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小武如何參加柏林電影節

小武如何參加柏林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2-11-15 22:39:18

1. 賈樟柯的人物經歷是怎樣的

賈樟柯,1970年5月24日出生於山西省汾陽市,華語影視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作家,上海大學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1997年,執導的劇情片《小武》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和沃爾福岡·施多德獎、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2000年,執導的劇情片《站台》獲得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2006年,憑借劇情片《三峽好人》獲得第1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該片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2007年,執導的紀錄片《無用》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獎。2010年,獲得第6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3年,憑借電影《天註定》獲得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2014年,獲得第38屆聖保羅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2015年,獲得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身成就獎;同年,電影《山河故人》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2016年,獲得第18屆孟買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第38屆開羅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2018年5月,獲得第29屆福岡亞洲文化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第7位華人;10月,憑借影片《江湖兒女》獲得第54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雨果獎、第25屆明斯克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9年,憑借劇情片《江湖兒女》獲得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編劇獎、第10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導演獎;同年,在電影《不浪漫》中擔任男主角。

(1)小武如何參加柏林電影節擴展閱讀:

賈樟柯的早年經歷

賈樟柯從小體現出文學天賦,中學時已經在《山西文學》發表小說。高中時創辦詩社,即便沒考上大學,山西省作家協會也願意吸納他為成員。

考大學時數學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學的一個美術班,好准備考美術院校,當時賈樟柯常去學校附近的一個「公路局電影院」看電影。

1991年,賈樟柯開始考北京電影學院,1993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在校期間,為了實現童年時期的導演夢,他組織「青年電影實驗小組」,開始電影實踐。

2. 被稱為電影詩人的中國導演是

賈樟柯,導演、監制、作家。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 。

1993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主要作品包括《小武》、《站台》、《公共場所》、《任逍遙》、《世界》、《東》、《三峽好人》、《無用》、《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天註定》、《山河故人》。
1998年,處女作《小武》獲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大獎。《站台》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入選多倫多電影節「新世紀十年最佳電影」。2006年,《三峽好人》獲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洛杉磯影評協會最佳外語片及最佳攝影獎,入選釜山電影節「史上十佳亞洲電影」。2013年,《天註定》獲第66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2007年,賈樟柯獲達沃斯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稱號。2009年,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軍官級榮譽。2010年,獲多倫多電影資料館新世紀十年最佳導演獎。同年,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榮譽金豹獎、荷蘭克勞斯王子桂冠獎。2014年,被美國《外交政策》評選為「全球百名思想家」,同年,被釜山國際電影節評選為史上十佳亞洲導演。
2015年,獲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身成就「金馬車獎」[1] 。
2016年,獲孟買電影節 「傑出藝術成就獎」,開羅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2]
現擔任國際作家和作曲家協會聯合會(CISAC)副主席,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2016年,創辦全球電影短片中國內地首映平台「柯首映」。
https://ke..com/item/%E8%B4%BE%E6%A8%9F%E6%9F%AF/282083?fr=aladdin

3. 錫蘭《小鎮》 電影帶來的世界8 2022-06-06

錫蘭 《 小鎮 》    電影帶來的世界 8

      這是一部土耳其導演錫蘭在1998年拍攝的獨立電影,是這位後來享譽世界的大導演的長片處女作。這一年,中國導演賈樟柯的長片處女作《小武》問世。早一年,即1997年,伊朗大師阿巴斯的巔峰之作《櫻桃的滋味》問世。在獨立電影的歷史上,這應該是個巧合。

(一)《小鎮》梗概

      有人把此片翻譯成《小城歲月》。在中國,感覺上小城與小鎮還是有區別的,再小的縣城也算城,再大的鄉鎮卻只能是鎮。直觀上看,《小城歲月》比《小鎮》文藝許多,但看過電影卻覺得《小鎮》更接近錫蘭的本意。小城就是小城市了,而小鎮卻更靠近農村。影片中,樹林與田野的交映,晨曦與暮靄的變幻,加上稀疏散落的房屋,實在構不成一個小城,更像村落。

      影片中的田園牧歌情調,農村屋舍風格,無不體現出濃濃的鄉土氣息。結合錫蘭的自述,說小鎮更為貼切。

      這部電影以兩個孩子的視角,跟著季節更替,分四個段落敘述了一個土耳其小鎮中的家庭故事。

      故事的第一段是,一戶人家中,11歲的女兒正在上小學,她還不習慣面對無情的社會現實以及生活給她的殘忍傷害,但她必須學會適應。

      教室里,遲到的小男孩脫下在雪地弄濕的襪子,掛到爐子上烘乾。落下的水滴掉在燙熱的鐵板上,化為水蒸汽嗤嗤作響。小女孩由於午餐便當有異味,自尊心被刺傷,暗自落淚。她注意到黑板和老師以外的一切,比如那片飛在教室里頭的鴨絨毛。個人的主觀體驗被慢慢放大,形成一種迷幻的、帶有童年記憶的游離效果。老師讓不同的學生朗讀課文,小孩子們都很認真聽話。不過是那種逐字照念,有氣無力的樣子。中年男老師不時駐足窗前,隔著玻璃,看著對面山坡上的積雪。鏡頭變焦,一下子就清掃了之前伊朗兒童電影的殘舊錯覺。比起伊朗人,錫蘭還是有著個人專屬的美學體系。出色的導演對於真實距離和窗框構圖都著獨特的表現力,稱得上所見略同。隔著玻璃窗戶的幾組鏡頭,在《遠方》和《適合分手的季節》等片里都有出色表現。

