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十七天的簡介
《七十七天》是中國首部戶外題材3D探險劇情片,《七十七天》以探險作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影片目前已順利完成了前期的籌備工作,正式展開拍攝之旅,影片開拍地選在了荒涼、寂寥卻又別樣美麗的可可西里,導演和全體主創人員將面臨在極端環境下拍攝的重重挑戰,而主演趙毅更是身負重任,不僅要挑戰多變險阻的氣候、地形,還要和各類藏區的野生動物做一次「親密接觸」。
影片男主人公原型人物:楊柳松(網名:逆流之河)
楊柳松的此次穿越前無古人,凶險程度遠勝攀登珠峰,使中國探險運動躋身世界頂尖行列。孤身77天穿越羌塘無人區的事跡,2010年9月首發於8264論壇,原名《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一經發表迅速擁有了龐大的讀者群,原帖網路閱讀量突破2000萬,其他轉載無數,廣受媒體、讀者關注,被譽為中國戶外運動最偉大的探險旅程。根據原帖出版的戶外紀實《北方的空地》獲得第六屆戶外金犀牛獎最佳出版物。
影片女主人公原型人物:藍天藍天畢業於中央美院,職業攝影師,在西藏墨脫徒步旅行時為拍攝星空摔傷,高位截癱,面對厄運她曾經想過放棄生命,在朋友鼓勵下重新振作,在拉薩開了一間客棧。當楊柳松深陷絕境時,是輪椅上藍天的笑容激勵著他一步步走出無人區……這不是一部常規意義上的商業電影,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雖有上千萬戶外運動的愛好者,但我們還沒有一部與戶外運動有關的電影誕生,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拍攝一部屬於戶外者自己的電影,一部荒原版的《少年PI》。
電影主演、導演、編劇:趙漢唐曾主演《大明宮詞》、《壯志雄心》、《康定情歌》、《西藏秘密》等多部影視劇。熱愛戶外運動,獨自駕車旅行遍及青藏高原和西北邊陲;攀登過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攝影作品和游記文章在國內多家有影響的旅遊及攝影雜志刊登;創作多部高原題材影視劇本,影視界高原探險第一人。
電影拍攝周期綜合羌塘的氣候、地表狀況,計劃如下:1、2014年9月中旬前完成前期籌備;2、2014年9月15日開機,拍攝可可西里、藏北部分;3、2014年10月30日轉場青海雅丹、鹽湖地貌拍攝;4、2014年11月15日於北京特效棚、上海外景拍攝;5、2014年12月25日殺青。前期拍攝同時開始電腦特效、2D轉3D後期製作。
② 電影《七十七天》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017年11月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的影片《七十七天》是由浙江紅珊瑚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品的冒險劇情片,由趙漢唐執導,趙漢唐、江一燕主演。
影片《七十七天》真實呈現了橫穿羌塘所要面臨的各種挑戰,人與人的挑戰,人與自然的挑戰、自我的挑戰。冰雪風暴、高寒缺氧、野獸出沒,任何一種災難的出現都會喪失性命。而最大的挑戰是自我的挑戰,因為你不得不在眾人勸告、災難面前做出選擇,在安逸的生活與即將面對的一切做出選擇,是一部探險勵志片。
③ 《七十七天》真實故事原型
《七十七天》真實故事原型是楊柳松歷經艱難向極地出發真實事件。
《七十七天》真實再現了楊柳松徒步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故事,男主原型楊柳松以自行車為運載工具攜帶非常有限的給養獨自一人徒步77天,經歷了難以想像的生死考驗,橫穿了羌塘無人區。他的此次穿越前無古人,凶險程度遠勝攀登珠峰。
影片人物原型楊柳松曾數次穿越艱險的羌塘無人區,由他發布的橫穿羌塘原帖點擊量達3000萬次。同時他還是一名優秀的作家,記載著他孤身77天穿越羌塘無人區的《北方的空地》不僅獲得了第六屆金犀牛最佳出版物,也使得中國的戶外探險活動躋身世界頂尖行列。
《七十七天》真實故事改編
由趙漢唐執導並與江一燕共同主演的首部華語極地探險電影《七十七天》將於11月3日上映,該片首曝男主角色海報及多張劇照,海報中演員趙漢唐神情堅定、目視遠方,對遠方充滿了無限遐想與期待,足見勇敢出發的堅定信心。
作為導演又是演員出演影片本身就是一次挑戰,另外還要克服高海拔拍攝帶來的重重困難。因為在極地的高海拔地區拍攝氣候復雜多變,風暴、沙塵、高原反應時常可以碰到,很多人難以承受如此惡劣的天氣,加之在藏區每年可以拍攝的時間非常短。
