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京南京在日本票房
1.5億。電影《南京南京》是由中影集團和星美傳媒聯合出品的戰爭大片,在2009年5月5日上線日本國家內,受到很多好評,截止2022年8月4日南京南京公布的票房是1.5億元。
『貳』 《南京!南京!》電影院票價在深圳這邊現在賣多少深圳龍崗哪裡有電影院有上映這部片子的
龍崗影城有上影
票價50元,半價時段是30元
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叄』 南京南京票房最終總共多少
「南京」過1.5億大關沖2億上映一個月 影院放映熱度不減 陸川成為內地第四個票房破1.5億元的導演 本報訊(記者喻德術)《南京!南京!》今天上映整一個月,截至今日凌晨,票房已突破1.5億,下一個目標直指2億。 中影集團表示,上月22日,《南京!南京!》在國內全面上映,引起巨大反響,當天下午票房超過900萬,10天之後票房過億。 《南京!南京!》票房突破1.5億,陸川也由此成為第四個內地票房過1.5億的導演,相較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陸川僅拍了三部作品就拿到這么高的票房,也算是一個奇跡。 除在內地熱映外,本月中上旬,《南京!南京!》在香港上映,目前票房已超過300萬元,算是比較成功的內地電影。 同時,在正在舉行的戛納電影節上,該片客觀的敘事視角大獲歐洲發行商的青睞。目前影片的英國版權已經售出,德國、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的版權也正在商談之中。 盡管歐洲版權一共賣了多少錢現在尚未統計出來,但據記者獲悉,該片是目前賣得最好的中國影片之一。影院調查熱映勢頭一點沒減 一般的片子都是上映兩周之後就處於「弱勢」地位了,但已經上映一個月的《南京!南京!》依然強勢。北京各大影院仍在熱映該片。 記者登錄北京各大影院的排片表發現,該片目前的排映場次仍然很多,熱度不減。比如在UME國際影城華星店,《南京!南京!》今天排了5場,僅次於比它晚上映多時的好萊塢大片《金剛狼》和《星際迷航》。 而在北京星美國際影城金源店,《南京!南京!》今天的排映場次則多達11場,比《金剛狼》和《星際迷航》還要多,穩坐「老大」地位。 該影城工作人員金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剛開始上映的時候,有不少觀眾從心理上不願去觸碰這段歷史,現在也慢慢開始接受了,所以觀眾仍然很多。」 至於該片何時下線,金思表示:「不知道,只要有觀眾我們就演。」
『肆』 南京!南京!這部電影,當時的票房是多少
票房上1.5億
『伍』 南京南京電影讀後感
南京南京電影讀後感
《南京南京》觀後感
《南京南京》從技術上講,確實算得上中國電影的進步代表,曹郁的攝影我尤其喜歡,音樂也不錯,演員的表演也個個出彩——但仍也不能迴避它的價值觀有問題,我不知道這樣的問題該安在導演頭上,還是中國製片方甚至是電影審查機關的頭上,《南京!南京!》能過審,而且還是“2009年建國60周年推薦影片”,可我在電影院看了兩遍卻一點兒也找不到它應成為“推薦影片”的原因,倒是覺得日本的電影審查機關應把它列為“推薦影片”——不過,話說回來,《南京!南京!》里的角川正雄現象,在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剛剛爆發不足半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起)就有日本兵在南京因為殺了中國人而自責地開槍自殺,這可能被日本人看成是對武士道精神的侮辱,有所謂的專家不是說,《南京!南京!》里所有的影像都是有當時的歷史素材做依據嗎?那我就想問問,角川自殺那個畫面,歷史上的依據在哪裡?
