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50如何使用微電影模式拍大片
使用微電影模式,無需手動運鏡變焦,跟隨模板即可輕松拍出大片效果。P50手機系統為HarmonyOS 2,具體操作如下:
1、進入相機 > 更多 或相機 > 故事 (取決於您的機型),選擇微電影模式。
2、點擊一個模板,預覽效果,點擊進入拍攝。
3、手機會指引您拍攝多段場景,拍攝前,取景框會顯示每段的效果,點擊關閉圖標可關閉預覽。
4、點擊開始錄制,無需手動運鏡,手機會自動變焦運鏡,實現旋轉、放大等效果。預置時間結束後,手機停止錄制,您可以點擊錄制下一段視頻,直至所有視頻完成。
5、如想拍攝不同的場景,您可以在拍攝一段視頻後退出相機,手機會為您保留已拍攝的段落,再次進入微電影模式時,可接續上一次保留的內容繼續拍攝(僅保留最後一次拍攝內容)。
6、全部段落錄制完成後,手機會自動拼接片段並配樂生成一段視頻。
7、如對整體效果不滿意,點擊垃圾桶圖標可清空所有段落,重新拍攝。
8、全部拍攝完成後,點擊保存圖標導出視頻,導出的視頻保存在視頻相冊中。
Ⅱ 怎麼用手機出拍電影大片感
手機相機使用技巧可以參考以下介紹:
1.掌握光線及模式調節,盡量避免在逆光的情況下拍攝,有的手機支持閃光燈功能可以有效補充光線,不過有效距離比較短,適合近距離拍攝時使用。
2.協調手的把持度及拍攝姿勢,在拍攝時,右手握機對准拍攝對象,然後用左手托住右手,保持平穩。
3.注意手機與景物的平行。
4.部分手機支持許多模式拍攝,可以根據具體拍攝場景進行模式選擇。
Ⅲ 如何用手機拍一部你自己的電影
用手機拍電影,玩的就是個人化。拍什麼,怎麼拍,一切僅在你自己的掌握之中。但是,你如果不僅僅是自娛自樂,還想要好的 「票房」成績,也就是讓別人喜歡,就要動一番腦筋了。當然事情也不會很復雜,畢竟你需要搞定的僅僅是一部手機而已。下面我就以拍一部故事性的手機電影短片為例,看看一部手機電影是怎樣拍成的。技術常識: 市面上具有攝像功能的手機不少,但真要用它完電影,盡量要選擇拍攝畫質高、時長不受限制、儲存量大的手機型號,比如索愛k750c,最關鍵的是它還有簡單易學的內置剪輯軟體。手機的視頻拍攝格式一般是3gp或mp4。如果要上傳到英特網與他人共享,建議用格式轉換軟體(比如Im Too 3GP Video Converter)轉成avi或swf,便於更多人下載觀看,其實如果電腦安裝了暴風影音播放器,也能直接播放3gp或mp4視頻文件。 一部手機電影的創作過程基本分為編、拍、剪三個步驟。 編的要點: 第一、 篇幅要短。盡量限制在兩到三分鍾之內,不是手機拍不了更長的電影,而是因為用手機編剪一個太長的片子一定會讓你覺得力不從心的。再說考慮到在網上下載看你片子的人的耐心,不要讓人等太長,別忘了你拍得可不是什麼明星秘聞哦。還有,片子長,文件就大,你不會想讓一部手機里就裝一部電影吧?第二、 內容要簡單但耐人尋味。正因為短,註定講不了多少復雜的事,所以在構思劇情時一定要把功夫花在耐人尋味上,手段既可一是對白也可以是畫面,這得看你的擅長。至於竅門嗎,想想人家相聲是怎麼抖包袱的?構思幽默巧妙的廣告也值得我們借鑒。第三、 故事背景盡量生活化。因為這樣拍攝場景隨處都能找到,再說你可別指望手機電影玩什麼特技。手機電影的精髓就在於隨處可拍、因地制宜,決不大動干戈。拍的要點: 第一、 鏡頭量能少就不要多,這樣剪輯起來就不那麼累了,當然主要還是要看你表達的需要。拍以前要對鏡頭大概有一個構思。為了便於與演員溝通,能畫個小草圖就更好了。關鍵是,大師手筆的小草圖在手裡一比劃,你就會發現你是多麼象一個真正的導演!第二、 拍攝距離能近的就不要遠。雖然你覺得腦子里有太多的電影里的恢宏場面,但是千萬別忘了,你現在只是在用一部手機在拍電影,它的畫面比郵票大不了多少!要想讓人看清你拍的是什麼,就要盡量讓畫面里的內容簡單明了,人物多用近景或特寫。