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邪不壓正如何顛覆小說原著

電影邪不壓正如何顛覆小說原著

發布時間:2022-11-08 03:53:02

Ⅰ 姜文的電影《邪不壓正》講的是什麼

電影《邪不壓正》是根據武俠小說《俠隱》改編的,故事背景選在了抗日戰爭時期,從抗日戰爭開始前到戰爭中,一代代中國人為維護祖國,做出了重大犧牲。

北洋年間,北京少年李天然跟隨師父習武,無意間親眼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山本一部,殺害了師父全家,只有李天然一個人僥幸逃脫。

李天然被美國醫生亨德勒救下,去美國學醫的同時接受了特務訓練,十年後李天然回國,打算為師父報仇雪恨,也想保衛祖國免受日本侵略。

可李天然剛回國就被盯上了,李天然攪亂敵人計劃的同時,也掉進敵人准備好的陰謀中。李天然利用朱潛龍等人實行反間計,想要將敵人一網打盡。
可神秘人藍青峰阻止了李天然,李天然分辨不出藍青峰是敵是友,又因身邊充滿流言蜚語和陷阱,李天然差點失去良機,最後在戀人關巧紅和藍青峰的幫助下,解開陰謀,完成復仇。

Ⅱ 《邪不壓正》觀後感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邪不壓正》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1

最近去看了電影《邪不壓正》。這是一部典型的姜文式電影,戲謔中透著認真、荒謬中不失嚴肅,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人也沒法讓他懂。

倒不是說這部電影有多好。就是覺得,這個年代仍然存在認真的人,嘈雜的聲音中仍存在清流。當然,認真、清流等等品質,現在聽起來已經像是在搞笑了。聯想到最近網傳的幾篇證券行業經濟學家的大作,更加印證了清者自清的道理。不是沒有明白人,而是他們不願意說、不敢說、沒必要說。

電影主題是邪不壓正,這也許是一種美好的願望。也許在長期內是這樣的,可人都活在短期不對嗎?將目光放長,每一個人都微不足道。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但不是同一群人民書寫的。生在什麼樣的國度和年代,是無法選擇的事。能不能盼來正義壓倒邪惡的一天也充滿了不確定性。那麼,對於特定個體的際遇來說,邪和正究竟誰能戰勝誰?在本國悠久燦爛的文明中,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就像是一場接力賽,被一代又一代人抒發在詩詞歌賦中。但換一個角度,能夠讓後世感懷、對文化傳承和歷史進程作出貢獻的,也還是這樣一些人。正是戰勝了邪的。

邪和正的博弈會一直持續下去。但請相信,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此時不代表永遠。心裡有光,就能驅散一切陰霾。

最後,借用電影里的一句台詞——「還等什麼呢?」現在就是最好的開始。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2

《邪不壓正》是由導演姜文、演員彭於晏等人共同創作的一部影片,我不是正經的影評人不能評判它的優秀與否,我只能講一講觀看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最真實的感受。

影片的男主角從小接受最優秀的教育,自己也一直在努力,然而最大的目的卻是復仇。他在復仇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一直堅定不移。他曾多次被問到「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他的回答從來都是「我知道」。這讓我想起一句前輩告訴我的話「有目標才能有動力」。

男主角有一個父親,他自認下了一局完美的棋,甚至不惜用他的「兒子」也就是男主人公來作棋子。但最終的事實卻證明他高看了自己。我不喜歡他的自負,卻很欣賞他做事的初衷:為了家國,為了和平。

在影片中另一個讓我記憶尤深的,是一名裁縫。她同樣也背負著仇恨,但她卻比男主懦弱許多,面對著仇人,她會用拙劣的借口來掩飾自己的怯懦,遲遲不去復仇。反而她會用語言來刺激男主,不停地問他「你是不是膽怯了?」、「你是不是害怕了?」這個小裁縫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人,自己想做的事遲遲不去做,反而來諷刺甚至嘲笑做得慢的人。這讓我對自己進行了一些反思:「我是否在生活中也是經常會光說不做呢?」

