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奧斯卡電影如何評分

奧斯卡電影如何評分

發布時間:2022-12-09 03:08:26

如何評價奧斯卡電影寵兒牐

所謂「三個女人一台戲」的結果是飆出了一個影後,就三人的演技而言可謂精彩至極,位高權重卻極易被操控的女王安妮,智慧主戰的直爽兩小無猜的貴族夫人沙拉,聰慧詭辯狠辣表裡不一的落魄貴族阿比蓋爾。

② 2023年奧斯卡頒獎日期敲定,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評選標準是什麼

奧斯卡最佳影片的評選標准並無明確的規定,就以往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來看想要獲得最佳影片的稱號,那麼導演劇本剪輯和攝影都是十分關鍵的因素。又到了奧斯卡頒獎日,大家都十分期待此次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到底是哪部作品。

每次奧斯卡在頒布最佳影片這個獎項的時候,往往都會說這部電影講述的事情是當下社會或者是歷史應該關注的。由此可見,奧斯卡在評判最佳影片的時候是希望這部作品能夠傳遞時代的聲音,講述大家都願意了解的時代事件的,再通過這些事件去闡述思想,這種引人深思的片子才是奧斯卡最青睞的影片。

③ 奧斯卡的評講規則是什麼

奧斯卡評獎規則 奧斯卡規則簡述 在美國,影響最為巨大的兩大電影獎項為:奧斯卡和金球獎。金球獎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成立於1944年,每年由90多名會員選出,獎勵優秀的電影電視作品是它的一貫宗旨,影響遜於前者,但因其被稱為奧斯卡的「晴雨表」,所以也不可小窺。金球獎上獲獎的影片若能在奧斯卡上再度獲獎的話,那是對影片自身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的一種飛躍性提升。無怪乎金球獎獲獎得主的謝詞中總少不了那句: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奧斯卡! 奧斯卡如此持久不衰的影響力令世人矚目,也令世人困惑。它究竟靠的是什麼?解決此問題我們必須得真正走近它。 首先從它的具體規則開始了解。 奧斯卡評審規則由兩部分組成:評審機構規則、評審獎項規則。 奧斯卡的評審機構概說起來並不復雜,分為二級金字塔形式,最高層是學院主席評審團,下設學院分支評審團。主席評審團人員從下屬14個分支學會(演員協會、導演協會、藝術指導協會、攝影協會、美術師協會、編劇協會,電影執行人員協會、電影剪輯協會、電影製片協會、音樂協會、錄音協會、公共關系協會、短片和長片動畫協會、視覺效果和作者協會)中選撥出來。除主席團主席來自電影剪輯協會外,其他成員分別從餘下每個協會中分別挑出三名代表組成。主席團官員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兩個副主席、財務主管和秘書長,任期為一年,連任不超過四任。學院的管理活動主要在學院主席所任命的執行官監督下進行。主席團成員每屆任期一年,在同樣職位連任不超過三屆。主席團成員資格聘選的主要條件是你在這一行業的貢獻和聲譽,和最少兩名在職委員的推薦。主席團下設的分支學會評審團,除了職業評委外,還包括一支龐大的自願參與會員隊伍,每個分支自願參與會員達到五、六千人次,這其實才是奧斯卡影響的真正來源. 規則正題包括幾大部分——對參賽影片的資格條件限定、投票規則限定以及針對各類獎項的具體評選辦法。 (一)學院對參評影片的評選資格的限制。 1、長片電影時間長度長於40分鍾,用35mm或740mm的膠片或是非錄像帶公開放映過。 2、要在洛杉磯的某家商業院線放映過,且在此上映期間的廣告和市場開發符合業界慣例,上映的時間必須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間。 3、在洛杉磯上映前也還要在美國之外的商業院線首映過,影片的公開首映若不是在劇場放映的(如廣播、有線電視及家庭錄像片和互聯網等),將無資格參加奧斯卡評選。首映後的六個月之內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體上公映,六個月之後才可在非院線媒體上映。 4、在獎項規定截至日期前提交。 5、提交的時候要附帶全面而真實的電影可靠的電影製作職員名單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磯院線名稱及放映日期。 6、送交理事會參評的影片不能於2004年1月31日收回。 7、理事會將最後確定評選資格,理事會不會受任何人為障礙約束干擾,它會為獎項評選做出自己的獨立決定。 8、如果發生任何爭執,理事會有權保留獎項直至爭議解決再作評定。 (二)獎項投票規則限定 1、 各類獎項的最後一輪投票只有那些積極的終身的學院成員才具有的資格。 2、 有資格參評的影片將被放入奧斯卡年度「評選放映表」。 3、 除了表演獎投票外,提名投票的單張「評選放映表」僅指參評影片名稱而不包括相關個人名字。 4、 提名和獎項是秘密投票選出的,由學院提供印製的選票,無記名投票。由學院主席指派合格的公證員開啟和計算票數。 5、 在提名投票中,所有選票的計分採用優先選擇和加權平均值制。非提名影片無資格參加最後評選。 6、 每個獎項的提名不超過五部。 7、 如果一項提名影片因為某種特殊原因被理事會宣布廢除評選資格,不會增加新影片填補空缺,此項將以少一個提名名額的方式進入下一輪投票。 8、 投票得將的影片如果是合作完成的,則作品作者都會得到小金人,除非此項獎項獎品數有數額限定。若最終投票中有兩部影片得分一樣,就兩部都授獎。 至於各類具體獎項評選辦法規則,限於篇幅,在此就不一一羅列了。