特別是有對白的鏡頭,離得太遠手機就錄不清楚演員在說什麼了,當然喊「救命」除外(別小瞧手機拍電影,我們可是同期錄音哦!)。第三、 光線、顏色要亮。因為目前的手機攝像水平對光照不足、顏色灰暗的畫面表現還不理想,通俗的說這種條件下畫面顯得很糙(在手機攝像水平大幅提高之前,只能少拍夜景了)。特別提醒的是一定不要讓演員穿太花哨瑣碎的衣服,尤其是細條紋,原因還是我們的畫面小嗎。第四、 動作要慢。不要以為做一個手機電影的演員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動作一快,畫面很容易出現馬賽克。當然,不讓演員動那還叫電影?而是要巧妙,比如將動作設計得盡量簡潔、過程盡量緩慢、有盡量多的停留。另外別忘了,你在拍攝中要用很多推拉搖移的鏡頭運動時,記得動作一定要慢要穩(多慢?想想太極拳。)。哈哈,看來還是把拍手機動作片的計劃放到手機視頻技術提高以後吧。拍攝的實際操作: 以索愛k750c為例。直接打開鏡頭蓋進入手機拍攝模式,摁下快門「嘀」的一聲拍攝開始,再摁「嘀」的一聲結束。如果你不是要刻意拍一部豎著看的電影,拍攝時還是把手機橫過來。拍攝完畢後手機會自動生成一個文件。手機的拍攝設定里有一項叫「白平衡」的選擇設置,簡單地說就是為了在不同光源條件下使光線表現更真實。但是有時候刻意反其道行之,也會得到特殊效果,比如在燈光條件下選擇「陰天」模式,會使畫面更加象古典油畫的色調,看起來更像電影。這一點自己試試就知道了。設定裡面還有一項「效果」設置,試試「黑白」或「棕褐色」會使你的影片看起來更專業更酷哦!剪的要點: 在一部手機電影的創作中,剪輯是看起來最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了。至於剪輯中涉及的電影鏡頭技巧,大家自己在家看碟時悟吧,因為我不打算把這篇文章寫成一本書,你也沒必要為拍手機電影去電影學院上四年。我唯一要說的是,敘事要簡潔,不要拖泥帶水,別忘了一共才兩三分鍾!其他的,千萬別被什麼專業的電影知識嚇倒,讓別人看懂就是好!馮小剛不也沒上過電影學院嗎?剪輯的實際操作:以索愛k750c為例。進入娛樂模塊的VideoDJ軟體界面,選擇添加,選擇你剛才拍攝的素材片斷,被選擇的素材片斷就會出現在手機屏幕上。一般我們總要對拍攝的原始素材進行一下裁剪的,也就是只用其中的一段,選擇「編輯」,再選擇「裁剪」,進入裁剪界面,隨著影片的播放一個進程標志自動從左往右走,你認為哪兒是開頭就選擇「設置」再選 「開頭」,哪兒是結尾就選擇「設置」再選擇「結束」,不準確的話可以重來,然後選擇「完成」,軟體就自動生成裁剪後的這個鏡頭了。接下來以同樣的方式對後面的鏡頭進行加工。當你開始剪片子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軟體界面上只有五個鏡頭的位置啊!可是我的電影不止五個鏡頭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先把這五個鏡頭生成一段電影,退出VideoDJ再重新進入或在「更多」選擇「新影片」,這時候再把那個剛生成的電影片段拿進來當成第一個鏡頭,依此類推,就不怕片子的鏡頭多了。生成一段影片前還可以選擇「更多」里的「預覽」,對不滿意的地方再精心裁剪,也可以在「編輯」裡面選擇「替換」,這樣就可以重新選擇另一個鏡頭代替不滿意的鏡頭,當然也可以選擇刪除這個鏡頭。預覽滿意了以後在「更多」里選擇「保存」,起一個名字,稍等片刻,手機就將完成的影片生成了。一部電影當然要有片名,而且,這可是你一手導演的電影,怎麼能沒有你的大名呢!所以在設置第一個鏡頭時可以選擇添加「文本」,輸入片名,設定文字的顏色和背景,同樣的方法可以在片尾加上你的大名、日期等等。當然,你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在電影的任何位置加入其他文字(比如「兩年以後」之類)。