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攀登者》定檔9月30日,夢幻陣容詮釋攀登精神
4月22日,電影《攀登者》在珠峰大本營舉辦了最高海拔的關機儀式。作為上影獻禮建國70周年的重頭戲,《攀登者》陣容堪稱夢幻。徐克監制、李仁港執導、阿來編劇,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陳龍、曲尼次仁、拉旺羅布、劉小鋒、多布傑主演,成龍友情出演。
殺青當天,劇組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完成了全片最後一鏡的拍攝後,監制徐克攜主演吳京、張譯、何琳、曲尼次仁、拉旺羅布組成「攀登者聯盟」亮相關機儀式現場,分享電影幕後的創作與拍攝歷程,並宣布電影將於9月30日國慶檔全國公映。
電影《攀登者》「冰爪」版定檔海報
展現首次北坡登頂壯烈 歷史
電影《攀登者》改編自真實 歷史 事件,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當年的登山隊成員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兩代登山人,面對不同的時代和挑戰,展現的是共同堅韌不屈的精神。
作為中國首部大製作登山題材電影《攀登者》,徐克正是因為對這一題材十分感興趣才「臨危受命」出任影片監制。他在現場表示:「1960年中國登山隊作為第一批從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人類,向世界說明珠峰是我們的高峰,既然是我們的山就要自己攀登上去,這就是攀登者的精神。」徐克還坦言:「日本、韓國等國家在電影領域都曾拍攝過相關題材的商業大片,電影《攀登者》作為國內首部大製作的登山題材從故事到視效都是極具中國特色。」而作為一部「大片」,視覺上的可看性也至關重要,徐克透露:「會藉助業內頂尖的視效手段表現出世界第一高峰神聖、壯觀與艱險的雪域奇觀,希望觀眾可以通過影片感受到中國登山隊的前輩們不斷向上、勇攀高峰的中國精神。」
電影《攀登者》監制徐克(右)與主演吳京
《攀登者》的編劇是曾憑借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的著名藏族編劇阿來,據影片出品人、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介紹,阿來曾經采訪過1960年和1975年這兩批登山隊員的原型人物,寫過相關紀實文學,因此在影片創作之初原本一籌莫展的時刻,阿來的加入為影片注入了靈魂。
電影《攀登者》關機儀式現場,1975年勝利登頂珠峰的中國登山隊隊員桑珠也專程來到活動現場,講述了中國登山隊勇攀珠峰的艱險過程與真實史實。早在關機的前兩天,桑珠還與吳京、張譯共同參觀了拉薩的雪山博物館。面對博物館中一件件昔日珍貴的物件,桑珠說起老隊友犧牲的往事,硬漢吳京都沒忍住眼淚。
吳京現場透露:「拍攝過程中我們也還原了當年攀登者們的裝備,當我拿著這些裝備去請教現在的專業登山隊員,他們都不敢相信當年的先輩們是憑借著這樣的工具攀上的珠峰。這也印證了老一輩登山英雄們的那種勇氣!」
此次上珠峰,吳京和張譯也在大本營為自己在影片中飾演的原型人物新立了墓碑,「讓兩位先驅在珠峰也能有一個家。」張譯表示:「這些前輩是我們中國登珠峰的先驅,有了他們才有了今天影片的人物,感謝他們為祖國攀登事業做出的貢獻,也緬懷為攀登珠峰逝去的先烈。」
主創珠峰大本營合影
吳京張譯體驗登山隊生活
電影《攀登者》為了真實再現中國登山英雄們勇登珠峰的英雄事跡,劇組來到西藏進行實地取景拍攝。主演吳京、張譯還冒著嚴寒在珠峰大本營過夜,體驗登山隊員生活。關機儀式當天,張譯「爆料」吳京因為是運動員出身,耗氧量巨大,前一晚連喝水帶起夜30多次,自己則在一旁「靜靜看著這一切」。
玩笑歸玩笑,拍攝一部登山電影的難度和挑戰可想而知。張譯說:「作為影片中一名攀登者,不僅要面對的是零下幾十度的嚴寒、狂風、雪崩等極端的自然環境與天險,更要面對心理與生理雙重的嚴峻挑戰,以超於常人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一切險阻和困難,這也是我與片中角色共同完成的一次對自我的全新挑戰,向攀登英雄們致敬。」主演何琳表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珠穆朗瑪峰,都有自己的夢想,能夠在沖頂的路上堅定心中的信念,為之掙扎煎熬並努力拚搏,人生足矣。」藏族演員曲尼次仁坦言:「很感恩能夠與這樣優秀的主創團隊和演員們一起合作,雖然拍攝艱苦,但獲益良多。」另一位藏族演員拉旺羅布也表示:「能夠回到自己家鄉參與這樣一部講述中國攀登英雄的電影非常榮幸。」
有過登山經驗的吳京後來因為膝蓋受傷沒有再從事這項運動,此次「重返」珠峰,吳京坦言,最寶貴的感受是重新感受到了電影和電影人的「純粹」,「拍攝的時候我們感受到了海拔、風雪、艱苦和友情,感謝《攀登者》讓我們全身心的感受到了電影的單純、純粹和快樂,真正地去感受電影才能拍出好的電影作品。」
除了到場主創,主演名單中的章子怡、胡歌、井柏然、陳龍等演員也在片中奉獻了十分精彩的表演。任仲倫透露,「每個演員對角色的要求都很嚴格。」
雖然是一部主旋律電影,但任仲倫表示,這將是一部不同於以往主旋律刻板印象的作品,「有強烈的英雄主義情節,還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東方式的登山電影。「
關機儀式現場,電影《攀登者》正式宣布定檔9月30日國慶檔全國公映,並揭曉了影片的定檔海報。
監制徐克現場執導最後一鏡
Ⅱ 攀登者豆瓣評分 關於電影的劇情簡介
1、目前該片暫未上映,豆瓣尚沒有評分。電影的上映日期為2019-09-30,片長125分鍾。
2、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的任務。15年後,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Ⅲ 影評一一《攀登者》
影評一《攀登者》
看完電影《攀登者》比較驚喜,比預期強很多,比《中國機長》和《我和我的祖國》強太多,此片排第一也應該第二,值得推薦!
