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電影怎樣由大做強
這十幾年來,中國電影業迅猛發展,一是國家的產業政策扶植的結果;二是城市化進程和數字技術普及與應用的結果,電影生產、創作行為與審美運動與時俱進。但是,我們需看到,相較於游戲產業的2000億元、電競產業的900億元規模,電影的經濟體量不大,電影創作的質量也並不穩定。
重視電影藝術創作的質量,仍然是新語境下中國電影創作務實發展的根本。優化電影題材和藝術表現結構,改變電影創作機制,提高創新能力;堅持內容為王,通過電影的人性價值與文化內涵的表達,創造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在探索追求中不斷創造豐富的審美空間;推進資源整合,克服電影短板;既講普通話,又講地方話;轉換視角,既保持,又放開;積極關注變化著的大眾觀賞趣味,提升電影藝術的活力和對外電影的「大循環」的全球化能力與水平,更有力地增進全社會的電影與文化獲得感,持續提供值得重視的新鮮經驗,同時,也為提高中國電影在全球電影發展空間的影響力、有效地建構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的關系提供方向。
❷ 以後的電影該如何吸引年輕的觀眾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章回小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主流的文化形式,電影是當前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流的文化形式。如何讓電影吸引年輕人。
第一,吸引年輕人來觀看。這就要有好的電影作品。怎樣才算好,那就是從思想上藝術上都好的作品。前者是內涵,後者是形式。前者是想法,後者是手法。這些年來,我們國家製作的電影總體水平不高,從內涵上看,往往是立意不高,不能選好主題,從形式上看,不能有自己的特點,曾經飛來飛去的武俠已經讓觀眾疲勞了,而且現在的小鮮肉死板的表演,綠幕扣圖,五毛特效等等,都造成了現在電影的質量低下,難出經典。更很少有在國際上都叫得響的做平。
第二,吸引年輕人投身到電影的製作中來。電影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體現。應該是國家進行精神文明建設重要的一個內容。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的加入。那麼,國家應該從制度建設,立法和行業規范,從各方面對這個行業進行引導和支持。自從各個國有的電影廠垮掉後,目前我們國家都是私立的電影公司在運作,電影製作和播放都是私立的,國家只是在內容審查上有管理。但是對編劇的保護,對年輕演員的保護,對放映公司的規范(比如對藝術片的播放的強制性規定可能要像對房地產商必須建一些廉租房和經適房來一個規定)等等,還需要下功夫,去高進。有了一個好的製作和播放的環境,電影製作才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的加入,國家的電影事業才有希望。
首先個人覺得,做電影的不能以適應年輕人口味為目標。將來的電影應是對於年輕人有著一個引領作用的。要致力於提升電影質量。
現在的大多數電影為了迎合市場,為了利益,已然失去了電影的本質,沒有文化內涵,沒有現實意義。完全為了利益而服務。如開心麻花的電影,由一開始的《夏洛特煩惱》,再到《驢得水》等均為有這較高品質,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的電影。然到後期,《西紅柿的首富》,《李茶的姑媽》等已開始失去了現實表意,只為了大部分利益而服務,質量在呈下滑的。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一定就是正向的,也就是說不一定就是要電影去吸引觀眾,觀眾在選擇過程中也在影響電影的題材、表現、視覺、故事構架,當然不否認電影對觀眾的引導,所以個人認為這是互相影響的一個東西,這也就回答了這個問題,市場決定未來電影的方向,電影本身又要去引導觀眾。
但是我理解的這個問題可能並不是要這個答案,應該更傾向於電影本身。本人不專業,喜歡電影給我不同人生和不同世界的體驗,看得多了也從觀眾的角度說說吧。
電影在年代上並沒有根本上的區別,有的也只是技術手段的進步和視覺表現上的差別。就新中國初期的電影來說,由於技術和資金的受限,更多會著重刻畫人物形象,而弱於戰爭場面的悲壯和宏大,到改革開放後才出現了類似三大戰役這種影片。但是好電影的根本在於故事構架和人物的立體,技術和資金還真不是罪重要的。早期香港的電影的輝煌也正是有好劇本有好演員,就算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還是能夠給你很好的體驗。那中國電影以後怎麼吸引觀眾呢?精心推敲的劇本加掌控全局的好導演再加好演員,這種組合不太會受到資金和技術的限制,只會創造經典。回答完畢