確實有一些日本鬼子因為在南京和中國犯下太大罪行而自責甚至可能為了贖罪自殺的事,但有史可查的,全都是在戰後,《東史郎日記》我也通篇讀過,老頭子確實在真心懺悔,但就是懺悔到東史郎的程度,他亦沒有選擇以自殺以向中國人民謝罪。
所以,角川正雄的自殺,實在是《南京!南京!》的一個大敗筆,敗到電影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
所謂的普世或者普適價值,並不是指全世界只有一種價值觀,而是互相尊重彼此的價值觀,《南京!南京!》選擇了一個以參戰和參屠日本兵的視角展示那段大屠殺史實的電影方式,但那個日本兵的骨子裡卻流著中國人的迂腐、矯情和自戀的血,您拍屁股想想,如果《南京!南京!》里的角川可以成為一種侵華日軍的典型,日本人能在其後中國呆上8年嗎?恐怕8個月都呆不足吧。
《南京南京》觀後感
沉重的心情溢於言表。曾經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嘆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聵的影片將戰爭的醜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無疑。強暴,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09年,《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牆,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直在城裡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說: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後,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築物都炸平,但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直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築的中國精神。
歷史可以寬恕,但不能遺忘。
對於那樣一段歷史,已經成為了整個民族的死結,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可以附著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離去了72年,當初倖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希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後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然後讓看到的後來人叩問自己的心,至於會得到什麼樣的回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己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復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陸』 《南京》這部電影的介紹。
一部由美國電影人製作的反映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南京夢魘》最近在美國的加州、華盛頓州、紐約州等地試映50多場,每場幾乎都是座無虛席,有時甚至連走廊、門口和窗外都站滿了人。當看到屠刀下的中國平民的屍體堆積成山,被強奸後的中國婦女被開膛破肚,進行殺人比賽後的日本軍官在瘋狂地獰笑,許多人邊看邊流淚哭泣,電影結束後,禮堂里往往安靜極了,很多人一時忘記離開。
其他介紹:
這部紀錄片的製片人是朗恩·喬瑟夫博士。他曾拍攝過紀錄片《希特勒》,在電影界有一定名望。近日,喬瑟夫接受了《環球時報》記者的采訪。談到他的拍攝動機時,他說,25年前,他在一本書中看到了一段描寫南京大屠殺的記述,感到無比震驚。他原本決定寫一本記錄南京大屠殺的書,為此他花了20年的時間收集零零星星的資料。正當他准備動手寫書時,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問世了。他看後,自覺超不過張純如,於是改變主意,決定拍一部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
《南京夢魘》的製作前後籌備近10年,從2005年初正式開拍,從最初的120分鍾版本到現在的77分鍾版本,歷經數十次修改。影片由喬瑟夫博士的電影工作室和一家美國公司共同製作完成,曾任中國中央電視台記者的吳海燕擔任了中文版製片人和配音。影片製作所耗費的近十萬美元全部來自於喬瑟夫自己的積蓄。電影評論人士認為,該片的圖片資料之完整,史實之引人入勝,製作藝術之精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同類主題的電影,而且這部電影通過一個美國人獨立的視角來敘述史實,不代表任何社團、政黨或國家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
喬瑟夫說,令他感動的是,在一次試映後,許多美國華裔觀眾被深深地打動,他們紛紛慷慨解囊,少則捐500美元,多則捐1000美元。有位老人當場捐了1萬美元。喬瑟夫說,他要把這些捐款用在影片的宣傳和推廣上,讓更多的人能看到它。在洛杉磯中英文版分場試映式上,有好幾位美國觀眾多次出席放映式,不僅觀看英文版,還觀看中文版,當被問及為什麼觀看那麼多遍時,他們回答說,這是一部令他們的心靈產生震撼的電影,他們希望能夠多和製片人交流,多了解這段歷史。
喬瑟夫說,影片試映取得了成功後,他將1萬個拷貝銷售或贈送給了有關人士,另將500個拷貝分發給了美國大報。製作組目前正計劃製作該片的日文版,除了尋找日裔製片人,還打算請日本一名著名演員做配音。喬瑟夫說,日本有關人士已向他表示,將在明年夏天在日本放映該影片。最近,還有人向他預訂了10萬張該影片日語版的DVD,准備在日本免費贈送。《南京夢魘》也已經正式搬上互聯網。
『柒』 南京!南京!的電影總投資額是多少
號稱是1.73億,但這裡面水份很大。去掉宣傳費用3000萬以外,我估計投資頂多8000-9000萬了。總感覺投資有點浪費了,視點太小,導演的功力也不足,鏡頭中展現在東西太少
『捌』 看過電影《南京南京》的進!
