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邵氏電影有多少個導演

邵氏電影有多少個導演

發布時間:2023-08-25 00:36:24

⑴ 邵氏出品的老電影

邵氏出品的老電影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大醉俠、獨臂刀、七十二家房客、江山美人、新獨臂刀、傾國傾城、邪、貂蟬、變臉等。

1、梁山伯與祝英台

邵氏經典佳片《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李翰祥黃梅調巔峰之作。本片被視為1963年極其重要的電影之一,邵氏有古典美人之稱巨星樂蒂飾演祝英台,原本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帶演廈語片的凌波首次反串演出男主角梁山伯,一舉成名。

⑵ 四個傑出導演,四部經典武俠,解讀俠客的使命和命運

縱觀世界影壇,華語電影最為獨到的類型片要數武俠題材了。雖然日本有武士片,美國有西部片,但是將俠客的精神內涵演繹的最淋漓盡致的還是華語的武俠世界。這得益於深植在中華大地上,已歷經幾千年的武俠文化。 而華語電影的第一個高峰也是由武俠片引領的,20世紀60年代末,邵氏電影的代表導演胡金銓和張徹,先後推出了各自執導的《大醉俠》、《獨臂刀》。邵氏電影以此開啟了武俠電影輝煌的10多年歷程,這個時間段里華語電影成大悄為華人商業電影上最大的一塊蛋糕。也是各地電影人,爭相爭奪的一個領域,這段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邵氏的胡金銓、張徹、楚原等。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其中一部作品就是胡金銓導演的《俠女》,胡金銓導演是不折不扣的武俠電影的開山宗山。初看武俠電影的時候,很多的觀眾,特別是男性觀眾會被張徹導演的陽剛風格所吸引。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就越會陷入到胡金銓的寫意武俠中而不能自拔。 胡金銓的作品中充滿了我國古代文化的痕跡,而他本人也是一個正宗的明史迷。所以他的很多作品的 歷史 背景都是以明朝為背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部《俠女》,以及他的另外一部代表作《龍門客棧》都是以明朝 歷史 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作為背景。

《俠女》的成功在於,片中的光影掌握的富有我國傳統山水畫一樣的意境,動作灑脫,對白簡練。故事中突出了朝堂和江湖的對比,但是也有著千絲萬縷的牽絆。這一切都勾畫出了俠女內心的掙扎,一方面是國仇家恨,一方面是兒女情長。在兩個對立面之間,她最終在園慧大師的指引下,走向了解脫。和顧(她在落難之後相識的丈夫)遠走江湖,不問世事。

《俠女》是我國武俠電影的第一個巔峰,它也為後來者開拓了道路,無論是在畫面的布局上,還是在武打動作的設計上,它都為武俠類型的電影確立了可以借鑒的標准和方向。 後來很多著名導演的武俠作品,都能看到《俠女》的影子,這其中有張藝謀的《十面埋伏》,李安的《卧虎藏龍》、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等等。

說到李安的《卧虎藏龍》,它將我國的武俠電影在國際上的認知又推向了一個更高峰。這部作品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電影。 這部作品的故事也是來自小說,小說的作者是和還珠樓主等被稱為「北派五大家」之一的王度廬。這部作品的 歷史 背景來到了清朝,故事講述的是一代大俠李慕白將要隱退江湖,遠離江湖的是是非非,在隱退之前他准備將自己的畢生所愛青冥劍託付給朋友保管。誰想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自己的殺師仇人碧眼狐狸。這種情況儼然打亂了他退隱江湖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中, 導演以李慕白過來者和旁觀者的角度,伴隨他飛檐走壁的寫意輕功,在山巔谷底重新領略了一次江湖情仇。

周潤發飾演的李慕白在影片中的狀態,正是武俠世界的精髓所在,本來已經遠離朝堂之後的俠客們,卻放不下自己心中關於家國千秋的牽絆。李安導演很好的拿捏了李慕白去留之間,欲罷還休之中的這種情緒,並在這種情緒中,賦予了華語武俠新的含義——人文情懷。