④ 七十七天電影劇情介紹
《七十七天》電影講述了在都市中迷失自我的老楊與一名高位截癱但積極樂觀的女攝影師,他們共同攜手用了七十七天走出羌塘無人區的故事。
楊(趙漢唐飾)因為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徘徊往復的他決定獨闖雪域棚悉高原,完成在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奇幻無人區探險之旅。出發前楊在西藏遇見了藍天(江一燕飾),藍天是一位倔強勇敢的姑娘,曾經在岡仁波齊為了拍攝星空摔倒胸椎受損,以致高位截癱,雖然全身三分之二的肢體已無知覺,,但藍天依然樂觀積極地生活著。楊也受到藍天生活態度的激勵,歷經77天後,他們頑強地走出了無人區。
影片的故事是導演趙漢唐偶然在機場買到一本書《北方的空地》,內容也正是導演趙漢唐本人獨自駕車旅行去過的地方,也正是對於內容的了解與熱愛,趙漢唐萌生了一個大喊和者膽的念頭,決定拍鄭薯一部屬於世界第三極羌塘的探險電影,於是找到了這本書的原作者楊柳松,在與楊柳松交流這些經歷過程中,他們對自由與遠方擁有共同的執著與痴迷,兩個人都是喜愛和選擇獨自旅行,於是一拍即合。
⑤ 《七十七天》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七十七天》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七十七天,兩個半月有餘。
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但是作為獨闖荒原的人,如同經歷了幾千年,甚至幾萬年。那時刻的,生死一瞬,驟然千古。
這是一部能夠滿足你對大自然所有美的幻想的電影,也許沒有什麼電影里有比它所呈現出的荒原的浩瀚壯美更震撼人心的了。
我們的星球除了冰雪覆蓋的南極和北極,還有人類無法生存的第三極羌塘。羌塘,也許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像它一樣,凶險和美,都登峰造極。
看了影片第一時間去看了原著,該片改編自10年4月獨自橫穿羌塘的楊柳松。他以徒步推車自負給養的方式,歷經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和生死掙扎,創造了人類首次以自力的方式橫穿大羌塘。
羌塘,藏語是北方的空地。而大羌塘更是由藏北無人區,可可西里無人區,阿爾金無人區,及昆侖山無人區,四大無人區組成。一次探險,七十七天;一個念頭,三年時間。1400公里的探險,就此拉開序幕。
電影開篇,是插的中途的一段片花,男主角一臉生無可戀的推著越野車,回頭一瞥身後緊隨的惡狼,眼睛裡面泛著無助和絕望。而更震撼我的,是那畫面:滿地結晶的鹽湖,連接著蔚藍的天空,人在湖上走,似在天堂行。只是,當人到了生命極限的時候,再美的景色,也只是大自然的踉蹌背景。
男主,出行的時候,做了嚴格的規劃和知識的儲備,包括飲食、行進里程,各類地理面貌,及逃生路線。所有的故事,都是開始的很美麗。還未開啟起點的他,偶遇了西藏開著客棧的藍天,一個痴迷探險和戶外的,並因此致殘的女畫家。作為身殘志堅的代表,藍天每天給各色聞名而來的人們,講著人生哲理,激勵著生活的失敗者,猶如一顆巨星般,為其他人們照明引航。而只有男主體會到了,曾經自由自在,縱橫天地的藍天,如今是有多少的壓抑和悲觀。被男主的勇氣感染,藍天決定再去看一次岡仁波齊。兩人結伴而行,卻一個不想讓別人成為自己的麻煩,一個怕自己成為別人的麻煩。當爭執來臨,彼此的退讓,也是對生命的反思。迎面看到珠峰的山角,藍天卻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她推輪下坡揮舞著雙臂。看似一種解脫,又似一種重生。意識到不對的男主,緊急趕上控住了車輪,甩出去的藍天,瘋狂般哭訴著命運的不公和殘忍,叱責男主不該制止她的自殺。得到釋放壓抑的藍天,反而放下了執念,她約定男主一起堅持完成自己的心願,我好好活下去,你活著回來。
真正一個人的旅程,這才剛剛開始,導演或許想給這種悲壯的舉動,以溫暖的情懷。所以加上了這段命運交錯的相遇,更甚至於,在後來的日子裡給予了男主信念上的支撐,因為約定,因為生死,你的笑,溫暖入心,你的美,我已滲入骨髓。
無人區腹地,平均海拔5000多米,最高達到6700多米,極致美景的背後是高寒缺氧、冰雪風暴、補給困難、傷病暴曬、變幻莫測的地形和天氣……光影大師李屏賓說《七十七天》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劇組,而有力氣的鏡頭都是危險換來的!