為了使你的電影顯得更正式,你可以事先製作一張能代表你的圖片或標志存在手機里,作為每一部你的電影的開頭——每一家電影公司都會有自己獨有的標志性片頭的。如果你的電影沒有現場對白,你只想給它加一段音樂,也可以在「更多」里選擇「配樂」,然後選擇自己預先儲存在手機里的音樂文件即可。當然,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可能創造自己獨特的手機電影語言,這才是手機電影的魅力。哈哈,手心出汗了吧,但是想想一部完全由你創作的電影就在你的指尖誕生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尤其當你的朋友張大眼睛問你這是哪個導演的作品時,你輕描淡寫地告訴他(她),這是你的作品,而且你僅僅只用了一部手機而已,朋友的眼睛一定會睜得更大。
Ⅳ 普通人也能用手機拍電影!這些技巧趕緊學
很多人拿著一部數千元的手機,可能只用到了它10%的功能 。
你或許不曾想到: 一部手機,不僅可以記錄生活片斷,還可以拍電影。
其實早在2011年,一部用手機拍攝的長片 《橄欖》 進入人們視野,之後 《尋找小糖人》《橘色》《佛羅里達樂園》 等多部使用手機拍攝的電影相繼在國際電影節獲獎,越來越多的知名導演也都開始嘗試用手機拍攝電影。
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用簡單的工具創作出獨特藝術的 探索 。
前不久,由 vivo再度攜手FIRST青年電影展的《VISION+超短片大賽》 公布的獲獎作品,讓我們看到了手機創作電影的新高度。
那麼,這些用vivo X60 Pro+ 拍攝的獲獎作品,運用了哪些拍攝技巧?展現了手機創作的哪些特性呢?
接下來,跟隨大叔一起來賞析一下這些獲獎作品吧!
1/.
題材來自於生活
手機,天生具備便攜和靈活的特性,更容易打破拍攝者和被拍者之間的壁壘,讓手機電影的敘事 更自然 、 更生活化 、 更具真實感 。
在我們創作過程中,可以更近的跟隨主要人物來貼近拍攝,以更日常化的拍攝角度和故事講述表達,手機影像創作者更加自由方便的取景,觀賞者可以更近距離的感受拍攝者講述的故事。
這次獲獎的手機電影中, 《如果可以》、《火鍋》 就是分別從一個快遞員和一個普通女生的故事為敘事主線,以極其近距離的跟拍方式展現了手機電影創作生活化的一面。
手機拍攝,可以離人物更近,而且取景也更方便,比如狹窄的走廊和電梯里,都可以取景,這種幾乎」貼身「的創作畫面,讓觀眾更有身臨其境的場景感。
利用手機的跟拍,讓場景更加自然,人物的生活工作環境交代的更加真實自然。
手機拍攝,不需要復雜的設置,對於場景、布光也沒有過多的投入,大大減少創作的成本。人物在鏡頭面前可以表現生活的真實場景,故事更讓人產生共鳴。
在暗調環境下,畫面中只留下兩人相擁的清晰輪廓,這也是這部電影最為感人的一幕:沒有任何的言語,卻能感受到兩人相互支撐的生活辛酸。
在《火鍋》這部片子里,很多鏡頭取景自廚房這個小空間里,這也是手機拍攝帶來的便利,這種生活化的取景,讓片子的故事離我們普通人很近。
最感人的一幕:朋友們知道女主人因慶祝生日找不到鍋,紛紛帶來一口鍋,最簡單的鏡頭切換,最朴實的表情呈現,其間沒有太多特效,沒有音樂,再枯燥煩悶的生活,都被這個簡單的畫面治癒了。
這個場景,看起來好像我們每一位普通人都曾拍過。這樣的俯拍角度更有生活場景感,更能拉近短片與觀眾的距離。
從上面的畫面片段中看出,這兩部手機電影都是以非常質朴的敘述方式,講述了真誠而動人的故事。作為這兩部電影的主要拍攝設備 vivo X60 Pro+, 其視頻防抖功能,不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有不錯的防抖表現;特別是在《如果可以》這部短片中,大量的夜景拍攝,讓我們感受到了其不錯的畫質和色彩解析力。
2/.