然而在胡金銓和李安之間還有另外一個華語導演,給武俠類型片留下了一部前無古人,也幾乎是後無來者的作品。興許細心的你已經猜到了,這部作品就是來自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很多人形容這部作品,是一部帶著金庸的名字,卻講了古龍的故事的作品。王家衛的作品充滿了文藝氣息,這是從他開始拍電影的時候就已經確立的風格,這部武俠電影也是一樣。王家衛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將金庸小說中這些耳熟能詳的大俠,賦予了最普通人的 情感 。

這種手法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將傳統俠客浪跡江湖的心態,從事業上的失意,變成了情場本身的無奈。 在這部電影中各色人物登場,然而最經典的莫過於張國榮飾演的歐陽鋒和林青霞飾演的孤獨求敗。兩個人從多情到無情,從無情到無敵的變化,不就是人生命歷程的真實寫照嗎?看似輝煌的巔峰,蘊含的是多少人生的無奈和無力。老仿拆這不正是傳統武俠中俠客的終極境遇嗎?

最後的這部作品遠沒有以上的三部輝煌,在這部作品出品的時候導演還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甚至讓人一度認為張藝謀的導演生涯要被侍棗終結。然而如果要票選張藝謀翻拍一部自己的作品,筆者相信《英雄》會高居榜首。這部電影對於大陸的觀眾而言承載了太多,不說影片的內容,單指這部影片創作的商業意義就足夠的俠肝義膽。 這部作品誕生的時候,正是好萊塢大片開始大局進軍內陸電影市場的時候。這時候張藝謀導演扛起民族電影工業的大旗,集合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的各方力量,創立了以「中國風」為主基調的華語商業大片模式。這部作品的誕生歷程不就是俠客精神的寫照嗎?處江湖之遠,立足當下,心懷家國。

四部武俠電影,不同的導演們用不一樣的角度詮釋了武俠的含義,對外是拯救萬民蒼生,對內是自我放逐,自我修行,自我解脫。武俠的本意也是在儒家和道家之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但是這個窮和達在一個個體上也都是相對的,所以武俠中的俠客們,也是在拯救和自救之間矛盾著。而導演在武俠電影中除了展現俠客精神,也為影迷們展現了客觀的俠客內心世界,裡面既有俠客的使命,也是俠客們在俠客這個定位上無法擺脫的命運。

⑶ 邵氏電影都有那些

《愛奴》(1972)
浣花洗劍錄電影1976 導演:楚原邵氏
孔雀王朝電影1979 導演:楚原主演:姜大衛邵氏第25屆亞洲影展最佳動作片導演獎
絕代雙驕電影1979導演:楚原主演:傅聲、伍衛國邵氏
楚留香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狄龍、貝蒂、苗可秀、岳華邵氏
楚留香之蝙蝠傳奇電影1978導演:楚原主演:狄龍、凌雲、井莉、劉永、余安安、爾東升邵氏
楚留香之天雷行空電影1982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邵氏
多情劍客無情劍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飾李尋歡、余安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井莉飾林仙兒邵氏
魔劍俠情電影1981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飾李尋歡、井莉飾林詩音、爾東升飾阿飛、岳華飾龍嘯雲、楚湘雲飾林仙兒、傅聲飾荊無命邵氏
蕭十一郎電影1978導演:楚原主演:狄龍飾蕭十一郎、井莉飾沈壁君、李麗麗飾鳳四娘、劉永飾連城壁邵氏
流星·蝴蝶·劍電影1976導演:楚原主演:井莉、岳華、宗華邵氏1976年第22屆亞洲影展最優良美術設計雙獅獎
陸小鳳之決戰前後電影1981導演:楚原主演:劉永。岳華。凌雲。井莉邵氏
陸小鳳之綉花大盜電影1978導演:楚原邵氏
三少爺的劍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爾冬升、陳萍、余安安、凌雲邵氏
血鸚鵡電影1981導演:楚原主演:華山,白彪。劉永。關鋒。楊菁菁邵氏
白玉老虎電影1977導演:楚原主演:狄龍、谷峰、李麗麗、羅烈邵氏
圓月彎刀電影1979導演:楚原主演:爾冬升、井莉、汪明荃邵氏
英雄無淚電影1980導演:楚原主演:傅聲、爾冬升、白彪、趙雅芝邵氏

