現出動作的旋律感和舒適感。這種剪輯方法也可以運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電影剪輯的正確方法不是只有一個
有一點希望大家不要誤解,那就是剪切點並不是唯一的。
書頁翻到中間時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翻書動作快要結束的時候也可以作為一個剪切點。
根據作品的不同,前後畫面的不同,剪切點可以有所變化。正確的剪輯方法不是唯一的。
當然,剪輯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幾約定,它們可以說是剪輯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非常重要,但由於剪輯本身是一項富於創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時也會打破規則 ,進行一些新的嘗試。
剪輯的目的
從物理制約中解放,自由控制時間和空間
·在攝影和製作中有時需要分割鏡頭,在後面把它們構成一個情節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實際時間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間的移動
結合演出意圖構成劇情,確定作品的最終面貌
·有目的地進行鏡頭的連接,明確、強調想表達的內容
·使鏡頭的順序和結構更嚴密,突出情節性要素
動作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被拍攝物體為移動時的剪輯方法
動作連接,是指對被拍攝物體的動作進行的剪輯。
從前,常常要因為更換膠卷而不得不中斷對一個動作的拍攝,然而用不同的鏡頭連接起來的同一個動作,看上去效果卻出奇的流暢,給人以深刻印象。據說這就是這一剪輯方法的起源所在。
動作以 7 : 3 連接
首先看一下動作剪輯中的基本之基本,「動作連接」。
「動作連接」是指把一個動作用兩個畫面來連接的剪輯方法。
從理論上不說,這兩組影像只是畫面大小上的差別,描述的是同一時刻的同一動作,所以從任何一點開始剪輯都可以。
但是,這時會出現動作不連貫或重復的現象。最終剪輯出來的影像缺少節奏感。
一般的影像剪輯方法是按照7:3或3:7的比例來連接動作,以達到動作流暢的效果。這樣一來,不僅前後動作看起來連貫,節奏感和生動感也應運而生。
當然,按照7:3的比例連接並不是絕對的真理。根據素材和剪切點的不同,人眼有時會產生重復、跳越的錯覺。
所以,故意將某些鏡頭剪切掉或是重疊起來,動作反而看起來更加自然流暢。 在不同的影像中嘗試著改變剪切點來看看效果吧。
把兩個動作連接成一個
將不同的被拍攝物體的多個動作連接成一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單個動作剪輯」。
下文是使用的範例是:被打出本壘打的投手和一壘手回頭看著飛出去的球。兩位選手在同一時刻完成「回首」這一動作。
要想充分運用甩有的素材,一定會採用這樣的連接:打出全壘打->投手回頭->壘手回頭->遠遠飛出去的球。
但是,採用這種連接方法,兩位選手回頭的動作就重復了,會給觀眾贊成一種沉悶的印象。
單個動作剪輯會把這兩個回頭動作整合成一個,通過剪輯來消除時間差。
具體而言,就是在投手回頭動作的前半部分進行剪切,連接上一壘手回頭動作的後半部分,這樣能加強速度感並使畫面連貫。 動作連接的要點
兩台攝像機在相同的位置和角度拍攝出了兩種不同大小的影像。如果是不同的位置和角度,也可以使用這一規則來處理。
當然,如果素材不是同時拍攝而成的,只要改變一下角度,以某一動作的頂點(某一具特徵性的動作)為剪切點,連接的方法會有很多種。例如,先拍攝球出手前的一瞬間,隨後再拍攝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動作,然後把它們進行連接。