推薦理由:畫面震撼、鏡頭真實、特效逼真、節奏緊奏、陣容強大、演技在線。
1.演員演技精準到位。吳京、章子怡不用說,那個飾演曲松林的張譯也不錯,雖然那個角色或許不招人喜歡,但人物性格刻畫的很深刻,演的很自然很流暢,類似本色演出。國慶三大獻禮片都有他的出演,我估計這傢伙一定會紅,走實力派的,並且他的角色辨識度很高,很鮮明人物特點就是 一一倔強,你看他那單眼皮就知道……
2、畫面震撼、配樂強大,特效出彩。作品應該說畫面是非常出彩的。整片視覺沖擊一直很強,不是身臨其境也是感同深受,好多觀眾看到一半都開始加衣服了,這個效果就達到了。每一片雪花,每一塊飛石、冰塊,特別是大風口的那風,呈現的都非常細致真實,畫面感染力很強,作品代入感很強。空鏡頭、長鏡頭、主觀鏡頭的運用很有效,給了一個宏大的格局、給了一個開闊的視野,給了一個真實的視角,算得上用心之作。作品在表現災難時的仰視鏡頭運用的很巧妙,在表現人與山的關系時鳥瞰鏡頭用的很准確,對描寫意境製造氛圍起到了關鍵作用。區別於別的電影不同的是,本作品的特寫和閃鏡的組合運用相當成功,在刻化風的破壞力上,特寫鏡頭寫出了險、閃鏡閃出了急,很好地表達了情感,容易引起共鳴!
電影配樂也很強大,功能性配樂節奏非常緊湊也很震撼,既有效地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又很好地宣染了緊張情緒,既大氣又不失精緻,難得!畫面和音樂也是高於《中國機長》的關鍵之處。
3、老道的快節奏把控,利用有限時間將內容鋪滿。不要吐槽故事線簡單粗暴,強行加感情戲。我的觀點是感情戲該加,但不該加如此之多的煽情戲。
為什麼說該加感情戲?原因在於登山事件本身就很容易描述清楚。登山活動最適合的類型是紀錄片,如果搞成商業片必須深度挖掘支線題材,感情是攀登的動力之一。在本片中感情分為愛國之情和戀人之情,大的背景是為國爭光,這是攀登行動大的戰略背景,也是主旋律的基礎。然而,在具體到某個人,某一件事,每個角色必須要有情感支撐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偉大的精神從哪裡來?不能純粹只是為國爭光,還要有因家人、戀人所產生的情感依託,兩者兼備才是家國情懷。這樣才是真實的情感,也利於演員的二次創作!
為什麼又不能加多?本片最大的敗筆是把感情戲純整成了煽情戲!一是感情戲太多,光愛情戲就有兩條線,影響到主題的展開。二是表現手法和時機沒有把握好,對主題情感的宣洩造成梗阻。每次一到攀登的關鍵環節就是遇險,剛把觀眾的心提起來,等著一股已經在心中生成的熱血噴發出來。畫面一切,那個章子怡就開始:突擊隊突擊隊,方五洲方五洲的叫起來,然後就是煽情。觀眾的情緒宣洩找不到出口,啞了!三是最後女主臨死前步話機對話那段是本片最不合時宜的糟糕之處,突擊隊即將登頂,也是最艱難最關鍵最激動的一刻,結果你又整個長篇煽情,以至於最後幾步關鍵的登頂過程反而表現的太倉促,細節完全沒有,嚴重影響這一情節的完整性。如此長的煽情戲,作品更名為《珠峰絕戀》更好。
4、故事題材很好,但直接切入結局太早了。一開篇就登頂了,以至於情感爆發太早,到後來最後結尾的再次登頂,觀眾都因審美疲勞,情緒不太飽滿了。我覺得如果把第一次登頂的故事,放在第二次登頂後找到手電筒拿出國旗後,以回憶倒述的形式講出來,也許會更好,可能會抖出一個很大的情感袍袱。還有搞笑的是第一次就那麼幾個人還那麼快登頂了,第二次那麼多團隊,各種班子還搞的那麼慘,那麼難!所以講述順序換一下可能更好吧!
