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咖啡最好的產自哪裡
世界十大頂級咖啡產地
第一名 衣索比亞:咖啡的本初之味
年產量:39.6萬噸
「一杯水洗耶加雪菲(Yirgacheffe)能夠帶出來的精緻花香和香甜果味,堪稱無與倫比;或是日曬處理的希達莫(Sidamo),甘甜、大氣,都是衣索比亞咖啡最具經典的頂級代表。」
——Cuvée Coffee教育總監Lorenzo Perkins
衣索比亞是著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的誕生地,人們至今一直保持著採收野生咖啡豆的傳統。海拔超過1500米的咖啡園,經過千年多的演變與適應,形成了獨特的咖啡風土,在自然野生環境下生長的衣索比亞咖啡被稱作「曠野的咖啡」,保留著咖啡豆最原始、最自然的味道,具有對風土最直接和充分的表達。
值得一提的是,中南美洲的咖啡已多數是引進品種,衣索比亞卻是難得的原生之地,更是有無數的本土野生品種尚未被發掘。
在衣索比亞的9大咖啡產區中,希達莫和耶加雪菲最為出眾。耶加雪菲原屬希達莫的子產區,由於風味特殊被獨立出來。濃郁和復雜的果香令它幾乎在一夜之間暴紅國際,成為行家的追捧對象,價格不菲。
第二名 肯亞:此生難忘的咖啡體驗
年產量:4.5萬噸
「如果讓我今後只能喝一種咖啡,那麼我選擇喝肯亞的咖啡。」
——知名專業咖啡網站Dear Coffee, I Love You作者Brian Jones
肯亞的咖啡歷史並不長,二十世紀初開始引進阿拉比卡咖啡品種,後更多地培育來自巴西的波本(Bourbon)品種。早期的英國殖民時期,為肯亞咖啡業建立了完善的栽培管理制度。高海拔的肯亞山區氣溫較低,延長了咖啡豆的成熟期,進而可以充分地積累果實復雜的香氣。奔放的酸度,厚重芳香的水果味,如黑加侖、葡萄柚等,構成了肯亞咖啡粗獷成熟的特點。
肯亞更注重咖啡品種的培植,專業團隊研發現的SL28是波本咖啡豆的直系分支,是肯亞咖啡品質和風味的最優質代表。
第三名 哥倫比亞:探索多樣性的樂趣
年產量:66萬噸
「許多哥倫比亞的小咖啡農獨立種植、採收和加工他們的咖啡豆,出現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單一地塊咖啡,它們的品質反映了咖啡農的匠心,以及它們所處的獨特風土。」
——Madcap咖啡公司經理Ryan Knapp
哥倫比亞咖啡最大的特點是它風格的多樣性,如果用葡萄酒作比,它就像是大廠與小農共生的香檳產區,既有標准化的穩定風格,也有趣致多變的小產量明星。總體來說,哥倫比亞咖啡風格清新,果味馥郁。哥倫比亞的咖啡生產者具備十分專業的烘培技術,令咖啡豆的品質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第四名 瓜地馬拉:令人驚喜的新貴
年產量:18.6萬噸
「來自這個中美洲小國的咖啡在近些年表現十分突出:和諧、甜美、柔和,香味十足,品味它就好像是向著它的根源(瑪雅文化)探索。」
——Pure Coffee博客作者Bill Walsh
瓜地馬拉的咖啡以其獨特風格,在近些年躋身世界咖啡名產區之列。在陰涼的火山地帶,咖啡豆發展出復雜的香氣層次和飽滿的口感,讓人不禁聯想到這里古老的瑪雅文化,深邃悠遠而富有神秘感。
第五名(並列) 哥斯大黎加:山好水好咖啡好
年產量:8.4萬噸
「我對哥斯大黎加的喜愛,來自熱情的人、美好的風景,當然少不了驚艷的咖啡。」
——Roast雜志出版人Connie Blumhardt
哥斯大黎加咖啡豆以阿拉比卡咖啡豆為主,以水洗方式處理,風格明亮,酸性溫和,甜度極佳。哥斯大黎加咖啡協會統一管理全國的咖啡工業,並設有專門的科研機構,發掘和改善本土咖啡的品質。
第五名(並列) 宏都拉斯:亂世之下的驕子
年產量:25.2萬噸
「傑出的中美洲產地,兩大品牌座落於山脈兩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El Cielito公司的César Fernandez'scoffee具有紅莓、葡萄乾和杏子等水果香氣,而San Luis Plane家的Mariano Mejía's coffee更像是綠茶、紅加倫子和榛果味。」