高原上的神山聖湖、荒漠、雪峰、璀璨星空、廣袤的雅丹、遼闊的冰川、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這些極致之景的美令人沉醉。
然而,即使是沼澤河灘、鹽鹼地、碎石地、冰雪、沙塵風暴、雷電、龍卷風這些極地凶險之景,都驚心動魄到浩瀚壯美;甚至是那些荒野猛獸,在荒原之境,都呈現出一種純粹的美。
這是一部屬於所有嚮往遠方、渴望自由心靈者的電影,這是一部每一幀鏡頭都美到極致的電影。
對於男主的堅強和偉大,已經不用更多言語。更讓我感觸的是一些小鏡頭。
當男主深入無人區,遭遇狼襲的時候,忽然亂入的一頭棕熊嚇跑了餓狼。對棕熊而言,卻被人類的出現驚了一跳。那種驚訝自然的流露,反而讓人覺得是我們人類打擾了其他生靈的世界。一路上,沙土地為主,只有兔子,地鼠自在的遊走。而遷徙的野生氂牛和藏羚羊,才是荒原真正的主人。
水,是生命的源泉,只有真正缺水的時候,人們才意識的到他的可貴。當原定湖泊乾涸以後,男主接連無水可飲,生命已經瀕臨危險,即使野狼闖入帳篷,都再無力氣對抗,也了無了恐懼,那是對死亡的接受和對自己的放棄。而荒原,又不是那麼的絕情,一場夜雪忽臨,解救了快死去的男主。復活的男主,興奮的一個人騎著山地車嗷嗷的叫喊著,那是生的喜悅。
而隨後的艱險,已經超乎了男主的預期,經歷了無水的境地後,他又因為龍卷風,陷入了無糧的困境。這時候,餓狼,烏鴉,禿鷹都開始在他身邊徘徊....
最終的結局,並未揭開,只是用一種夢境般的美好結束了影片。
真實的男主,是被人救起了,回歸了生活。用他自己的話說,還沒過6個月,身體上留下的穿越羌塘的痕跡,已全部消失殆盡。一切還會再來,新的旅程繼續。
最近看了一部畫面浩瀚壯美的電影《七十七天》,高原上連綿不絕的雪,清澈瑰麗的瑪旁雍錯,荒漠雪峰、璀璨星空、廣袤的雅丹、遼闊的冰川、觸手可及的藍天白雲,平靜安詳的湖泊河流、還有沉靜厚重的神岡仁波齊,這些極致之景的美令人沉醉。即使是沼澤河灘、鹽鹼地、碎石地、冰雪、沙塵風暴、雷電、龍卷風這些極地凶險之景,都有一種驚心動魄的美;甚至是那些荒野猛獸,在荒原之境,都呈現出一種原始的純粹。而男主人公楊柳松在這無盡遼闊的天地間,經歷著一個人的冒險、孤獨和自由。
原著小說《北方的空地》里,楊柳松說:「不管是誰,對於荒原而言,都不過是光陰駒隙里的過客」。從習以為常的人類事務中抽身而出,到一個人的天高地遠,感受在曠野之中渺無人煙的寂靜和孤獨。楊說,很多人到0歲就死了,只是80歲才會被埋入墳墓。所以他想找回那個活著的自己,為此他到羌塘無人區,經歷了這次生命屢次危在旦夕的探險。
我們的星球除了冰雪覆蓋的南極和北極,還有人類無法生存的第三極——羌塘。羌塘,也許世界上再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像它一樣,凶險和美,都登峰造極。世上最頂尖的探險家也只會選擇用60天的時間縱穿羌塘無人區,可是楊柳松選擇挑戰極限,用80天的時間橫穿無人區,期間遇到了野狼追蹤、野氂牛攻擊、龍卷風、遍地洪水、遇到食物失控而短缺……他一定無數次的想過要放棄,想要選擇活下而不是堅持走完探險之路,在他想要放棄生命的時候想起對傳奇姑娘藍天的承諾,總有一種力量讓他堅持走完了這一程。
看完電影,我在想為什麼有很多人會選擇危險重重的探險之路,據說是因為他們丟失了自己,想要在探險的路上找回某種東西。在自然進化的路途上,人類經過漫長的斗爭和探索,成為地球上這個生態系統食物鏈最頂端的生命群體,而楊選擇獨自一人走進無人區,赤裸裸地面對其他生物群體和自然環境,將自己從食物鏈最頂層的群體拉了下,面對強勁的對手,他作為最缺少野外生存經驗的弱勢個體進入了叢林,接受叢林的最原始的考驗,勝者為王,弱肉強食。走出就是王,不然就是死亡,就會像高原上其他生命每日里最普通的死亡一樣,像羚羊、狐狸、野氂牛一樣,倒下,然後被禿鷹一點點啄食,結束此生,進入下一個輪回。
迎接這樣的挑戰,回歸人類最原始的形態,從最低端開始挑戰,意義在哪裡呢?人類戰勝了其他生命,占據了自然條最好、最利於生存的區域,將對自己有威脅的生命群體驅逐在外,作為王者構建起強大的、堅不可摧的城市。在這樣沒有風吹雨打、安逸自在的王國中,原本可以成為世外桃之地,然而斗爭依然沒有結束,人類社會內部的階層依然在層層分化,比較和慾望將人們陷入一個不斷輪轉的漩渦,為此迷失了自己丟失了樂園。