⑷ 邵氏十大武俠電影

邵氏十大武俠電影如下:

1.金臂男孩:

《金臂男孩》由張徹執導,倪匡編劇,郭追、羅莽和孫建主演。上映時間:1979年。

2.五毒:

《五毒》是一部由張徹執導的動作片,由江生、羅莽、孫建、郭追、白微、馮路和王龍威主演。它於1978年發行。

3.多情劍客無情劍:

《多情劍客之無情劍》由楚原導演執導並拍攝,狄龍、董成義、艾立特·恩戈克、余安安、艾菲等人主演。上映日期:1977年10月14日。

4.封神劫:

由導演華山執導,劉雪華、莫少聰、柳永、龍天翔、王戎等主演。上映日期是1983年5月27日。

5.殺無赦:

《殺無赦》由華山導演執導,徐少強、林珍奇、谷峰、詹森狄龍等主演。它於1978年發行。

6.劍俠情緣:

《劍俠情緣》是一部由楚原執導的動作片,由狄龍、董成義、傅盛、楚湘雲、李京、谷巧卜峰等主演。上映時間:1981年。

7.沾有皇室血統的劍:

《染有皇室血統的劍》由導演張徹執導,郭追、薛爾文、李京、龍天翔等主演。它於1981年發行。

8.風流斷箭刀:

《斷箭刀之戀》由導演執導,狄龍、傅、、等主演。1979年4月12日上映。

9.十虎與廣東最後五虎:

《粵十虎與最後五虎》是一孝拍穗部由執導,狄龍、傅、錢小豪、等主演的港片。它的上映日期是1979年12月13日。

10.少林的傳人:

《少林後裔》由導演唐佳執導,狄龍、董成義、白彪主演,黃培智、元彬、賀激元華、李海生、姜泉等主演。它於1983年發行。

⑸ 誰能介紹點邵氏的經典電影

1、《七十二家房客》

導演:楚原

編劇:楚原

主演:岳華,井莉,胡錦,何守信

上映時間:1973年9月22日

該片根據上海市大公滑稽劇團同名舞台劇改編,講述了解放前,住在廣州市一幢破舊大院里的72家窮苦房客,與流氓惡霸屋主炳根夫婦鬥志斗勇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2、《少林三十六房》

導演:劉家良

編劇:倪匡

主演:劉家輝,汪禹,羅烈,徐少強

上映時間:1978年2月2日(中國香港)

該片講述的是全家皆遭清兵殺戮的書生劉裕德上少林寺變成三德和尚開始在35房學藝,之後報了家仇並為少林寺創立了第三十六房的故事。

3、《七小福》

導演:羅啟銳

編劇:羅啟銳、張婉婷

主演:洪金寶,鄭佩佩,林正英,岑建勛,午馬

上映時間:香港1988年11月19日

影片講述京劇大師於占元當年創辦的「中國戲劇研究學院」,名字雖然取得唬人,但要論規模在香港眾多戲校中也只算得中等,而且校舍破敗,條件簡陋,所幸師傅並未誤人子弟,教得認真,「七小福「戲班最終名揚天下的故事。

4、《破壞之王》

導演:李力持

編劇:谷德昭

主演:周星馳,鍾麗緹,吳孟達等。

上映時間:1994年2月3日

該片講述了快餐小子何金銀為追求女神阿麗,欲修習武功,卻不慎選擇了江湖騙子鬼王達為師,一無所得,最終他在誤打誤撞中掌握「無敵風火輪」,並憑此征服阿麗,與之相愛的故事。

