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讓主旋律電影和文藝可以更好的被大眾接受
以往主旋律電影並不注重審美,機械粗糙地呈現戰爭,傳達大無畏革命精神成為主要關注點。所以提高主旋律電影的質量,傳達正確的精神才能更好地被大眾所接受。
⑵ 如何從文藝美學角度賞析電影
正常人看電影是看電影的劇情好不好?人物演技好不好,而你要是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講,就是看他鏡頭拍的好不好景色采景怎麼樣然後這個電影派所有想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有沒有一個較高的利益,更多的偏向於專業方面的一些東西了。我們如果僅僅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牽掛群眾,看電影為了一個樂趣,沒有必要從文學藝術的角度去深究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
⑶ 作為文藝片的《隱入塵煙》是如何爆火的這部影片的爆火說明了哪些問題
作為文藝片的《隱入塵煙》真的是火得“莫名其妙”,當時沒有人覺得《隱入塵煙》這部影片能夠成功,所以上映了一個多月,《隱入塵煙》的票房還是慘淡無比,結果登陸院線以後才突然火起來了,不得不說《隱入塵煙》的營銷很成功,不過這也是因為《隱入塵煙》是真的“有東西”,如果沒有東西的話,那麼即便是鋪天蓋地的營銷,那也是成功不了的,就好比半個娛樂圈都來打call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就是很慘淡地收場了,所以說這年頭沒有質量,只有營銷是無法成功的。
最後,《隱入塵煙》的票房已經成功破億了,這也是給了很多文藝片導演信心,文藝片也是可以賺錢的,但是也希望大家不要覺得賣慘和農村是一個吸引票房的賣點,如果故意為之的話,觀眾也不一定總是吃這套。
⑷ 從電影的角度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有句話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電影是一種文化的承載,一個故事的講述載體。
一個故事總是發生在一種文化之下,這種文化就是故事發生的背景。
很多時候,我們了解到的傳統文化都是那些糟粕,勾起人們對舊社會的仇視,對現實的滿足感。
很多正確的傳統觀價值觀都沒有正確的被傳達,導致我們很多年輕人對自身文化認識 很片面。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進來在中國如此牛掰,因為人家表現的是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民族,只要你說好自己的故事,就能被世界認同。
我們的電影現在真正說故事重民生的已經很少了
⑸ 文藝片的魅力被點綴得幾乎完美,文藝片的魅力到底在哪兒
其實這是很多人的好奇與疑部,那就是文藝片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其實我們好好想一想的話,你就會發現,文藝片其實是與文學同根的,很多文學作品,不管是嚴肅文學,還是青春文學,裡面都有一股文藝的氣息,只是或多或少罷了。
你看武俠小電影的話,楊過就是楊過,令狐沖就是令狐沖,但如果你看文藝電影的話,那種語氣和心境,你覺得那就是自己。是的,商業片是抓人的眼球,而文藝片是抓人的內心,讓你為之一振,然後想說點什麼,卻什麼都說不出來。不是心有萬千愁無人訴說的感覺,而是愁就在那裡,可你卻說不出來。
⑹ 論影視作品欣賞對愛國主義的促進與弘揚! 600字左右即可!