Ⅳ 攀登者電影演員表(致敬60年前珠峰攀登者)
這是一個塵封了60年、關於捍衛尊嚴與家國的故事。在冷戰最為緊張的年代,剛剛經歷了中蘇問題的中國又面對經濟寒冬,同時,不斷有反動勢力試圖干擾我國內政,宣示獨立主權、表明自力更生的能力刻不容緩。1960年5月25日,由王富洲、屈銀華、貢布組成的中國登山隊首次向珠峰發起沖刺,實現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壯舉。遺憾的是,這次登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時隔15年,中國登上隊再次登頂珠峰,索南羅布、貢嘎巴桑、桑珠、潘多、羅則、侯生福、阿布欽、大平措、次仁多吉九人終於在珠峰上插上了中國國旗,留下了中國人征服珠峰「鐵證」。
倒計時4天海報
作為國慶檔重磅獻禮之作,將於9月28日開啟點映、9月30日正式公映的電影《攀登者》正是根據這段歷史改編,講述了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從珠峰北坡登頂的故事。電影的陣容強大,吳京、張譯、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等演員組成的超強「攀登者聯盟」把這段歷史重新拉回人們的視線。
方五洲(吳京飾演)重歸登山隊
為國登山:就是去打仗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9座在中國境內或邊境上,但直到1956年,中國的登山運動仍是一片空白,從境內的北坡攀登珠峰更是猶如天方夜譚。北坳頂部海拔高達7007米,坡度平均在五六十度,最大坡度達70度,個別地段近乎垂直,像一座高聳的城牆屹立在珠穆朗瑪峰腰部,積雪深不可測,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巨大的冰崩和雪崩。
那個時候,尼泊爾還是印度的附屬地,1953年,在尼泊爾向導丹增·諾爾蓋和紐西蘭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從尼泊爾境內南坡登頂後,印方一再叫囂珠穆朗瑪峰根本不屬於中國,中國人沒有權利攀登,也攀登不上去。和今天的人攀登珠峰的自我挑戰、實現夢想的意義不同,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登峰行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政治內涵。
事關國家尊嚴,時任國家體委主任賀龍立馬提出體育工作的三項具體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在1960年登上珠穆朗瑪峰,並成立了中國登山協會。中國第一批職業登山運動員從零開始,組建登山隊出國訓練,並於1957年獨立組隊。
最初登珠峰是中蘇兩國聯合執行的任務,相比中方的一片空白,蘇聯方面像其他方面一樣,擔任著「老大哥」的角色。而到了1959年,中蘇關系破裂,蘇聯不僅逐批撤走了在中國的援助力量,包括進行中的登峰計劃在中方的一再協商催促下也沒了迴音,許諾的裝備和食品供應統統不再兌現。
李國梁(井柏然飾演)雪中遠望
但中國登山隊的訓練沒有停下。這支當時平均年齡僅24歲的214人登山隊每天在拉薩進行越野長跑等體能訓練,還到附近山區訓練運動員對高山惡劣自然條件的適應能力和冰雪作業技能。賀龍給大家鼓勁兒:「他們不幹,我們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們的脖子。中國人民就是要爭這口氣,你們一定要登上去,為國爭光。」
當時的登山,要克服的遠不止是登山本身的困難。為了登山,提前兩年開始修路,為的是保證物資的供給。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的困難期間,也處於西方經濟封鎖、中國國力孱弱、民生多艱的時代。「舉國之力」登山,是一場真正的「硬仗」。和今天有明確的攀登路線不同,修路隊隊員還要負責偵查勘查環境,一邊修路,一邊尋找適合的攀登路線。一切都在毫無把握的摸索中進行。
楊光(胡歌飾演)練習打登山結
1960年3月開始,登山隊先後三次向珠峰發起挑戰都失敗了,登山隊的年輕人「損兵折將」,但賀龍向大本營傳達了新的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重新組織攀登。剩下幾個人算幾個人,哪怕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登上去!」
時值我國正與尼泊爾談判中尼邊境劃界問題,登山隊員們大多由部隊選拔而來,軍人出身,不過是換了另一個戰場為國征戰,一次次失敗後又一次次組織力量向珠穆朗瑪發起沖鋒。
曲松林(張譯飾演)等待突擊隊歸來
中國梯:跨越15年的精神接力