5、《楊過與小龍女》

導演:華山

編劇:譚寧,蔡乃斌

主演:張國榮,翁靜晶

上映時間 1983年12月02日

該片是根據金庸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楊過與小龍女相識並相愛,由於種種誤會,演繹一段師徒相戀的愛恨情仇的故事。

⑹ 邵氏電影有多少武俠片

400多部。

邵氏電影公司全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武俠電影達到了四百餘部。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裝武俠片、功夫片、宮闈片居多,有些影片影響較大。它的《江山美人》、《後門》、《萬古流芳》、《藍與黑》和《珊珊》曾先後獲得第6屆、第7屆、第12屆、第13屆和第14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梁山伯與祝英台》(黃梅調)獲得第7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優秀獎和第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功夫片《少林三十六房》和《中華丈夫》分別在第24屆、第25屆亞洲影展上獲獎。

古裝武俠片《大醉俠》、《獨臂刀》、《英雄無淚》和宮闈片《傾國傾城》、《武則天》、《楊貴妃》等都受到觀眾的歡迎。80年代中期起,影片產量減少,但創作上重視現代題材,代表作有《男與女》、《傾城之戀》、《表錯七日情》和《女人心》等。

邵氏十大經典武俠電影

1、《金臂童》

《金臂童》由張徹導演,並與倪匡聯手編劇,郭追、羅莽、孫建等主演。上映時間:1979年。

2、《五毒》

《五毒》是由張徹執導的動作片,主演:江生、羅莽、孫建、郭追、韋白、鹿峰、王龍威等參演,上映時間:1978年。

3、《多情劍客無情劍》

《多情劍客無情劍》有導演楚原執導拍攝,主演:狄龍、爾冬升、岳華、余安安、艾飛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77年10月14日。

4、《封神劫》

《封神劫》由導演華山執導,主演:劉雪華、莫少聰、劉永、龍天翔、王戎等人出演,上映日期:1983年05月27日。

5、《殺絕》

《殺絕》由導演華山執導,主演:徐少強、林珍奇、谷峰、詹森狄龍等出演,上映時間:1978年。

6、《魔劍俠情》

《魔劍俠情》是由楚原執導,主演:狄龍、爾冬升、傅聲、楚湘雲、井莉、谷峰等出演的動作片。上映時間:1981年。

7、《碧血劍》

《碧血劍》由導演張徹執導,主演:郭追、文雪兒、井莉、龍天翔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81年。

8、《風流斷劍小小刀》

《風流斷劍小小刀》由導演孫仲執導,主演:狄龍、傅聲、施恩、李麗麗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79年4月12日。

9、《廣東十虎與後五虎》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是由張徹導演,主演:狄龍、傅聲、錢小豪、狄威等人主演的香港電影,上映日期:1979年12月13日。

10、《少林傳人》

《少林傳人》由導演唐佳執導,主演:狄龍、爾冬升、白彪主演,黃培基、元彬、元華、李海生、江全等人出演,上映時間:1983年。

⑺ 邵氏電影當年為什麼那麼厲害只因下面四位大師級導演

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對於港片影迷來說,曾經的邵氏電影經典跌出。邵氏電影能夠在上世紀50到70年代占據重要地位,還要依靠旗下的四大導演,他們才是邵氏電影的中流砥柱。

1、李翰祥

李翰祥是幾位導演中最早加盟邵氏的,1956年加盟邵氏的時候,邵逸夫還不是當家掌門人,李翰祥當時力主拍攝古裝彩色黃梅調歌唱片《貂蟬》,算是開創了黃梅調電影,並且獲得了好的口碑和票房。後來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江山美人》等片都是獲獎無數。