現在的觀眾品味越來越高了,現在的電影追求的是票房,而忽略了電影內在的東西,我覺得現在的電影如果想吸引年輕觀眾,就必須迎合現在人的心裡,做有深度的電影,這樣才能讓電影行業越來越好,而不是一味地為了票房,而忽略電影本身的質量,演員很多沒有演技,就是處於顏值的考慮,這樣的電影不會長久,最近真的很難看到像以前那樣優秀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現在年輕人看的不是電影,而是對電影本身所表達東西的一種依賴,應該多拍些有教育意義的電影,也是這才是最吸引年輕人的!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該操心的,我們是掏錢去消費的,拍的好不好看是製作方,導演,是那些想從我們腰包里掏錢的人該操心的事情。當70後開始懷舊,80後步入中年,90後開始謝頂的時候,電影該如何吸引年輕的觀眾,00後會說,不知道,好看就行。skr, skr.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沒有,2010年,姜文電影《讓子彈飛》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我就是要站著把錢掙了。
什麼意思?放在電影圈再合適不過,要想讓電影掙著錢,不至於把主創團隊餓死,就要讓觀眾喜歡,可一為了讓觀眾喜歡,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就往上加。大夥喜歡愛情片,各種爛俗狗血片就上,大家喜歡軍事動作片,各種亂七八糟的東西也往上面加。
時間一長,創作者們反而被市場綁架,他們表達不出自己的欲求,只能一味的迎合觀眾。對很多主創而言,跪著對自己的尊嚴有損害,但是能掙著錢,站著尊嚴是有,可是會餓死。以後的電影,不要一味的迎合市場,都要有適當的加上自己的東西,應該是觀眾接受你,而不是你去順從觀眾
說心裡話中國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沒有一點內涵,每一個動作表情和語言都沒多少素質,真心不如日韓劇,毀三觀的作品還不如樣板戲,天天看樣板戲都行。
去掉「年輕」倆字才好。覺得能打動吸引人的除非是真正發自內心的東西。
多一些現實題材的電影,多一些剖析 社會 ,引發思考的電影,人們的審美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而會越來越高的,未來迎合大眾的電影會越來越失去市場,由於豆瓣等一些軟體對電影有一個較為合理的評分,也會相應的給爛片一個警醒,,優質的,誠意製作,將會越來越得到大眾的追捧。
作為逐漸老去,喜歡看美劇的人…不是說不愛國怎麼樣啊——就是覺得中國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劇情越弄越拖沓。
好電影不是沒有,是太少。
中國觀眾比重轉向年輕一代,看顏值的多,看什麼cp撒糖啊,視覺特效沖擊的多。
在不注重這些有的沒的時,我覺得中國電影一點問題沒有,隨便拿個導演的作品都算上乘之作。
現在注重的太多了,反倒失去了觀眾緣了
❸ 電影怎樣能夠與觀眾達到共鳴感
換言之,就叫引導受眾。 在具體談提高作品引導力之前,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想通過作品把受眾往哪兒引導?我想,宣揚主流價值觀,引導社會健康和諧發展,應該是媒體人追求的目標。應該避免宣傳口吻;具有人情味;真實;不講空話套話;多講普通人的故事;多講故事,少講道理,讓聽眾自己得出結論;貼近普通人的生活。 要寫出具有上述特徵的作品,我認為,到基層去,是基本而有效的途徑。到基層去,發現普通人的故事,發現大城市以外更大的中國現實,即中小城市、農村、偏遠地區。當前的「走轉改」活動正是一個能寫出引起受眾共鳴作品的好機會。
2、情節要合理
電影要情節合理,有的電影,例如《天機·富春山居圖》《變形金剛5》之類,情節混亂,看的讓人吐血,這樣的電影,必然不會有好票房。
3、影片種類很重要
一般來說,電影類型中、喜劇片、動作片,在適應人群范圍上比較廣,很多時候,老少全家出動,所以票房就高。這類片子超10億都很正常,而懸疑片,則很小眾,超五億都不可能。
4、合理的演員。
一個好電影,演員很重要。如果讓陳道明,唐國強主演喜劇片,一定是悲劇。讓周星馳演喜劇,自然如魚得水。所以那些小 鮮 肉們對於電影的票房是非常負面的。
5、電影理念
電影要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在中國電影票房前列的電影,戰狼2喚起觀眾的愛國主義的共鳴!變形金剛喚起兒時動畫片的共鳴;生 化 危機喚起游戲的共鳴;功夫瑜伽喚起的是成龍電影和喜劇的共鳴。
❹ 2019「年度黑馬榜」出爐,觀眾口碑鋪就逆襲之路 | 盤點
文 |鄭中砥
編輯 |林 琳
2019年的電影市場交出了642.66億元票房的答卷,其中,以「黑馬」之姿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的十幾部國產影片,累計貢獻票房超175億,全年票房佔比超1/4。這些影片類型多樣、種類豐富,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聽體驗,同時也向行業內外證明了中國電影市場蘊藏的巨大潛力與無限可能。
從年初到歲尾,幾乎每一個檔期都有「黑馬」現身,而且這一年,正向口碑與「黑馬」影片的匹配度不斷攀升,優質口碑的發酵成為必要條件。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藝恩進行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是一套獨立於票房之外的電影綜合評價體系,直觀反映了影片在觀眾群中的口碑。在2019全年度不同檔期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觀眾對影片的滿意程度與影片的市場表現之間呈現大范圍的正向互動。可以說,「黑馬」影片正是這種正向互動的真實反映。
