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46億票房是什麼概念
很厲害,能夠排進國內票房前五名,說明電影非常受歡迎 電影票房(BoxOffice),原指電影院售票處,後引申搜滾為世猜余影院的放映收兆行益或一部電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況。
❷ 一億是多少票房
票房一億意思是賣出的票的總收入為一億,不是票的張數為一億。
票房最早指的是電影院里的售票處,現在用來指一步電影的能賣出去多少錢。如果說票房一個億,是指賣出的的電影票的價格的總數,比如一部電影的一張電影票是25元,輪液賣了10萬張票,那這純頌部電影的票房就是25*100000=250萬元。
(2)46億電影票能掙多少錢擴展閱讀:
「票房」來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票房最早指的是電影院里的售票處,現在用來指一步電影的能賣出去多少錢。如果說票房一個億,是指賣出的的電影票的價格的總數,比如一部電影的一張電影票是25元,賣了10萬張票,那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是25*100000=250萬元。
(2)46億電影票能掙多少錢擴展閱讀:
「票房」來源:
在清朝乾隆征戰大小金川時,軍中滿洲人多,因行軍萬里,一路無聊,始而思念家鄉與親人。為此,八旗子弟兵自編詞、曲,即子弟書,以自歌自娛。清中葉以後,八旗貴胄嗜愛戲曲成風,並以演唱戲曲為樂。不過他們演唱不為生計,故謂之票戲。演唱時票友們匯集一堂,其匯合的地點就叫臘褲物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於道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光年間,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當規模。
❸ 200億票房能掙多少
票房200億左右,其中120億左右歸中影發行,帶來收入估計是37億,利潤是6-7億,可能還要交一點給總公司了
❹ 電影投資的利潤是怎麼計算的
首先一部影片,我們可以查詢到它的總票房,我們要根據總票房的金額來計算出它的分賬票房。
公式如下: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也就是投資方能賺到的錢)=總票房- 3.3%(國家稅收)-5%(國家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0%~57%)院線分賬。
所以一部電影投資方通過院線票房能夠賺到的錢大概是這部電影總票房的30%~42%,根據不同的院線收費標準的不同,它也是有一個區間范圍的。那麼
個人投資成本
個人影視投資收益= ——————————%*可分賬票房
影視項目總投資成本
這就是你個人參與影視投資能分到的錢的大概數額。
當然這只是個大概數額,還有好多細節產生的費用,比如說中影數字代理費等,在這里呢,我就不給大家做詳細講解了,如果感興趣的可以留言給我,我再給大家介紹。
下面我們拿吳京投資的《流浪地球》舉個例子,《流浪地球》總投資3.2億,吳京投資6000萬,占整個《流浪地球》項目總投資的18.75%。
而《流浪地球》的總票房是46億
投資方的可分賬票房大約為40%
可分賬票房=46億X40%=18.4億
中影數字代理費大約為5000萬
所以,吳京的影視投資收益大概為
18.75%*(18.4億-5000萬)≈3億
投資6000萬,賺取了3億,5倍的投資回報率。
❺ 哪個題材的電影容易成為票房熱點 一部電影的凈利潤大概在多少 票房越高繳稅比例越高嗎
隨著文娛行業的發展,電影行業也在逐漸走向成熟!也讓各類題材走進大眾的視線,從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可以看到,第一部是我們的主旋律電影《戰狼2》,第二部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第三部科幻片《流浪地球》,那麼目前的熱門題材到底有哪些?
其稅收比例是不變的,但是票房越高,片方的分賬比例就越高!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最後祝願您生活幸福,距離財富自由,我們只差留言區一個機遇!!