——Cafe Grumpy公司咖啡采購Cheryl Kingan
動亂的時局也許讓宏都拉斯成為了一個看似冷門的咖啡產區,卻是中美洲最主要的咖啡出口國之一,出口量僅次於瓜地馬拉,居第二位。
第七名 印度尼西亞:好像也可以忘掉貓屎
年產量:70.2萬噸
「爪哇島和巴厘島的咖啡生產者專注於培植和加工特定品種的咖啡豆,在工藝上精益求精。」
——Greenway Coffee公司David Buehrer
印尼不僅有倍受爭議的麝香貓,蘇門達臘的曼特寧咖啡濃香醇厚,爪哇咖啡甘醇順口,都是印尼咖啡為人熟知的經典。印尼是一個廉價咖啡與精品並存的產區,量產的咖啡使當地咖啡給人一種整體水準偏低的感覺,而事實上,印尼的精品咖啡一直在國際市場享有盛譽。
第八名(並列) 盧安達:極速升起的新星
年產量:14760噸
「我們從沒見到過一個發展如此迅速的產區,八年之中,從一個非咖啡產國,擠身可以舉辦國際咖啡大賽的名星產區之列。這種前所未有的成長速度正在我們眼前發生著。」
——Intelligentsia Coffee副總裁Geoff Watts
第八名(並列) 巴拿馬:遺世瑰寶
年產量:6000噸
「巴拿馬特產的瑰夏(Geisha)品種讓人百喝不厭。雖然它原產於衣索比亞,但卻在巴拿馬如魚得水。巴拿馬的瑰夏在各國際大賽中屢獲大獎。雖然它在歷史上曾一度被低估,但一些小咖啡農的佳作將巴拿馬推上了世界頂級產區的舞台。」
——Barista雜志編輯Sarah Allen
第八名(並列) 夏威夷(美國):美國的咖啡之島
「夏威夷是美國唯一的咖啡產地,並且品質不俗。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這里享受到一手的優質咖啡。」
⑵ 瓜地馬拉翡翠價格較低是因為種嫩
瓜地馬拉翡翠價格相對便宜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因為種嫩。高品質的危料玉質一樣緻密細膩,並不是所有瓜地馬拉翡翠都種嫩。
瓜地馬拉翡翠價格相對較低是因為它的市場預期不明朗。首先危料的珠光寶氣相對緬甸產的翡翠稍遜一籌。這是因為危料大多數是山料,這是它的形成條件造成的,山料的品質會比緬甸的水石料整體差一些。其次是危料的儲存量未知,能否發展成一個龐大而持續存在的產業是未知的。第三危料沒有跟中國翡翠文化傳統發生深度接觸。瓜地馬拉翡翠的開采歷史在阿茲特克帝國滅亡後中斷了很久,直至1974年才重新發現翡翠礦床,與中華文化無緣。這些因素導致市場普遍更認可緬甸翡翠。
⑶ 咖啡的盛產地有哪些
瓜地馬拉
這里的特硬咖啡豆顆粒飽滿,美味均衡,用其調制的咖啡純正濃郁。瓜地馬拉(Guatemala)咖啡曾享有世界上品質最佳咖啡的聲望,但質量也曾一度下降。然而,令人高興的是其聲望正在逐步挽回。
1750年,傑蘇伊特(Jesuit)神父將咖啡樹引種到瓜地馬拉,19世紀末德國殖民著發展了此地的咖啡工業。今天,咖啡業的大部分生產都在該國的南部進行。在這里,馬德雷(Sierra Madre)火山的山坡為種植上等的咖啡豆提 供了理想的條件,高海拔地帶生長的咖啡生機盎然。與其他種類的咖啡相比,品評家更喜歡這種具有香料味道的混合風味咖啡。此地的特硬咖啡豆更是難得一見的好 咖啡,它顆粒飽滿,味美可口,酸度均衡。另外,其巨型咖啡豆也使瓜地馬拉倍受關注。 咖啡業曾使該國繁榮,如今仍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統治地位。但不幸的是,國內的政治情況不利於咖啡種植者。高產量通常是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繁榮的標志。
然而, 瓜地馬拉現在的咖啡產量已相對下降,每公頃只有700公斤,而薩爾瓦多的產量為每公頃900公斤,哥斯大黎加的產量更是驚人,每公頃高達1700公斤。危 地馬拉咖啡出口貿易控制在私人公司手中,但國家咖啡委員會(Asociacion Nacional de Cafe)控制著咖啡工業的其他部門。目前瓜地馬拉一些質地最優的咖啡出口日本,在那裡,每杯咖啡賣到3~4美元。 大多數的小規模生產者是瑪雅人(Mayan)的後裔,他們喜歡杯稱為當地人。