獨特的電影語言和呈現形式
手機電影,作為創作新生力量的新嘗試,不僅讓創作者有了新的創作設備選項,也有了新的電影創作思路與表達方式,甚至出現了一些超常規的電影形式。
在表現形式上,令大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一部 《捉迷藏》 :5分鍾內,沒有大量的鋪陳敘事,作者僅用三個手機豎屏來構建畫面,改變了以往的轉場方式,這種非常新穎的表達視角,不禁讓人在觀影過程中不覺對導演的創意感嘆。這位導演真是腦洞大開!
三個豎屏拍攝的鏡頭,組合成一個畫面。
這部片子從回憶到現實,再到期盼,三個分屏的隱現更換,以一個孩子的口述來講一個完整的故事。
手機 豎屏拍攝的特點 ,讓短片的內容可以巧妙的 分屏設計。 畫面里有對比和並置的空間與聲音,講述了在一個孩子的視界里,一對父母從恩愛到破裂,對孩子童年造成的心理創傷,難以釋懷的心結在視聽上呈現出震撼的效果。
除此之外,這些作品裡面還出現了 定格動畫 、 木偶 、 拼貼 、 建模、界面敘事 等形式,這些都是手機創作的新形式。
這次的短片只有5分鍾時長,不僅沒有限制題材的多樣性,甚至帶來了創意表達和剪輯上更高的自由度,真是令人驚喜!
3/.
小製作,也能有深度
哪怕是小短片,也可以講 社會 大問題。
這也是小題材電影的一次重大嘗試。《水鬼》這部獲獎的手機電影,就是以獨特視角,用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海洋之旅,揭露了海洋動物被捕殺這一環保大問題。
短片以一隻魚為主體,引導觀眾跟隨它的命運狀態:悠閑、新奇、逃跑、被捕……將觀眾一同帶入這場驚心動魄的海洋之旅中。
在水下暗光的環境里,手機拍攝的鏡頭依然表現較好的畫質細節。
以一個魚的視角,穿插整個故事環節。
用手機在極暗的水下世界,拍攝動態的細節,以中景、特寫的取景,再現了水下捕殺的血腥場面。
《水鬼》這部短片的所有畫面都是在水下拍攝的,很難想像用手機在如此暗光的環境下,還拍出了如此多的細膩畫面。
一部不足5分鍾的小短片,故事跌宕起伏,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水下濫捕、破壞海洋生態的 社會 問題。
而另一部 《個命虛擬》 ,用直播的手機界面去探討直播,鮮明的作者風格、獨立創新的鏡頭語言,將觀眾推入這個逐漸瘋狂的世界重新審視。
《個命虛擬》讓每一位觀眾通過熒幕窗口進入到虛擬的社交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現實已退位,人人都是表演者,同時也是圍觀者。
4/.