❻ 一張電影票,演員能拿多少
正常演員是不分電影票的,如果電影大賣,票房到達一定程度,演員會得氏滾到一迅核櫻部分補貼,具體是劇組定的,不會把消息外放,偶爾會有演員爆料。如果有些演員屬於投資方,也就是本身投資了這部電影,那票房會有一大部分資金進入該演員的賬戶,具體數額不詳,畢竟要扣除的費用很多,包括電影版權稅務和要支付的工資等等等畝叢等。
❼ 請問電影院怎麼賺錢的 賣一張電影票 電影院怎麼賺錢還有 電影公司能賺多少錢
影片的票房分成,差不多百分之四十左右(以票價一百元,分成是四十左右)。影院內部買的東西啊,也很賺錢。電影公司,也就是電影投資方,總票房的百分之三十五是屬於投資方的分成。也就是說一部電影比如投資1個億的話,電影票房要達到三億五千萬左右才能收回成本。當然,植入廣告,贊助商等不算進去
❽ 票房是什麼意思如果某電影票房10億最終能賺多少
票房意思是一部電影在各大影院上映後到一定周期的售票總金額,也就是總共售票後賣了多少錢。票房10億弄呢更賺多少錢就不能回答了,因為每部電影從前期拍攝劇本,大綱,器材,膠片,場地的准備,到中期演員拍攝的片酬以及媒體的開銷,再後期的剪切,製作,沖帶,以及最後片子完成上映前的宣傳等都要花錢,這要根據電影本來來看。 不過比如徐崢拍攝的《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10億,最少利潤可以達到9億多,因為裡面的演員成本很低。供你參考,純手打的啊!給力吧!
❾ 院線如何票房分賬
作為一個資深電影從業者,經常被問到國產電影票房的核算流程。所以,今天阿濤就寫一篇長文,給讀者詳細講解一下。
第一步,統計總票房。
所謂總票房,是指一部電影目前的全部電影票收入。灶鏈
所有在中國大陸公映的電影均應納入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資金辦」)指定的「全國電影票務綜合信息管理系統」(全國任何一家影院均應安裝該系統)。管理委員會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財政部等部委聯合組建,共同負責。官網是「中國電影數據信息網」,其數據是製片方和發行方。
目前民間也有很多電影票房統計平台,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國產電影票房核算的依據。
第二步,上繳國庫:總票房8.3%
這部分包括兩項費用:
1.電影產業專項基金:所有電影的總票房必須先向「專項基金辦公室」繳納5%的電影產業專項基金,由各影院每月向「專項基金辦公室」繳納,上繳國庫。
2.特種營業稅:所有影片的總票房都要繳納3.3%的特種營業稅,也就是要向國稅和地稅繳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抵扣繳納。
扣除總票房的8.3%,我們稱之為「分割票房」。
第三步:支付中間發行代理費:「分割票房」1%-3%
凈票房低於6億元0元的,中影數字電影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簡稱「中影數字」)將收取可發行票房的1% ~ 3%作為發行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
那麼,1%或者3%呢?
由於票房越小的電影越需要國家和國企的支持,因此,「中影數字」可以對分賬票房-6億元的電影收取3%,分賬票房-6億元的電影收取2%,分賬票房-6億元的電影收取1%。
分割票房扣除「中間代理費」(為方便計算,我們簡稱為「V」)後的剩餘部分,將由院線、影院、製片方、發行方按比例分配。
第四步:影院與影院之間的獨立賬戶:V.57%
剩餘票房(即分賬票房減去中間代理費)中,院線可得V.50%,影院可得V.7%,製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可得V.43%。
如果影院和院線臘辯卜是同一家公司,比如萬達和金逸,那麼它獨享其中的57%;如果製作方和發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麼它將獨享其中的43%。
第五步,發卡行分賬:V.5%-15%
注意這里的比例指的是V (5%-15%),之前的分賬比例幾乎是無彈性的,而這里的比例是很有彈性的。
為什麼彈性這么大?
第一,生產商和發行商的博弈關系。電影質量特別好,票房潛力巨大,會誘使發行方讓步。如果影片質量一般,票房風險系數相對較高,發行方就會保守,最大限度地多拿分成,保護自身利益。
還有就是雙方的談判條件,比如要求發行人支付公告輪穗費,保證發行,發行人甚至有可能把比例調整到更高的水平。
第六步,生產者分割賬戶:28%-38%
這里的生產者,簡稱「生產者」,包括生產者和投資者,在業內稱為「主投資者」和「從投資者」。主要投資方是控股方,只能是一方;投資方是股東,往往不止一個,主要投資方是發行方要面對的製作方。
多少投資人分享票房,取決於每個投資人在總投資中的地位、優先順序和份額。
以上是一般情況下國產電影票房核算的基本規則,會根據發行影院的不同進行適當調整。
很多朋友都有過疑惑,主要是不知道分賬順序,或者不知道哪個數據習慣
電影是一座金礦,蘊藏著無盡的奇妙財富,創造了無數的商業奇跡。我是電影《掘金者阿濤》。和我一起走,一起發現電影里的金礦!