目前,他們還受益於一個美國資助的項目,當地人稱之為「工程(The Project)」的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250萬美元,鼓勵開辦小型的高品質咖啡種植園。瓜地馬拉盛產優質咖啡的主要地區是阿蒂特蘭湖(Lake Atitlan)和韋韋特南戈(Huehuentenango)。該項目的目的是幫助克復困擾著世界咖啡業的高產低質的惡性循環。例如,波旁 (Bourbon)樹比新型矮樹長得高,且咖啡豆結得少,雖然他們都屬於阿拉伯咖啡品種,但波旁樹產出的咖啡豆更好,也更受美食家的歡迎。這個項目也希望 能鼓勵當地生產者自行加工咖啡豆,因為現在大部分咖啡果賣給了中間商,如果咖啡加工可在當地的工廠進行,那麼其價值甚至質量可能就會得到提高。
安提瓜島(Antigua)也是咖啡的著名產地。安提瓜島的咖啡產於卡馬那庄園(Hacienda Carmona),該處品質最佳的咖啡是愛爾普卡(EL Pulcal)它不僅質量好,而且比瓜地馬拉的其他咖啡味道更濃郁、口感更豐富、煙草味更重。每隔30年左右,安提瓜島附近地區就要遭受一次火山爆發的侵 襲,這給本來就富饒的土地提供了更多的氮 ,而且充足的降雨和陽光使這個地方更適於種植咖啡。 其他的咖啡產地還有:聖馬科(San Marco)、奧連特-科萬(Oriente & Coban)、帕爾卡(Palcya)、馬塔克斯昆特拉(Mataquescuintia)和位於薩卡帕(Zacapa)的拉曼(La Uman)等。特種咖啡協會的建立意味著瓜地馬拉政府開始對高品質咖啡予以關注,而為之作出的努力將會很快取得成效。
海地
來自有政治麻煩之國土的上好咖啡盡管存在著眾人皆知的問題,而且咖啡的質量在時好時壞地波動,但海地(Haiti)仍然試圖生產出一些高質量的咖啡。海地生產的大部分咖啡是在純天然的狀 態下生長的,這並非有意而是物質短缺的結果,其原因是農民們太窮買不起殺菌劑、除蟲劑和化肥。
海地主要的咖啡種植區是該國的北部。與其他國家相比,海地咖 啡的品牌、等級和種類更繁多。 在日本,海地咖啡被摻入牙買加藍山咖啡中,從而使藍山咖啡味道更加濃郁。
海地咖啡顆粒飽滿,風味濃郁,酸度由中到低,口感比較溫和。
宏都拉斯
總的來說,宏都拉斯咖啡聲譽頗佳,適用於混合咖啡。 宏都拉斯(Honras)的咖啡是從薩爾瓦多傳入的。宏都拉斯生產高酸性優質咖啡。像其他地方一樣,宏都拉斯的咖啡等級依據海拔高度而定:在海拔 700~1000米地帶種植的咖啡屬於中等,海拔1000~1500米地帶種植的咖啡屬於上乘,海拔1500~2000米的咖啡屬於特等。
1975年巴西霜凍之後,宏都拉斯的咖啡產量顯著提高,20年內從50萬袋增加到180萬袋。 咖啡銹病(Rust)對該國咖啡是一個很大的危害,尤其是該國東部,銹病更為嚴重,而用於治療這種疾病的葯物噴劑則對提高咖啡產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宏都拉斯所有咖啡都由個體運輸商發貨出口,大都出口到美國和德國。
牙買加
牙買加藍山咖啡是世界上最好大咖啡嗎? 聽說過牙買加(Jamaica)藍山咖啡的人幾乎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啡,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是為什麼。如同勞斯萊斯(Rolls-Royce)汽車和斯特拉迪瓦里製造的小提琴 (Stradivarius Violin)一樣,當某種東西獲得「世界上最好」的聲望時,這一聲望往往使它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並變成一個永世的神話。
最好的藍山咖啡無疑是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咖啡之一。雖然價格能保證藍山咖啡的供應,但並不能相同地保證該咖啡有最好的風味。還值得注意的是,這中咖啡喝起來要比看上去昂貴。要想品嘗到它最好的風味,所放入的咖啡豆必 須比飲用其他咖啡時多,否則風味就有點名不符實,所以體現風味的真正費用就在於它要比價格僅次於它的咖啡多加10%~15%的咖啡豆。
