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看待電影海外市場知乎

如何看待電影海外市場知乎

發布時間:2021-06-06 12:44:59

『壹』 如何評價電影《國際市場》

從去年開始就期待這部號稱韓版阿甘的電影,雖然顯得有些流水賬和刻意煽情,但依舊感動了我。韓國影壇,每年年底如約而至的重磅催淚彈。取自導演父親名字的男主尹德秀作為一個普通人,縱有抱負理想卻沒有為自己真正地活過,為了家人和對父親的承諾犧牲了一生,拼搏了一生。小人物帶領我們展開歷史大時代的圖卷,隨著德秀的腳步,我們幾乎看到了韓國的半部近代史。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史稱625事件,其實戰爭並非這一天正式爆發,這么稱呼只是為了規避各種歷史問題。
8月中旬,朝鮮人民軍將韓軍驅至釜山一隅,攻佔了韓國90%的土地,這就接上了電影開始的興南大撤退。
9月15日,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在仁川登陸,開始大規模反攻。
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應朝鮮請求赴朝,與朝鮮並肩作戰,經過歷次戰役最終將戰線穩定在38線一帶,我們稱作抗美援朝戰爭。
12月13日,德秀一家在碼頭登上美軍戰艦,其父親和妹妹失蹤。
1951年初,德秀一家來到了釜山的國際市場投奔開店的姑姑,並在此度過了其勞累的一生。
1953年7月27日,簽署《朝鮮停戰協議》,朝韓雙方正式停戰。此時,德秀和逗比基友達九正在大街上擦皮鞋,補貼家用。
其後的十年間,德秀一直在碼頭當搬運工,扛起了撫養家庭的重任。1963-1977,韓國興起礦工護士赴德潮,緩解韓國的失業難題和賺取大量外匯,為韓國經濟的崛起付出了大量的血與淚。
1964年,德秀為了考上首爾大學弟弟的學費而陪著達九奔赴德國挖煤,在那裡展開了一段幸福的初戀喜劇,結識了護士英子。
1966年,瓦斯爆炸引發礦難,德秀的達九九死一生,渡過難關。12月21日,第一批赴德礦工回國。
1967年3月,英子回國找德秀,奉子成婚。
1973年秋,德秀通過自身的努力拿到了海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離自己當船長的夢想近了一步。但為了妹妹的嫁妝和買下姑姑過世後留下的花粉之家小店,德秀不顧母親和妻子的反對拉著達九遠赴越南戰場做工人,又是大難不死。
1975年4月30日,越戰結束。德秀跛著腳和達九回到了韓國,妹妹結婚。其間他們買下了姑姑的小店,一直經營至今。
1983年夏,首爾認親活動,重磅推淚彈,兄妹相認,淚如雨下。
首尾呼應,德秀放下了一生的執念,放棄了用來等父親的花粉之家,從而和家人幸福地生活下去,並繼續見證韓國的歷史。
自古受中國儒家影響的韓國也對家國觀念尤為看重,長兄如父,德秀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的重擔。承載了太多歷史的釜山上空飄著的那一紙錄取通知書和飛著的那一隻蝴蝶在無聲地訴說著什麼
秉承著韓國電影的慣性,又是笑中含淚,哭中帶笑。或許因為是歷史和文化都跟我們休戚相關的韓國,我們更能感同身受。歷史中總有驚人的相似,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國家的繁榮昌盛總會犧牲幾代人的幸福。希望真的能像電影中說的那樣:「忍耐是苦的,但那果實是甜的。」

『貳』 如何看待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

拿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檸檬忽然覺得真的很不好回答,因為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很混亂,魚龍混雜,時不時的就會爆出一匹黑馬,而且電影就像我們吃快餐一樣,吃完之後就拉倒了,當時心情挺棒的,過後能夠留下印象深刻的電影並不是很多。

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三:小投資也能夠收回大成效。最具代表作的應該是前段時間火遍全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作品是國內首部動漫作品,而且是由一家小公司製作而成總成本很低,但收獲的票房卻超級高,也是今年的黑馬之一。

而且這部作品據檸檬所知,在特效方面下足了功夫。一共啟用了64家特效公司,而這些公司都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而他們卻創造了一個大大的奇跡。