1975年,中國登山隊員就在這海拔8600米的「第二台階」處,僅憑人力架設起一架金屬梯。這架金屬梯不僅幫助這批中國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它還擔負了33年神聖的使命,截止到2008年,它總共幫助了13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實現了自己的珠峰夢。這架金屬梯有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梯」。
而「中國梯」的「前身」,是一枚15年前打在這絕壁上的鋼錐。
在那個物資匱乏、裝備落後的年代,傷亡來得太過於輕易。僅僅是「凍傷」這件事,但凡保暖裝備專業一點就可以輕松避免,但在當時卻成了「在所難免」。1960年5月,原本具備登頂實力和技術的主力隊員、骨幹運輸隊員不少都凍傷了,登頂的任務迫在眉睫,只能重新選拔突擊隊員和運輸隊員。電影中吳京飾演人物的原型王富洲,連同經驗豐富的劉連滿和「輕傷不下火線」的藏族隊員貢布,伐木工人出身的屈銀華等10人又一次出發了。這次他們的任務是將物資運到海拔8500米高度。
而到達「鳥都飛不過」的「第二台階」,王富洲一行人已經只剩4個。「第二台階」總高20多米,相當於一棟七八層高的樓房,其下部較陡,但還能找到攀附點或支撐點,最困難的要數最上部的4米多,幾乎是一道垂直的光滑岩壁。
攀爬到 「第二台階」的中上部。面對4米多高的岩壁,劉連滿用盡全身的力量嘗試攀登了4次都沒能成功。貢布和屈銀華也分別試了2次,結果同樣是跌回原地。海拔8500米以上,氧氣稀薄到讓人無法呼吸。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眼看著珠峰近在眼前卻登不上去,四人急得不行。消防員出身的劉連滿想到了搭人梯的辦法,主動蹲下當「人梯」,讓隊友踩著自己的肩膀攀登。先上的屈銀華因為不忍心穿著滿是釘子的高山靴踩在戰友肩上,只穿一雙薄毛襪打鋼錐、攀爬……這個過程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導致之後屈銀華的兩足腳趾和雙足跟就被徹底凍壞只能切除。而蹲下當「人梯」的劉連滿要在極限海拔地帶用消耗殆盡的體力托著100多斤的隊友慢慢站直,同樣需要難以想像的堅強的意志力。
今年已經86歲的貢布在央視《開學第一課》上講述了那段登山往事。
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三人登上珠峰峰頂。中國人第一次完成了人類北坡登頂這項「不可能的任務。」在今年《開學第一課》現場,已經86歲的貢布老人向孩子們回憶,登頂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我拿出背的國旗升起來,在那飄,那個時候天氣是最好的。」
「托舉」完隊友的劉連滿最終沒有和另外三個人一起成為第一批登頂珠峰的人。他寫好遺書,抱著隊友為他留下的氧氣他選擇保存下來給隊友歸來下山使用,愣是沒吸。
那一次的登頂,沒有留下影像資料,也使得國際社會對當時的登頂一直存在質疑的聲音。但15年後的1975年,中國登山隊女隊員潘多和8名男隊員再次從北坡登上珠峰,創下男女混合集體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數最多的世界新紀錄。這次登山時,隊員們藉助屈銀華當年打下的鋼錐,在「第二台階」最難攀登的岩壁上架起了一座近6米的金屬梯。
而這一次的登頂,隊員們在幾乎「無氧」的情況下作業七十多分鍾,採集了冰雪和岩石樣本,並把用於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的金屬覘標架設好,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的紅色覘標屹立在雪山之巔,為珠峰確立了標准身高:1975年7月23日,中國政府授權新華社向全世界宣布,我國測繪工作精確測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程為8848.13米,這個數字作為國際標准沿用多年。
傑布(拉旺羅布飾演)擦拭冰鎬
《攀登者》:「一次不可能的任務」
去年7月,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決定投拍《攀登者》。這當然是一個太值得拍的題材,但把這樣的一段歷史搬上銀幕,難關也是重重。這首當其沖的就是時間。
完成劇本後,下一個任務就是組建團隊。任仲倫找了不少導演,幾乎找過的每位導演都會問,「什麼時候進入籌備期?」任仲倫說,「我直接告訴你上映日期吧,明年9月30日。」光是這個日期就足矣「嚇退」許多人,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接下來的天氣根本不可能在真正的雪山上拍攝,大量綠幕合成的場景意味著巨大的特效製作量,而要體現這段歷史的艱辛與偉大,視覺上這些最直觀傳達都不容有失。連「監制」徐克一開始都打過「退堂鼓」,他告訴任仲倫,他可以拍這部電影,但需要至少三年。