據說,真正的藍山咖 啡是由當地最好的生咖啡豆製成的,這正是品嘗家的樂趣所在。它的風味濃郁、均衡、富有水果味和酸味,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要。除此之外,優質新鮮的藍山咖啡 風味特別持久,就像飲酒人所說的那樣――回味無窮。
仔細了解一下藍山咖啡的神話是必要的,因為過去的形象和今天的現實經常不是一致的。1725年,尼古拉勞斯爵士(Sir Nicholas Lawes)將第一批藍山咖啡種從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帶到牙買加,種植在聖安德魯(St.Andrew)地區。今天的聖安德魯產區仍然是 藍山咖啡的三大產區之一,其他兩大產區是波特蘭(Portland)產區和聖托馬斯(St..Thomas)產區。8年內,牙買加出口的純正咖啡達375 噸多。1932年,咖啡生產達到高峰,收獲的咖啡多達15000多噸。 但到1948年,咖啡質量已經下降,加拿大購買商拒絕在續合同,為此牙買加政府成立了咖啡工業委員會,以挽救頂級咖啡的命運。到1969年,情況得到了改 善,因為利用日本貸款改善了生產質量,從而保證了市場。即使在1969年,日本咖啡飲用者也還願意為這種咖啡付保險金,而如今,這種咖啡已達到了被狂熱喜 愛的地步。 到1981年,牙買加又有1500公頃左右的土地被開墾用於種植咖啡,隨後又投資開發了另外6000公頃咖啡地。
事實上,今天的藍山地區是一個僅有 6000公頃種植面積的小地方,不能所有標有「藍山」字樣的咖啡都在那裡種植。另外的12000公頃土地用於種植其他兩種類型的咖啡(非藍山咖啡):高山 頂級咖啡(High Mountain Supreme)和牙買加咖啡(Prime Washed Jamaican)。
真正的藍山咖啡是世界上種植條件最優越的咖啡之一,牙買加的天氣、地質結構和地勢共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理想場所。橫貫牙買加的山脊一直延伸至小島東部,藍 山山脈高達2100米以上。天氣涼爽、多霧、降雨頻繁,使得這方富饒的土地雨水調和。在這里人們使用混合種植法種植咖啡樹,使之在梯田裡與香蕉樹 和鱷梨樹相依相傍。 一些小庄園也種植藍山咖啡,如:瓦倫福德庄園(Wallenford Estate)、銀山莊園(Silver Hill Estate)和馬丁內斯(J.Martinez)的亞特蘭大庄園(Atlanta Estate)等。即使是這個地區最大的庄園主,按國際標准來算,也屬於小規模種植,其中許多庄園主是小土地擁有者,他們的家族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勞作了兩 個世紀。
牙買加的咖啡業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颶風的影響,勞作費用的增加和梯田難於進行機械化作業等。許多小庄園和農場很難進行合理化種植。 然而,藍山咖啡是那些重視信譽的咖啡零售商不論怎麼樣都要庫存一些的咖啡。英國一位主要零售商說:不管價格如何,他將持續不斷地全年出售藍山咖啡,因為他有許多隻認「藍山」的顧客。
現在,收獲後的藍山咖啡90%為日本人所購買。在1992年,牙買加賣給日本688噸藍山咖啡,賣給美國75噸,賣給英國59噸。現在由於世界其他地方只能獲得藍山咖啡產量的10%,因此不管價格高低,藍山咖啡總是供不應求。在英國,很多年來,朗福德兄弟(Langford Brothers)公司是唯一的供應商。後來埃德蒙茲集團(Edmonds Group)也得到了牙買加薩爾達食品公司(Salda Foods)提供貨源。
藍山咖啡與其他咖啡在運輸方面的區別是,它用容量70公斤的木桶運輸,這是瓜德羅普島 上個世紀所生產的博尼菲爾(Bonifieur)木桶的仿製品。這種木桶最初用於裝載從英國運往牙買加的麵粉,通常帶有商標名和生產廠家的名稱。咖啡業委 員會為所有的純正牙買加咖啡發放證書,並在出口前蓋上認可章。
馬提尼克島
美洲咖啡的搖籃