『叄』 如何看待電影的發展趨勢

中國強,則國產電影強。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電影逐漸成了我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消遣方式。院觀看電影,隨之而來是電影票房的大爆發

從2011年全國總票房100億,到2018年全國總票房609億,6年的時間,總票房翻了5倍,這個5倍可是以億為起點的。由此可見電影市場的巨大消費力。中國電影產業在國民經濟新的發展形勢下實現了穩健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經歷了生產單位轉企改制、組合院線、民資入影、融資上市、「互聯網+」融合等重大產業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的頒布實施,更以法律形式體現出我國推動電影產業化、實現電影強國戰略的決心與信心。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銀幕數量、觀影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但要清醒認識到,在電影產業收益、產業鏈完善度等方面,我國電影產業與世界電影強國仍有差距,同時也存在巨大潛力。在網路技術與數字通信飛速發展的時代,更需把握電影產業發展新機遇。

一、蓬勃發展的中國電影產業

近年來,《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電影產業促進法》等法規法律相繼出台。電影市場充分引入競爭機制,形成新老電影公司百舸爭流、競爭奮進的局面。電影工業基礎不斷夯實,技術水準不斷提升,各類數字影視製作基地紛紛建立,數字影院普及到縣,我國3D銀幕數量穩居世界第一。通過「一帶一路」交流、電影節、國際展映等方式,我國電影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穩步提高。

面向未來,中國電影觀眾與市場的不斷成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中國電影消費內需強大,受眾觀影需求日益增長,2018年觀影人次達17.16億,但人均僅為1.23次,提升空間巨大。另一方面,國內資本投資電影活躍,當下已有1.2萬多家影視公司,講好故事、演好角色、打動人心、贏得口碑,已逐漸成為電影市場的創作主導。全行業將更加註重電影的社會效益,良好口碑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帶來電影產業的良性循環。

二、搶抓先機,實現「由大到強」

中國電影產業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要抓住新時代新機遇,領先一步,方能實現電影強國的目標。

從黑白到彩色,從平面到立體,從膠片到數字,電影產業的發展進步始終貫穿著科技、藝術的交融與革新。好萊塢電影《阿凡達》開發出領先世界的3D虛擬影像攝影、面部表演捕捉等技術,以逼真視效震撼世界;《流浪地球》以高水準特效、具有中國內涵的故事,在海內外口碑票房雙豐收。裸眼3D/4D技術、虛擬現實的VR技術、混合現實的MR技術、全息技術、全景聲技術等,為實現電影技術的突破提供了新機遇。

在電影宣發領域,發行企業要及時研究受眾觀影心理與分層的變化,多樣化地進行電影宣推,及早做好老電影、復映電影、文藝電影等分眾電影市場渠道。同時,電影宣發要「走出去」,抓住推廣機遇,講好中國故事,搶占被國外院線忽略的「冷」檔期、細分觀影市場。

三、未來,電影行業市場會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1、國內資本充裕有利於電影行業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國內資本較為充裕,且外部資本投資電影行業的意願較強,對高度依賴資本投入的電影行業形成了有利的發展環境。電影產業投融資渠道拓展,不僅有利於電影製片產業發展,為電影企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城市化進程加速為電影產業發展提供新機遇

據統計,2000年以來全國城市化率平均年增速接近3%,2016年全國城鎮化達到57.35%,城市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伴隨著城市房地產、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城市文化產業建設也迎來大發展的黃金期,這將為電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擴大內需政策有利於帶動電影產業發展

近年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16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32316億,同比增長10.4%。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存在巨大缺口,為電影產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4、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逐漸加大有利於電影行業健康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的建立對於鼓勵和推動電影行業持續快速發展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實施,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和保護水平已逐步同國際市場慣例接軌。在知識產權得到良好保護的前提下,電影企業投資製作大電影,音像製品、電視及網路播放等收入渠道也將得以進一步拓寬,有利於我國電影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再加上國家頒布的《電影促進法》,所以中國電影市場一切都向著更好的方向在發展。