      第二段發生在春天,女孩和小他四歲的弟弟相伴前往玉米地,他們的家人正在那裡等著他們。穿越玉米地時,他們似乎體悟到了自然與曠野的神秘。

      這時有了林中的風,一陣陣的風吹起,跑到姐弟倆人身邊。他們忙著摘枝頭李子,穿過樹枝的陽光在地上投下了色塊分明的陰影,明暗來回遊走變化。時間流動遲緩,不為周圍人察覺。整段的場面調度和視聽語言都十分出色,游樂場里的叫喊聲,音樂的高低變化,時有時無,像極轉暈了頭的人們,又是一旁人物百無聊賴的真實體驗。空鏡和特寫鏡頭在這一段被多次運用,蒼蠅侵犯著驢子的眼睛;一番爭論後,火光下爺爺額頭的皺紋、眼睛、耳部,父親和堂叔因為據理爭執表現出的不同神情,不耐煩或小沉默。

      第三段中這對姐弟目睹了更多成人世界的復雜與黑暗。到了林間,一家人圍坐在野外生起的篝火邊上,夜幕下火光搖曳,簡直有些難以想像的美好。篝火,夜晚的風,大人們的話,到後來的咳嗽,狗叫,放諸於我,找到一個契機圓了心中所往。孩子們把時間用在了長大後記不起來的頑皮事上,也會一直記得曾經捉弄過的瘋子,出於人類本性里的欺凌弱小,他們捉弄的小動物,有時候也變成童年的夢魘。

      影片在這一大段插入兩段非現實的畫面,一是小男孩在爺爺的一戰故事裡入睡,不管伊拉克和印度在何方。講故事的聲音再一次高低變化起伏,小男孩做了個噩夢,夢見母親從窗檯摔下。堂叔用牢騷表達著自己的不滿,對其他人的講話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他發表異見,講起自己一人去當兵:路邊松樹的味道,眼前的黃土路,變得真實起來。

      最後一段發生在家裡,夢境與現實在這里平靜地交錯。藉助爺爺等人口中的講述,現下的時間被拉長,進入穿越幾十年光陰的另外一個空間。講述的時間超越了影片的時間,這部分的片長佔用也是最長,也是錫蘭小時候的獨特記憶。錫蘭的魅力在於不掩飾對小鎮的認同與歸屬,裡麵包含著父親帶來的寶貴記憶財富,他所持有的不僅是一種尊敬加關愛。小鎮給他成長帶來的歡樂太多,它的變化與消逝,看在一個經歷者的眼裡,只會驅使他記得更深。這是懷舊情結的積累爆發,也是感性主義的培育。雖然沒有外力的介入,錫蘭成長後離開小鎮。但小鎮生活的美好卻伴隨著男孩的長大,在不可逆中的時間流動中催促著他去重拾,加以再現。

      一條到處覓食的狗,一名路邊靜坐的老漢,寥寥幾個畫面,這就是錫蘭記憶中的小鎮和故鄉。換作許多人,這樣的情景人物也是親近的,它們出現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又略有不同,有斑點的狗,抽煙、瞌睡乃至發愣的老漢。他們註定應該出現在成長過程中屬於他們的合適位置上。你費盡心思去尋找記憶中不應忘記和錯失的記憶,卻不知這狗和老漢其實已是完整的解釋。

( 二)導演錫蘭

      努里·比格·錫蘭(Nuri Bilge Ceylan),1959年1月26日出生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之後在土耳其恰納卡萊省的耶尼傑長大。從伊斯坦布爾海峽大學(osphorus大學)的電氣工程專業畢業後,他花費了兩年時間在米馬爾希南(Mimar Sinan)藝術大學研習電影製作。而後錫蘭經過了一個比較漫長和不太如意的的階段,才開始拍攝電影。這在後面附錄錫蘭自述中有具體描述。

錫蘭電影年表:

1995年,執導個人首部劇情短片《 繭 》,獲得第4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提名。

1998年,執導劇情長片處女作《 小鎮 》,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卡里加里電影獎、第1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青年電影銀獎 。

2000年,執導《 五月碧雲天 》,獲得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提名。

2003年,執導《 遠方 》,獲得第5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2006年,自導自演《 適合分手的季節 》,獲得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2008年,執導《三隻猴子》,該片獲得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錫蘭憑藉此片獲得第61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第2屆亞太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9年,擔任第62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

2011年,執導《 安納托利亞往事 》,獲得第59屆 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並憑藉此片獲得第25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014年,執導《 冬眠 》,獲得第6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錫蘭憑藉此片獲得第27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導演提名。

2018年,執導劇情片《 野梨樹 》,該片入圍了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第9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