但要特別提到的是最佳外語片的評選規則,因為這才似乎和我們關系真正緊密一點。 最佳外語片的評選規則: 1、參評奧斯卡獎項的外語影片是指片長長於40分鍾,在美國之外的地方發行製作,主要用非英文對話的影片。 2、參賽外語片必須在2003年11月1日至2003年10月31日在國內首映,用35mm或70mm膠片在商業劇院連續上映七天以上。 3、選用對話應該是該國母語。准確達意的影片英文標題是需要的。 4、一個國家只能遞交一部影片。 5、學院會向參評機構發放正式報名表,便於參評影片的製作公司填寫詳細信息。2003年11月1日(且是周四前)學院辦公室必須收到參評影片報名表、演員表、製作人員表、簡短英文該葯、導演介紹、影片海報等。 6、同時還應寄一份影片副本,內容必須和正本相同。 7、外語片評委獎秘密投票產生五部最佳提名。 8、最佳外語片的最後一輪投票只有那些積極的終身的學院成員才具有的資格參與。 9、外語片也可以參加別的獎項評選,但是條件是必須要在洛杉磯的某家商業院線連續放映至少七天以上,且在此上映期間的廣告和市場開發符合業界慣例,上映的時間必須在2003年1月1日到2003年12月31日之間。 10、獲最佳外語片獎項後,由導演代表團隊領取奧斯卡獎。 以上就是奧斯卡規則一個粗略的梗概。從這些乾巴巴、了無新意的條例中,我們似乎看不出奧斯卡有任何一點過人之處。的確,所謂的規則僅是奧斯卡的「硬體」,雖然重要,但必須要有相應的「軟體」與之匹配,才能發揮威力——從某種意義上對整體而言,「軟體」才是真正的關鍵。 「軟體」其實就是奧斯卡策略的代名詞。 奧斯卡策略之一——權威的樹立。奧斯卡權威的樹立並非一蹴而就,它這一方面依賴於其本身對規則的嚴格執行和對電影藝術的尊重;另一方面,則完全是沾了政治的光。奧斯卡舉辦初期,力主把自己定位於民間組織形式,對官方一直保持敬而遠之的態度。1920年代,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分別被置於金融寡頭摩根集團和企業財閥洛克菲勒控制之下,而此時電影工業在美國也開始暫露頭角,兩大財團竭力企圖在各方面控制好萊塢八大影片公司,華納和福斯兩家電影公司曾為此不惜花費時間和金錢提出訴訟,皆以失敗而告終。與此同時,兩大財團也通過白宮作為總代理名正言順地表達了自己對學院獎的關注,在第四屆學院獎,不僅送來了會務費,而且副總統還親臨會場。此舉雖說是財團控制下的白宮為滿足一己之私的自作多情,學院不一定領情,但在壯大學院聲勢和樹立學院威信方面卻起了很大作用。 此後,又曾有過兩位總統親臨奧斯卡頒獎現場,第13屆(1941年)羅斯福總統和第39屆(1966年)里根總統,但此時總統光臨現場和當年副總統的出席性質已經完全不同了:羅斯福的出席是為了表彰好萊塢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起到的特殊作用,而里根則是來看望老朋友的。 奧斯卡策略之二——順勢而行。奧斯卡雖說是站在電影流行藝術的風口浪尖,但卻極少標新立異,大部分時候都選擇順勢而行,特別在特殊年代,這一傾向就尤為明顯。二戰期間的第15屆奧斯卡(1942年)把六項大獎授予了應時之作《忠勇之家》,而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隨著美越戰爭的開火,國內反戰情緒日漸增高,第51屆(1978年)奧斯卡把五項大獎授予了反越戰題材片《獵鹿人》,這還引發了國際輿論界的軒然大波,同年三月,在柏林電影節上,蘇聯代表團為了抵制《獵鹿人》的放映,率領古巴、東歐等國代表團退出電影節。下面再舉一例作證明:只要稍微關心電影的人,沒有誰不知道《阿甘正傳》,它曾橫掃第67屆(1994年)奧斯卡,獲13項提名(最後獲六項大獎),由於《阿甘》的出現,年度奧斯卡評選成為了很多經典力作——《獅子王》、《肖申克的救贖》、《真實的謊言》揮之不去的一場噩夢。但鮮為人知的是,《阿甘》其實是奧斯卡順應美國社會長期彌漫的強烈的反智情緒和撫平越戰傷痛呼聲的產物。最後要提出的是,奧斯卡的「順勢而行」僅針對影片的題材而言,對於影片的藝術要求,並未降低評判標准,以上所提幾部影片,在題材上可圈可點,但在藝術水準上,亦屬佼佼者。 奧斯卡策略之三——票房決定一切。談到奧斯卡,有一個話題永遠也無法繞開,那就是奧斯卡評委在評定優秀影片時,在「藝術」與「商業」之間何去何從?這也是奧斯卡歷年引起的最大爭議之一。通常情況下,奧斯卡評委對此採取折衷手段,選取的影片一般既「藝術」又「商業」,兩者達到最佳結合點,既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賣乖之嫌。但也有繞不開的年份,偏偏出現極端「藝術」卻也是極端「票房毒葯」的影片,在這種情況下,好萊塢評委往往選擇的是放棄。上世紀全美經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凱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屆奧斯卡時,學院對評獎規則還未進行改革,採取的是資深影評人評選制,專家們折服於《公民凱恩》高超的電影技巧,給予了9項提名,但影片上映以來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績和在公眾中冷清的反應,讓評委們在最終評定時感到頗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獎給予了它的對手《青山翠谷》,《公民凱恩》僅獲一項最佳編劇獎。 奧斯卡策略之四——懸疑的締造者。1940年,希區柯克那部著名的驚悚懸疑片《蝴蝶夢》奪魁第十三屆奧斯卡,與此相若的是,奧斯卡也走進了它的懸疑旅程——從本屆開始,獲獎名單將採用密封方法,在頒獎典禮上主持人不拆開它之前,任何人都無權知道結果。這一做法無疑是奧斯卡的點睛之筆,之後成為國際諸多電影節的借鑒典範。 慢慢看吧