南京南京里的人物是根據真實原型再藝術創造的。
他們在歷史中存在,但不是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完全一樣。
百合子不愛角川。
做為慰安婦她開始只是帶著一腔熱血為所謂的聖戰奉獻。
我覺得其實角川也不愛百合子。
他只是在戰場這個冷酷的地方找到的一些溫暖,
把百合子當做了自己的精神寄託。
第二次角川帶著禮物去找百合子的時候,
百合子都已經忘了他了,
只把他當做客人。
而當百合子死後,
角川覺得精神寄託也沒了,
加上其他事情的作用,
他選擇了自殺。
『玖』 <南京南京>電影拍的怎麼樣
暴民對《南京南京》的攻擊讓我見識到了最醜陋的中國人。
一部優秀作品能被如此多人齊聲討伐,實在是驚了人的群體行為。在此懶得提網路暴力雲雲,只說說這些生而為『人』的傢伙。
初聞《南京南京》被口誅筆伐是讓我不能接受的,這是一部世界級的好電影,它有寫實的劇情和意義,有震撼的感官和場面,是一部由一撮優秀有建設能力的團隊製作的電影。偏偏卻能有人對它不爽。大體看了一看,既如所料又驚愕了一身;以日本軍官為視角,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寫實手法為基礎,僅此竟就足以戳漏一個「愛國者」的本我,讓它渾身燥熱,讓它歇斯底里,讓它綳筋,嘶叫。
我不能完全理解病夫的姿態,卻可以大概看個兩三。既然它們不能接受這樣的電影,那要知道『不接受』這三字無非就是他的局限性遭到的一擊敲打,倘若這樣的局限性還合乎工業時代一個有尊嚴的人的底線的話,或許還允許被理解和原諒。而我所見的,就是這些人難以啟齒的齷齪頭腦。
它們總有一些匪夷所思的邏輯。以亡魂的名義,它們不接受日本兵不完全有昭和青年組成的事實,不接受死去的中國人多是未有抵抗而死的普通人,不接受投降的中國士兵的存在。以日軍視角拍攝,思想上存在了拍攝重演日軍祭祀的念頭,以及編排了日本兵自殺死在花里這樣的劇情,這就證明了導演陸川的媚日賣國傾向。
我想了想,以理科的慣用做法,觀察《南京南京》《1942》被嗆了又嗆,《金陵十三釵》躲過一劫,《捍衛者》這樣的爛片被大加贊揚;當中有何變數耶?
有的人啊,它們看不得看不起,看了《1942》《南京南京》,災難人性和思考隸屬於他們腦子之外的世界,只有『中國人不如日本人厲害』這樣的想法能在他們腦袋裡面安家,什麼樣的劇情都能向著這個方向推測。畢竟,這就是它們最在乎的。
細細數下來當然怪不得他們自己,人生下來就開始遭到莫名其妙的教育嘛,最後在生活中過分缺乏實際,就不得不夢游在一些副食里了,譬如打小鬼子,想著萬一打小鬼子能提升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呢。鬼子呢,不能太厲害,得站著給咱們打,這才出氣;鬼子得兇狠邪惡,得殺下一片和自己不相乾的人,要是哪天蹦出來一個有點像人的鬼子,哪怕那鬼子心一軟,救下幾個人的命,單這情形也是大不敬又賣國的,自然不能接受;對了,它們裡面少數聰明些的還得給這不敬又媚外的情形按幾個好聽的名字,叫「對法西斯批判不夠徹底」。
侵略鬼子老家的美夢也是得做的,且和鬼子侵略中國不一樣,這叫昭昭天命。自然的,思想這么親切,它們也喜歡鬼子的一些符合「不大不敬不賣國」的東西,像在瓜島餓死病死之前鬼子的自殺沖鋒,鬼子的殺降傳統,鬼子的絕對服從就往往得到它們的認可。
這就是最醜陋的中國人每天乾的事,一群烏合之眾,日本鬼子的脫胎轉世
『拾』 投資過億的國產電影
本報訊 盡管去年票房達到了100億,但是核對去年上映的國產影片票房數字和投入成本,發現投資電影並沒有看起來那麼賺錢――去年國產片上映的數量是117部,如果按照製片方宣傳的成本為准(某些影片有虛報成本的狀況),共有101部票房成績不及投資2.5 倍,難以回本,占整體片量的九成。 2010年,票房過億國產片有17部,票房在5000萬元左右的有8部,近五成中小成本影片票房成績在2000萬至500萬左右徘徊,票房成績在100萬及以下的電影有20多部。其中,號稱投資1.2億的《精武風雲》收1.36億,刨去影院分成,光靠票房遠不夠回本;《全城戒備》號稱投資1億港元,但內地票房只收8800萬人民幣,香港票房收309萬港元;投資7000萬左右的《劍雨》雖口碑不錯,但票房僅有6600萬;而投資8000萬的《西風烈》本期待票房過億,結果只收入6600萬;打著投資7000萬、中國首部3D大片旗號的《唐吉可德》最後只收3400萬;而分別高喊投資2000萬美元的《蘇乞兒》和過億人民幣投資的《東風雨》,如果投資數目水分不大,那前者4820萬、後者2870萬的票房成績堪稱全年最慘。 談到2010年電影賠比賺多,《觀音山》製片人方勵分析:「如今電影是四六分成,投資人拿四,院線拿六。舉例來說,一部電影票房是1個億,分到投資人手裡就只有4000萬,那我要賺回這4000萬得投入多少拷貝啊,起碼得要投放500至1000個拷貝吧,一個拷貝製作費是8000元至1萬元,你自己算算賬,所以單純從票房來達到賺錢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能收回成本就已經很不錯了。」 「繁榮只是表象」,新影聯負責人高軍呼籲,「目前電影業的虧損率已經高達70%,是時候給電影市場降降溫了」。 望樓主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