2019年6月,錫蘭出任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

( 三)錫蘭電影

      上列錫蘭的電影中,《 小鎮 》、《 五月碧雲天 》和《 遠方 》為其故鄉三部曲,《小鎮》的故事在《五月碧雲天》和《遠方》中得到了延續,這是一組以時間為線索、展現土耳其城市化狀貌的三部曲。職業演員穆扎菲·奧德默在《五月碧雲天》中飾演拍攝《小鎮》的導演,他在《小鎮》中扮演了片頭被孩子玩弄的瘋子。艾明·托普拉克飾演沒考上大學、在工廠打工的年輕人是貫穿三部曲的一個線索。在《遠方》中,他來到了伊斯坦布爾,寄居在穆扎菲·奧德默飾演的導演家中。我覺得其中《 五月碧雲天 》最精彩。

      而在錫蘭所有的電影中,《 冬眠 》應為最佳,金棕櫚獎不是浪得虛名。另外還比較喜歡《 安納托利亞往事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錫蘭電影,有點先入為主。

      這里單說《小鎮》,還是因為它是錫蘭的第一部長片,類似於賈樟柯的《小武》。一個導演的起點電影往往是最重要的。

      《小鎮》取材自他父親艾岷·錫蘭的故事,並加入自己的童年回憶和家庭往事。電影中出現的兩個孩子還原的是童年時期的努里·比格·錫蘭和他的姐姐。艾岷·錫蘭和妻子在電影中扮演了自己,錫蘭則完成電影的掌鏡工作。這是一部家庭作坊式電影,像錫蘭所有的電影那樣,由極簡的團隊(往往有親友的加入)製作完成。

      《小鎮》中美輪美奐的黑白影像令人贊嘆,這得力於錫蘭本人的攝影功底。在從事職業導演之前,錫蘭的身份是攝影師。因此毫不奇怪,《小鎮》中的畫面更多是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靜態攝影,而不是流動的影像。同時,特寫的大量運用也暴露出錫蘭沒有接受正規電影教學的經歷,極少有的敘事性段落則以生硬的蒙太奇完成。不過,錫蘭找到了規避短板的辦法,即放大影像的感染力,減少敘事。

      如果說《小鎮》煥發出某種詩意,其原因不只在於畫面自身帶有的詩情畫意,同樣也出自影像以詩的邏輯剪輯。據說,這來自於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小鎮》所參考的電影主要是《伊萬的童年》和《鏡子》,前者在孩子的世界和雪地場景中能明顯感覺到,後者則是影片中的自然風景(雪、樹、份……)及多處幻覺與夢境。可以說,《小鎮》是錫蘭作為塔可夫斯基忠實粉絲的致敬之作。

      錫蘭後來形成的風格,不少都能在《小鎮》中找到影子。家庭生活是錫蘭大多數電影刻畫的主題,《小鎮》已經具備。隨著人物突然從近景中出現或消失,鏡頭的焦距發生急劇的變化,這類極富視覺沖擊力、顯示靜態人物與動態環境之間張力的鏡頭將成為錫蘭電影的標志性鏡頭,在《遠方》和《三隻猴子》中將得到登峰造極的發揮。

      錫蘭心目中的另一偶像一定是契柯夫。很多人都認為《冬眠》對於錫蘭不啻一次自我突破,因為他放棄了擅長的影像造型能力,轉而嘗試開發電影的文學性。但頻繁的對話在《小鎮》已經出現,家人圍著篝火各顧各的真摯與對話以某種類似於契訶夫的方式進行著。錫蘭曾在《五月碧雲天》中題詞獻給契訶夫,並且眾所周知的是,《冬眠》就改編自契訶夫的小說。

附錄1 :錫蘭自述

      2019年6月20日,錫蘭擔任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期間,參加了一個兩個小時的對談和互動活動。錫蘭敞開心扉,講述自己走上電影之路的曲折經歷,鼓勵年輕人從事藝術創作,並毫無保留地和大家分享拍攝電影的經驗。

      錫蘭當年60歲,他的作品並不多。一共拍了《小鎮》、《五月碧雲天》、《遠方》、《氣候》、《三隻猴子》、《小亞細亞往事》、《冬眠》、《野梨樹》八部電影。其電影有著獨特風格,觀眾很容易被他電影的深沉、憂郁和詩意打動。而原本學工程的錫蘭,他的電影之路可以說十分曲折。

      「在我小時候,電影的影響很大,通常看了一部電影,不管好壞,至少會討論三天。我很喜歡電影,但大學學的是工程。大學第三年的時候我發現不適合做工程師,就開始做攝影。」

      但大學畢業後,錫蘭就陷入了迷茫期。

      「雖然我得到了工程學位,但很困惑,不知道人生該做什麼,接下來該怎麼走。在那個年代的土耳其,大家覺得攝影不可以當飯吃的,只能是一個業余愛好。」

      「我先去了倫敦求學,第一個工作是在餐廳做服務生,錢很少。我經常會去超市裡偷書來看,偷小磁帶來聽古典音樂。但有一天我被抓住了,從那以後我就不偷了。因為當時的這種恥辱感,是非常嚴重的。」錫蘭被抓了兩次,有一次是偷牛奶,他被一個15歲的孩子一把抓住,然後推出了店外。「我走啊走,突然之間看到了一面大的鏡子,我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臉,是和過去那麼不同。那一次的經歷,教會了我很多。」