……

很多人給了這部影片很低差的評價,很低的評分。但在我的心中,它給了我一些前進的力量,讓我對自己、對生活有了一些反思,是一部對我而言很有意義的一部影片。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3

上周看了姜文導演的電影《邪不壓正》,在影片開始之前,朋友就嚷嚷著說這個電影有幾大看點,什麼「彭於晏的腹肌」「許晴的臀」「廖凡的下巴」…一大堆的,也沒記得太清楚,總之無關電影,都是些「肉體誘惑」。當然作為宣傳噱頭,這些的確能勾起不少人的獵奇心,但是電影作為故事的載體,其好壞還要歸於故事的內容和其中的表現手法。

在電影的開始,彭於晏跑步的場景,那稜角分明的肌肉,的確很是驚艷,連我這肥胖油膩大好青年都忍不住摸了摸肚皮上的肉墊子,心想自己啥時候都有這樣的腹肌啊……回到正題,真正讓我震撼的是雪中的老北京城,鏡頭從一處殘破的城牆開始,慢慢呈現出一座破敗荒草叢蕪的城樓,給人一種荒涼的感覺,但也增加了一種滄桑和厚重的歷史感,這是一個時代的見證,也是整個民族歷史的見證,可惜的是這種見證已經被我們割裂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空洞的口號。而電影給我的震撼也僅限於此了。

電影的故事情節以「七七事變」前的北京為背景,以李天然復仇為脈絡,講述一個關於國恨情仇的故事。故事講大時代融於個人的講述方式,能將故事講得豐滿而不至於流於說教,這是一個導演功底的體現。姜文是一個會講故事的導演,從早期的《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再到近期的《讓子彈飛》,都能體現出姜文詼諧的風格,同時,姜文也善於將故事背景的時代烙印植入到影片中,這些烙印也是為當政者所忌諱的,這些也增加了影片的批判性和思想深度。《邪不壓正》也有屬於自己的時代烙印,這些烙印通過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和風雨飄搖時局的人而展現出來。

從開始到結束,可以說我是相當認真地將整部影片看完,中間沒敢分神,從開始的震撼,到後來的乏味,再到最後的失落,看完整部片子,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這部片子是不完整的,故事情節的跳躍幅度雖然不算很大,但是其銜接卻也不那麼自然。例如,故事的開始,李天然從美國受訓歸來,滿臉的自信和睿智,可是後來的行事卻顯得那麼輕率魯莽,最後還被逼到在鍾樓上惶惶不可終日,反差可謂巨大;姜文飾演的藍青峰可謂人情世故中的人精,精於謀劃,算計至深,眼線遍布四九城,可是最後還是被人吊起來拔光了滿嘴的牙,落差也是巨大;裁縫鋪的老闆娘關巧紅,佔了整部影片的很大一部分篇幅,可是她這個人物卻對整個故事推動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說教,教那個自信滿滿的李天然怎樣去復仇,可是這些說教細細想來,依然對故事主線沒有什麼推動;還有藍青峰口口聲聲說謀劃了20年的計劃,最後也沒給出一個明確的結局,真可謂酒席吃了一半卻突然撤了席面……

如果將整個片子拆開來,分成一個個小段來看,可以看出每個片段都是很精彩的,演員的演技和情節都相得益彰,可是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就顯得有些突兀了。這不是蒙太奇和多線敘事手法的問題,那些手法都是為了推動故事發展的需要,而那些片段對整個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沒有什麼必然的因果和推動,完全是各個片段生生地串了起來,破壞了整部片子的和諧和連貫性……