④ 奧斯卡的電影獎項是誰評選的,怎麼選的

每年的11月,來自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下屬17個機構的6000多位成員會對奧斯卡獎項送審影片進行評選。通常的做法是評委們在每一個獎項中,從最佳導演到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挑選出5部自己認為最好的影片。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成員都是電影業現役或退休的專業人士,他們有的是備受敬重的資深從業者,有的是往屆奧斯卡提名獲獎人。每位學院成員,只能提名自己專業范圍內的候選影片。比如說,一名編劇人員,不可以提名最佳音響效果的候選影片。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負責統計學院成員的投票情況。事務所採用的計票方法類似於英國選舉使用的「排序復選制」。計票時,首先依照選票上的第一選擇來計算候選影片的得票。如果某一部影片能夠在此輪達到規定票數,便可以獲得一個提名。得票最少的影片將被淘汰,然後將其得票依第二選擇重新分配給其他候選影片。如此類推,直到最後有5部候選影片達到規定的票數(最佳影片獎除外,這個獎項需要10部候選影片)。如果某部影片獲得絕大部分評委的提名,那就沒有必要再為該影片投票,學院會啟動類似於滲透效應的機制,使用分數衡量方案進行得票次高影片的篩選。當每個獎項的候選影片都達到規定的得票數量後,學院成員會進行第二輪評選。這一輪會簡單一點,成員只需要在每個獎項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候選影片。在本輪成員可以評選自己專業以外的獎項,不過學院還是建議成員避免評價自己不擅長的領域。