      「羞恥和恥辱感,是生活中的好老師。」錫蘭說。

      錫蘭屬於大器晚成,36歲才開始做第一部電影。

      「在36歲之前的十年,我都是很迷茫的,是一種流浪的生活,完全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也沒有目標,當時看電影也只是一種消遣時間的方式。我在倫敦時,經常一天看三部,從晚上六點一直看到半夜十二點,但也沒決定要成為一個導演。」

      而真正讓他下決定做電影,是在服兵役的時候。

      「我服了大概一年半的兵役,因為我不喜歡社交,孤獨讓我讀了非常多的書,這些閱讀的過程指引了我,把我引向了電影之路。我發現做攝影不夠,需要一些媒介來更好地表達人類的深度和復雜性。我非常喜歡文學,但又不是很擅長文學,因此選擇了當導演。」

      錫蘭坦言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對自己影響巨大。

      「契訶夫教我怎樣看待生活,怎樣對待生活。基本上他的故事,我都讀了,而且很多遍。他有著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對他而言,每一個人都有故事,而且與眾不同。我的電影裡面,都可以看到契訶夫的影子,都攜帶了一些他的特點,《冬眠》里兩個小故事就來自於契訶夫的文學。」

      在鼓勵年輕電影人時,錫蘭說:「如果你覺得害怕,這是很正常的,這其實會成為動力的源泉,所以害怕是一件好事。不要被害怕所打倒,繼續向前走,即便很孤單。如果你感覺不到孤獨,那你就不想做電影了,因為做電影就是打發孤獨的一種方式。」

      錫蘭拍電影很慢,大部分時候,三年才完成一部電影。

      「我不急,我不是多產的,不是那種在短時間里拍很多電影的導演。不是我去找靈感,而是靈感找到我。我拍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會影響我,改變我。我要等到這部電影先拍完,改變了我,然後,它會給我指明方向,讓我拍另外一部電影。如果我第一部電影還沒拍完,就開始寫第二部電影,可能我就不那麼喜歡我拍的第一部電影了。」

      那靈感怎麼來?

      「靈感沒有公式可言的,大部分是一種機遇,一種隨意的機遇。寫劇本就像一個蒙太奇一樣,很多的點子匯聚成一體。開始的起點是最難的,因為你要決定做什麼,一部電影要花三年拍,所以一定要是真的讓你感到很興奮又熱情的,不然你就沒有這些激情去開始了。」

      作為一個已經蜚聲海內外的世界級藝術片導演,錫蘭會拍土耳其以外的故事嗎?

      「到現在還沒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哪些細節,細節對於導演來說,就是我們表達的語言。比如,我看一個中國人,我不知道他是來自中國的哪一個地方。但如果是中國電影人,通過這個人的方言、穿著、動作,就可以看出這個人來自哪裡,這些細節都非常重要,我只了解土耳其的東西。」

      錫蘭鼓勵年輕人從事藝術創作,認為這也是一種自我治癒。

      「如果你要去坦白一些東西,藝術是一個很好的領地。在這里是非常安全的,你可以去坦白一切,而坦白也是一個治療。這對於觀眾以及藝術者、創造者本身,都是一個治癒的過程,我很享受其中。」

附錄2:賈樟柯談錫蘭

遠在他鄉的故鄉——賈樟柯談錫蘭   

      1998年,我帶著《小武》去參加柏林影展青年論壇。那年我已經二十八歲了,這是我第一次出席國際電影節,也是我的首次歐洲之行。   

      一個人從北京搭乘漢莎航空的航班出發,起飛後不久大多數乘客就都睡著了。機艙里異常安靜,我卻睜大眼睛不肯入眠,腦子里不時閃過法斯賓德或文德思鏡頭下的柏林,近十個小時的航程我是在冥想中度過的,一會兒柏林、一會兒北京、一會兒我的故鄉汾陽。   

      多年之後我想,我之所以到現在還熱愛所有的遠行,一定跟故鄉曾經的封閉有關。而所有遠行,最終都能幫助自己理解故鄉。的確,只有離開故鄉才能獲得故鄉。 

      那時候兩德統一還未滿八年,人們習慣上還把目的地稱為「西柏林」。可我偏偏對「東柏林」感興趣,放下行李拿上一張酒店的地址卡,我便在暮色中坐一輛公共汽車出發了。   

      每到陌生之地,我都喜歡這樣漫無目的地游盪,喜歡在偶然中遭遇一座城市,公共汽車從動物園附近出發,穿過城市向東而行,沒有跟當地人說一句話,車窗外的建築像是能告訴我一切。西邊的馬路基本上呈放射狀分布,路邊建築的設計也表現出開放的狀態。可一到東邊,橫平豎直的街道和平板的辦公大樓就似曾相識了,國營體制的感覺毫不掩飾地經由建築表現出來。   

      我下了公共汽車,遙望西柏林方向,遠處大廈上賓士汽車的廣告在夜幕中旋轉閃爍。那時,我腦子里冒出一個詞:資本主義的柏林。這里的觀眾能理解社會主義的汾陽?我問自己。《小武》拍攝於我的老家汾陽,那裡塵土飛揚、城外的軍營每天軍號陣陣。電影的世界是真奇妙,再過兩天,我就要將故鄉的風景人物,放映給異鄉人看了。1998年的柏林電影節還有一個導演,也用電影把他的故鄉帶到了柏林。這部電影叫《小鎮》,導演是來自土耳其的錫蘭。錫蘭1959年出生在伊斯坦布爾,他是在當兵期間看了波蘭斯基的自傳,開始愛上電影的,他常自編自導自演,和他的妻子一起出現在自己的電影中。   