這些「黑馬」中,既有《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這樣大體量、高工業水準的影片代表,也有《烈火英雄》這樣的新主流大片,還有《掃毒2:天地對決》《誤殺》《反貪風暴4》《「大」人物》這樣具有類型創新價值的商業力作,更有《少年的你》這樣具有文藝氣質、作者表達的現實題材佳作。
而在動畫電影上,不僅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隨著《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等影片的亮眼表現,2019年度的國漫「黑馬」接連不斷。
同時,古裝仙俠類影片《誅仙1》的市場表現,也讓業界重新將目光投向了這一沉寂了幾年的電影類型。
年末歲尾之際,2019年度電影市場最後一個驚喜來自於一部寵物類治癒影片《寵愛》,這部趕著2019年最後一天上映的影片,為整個2019年度貢獻了出人意料的1.73億票房。
年度最大「黑馬」《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編自我國神話故事,用現代視角重構經典,講述哪吒雖「生而為魔」卻「逆天改命」的成長經歷。在《哪吒》上映之前,業內已有風聲稱這部動畫「必超10億、必破紀錄」。這種在當時看來過於大膽的預測,後來都一一實現,而且這一次,夢想照進現實的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哪吒》上映後連續28天保持日冠,蟬聯四周暑期檔周榜冠軍。2019年12月28日,在2020到來之前,《哪吒》票房突破50億,成為中國電影市場化以來第二部突破50億的電影,僅次於2017年的《戰狼2》。《哪吒》成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上當之無愧的「頭號黑馬」。
這樣 歷史 性的成績背後,是影片高品質帶來的高口碑和高滿意度。
在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哪吒》以87.5分強勢領跑,成為 歷史 調查28部動畫影片的滿意度冠軍,其高超的動畫製作水準彰顯了中國電影工業化技術的又一次突破,高觀賞性帶動了高傳播度,兩大指數均居檔期第一位,形成了全民觀影熱潮。調查還顯示,從觀影動機上看,《哪吒》最核心的觀影動機為「影片口碑好」。
這些都從側面印證了觀眾的滿意和口碑對一部影片市場表現的決定性作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哪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口碑引發的「自來水效應」,這與2015年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的「自來水」有異曲同工之妙。「口碑決定著影片的表現,現在只要電影上映,當天下午在購票平台上有了評分後,基本上就迅速分出了勝負。」金逸珠江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說。
科幻「黑馬」《流浪地球》
2019年春節檔在《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等8部影片的競爭下顯得異常激烈。最終,《流浪地球》憑借超強口碑發酵帶來的長尾效應,收獲46.56億,成為春節檔上映的影片中市場成績最佳的一部,位列中國電影市場化以來的票房第三名,成為該檔期當之無愧的「黑馬」。
在《流浪地球》橫空出世之前,沒有人想到它會成為春節檔最終的贏家。但該片在上映第二天便從開畫第4名躍升至日票房亞軍,從第3天起迅速制霸春節檔,如此快速的逆襲,讓全行業再次領教了口碑的威力。
在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流浪地球》以85.6分獲得春節檔期滿意度冠軍,尤以超高觀賞性位列2019年度調查之首。在各大售票平台上,該片評分均超9分。
支撐如此強勢口碑的,是影片高規格的製作水準和工業水準。《流浪地球》用精良的製作讓觀眾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相信了,中國電影在未來的科幻電影世界必將佔有一席之地。
導演郭帆與一眾主創將這部電影稱為「小破球」,這個昵稱濃縮著7000多人、4年創作路上篳路藍縷的艱辛。在3000多張概念設計圖、8000多個分鏡中,《流浪地球》將中國科幻電影的工業質感一點點累積起來。