未來,中國電影產業若能及時抓住電影技術創新、內容精品打造、分眾與衍生消費趨勢、智慧影院建設等機遇,就定會乘勢而上,加速實現電影強國之夢。

《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實施,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步伐,接近公眾,粉絲,觀影人,門檻也不再那麼令人望而卻步。

『肆』 你如何看待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現狀呢

觀影空間也在擴大,各縣級城市相繼建立影院,且二三線城市票房增長高於一線城市。

『伍』 如何看待國外影視劇在國內流行的現象

這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外國也同樣看我國的電影的,只不過我們不知道而已,我感覺這是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讓大家互相了解,電視劇就是反應一個國家的文化的。

『陸』 如何看待中國影視業與國外影視業的發展

近年來,中國的電影文化業正在改進和提高,電影正在成為社會文化輿論的中心,在文化娛樂欄目里,電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我國的電影產業化改革正在進一步加快,中國電影業正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
一、 我國影視產業發展的機遇
(一)我國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影視產業的發展
2009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頒發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並且重點發展具有創意的文化作品和影視製作、出版、印刷、復制、發行,對產業政策體系進行完善,推動中國的文化產業促進其產生跨越式的發展。隨著2010年1月出台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對創作生產十分重視並且加大對其支持力度、積極培育新的企業,對城鎮數字影院建設極力支持,鼓勵頒發更多的投資和融資政策,對院線管理經營規模進行繼續擴大,努力加強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積極推進科學技術的創新,加強公共服務,完善監管體系等從九個方面採取相應措施進而促進中國電影業的發展與繁榮。為了增強中國電影的在國際間的影響力,我國頒發了許多給予中國電影生產企業支持的政策,鼓勵中國影視產品從多個渠道實現真正的「走出去」。
(二)我國的經濟發展為影視產業的發展提供基礎
經濟增長是影視產業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經濟發展為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提供了經濟基礎,恰好金融危機使全球各地的經濟步入「低谷」,文化產業也在這場風暴中經受摧殘:世界各地先後取消了一些大型的博覽,劇院接連倒閉,電影節停辦,電影拍攝的作品數減少。2010年,中國核心文化產品的進出口總額為143.9億美元,同比增長15.1%。在海外銷售中,中國自己產的電影銷售總額超過了35億元人民幣,圖書的版權輸出和引進從2005年的1:7.2縮小至2010年的1:3。2010年,深圳的文博會文化產品的交易額超過一千億元。通過這一升一降,我們可以看出金融危機有利於世界文化產業的模式建設並且有利於中國的影視產業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其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
(三)我國濃厚的文化底蘊為影視產業提供了多樣的文化背景
中國是一個擁有博大精深以及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的文明古國,對於我國所擁有的豐富的文化資源,具有我國悠久歷史的沉澱的特點,我國影視產業從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傳承以及加入創新思想,把傳統與創新結合起來,將文化創意和科技更好地糅合在影視產業中,使其在傳承原先優秀元素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現如今機遇與挑戰布滿了新世紀發展的道路,我們要對影視業的文化特性進行重新探討並且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給出新的定義,重新定位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根據現代觀眾的習慣在審美層次和消費習慣上進行相應的改變,讓他們慢慢適應我們的影視產品特點。我國將豐富的文化資源充分利用了起來,在其基礎上不斷創新,結合了現代科技的特點,融入了現代科技的特色以及技巧,加入各種特效讓影視作品顯得更有技術性,讓國外的觀眾在觀看我國的影視產品時不僅對我國影視作品內容上產生認可,也對我國影視作品的製作技巧上也產生認同感。我國的影視作品將我國的特色與我國的影視產業結合在一起,在文化領域中學習其他國家的長處並且運用到我國的影視產業中實現了優勢互補。
二、我國影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 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
1. 起步較晚且發展水平較低