最終,《攀登者》的導演任務交給李仁港。這位導演和上影也是老搭檔,作為香港電影工業培養的極為職業化的導演,李仁港在業界以「手快」著稱,且電影美術出身的他對於場景的把控自有其優勢。徐克作為監制,分享了他對於技術多年鑽研的成果和對於用東方美學和情感講述主旋律故事等更高層立意美學的心得經驗。當然,李仁港也是頂著巨大壓力接受這次挑戰,「我接受這個任務之後,所有的周期我是倒數過來的,它在國慶節要上,我就倒數我幾時要剪好這個片子,再倒數我需要多長時間去拍完這個戲,再根據這個時間倒推出開機時間和籌備時間。」
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上影被要求「用最好的團隊」。於是有了眼下令人贊嘆的「國民免檢神仙陣容」。章子怡剛進組的時候對任仲倫表達了她的感慨,居然可以再這么短的時間里把這些「大忙人」集合起來。事實上,每個演員起初都是有猶豫的。武術冠軍出身的吳京「扛造」,但對於感情戲有抵觸,何況大量的對手戲是章子怡、張譯這些文戲備受認可的實力演員,他和任仲倫表達過自己的顧慮。之後又和導演組說了好多次,爬山不要緊,能不能改一改?讓章子怡不要和他談愛情,哪怕變成前妻也好,和誰演感情戲都行,就是不要是自己。
徐纓(章子怡飾演)深情凝望方五洲
吳京在進組之前就面臨嚴重的腿傷問題,大量的動作戲份也意味著對於腿傷的二次加重,但他仍然堅持親自完成所有動作。影片中有部分鏡頭,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他的腿是一條粗一條細的,那是因為一條腿綁了夾板。
而章子怡在接到邀請的時候坦言自己准備生個「豬寶寶」,已經沒有再接新工作的打算。但很快她就下定了決心,「我還是要來,這個作品是我一輩子也沒有爬到過的珠峰,你心中要有一座山,這座山不一定那麼高,但是你要有一個奮斗的目標。」
帶著一份份敬意,張譯、胡歌、井柏然、王景春等主創演員一個個加入了,甚至為了表現凶險的「中國梯」,成龍大哥帶著他的成家班也加入了演出。拍攝中困難重重,高難度的動作伴著一次次危險和受傷,「台前幕後,所有人都在拼。」李仁港說。
成龍飾演攀登者
就像登山,「山就在那裡」,這部電影也就在那裡,一切都在緊張的進程中緊鑼密鼓的開始。演繹那段關於攀登的歷史,本身也成了一場攀登。「我喜歡強度大的劇組。強度大代表著一種緊張感、協作感,代表著一份昂揚的鬥志。」演員張譯說。胡歌在2005年曾經獨自登上啟孜峰,「那次登頂以後下撤回到大本營,我還問過自己,我以後還會登山嗎?那個問題一直到現在才給了自己一個答案。」
Ⅳ 《攀登者》影評 《攀登者》觀後感
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井柏然等領銜主演的電影《攀登者》相信大家已經期待了很久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穆朗瑪峰發起沖刺,完成了首次通過北坡登頂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15年之後,方五洲與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協助下帶領著李國梁、楊光等一些年輕隊員對世界之巔再次發起了挑戰。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攀登者》觀看影評
這個國慶,硬漢吳京又帶著他的《攀登者》來啦!小扒可是非常期待呢,因為這個電影可是少有的以攀登為主題的電影,而且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吳京繼《戰狼》系列和《流浪地球》後,已經成為小扒心中的票房保證了,這種主旋律正能量的電影,吳京從沒讓觀眾失望過。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和《中國機長》三部電影在國慶檔中備受矚目,尤其是《攀登者》和《我和我的祖國》,匯集了大量明星,可謂是看點多多。為了這次的國慶獻禮,三大劇組都非常用心地籌備。
《攀登者》作為對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片之一,為了展現真實的景緻和環境,真實還原英雄們在登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克服的難關,這部電影所有的場景都是在珠穆朗瑪峰上實地取景,攝影棚也在山上搭建,演員們也都是在茫茫大雪和高原上拍戲。
這部電影的主角們都是小扒耳熟能詳的敬業演員,有吳京、章子怡、張譯、胡歌和井柏然,他們都是業內拚命三郎的代表,即便是這次在珠穆朗瑪峰上,他們也毫不例外地展現了自己的敬業態度,讓小扒十分敬佩。
尤其是吳京,本來就有腿傷,而腿傷最懼怕的就是寒冷,不等腿傷痊癒,吳京又說這么多危險的動作他也不好意思用替身,便全都親自上陣了。
他在大雪中摔摔打打,奔跑跪下跳躍,結果腿傷又加重了。看到最新的片場照片的流露,吳京帶著夾板拄著拐杖在片場走路。
即使腿傷還沒有痊癒,他也堅持拍戲,在山峰上拄著登山棍緩慢前行,小扒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劇組中的人都稱贊吳京敬業,是他們的中流砥柱。