李翰祥除了開創黃梅調電影之外,最擅長的就是宮闈片、歷史片,代表作品是《傾國傾城》系列。

相信大家都看過張國榮和王祖賢的《倩女幽魂》,不過徐克和程小東翻拍的是李翰祥導演1960年的作品《倩女幽魂》。

中間有一段時間,李翰祥曾經出走邵氏,自組公司,成立國聯電影公司,只可惜因為各種因素沒有繼續支撐下去,最終又於1972年重回邵氏,拍攝《大軍閥》捧紅了冷麵笑匠許冠文。

八九十年代李翰祥和內地合作緊密,憑借《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讓梁家輝成為香港金像獎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李翰祥被學者稱作港台影壇風雲第一人,他的電影在美學上面造詣非常高,而且也都取得了高票房,遺憾的是,這位大師與1996年辭世。

2、胡金銓

香港電影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新式武俠片就是胡金銓大師執導的《大醉俠》,開創了新式武俠時代。胡金銓於1958年加盟邵氏電影公司,剛開始從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做起,做過李翰祥的副導演,協助完成《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玉堂春》的拍攝。

1965年獨立執導拍攝《大醉俠》後,離開了邵氏,遠赴台灣省,加盟聯邦影業公司。當年胡金銓和張徹並稱武俠片的絕代雙驕,假設他一直背靠邵氏這顆大樹的話,勢必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作品。

1967年胡金銓拍攝了《龍門客棧》,無論是服裝、場景、動作都非常考究,是一部難得的佳片。徐克翻拍的《新龍門客棧》就有許多胡大師的影子在裡面。

1970年又拍攝了《俠女》,並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高技術獎,第一次使得中國武俠片揚名海外,後來的李安也不過如此吧!胡金銓拍攝影片就兩個字認真,許多金主和電影公司不能忍受他延期,不能忍受他消耗資金大。連張徹曾經都說:胡金銓如果晚生幾十年,可以在大陸拍片,又或者有外國的資金支持,其成就應不止此。

後來又拍攝了《靈山劍影》《迎春閣之風波》《忠烈圖》《空山靈雨》《山中傳奇》《天下第一》等片,最後一部影片是《畫皮之陰陽法王》,由王祖賢、鄭少秋主演。值得一提的是,徐克執導的《笑傲江湖》原本胡金銓也有份參與的,無奈後來兩人意見不合,最終沒有完成就退出了,不過我們看到片子對於服飾的考究以及站位布景,就可以看出出自胡金銓。

1997年的胡金銓因病去世,去世前准備數年的《華工血淚史》也沒有拍攝,不得不說成為了一大遺憾。

3、張徹

張徹出生一個軍閥家庭,和蔣經國關系也比較好,曾經軍階達到上校,中國台灣省第一部國語片《阿里山風雲》就是他執導的。張徹於1957年到香港,剛開始只是寫寫影評,編導一些影片,直到1962年才正式加盟邵氏。

真正使他揚名的還是1967年的《獨臂刀》,這是首部過百萬票房電影,遂江湖人稱張百萬。真正算起來的話,張徹才是暴力美學的始祖,後來的集大成者吳宇森就是學藝於他。張徹電影最注重男性陽剛之氣,壯男裸胸露肉,動作硬橋硬馬,這也成為了他的一大招牌。

張徹手底下弟子眾多,前有王羽、羅烈,中有狄龍、姜大衛、陳觀泰、傅聲、李修賢,後又郭追、羅莽等人。再加上劉家良和唐佳兩大武術指導,猶如如虎添翼,將暴力美學推向巔峰。

張徹被稱為香港電影一代梟雄,創造過太多經典,前有《獨臂刀》系列,後有《刺馬》《十三太保》《報仇》《馬永貞》《五虎將》等片,那個年代張徹的張家班就是一個活招牌,就是票房的保障。後來眾位弟子為了紀念他從藝40周年,組織拍攝了《義膽群英》。星爺也得以參與,並且在恩師李修賢的引薦下得以和張徹見面。