一些人質疑這套評選制度的公正性。評委們是否在排序之前將所有影片觀看一遍才作出評價,這是一個問題。但是,更大的問題在與學院的人員構成缺乏多樣性。2012年的一項報告指出,94%的學院成員屬於白人,而超過77%的成員是男性。不過,據著名製片人兼學院成員格萊斯·烏文[2]表示,上述情況正在改善。然而實際上有待提高的方面還很多。比如今年參選的關於馬丁·路德·金的傳記電影《塞爾瑪》,在上周的評選中只獲得兩項提名。對此有人不滿,也有人對於學院成員的評選偏好不屑一顧(因為歷年奧斯卡獲獎人大多是白人)。

⑤ 奧斯卡的歷屆最佳影片

1、2019綠皮書

Green Book

導演: 彼得·法雷里

編劇: 尼克·瓦萊隆加 / 布萊恩·庫瑞 / 彼得·法雷里

主演: 維果·莫騰森 / 馬赫沙拉·阿里

豆瓣評分:8.9

托尼(維果·莫騰森飾)是一個吊兒郎當游手好閑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幾個月,可托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的當務之急是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

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名叫唐雪莉(馬赫沙拉·阿里飾)的黑人鋼琴家提出僱傭托尼。唐雪莉即將開始為期八個星期的南下巡迴演出,可是,那個時候南方對黑人的歧視非常的嚴重,於是托尼便成為了唐雪莉的司機兼保鏢。

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此同時,唐雪莉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托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2、2018水形物語The Shape of Water

導演: 吉爾莫·德爾·托羅

編劇: 吉爾莫·德爾·托羅 / 瓦內莎·泰勒

主演: 莎莉·霍金斯 / 道格·瓊斯

豆瓣評分:7.2

故事發生在1963年,時值冷戰期間,啞女艾麗莎(莎莉·霍金斯飾)在政府實驗室里工作,是那裡的一名清潔女工。

年幼時,一場大病奪走了艾麗莎的聲音,之後一直至今,她都在沉默之中過著形單影只的生活,全部的朋友就只有畫家老頭(理查德·詹金斯飾)和同事塞爾達(奧克塔維亞·斯賓瑟飾)。

一天,實驗室里拉響了高度戒備的警報,一個神秘的裝滿了水的罐子被送了進來,艾麗莎震驚的發現,罐子里關著一個半人半魚的怪異生物。

在理查德(邁克爾·珊農飾)的帶領下,科學家團隊想要在這怪物身上提煉出能夠製造生物武器的物質,可是在艾麗莎眼中,它不過是一個和自己一樣的孤獨的生命體。

隨著時間的推移,艾爾莎和怪物之間竟然產生了感情。

3、2017月光男孩Moonlight

導演: 巴里·詹金斯

編劇: 巴里·詹金斯 / 塔瑞爾·麥卡尼

主演: 崔凡特·羅茲 / 安德烈·霍蘭

豆瓣評分:7.4

奇倫(艾什頓·桑德斯飾)的母親寶拉(娜奧米·哈里斯飾)吸毒成癮根本無心照顧孩子,奇倫從小在孤獨中長大,因為過於瘦小的身材而時常遭到周圍人的欺侮和作弄。

一次偶然中,奇倫結識了毒販胡安(馬赫沙拉·阿里飾),從此,胡安和其女友特蕾莎(加奈兒·夢奈飾)的住處成為了奇倫的第二個家。

凱文(賈雷爾·傑羅姆飾)是奇倫唯一的朋友,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之間的感情漸漸超越了友誼。

然而,為了隱藏自己的性取向,凱文不得不在同伴的慫恿下對奇倫大打出手,之後,兩人再也沒有見過面。

一晃眼多年過去,奇倫忽然接到了凱文打來的電話,兩人終於決定正視各自心中真正的感情。

4、2016聚焦Spotlight

導演: 湯姆·麥卡錫

編劇: 喬希·辛格 / 湯姆·麥卡錫

主演: 馬克·魯弗洛 / 邁克爾·基頓

豆瓣評分:8.8

「聚焦」是波士頓環球報的一個專欄,羅比·羅賓森(邁克爾·基頓飾)是"聚焦"欄目的編輯,欄目擁有一個獨立的調查小組,組員包括薩夏·菲弗(瑞秋·麥克亞當斯飾),邁克爾(馬克·魯弗洛飾),馬特·卡羅爾(布萊恩·達西·詹姆斯飾)。

