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部電影的幀率是多少與時長有關嗎
看制式,國內25幀/秒
㈡ 老電影中1格為多少幀
每秒24幀,也就是說每秒鍾播放24幅畫面。
㈢ 電影多少幀
電影一般採用每秒24幀的速度拍攝,但也有一些高幀數的電影,比如:《霍比特人》48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60/120幀
㈣ 電影每秒多少幀
電影放映的標準是每秒放映24幀,每秒遮擋24次,刷新率是每秒48次。這里的幀就是畫面,也就是說電影每秒放映24幅畫面,以達到動畫的效果。
研究表明,人眼承受的極限為每秒55幀,還有研究表明,每秒60幀以上可以明顯提升觀眾的觀影感受。每秒120幀是每秒24幀的5倍,採用這樣的拍攝技術可以讓畫面更加栩栩如生,讓觀眾彷彿置身其中,給人一種似真似幻的感覺。
所以,採用每秒24幀的畫面頻率符合這一規律,可以使我們察覺不到畫面的中斷。
不過,高幀頻的畫面異常清晰,使畫面所呈現的場景也異常真實,從而也會使電影失去了朦朧的想像美感。
(4)最早電影是多少幀擴展閱讀:
幀數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過高的幀數相當於同等長度的影片要存儲更多的畫面,因此影片的文件體積就會大量增加。特別是在清晰度高的情況下,這種增長是很嚴重的。
一般中國的電視播放每秒25幀,這個幀率屬於PAL制式,在亞洲和歐洲電視台較為常用,而美國加拿大一般都是NTSC制式每秒29.97幀。在中國一般的動畫製作以及廣告製作都是用PAL制式的25幀每秒。
另外,以往的每秒24幀電影看起來也許還行,但事實上其每一幀都會有模糊(blur),尤其是在快速運動的鏡頭中。如果電影鏡頭快速搖移,圖像就會有抖動(judder)或者頻閃(strobe)。
㈤ 60年代拍電影時 一般幀數是多少的
60年代拍電影時,就是使用國際通用的標准每秒24幀
電影在電視出現之前就已經確定國際通用的標準是每秒24幀,而電視走入家庭是在50-60年代,中國是在70年代後。
㈥ 電影一般多少幀
標准電影一般是24幀
轉換成video則為29.97 也就是說後期在電腦里做editing的時候
㈦ 電影平均幀數是多少
電影平均幀數是24幀,也就是說每秒鍾播放24幅畫面。
求採納,謝謝。
㈧ 電影最早出現時間是幾幾年
1888年
電影名:《Roundhay
Garden
Scene》
導演:勒普林斯
Louis
Le
Prince(1842-1890)
國籍:英國
註:世界上第一部(賽璐璐)電影,每秒10-12幀。推斷拍攝於1888年10月前(可能是10月14日),片長不足2秒。
據IMDB上的權威論證,英國的Louis
Le
Prince才是真正的世界電影之父,他在1888年就成功在銀幕上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電影《Roundhay
Garden
Scene》!只有短短2秒鍾!卻比法國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還早3年!同年他又做出了另一部2秒鍾的電影《Traffic
Crossing
Leeds
Bridge》
(1888)!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盧米埃爾的《工廠大門》(1895年)是世界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電影,看來大家的觀念應該改改了!
㈨ 全高清的電影每秒多少幀
艾諾的這個產品是支持24P也支持30P的,樓主可以放心購買。
對人的視覺來說,每秒鍾播放24幀圖像(即24P)就可以感覺到連續的運動畫面,電影採用的就是24幀的方法。不過在電視領域里使用了不同的錄制和播放方式,如NTSC制式使用了60幀隔行的方法,即每60分之一秒內播放半幀畫面,後期進入數字電視時代後改為30幀逐行的方式,即每30分之一秒內播放一幅整幅的畫面,PAL制式則採用了50幀隔行或是25幀逐行的顯示方式。
因此,為了能夠在電視上播放電影,需要把電影從24P的電影模式轉換成NTSC的60幀隔行或是30幀逐行的模式,早期是通過三二下拉方式(3 2 pull down),這個過程比較復雜,不贅述,樓主提到的所謂24P影院效果,即是對這個三二下拉過程的還原,這樣使用者可以在MP4上看到與電影院里類似的顯示方式,當然這對下載片源的格式有一定的要求。
雖然不一定能用得上,不過有總比沒有要好,主要是樓主可以確定該產品只是可以額外的支持24P功能,同時還可以良好的支持25P/50i/30P/60i等各種格式,而不是只支持24P。
㈩ 最早期的電影拍攝每秒鍾拍攝多少幀
艾諾的這個產品是支持24P也支持30P的,樓主可以放心購買。對人的視覺來說,每秒鍾播放24幀圖像(即24P)就可以感覺到連續的運動畫面,電影採用的就是24幀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