創作團隊的努力最終凝聚成銀幕上一幀幀具有中國特色工業美學風格的影像畫面。在諸多觀眾評價中,「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令人印象深刻。同時,不僅是普通觀眾,《流浪地球》也收獲了業內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用「空谷足音」形容《流浪地球》在電影史中的意義,他認為《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國幻想類、穿越類影視作品「尚古」的傳統,藉助劉慈欣小說的建構,呈現了一個科學幻想基礎上的未來世界。「人類未來2500年的偉大救贖行為,使這部電影有了全新的時空觀,在想像未來的大背景下去追問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終極命題。」尹鴻說,「即便影片對科學假設、人物呈現還有瑕疵和遺憾,但它開啟的絢麗而宏大的科學與想像的未來,在中國電影中都是空谷足音。」
年度主旋律「黑馬」《烈火英雄》
從2019年初的《流浪地球》到暑期檔的《烈火英雄》,主旋律商業大片以家國情懷為內核,以商業化類型為外殼,不斷進行融合與發展,在市場中與觀眾達成強烈的默契。2019年8月1日上映的《烈火英雄》在暑期檔強勢逆襲,勇奪17億票房,為主旋律商業大片燃起一把大火。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2019年暑期檔調查顯示,《烈火英雄》觀眾滿意度85.3分。其中,影片觀賞性得分85.4分;傳播度得分80.5分;思想性得分88.4分,為影片三大指數中最高,充分表明了觀眾與影片所傳達的思想 情感 和 社會 價值形成了深度共鳴。而從傳播度指標來看,專業觀眾「傳播意願」分值高揚,得分92.3分,居第一位,表明影片高度激發了專業觀眾進行分享和推薦的願望。
港式警匪片「黑馬」《掃毒2》《反貪風暴4》
《掃毒2》和《反貪風暴4》兩部影片的 「緝毒」和「反貪」題材,保持了港式警匪類型片一貫精良成熟的製作水準,無論是槍戰動作場景、反轉懸疑劇情,還是港式兄弟情懷,都為觀眾提供了熟悉的優質觀影體驗。市場表現最終也都超出預期,且遠超前作。
暑期檔提檔一周的《掃毒2》在優勢檔期中贏得了更大市場空間,同時,自身優質的影片品質更為它發酵口碑、吸引更多觀眾,最終多種優勢因素作用下,實現超13億票房。
選擇在清明節檔期上映的《反貪風暴4》,同期競爭影片只有《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和《雷霆沙贊!》,在品質、檔期、類型等多種元素共同作用下,《反貪風暴4》上映首日便形成市場優勢,且連續保持19天市場日冠,最終獲得超預期成績,票房近8億。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反貪風暴4》獲得83.7分,《掃毒2》獲得83.5分,在普通觀眾和專業觀眾之間均形成了不錯的口碑,更形成了港式警匪片的整體優質口碑印象。
年度類型翻拍「黑馬」《誤殺》《「大」人物》
《誤殺》和《「大」人物》都翻拍自國外成功影片,在劇本上有較為堅實的基礎,能夠成為檔期「黑馬」,主要原因在於影片成功的本土化落地,將中國 情感 注入影片,拉近觀眾與電影之間的 情感 距離。
從類型角度看,兩部影片都屬於強情節的懸疑罪案類影片。《誤殺》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影片類型清晰、懸疑感強,演員表演也成為影片的一大亮點。最終取得超10億的市場成績,不僅超出業內預期,也打破懸疑罪案類影片的市場「天花板」。
2019年初上映的《「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相較於原版,影片的 情感 表達更為充分,留給人物的發揮空間更大,也給觀眾更多「共情」的餘地,最終斬獲3.79億票房。
翻拍「黑馬」接連出現,意味著中國電影在類型片翻拍和本土化嫁接中已經漸漸 探索 出發展方向。
年度動畫「黑馬」《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
曾經在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上,好萊塢動畫、日漫等幾乎都處在頭部位置,除了穩健的「熊出沒」等少數本土動畫系列IP,很多時候都難逢對手,但自2015年以來,隨著《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風語咒》《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國漫代表的出現,國產動畫急速發展,中國電影市場再也不是進口動畫的樂園。
「進口動畫IP續集表現差會慢慢變成一種常態,他們(國外動畫電影方)以後要慢慢習慣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這種態勢。」謝世明說。
在2019年的動畫電影市場上,除《哪吒》這一年度「黑馬」之外,《白蛇:緣起》《羅小黑戰記》也成為該類型的兩大「黑馬」。
其中,《白蛇:緣起》是口碑反推市場的又一典範。該片2019年1月11日公映後票房並不理想,但優良的口碑助推排映堅持到1月31日(影片公映後的第21天)逆襲了好萊塢大片《大黃蜂》和《死侍2:我愛我家》,連續五天登頂日票房第一。好口碑延續影片生命力,到2月9日,該片上映已達30天,且在春節檔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影片再次出現一波觸底反彈走勢,全國單日場次由大年初一的53場回升至943場,場均人次也不斷攀升,最終獲得4.48億票房。
2019年春節檔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的結果也證明了該片的口碑效應——《白蛇:緣起》以過硬品質獲得84.6分,位居年度動畫調查榜單第二,僅次於《哪吒》。