最近幾天《長津湖》非常火熱,上映幾天票房就過10億,連續打破了多個記錄,已經成為國慶檔最大的贏家。
而《長津湖》之所以能夠取得這個票房成績,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因為這部電影不論是製作成本,還是演員或是導演都是頂級的配置。
我們先來看一下《長津湖》的配置和投入
1、導演:徐克,林超賢,陳凱歌,一部電影由三位頂級導演指導,這是非常罕見的。
2、演員,除了導演陣容強大之外,演員的陣容也非常強大,演員包括吳京、易烊千璽,段奕宏,朱亞文,胡軍,李晨,張涵予,唐國強,韓東君,歐豪等等演員,此外還有很多明星友情出演,比如張國立,林永健、黃軒,鄭愷,張嘉譯,李幼斌等等,這個演員陣容相當強大,而且大多數是實力派演員。
3、群演龐大
除了主演陣容強大之外,《長津湖》的演員陣容也非常龐大,為了真實還原場景,基本上都是動用真人在外景拍攝而不是勾綠布,為此參加《長津湖》拍攝的人數超過7000人。
再加上這部劇的後期製作團隊,整體參與過《長津湖》的人員多達1.2萬人,不僅是在投資成本上在影史上留名,其團隊人數也堪稱這些年國產影片之最。
4、投入龐大。
長津湖從2019年開始准備,2020年開拍的時候,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中途一度被中斷,還損失了1.5億。
這部電影為了真實還原歷史場景,很多都是在外景拍攝,所用到的很多道具都是按照1:1的比例進行打造,光是設備成本就非常高昂,比如80輛美式坦克就是按照1:1的比例打造出來的。
也正因為演員眾多,而且拍攝過程艱難,道具成本高昂,所以整個《長津湖》的製作據說投入達到13億元,這個製作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那《長津湖》需要達到多少票房才能回收成本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電影票房的分成,一個電影的票房並不會全部落入製片方的手裡,而會有多部分構成,扣除各項費用之後,真正落到紙片方手裡的已經不多。
目前我國電影的票房分成具體如下。
1、電影事業專項基金。
不管電影是否賺錢,電影事業專項資金都必須繳費,目前電影專項資金占電影票房的比例是5%。
2、特別營業稅。
目前電影特別營業稅的比例是3.3%。
扣除電影事業專項基金和特別營業稅之後,剩餘的票房才屬於凈票房,相當於凈票房占總票房的比例是91.7%。
凈票房再按以下幾項繼續分成。
3、中數代理費。
國內上線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通過數字來保存,而目前這項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中影操作,因此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代理費,這個費用在1%~3%之間。
具體計算標準是:電影的總票房扣除專項基金以及特別營業稅之後,再扣除6個億,如果這一數額大於1億元,那將徵收3%,如果這一數額大約2億元,增收2%,如果這一數額超過3億元,那將徵收1%。
按照《長津湖》這個票房,基數肯定大於3億元,所以對應的比例應該凈票房的1%。
4、電影院分成。
目前絕大多數電影都是通過電影院播放,電影院的成本也比較高,所以在一部電影當中影院能夠分成的比例是最高的,目前影院的票房分成可以達到凈票房的50%。
5、院線分成。
院線可以說是電影的分發渠道,院線會先跟出品方合作,然後再將電影分發給各大影院,在這個過程當中,院線收取的分成比例大概是凈票房的7%左右。
6、發行代理費。
一部電影拍攝完之後並不是萬事大吉,你還需要宣傳,需要包裝,這個過程基本上都是有一些專業的公司發行代理,這個代理費一般是凈票房的5%~15%,一般情況下在7%左右。
7、製片方分成。
扣除以上6項費用之後,剩餘的票房才屬於電影製片方,相當於一部電影當中,投資方最終能夠分到的比例大概是凈票房的35%左右,或者總票房的32%左右。
如果製片方和發行方是同一家企業,那麼他們最終能夠分到的票房是凈票房的42%左右,或者總票房的38%左右。
按照這個電影票房分成,如果《長津湖》製片方和發行方不是同一家,想要收回13億的成本,那麼總票房至少需要達到13/32%=40.6億元。
那《長津湖》這部電影有沒有可能收回成本呢?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來看,收回成本應該問題不大,長江湖上映幾天票房就迅速突破10億,按照目前票房走勢來看,最終票房有可能突破50億。
所以最終製片方不僅可以回收成本,還有可能獲得3億以上的回報,當然最終是虧還是賺,還要看《長津湖》最終的票房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