以動作為中心進行剪輯時,必須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以下就是要點所在。
①將時間看起來較長的鏡頭作為主要鏡頭。 ②考慮畫面的上下左右,以免影響動作的連續性。 ③大幅度改變運用和攝像機的位置會畫面的氣勢。 ④按照實際時間進行的連接看上去會比較拖沓,因此要壓縮過渡動作中能省略的部分。特別是動作激烈的場面,鏡頭的長度要縮短。 ⑤同時拍攝而成的素材理論上可以在任意一點進行剪輯,但是選擇不同的剪切點,重復或省略一些鏡頭,動作會更為流暢。 ⑥同一動作使用不同的畫面連接時,要盡量在動作的頂點處進行連接。
有目的地重疊動作用以強調
通過有目的地重復,用以強調某一動作,這種方法被 稱為雙重動作或是三重動作。
範例影像中,把投手手臂舉到最高點的鏡頭作為剪切點,連接從前方、後方拍攝到的這一動作,最後再連接出球後手向下收回的側面全鏡頭。
這樣一來,對於觀眾不說,動作可能並不是那麼流暢,但是「出球」的動作重復了3次(三重動作),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雙重動作,只有當有意識地想要突出某一動作時才有效,而且要盡量精短,以免冗長。
激烈的動作場面可能省略中間部分
剪輯的目的之一在於時間和空間上的省略。
如果按照實際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移動進行剪輯,再多的時間都不夠表現,觀眾也會覺得冗長、乏味。
這時,比較有效的方法是抽取同一動作的部分中間鏡頭,然後連接組合。
這種方法也被稱為中間抽去手法。
它的作用是能大幅度地縮減時間,增加影片的速度感,讓觀眾百看不厭。
運用這種手法時,必須選擇抽去哪些鏡頭,這是難點所在。
最重要的是不能剪切掉動作的頂點(特徵性動作)。手臂舉到最高處、手臂放到最低點、最生氣時的臉、笑得最燦爛時的臉等,如果抽去了這些頂點鏡頭,就無法了解動作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跳躍式剪輯發展了這一手法,它是中間抽去手法的一種,由戈達你創立,如唱機針般地對影像進行跳躍式的連接。
跳躍式剪輯敢於打破傳統剪輯的禁忌,使製作讓人印象深刻的場面成為可能。
動作的中間抽去手法通過抽去中間鏡頭來省略時間並突出速度感時,必須注意選擇應該省略哪些.省略其他鏡頭,最初狀態、投球時手臂位置達到最高時,手臂下垂,僅用這3個鏡頭就能最低限度地表現了出投球的動作。
連接 FRAME IN 和 FRAME OUT 畫面
被拍攝物體在拍攝框架中,這被 稱為FRAMEIN。
反之,被拍攝物體離開拍攝范圍,則稱之為FRAME OUT。
走路或奔跑中的人、動物、小轎車、電車,這些移動中的物體都可以對它們進行剪輯。
我們一起來考慮一下怎樣連接同一被拍攝物體在不同背景下的FRAME IN和FRAME OUT畫面。
自行車從鏡頭前騎過的場面,在不同地點拍攝兩組同樣大小的鏡頭。
當然,我們可以按照從自行車駛入空舞台(鏡頭中只有背景,沒有被 拍攝物體)到自行車駛出鏡頭的順序連接。
這樣的連接方法沒有錯,但是空間上顯得過於空曠,而且動作不夠流暢。
優秀的、有節奏感的動作連接方法是在前一組鏡頭是被拍攝物體即將離開拍攝范圍時,然後連接上後一組鏡頭中物體剛剛進入拍攝范圍的鏡頭。
要點是使用被拍攝物體一半在鏡頭中,一半在鏡頭外的畫面。這樣連接動作看上去會比較流暢。
如果被拍攝物體在前後兩組鏡頭中的角度不同,在FRAME IN和FRAME OUT之間加入一幀空舞台鏡頭,畫面前後會更為連貫。
用暗鏡頭或共同點連接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
不同被拍攝物體的動作怎樣連接?