無獨有偶,《羅小黑戰記》的市場曲線也是如此。2019年中秋檔期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羅小黑戰記》以83.3分領銜中秋檔,成為自2016年開啟對中秋檔這一非傳統常規檔期調查以來的滿意度最高分。在 歷史 調查的29部動畫影片中,《羅小黑戰記》整體表現平穩均衡,票房、滿意度都居中等偏上水平,觀賞性得分83.8分,思想性得分82.8分,傳播度82.7分,稱得上是國產動漫電影的又一佳作。
尤其是傳播度,《羅小黑戰記》在2019年調查的所有影片中僅次於《哪吒》居第二位,表明觀眾對影片表現出了較高的分享傳播意願。這些口碑數據,從側面解釋了該片迅速突破圈層,斬獲3.14億市場成績的原因。
現實題材「黑馬」《少年的你》
小而美的文藝類現實題材影片近年佳作頻出,2019年在這類影片中,《少年的你》獲得了觀眾最高的呼聲。
在2019初冬檔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中,《少年的你》以 86.2分進入 歷史 調查276部影片滿意度TOP10,以一己之力拉升了檔期滿意度評價。影片觀賞性得分84.9分,思想性84.8分,傳播度91.6分 ,新鮮度82.5分,均位列檔期榜首。
年度IP「黑馬」《誅仙1》
在IP退潮、「小鮮肉」失靈的2019年,《誅仙1》的出現證明了粉絲群體仍然具有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這部改編自長篇仙俠小說《誅仙》的電影,口碑的兩極分化是整個2019年「黑馬」陣容中獨一無二的現象。一方面是粉絲對偶像的寬容和熱捧,另一方面,影片的劇情和表演成為大多數原著粉和普通觀眾的主要攻擊點。在巨大的爭議聲中,《誅仙1》產出了4億票房。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IP有其生命力,只有精良品質才能不斷延續IP的價值,反之,IP生命力總有被消耗殆盡的一天。
寵物治癒系「黑馬」《寵愛》
在2019年最後一天上映的《寵愛》,講述了幾組不同人與寵物之間的動人故事。影片在2019年內產出1.73億票房,被業內稱為「2019年度的最後一個驚喜」。
整個2019年,主要寵物類影片有《一條狗的使命2》《小Q》等影片。這類影片有較為穩定的觀眾群,且經過近年電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寵物類治癒系影片也與觀眾之間形成默契。
《寵愛》的明星陣容覆蓋不同年齡層觀眾,影片6個故事涉及親情、友情、愛情等諸多方面,盡可能地與更大范圍的觀眾產生 情感 鏈接。最終在優質內容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交出了超預期的市場答卷,成為2019電影市場上最後一個出場的「黑馬選手」。
回望2019年電影市場的「黑馬」陣容,不難發現優質口碑已經成為黑馬誕生的重要前提,未來,口碑對市場的影響力還將隨著電影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觀眾素養的不斷提升而越來越大。對於創作者來說,只有不斷打造高品質、高口碑的電影佳作,未來才能真正征服市場、征服觀眾。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❺ 如何提升中國電影核心競爭力
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在資本的裹挾之下,其創作層面不斷遭遇價值觀和藝術性危機,核心競爭力亟待加強。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語境下,中國電影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使命更為迫切,而堅守文化自信,則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
當下,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如機構改革以及主管部門的諸多措施,都在這一方面進行著調整,從文化主張這個根本層面入手來解決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其次,國產影片在文化表達層面不能墨守成規、抱守殘缺,應當注重中華優秀文化的現代化解讀、國際級呈現與世界級製造。這方面成功的個案已有很多,如《紅海行動》中的將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主流價值觀與高科技戰爭類型對接,以及對人物立體性和人性豐富性的書寫,摒棄了對「高大全」和「偉光正」式的人物刻畫,在保證影片社會效益的同時充分實現經濟效益。這便是其核心競爭力的具體體現。來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❻ 為什麼國產電影越來越受歡迎
第一、跟經濟的發展有必然的聯系,中國電影以及動畫片都是從08年——09年開始迅猛發展的,因為遭遇全球經濟危機這么一個契機,人們在對金錢失去信心的時候,會轉頭回來用娛樂的方式來填補自己的心靈。這狀況就像當年美國大蕭條時期,娛樂業電影飛速發展一樣的,那個時候涌現出了非常多的經典電影。