      在看《小鎮》之前,我從來沒機會知道土耳其的小鎮會是什麼樣的,也不知道那裡的人們怎樣生活的。    坐到電影院里,燈光暗下、銀幕閃亮的時候,才知道《小鎮》是一部黑白電影。電影開始於一場漫天大雪,原來土耳其小鎮上的孩子們跟我一樣,只有天氣的變化才能給一成不變的生活帶來新鮮感。這時,銀幕上一個孩子穿過山巒去上學,他進入教室,把雪打濕的鞋子脫下來,烤在火上。火爐溫暖,窗外寒冷,這不就是我小學時冬天的記憶嗎?接著,孩子脫下他的襪子,掛在火爐上,襪子上的水滴,掉在火爐之上,「吱吱」蒸發的聲音,一點一點滴在心頭。 

      我不喜歡跟蹤電影的情節,我看電影最大的樂趣,是看導演描繪的詩意氛圍,沒有詩意的電影對我來說才是沉悶的電影。錫蘭的《小鎮》是一部用電影語言超越語言的電影:不用聽懂對白看懂字幕,僅僅通過電影畫面,已經能夠理解導演的世界。   

      記得在黑澤明導演生前,侯孝賢去拜訪他,黑澤明問自己的助手: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侯孝賢的電影嗎?他的助手用哲學命題來解釋,黑澤明搖搖頭說:不是,我在他的電影里,能看到塵土。   

      錫蘭導演呢?在他的電影里,能看到天氣。雪後的寒冷,自雪地上玩耍的孩子們身體里散發出的熱氣,被雪凍得麻木的雙腳,襪子上掉下來的水和炙熱的火爐相碰撞冒出來的蒸汽……都是這部電影的詩句。   

      錫蘭在《小鎮》中拍了很多微觀世界的鏡頭:小動物、一草一木的細節、紋路、肌理。我們從未這樣專注而細心地凝視過那些與我們共存於這個世界的生命。透過錫蘭的攝影機,我們看到自己內心的粗糙,以及逐漸喪失的耐心。   

      錫蘭營造的聲音世界也讓我迷醉,他從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裡將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聲音提取出來,加以誇張,給我們熟悉的陌生感。水滴在火爐上被炙烤蒸發的聲音,大自然裡面動物的鳴叫聲,遠處隱隱約約人的喊叫聲……鳥啼蟲叫,風聲雷鳴,這些原本被我們在日常中忽視的聲音,在影片中被提煉出來。它們幫我打開了記憶之門,讓我想起已經淡忘的歲月。   

      通過錫蘭的電影,會發現我們還有一個故鄉遠在他鄉,它也解答了我的疑惑:在資本主義的柏林一定有人看懂了我的《小武》,他們在我的電影里同樣可以遭遇鄉愁。(原文載於《中國周刊》)

4. 賈樟柯拍過哪些電影

男,生於1970年5月27日,中國,山西汾陽

星座: 雙子座
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考大學的時候,他數學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學的一個美術班,好准備考美術院校。賈樟柯常去學校附近的一個「公路局電影院」看電影,有一天,他看到《黃土地》,就立下了當導演的願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還大張旗鼓地印了T恤衫。發動一切可能發動的力量,開始拍攝《小山回家》,這個片子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這部55分鍾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種敏感直接的氣質,意味著真實。它不是一個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開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溫柔。他的思考方式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

《小武》得了8個獎,進入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賈樟柯成名。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攝不太可能沒有壓力。《小武》是一個切片,而《站台》是一個歷程。越過《站台》,賈樟柯成了新一代電影領袖。但他還在「地下」,他的電影國內看過的人還是不多。賈樟柯是以他的決心與耐心,夢想與行動換來流動的影像。《站台》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部分,並獲最佳亞洲電影獎。這是中國七十年代出生的導演第一次入圍三大電影節的正式競賽單元並獲獎。法國《世界報》為此發表題為《大師的鐵拳》的評論文章,認為《站台》表現出了驚人的電影品質,亦將成為電影史上的重要一筆。《站台》再獲殊榮,獲得第22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公共場所》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一個30分種的短片,沒有劇本與對話,只有表面的展增。賈樟柯一向是強調表面的,他拒斥人為的深度。

之後賈樟柯又拍攝了《任逍遙》、《世界》兩部劇情片。《世界》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國際版本,片長138分鍾,簡稱長版。2004年,賈樟柯把《世界》帶到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全球首映的就是這個版本。有學者稱其為「威尼斯版」;另一個是中國國內版本,片長108分鍾,簡稱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國內院線放映了此版本。《世界》不但展示了現代化進程對移民勞工的物質剝削,他更展示了身處的速度世界如何奪去他們的安全感、夢想和自由。2006年,在拍攝以三峽民工為關注點的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結果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目前他正在拍攝中的是《24城記》,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時代》。

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獎。

2004年,賈樟柯擔任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5年,賈樟柯擔任日本山形國際電影節評審

2006年,因《三峽好人》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獲國際經濟組織「青年領袖」稱號