《攀登者》的拍攝環境由於是高原實地采景,所有演員都要背著氧氣瓶和行囊等登山裝備拍戲,大概都有17公斤重,大概有60,70度的陡峭山峰,他們都要親自攀登,小扒為他們的敬業精神點贊。
看到《攀登者》最新的殺青照片,這些敬業的演員們一個個都鬍子拉碴,曬出了高原紅,真的是飽經滄桑啊。
張譯在這部戲中飾演吳京的生死兄弟,零下二十度仍要飾演赤腳爬雪山的場景,在張譯的個人預告中,他赤著雙腳踩在大雪裡,從吳京的背上向上攀登,雙腳凍得通紅,可他還是笑著說我再演得更好一點就不用拍那麼多遍了。哎,小扒看著都覺得肯定腳都凍痛了。
在井柏然版預告中他接受訓練練習攀爬,一遍一遍快速攀爬木梯,不小心從木梯上滑落,手被劃破了好幾個傷口,仍微笑著抱住工作人員說自己沒事。為了呈現最真實完美的鏡頭,在大雪裡摸爬滾打,嘴唇都凍裂了。
在官微曬出的片場小花絮里,吳京特別調皮地說別人台詞錯了,還笑稱自己是在《流浪地球》中和老戲骨吳孟達學的。
吳京說吳孟達來片場演戲都不需要劇本,台詞記得清清楚楚,連對戲演員的台詞都記得,吳京笑稱老戲骨現場教他演戲。小扒覺得好笑的同時又覺得欣慰,看來美好的品質一直在敬業的演員中傳承著。
胡歌是《攀登者》劇組中的開心果,拍戲過程中他為了使一個摔倒鏡頭無可挑剔,反反復復演了好幾遍,背著17公斤重的登山行囊在雪山上翻滾,整個人十分狼狽,但還是笑著對導演說不能算了,再來一條,力求完美。
他們都是非常敬業拚命的演員,為了給祖國獻上最美的禮物,為了給那批勇敢無畏的登山隊致敬,他們也親自上陣在雪地里摸爬滾打,那一刻演員們也許是狼狽的,卻也是令人敬佩的。
《攀登者》觀看心得
電影屆的傳奇人物不得不提吳京,誰也沒有想到,身為演員的他,首次自導自演的電影《戰狼》就大獲成功。不僅創下軍事題材電影的票房紀錄,吳京還憑藉此電影獲得多項獎項提名。拍電影本就不是易事,拍電影的續集就難上加難。不僅要延續觀眾的口碑,還要突破自我。然而吳京並不怕虧本,決定再次執導《戰狼2》。他在片中飾演英勇果敢的鐵血硬漢冷鋒,還帶火了張翰、盧靖姍。這部電影的成就再破新高,吳京徹底聲名大噪。最新電影《攀登者》同樣備受矚目,攀登者為國登頂,歷經艱辛。
只要是吳京在的電影,就成為質量的擔保,他成為觀眾心目中最受期待的導演、男演員。吳京在電影屆的貢獻不可謂不大,然而他並沒有被名利所迷失,仍然投入在電影事業中。全新准備的《攀登者》更是大牌雲集,題材之新穎和驚險也是前所未有。《攀登者》中章子怡、張譯、甚至還有成龍的出演。這也是胡歌首次挑戰大銀幕的作品,一眾演技派加盟,實力不容小覷。這部電影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人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在放出的吳京版人物預告中,吳京在冰天雪地中帶傷上陣,卻被質疑炒敬業人設。
吳京的地位和成就,並不需要炒作為自己營銷。換個角度來說,就算是炒作,也要敬業了才能炒。他在電影中賦予的意義深遠,中國人歷史上第一次登上珠峰。表達人類對大自然的征服,及宣布國界線和領土的歸屬權。最讓人敬佩的是,原本就有腿傷的他,為了還原真實度,戴著夾板、拄著拐杖拍戲,大量的激烈運動加劇了他的舊傷。吳京拍戲的拚命再一次證實了,能受到這么多人的喜愛和認可不是沒有道理的。在流量當道的世代,吳京用自己的硬漢風生生地"殺"出一條道路,這種敬業的態度根本不是流量藝人擦破皮的傷口可以媲美的。
《攀登者》觀後感
拍戲用替身,這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件普遍的事,這因為任何一個主角都不是萬能的,他們肯定有演不好戲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原因。因此合理運用替身,這是對電影有好處的。
在拍攝《攀登者》時,吳京曬出過一張與替身合影的照片,結果照片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網友都開始質疑吳京,說他也開始耍大牌、不敬業,把辛苦戲都讓替身做了。但吳京用替身就真的像大家想的這樣嗎?近段時間在一次采訪上,對於這個質疑,吳京作出了回應。
吳京回應表示"雖然因為腿傷也許不能發揮到完美,但欣慰的是動作都是自己做的",由此可見,他在拍攝《攀登者》遇到有難度的動作戲時並沒有用替身,看來真相和大家想像的有些不一樣啊!
當時吳京大意說了自己由於腿傷行動不便,因此只能找替身拍,那樣才能給觀眾展示更好的視覺體驗。不過對於一些危險戲份,像雪崩這就只能自己去完全,如果讓替身拍自己就感覺過意不去……
吳京為了演好《攀登者》方五洲這個角色曾在最冷的時節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岡什卡雪山進行攀登訓練,那時他剛做完手術腿傷還沒恢復好,僅僅為了體驗角色便不顧傷痛一個人背著包就去了;正式拍攝任務量大導致吳京腿傷復發,前一天剛在國外緊急治療完,回國後他馬不停蹄又直接去劇組了。這樣的吳京,大家真的好意思黑他嗎?