當馬蒂·巴倫(列維·施瑞博爾飾)接替了環球報的總編輯一職,他開始指派羅賓森和他的團隊,緊跟一樁被雪藏已久的案件,一個天主教牧師性騷擾教區里的孩子。

最開始他們以為這只是個小任務,但很快他們就發現,其背後還隱藏一系列事件,涉及了上百名受害者,而教會已經私下賠償了受害者,並派人掩蓋了這些罪行。

隨著調查的越發深入,他們發現這一陰謀的更多證據,不僅僅是神職人員,就在波士頓以外,甚至全世界,都在上演著這種暴行。羅賓森和他的團隊遭遇到了當地官員們的掣肘。教會內的,教會外的勢力都在向他們施壓,想讓他們放棄這個案件。

5、2015鳥人Birdman

導演: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編劇: 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圖

主演: 邁克爾·基頓 / 愛德華·諾頓 / 艾瑪·斯通

豆瓣評分:7.9

早已年過半百的里根·湯姆森(邁克爾·基頓飾)曾經是一名風光一時的好萊塢電影明星,他所塑造的超級英雄飛鳥俠家喻戶曉。

而今榮耀早成明日黃花,不甘寂寞的里根轉戰百老匯,試圖通過改編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談論什麼》重新贏得關注與尊重。

無奈現實總和理想有太大的差距,劇組經費吃緊,糟糕的男主角被燈砸頭,剛從戒毒所出來的女兒薩米(艾瑪·斯通飾),毒舌戲劇評論員箭在弦上蓄勢待發,此外請來救場的好萊塢當紅小生麥克·珊農(愛德華·諾頓飾)乖戾張揚,屢屢染指篡改里根殫精竭慮打造的戲劇。

在混亂的鼓點中,命運多舛的戲劇迎來了公演的重要時刻

⑥ 中國三部電影去評奧斯卡,全部落選,奧斯卡評定的標準是怎樣的

中國有三部電影參加了奧斯卡獎的評選,但最終全部落選,很顯然,奧斯卡獎評定的標準是以西方電影文化為主流的。

奧斯卡電影獎的前十強名單里,沒有華語電影的影子,韓國高口碑電影《寄生蟲》入選,它成為亞洲電影奪取小金人獎的唯一作品。十強影片中,有八部來自於歐洲,評委如此青睞歐洲電影,是因為華語電影在奧斯卡評委那裡,往往被當作奧斯卡獲獎名單里的陪襯和配角。

歐洲電影的獲獎率就很高,這和評委的文化背景有關。

一心想著讓西方評委認可東方電影的表現形式,不可取。因為這樣做往往會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東施效顰,因此忽視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那劃不來了。

⑦ 奧斯卡評選電影有什麼標准

奧獎的研究范圍不限於奧斯卡獎作為一種藝術現象,還應涉及其所包含的社會政治、文化時尚、商業營銷等因素。每年頒獎典禮上或多或少會發生一些涉及社會政治的事件,主持人或一些頒獎人會乘機拿美國政府及其政策或國際大事開涮,會場外又有民權團體等舉行示威,抗議墮胎、種族歧視等。近幾屆會場內外都發出一片反戰之聲。小金人作為美國文化的符號,已深入全球各個角落,美國文化和美國價值觀通過電視實況直播向世界各國傳播,這是不是法國人所指出的「文化侵略」?入圍或中獎影片里人物的穿戴和星光大道上明星的穿戴,都會作為流行標志帶出一股時尚熱。像《斷背山》和《藝伎回憶錄》就將給今年春夏的國際時尚界帶來粗獷、狂野的牛仔衫褲風和花朵織錦緞加腰帶的和服風。還有,影片什麼檔期發行入圍奧斯卡獎的機率更大?如何拉票才能勝出?須知,一旦獲得最佳影片或最佳外語片,票房就可以增加1200萬——2000萬美元,演員獲獎的話,片酬也可增加300萬——400萬美元。難怪好萊塢各大公司都有一批專門搞「奧斯卡競選」的高手。總之,對奧斯卡獎的研究應該是全方位的,從藝術、社會、政治、文化、時尚、市場、營銷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

⑧ 有關奧斯卡獲獎電影和豆瓣評分的問題

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發是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的,評定優秀影片時,在「藝術」與「商業」之間何去何從?這也是奧斯卡歷年引起的最大爭議之一。通常情況下,奧斯卡評委對此採取折中手段,選取的影片一般既「藝術」又「商業」,兩者達到最佳結合點,既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又避免了庸俗賣乖之嫌。但也有繞不開的年份,偏偏出現極端「藝術」卻也是極端「票房毒葯」的影片,在這種情況下,好萊塢評委往往選擇的是放棄。上世紀全美經典影片排名第一的《公民凱恩》就是一例。在第十四屆奧斯卡時,學院對評獎規則還未進行改革,採取的是資深影評人評選制,專家們折服於《公民凱恩》高超的電影技巧,給予了9項提名,但影片上映以來一直平庸的票房成績和在公眾中冷清的反應,讓評委們在最終評定時感到頗為棘手,斟酌再三,把大獎給予了它的對手《青山翠谷》,《公民凱恩》僅獲一項最佳編劇獎。