讓 科技 更有人情味
科技 是抽象的,給人感覺也是冰冷的。
科技 越發達,人越發顯得孤獨。這部《今天去哪兒》以一個視力障礙的男孩為原型,講述了人工智慧與人之間的溫情關系。
短片裡面有大量的第一人稱視角拍攝的畫面,來表現一個視力障礙的年輕人遇見了他的「眼睛」(手機),而後每天不斷的對話,逐漸成為了朋友的故事。用近乎荒誕的科幻故事,將手機擬人化,而又讓人感受到了人工智慧 科技 的溫度。
5/.
總結
雖然這幾部手機電影,是由有一定導演基礎創作者拍攝的。但我相信,有了這些優秀引路者、實踐者的作品,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手機創作中,創作出更加精彩的手機電影出來。
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的各手機品牌已經擺脫了單純對硬體技術的宣傳,而將影像和性能的提升回歸到用戶體驗以及記錄人文生活上來。回歸初心,引發普通人對手機創作的熱情,去記錄和表達人文生活的感知。
畢竟,生活才是所有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所有被贊嘆和傳播的藝術作品,必然離人們的生活很近。
手機電影創作已經有了很好的硬體基礎,就算你沒有昂貴的設備,一部手機就可以創作。從你拿起手機准備講述你的故事開始,這個夢想有一天就會實現。
未來,我們不僅是觀眾,也會是下一位創作者!
Ⅳ 手機如何拍出電影感
1、選景、布景盡量選擇開闊的又深度的場景。盡量把人物遠離背景的牆體。可以適當加些合適的前景道具。或者利用門框進行構圖。
2、利用背光打光大多人物特寫的鏡頭都會選用背光去打光。從備受物的陰影側去進行拍攝。)最重要也是效果最立竿見影的,使用背光可以更好的塑造立體感。
3、正確的曝光,想要獲得電影的質感,不能總是滿足於現有的條件。
4、使用柔光:
太陽光:是很硬的光。
柔光箱:離物體越近光線越柔和。
電影中人物的光影都是比較柔和的。
主題確定和畫面元素
這組照片的主要是戰爭題材,主題確定之後,服裝造型的設計也是模仿影視劇中戰爭題材的造型.色彩和款式都與影視劇中的類似。這樣能更深刻地體味拍電影的感覺身臨其境地演繹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軍裝,鋼盔,望遠鏡,老皮箱,貝雷帽,馬燈。
Ⅵ 《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英國Little White Lies編輯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Xy9sKGdJlDX1-xl94eO6ww
書名: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
作者:英國Little White Lies編輯部
譯者:余春嬌
豆瓣評分:6.5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9-9
內容簡介:
拍出電影感視頻,何必氪金燒設備?
======
☆簡化專業理論×拆解大師心法
☆時間有限,只看精煉干貨!
☆賈樟柯、陳可辛、朴贊郁都在用手機拍電影!
☆新手開機:39步get攝影範式×簡化科班基礎×分解核心技能×立時可用的拍攝資源
☆達人進階:練就大師眼力×掌握高端技能×擊潰痛點盲區
☆有顏有料:考究小精裝×四種專色×進口膠版紙
======
你想拍電影嗎?
其實,用你的手機就能拍電影。
朴贊郁用手機拍出《波瀾萬丈》,獲柏林電影 節最佳短片。馬利克•本德傑魯的《尋找小糖人》最終以手機完成,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獨立電影人肖恩•貝克在洛杉磯街頭用手機拍攝劇情長片《橘色》,成為聖丹斯電影節熱門佳片。中國導演陳可辛、賈樟柯也相繼拿起手機,向我們展示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
不管你想拍一部劇情長片,還是想製作電影短片,本書將協助你快速啟動:從預算,到拍攝,再到後期,只需39步!
→簡單精準的操作建議:劇本、分鏡、預算、取景……
→容易掌握的核心技能:場面調度、鏡頭選擇、燈光、音軌、後期……
→立時可用的表格:預算表、拍攝日程表、分鏡腳本、器材清單……
還有專業導演的頂級建議!