2002年的時候,張徹因病去世,膝下無子,眾弟子幫忙操辦葬禮,以姜大衛和李修賢最為孝順,最後由王羽、吳宇森、楚原、許冠文、馬逢圖、石琪、黃沾、蔡瀾為其扶靈,送他最後一程。

4、楚原

張徹號稱張百萬,楚原則號稱楚千萬。楚原出身電影世家,於1971年加盟邵氏,執導的《愛奴》是開啟了奇情武俠片,1973年執導的《七十二家房客》成為票房冠軍,打敗了當時風頭正盛的李小龍。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不過楚原最為人稱道的是古龍武俠片,當時圈內還廣為流傳一句話:沒演過楚原武俠電影的,不算電影演員。狄龍、爾冬升都是他電影中的常客,通常楚原執導的影片布景極其講究,經常是金碧輝煌,力求打造一個如詩如畫的藝術世界。

80年代後期邵氏電影江湖日下,重心轉移到電視上面,楚原則急流勇退,由大導演成為一名配角演員,如此心胸有幾人能夠做到呢?在片場的生活,他只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演好自己的戲份,後來更是加盟TVB,出演了許多劇集,諸如《西遊記》的如來佛祖、《尋秦記》第一集中古天樂的上司王sir、《陀槍師姐》中程峰的父親等等。

楚原雖然不再執導,他卻用另一種表現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電影的熱愛。你可以說他是江郎才盡,你也可以說他是喜歡演戲,不管怎麼說,他都值得我們尊敬!

當年邵氏四大導演,如今只剩下楚原一人,目前老爺子身體也大不如從前,記憶力也不斷退化,祝願他永遠身體健康,同時也祝願另外三位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⑻ 邵氏四大導演之一:李翰祥,他擅長的不僅是風月片(上)

道長原計劃寫完邵氏艷星後寫個美國兇案系列,讓大家轉換一下口味,不過鄭浩,劉濤,一罐啤酒,夏天的風等朋友都留言說想看李翰祥和張徹這些邵氏導演的故事,那我們還是先開個邵氏四大導演系列吧!

李翰祥、張徹、胡金銓、楚原作為邵氏名氣最大的四位導演,他們的人生可能一本書都寫不完,要想寫進一二篇文章里更是困難,我們不如從李翰祥開始,說一說他們在影壇的一些趣事,也許會更有意思。

說起李翰祥,可能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風月片大師,其實,李翰祥一生拍片無數,歷史、戲曲、奇情、風月、歌唱、恐怖等什麼類型都有,風格多變,有著「片廠變色龍」之稱,不過,他最為出色的是黃梅調,清宮戲,風月片三種,各有各的妙處。

李翰祥生於1926年,遼寧錦州人,曾在北京學習西洋畫。於1948年赴港從事有關電影工作。他從演員開始,擔任過各種職務,如美工、編劇、副導演等。 1954年升任導演,首部獨立執導作品為1956年拍攝的《雪裡紅》。

《雪裡紅》受到邵氏賞識,經爾光促成,李翰祥離開了永華公司,加入了邵氏,進入邵氏的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主演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不但榮獲了第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隨後還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

《貂蟬》票房的成功令老闆邵逸夫對李翰祥極有信心,隨後便支持李翰祥拍了《江山美人》,該片1959年公映,得到空前的賣座紀錄,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影片中的一大支。

1963年,李翰祥大膽地起用當時籍籍無名的凌波反串男主角,導演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影片公映後轟動了整個東南亞,首次接觸黃梅調的台灣觀眾更是如痴如醉,據說有人看過一百三十幾遍,凌波也憑著此片紅了幾十年。

但拍完《梁山伯與祝英台》之後,李翰祥卻對邵氏起了叛心。他想離開邵氏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是對自己的待遇不滿,在李翰祥的訪談錄里,他是這么說的:邵逸夫去把岳楓、陶秦都重金挖角過來。岳楓拍《紅娃傳》預算16萬,他導演費就三萬二萬的,我才八千港幣一個月呢!他們拍一部等於我拍三部。可是《江山美人》在吉隆坡又得了最佳影片在內的12面金鑼。算算,我替邵氏大概賺了3600萬元,等於我替它擦亮了招牌。