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是個小島,也是中美洲咖啡的發源地,但是它今天的咖啡產量卻很少。西半球的第一棵咖啡樹是在18世紀20年代初由德克 利(Gabriel Mathieu de Clieu)從法國帶來的。德克利早年是馬提尼克島的海軍軍官,他帶回一棵咖啡樹,把它栽種在普里切(Prechear),第一次收成是在1726年。隨 後,咖啡從馬提尼克島又傳入海地、多明尼加和瓜德羅普島。據記載,1777年馬提尼克島的咖啡樹就達18791680棵。
馬提尼克島上的咖啡樹見證了一個產業的成長及毀滅的歷史。今天該島主要出口香蕉、甘蔗和菠蘿。
墨西哥
來自世界第四大咖啡生 產國的咖啡,幼滑而芳香 世界上第四大咖啡生產地墨西哥,年產咖啡約500萬袋。其大部分咖啡是由近10萬戶的小耕農生產的,曾經操縱咖啡業的大庄園已不多見了。墨西哥咖啡每公頃 產量為630公斤左右。後來墨西哥咖啡協會(Instituto Mexicano del Café,簡稱Inmecafe)控制了咖啡業。咖啡協會即控制著咖啡種植,也控制著11月起就可出口的咖啡豆的市場。協會為農民提供最低收購價格、技術建議和其他幫助。但從1991年起,咖啡協會的活動已有所減少,它的職能還可能進一步減弱。
咖啡協議(Coffee Agreement)的瓦解和價格支持的消失,實際上是幫助了一些生產者,因為這迫使他們發展各自的品牌,並取得與國外市場更緊密的聯系,而加拿大、美國 和墨西哥之間的NAFTA協議將進一步幫助墨西哥產品出口到北美.。 一些人認為最好的巨型咖啡豆產於墨西哥而不是產於瓜地馬拉,但兩地咖啡豆的供應和質量都可能變化,被稱為馬拉戈日皮(Maragogype)的咖啡豆顆粒 大,所產咖啡柔滑、醇厚、芳香誘人。農民的貧窮造成了大多數咖啡靠自然條件生長,即:不使用除蟲劑或化肥等化學制劑。
墨西哥最好的咖啡產地是該國南部的恰帕斯(Chiapas),這里種植的咖啡品種包括塔潘楚拉(Tapanchula)和維斯特拉(Huixtla)。瓦哈卡(Oaxaca)地區也出產上等 咖啡豆,靠自然條件生長的普盧馬科伊斯特派克(Pluma Coixtepec)咖啡豆是其中極品。瓦哈卡地區還出產阿爾圖拉奧里薩巴(Altura Orizaba)咖啡和阿爾圖拉瓦圖斯科(Altura Huatusco)咖啡。阿爾圖拉科阿塔派克(Altura Coatapec)地區出產韋拉克魯斯(Veracruz)咖啡。墨西哥最好的巨型咖啡豆是利基丹巴爾(Liquidambar MS)咖啡豆。
尼加拉瓜
極佳的尼加拉瓜咖啡在 世界上位居前列,它溫和可口,顆粒適中,十分芳香。 在許多國家,由於政治原因,咖啡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尼加拉瓜咖啡業也不例外。1979年的革命使咖啡種植園主被迫逃往邁阿蜜(Miami)。隨後是一段舉 棋不定的日子,政府曾考慮是否重新分配土地(其中包括許多種植園),這樣就導致了咖啡供應不足,產量下降,由70年代初的100多萬袋降到1990年的不 足60萬袋。 現在政府已開放咖啡業,私人業主掌握了市場。上乘的尼加拉瓜咖啡種植在該國的北部和中部,最好的咖啡產於馬塔加爾帕(Matagalpa)的西諾特加 (Jinotega)和新塞哥維亞(Nuevo Segovia)。上乘的尼加拉瓜咖啡歸入中埃斯特里克塔曼特阿爾圖拉(Central Estrictamendte Altura)咖啡類,它酸度適中,芳香可口,十分令人喜愛。質量較差的咖啡豆則被廣泛用於混合咖啡。
巴拿馬
高地種植的咖啡絕對優質,唯種植園咖啡還沒有上市。
巴拿馬(Panama)咖啡很柔滑、重量輕而且酸味均衡,其優質咖啡豆風味純正、極富特色。每年出口的第一批咖啡在11月份啟運,幾乎全部優質咖啡豆都運往法國和芬蘭。
上等的咖啡種植在該國北部,即靠近哥斯大黎加、臨近太平洋一帶。奇里基(Chiriqui)省博克特(Boquet)區生產的咖啡很有名,其他地區則有大衛(David)區,瑞馬西門圖(Remacimeinto)區、布加巴(Bugaba)區和托萊(Tole)區。
被品評家們認可的博爾坎巴魯咖啡(Café Volcan Baru)勢頭看好,該咖啡品質特佳,1994年的產量達2000袋,佔全國總產量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