範例中是奔跑而來的人物和飛馳而去的汽車之間的連接,首先讓奔跑而來的人物越跑越近,直至充滿整個畫面,使畫面變成黑色,然後連接上後續的鏡頭。 雖然人物的奔跑速度和汽車的速度不同,但是一來一往之間的黑屏(或者是光線很暗的鏡頭)成功地再現了流暢的動作。
對話剪輯中的固定規則
人物台詞的剪輯方法,對話在這里就是指台詞。
對話剪輯是指對登場人物的台詞進行的剪輯。
它與動作剪輯並列為最具代表性的剪輯方法,是展示故事情節時不可或缺的因素。
看起來簡單的對話剪輯,其實也是一些用來表現特殊效果的固定規則。
台詞以 1 : 3 連接
台詞與台詞之間,除去SE和BGM等之外,餘下的就是無聲狀態了。
對於影像剪輯來說,重要的是如何製造出這種無聲狀態,並利用它來表現影片的節奏。
範例中是兩個人在車上對話的場景。剪輯的關鍵在於兩人的對話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間隔。一個一個的對話鏡頭都是用攝像機代替另一個人物拍攝而成的,因此兩個人並沒有進行真正的對話(=間隔)。剪輯時,如何製作出自然的對話間的間隔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對話與對話之間的間隔按照1:3的比例進行連接會比較連貫。
如果前組鏡頭中台詞結束後所空的間隔為1個長度,那麼在後續鏡頭中的對話開始前就要空出3個長度的間隔。
台詞的上移下移,增加戲劇性效果
對話的上移下移,即將台詞部分插入前一鏡頭(上移)或拖入後一鏡頭(下移)中。
它的作用在於突出人物因對話內容而產生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
例如:A先生被某人叫住。B先生向他打招呼說「你好,A先生」,將這一部分上移,隨後出現B先生的鏡頭中再插入上移了的A先生的台詞,「這不是B先生嗎!」。
這樣一來,整個場面就顯得更為流暢和連貫了。
例如:將前一鏡頭中的「我有了喜歡的人」這一關鍵名下移,突出表現在這句話的影響下男主角的表情變化。這是這一技巧的意圖所在。
例如:為了突出女主角在男主角邀請兜風的前後表情的變化,將男主角的台詞上移,和女主角的臉部鏡頭一起出現。如果不上移台詞,畫面中中有女主角無聲的臉部鏡頭,影片會顯得很長,而且沒有節奏感。
並不是台詞的長短決定鏡頭的剪切,而是要一邊考慮情節一邊進行有目的的剪切,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使用嵌入的蒙太奇手法表現心情
要想讓上面的場面更戲劇化,可以使用在台詞之間插入其他鏡頭的方法。比如,露出一點後續的鏡頭,這樣也是可以的。 前組鏡頭中女主角的台詞說到一半時,插入男主角的`臉部鏡頭,這樣不僅能表現出男主角在聽了女友的回答後強烈的表情的變化,更是能強調之前平靜愉快的狀態。
非動作和台詞的剪輯方法 場景轉換和製造連接點
初學者可以使用傳統的 O.L 方法柔和地過渡鏡頭
O.L(OVER LAP重疊攝影)與淡入、淡出一樣,是非常常見的過渡效果。
表示時間的流逝和空間的移動,也可用於表現心情。
類似的過渡方法還有抹拭法、消散法等。
用遮蔽物連接不同場景!換窗
換窗是指被拍攝對象的前面有遮蔽物時,通過用遮蔽物遮擋畫面的方法來過渡到後續鏡頭的剪輯方法。
遮蔽物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不可動遮蔽物(牆壁或是其他很大的東西)和行人等可以動的對象。
兩者本來都是可以直接連接的,但是使用遮蔽物連接顯得更加自然。
用模糊畫面連接不同的場景
聚集和不聚集是指把模糊的圖像漸漸合成清晰的圖像,或把清楚的圖像漸漸變為模糊的圖像。
因為它是非常抽象的畫面,所以用它來連接兩個不同鏡頭時非常自然。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前面的圖像和後面的圖像在顏色和圖像上沒有共同之處,最後做出的結果看上去會很不和諧。
