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賣出一張電影票,這張電影票的錢要跟對少方的人來分這筆錢呢最後電影院能得多少錢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線拿約5元,製片發行商方拿剩下的約50.
導演,編劇、演員沒有分成,只有報酬,但一般都會約定分紅。分紅導演和大牌演員一般沒問題,但編劇就拿得到拿不到就兩回事了。
❷ 一張電影票76元分成是43%該怎麼算
43%指的是製片發行方分成 (下面5%和3.3%網上查詢 若有更改 套用計算即可)
如果一張電影票以76元計算,這76元里要上繳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5%(3.8元),上繳營業稅3.3%(2.508元)。以上兩項支出後,剩餘69.692元才由影院(院線)、製片(發行)方瓜分。
在以往的分賬比例中,根據影片強弱勢按57%—62%分成。按下限分57%(69.692×57%=39.72444元)院線明面上分成為7%,但院線為擴大市場份額和拉攏影院實際按2%—7%分成,一般為5%(69.692×5%=3.4846元)。影院分36.23984元。
製片發行方以往根據影片強弱勢按38%—43%分成。按上限分43%(69.692×43%=29.96756元)
其中發行方一般分5%(69.692×5%=3.4846元),製片方分26.48296元。(如果製片和發行是一個公司則全拿這部分)
❸ 票房收入電影院能夠拿到多少電影票房
❹ 電影院跟影片是怎麼分成的 比如一張電影票為30元,那麼電影院拿多少 導演能拿多少,製片人和演
按照中國電影的票房分賬慣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錢是要上繳的電影基金,上稅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線拿約5元,製片發行商方拿剩下的約50.
導演,編劇、演員沒有分成,只有報酬,但一般都會約定分紅。分紅導演和大牌演員一般沒問題,但編劇就拿得到拿不到就兩回事了。(本人就是編劇)
❺ 電影票為什麼值那麼多錢
春節看電影成為了「新民俗」。有沒發現,春節看電影好像成為了剛性需求。沒辦法,宅家裡沒事做,還不如去看電影。更何況,一二線城市青年迴流家鄉,這些年輕人一般都是有固定觀影習慣的人群。於是很多影城春節期間上座率都翻升至平時的三四倍,據說很多小縣城影院的過道上都擠滿了人。場場售罄,一位難求。看起來無論價格多高,消費者都會買單。既然如此,何不撈多一筆?
比如《流浪地球》就是最好的例子。經濟寒冬來了。去年各大互聯網和金融行業都在裁員,更是有很多互聯網公司宣布破產,整個互聯網行業一片哀嚎。互聯網資本寒冬真的來了。那麼有閑錢的人手中資本過剩,如何處理增值資本?
——娛樂業。一直以來,娛樂產業是最適合洗錢生錢的產業。而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定律就是,經濟越蕭條,口紅的銷售越多,女性的裙子也越短。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們在購買較為昂貴的「大件」時會反復考慮,但購買化妝品時並不會考慮過多。反正房子買不起,車買不起,買只口紅,看場電影還是能消費得起。
何不犒勞自己?於是經濟越蕭條,娛樂產業反而更繁榮。人們會更願意花時間在廉價的娛樂活動上,不管是去年層出不從的選秀娛樂節目,還是2018年600億的電影票房,以及網上火爆的口紅銷售。無一不在說明。我們不僅處於娛樂至死的時代,也面臨著中國經濟寒冬的到來。嚴格來說,中國的整體經濟是在發展的,但腳步已經在放緩。偏偏前幾十年邁的步子太大,遺留下的歷史問題不少。現在,是時候還債了。
不管如何,撇開經濟寒冬,撇開娛樂產業的繁榮,撇開取消的票補。在春節檔里,院線高於平時50%甚至100%、過於明顯的搶錢行為很明顯阻礙了整體票房的上升。很有「飲鴆止渴」的意思。希望院線能明白,一旦消費者不再信任影院,不為不合常理的票價免單。