作為第七藝術的電影從1895年誕生在法國巴黎大咖啡館至今渡過了它的百年華誕,世界各國人民沉醉於這門新興藝術製造美輪美奐的幻覺、滿足夢境的補償心理的同時還在不遺餘力地挖掘本民族的傳統精髓與特質,使其融合於這項完美的藝術的同時並不遺餘力地將其發展得更為精美和完善。撇開其美學特徵不談,單從電影的發展史來看,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中電影都曾被當作宣傳主流意識、主導價值取向的工具,如義大利、德國、前蘇聯……無論是經典時期的好萊塢還是新好萊塢都擅長於將美國人的價值觀念融入到影片的敘事過程之中,使觀眾在觀看一場視聽盛宴的同時不知不覺的接受了其主導思想的「洗禮」。電影不僅能製造美輪美奐的視聽場面,她還能以形象、直觀的方式使人們在觀看的過程中不由自主地融入到劇情設置的特殊情境,與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在潛移默化當中接受了影片傳達的主題思想、價值觀念,形成所謂的「集體無意識」。在當代中國也有一種特殊性質的電影是我們不能夠忽視的——主旋律電影。
「主旋律電影」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國家電影局在1987年召開的全國故事片創作會議上提出了「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口號,「主旋律電影」一詞由此誕生。電影界對「主旋律電影」的界定是:「指以弘揚社會主義的時代主旋律為主旨」、「能夠激發人們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奮進的力量」的電影作品。 「以反映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內容為指針,以激發人們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目的的重大題材影片」。 我們理解「主旋律電影」一詞,不僅要把握住題材特點,更要看到其背後隱藏的主流意識形態。 主旋律電影特別強調思想性,力圖通過重大歷史題材和重大現實題材積極反映和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精神意志、價值觀念,當然其內涵也包括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成分。主旋律電影無疑承載著濃郁的主流意識形態,這種主流意識形態如果說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表現比較明顯的話,那麼,在重大現實題材中已經演化為普通人物身上的一種道德情操和倫理准則,這類影片的主人公身上有著可貴的拼搏精神和無私的犧牲精神,正符合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標准,由於這些主人公大都與我們凡夫俗子一樣有著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很容易引起共鳴,所以他們身上所承載著的主流意識形態更容易在潛移默化中將觀影者征服。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國共產黨在繼承和發展無產階級革命導師有關的重要思想,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科學概念,並把它概括為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及確定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目標和重要保證,這是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做出的新的科學判斷,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
精神文明是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在主觀世界方面所取得的進步,主要表現在教育、科學、文化知識的發達和人們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同歷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歷史聯系,又有本質區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它的發展需要物質文明提供物質條件和實踐經驗,它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以後,中共中央曾多次鄭重指出: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一定要努力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是建設社會主義的一個戰略方針。
理論來源於實踐,離開了實踐,理論便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而先進的理論又會推動實踐的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戰略就是在不斷地實踐和總結中完善,其間必須遵循和處理好一些原則和關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集體意識,堅持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一致性」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條:「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應當樹立起以集體主義為本位的社會主義價值現,並作為我們時代的主導價值觀。集體主義價值觀就是體現人民本位的價值觀,就是共同富裕的價值觀,就是『兩個文明』共同發展的價值觀,也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價值觀。」 我國主旋律電影倡導反映的主題恰恰是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旨是一致的:以反映一切有利於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內容為指針,以激發人們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為目的。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包含: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主旋律電影的精神和宗旨恰恰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這些內涵。