比如說,從紅色的玫瑰轉到警車的信號燈,或是從一個人的臉轉到另一個的臉等,模糊畫面連接的應該是具體的場面,在舞台或被拍攝對象在顏色和形式上有共同點時才能使用。
用運動造成的模糊效果連接鏡頭
快速移動拍攝是用極快的速度左右(也可以是上下)移動攝像機進行拍攝。
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會出現模糊的效果,連接不同的鏡頭。
這種手法給人以重視空間移動的印象,注意應該使用非常短的快速的鏡頭。如果使用了冗長的鏡頭,就很難作為場景轉換的連接鏡頭來使用了。
注意不同場景中的背景也應有較大變化。
用一樣的風景來連接鏡頭
空切是在連接同時進行的兩個不同場景時,在前面的鏡頭中將攝影機抬起拍攝天空,再將攝影機落下變為其他場景的鏡頭剪輯方法,不是藍色的天空也可以,可以使用月亮、太陽、星星等。
兩個鏡頭中的場景可以離得很遠,但是一定要有共通點(如大海)。
用曝光效果連接鏡頭
像用強烈的閃光燈來拍攝一樣,用閃光(快速閃光出現的完全白色的鏡頭)來連接不同,鏡頭的方法叫做閃光效果
即使連接毫無共通點的鏡頭也能做到完全沒有不和諧感。
廣告和音樂電視中經常用到這一手法。
用分割畫面過渡到後續鏡頭
一般做法是將同時進行的鏡頭分割後放在一起。如果不這樣做,觀眾會很難理解畫面。
將鏡頭的右半部分分割出去,插上其他鏡頭來構成整個畫面的。在表現同步的事件時非常管用。
其他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 影像產品可以說是蒙太奇的集合
最後介紹的是CUT BACK(回切)等有代表性的剪輯方法,剪輯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剪輯方法,使情節、登場人物的心情,以及影像的含義等有很大的改變,有的作品甚至由此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
蒙太奇就是通過畫面的組合來產生出故事性的,這里向大家介紹這種效果非常好的剪輯方法。
讓同時進行的不同鏡頭交替出現
讓在不同場所同時發生的事情交替出現,這叫回切(也可以叫做交叉剪切)。
回切在強調場面連續性的同時,增強緊張感和表現力。
通過改變鏡頭的攝影速度(慢動作),可以使情節表現力更強。
在回切中讓不同場所的鏡頭交替了出現,最後雙方出現於同一場所,這種方法效果會更好。
例,約會遲到了,快速跑步的男性鏡頭與在約定地點等待的女性鏡頭交替出現。最後,無論是兩人最終見面,還是男性沒有趕到,女性一個人去逛街,鏡頭效果都會很好。
與回切相近的剪輯方法還有回閃(FLASH BACK)。
回閃是在表現登場人物的回憶或心裡描寫時,插入很多超短鏡頭。
當連接很困難時,插入黏合劑似的畫面
切出(CUT AWAY) 是像黏合劑一樣連接前後鏡頭的剪輯方法。它是一種反傳統理論的方法,在連接尺寸相同的兩幅畫面時全觀眾以很大的震撼力。
例如,拍攝兩個人在咖啡廳的情景時,並不是把兩個人的特定鏡頭連接在一起,而是在中間插入咖啡方糖的鏡頭,這樣影片顯得更有節奏感。
只要插入的鏡頭拍攝的是前面鏡頭中出現過的物體就可以。
例,把女性看寶石的鏡頭、寶石的特寫鏡頭和她在其他商店購物的鏡頭連接在一起。請大家自己感受一下,如果沒有這個寶石的鏡頭,在節奏感和震撼力方面給觀眾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用不同框架的鏡頭連接,產生節奏感!
放大和縮小是給普通鏡頭帶來新奇感的很常見的方法。
將框架不同的心情鏡頭(一般是可以表現人物心情的特寫鏡頭)與場景鏡頭(狀況鏡頭,一般是遠鏡頭或超遠鏡頭)階段性地連接起來,通常的做法是分成3個階段,注意不同鏡頭的框架是不同的。
例如一個分3次接近一個吸煙男性的鏡頭(放大)。也可以分3次將鏡頭逐漸拉遠。
如果使用同樣的框架單調,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從電影看「回切」的奇妙之處回切,就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場景鏡頭以某種關聯*****錯出現的剪輯技巧。