楊或許是厭倦了這種規則,選擇退出這個人類社會的塔基,重返原始的自然中去瀝風沐雨,去尋找原本的自己。在最真實的大自然中,在人類社會中積累半生的力量、資和優勢喪失殆盡,一切歸零,在茫茫的天地之間,他要學會忘記那個人類社會中可能叱詫風雲的自己,至少是熟悉了人類的規則可以衣食無憂的安穩生存的自己。他只能以人類並不強健的血肉之軀和大自然完成最原始的搏鬥。(fsir)在這個過程中,他可以忘記那個人類的社會規則,忘記被人類社會規則打磨出的自己,回歸原始和野性,在惡劣天氣和野獸的追擊下,在生命受到威脅時,從未曾顯現過的、內心深處的生存本能不斷涌現,或許強大到不可思議,強大到似乎從不曾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所懷有的恐懼。
可是,他是否能夠真正找回呢?死裡逃生的楊在穿越無人區後,除了對自然無限風光的留戀,或許也會留下恐懼,這恐懼會讓他本能地嚮往溫暖舒適安逸的生活。可是他找到在城市裡丟失的東西了么?真正的突破口在哪裡?或許就在人的心裡,永無止境的探索也未必能窮盡抵達的地方,卻值得人永遠去追尋和嚮往。心靈的無限風光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樣波瀾壯闊、引人入勝,只是真正心靈勇敢的人才能開啟這扇大門。
聽說岡仁波齊是世界的中心,一個神聖而靈驗的地方,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在北京休整、工作、儲備三個月,盛夏時分我也要向岡仁波齊出發。不去探險、不去旅遊、不去祈願,千萬水、長途跋涉只為走到岡仁波齊,看看這座神,靜靜地匍匐在它的腳下,用心去感受它,和它說話。這座神矗立在那裡幾千萬年,應該是無數有靈性的生命曾經駐足和造訪,才賦予它獨有的靈驗,去用心感受這座凝聚了無數生命最巔峰智慧的聖,從此也讓它倒影在我的生命中,我的生命歷程里從此有了岡仁波齊。
剛剛看完這場電影的時候,心久久不能平靜,被影片中的美景所震撼到了,像畫一樣,不,像走動的畫,美極了。電影剛開始展現給人們的就是一路上的藍天、白雲、水墨山以及它們的豁達。
本部電影由趙漢唐執導,只有導演自己與江一燕主演,全程影片,人員極少。講述了都市迷失自我的老楊與一名高位截癱但積極樂觀的女攝影師,他們共同攜手用了七十七天走出羌塘無人區的故事。這部影片是由徒步旅行家楊柳松真實經歷和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小說改編而成的。影片的結尾是開放式的,我一度沒有看懂結局,還專門去查了影片的原主人公。羌塘在藏語中的意思就是北方高地,其平均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是我國地勢最高的一級台階,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而楊柳松也是一個極強的徒步旅行者,他的雙腿到過很多地方,想想看,這樣的人生是極度危險的,卻也是極度幸福的。怎樣的一個人?能用雙腳去看整個世界。
影片中有一段對好我記得特別清楚:
藍天說:很多人來這里都是無病呻吟,像老楊這么有決心橫穿羌塘的,她還是第一次看見。
老楊說:「在別人眼裡,我要麼是個瘋子,要麼就是生活中遭遇了不幸的失敗者,可我都不是,活了半輩子,就想干一件自己想乾的事,就像那樣的話,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埋,我就是想讓自己覺的,我還活著。」
對呀,生活在城市的`我們,大部分也是這樣的吧,忙忙碌碌,卻不知為何?房子,車子還是別的什麼,那為什麼,很多人即使有了房子車子還是會不知所以,患得患失呢。又有多少人活的明明白白,實實在在。為什麼老一輩的人很少有這樣的想法,我們這一輩的人是怎麼了?難道真的是無病呻吟嗎?