作者簡介:
Little White Lies(《善意的小謊言》)期刊,2005年創刊,雙月刊。每期雜志以一部電影為主題,以主演的手繪肖像為封面,刊發專題文章、主創訪談和影評。編輯部以「Movie and Truth」(電影與真相)為座右銘,總能以多樣、別致的角度,全方位捕捉一部電影的方方面面。2013年,Little White Lies被《衛報》評為「最富設計感的電影雜志」。
Ⅶ 記錄生活的美,用手機如何拍出電影感大片
手機作為現代生活的必需品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日常生活中想要用手機拍出電影感的大片需要在自身擁有一定美感的同時也需要掌握一些攝影拍照的小技巧。不同濾鏡的選擇可以給照片帶來不同的感受,能夠更加增添照片的質感,從而創造出更加符合電影感的大片。
Ⅷ 如何用手機拍大片不妨一看的手機拍照指南
我一直認為好的攝影作品並不在乎你是用什麼設備拍攝的,如果你喜歡攝影怎麼能因為沒有相機而退卻呢?別忘了你還有你的手機,現在手機的攝影功能已經十分強大了,甚至於個別品牌的相機已可與一些專業相機抗衡了。
在開始討論怎麼用手機拍出好照片之前我們先看看單憑區區一部手機究竟能拍出什麼樣的照片吧,准備好了么?
這些是國際手機攝影大賽獲獎的部分照片,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拍到這么好的照片呢?讓我一起來看看吧。
光是你最應該關心的
注意光影的交錯。說白了攝影就是記錄著瞬間的光影關系,以傳遞攝影者的感受。所以在我們拍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光線問題,好的光照條件會幫助你拍攝的更好。
觀察在太陽光下拍攝的影子,注意建築物的反光,多在一些「黃金時段」聯系,比如日出後不久或日落前的時間段(這段時間光線更加有質感更加的均勻),觀察窗戶的光線在不同時刻如何進入房間。
關於光線的問題陸續我會進一步跟大家討論說明,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多觀察。
盡量避免使用手機的變焦功能
這個是最想說明的一點,盡量不要使用變焦功能。因為我們手機的鏡頭大多數是定焦,使用所謂的光學變焦會大大降低畫面質感。
這可能是拍出壞的手機相片的最常見的一個原因了吧,如果想要放大畫面中的主體,那建議你通過走動進行調整和構圖。
避免手機抖動模糊:握手而不是握手機
因為拍攝器材照成的抖動模糊是很容易被我們忽略的一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練習拿手機拍攝的方式。
多學習水平拍攝,這樣可以給你更加更寬的取景,會使畫面給人感覺更穩定,更自然。
拍攝運動目標時可以嘗試連拍模式
通過耳機上的按鈕來拍攝也是個避免拍攝抖動的好方法
選擇一個奇特的視角
通過改變你拍攝的角度來改變你對事物的看法。改變角度和視角不僅可以讓你獲得更好的拍攝效果,而且還可以顯示你如何看待主題。
因此嘗試盡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或許你會發現驚喜。
別忘了還有眾多的APP
用手機拍照的另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你會有眾多的拍照APP供你選擇,通過這些APP你可以改善畫面細節,銳化圖像,或者在照片上添加有趣的文字或其他效果等等。善於運用這些APP對於拍攝好的照片來說也很重都要。
記得保持你相機鏡頭的清潔
記得保持你手機鏡頭的干凈,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一點但是不幸的是很多人用手機拍攝時很容易忽略,所以拍攝前記得保持你的手機鏡頭的整潔
量變導致質變
多去拍照,不要害怕再拍一張。你拍攝的照片越多,你就會拍的越舒服,你也會慢慢掌握更多的你曾經只是知道的卻沒有嘗試的拍攝技巧。
巧妙的利用反射
注意觀察小水坑、鏡子、眼鏡、玻璃等等一系列光滑表面的反射效果,這是攝影師很喜歡小技巧之一。尋求構圖和反射效果,即使是簡單的光線通過反射後也會有令你驚奇的效果的,所以去試一試吧。
開心最重要
這是最重要的一個點。畢竟只有在拍照過程中開心快樂的你才能拍攝讓你自己滿意的照片。
如果你覺得文章對你有些許幫助,希望能轉發點贊,你的每一個鼓勵都在使我更加有動力,同時也非常你在下方留言與我分享你的看法。
喜歡攝影是因為想要記錄身邊的每一刻,透過鏡頭發現另一個世界,而別人透過照片認識你!