1996年10月,中共十四屆六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乾重要問題的決議》。《決議》提出的我國15年之內的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之一是: 以積極健康、豐富多彩、服務人民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作為形象而生動的宣傳手段的電影恰恰能夠擔負起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質量的任務,尤其是具有承載著濃郁主流意識形態、以蘊含著中國傳統的道德情操和倫理准則「能夠激發人們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奮進的力量」的主旋律電影。
今年是「主旋律」概念提出20周年,在這20年裡,重要的不僅是對「主旋律」的各種討論,還有伴隨著這些討論而進行的多樣化的藝術探索,伴隨著《焦裕祿》、《生死抉擇》、《激情燃燒的歲月》等一批電影佳作走入觀眾視野而開始形成的共識――「主旋律」是一個國家、一個時代最美好的內核,它包含著人類共有的優秀品質與永恆價值,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體系。在大眾文化日益興起,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對「內」來說,我們價值體系的完善與民族凝聚力的強化,需要「主旋律」;對「外」而言,我們民族形象的展示與國家文化安全的保障,同樣需要「主旋律」。
綜觀我國層出不窮的主旋律影片,他們在「主旋律」電影在藝術創作方面,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時代英雄以及普通勞動者的典型形象。例如,在《太行山上》和《鄧小平•1928》等影片中,生動地刻畫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形象;在《焦裕祿》、《孔繁森》、《蔣築英》等片中生動刻畫了一大批黨和國家的領導幹部、知識分子以及普通勞動者的感人形象;在《二嫫》、《秋菊打官司》和《男婦女主任》等片中,真實地表現出新時期廣大農村與農民的嶄新風貌;《鳳凰琴》、《一個都不能少》和《法官媽媽》等片則充分展現了普通人的崇高情懷,具有感人的藝術效果。
二、真實地再現出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與如火如荼的現實生活。《開天闢地》和《開國大典》等片,生動地描述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展以及領導中國人民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奮斗歷程。《鴉片戰爭》、《紅河谷》和《黃河絕戀》等描寫了我國軍民抗擊外敵入侵的可歌可泣英雄事跡。《悲情布魯克》描寫了我國少數民族人民回歸故土、保家衛國與民族團結的悲壯故事。《橫空出世》、《世紀之夢》等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成就。《共和國不會忘記》、《首席執行官》等表現了我國人民改革開放求發展的奮斗精神,尤其是《驚濤駭浪》與《驚心動魄》反映了全國軍民同心協力抗擊洪水和撲滅「SARS」疫情、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故事,引起了人們極大的反響,受到了輿論廣泛的好評。
三、在選材方面大膽地突破了以往的禁區,對人物與現實的描寫更加客觀公正。例如《血戰台兒庄》正面描寫和歌頌了國民黨愛國將士浴血疆場、英勇抗戰的故事;《生死抉擇》直面黨的高級幹部犯罪問題;《離開雷鋒的日子》展現了雷鋒烈士犧牲時並不為人知的場景。尤其是人物傳記片如《毛澤東和他的兒子》、《周恩來》、《劉少奇的44天》等片,大膽地深入領袖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其內心的痛苦與矛盾,具有極強的真實性與感人的藝術魅力。
上述「主旋律」電影的美學特點說明其無論從主題到思想、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服務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這個中心任務的;作為一種特殊意義的藝術作品,在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實踐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她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使觀眾了解歷史,認識現實。藝術是時代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藝術可以反思歷史、觀照現實、認識生活。「主旋律」電影是表現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歷史進程與現實生活風貌的藝術作品,通過觀看這些影片,可以使廣大觀眾認識和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
二、使觀眾增加知識,提高修養。在許多優秀的「主旋律」電影中,除了精彩的故事和生動的表演之外,還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政治、軍事、文化與藝術等方面的知識,觀看這些影片可以真正做到「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主旋律」電影所負載的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完全可以使欣賞者擴大知識面,提高文化修養。