這種方法看上去似乎很難,實際上,我們經常可以在電視劇與電影中看到,它是一種非常普通的剪輯手法。
比如,打電話的男人和女人交錯出現,這是很常見的鏡頭,但它使用的就是回切方法。
回切的優點是讓時間的流逝重復出現,給人以更加接近電影的時間感。
比如描寫殺人犯以及追捕他的警察的時候,用回切的手法會使影片進入**,提高速度感,給觀眾以更高的緊張感《沉默的羔羊》中的**情節就是用回切的手法巧妙地展開的。
回切的手法可以賦予鏡頭新的含義。
比如希區柯克的電影《捉賊記》中的情景:凱力.布蘭德和格蕾斯.凱莉在旅館的房間里交談的時候,窗外放起了煙火為。這里煙火為了隱喻兩人的戀情。這里對煙火煌鏡頭進行回切,使得影片的情節更有表現力。
在克波拉的影片《地獄默示錄》中,回切又變得有幾分哲學意味了。
在溫拉德刺殺卡特大佐的畫面中插入了原住民用牛祭神的鏡頭。這個鏡頭冰大容易理解,但是克拉波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來製作這個場景的。
來自 拍電影網|作者 aoxilisi
Ⅲ 蘋果:如何使用 iPhone 13拍攝好萊塢電影特效
11月7日,蘋果在 YouTube 頻道發布了一段視頻,介紹 如何使用 iPhone 13 拍攝好萊塢電影特效。
視頻內容由兩位視頻創作者介紹如何使用 iPhone 13 進行拍攝好萊塢特效,包括遙控車的 汽車 特效、 夢幻電影, 讓您的寵物變成怪物的特效。
遙控車的 汽車 特效
動作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強大的 汽車 追逐場景是用無線電遙控車再現的,視頻拍攝者趴在滑板上,追逐遙控 汽車 進行拍攝,由於 iPhone 13 超強的感測器移點陣圖像穩定功能,拍攝出的視頻畫面,沒有任何抖動現象,而且視頻畫面很像好萊塢電影的特效鏡頭。
通過將 iPhone 固定在正在行駛的無線電遙控車上,拍攝車內視線緊迫感增加的場景。
藉助 Apple 應用程序 iMovie,您可以 將 4K 60fps 視頻的播放速度降低三分之一,或者使用「Block Buster」濾鏡來營造電影般的緊迫感。
夢幻電影
接下來是如何用蔬菜和糖果拍攝出夢幻電影,首先應該接近主體以模糊背景。iPhone 13 系列的新功能, 電影效果模式, 讓您的拍攝對象更加突出。
還可以從較低的位置照亮主體,以創建大陰影,使主體看起來更大的效果。
另外還引入了噴灑粉狀粉末的技術,營造出夢幻般的霧狀氛圍。
讓你的寵物變成怪物
如何拍攝,將可愛的寵物變成可怕的怪物,並在由玩具和紙板箱組成的城市中,呈現出橫沖直撞的場景。
以慢動作拍攝,使怪物感覺更強大,「慢」有 240fps 和 120fps 的拍攝模式,可以讓您拍得更慢,但這里使用的是 120fps。
「Noir」濾鏡使怪物脫穎而出,並且使圖像具有高對比度的黑白圖像。
最後,使用 iPhone 13 拍攝好萊塢電影效果的技巧您學會了嗎?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Ⅳ 如何拍攝微電影
怎麼拍微電影
不想找專業的電影工作室拍攝微電影,自己在家也是可以做到的哦。當然,還要對自己的拍攝相當的有信心,這樣拍出來的電影質量才會不錯。
*** 微電影指南:
1.寫劇本:自己編寫或找朋友代編。故事可以是兩人的戀愛過程,也可以來點穿越,比如拍兩個人的前世「孽緣」(梁祝、白蛇傳、史密斯夫婦,隨你YY)。甚至有網友建議直接在電影里把自己的婚姻演繹了,不用真的舉行婚禮,也不必真的拿證,就在電影里實現這一切吧。
2.准備設備:看你拍哪種微電影而定。普通的至少需要攝像機一台(網上參考價:專業攝影機日租金250元),想製作更精緻點的可以加上燈光、收音器、輕型滑軌等。