Ⅸ 如何用手機拍出大片的感覺
1. 擦鏡頭
光線、構圖、色彩、道具、情緒……一切就緒,但你如果沒擦手機鏡頭,原本是朋友聚會的精彩瞬間,只會拍得「模糊到沒朋友」。所以拍照前第一件事,一定記得用眼鏡布或者棉質衣服,擦乾凈手機鏡頭,這樣才能確保拍出來的照片不模糊。
2. 陽光下拍攝降低曝光
如果你在戶外環境,光線一般很強烈,在用手機拍照時,需要你有意地控制一下曝光。具體怎樣操作呢?在拍照時你可以看到手機屏幕焦點的「方框」旁,有個小太陽,按住它往下拉,就能調低曝光度。即使畫面有點「黑」也沒問題,可以後期調回來,但如果畫面很亮,丟失的細節是調不回來的。
3. 用音量鍵當快門
用手機拍照,手要夠穩,照片才清晰。想拍得穩,推薦你用兩只手夾住手機,把音量鍵當快門,這樣拍照時的手部動作更小,可以減少晃動。
4. 全身照蹲著拍
拍人像,手機擺放的位置是關鍵。拍全身照,關鍵是顯示出被拍者的大長腿。所以手機的位置,應該在腰部或者腰部以下,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蹲下拍,否則很容易把別人拍成一米二。
5. 半身照別卡關節
拍半身照,意味著有一部分身體被截在了畫面外。那到底應該從哪開始截呢?千萬不要截在人的關節部位,比如膝蓋、手肘、手腕這些關節,否則畫面會特別不協調。
6. 善用道具
有經驗的拍攝者,會隨手拿起常見的物品作為道具。比如在拍人像時,你可以把一個小盆栽放在更靠近鏡頭的位置,讓葉子最大限度地貼近鏡頭,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就更有層次感。
7. 補光神器——A4紙
在室內拍人像時,光一般從上方來,會讓人的眼袋和法令紋加重。當然你可以用P圖軟體後期修掉,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用A4紙鋪在人臉下方的桌子上,它的作用相當於燈。
8. 把風景照的畫面裁成16:9
旅行紀念照最大的價值,是把最美好瞬間定格下來,如果不想拍成常見的「到此一游」,你不妨在公路、山頂這種大景觀下,用橫構圖,蹲拍的姿勢,把畫面從4:3裁切成16:9,營造出電影一般的敘事感。
萬能構圖三分法
不管是全身還是半身照,橫版還是豎版,幾乎都可以用三分法構圖。你在用手機拍攝時,在設置里開啟「網格」,藉助九宮格參考線,把人放在一條線上,另一邊留給環境。如果能把人的頭部,放在橫豎兩條線的交點上就更好了,這樣拍出來的照片,你會發現非常和諧。
Ⅹ 如何用手機拍大片什麼手機怕視頻的防抖效果最好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使用率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一個成年人的手中都擁有一部手機,手機已經成了必備品。手機和生活息息相關,使用手機在外出購物的時候,不需要攜帶零錢,可以解放雙手。在無聊的時候還可以用手機追劇,可以打發時間。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還可以用手機和海外的親朋好友視頻聊天,可以增進親情。
這款手機採用的是後置4攝模組,而且採用雙主攝的方案,配合著全新v1影像的晶元,可以排除細節特別豐富的照片。這款手機支持四攝光學防抖,使用它拍運動的視頻也不會模糊。這款手機搭載的是高通驍龍888Plus的處理器,配置4500毫安的電池,支持55W的有線快充,這款手機在性能以及拍照方面都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