生活之中其實也充滿了無奈,看到藍天拿起酒來乾杯時,為點什麼吧?他大喊,為了自由,為了夢想。為了遠方,命運。他喊的好大聲,是不滿,是釋放,也是宣洩。對現在生活的不滿,就像他說的,「我都這樣了,還得裝成一副很堅強,很偉大的樣子去給別人做演講,去鼓勵別人」,可他沒有辦法,因為他得生活,而現在的我們遠遠比藍天好得多,她身殘意堅,但殘卻成了他永遠的痛。
我看到一個影評是這樣寫的,大概是這種意思,最後的結局,群狼圍起了生命垂危的老楊,而小狼則趴在他身上不停的嗚嗚叫響,然後,就出現了一幅老楊與小狼歡快戲耍的美景,這主要是一個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狼對於這個從未出現過的生物(老楊),充滿了警惕性,它們也在試探,在觀察這個未知的生物(老楊)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傷害,確定彼此安全之後也會放下警惕與傷害。這就是最終目的吧:人與自然(動物)和諧相處。
這樣開放式的結局,也讓我對男女主人公今後的命運做了一絲遐想。也許,至此之後,又一次戰勝自己(又一次去岡仁波齊看星空)的藍天,心裡多了一份堅韌,在很久以後,她會遇到一個願意拉著她,帶她去看星星的人,她還可以談戀愛,還可以做媽媽,用自己簡單的一生譜寫出一個身殘意堅的童話故事。而男主人公老楊,在經歷這樣一場徒步以後,就像他自己說的,回去後好好生活,只有經歷生死絕望的人,才能明白生活的意義。
《七十七天》看完了,現在回顧下…
江小爬說過「有人看到的是風景、有人看到的是自由、有人看到的是人生、還有人看到遠方,有人看到自己內心的「無人區」,不同人看到不同的自己。」
我看到的確實是我自己!
我想起那時年少的我,輕狂的心,莫名的想法,那時候想去流浪,想跟老師請假,
帶著個小書包,說走就走,走到哪算哪,那時候總嚮往著遠方,後來發現遠方離我太遠了。
一次都沒有實現過那些現在看來依舊不可理喻的想法,因為我沒有那個決心和膽量,包括現在也還沒有,想到過程中的困苦,曲折,我畏縮了,真的佩服楊柳松的勇氣和決心,夢想和現實就差個行動,可很多人都少了行動,比如我!
電影中幾次說了夢想,好像夢想這個東西我真的丟了,遠方也沒有了,只有眼前的苟且,總覺得自己越長大越懦弱,膽子越小了,沒了那些倔強 傲慢 張揚,感覺在漸漸被現實磨平自己的稜角!
在藍天的身上,我看到了她的堅強,悲傷,脆弱,對自由的嚮往,身殘志堅,但有些人身堅志已殘。當她到達珠峰時,流下的淚水,對夢想的實現的喜極泣淚是我沒體驗過,我想我摒棄的夢想是什麼?
在楊柳松身上有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堅毅還有善良,對生活的熱愛,想證明自己還活。我曾覺得自己就是個行屍走肉,瘋狂的想證明自己還活著,想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雖至今尋未果,只有在思考的時候才覺得自己還真正活著,而我現在至少覺得活著挺好的,誰知道生活還有什麼驚喜和意外等著我呢!
「有些人活到三十歲,八十歲才埋」這話說的真好,因為大部分人都在庸庸碌碌,為生活而生活而忘了理想和初心。追求夢想時,是個身心備受煎熬的孤旅,難得的是行動,可貴的是堅持!
雖然我覺得電影有些劇情不太好,不夠真實,期間有些讓我覺得有點像《黃沙之地》的劇情,但做為國內第一部華語探險片,在有限的經費下,艱難的拍攝環境中,給我們呈現的風景,有可能存在的威脅,最重要的是,電影已經向我們表達了它所想要表達的東西了,我覺得挺好的。
在我看來,旅行的意義不是看了多艷麗的景色,享受了多美味的美食,見了多少陌生的人,而是在這過程中你得到了什麼,你的心體會到了什麼,回去之後有什麼感受和變化!就如男主在影片中說到,想回去好好生活,我堅信,如果他能回去,肯定會是一個新生自己,全新的生活,可惜男主就播在七十六天晚上…
人生就那麼短,我也想盡量過得不違心,想勇敢一回,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昨天去看了七十七天,實在是為攝影感到不公,不知道攝影看到成品會不會有臉上笑嘻嘻心裡mmp的感覺,我是覺得攝影的功勞苦勞都被謎一樣的後期和編劇給浪費了。
我的朋友淚點很低,她去之前做好了大哭一樣的准備,一出電影院,只有干癟癟的嘆息,她說,我覺得這部電影沒有靈魂。
我不知道導演需要表達什麼,對自由的渴望?這樣重要的核心放在對話里喊口號一樣說出來,也太輕浮了吧。
導演在我看來就是普通的實打實的直男,冒險的部分把握的很好,包括一些戶外探險的常識,水源的緊缺,汛期的恐怖,和狼的博弈雖然有些假,但也算驚心動魄。
但是一轉到感情戲的雙線,我真是滿頭問號。導演似乎特別喜歡把重要的話,以古舊心靈雞湯的形式,讓男女主對話出來。可是這樣的對話在日常生活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現代都市人只會感到尷尬。說我們冷漠也好,不懂「旅途人」也好,這樣毫無由頭的戀愛,毫無由頭的自我身世介紹,想賺錢又不引起我們的共鳴,實在是有些梗的慌。