2007年,因《三峽好人》獲得首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7年,第57屆柏林電影節,出任柏林電影節「天才訓練營」校長

2007年,第60屆戛納電影節短片及電影基石單元的評委主席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鍾,故事片)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 斯道獎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

第3 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比利時電影資料館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

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

1999年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站台(2000,193分鍾/154分鍾,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0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2001年獲瑞士弗里堡國際電影節唐吉可德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01年獲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獎

2001年獲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2001年獲第30屆蒙特利爾國際新電影新媒體節最佳編劇獎

2002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場所(2001,31分鍾,紀錄片)

第13屆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

◇狗的狀況(2001,5分鍾,紀錄片)

2001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特別展映。

◇任逍遙(2002,113分鍾,故事片)

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16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特別獎

2004年洛杉磯影評人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2年美國《電影評論》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鍾,故事片)

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 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最佳攝影獎

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 7屆法國杜威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金荷花獎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2005年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電影手冊》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東 (2006, 70分鍾, 記錄片)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義大利紀錄片協會最佳記錄片獎

義大利藝術協會2006開放獎

2006台北國際記錄片雙年展最佳亞洲紀錄片獎

◇三峽好人 (2006, 105分鍾, 故事片)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
第28屆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7年挪威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無用》 (2007, 105分鍾,紀錄片 )
獲最佳紀錄片
獲紀錄片最高獎
摘下最佳紀錄片獎
獲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
內容簡介

悶熱的廣州,電扇將鐵絲上掛著的衣裙吹起,縫隙間露出服裝女工的臉.在縫紉機巨大的轟鳴聲中,日光燈下的工人顯得無比安靜.那些即待出廠的衣服不知將會被誰穿起, 流水線上每一張面孔的未來都不夠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裝設計師馬可帶著她新創立的中國品牌「無用」參加2007年巴黎冬季時裝周.她把她的服裝埋在土中,讓自然與時間一起完成最後的效果。她喜歡手工製做所傳遞的情感,厭倦流水線的生產,變成一個不喜歡時裝的設計師……

5. 賈樟柯的資料

賈樟柯,著名導演,山西汾陽人,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之一。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曾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評委會主席。1995年拍攝第一部57分鍾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被譽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2006年憑借《三峽好人》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及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2010年,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授予他終身成就金豹獎,成為有史以來獲此殊榮最年輕的電影人。2011年9月12日,與演員趙濤在微博宣布結婚。
賈樟柯,1993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主要導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遙》、《世界》、《東》、《三峽好人》、《無用》、《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其中《三峽好人》獲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海上傳奇》獲第30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金蘭花獎。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著有《賈想》、《中國工人訪談錄》等書。
