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買電影票去哪裡買便宜
便宜的電影票可以去這幾款app買:《貓眼》、《大麥》、《淘票票》、《影托邦》、《票時代》。
1、《貓眼》
這款軟體內擁有海量的影片資源,當前熱播的一些電影我們在這里都可以找到,可以直接線上選座,還有很多優惠活動,能讓我們花費低價買到更多畢梁好看的電影,實現多人觀影體驗。
2. 為什麼電影票那麼貴
電影票是便宜了還是貴了?根據5月底出爐的《2011中國電影產業報告》(以下簡稱《電影報告》)顯示,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價格高昂的3D影片和Imax影片成為「罪魁禍首」之一。在前日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題為《數字時代的影院角色》的第三場電影論壇上,業內人士對此作出分析,銀幕太少、規模上不去,好影片少、人氣不足,被認為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的新解釋。會後,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等業內人士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氣才是影院的生命線,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
高票價由來
A 人氣不足 去年平均每場7個觀眾
小趙在廣州鬧市區天河城附近的寫字樓工作,下班以後到影城想挑一部影片的他禁不住抱怨,相對數千元的工資來說,一場電影60、80元的票價偏高。盡管影院上午屬於半價時段,他卻抽不出時間。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如果票價沒那麼高的話,他也許會多些來看電影。
遺憾的是,電影票價一時還降不下來。盡管小趙說的60元、80元只是影城裡的掛牌價,而不是全行業的平均價,但據《電影報告》顯示,2009年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為36.38元,2010年平均票價比2009年增長了18%,超過了40元。
在前日的上海電影節論壇上,有業內人士提出了票價居高不下的新解釋:北京新影聯負責人高軍認為,目前中國銀幕數量不足,電影票沒有降價理由;另外,好電影太少也成為原因之一,中影南方電影新干線總經理趙軍表示:「好不容易有一部賣座的電影,作為影院經理自然不會降價。」
趙軍在論壇之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具體闡釋了他「好影片少導致票價貴」的觀點,他認為,雖然3月上映的《觀音山》票房很高,但「一部《觀音山》是不夠的」:「如果每個月有20部以上的好電影,影院為了拉回頭客,自然會降低票價。」趙軍認為,好影片太少,後果是人氣不足。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人氣不足依舊是困擾中國電影業的一大難題,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101.72億元,同比增長63.9%,而2010年觀影人次約為2.84億,相比2009年增幅為33.3%。有業內人算過賬,全國平均下來,一場電影才7個觀眾左右。
B 3D和Imax拉高價 影響觀眾消費慾望
在廣州一間中學當老師的胡先生帶著妻子和兒子一家三口來看《功夫熊貓2》,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觀眾來說,在全價時段看3D影片要花費300元。去年暑假他們就花了這個價格看了《冰川時代3》。胡先生還對記者回憶起去年初上映《阿凡達》的情形,巨幕(Imax)版的票價不僅一度上調至160元,聽說上海還被炒到600元。
3D和Imax影片對平均票價的拉動不言而喻。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影平均票價的上漲,與3D影片的熱潮不無關系。《電影報告》指出,觀影的新體驗雖然能夠刺激觀眾走進影院,但這只是短期的效果,長久來看,因此而帶來的票價問題,必將影響觀眾的消費慾望。
「如果除去3D和巨幕影片的因素,去年中國整體的電影票價其實是同比下降的,與當年全國物價上漲的總趨勢逆勢而動。」 趙軍曾如此總結。趙軍對本報表示,這也是去年總體票房增長速度超出人次增長的原因之一。
C 房租漲價 票價跟著漲
近年來,隨著商業地產升值,地租紛紛漲價,地租漲價,電影票價就得跟著漲。房地產租金的急劇上漲,被認為是影院經營承受的最大壓力,最近10年來,影院房租占票房的比例從10%已經漲到17%~20%,以至於不少影院經營者表示,影院是在為房地產商打工。
D 最低限價 票價沒得降
來自製片方的最低限價,也為電影票價的下調設置了障礙。近年來國產影片製片成本不斷提高,導致片方提出的最低限價也日益升高。2010年7月上映的《唐山大地震》,一舉將國內保持了多年的最低限價水平由一線城市30元、二線城市25元,提高到一線城市35元、二線城市30元,該片在各地的票價隨之水漲船高。
不過,也有業內意見認為,最低限價針對的是影院之間競相減價的惡性競爭,是為了防止票價雪崩,因此並不會傷害消費者利益:「把最低票價定為35元起,我覺得觀眾承受得起。」
3. 現場購買電影票居然比網購貴2.5倍,是誰幫你付的差價