我國的首部電影在100多年前被製造出來,但是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都被用於宣傳一些看法和意見等,並沒有被用來售賣以產生金錢上的價值,商業上很難發揮出其優勢。我國的文化產業在90年代初開始嶄露頭角,漸漸開始發展起來,在發展過程中慢慢整合並且在原有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優勢一步一步進入軌道,迅猛發展起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文化產業也開始漸漸找到適合我國發展的方向,與此同時,我國的產業性質仍然發展得不夠完善,這是困擾著我國影視產業的一個大難題。1920年美國的影視產業開始走向產業化,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現如今美國的影視產業的產業運行機制已經發展得很完備。從核心競爭力的角度來說,影視產業在國際上與其他國家相比不具備競爭力,在我國整個文化產業中處於弱勢較無競爭力。
2.規模經濟效應尚未形成
我國現有影視產業的經營模式散亂,還有製作與發行的影視公司數量較多,但這些機構規模普遍較小。由於規模較小,很多的資源、設備在我國都不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現有影視產業再投資和擴大規模從目前看來是遙不可及的。中國的影視產業中外部規模經濟還沒有達到形成的要求。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國擁有的各類廣播電視節目的製作機構約1160家,各類電視劇的製作機構約127家,規模大小不相等的電影製作機構約100多家。從數量上來看,我國的影視產業的各類製作機構已然是成為了生產大國,不過與影視產業強國相比較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每一家製作單位的工作都是分離的,之間並沒有相關的聯系,各自為自己所負責的區域擔負起責任。地理位置也分布的天南地北,影視拍攝基地可謂是「遍地都是」。為了拍攝一部電視劇、製作一部電影等,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些都會成為製作成本中一筆不小的支出。
3.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影視產業發展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在產品方面,還體現在專業的影視人才資源方面。一個國家是否擁有影視專業人才的培育體系關繫到該國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影視產業市場缺乏一批對經營管理十分了解並且對文化市場發展走向掌握得淋漓盡致的資深專業人士,因此導致開發手段老舊並且沒有創意。除此之外,我國當下許多導演和編劇注重短期效益,對抗戰片和宮廷劇的市場情有獨鍾像如今熱播的許多劇中,宮廷劇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雖然宮廷劇在我國得到了很高的收視率,但是這個收視率僅僅局限在我國,由於國外的觀眾本身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不大了解,再加上語言上的障礙,宮廷劇對國外的觀眾來說起不到什麼吸引。我國忽視了開發具有文化深度的影視作品市場,無論什麼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人才儲備上的過硬才能促進影視產業的發展,專業人才儲備不足這個問題會在根源上制約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 (二)影視作品與市場需求不符
1. 強調民族性但文化折扣大
近年來雖然我國的影視產業嘗試與國際接軌,但是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一時間難以取得其國際上的認可。例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在注重藝術性的威尼斯電影節獲獎,但是在傳播范圍上仍然很有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語言。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雖然是漢語,但是在中國之外的漢語使用人群多為亞裔聚集地,且絕大多數多在亞洲。歐美國家的觀眾難以理解電影背後所要表達的文化和意思,考慮語言障礙和文化因素是我國的影視作品在傳播交流的過程必須要處理好的問題。
2. 迎合本土市場而忽視國際市場
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本土文化融入影視產品也不例外。一方面,我國的影視產品的傳播有利於民族文化的發展,但是當下影視產業的主題單一趨同,重復傳播不利於影視產品可持續發展,更會使觀眾對過分刻意宣揚的某些文化和精神產生抵觸感。中國影視產品自發展開始就有社會公共服務性,但若要向國際市場發展,那麼就不能繼續迎合本土市場,也不是簡單的出口到國際市場,我們要針對商業性需求來生產供給適銷對路的影視作品。
3. 我國影視產業平均產能和質量都偏低
我國的影視作品就絕對的生產數量而言還比較樂觀,但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鑒賞水平的提高,影視文化市場上相對符合大多數觀眾需求的作品數量還無法滿足國人對文化產品的需求。另外,低質量影視作品的炮製,將嚴重阻礙影視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比如當下雷人的劇集層出不窮,武俠超人亂入抗戰劇。這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在數量和質量上兩手抓。
(三)我國影視產業投資體系有待完善
任何國家的影視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因此,建設和完善影視產業投資體系就顯得十分重要。中國在影視產業發展的初期,大多數影視產品主要靠國家扶持才能順利完成製作。在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也放寬了民間資本進入影視產業的限制,但是由於回報率不高,許多投資者轉投其他行業,也不將資金投入到支持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一直靠政府機構扶持才能發展的影視產業是沒有前途的,我國影視產業的若要向國際發展,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影視產業投資體系。