《攀登者》觀看體會
《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是今年"國慶檔"最讓人期待的三部大片。這三部電影都是在9月30日上映,而且都是由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主題宏大、劇情引人入勝,幕後製作班底以及演員陣容也都很強大,可以說實力不相上下,共同造就了今年這個"史上最強國慶檔"。
眼看離上映時間越來越近了,各種期待和猜測也越來越多了。大家一定很想知道,這三部吊足觀眾胃口的大片究竟好不好看。
雖然《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都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點映",但還是有小型點映的,據了解,《中國機長》24號開始點映,《我和我的祖國》28號開始點映。而在"點映"之前,三部電影已經做過幾場試映了。這意味著,有一些觀眾已經看過這三部電影了,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評價的。
首先來看被認為最"穩"的《我和我的祖國》。為什麼說是最"穩"的?總導演陳凱歌帶領國內7位一線導演共同執導了這部長達2小時38分鍾的電影,這黃金陣容可以說讓人對影片的質量非常放心了。此外,數十位知名演員加盟也為這部電影增添了很多看點,有葛優、黃渤、佟麗婭、張嘉譯、張譯、王千源、杜江、宋佳、吳京等等,個個都是演技實力派。而且之前《我和我的祖國》光是放出幾段預告片就讓很多網友淚流滿面了。
早前,《我和我的祖國》在北大舉行了路演,做了其中一段正片"北京你好"的試映,把在場的同學們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哭著、笑著、感動著、自豪著,最後一起鼓掌,站起來合唱千人版的《我和我的祖國》。
一位有幸在現場看過試映的大V評價道:"這段正片丟到11年前當奧運專題片一點違和感都沒有,能讓觀眾有切身感受很難得,老實說超乎我的預期"。同時他表示對這部電影最大的擔憂是如何將7段正片完美銜接,畢竟每段正片的獨立性太強了。
接著看《中國機長》的試映口碑。《中國機長》是整部電影做了試映,而且試映好像還舉辦了挺多場的,微博上已經有不少"看後"的評論了。其中一位網友給出4星的打分,並且寫道:"真男人,拯救世界,按時回家。機長真牛"。
另一位認證為"知名影評人"的大V說影片的代入感極強,讓觀眾彷彿經歷了一次九死一生的洗禮。影片的劇情、節奏也都很不錯,步步驚心、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還有一位看過的網友給電影打出了4.5星,表示電影節奏與情緒調動俱佳,緊張刺激,值得鼓掌。
最後來看預售票房暫時排在第一的《攀登者》試映評價如何。《攀登者》舉辦的試映會很少,可能只有少數的業內人士看過了,所以目前沒有太多評價流出。
不過,近日網上還是曝出了一條《攀登者》的簡短影評。該評價表示電影還是很不錯的,井柏然那條感情線挺感人,胡歌很帥氣,但整部電影不如吳京前一部電影那麼燃。
當然了,這條評價中所謂的"燃"其實是相對的,因人而異,《攀登者》本身的故事應該來說是熱血、勇氣與悲壯並重。
以上就是三部大片試映的一些口碑了,可以看出,總體評價都不錯。話說回來,試映規模較小,一些評價也只是代表少數觀眾的看法,並不能說明所有問題。具體好不好看,還是自己去電影院一探究竟吧。
Ⅵ 《攀登者》電影主演都有誰
《攀登者》電影主演有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
演員角色:
1、井柏然在影片中飾演一名攝影師李國梁,在攀登隊的臨危時刻,作為年輕一代的攀登者,井柏然主動請纓帶隊沖頂,扛起國家使命。一句「保證完成任務!」讓無數觀眾心中的榮譽感一同油然而生,這就是攀登精神啊!
2、吳京飾演的方五洲,1960年和1975年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遇到多次雪崩、大風、冰崩等危險,都憑借著過人的膽識和能力化險為夷。
3、章子怡所飾演的徐纓,在得知愛人方五洲(吳京 飾)再次參與登頂珠峰的行動後,毅然加入國家氣象組,成為助力登山隊登頂的關鍵所在。
徐纓作為傑出的氣象學家,其身上有著過硬的專業素養,章子怡透露:「提前做了很多工作,除了翻查各種資料,生活中還找了真正的氣象學家去跟他們學習,包括說話時的嚴謹性與做事時的精確度,以及他們身上其他一些很微小的細節。
2、故事簡介:
1960年3月始,登山隊先後三次向珠峰發起挑戰,但都以失敗告終,登山隊抱著「不惜一切代價,哪怕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登上去」的決心,毅然決然繼續組織攀登。
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峰發起沖刺,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壯舉,打破了西方認為無法從中國境內登上珠峰的臆斷。
十五年後,中國登山隊帶著儀器與裝備,又一次向世界屋脊進軍,五星紅旗飄揚在世界最高巔。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測量隊首次精準測量了珠峰高度——8848.13米。
Ⅶ 《攀登者》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主要講述了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員王富洲、貢布(藏族)、屈銀華三人完成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的故事。
1960年5月25日4時20分,中國登山隊隊員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人成功從北坡登頂,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珠峰,也創造了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的紀錄;而1975年5月27日中國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並測量出珠峰的精確高度為8848.13米。