那個時候邵氏公司的招牌真的很亮,我可以說是為邵氏打亮了招牌,也擦亮了招牌。但是在那個時候,我還是第三流的導演。我受委屈到什麼程度呢?那時邵氏公司在清水灣片廠蓋了四個棚,我沒在棚里拍戲,沒我的份,因為他們一個人占兩個棚拍戲。

老實講沒有賺了錢不顧伙計的,我現在說的都是很坦白的,那個時候我一直要拍《紅樓夢》,那時我可能有點功高震主,連鄒文懷的話也不聽,邵逸夫也都聽我的。哪曉得,我到日本出外景時,他們就找了邱什麼我也不記得名字,拍了《紅樓夢》,找袁秋楓,找樂蒂、任潔合作。這件事我很不滿,這就是我離開邵氏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是我到日本拍《梁祝》特技場面的不愉快事件。鄒文懷領導我們去的,他和樂蒂、凌波住在一個五星級大酒店,把我跟助導金銓和任潔、李昆住在一個三級酒店,這也是我離開邵氏原因之一。但主要還是他們找別人拍《紅樓夢》,這簡直就是給我顏色看—不是你一個人會拍黃梅調,別人也會拍。

還有一個原因,我在拍《梁祝》的時候沒說完,鄒文懷帶著日本製片賺了很多錢,現在我知道了,他帶著別人,然後打報告說李翰祥做化蝶,飛天場面時增加預算,這不對、那不對的。特技結果後來都拍得不好。邵逸夫看了很不滿意,不滿意他也不好講。我提議結尾重新拍,拍完了再配音,有天邵逸夫臉色鐵青,他喊「翰祥,這是錢哪!」他意思是,你花了那麼多錢,超出那麼多預算,當時我眼淚在眼眶轉:我給你邵氏公司賺了那麼多錢,打響了那麼大招牌,江山是我打下來的,你跟我說這種話,那時我心裡很不平衡。「

可以看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功成名就後的李翰祥對邵氏頗多怨言,但邵氏是老闆制而不是股份制公司,對員工實行的是工酬制度,雖然邵逸夫很想挽留李翰祥,但卻採取強硬的用合同威脅的方法。

「我想離開邵氏,邵逸夫並不是不知道,我跟他說我要離開了,邵逸夫說有合同啊,你一走我就告你,完全用這種方法對付我「,李翰祥說,」我就是吃軟不吃硬,你就是打官司,我也死也不幹。「

邵逸夫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於惱怒,想當初是邵氏給你機會,讓你出人投地,捧紅了你,如今你一羽翼豐滿,就想著遠走高飛,要是人人都這樣,那還得了?但面對邵逸夫的威脅,李翰祥卻下定決心,就算合同沒到期,就算毀約,就算打官司,我也要走。

邵逸夫看到來硬的不行,便讓鄒文懷去勸說李翰祥,他讓鄒文懷告訴李翰祥,不但會增加他的片酬,還會盡量滿足他的要求,但他沒想到鄒文懷雖然希望公司發展強大,但內心卻隱隱希望李翰祥離開,所以他去勸說李翰祥並不帶多少誠意。

既然沒有誠意,李翰祥自然是鐵定要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一定要走,就隨他去吧!「邵逸夫私下裡對鄒文懷說,他雖然拿合同來要挾李翰祥,但江沒真正打算過和李翰祥打官司,兩敗俱傷的事情他是不屑去做的,但是,聽說李翰祥要帶凌波走,邵逸夫是真著急了,他對鄒文懷下令,無論如何要留住凌波。