我寧願導演給主角安排內心獨白來說這些尷尬的台詞也好,因為在面對極度孤獨的情況下,這樣直白而坦誠的話語反而直擊心靈,對話的話實在是敬敏不謝。
還有最後的結局,結合題目,以及斷糧七天在沒有吃掉小狼的情況下,也毫無交代來看,我的理解是男主已經死亡,最後幾幕是像閃回一樣的片段,這本該是升華主題的大好時光,甚至中途出來賣萌的吉祥物小狼我也可以理解是為最後的催淚埋下的引線,可是導演的處理讓我實在有些不懂。
先是女主在柔光濾鏡下干癟癟的台詞,然後最高潮的一幕,配上最宏大的bgm,和最凄涼的狼叫,全局催淚擔當小狼。
如果這個時候結束了,這部片子在我心中還能排個中流,至少結局還是升華了的。
可惜沒有。
導演接著來了幾幕似是而非的開放性結局,女主站了起來迎接男主的回歸,可是後面的兩幕就迷走了,在觀眾都以為你要似是而非雖死猶生的時候,你把句號圈在了一個不太可能的場景上,並且有些想把觀眾往其實主角沒死,其實女主可以站起來了,其實世界一片光明,我們要去追尋自由——的方向上引,把本來清晰但是帶點悠長模糊的結局攪成了一灘混濁的泥水。
我寧願他把小狼吃瞭然後活了下來。
中國觀眾都已經很寬容了,朋友說,就算是狼父母給他送點吃的,然後最後大團圓她也接受啊,雖然假但是邏輯還在啊。其實最好結局我們覺得應該是讓觀眾猜想男主是什麼時候死亡的,剩下的都是幻影,或者最後停留在女主站起來了,這樣觀眾也知道是幻影了。但是導演又想要深度,又想吹口號,到最後只能是不倫不類。
十分希望導演拍純冒險片了,可惜沒有女主,我估計這部電影上座率沒有現在的一半,攝影怎麼賺錢哦,唉也是心疼。
台詞說,有的人三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埋。
要做點事,提醒自己還活著。一個人的旅行最合適不過,是一個人。
一個人身處陌生的環境,最容易的事莫過於審視自己的內心。停下來的時候心中不停的對自己言語。走起來的時候專注的行走,卻又是一種放空的感覺。
男主角說,他要提醒自己活著,所以去穿越無人區。不是說完成了穿越的成就感讓他覺得活著,是過程。七十七天里,哪些面臨的困境,提醒他需要克服,克服就是活著。
人能說有的人三十歲就死了,是因為我們很多人三十歲的時候生活依然一成不變。一天重復另一條,往後回憶只是同樣的一天。再富饒的一天重復起來也會索然無味。我們需要的是每個新的一天,蘊含著危機,恐懼,的另一天。
對恐懼的警惕最讓人神經緊張,腎上腺素飆升,這種活躍的心理活動和興奮的生理現象是一個活人的最佳體現。
影片中那兩只執著的狼,一路尾隨,包抄,蹲守,讓男主角深刻體會了他想要追尋的感覺,活著的感覺。
在二十七天的時候,他說,或許是離開人類太久,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孤獨。
在與自然對抗的時候,我們無暇照顧內心社會性感受,只專注當下。身體的各種感官時刻給你信息,飢餓、寒冷、和潮汐一般的困意。對抗獲得的閑暇便會激活我們基因里所攜帶的對群體的需求和對交流的渴望,而此刻身邊空無一人,哪怕是陌生的同類都沒有,這時候會孤獨。
與身處都市卻無人交心的寂寞相比,被壯麗景色包圍卻無人分享這份自然給予的喜悅的感覺才是真正的孤獨。
男主是單身,片中沒說年齡,從哪句有的人三十歲就已經死了推測,三十左右。
三十而立。三十歲的單身最讓人覺得生活的單調,如同死去。這個年紀周圍的人最易追尋自己的內心,想要活出一個活人的精彩。大多數人在這個年紀已經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家庭上,自己的使命落在孩子身上。他們找到了要守護的東西,自然可以降低對自己生命的意義。
在還沒有擁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前,那個可以讓你放棄內心對為什麼活著不斷拷問的人之前,不要放棄讓自己忘記真正活著的感覺。
哪怕是一個人在郊區的高速橋下獨處一夜,你也可以找到活著的感覺。
相信我,我試過。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一心追求自由的人徒步穿越羌塘的事情,男主所代表的是健康的正常人,而女主所代表的身體上有殘疾的人。影片以男主徒步穿越羌塘為主線,在穿越的同時用回憶的方式講述男主和女主相遇到分別時心理的變化。他在途中也遭到了許多困難,例如:龍卷風、沙塵暴、洪水、狼群、飢餓等。當男主因為洪水而不得不改變方向,獨自挑戰自我時,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自由是一種力量,埋藏在深邃的大海之中,為人生的奮斗激盪起波濤洶涌;自由是一個夢想,孕育在寬廣的天空之中,為生命的真諦譜寫出風雲變幻。但自由並不是放縱,而是能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天賦無畏地釋放,讓心自由自在的跟著自己的意願而飛,去選擇自己的方向。人活著總要干點什麼,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亮。