最終,製片方,院線,都落不到什麼好處。而另一方面,消費者也應該明白。過去的低價票將很難再有,以後的影片將會驅歸於理性與正常。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買票進場看好電影,拒絕為爛片買單,讓爛片沒有生存空間。希望最終能良幣驅逐劣幣,而我們中國的電影市場也將更繁榮昌盛。
❻ 為什麼好幾張中影票務通才能換一張電影票
粉色的券是多張換一張電影票 藍色的券是一票通 可以一張換一張電影票
400-010-1515 這是中影票務通的客服
❼ 一張電影票的錢 分給哪幾路 一般各分多少
對於國產電影,票房按如下分成:
電影發展專項基金5%,交給國家電影管理部門
消費稅3.3%,交給國稅部門
剩下的部分42-48%給製片方和發行方
52-58%給院線和放映方
進口片又分兩種
一種是批片,就是有進口權的國內發行方(國內就中影和華夏兩家有進口的權)一次性付給國外製片方一定的費用(一般最多不超過100萬美元),票房全部歸發行方、院線和放映方所有,絕大多數非好萊塢電影都屬於批片,部分好萊塢B級製作的電影(投資額在8000萬美元以下)也屬於批片;
一種是分賬大片,按國外製片方35%,國內發行方17%,放映方48%分配票房,基本都是好萊塢電影。
如果還不明白請網路「易網路:電影的票房如何分配?」有更詳細的解釋
❽ 在美團購買萬達影城電影票(海王)IMAX場94.5元每張,取票票價30元+3元服務費,這是什麼原因偷稅漏稅
這個是各大購票App平台的優惠活動,如果你在影城前台購票的話就是按照90多的原價賣的
❾ 買電影票可以要發票嗎
可以索取發票,因為電影院的放映屬於生活服務業,用戶作為購買服務的一方,是可以向銷售方索取發票的,直接在電影院前台咨詢即可。
發票是指經濟活動中,由出售方向購買方簽發的文本,內容包括向購買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名稱、質量、協議價格。除了預付款以外,發票必須具備的要素是根據議定條件由購買方向出售方付款,必須包含日期和數量,是會計賬務的重要憑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十九條的規定:「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
應當開具而未開具發票,或者未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欄目,全部聯次一次性開具發票,或者未加蓋發票專用章的,可由稅務機關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❿ 一張原價70元的電影票,我為票房做出了多少元的貢獻
以電影票 100元 舉例 票房收入為例進行分賬計算 :
①國家電影發展該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
分5%,即100*5%=5元
②營業稅金及附加——
分3.3%,即100*3.3%=3.3元
以上兩項支出後剩餘 91.7元,這部分為電影院線和製片方分賬基數(總票房91.7%)=凈票房
③影院+院線方—— 按凈票房*57%分賬,依實際情況而定:91.7元*57%=52.269元
④中數代理費——一般為凈票房*(1-3%)作為發行代理費:91.7元*3%=2.75元
(票房0.5億內3%、票房0.5-3億2%、票房3-6億1%,票房6億以上不收費)
綜上,製片方(含發行方)所得為91.7元-(57%+3%)91.7% 為其【凈票房分賬收入】
⑤製片方(含發行方)—按凈票房*(40-43%)分賬:91.7元*40%=36.68元
⑥ 發行代理費——一般為製片方收入票房10%,即36.68元*10%=3.668元
(一般收取製片方票房分賬 5%-15%,即凈票房*2-6%)
綜上,製片方實際分賬為(假設票房成績為X)
(1-5%-3.3%)* X * (1-57%-3%)(1-10%)= 33% * X
⑦ 製片方實際票房分賬收入:33元
也就是對於製片方來說,總票房*33% ≥ 製片成片 才能保證收支平衡
即:預期票房(盈虧平衡點)= 製作成本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