(7)攀登者電影演多久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923年,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里被《紐約時報》問到為什麼要攀登珠穆朗瑪峰時,他回答說:「因為山在那裡。」留下這句傳世名言的馬洛里,最終沒能征服世界第一峰,1924年,他在珠峰的冰天雪地中徹底失聯。
上世紀50年代,英國和瑞士登山隊先後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成功登頂珠峰。但在中國境內的北坡,始終無人自此登上世界之巔,包括馬洛里在內的英國人數次在北坡折戟,以至於他們得出結論,想從北坡攀登這座「連飛鳥也無法飛過」的山峰,「幾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1960年5月25日凌晨4點20分,成立時間不足5年、隊員平均年齡24歲的中國登山隊,艱難地將五星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
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珠峰北坡不可征服的神話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打破。驚嘆於今人登頂速度越來越快的人們很少知道,
藉助當年登山隊員們在岩壁上艱難打下的鋼錐而架起的金屬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者們不可或缺的助力,更少人知道,年輕的中國登山隊經歷了怎樣的波折命運和極限挑戰……
Ⅷ 攀登者電影簡介 攀登者電影的內容是什麼
1、《攀登者》是由李仁港執導,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龍友情出演的劇情冒險電影。影片以1960年與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頂珠峰的事跡為背景,講述方五洲、曲松林等中國攀登者懷揣著最純粹的夢想集結於珠峰,肩負時代使命於世界之巔的故事。該片於2019年9月30日在中國上映。
2、劇情簡介:1960年,中國登山隊首次沖刺珠峰,臨時擔任隊長的方五洲(吳京飾)在救助同伴曲松林(張譯飾)還是保住曲松林手中的攝像機之間,選擇了前者,這讓中國登山隊雖然成功從北坡登頂,完成了世界登山界認為不可能實現的任務,但因為缺少環繞山頂拍攝的360度影像資料,這一壯舉並不為國際所認可。1975年,為了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中國登山隊再度集結。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章子怡飾)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井柏然飾)、楊光(胡歌飾)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將是更加嚴酷的現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
Ⅸ 《攀登者》口碑不錯,票房無奈,還要多久才能追上《中國機長》
兩部都是優秀的電影,還沒有上映前就引發了很高的關注度,在國慶檔他們的票房都很不錯。但是現在票房一路領先,一直都是《中國機長》,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錯。相比較而言,吳京的《攀登者》反而沒那麼好。最開始大家最為期待的應該是《攀登者》,但是看完電影以後,覺得《中國機長》更為驚險刺激,看點更強,觀眾看完以後評價很高。
而《攀登者》因為是吳京主演的,所以還沒有上映前就引發了很高的關注度。很多人去看這部電影,都是沖著吳京的口碑,覺得有他參演的電影都是優秀的。確實從吳京的前兩部電影來看,票房和口碑都非常高,超出了觀眾們的期待。這部電影依然很優秀,但是卻比不上他演的其他電影,看完以後反響平平,讓不少人覺得有點失望。
Ⅹ 《攀登者》什麼時候上映上映多久
《攀登者》於2019年9月27日在上海影城舉行全球首映禮。到現在2019年10月14日已經上映17天了。
總體來看,電影是值得觀看的,不管是電影畫面還是主演表現,都是值得稱贊,尤其是登頂珠峰之時,場面相當的宏偉,電影就是一堂非常生動的歷史課,有很好的教育意義!主要傳遞的一些情懷,愛國主義、探索求知的精神、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這些東西很正,但不會出錯,而且確實是和平年代最容易缺失的,還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讓人感到驚喜的是胡歌,他一直以來的作品,大多都是電視劇,而從小熒幕轉到大熒幕中,胡歌的表現,也足夠讓人感到驚艷,雖然是配角,但是並沒有什麼違和感,有點讓人期待他接下來主演的幾部電影了。
這部電影特效一流,攀登過程驚心動魄,那個年代國家雖處於艱難坎坷時期,但中國登山隊等英雄們仍堅持數次挑戰從北坡攀登地球最高峰探索無止境的科學邊界,在極寒缺氧雪崩風暴等人類生存極限空間里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吳京張譯章子怡都演得很感人。吳京和張譯兩人之間的戲很讓人動容,這種戰友情、兄弟情很讓人感動。
(10)攀登者電影演多久擴展閱讀:
影片開機
影片從2019年1月5日正式開機,定檔9月30日上映,題材是對外景要求極高的登山故事,拍攝時間大部分集中在春季之後,天氣不適合雪山實景拍攝,大量的綠幕合成場景意味著巨大的特效製作量。監制徐克認為,這部電影可以拍,但至少需要三年。
影片開拍
2019年2月16日,章子怡在微博上宣布該片正式開拍。3月1日,該片公布演員陣容 。4月22日,《攀登者》在珠峰正式殺青,宣布定檔於2019年9月30日 。5月17日,該片亮相第72屆戛納電影節「SIFF中國日」活動,並曝光兩款國際版海報。
影片發布會
6月16日,《攀登者》在上海電影節期間舉辦「登峰時刻」發布會,並邀請到1975年攀登珠峰的桑珠、夏伯渝兩位前輩 。
2019年8月,片方在七夕到來之際發布「未盡之言」版情感海報。9月10日,《攀登者》發布井柏然版人物預告片。9月26日,電影《攀登者》發布同名主題曲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