影片中有一句話令我感受最深「有些人活著,三十歲就死了,只是到了八十歲才埋。」有很大一部分人在三十歲時就封閉了內心,讓生活變得不再有趣,只是機械的今天重復昨天,昨天重現前天,百無聊賴的浪費著生命而已。這是因為他們失去了鬥志,失去了目標。太陽不會因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會因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於世界一片漆黑;蒙住別人的眼睛,不等於光明就屬於自己。當你無法改變他人、無法改變世界時,試著改變自己,充滿鬥志得認真活好每一天,因為我們沒有第二個今天。
當然影片還告訴我們要敬畏大自然,因為敬畏大自然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電影鏡頭中的珠穆朗瑪峰是那樣偉岸,在它面前我們人類顯得如此渺小。除此之外,星空的場景也同樣美的令人窒息。那種壯麗的場面當今世上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夠形容的。滿天星斗,發散著神秘的光芒。它們盡著自己的力量,把點點光芒融匯在一起,雖然不如太陽那麼輝煌,也不如月亮那麼清澈,但它們把夢幻般的光灑到了人間,把夜空變異常奇異的世界,誘發這人們探索的慾望。
很久之前,我原本以為只要有一天從學校里逃脫出來,結束十幾年寒窗就算擁有了自由。但直到看了這部影片後才知道,真正的自由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些事有很多機會做的,我們卻一天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現沒有機會了。人生有成就有敗,有聚就有散,沒有誰能得天獨厚,一手遮天。歲月在無憾中微笑才美麗,人生在眼淚中微笑才多姿,生命在自由和執著中微笑才精彩。
努力吧,明天的你會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己!
⑥ 電影《七十七天》主要講什麼
《七十七天》根據楊柳松真實經歷和由他撰寫的《北方的空地》小說改編,是由浙江紅珊瑚影視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品的冒險劇情片,由趙漢唐執導,趙漢唐、江一燕主演。
江一燕飾演藍天
楊柳松(趙漢唐飾)因為生活中迷失了自我,徘徊往復的他決定獨闖雪域高完成在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奇幻無人區探險之旅。出發前楊在西藏遇見了藍天(江一燕飾),藍天是一位倔強勇敢的姑娘,曾經在岡仁波齊為了拍攝星空摔倒胸椎受損,以致高位截癱,雖然全身三分之二的肢體已無知覺,,但藍天依然樂觀積極地生活著。楊也受到藍天生活態度的激勵,歷經77天後,他們頑強地走出了無人區。
⑦ 請問大佬有七十七天2017年上映的由江一燕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七十七天》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hyttFSLn3J0_tK6vuZcXg
《七十七天》
導演:趙漢唐
編劇:趙漢唐、曹金玲、高正、周侯衡、李逍雪
主演:江一燕、趙漢唐
類型:劇情、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17-11-03(中國大陸)
片長:115分鍾
又名:Seventy-sevenDays
電影
《七十七天》是以探險作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電影中,在生活里迷失了自我的男主徘徊在雪域高原獨闖無人區,影片女主身體殘疾仍然樂觀面對生活,她讓他堅定了去嘗試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無人區奇幻探險之旅……兩個非常狀態下的真實人物,真誠、勇敢的面對命運選擇挑戰,不懈的追尋著內心最初的夢想與真正的自我...影片在節奏、畫面、張力上會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觀眾跟隨主人公經歷一場無與倫比的探險之旅。
⑧ 電影《七十七天》主演是誰
據了解,該片拍攝地平均海拔高達5000米,最高海拔6700米,歷時三年完成,深入五大無人區,困難重重。江一燕為拍攝這部電影更是吃盡苦頭,拍著拍著臉上真的有了高原紅,連化妝都省了。她還透露在這樣的拍攝條件下,洗澡、上廁所、換衣服等小事情都變得很不容易。
電影《七十七天》無人區實景拍攝絕美風光江一燕坦言刻意扮丑