生活照(19張)賈樟柯本對繪畫有所造詣的他,一次偶然的機會觀看了電影《黃土地》之後,便激發了內心對電影的熱愛。他1991年開始考北京電影學院,但失敗了兩次,直到1993年才如願以償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為了實現孩童時期的導演夢,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由此開始了他的電影實踐。 1995年拍攝第一部57分鍾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盡管這不是一個成功的作品,但它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開始他的成名作《小武》。在這部影片中,他的獨特視角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小武》在國際廣受好評,得了8個獎,也成為國內小資青年的追逐對象,賈樟柯一舉成名。彼時,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則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其後,賈樟柯又拍攝了《站台》、《任逍遙》、《世界》等幾部長片。2006年在拍攝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賈樟柯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者的地位得以確立。 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 賈樟柯
淪於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從《小武》發端,到如潮好評的《三峽好人》,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 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 如何切入現實對很多導演來說困難重重,賈樟柯卻舉重若輕,這來源於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心態,總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構歷史的記憶:《小武》中冷靜的鏡頭、紀實的風格立即從紛繁復雜的變遷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覺;《世界》在更大規模上表達了中國的變遷;《三峽好人》不但展示出廣闊的社會變遷圖景,而且虛構性被置於紀實性的敘述之中。他的電影有自己的世界,並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這個世界變遷的意義。 因此,如果把賈樟柯置於更宏大的歷史坐標中考量,他掀起的最大波瀾,甚至已經不是幾部電影所能概括。隔了十年回頭去看,賈樟柯影像的文本意義恰恰是對正在經歷激烈全球化變遷的古老中國的一段驚心動魄的記錄,所有的細節已經沉澱到時間的潛流里去,留下的是一個個沉默的動容、一段段不朽的絕唱。也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的生命的喜悅或沉重。」 賈樟柯曾經說過一句話,"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倒的人。"在過去的10年當中,他特立獨行,用他的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
生活照(11張)在由帕米爾文化藝術研究院(中坤文化發展基金支持)和清華大學人文和社會高等研究中心、《中國學術》雜志社聯合主辦的「帕米爾文化周」上,放映和研討了賈樟柯的新作《二十四城記》,參加文化周的另兩個單元的「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化與政治」國際論壇(清華大學汪暉教授主持)與「世界的中國」國際系列講演(北京大學劉東教授主持)的中外學者觀看了影片,多有好評。這里刊登10月28日研討會的部分發言。當天的研討由著名詩人歐陽江河主持。賈樟柯自己敘述到:「這九個人物是由兩部分人組成的,一部分是我進入到這個工廠采訪的真實人物。……我覺得這九個人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他們形成了一個群像。一方面我非常喜歡群像的感覺,一直不喜歡一組固定的人物貫穿始終拍攝,因為我覺得群像的色彩可以帶來對現實的復雜性的感覺,所以首先選擇了一個群像的概念,就是我要很多人在電影里出現。這九個人物的群像裡面,人物跟人物之間有一個互動的關系,首先他們有一個時間的連續性,從1950年代初到當代,通過他們九個人的接力,來講述一個線性的歷史;每個人物又有一個封閉的但是屬於他自身的時間。」(見賈樟柯等:闡釋中國的電影詩人。)
1970年,賈樟柯生於中國山西汾陽。考大學的時候,他數學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學的一個美術班,好准備考美術院校。賈樟柯常去學校附近的一個「公路局電影院」看電影。有一天,他看到《黃土地》,就立下了當導演的願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還大張旗鼓地印了T恤衫。發動一切可能發動的力量,開始拍攝《小山回家》,這個片子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這部55分鍾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種敏感直接的氣質,意味著真實。它不是一個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開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溫柔。他的思考方式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 賈樟柯
《小武》得了8個獎,進入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賈樟柯成名。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攝不太可能沒有壓力。《小武》是一個切片,而《站台》是一個歷程。越過《站台》,賈樟柯成了新一代電影領袖。但他還在「地下」,他的電影國內看過的人還是不多。賈樟柯是以他的決心與耐心,夢想與行動換來流動的影像。《站台》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部分,並獲最佳亞洲電影獎。這是中國七十年代出生的導演第一次入圍三大電影節的正式競賽單元並獲獎。法國《世界報》為此發表題為《大師的鐵拳》的評論文章,認為《站台》表現出了驚人的電影品質,亦將成為電影史上的重要一筆。《站台》再獲殊榮,獲得第22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公共場所》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一個30分種的短片,沒有劇本與對話,只有表面的展增。賈樟柯一向是強調表面的,他拒斥人為的深度。 之後賈樟柯又拍攝了《任逍遙》、《世界》兩部劇情片。2006年,在拍攝以三峽民工為關注點的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結果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2008年的《二十四城記》是第61屆戛納電影節參賽影片。 2010年1月加拿大時間22日晚在多倫多電影節組織評選的「新世紀十年最佳電影」中,賈樟柯導演的《站台》、《三峽好人》、《世界》等三部電影榜上有名。賈樟柯再獲殊榮,他與泰國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並列成為「新世紀十年最佳導演獎」 。 瑞士當地時間2010年8月5日,第6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將本屆終身成就獎授予中國第六代導演賈樟柯。他也是該電影節獲得此獎項最年輕的電影人。 第30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2010年10月19日上午舉行了頒獎典禮,賈樟柯執導的最新力作《海上傳奇》榮膺本屆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金蘭花獎。此外,賈樟柯還當選為本屆電影節「焦點影人」,電影節專門設立「向賈樟柯致敬」單元,即向他近十年來傑出的藝術成就致敬。