還有海種節省成本的照片式微電影,可借鑒在網路上走紅的驚悚微電影《LOST/落跑驚魂》,幾個大學生用單反相機+創意,200元就搞掂一部「神片」。不過這類比較考驗後期加工以及創意,否則很容易淪為電子相冊。
3.找齊劇組人員:基本配置是導演1人,攝像1-2人,錄音、燈光各1人,建議在身邊的朋友中搜尋有此類經驗的。實在湊不齊,你還可以學馮小剛自編自導自演,其餘的場記、道具、服裝、化妝,也自己兼任吧。至於群眾演員,是時候考驗人品了。
4.尋找拍攝場地、布景:也視情況而定。如果只是回顧近兩年的戀愛過程,隨便找個漂亮的街心公園、風景區,或者室內場景。想玩穿越又有足夠資金支持的,可以考慮一些影視基地(比如橫店)。若要節約成本,也可以玩下山寨布景——步驟1.在網上找到合適的美圖;步驟2.列印成牆紙;步驟3.貼在自己家的牆上,完畢。
5.對台詞,磨練演技:在家可對鏡練習表情,若有煽情戲,多回憶往事醞釀情緒。
6.後期製作:此環節直接影響影片的最終效果,建議找專業人士或專業設備解決。
參考資料:愛微電影
怎麼拍攝微電影 5分
用定向話筒,防風罩得厚實。盡量選擇小景別,埂對白壓環境音。對白可以後期配,但是如果後期配音的話環境音不可能完全不要不然特假。環境音實在太大能用配樂就用配樂,我的畢業作品就是因為采音設配不過關所以最後只能用配樂什麼的。要配音效的話最好別從素材庫里選,可以後期專門錄原音。風聲除了防風罩和選天氣以外對於業余愛好者或者在校生真的沒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畢竟接觸不到專業的音效調節軟體和錄音設備,而不用同期聲的話基本上聲畫很難對位。最後,剪輯的時候真要是用後期聲,則一定要音頻視頻一幀一幀卡著剪,不然放出來就像是電腦卡了一樣,嚴重破壞視聽效果。都是經驗之談。
拍攝微電影的大概流程 30分
一:主題定位
主題是一個片子的靈魂。首先要確定好製作一個什麼樣的微電影,有一個中心思想,朝著這個主旨不斷的努力,製作出理想中的微電影。
二:劇本 方案
前期策劃,劇本寫作,與贊助商(或潛在推廣客戶)溝通劇本方案,確定最終劇本。
三:分鏡頭腳本
分鏡頭腳本的寫作,此步驟的目的是為了後期拍攝和剪輯更加有條理,盡量細化,將同場景的鏡頭分出來,後期拍攝更加省時。
四:演員確定
角色選定,好的演員比好的後期製作更加重要。
五:前期准備
拍攝前,要做好拍攝日期安排和選擇好拍攝場地,保證拍攝過程中更加順暢。實現對取景的地方進行踩點,一切有計劃的進行。
六:後期製作
片子拍攝好後,進行初剪、精剪、配音、配樂、字幕、特效,片頭片尾包裝等一系列的製作,
讓整個片子達到理想的效果,並能夠帶給觀眾視聽結合的感受。
深度微電影怎麼拍的
1、劇本,這個可以自己寫,如果沒有這個才華可以從小說、網路段子、和顯示生活中一些有意思得故事入手。當然如果你對人有由足夠得理解和對百姓疾苦得認識也可以寫一些 類似紀錄片的。故事類的優點是比較適合快餐文化,比較適合現在的人看。而記錄風格的優點是容易打動人並且有一定深度能凈化自己和觀眾的心靈,缺點是你必須心懷悲憫。劇本是一劇之本,需要一定的文學修養和節奏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文關懷和對人生的理解。 2、拍攝設備。現在拍攝設備學生的畫建議5d2,或者其他比較便宜的dv都是可以的。我們常用的一些是 red one , arri(愛麗莎)之類的,也有f3,佳能的其他設備。理論上講能拍攝視頻的都可以。5d2拍攝的優點是價格比較低,鏡頭感(景深比較好),色彩比較好(不調色的情況下,普通百姓會感覺很好。)而且拍攝中可以加逐個拍攝的技巧和大廣角,移軸鏡頭等。 3、燈光:這個方面建議你選擇自然光風格,因為你們可能沒有那個資金租賃燈光。可以帶點反光板,在室內有時候一張白紙也有很好的效果。 4、拍攝之前:需要將劇本改成拍攝腳本。對於你們來說建議開會,將主要演員聚集起來多演練幾次,這樣的好處是拍攝時可以節約時間,把不合理的地方挑出來進行修正。 5、拍攝,這個時候注意把控時間,不能落鏡頭。最好找個好點的攝影,如果攝影不理想,可以在拍攝前將你的劇本找一些跟他類似的電影,然後將這些電影截圖,拍攝時給攝影做參考。