三、未來影視產業發展的可行方向
(一)建立完善的電影產業且形成產業規模
我國的影視產業應把優勢集中起來形成競爭的態勢,對我國現有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並且在充分利用的基礎上開發新的優勢,從而降低影視產業的交易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集團化是美國的影視公司通過親自實踐而得來的戰略,要提高中國電影市場的集中度,市場的輔助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應當鼓勵國有大型的影視集團繼續研究與強化股份制改革,成為國際大型影視集團的股東,與國際電影集團一起經營投資負其相關的責任。除此之外,要鼓勵中小型電影公司也有機會融入到產業分工合作中,盡快建立完善的電影產業價值鏈。這有利於增強我國影視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完整的影視產業價值鏈有助於開發附加產品的價值。
(二)加強國際營銷力度
國際營銷渠道的建立主要通過完善發行網路,讓中國的影視文化產品有多種渠道打入國際影視市場。首先,應該讓中國的影視產業與其他國家的同行建立長期合作,爭取和聯合現有的發行網路來促進中國影視產品的出口。其次,要對全球各個市場的需求進行調研分析,針對不同文化的偏好推出適銷對路的影視產品。最後,要盡量減少因文化差異性產生的影響,適當將本土特色結合先進的製片技術,加強我國影視文化產品的國際營銷力度,從而贏得國外的觀眾。
(三)利用文化因素
中國堅持全球文化多樣性的基本立場,支持世界各國共同建立公正透明的影視產業競爭體系。目前我國參與國際影視市場競爭的水平較低,我們盡一切可行的辦法保護中國影視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
經濟全球化使各民族的文化差異逐漸變小,但中西方的文化差異仍然很大,好萊塢電影無法替代中國本土電影的文化特徵與認同感,中國本土電影的文化特色是獨一無二的。對於這點,中國的影視產業應當充分利用中國多樣的文化傳統資源,要恰當應用並將其融入作品當中,由於國人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以及歸屬感,不管國人走到哪裡,對祖國的熱愛與熱忱是不會改變的,因此具有中國特色影視作品在全球的華人華文電影市場擁有十分龐大的發展空間,這讓他們觀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影視作品之後能夠找到一種「家」的感覺。此外,中國影視產業可以藉助越來越流行的「漢語熱」和孔子學院,利用這些極受歡迎的平台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的有利因素,推進中國影視作品在國外的發展並吸引海外年輕消費者對中國影視文化產品的關注。
(四)加強政府對電影產業貿易的支持。
政府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給予中國影視產品製作經濟上的支持,並且在技術和題材上進行創新,吸引觀眾的目光,有利於增加票房。政府還應該鼓勵和支持影視風險投資基金和影視產業基金的發展,這對於擴大影視文化產業規模起著基礎性的保障作用。
中國影視產業發展環境的好壞與政府是否有在資金上進行支持密切相關。政府可以在影視產業貿易上給予資金上的支持與幫助,幫助中國電影產業走向國際電影市場。例如,頒發一些政策以非關稅管理措施的方式來限制國外電影產業資金上的投入;規定國產電影在影片放映的總時間的最低佔比,以及規定外國電影在影片放映的總時間的最低高佔比;做好外國電影的進入許可證工作,宏觀調控進口電影的產品結構,適當採用政策性支持保障國產電影的發展;通過對不同種類的影視作品收取不同等級的稅來限制外國影視作品進入中國的總量。當然,對於中國的電影作品走向國際市場,我國的電影作品與進口的外國電影之間的關系的處理必須符合國際慣例的要求,盡可能消除貿易摩擦。
四、 政策建議
(一)影視產業層面
培養領導能力類型的影視產業。中國的電影和電視行業正處於轉型階段,在電影和電視的轉換應當加強企業間的戰略聯盟,以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規模化和集團化發展,升華中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價值鏈。 加大開發影視衍生品的力度,提高影視產品的附加值。我國的影視產業著眼於影視本身的開發與製作,通常會把影視衍生品忽略掉,但是影視衍生品的附加價值往往才是真正的大蛋糕,能夠產生巨大的收益,人們在觀看影視作品之後如果對該影視作品十分喜愛,對劇情或者人物十分喜愛的話,那麼有關該影視作品的影視衍生品將會在影迷觀眾之間大受歡迎。政府要引導相關企業轉變對影視衍生品的開發觀念,讓衍生品開發成為獲取影視產品價值的另一種方式,開發影視衍生品讓影視產業盈利的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並且拓寬了盈利的渠道,我國在獲取影視衍生品的利益的同時還可以提取影視產品中的高科技因素,採用先進的製作技術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價值鏈向高端路線發展。
(二)政府層面
我國政府在影視文化產業的整合升級過程中要繼續發揮其積極作用,結合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實際情況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並且在技術上進行創新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積極擴大我國影視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引導和支持我國的影視文化產業與世界各國的影視文化產業建立公正透明的分工合作機制,從而促進我國影視文化產業價值鏈的升華。