第二、是中國近年也有一些有思想有水平的年輕導演出現,比如陸川、姜文、王小帥、寧浩等等,這是中國電影的新鮮血液,而不僅僅張藝謀、馮小剛那些老調調。
第三、中國人們對電影的審美水平有所上升,近幾年電影一上映是好是壞,觀眾自己就會評判了。
國產電影——內地特徵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
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科教片也有新發展。電影廠在原有的基礎上陸續增建八一電影製片廠、兒童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峨嵋電影製片廠、瀟湘電影製片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天山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
廣西電影製片廠、青年電影製片廠、深圳影業公司、雲南電影製片廠13個主要生產故事片的電影製片廠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和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
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電影資料館,1989年在該館基礎上建立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並創辦《當代電影》和《電影信息報》。電影工業和科研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發展。國產電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決放映和製片需要,還研製成功立體電影、環幕電影等 。全國放映單位已達14萬之多,比1949年增長了350倍。
1960年成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1979年改組為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中國電影金雞獎;影協下設中國電影出版社;還編輯出版《大眾電影》,舉辦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 。
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年起改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上年度的優秀影片頒發政府獎。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在於提高質量,開拓新的題材和體裁,繼承和發揚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借鑒外國影片的經驗,創作出既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又有國際水平的影片。
❼ 如何在電影方面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對於觀眾,提升其藝術鑒賞能力,即積極引入國外價值觀優秀正確,有一定社會意義的電影,或者獲獎電影。
對於市場,提升電影文化消費,引入國外大製作、商業大片等,同時加大對本土電影人的扶持政策,完善電影審查制度。(我們的制度存在漏洞,不然也不會有手撕鬼子、蝙蝠車大戰日軍陣地這種不是太好的影視作品面世)
對於本土文化,電影人製作電影時可考慮讓電影承擔起除商業之外的責任,比如通過電影加大本土優秀文化,傳統文化的宣傳。等等
❽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公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公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信息?
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是現代視聽技術的制高點。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和智能科技的驅動下,電影產業正在從傳統視聽產業向高科技產業轉型升級。質量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中國電影發展的核心目標和重中之重。深化電影科技自主創新,實現高水平自力更生,是新時代電影科技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影院放映質量和觀影體驗的提升,可以為觀眾提供更加差異化、極致化的觀影體驗,讓觀眾更加認可銀幕觀影的獨特性。此外,他還表示,未來中影將不斷完善高科技格式電影的產業鏈,探索高科技格式電影拍攝製作中的創新技術,開發相應的前期和後期製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