要注意錄音,很重要。 5.1拍攝時間,一般的數字電影6套播放的是拍攝15天。一般的微電影2-3天就夠了。mv1天差不多了。 演員海選這個。。。你自己看著辦。 費用這個看你自己的承受力。 6、後期,剪輯 可以用 adobe premiere (pc機器就可以),也可以用蘋果 final cut ,包裝可以用ae,調色可以用ae,也可以用蘋果final cut 有一個插件 效果很好也很簡單。[我們常用的是 達芬奇,剪輯和調整有時候我們會用jaleo,也就是現在的mistake ,這個你了解一下就行 7、加音樂音效,基本就差不多了,如果同期聲不好可以再做一點配音,也可以adobe公司的軟體 你可以安裝一個adobe的軟體包。
如何拍攝一部微電影
這個很簡單,有素材,有編劇,有演員,有攝像機,這樣就可以了,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經常拍這種微電影呢,還挺好的,最重要的就是素材。
用手機怎樣拍微電影詳細過程
①:故事情節、分鏡頭的設計、取景構圖、演員的演技。
②:最好是不需要錄制同期音的mv類型的,這樣可以不需要考慮收音問題,迴避手機錄音的方面的缺陷。
③:分鏡頭的設計盡量以固定鏡頭和段鏡頭為主,長鏡頭和搖移鏡頭輔助,避免使用推拉鏡頭,以迴避手機攝像無手動控制曝光的缺陷。
④:拍攝時盡量選取較干凈的畫面背景,因為手機成像cmos面積小,景深都較大。
注意:光線的選擇,盡量避免逆光和大光比場景。
暫時想到這些,希望可以幫到你。
只有一個人怎樣拍微電影???
tudou/programs/view/XlwJojWaYgM/
樓主去看這個吧····一學生自己拍的槍戰微電影 從頭到尾都是一個人 導演 演員 後期 音樂
在拍攝微電影的時候怎樣表現最好
拍攝微電影不僅僅是選擇拍攝的公司要好,拍攝的劇本要好,還有一大部分你你的演技要好,拍出來的效果要好,這樣拍攝出來的微電影才是最美。所以當你決定要拍微電影時,你就要時刻准備著,覺得好劇本之後就要根據劇本練習,下面無錫阿們微電影就來告訴你怎樣練習才最好吧! 一、拍攝前姿勢和面部表情練習方法:有句話叫做,不愛照鏡子的模特不是好模特。其實大部分美妹都愛照鏡子,但是拍照前和平時不一樣,要有目的的照鏡子。首先,照面部,多個角度觀察自己,擡頭好看還是揚頭好看,正面好看還是/側面好看,微笑、大笑、嚴肅哪種好看、咪眼還是睜大眼好看,眼球放眼睛中間好看還是放眼角好看。 二、記住幾種你特別不適合的表情。拿我自己打比方,我眼睛比較大,而且有眼袋,所以咪眼很醜;顴骨比擬高,所以笑的太挑拍/側面就感到臉部很變形。記住這些,在拍攝的時候盡量避免。 三、照整身。在鏡子面前擺出多角度的姿態,可以模擬一些雜志模特。要懂得你自己的身材特色。肩寬、沒有腰的美妹就得避免正面的拍攝,胳膊粗的就要避免大側面的全身特寫,等等。每個人的特色不同,要自己多研討。 四、觀看別人的北京愛情電影或MV拍攝的視頻。找出以前看過的北京愛情電影或MV拍攝的視頻對照,好在哪裡、差在哪裡。目標還是總結自己應怎樣拍好看或不好看。 五、多問問身邊的人:媽媽、老公、閨中密友。這是最最懂得你的人,而且也是對你毫無保存的人,他們會反應最真實的感受,不會應付、不會一味的誇或貶,他們的觀點會改正你一些過錯觀點,必定要聽他們的。 上面就是無錫愛情微電影阿們影視的我總結的一些拍攝的方面,要想愛情微和MV拍攝拍成自己想要的效果也是需要花心思策劃的,要更認真仔細。
如何拍攝一部微電影
這個很簡單,有素材,有編劇,有演員,有攝像機,這樣就可以了,我們上大學的時候經常拍這種微電影呢,還挺好的,最重要的就是素材。
學生怎麼拍微電影
你好~想要拍攝微電影,首先需要寫劇本,劇本要有創意,不能太長,要考慮拍攝得難度,根據實際情況寫。然後寫分鏡頭,就是每個鏡頭怎麼拍,是對劇本的分解。然後找相關演員,然後踩點拍攝。後期用AE和PR剪輯加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