『柒』 如何看待現在的電影和電視劇行業中的種種問題

舉個《大鬧天宮》的例子,《大鬧天宮》據說是中國目前特效最好的電影,但是真比起來和其他那些電影還是沒法比。對於國產片來說,後期是一種彌補前期拍攝不足的手段,但是絕對不可能上升到【影響電影藝術】這個層面,我們可以花大筆銀子請名演員但是我們很少去花大筆銀子做後期。並非是目前的技術不到位,而是我們壓根沒有太多的往這方面考慮。中國並非沒有類型片,很可惜的是中國的類型片拍的大多不倫不類。接下來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這應該算是一部分,當然,還有審查分級制度。

『捌』 如何看待當前電影市場的娛樂片大潮

電影市場一個重要的屬性,就是要娛樂人,所以市場上喜歡什麼樣的類型的片子,什麼樣的片子就會比較多

『玖』 作文如何看待外國電影風靡中國

《如何看待作文》

外婆家的母豬生了十幾只小豬,非

常可愛。小豬有大大的耳朵、小小的眼睛、短短的鼻子,還有一個又肥又胖的肚子。
跟里

比起來,很喜歡吃,而外婆家裡的小豬一點也不好吃。有一次,我看見小豬在吃奶。它們懶洋洋的,一直在排著整齊的隊伍在吃奶。吃的時候有一種

聲音,「啵啵啵……」亂乎乎的。它們吃完之後就睡大覺,真是懶豬。
有時候,小豬不聽話,偷偷地從一

個洞中溜到外面去玩。玩的時候,小豬蹦蹦跳跳,有的吃草,有的拱土,真頑皮。有人

來了,它們就「哄」的一聲往另一個方向跑。外婆根據足跡來找它們的時候,口裡叫了幾聲「喏喏喏」,它們就馬上跑過來吃東西

。最後,外婆發現少了一隻小豬。原來它躲到附近的山上玩去了。當外婆把它抓回來時,它就使勁的用四隻腳亂蹬,嘴裡還叫著呢。
小豬真有趣!

閱讀全文

與如何看待電影海外市場知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看電影需要走什麼流程 瀏覽:780
七天票房八十億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339
電影票如何鎖座 瀏覽:798
尤勇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482
目前演的電影那些比較好看 瀏覽:392
6070年代電影有哪些 瀏覽:549
酒干倘賣無免費電影 瀏覽:352
電影院贊助如何拉 瀏覽:514
推薦好看電影國產動畫 瀏覽:19
西野翔電影怎麼觀看 瀏覽:844
小沈陽電影多少票房 瀏覽:914
我要吃掉你西瓜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411
微電影後期表現手法有哪些 瀏覽:559
任達華演過哪些電影 瀏覽:767
萬達電影卡至尊卡怎麼充值 瀏覽:782
南樂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188
成龍電影院石家莊首次看票價多少 瀏覽:61
當年中國朝鮮族人怎麼看電影賣花姑娘 瀏覽:281
霹靂什麼女電影完整版 瀏覽:657
好看的電影豆瓣高分美國電影排行榜 瀏覽: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