沒遇到李翰祥之前,凌波只是一個拍福建語電影的無名演員,是李翰祥一手捧紅了她, 對李翰祥,凌波是心存感激的,所以李翰祥一開口,凌波就答應跟他走。

鄒文懷對正當紅的凌波和對李翰祥不同,他真心不希望凌波離開,他很有辦法,沒有勸凌波留下,反而很貼心的對凌波說:「你年輕,那裡有前途就去那裡干,李導是個有本事的人,跟著他錯不了,我不留你。不過,你跟他要十萬塊錢,他給你,就簽合同,不給,就不簽,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對一家公司實力的考驗。你想,一家公司連十萬塊都拿不出,你在這家公司還有什麼前途,況且你現在已經是大明星了,身價遠遠不止這個數。」

凌波聽了鄒文懷的話,真的跑去找李翰祥要十萬塊錢,李翰祥事後回憶說,凌波這事最好玩了,邵逸夫這人厲害,他要凌波跟我要求:「我要十萬現款,有就跟你們簽合同。「邵逸夫明知我拿不出錢。凌波不能來,我也騎虎難下,不能不出來,所以就組織了國聯。

1963年,李翰祥在另一個電影大亨:電懋老闆陸運濤的支持下,脫離邵氏自組國聯電影公司。

今天先說到,明天再繼續說說李翰祥離開邵氏又返回邵氏的故事,還有他如何調教演員演技的趣事。

⑼ 邵氏電影公司的四大導演

邵氏的歷史,其實是脈絡清晰的:上世紀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是邵氏的創業期,代表人物是李翰祥,他的黃梅調影片成為邵氏的主打類型;60年代中期往後,在張徹和胡金銓的極力倡導下,邵氏把武俠片帶入了輝煌期,楚原在70年代和古龍合作拍攝的奇詭刀劍武俠片延續著邵氏的輝煌。
李翰祥:開創黃梅調電影
李翰祥在邵氏的創業階段進入公司,當時他力主拍攝黃梅調電影,選用林黛擔任主演拍攝出影片《貂蟬》,影片於1958年上映,隨即打破了國語片在香港的票房紀錄。李翰祥隨後拍出了《江山美人》,李翰祥的黃梅派電影漸漸成為邵氏出品影片中的一大支。
胡金銓、張徹:確立新派武俠片風格
與李翰祥不同,胡金銓和張徹則以拍攝武俠片聞名,他們的風格被人定義為新派武俠電影,確定這一派的開山之作是胡金銓1966年起用岳華、鄭佩佩主演的《大醉俠》,次年,張徹的《獨臂刀》上映,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元的影片。
楚原:港台第一導演、最古龍的武俠片導演
楚原拍攝的影片多以古龍的小說為藍本,他的《英雄無淚》《流星蝴蝶劍》等都是這類超現實武俠片的代表作。楚原是第一武俠導演,在影壇掀起一股奇情武俠熱潮,有句俚語,沒演過楚原武俠電影的,不算電影演員。

閱讀全文

與邵氏電影有多少個導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鬼子進村好看電影 瀏覽:961
現代哪部電影好看吻戲多 瀏覽:343
如何提高電影播放的重低音 瀏覽:133
電影救贖免費 瀏覽:958
蒙什麼斯電影 瀏覽:987
dp公司的好看電影大全 瀏覽:380
六十年代看電影有哪些 瀏覽:639
八子電影有多少分鍾 瀏覽:164
雕哥什麼電影 瀏覽:142
哪部熱播電影好看 瀏覽:652
電影文件的儲存格式可以是什麼 瀏覽:608
免費的飛機電影有哪些 瀏覽:360
好看的卡通英文電影排行榜 瀏覽:477
新電影用什麼軟體能看 瀏覽:255
迪士尼好看的魔幻電影排行榜 瀏覽:266
蘋果手機如何將電影拷入 瀏覽:843
有什麼好看的色情尺度大的電影推薦 瀏覽:256
我朋友圈裡有好看的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609
沈騰演的電影喜劇有哪些 瀏覽:495
最好看的大電影兒童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