三、展現祖國大好景色,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有許多影片對中國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民居建築、市井百態、文化傳統以及民間音樂、美術等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美侖美奐,給人一種高雅的審美享受,激發起觀眾對於祖國大好河山及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有利於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如《紅河谷》、《可可西里》等片中對西藏風光與民俗風情的的再現;《雲水謠》、《我的1919》、《我的法蘭西歲月》等對異域文化的描述都十分令人心馳神往。
四、激發情感,陶冶情操。情感是作品與觀眾溝通的橋梁、是實施教育的基礎,電影的教育功能也是在感人的基礎上得以實現的。「主旋律」電影通過描寫歷史與革命斗爭的重大事件塑造了一批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並深刻地揭示出他們的內在情感與性格特徵,從而使觀眾的心靈得到震撼,激盪起強烈的感情波瀾,增強他們對黑暗勢力的憤恨和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之情。
五、發展健全人格,完善思維品質。「主旋律」電影作為一種以形象思維為主的藝術形式,能夠培養人的審美直覺和想像力、增強人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質;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升華人格,也就是盡可能的促使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預言:我們現今所處的社會中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極大豐富,教育、文化、科學將充分發展。關於造就全面自由發展的「全新的人」的問題也作了不少的闡述。恩格斯指出「由整個社會共同經營生產和由此而引起的生產的新發展,也需要一種完全不同的人,並將創造出這種人來。」 未來社會將造成這種「完全不同的人」,也就是馬克思、恩格斯所提的「全新的人」、「全面發展的人」、「自由的人」、「文明人」。他們認為這種新社會的「完全不同的人」不僅應具備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而且能熟練掌握科學技術,具有高度文化知識,這些都給予我們黨探索精神文明建設問題以深刻的啟迪。
新形勢下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究,必須堅持歷史觀和價值觀的統一、繼承性和創新性的統一、時代性和民族性的統一,在主旋律影片的創作過程中也應該有所體現。今年九月份落下幃幕的第十屆「五個一工程」中獲獎作品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創作者積極進行了藝術創新,開拓了藝術的新境界。幾乎包攬今年國內電影節全部大獎的影片《雲水謠》是一部用精美的愛情故事來包裝了一個跨越年代、地域的史詩性的主旋律電影,用國人共通的情感甩脫了主旋律電影被扣上已久的「假大空」的帽子,喚起廣大國人的觀賞熱情,也讓人們考量歷史背後政治動盪造成的個人命運的悲劇。導演尹力所擅長的嫻熟的場面調度、完美的鏡頭畫面、老練的敘事結構使《雲水謠》魅力盡顯……該片可謂是藝術與技術、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的典範。以此為例,我們的主旋律影片應該如此片一樣拍得更好看,更吸引觀眾,更能把它所承載的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功能潛移默化的融匯在藝術性的創作當中。讓人們既為片中所謳歌的崇高道德風尚所震撼,同時也要為作為藝術的影片本身而叫好叫座。再以同時期出品的《東京審判》為例,這部被謝晉導演稱贊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但影片沒有直白的說教,而是有意識地融入了大量商業元素,包括港台演員的選擇和雙線結構的設置,使影片具有相當的類型片因素和商業潛質,它製作考究,視聽震撼,帶給觀眾一種大片的觀影體驗。同時,在主題上依然保持強烈的民族意識,以潤物無聲的感染力與觀眾形成良好的交流。這兩部影片說明我國反映重大題材、弘揚時代精神的主流影片的藝術質量也不斷提高,正在成為既能動人心弦又有市場號召力,既有良好社會效益又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精品。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任重而道遠,文學藝術工作者和報刊、網路等媒體肩負弘揚主旋律的重任,應當有所作為,大有作為。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源源不斷地創造出體現時代精神氣韻、有利於價值體系的完善與民族凝聚力的強化、表達人民大眾情感意願和審美趣味的作品,主旋律電影高揚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旗幟,它是引導、鼓舞人民勝利前進的信念和號角。讓我們牢記胡錦濤總書記關於唱響思想文化的主旋律的講話精神,堅持「二為」方向和「三貼近」原則,走近主旋律,高唱主旋律,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⑺ 如何理解一部文藝片
首先,你要確保你可以看完一部文藝片,因為文藝片真的不比商業片,他們有那麼恢宏的刺激的場面,他只是在靜靜的敘述一件事,或者講一個人,而且通常會剪輯的特別混亂,大多數時都是在說一些似是而非的台詞,就像舞台劇一樣,他們的台詞不只是對話,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語言表達,所以看下去真的很累,你得先確保可以看下去。
然後,如果可以看下去的話,就努力的找細節,文藝片不像商業片一個伏筆會特意的給個特寫讓你知道,文字片里很多伏筆你根本就看不到,而其中很多細節的很多深意語言仔細的看才能發現,所以要仔細的看。
最後,如果你仔細看完還是不太懂這部文藝片再講什麼的話,那就多看幾遍,如果還是看不懂的話,那就不要再看文藝片了,因為一部好的文藝片他就像一本名著,他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如果你自己沒辦法理解的話,拿這電影看的並沒有意思,當然你也可以去看別人的解析,但是那又有什麼意義那,還不如看一部商業片來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