作為中國首部極地冒險電影,電影《七十七天》完整呈現了電影主人公77天橫穿羌塘無人區的真實情況,導演趙漢唐攜眾主創歷時三年,深入無人區腹地拍攝,在可可西里、阿爾金、昆侖山、藏北、柴達木,五大無人區實景拍攝,拍?愕睾0紋驕?5000米,最高達到了6700米,是中國電影人首次探秘五大無人區,不僅開創了華語電影的先河,更曾獲得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特別大獎。
在電影首款預告片中,荒漠、戈壁、雪山、沙暴、龍卷風等極地風景,讓整部電影的畫面顯得十分壯闊,畫面精緻到每一幀都可以直接拿來做壁紙。但這壯闊風景的背後,是眾主創和整個劇組的三年來搏命不懈努力多次深入高原無人區的堅持。發布會上導演趙漢唐坦言電影拍攝過程中困難極多,甚至時刻會受到肺氣腫等高原疾病威脅生命,受傷更是家常便飯,在無人區中連生活中最基本的上廁所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拍攝過程中,主演江一燕在面臨強烈高原反應,身患重感冒,身體負荷極大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拍攝。江一燕也在發布會上稱這部電影讓她找回了拍電影的初心,在影片中她更是刻意扮丑,力求真實,要求化妝師將自己的皮膚化黑一些,點上雀斑。拍攝後期,卸妝後的她更發現自己竟然有了天然的「高原紅」。她坦言這是從影以來最艱難、最艱苦的一次拍攝,同時也是從影多年來最享受的一次拍攝。
超鉑金團隊助力華語影史最高難度完美還原無人區真實景象
電影《七十七天》雖然拍攝的海拔高、拍攝條件艱苦,但是多次獲得金馬獎的攝影大師李屏賓;曾多次榮獲金像獎、金馬獎的音效設計大師杜篤之;獲得過柏林銀熊獎、金馬獎、金曲獎的電影配樂大師何國傑;金馬獎獲得者電影剪輯大師廖慶松都紛紛加盟此電影團隊,強強聯合,組成了華語影史上不可多得的超鉑金幕後團隊,不遺餘力地為《七十七天》的成片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李屏賓稱《七十七天》的劇組「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劇組」,劇組的每一個成員,都在極地的惡劣環境中堅守著崗位,精誠團結,才共同完成了《七十七天》的拍攝。如此強大的幕後團隊支持,也讓現場觀眾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在這部電影中,超鉑金製作團隊將如何深入無人區,完美的實景拍攝中國五大無人區的真實場景,及影片表現出的人類追求自由的無上勇氣,均為目前華語電影市場不可多得的創新類型電影。據悉,這部由紅珊瑚影業、德豐影業、唯創東方、漢唐光影、金剛兄弟聯合出品的電影《七十七天》歷經長達四年的拍攝和製作,即將於今年登陸全國各大院線,相信這部集多種元素為一身的新類型華語電影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屆時還需到影院一探究竟。
江一燕憶拍攝艱苦:換衣服得五六人幫忙 已習慣數天不洗澡
電影《七十七天》改編自真人真事——上海青年楊柳松以自行車為運載工具,攜帶有限的給養孤身徒步77天,經歷了種種生死考驗,橫穿羌塘無人區。為了完整呈現電影主人公77天來的真實情況,該片導演趙漢唐攜眾主創歷時三年,深入無人區腹地拍攝,在可可西里、阿爾金、昆侖山、藏北、柴達木,五大無人區取景。拍攝地海拔平均超過5000米,最高達到了6700米,是中國電影人首次探秘五大無人區,開創中國電影先河。此前,該片曾獲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特別大獎。
發布會上,導演趙漢唐坦言電影拍攝過程中困難極多,時刻會被肺氣腫等高原疾病威脅生命,受傷更是家常便飯。在無人區中,連生活中最基本的上廁所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主演江一燕在面臨強烈的高原反應、身患重感冒的情況下依舊堅持拍攝。
江一燕為了使自己的造型更貼近真實,請求化妝師將她刻意化丑,塗黑一些,點上雀斑。到了拍攝後期,卸了妝的江一燕發現自己真的有了高原紅。據江一燕講,因為當地風太大,每次她換衣服都得請五六個人幫忙壓住帳篷,帳篷才不會被風吹走。至於洗澡就更難了,「反正大家都不怎麼洗,就習慣了」,江一燕笑說。
幕後黃金製作團隊曝光 李屏賓為攝影先練一周爬山
電影《七十七天》雖然拍攝條件艱苦,但卻請來了一眾實力干將幫忙為電影品質保駕護航:多次獲得金馬獎的攝影大師李屏賓;曾多次榮獲金像獎、金馬獎的音效設計大師杜篤之;獲得過柏林銀熊獎、金馬獎、金曲獎的電影配樂大師何國傑;金馬獎獲得者電影剪輯大師廖慶松等,都紛紛加盟了該片幕後團隊,強強聯合。
別問如何請到這么多重量級人物加盟時,導演透露一開始邀請李屏賓時他沒有答應,本來以為沒戲了,沒想到一星期後李屏賓又同意了。原來,在這一周時間內,李屏賓竟然是回到洛杉磯爬山去了,因為他要練練看自己的身體狀況能不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