6. 賈樟柯在天註定里飾演什麼

賈樟柯在《天註定》里飾演煤老闆。

角色介紹:賈樟柯在天註定里飾演煤老闆是一個土豪級的老闆做煤炭生意。

演員介紹:賈樟柯,導演、監制、作家。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993年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

1998年,處女作《小武》獲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大獎。《站台》獲威尼斯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入選多倫多電影節「新世紀十年最佳電影」。2006年,《三峽好人》獲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洛杉磯影評協會最佳外語片及最佳攝影獎,入選釜山電影節「史上十佳亞洲電影」。2013年,《天註定》獲第66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代表作品:

包括《小武》、《站台》、《公共場所》、《任逍遙》、《世界》、《東》、《三峽好人》、《無用》、《二十四城記》、《海上傳奇》、《天註定》、《山河故人》。

演員照片及劇照:

《天註定》(A Touch Of Sin)是一部2013年賈樟柯編劇、導演的中國電影,由姜武、王寶強、趙濤和羅藍山主演。該片獲得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等多個國際大獎,獲選BBC2013年度十大佳片、美國《電影評論》雜志2013年度十大佳片、美國《紐約時報》2013年度十大佳片等。

劇情介紹: 影片圍繞四個人物,四個故事逐個展開,每個故事發生在中國的一個不同的地區,它們通過一些敘述的線索和一種奇妙的形式上的整體感彼此相連。

7. 賈樟柯拍過哪些電影好看

姓名:賈樟柯
性別:男
原名:
英文名:
生日:1970年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
血型:
三圍:
嗜好:
生平介紹: 山西汾陽人,1970年生,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其作品《小武》(1997年)在第48屆柏林電影節等7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站台》(2000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等六個影展獎項;《任逍遙》(2002年)入圍今年法國戛納電影節。日本北野武事務所的市川尚三先生曾這樣評述他:賈樟柯會成為中國電影的一代大師,他跟張藝謀、陳凱歌在題材和拍攝手法上完全不同,所以他將成為中國電影邁向世界的另一座橋梁。
1970年 出生於山西省汾陽縣
1993年 考入北京電影學院, 與同學成立"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小組"
1997年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電影理論專業
1994年 紀錄片《有一天,在北京》(錄像,15分鍾)
1995年 故事片《小山回家》 (錄像,55分鍾)
參加第2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展映
獲1996年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故事片金獎
1996年 《嘟嘟》(錄像,50分鍾)
參展北京第4屆大學生電影節展映
1997年 故事片《小武》(電影,107分鍾)
獲第48屆柏林電影節青年電影論壇大獎沃爾夫岡·斯道獎
獲第20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
獲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大獎龍虎獎
獲第三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新潮流獎
獲比利時電影資料館19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
1998年 劇本《站台》獲釜金電影節首屆釜山推廣計劃獎
主要作品
《三峽好人》 劇情片,-分鍾,彩色,2006年
《東》 紀錄片,70分鍾,彩色,2006年
《小山回家》 錄像,58分鍾,彩色,1995年
《小武》 劇情片,107分鍾,彩色,1997年
《站台》 劇情片,154分鍾,彩色,2000年
《任逍遙》 劇情片,113分鍾,彩色,2002年
《世界》 劇情片,120分鍾,彩色,2004年

8. 電影小武劇情

《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也給人們解釋了中國真實的一面,所以能在國外拿很多獎.
《小武》曾在1998年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與薩拉熱窩電影節上放映,並在剛剛結束的三大洲電影節上獲得了大獎。很少有一部影片像它那樣給人以如此充滿生命力的感覺--在這部處女作的背後,是一位曾經在電影學校學習的二十八歲的年輕導演,他的創作手法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他這部影片標志著中國電影活力的復甦。
<br>
<br>劇情介紹:
<br>小武是汾陽的一個手工業者(小偷),他很清楚自己必然要被淘汰,這與他的職業無關,可能是他無法適應這個社會的變化。 他去找以前的「戰友」小勇,可是小勇如今已經是縣里著名的企業家,是納稅大戶,兩人在屋裡坐了半天,話卻寥寥無幾。在小勇結婚時,小武遵照以前的誓言送錢去給他,卻因小勇說錢臟而退回。 在被朋友拒絕之後,小武經常去唱歌,認識了歌女胡梅梅。有空的時候,小武經常陪胡梅梅去逛街、打電話。後來小武的徒弟到談了一個女朋友,而小武自己沒多久卻被胡梅梅無情拋棄。 小武回到了家,可是家裡的任何人都不接受他。他經常在拆建的破敗的縣城裡晃盪,最後被父親趕出家門。最後小武在一次例行「工作」的時候,被公安幹警抓獲並被銬在電線桿上。 街上的行人冷漠地看著他,他冷漠地看著街上的行人。

9. 小武的獲獎記錄

小武的獲獎記錄:

獲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斯道獎。

獲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獲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

獲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

獲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獲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

獲1999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影片評價

《小武》的影片在柏林取得了傳奇般的成功,它使其導演作為中國新電影的代表人物獲得了國際電影界的矚目,格雷戈爾稱譽賈樟柯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更重要的是,一塊標記中國電影的昨天與今天的界碑樹立起來了,多年來,甚至可以說自中國電影有史以來,還沒有一部電影這樣誠實的表達了正在活著的中國人的氣息。

《小武》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對集市上來往人群的掃描,賈樟柯後來很喜歡這種方式:大量的長鏡頭、中景、遠景和群像。

這也使得《小武》成為一部特殊的作品,它集中塑造了一個立體的人,和其他作品的野心相比,它稱得上心無旁騖;它經常停下來捕捉人物呆滯、尷尬、麻木的表情,彷彿一部人類學研究之作。

10. 張藝謀和賈樟柯的恩怨情仇,你了解多少

提起張藝謀,大家基本上都是如雷貫耳,但說到賈樟柯,那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二人間的恩怨情仇了。

2017年美國某網站根據全世界的網路大數據,評選出世界范圍內100位最受歡迎的導演。

賈樟柯排行第24位,在整個亞洲都排得到前面。

但天意弄人,張藝謀在榜單中恰巧第23位,只領先賈樟柯一名,但那一次交鋒,賈樟柯還是輸了。

閱讀全文

與小武如何參加柏林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書生是什麼電影 瀏覽:62
如果有人約你看電影表示什麼 瀏覽:57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什麼時候拍的 瀏覽:844
南瓜電影怎麼找粵語電影 瀏覽:142
電影鐵道飛虎好看嗎 瀏覽:942
你打算什麼時候去看電影英語怎麼說 瀏覽:939
像大開眼界的電影有多少 瀏覽:211
一部好的電影要多少宣發費用 瀏覽:460
捉迷藏電影主題曲粵語歌曲是什麼 瀏覽:469
滿城惠友電影院兒童怎麼買票 瀏覽:142
如何評價電影關原之戰 瀏覽:921
美國新世界電影在線觀看免費完整版 瀏覽:585
死亡塔剪輯了哪些電影 瀏覽:42
講一個劇院有怪獸是什麼電影 瀏覽:163
小丑這部電影好看么 瀏覽:677
如何看待電影圈跨界的現象 瀏覽:768
戰狼2電影免費完整觀看 瀏覽:295
偵探類的電視電影有哪些 瀏覽:123
如何能找到網路的小電影 瀏覽:77
如何把電影投到牆上看 瀏覽: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