⑨ 如何給影視作品評分

網友是不可以投票的

評獎規則
奧斯卡金像獎從一九二九年開始,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過。凡上一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金像獎的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是提名投票,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將在學院本部輪流放映,觀後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

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學院會員投票後,選票交由美國的普華永道會計師事
務所(PWC)加以統計。選票放在保險箱內,荷槍實彈的警衛人員日夜守護。統計後的用紙則全部燒毀,絕對保密。各項獲獎名單,分別裝入密封的各個信袋,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布。
奧斯卡評審規則由兩部分組成:評審機構規則、評審獎項規則。
奧斯卡的評審機構概說起來並不復雜,分為二級金字塔形式,最高層是學院主席評審團,下設學院分支評審團。主席評審團人員從下屬14個分支學會(演員協會、導演協會、藝術指導協會、攝影協會、美術師協會、編劇協會,電影執行人員協會、電影剪輯協會、電影製片協會、音樂協會、錄音協會、公共關系協會、短片和長片動畫協會、視覺效果和作者協會)中選撥出來。除主席團主席來自電影剪輯協會外,其他成員分別從餘下每個協會中分別挑出三名代表組成。主席團官員包括主席、第一副主席、兩個副主席、財務主管和秘書長,任期為一年,連任不超過四任。學院的管理活動主要在學院主席所任命的執行官監督下進行。主席團成員每屆任期一年,在同樣職位連任不超過三屆。主席團成員資格聘選的主要條件是你在這一行業的貢獻和聲譽,和最少兩名在職委員的推薦。主席團下設的分支學會評審團,除了職業評委外,還包括一支龐大的自願參與會員隊伍,每個分支自願參與會員達到五、六千人次,這其實才是奧斯卡影響的真正來源。
相對於奧斯卡的評審機構規則,奧斯卡的評審獎項規則可謂相當繁瑣,有幾十頁之多。奧斯卡的年度規則盡管近些年來幾乎無甚變化,但仍然還是會被准時、一絲不苟地發布到官方網站 http://www.oscars.org 上。
規則正題包括幾大部分——對參賽影片的資格條件限定、投票規則限定以及針對各類獎項的具體評選辦法。

⑩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是怎麼評選的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評選也並不是一直都有的。在前19屆奧斯卡獎的評選中,是一直沒有設立最佳外國語影片獎項的。

從1947年度第20屆評獎開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名字才出現,但它還不是單獨設立的一個獎項,而是納入到特別獎之內頒發的。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1956年度的第29屆評選時,才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獎項從特別獎中劃分出來,作為一項單獨的主要大獎頒發,從而使這一誘人的大獎一直閃耀著令人激動的光輝至今。

根據學院定下的有關規定,參加這一獎項評選的影片,只能是從前一年的11月1日至上一年度的10月31日為止、在某國的商業性電影院作過營業性公開放映的大型故事片才能參加評選。規定中有一點比較寬松的地方,那就是該部影片可以未曾在美國公映過。但又規定,每個國家只能選送一部影片參加評選,並且必須要有該國的電影組織或審查機構的推薦書。

參加最佳外語片評選的影片必需打上英文字幕後,才能送交給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下屬的外國語影片委員會,接受該專業學術委員會的提名審查。該專業學術委員會在觀摩、審查了所有選送的外國語影片之後,和提名投票一樣,讓全體委員用記名方式投票選出5部提名影片。

至於到底誰能夠從這5部提名影片中脫穎而出獲獎,那隻能由6000多名學院會員來評出一部最佳外國語影片,該獎只授予作品,不授予任何個人。

閱讀全文

與奧斯卡電影如何評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
電影院的那個電影好看 瀏覽:824
少林寺怎麼看待電影少林寺 瀏覽:50
你看的是什麼電影英文 瀏覽:230
有哪些電影日本細菌感染的 瀏覽:720
電影長城說明了什麼 瀏覽:652
好看的動畫大冒險電影 瀏覽:864
電影真實到底講的什麼 瀏覽:81
日本拍一部電影最低成本多少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