前段時間復聯3上映,作為漫威忠實粉絲的小魚兒開開心心的和男朋友手拉手去買票去了。因為手裡有兩張XX影城的優惠券,小魚兒就沒提前買票,拿著優惠券一問:想用優惠券可以,現場買票120塊錢一張!用完優惠券還是70塊錢一張!當時我倆就一臉懵逼,趕緊上幾個購票APP上看,最貴的也就50元一張,居然相差差不多2.5倍!過分了吧。
最後我們還是從網上買了票,看完電影小魚兒還跟男朋友討論了「為什麼現場買票和網上買相差這么大」,由於我倆知識有限當然沒有討論出什麼結果。還是上班之後問了老喵才搞明白,現在小魚兒來給大家講講:
這里涉及到了一個經濟學用語——價格歧視。在經濟學中,歧視的意思不是鄙視,而是區別對待,通常指商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級、相同質量的商品或服務時,在接受者之間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或收費標准。
回到電影票來講,就可以簡單的將看電影的人分為兩種:一是早早就想好某電影上映就要去看的人(例如小魚兒),這類人是網路購票的主力軍。二是在商場逛街或者陪人逛街累了之後(例如我男朋友)想要去順便看個電影休息一下的人,這類人則是現場購票的主力。這樣電影院就很簡單的實現了價格歧視。
那麼現場購票和網上購票的差價是誰來補上的呢?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被老喵敲了個腦瓜崩,「當然是電影院自己啊」!其實也很好理解,通過網路訂票,影院可以藉助購票app平台提前獲得購票的數據,從而有效的制定排片計劃。火爆的電影就多開幾場,冷門的電影就少排幾場,資源合理利用,美滋滋。
另外就是通過購票APP可以展示影院的各方面條件,無形之中就多了一個宣傳方式。而且網上購票的人們在檢票之前都是全自助式的服務,為影院節省了不少的人力和服務成本。說到這兒肯定會有人問:那如果一個電影院大部分都是網路購票的人怎麼賺錢呢?你忘了小魚兒之前寫的那篇「萬達賣爆米花賺了幾個億」的文章嗎?看完你就懂了。
4. 最近有什麼好看的電影
1、《銀河補習班》
浩瀚太空,航天員意外失聯,生命最大的絕境中,他回憶起自己那個最了不起的爸爸。一對父子跨越漫長的時光,守護愛和親情,故事充滿了歡樂、溫暖、淚水與奇觀。
4、《跳舞吧!大象》
熱愛跳舞的13歲少女黎春夏不幸遭遇車禍,沉睡15年後竟然奇跡般地蘇醒,醒來後發現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僅喪失了十五年的生活常識,體重也飆升到200斤。但是為了完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夢想,她與童年的三位同伴再次合體,一場魔鬼特訓就此開啟。
5. 春節檔電影票被吐槽票價高,票價是由什麼決定的
我個人覺得票價當然是由於供需關系決定的,當然還會有各種不確定的因素決定,比如說,院線和製片方想在這部電影上面大撈一筆,而且這部電影具備可以大撈一筆的元素,那麼這部電影的票價將會變得很高,沒辦法,這是賀歲檔的電影,要不然這個時候你說看電影還能幹嘛?
所以票價幾乎不是由我們來決定的,而是由資本來決定的,我的很多朋友也在吐槽這件事情,平時看一部3D電影才需要七八十塊錢,而現在看一部普通的2D電影也要80塊錢的票價,陪女朋友看一場電影,兩個人的票價是160塊錢,然後再買兩杯可樂,再買一些小食品,兩個人看一場電影的成本,大概要在300塊錢左右,真的是談不起戀愛,看不起賀歲檔。
東西好賣了,賣的東西有人買了,賣的東西買的人越來越多了,當然要加錢,不趁這個時機賺錢,過個村可就真沒了這個店兒了,其實世界上的道理就是如此簡單,當人們都紛紛去為這部電影買單的時候,這部電影漲價我們也能夠接受。
不是因為這部電影好或者是怎麼樣,而是我們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放個7天的假,到班上以後跟朋友聊天,你總不能因為心疼一點票價而沒有談資吧,現代人的無奈就是我們要用錢來買面子,我們要用錢來買,讓別人看得起,票價是由資本定的,票價也是由我們的虛榮心定的。
6. 買電影票開卡能省多少錢
電影院所售賣的電影票無疑是比較貴的,2D電影一般也要40-50之間,如果是3D或者是IMAX廳,票價至少要80以上一張,所以很多人都不會選擇在電影院直接購票的方式購買,而是另選一些渠道。這些渠道同樣很方便,而且票價會比電影院直接購票便宜很多,有些甚至還能預約看電影的時間及選座,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看到電影的場次,合理安排好時間,其實是更加方便的。那麼,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方式,才能買到便宜的電影票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①團購網站
這是大家所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購票方式了,團購的網站很多,每一家的價格都是差不多的,可以在購票的時候打開各大APP,比較一下價格,選擇最優惠的進行購買。有一些團購網站經常會有活動,比如補貼或者滿減的活動,所以要多比較一下,有時候能給你省下一筆錢。甚至有些APP為了吸引新用戶,甚至還推出新注冊的賬戶有9.9元首次購票的價格,還是很劃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