從演員的演技來講,姜文、廖凡、安地(飾演亨得勒醫生)、澤田謙也(飾演根本一郎)的演技都是可圈可點的,可以說整部影片最大的看點也就是他們的演技了,一個個的飆起戲來根本停不下來;許晴在這部戲里的表現有些做作,不出彩,除了那部臀之外也沒有多少的加分;周韻是個大美女,她的美並不驚艷,屬於那種內斂的美,如一壺老酒需要慢慢地細品才能覺得出來,她的美給她的表現增色不少;最後要說說豬腳彭於晏了,我覺著他在這部片子里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宣傳這部片子的,作為一部商業片子的宣傳亮點,他的表現是成功的,如果從故事的角度來看,他的表現至少在我看來,他是來跑龍套的。他所飾演的李天然前後的反差,在前面就提過很是巨大,他的復仇完全是在主角光環之下的復仇,完全不是情節推動的復仇,朱潛龍在經過一陣槍戰之後,完全不帶一個跟班獨自去見根本一郎,這多少有些不可思議,也跟他前面能將藍青峰玩弄的表現也是不符的,他的「赴死」也完全是為了結局的需要,而不是情節的推動,正也是這些因為結局的需要而展現的情節,破壞了故事的和諧與連貫。我想,這也是《邪不壓正》在豆瓣上的評分一路下滑的原因。

可以說,《邪不壓正》是一部局部好於整體、整體害了局部的電影。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4

做成大事的人他表明上看起來是一個人,而實際上他有他的人脈關系網,並且可以很好的環境他的人脈,別人用他表面上看起來用的是他的能力,實際上可能用的是他背後的一群人。朱潛龍想用藍青峰的時候,籃青峰他背後一群打江山的兄弟,二期朱潛龍所不知道的,拉黃包車的人都是藍青峰的人。自己要能夠有一群可以幹事業的朋友,有一些能人朋友,什麼事都能辦成,而且這樣自己的價值也才會高。

把自己做優秀,然後跟權貴們打交道,或者說跟權貴了打交道,自己也會越來越優秀。關巧紅是北平最好的裁縫,北平的權貴都會到她這來做衣服,她也把自己打造成了權貴。你的圈子裡都是有頭有臉的人,你也就是有頭有臉的人。人要有那種自信,哪怕自己什麼都不是,但就是非常自信,無條件自信,每天要給自己心理營養,給自己十足的`自信心,什麼都不怕,無所畏懼的自信,舍我其誰的自信。然後跟任何領導自信說話打交道,他們又不是什麼權貴,都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怕什麼呢。

遠走高飛是給真正有能力的人的。李天然想帶關巧紅遠走高飛,也許李天然還是有點能力的,關巧紅還是拒絕了,遠走高飛了是轟轟烈烈了,但是還是得找個地方落腳,還是又回到了現實中來,如果沒有能力,又去了一個廠里打工,一切其實又變得不那麼美好了。

肌肉還是要好好練起來的,彭於晏的肌肉確實漂亮。休息的時候還是要花點時間泡健身房的,至少感受一下健身的氛圍。許晴保養得也很好,五十歲的人跟二十幾歲的小菇涼一樣,穿的一身旗袍把東方女人的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平常沒事的時候多健身跑步,給自己的身體一些時間,時間都給大腦了,不給身體也是不行的,要平衡。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5

姜文寧缺毋濫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很少,在很少的作品中最突出的特點是語言風格的單一性,且這種單一性貫穿每部作品的始終。盡管這種單一性只為表現黑色幽默;盡管這種單一性已經金科玉律;盡管這種單一性已經成為姜文符號,還盡管這種單一性讓人有些跟不上;還盡管這種單一性讓人有些喘不過氣來;還盡管這種單一性有些讓眾人自覺無幽默。但每位「姜粉」看姜的作品就是沖這種單一性,故事情節已經不重要。就拿這部新上映的「邪不壓正」來說,之前有一個很吸引人的噱頭,說是姜文10多年前就買斷原著小說《俠隱》,一直壓在手裡,當然壓在手裡是沒有時間下手,還是十年磨一劍,不得而知。可從故事情節上看,真的沒有曲折沒有波浪,一個平淡之極的復仇素材沒必要十年磨一劍,更沒必要作為噱頭吸引人。

作為「姜粉」圈邊的「姜粉」,在「邪不壓正」公映第一天,我便帶著媳婦冒著酷暑,乘104電車來到王府井百老匯影城,給姜文送去兩個票房收入。

電影公映前一周,我像准備出去旅遊那樣先做了些功課,除簡單瀏覽「邪不壓正」故事梗概外,還在網上看了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在腦子里回想了「讓子彈飛」。1993年姜文自編自導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那是他幽默的起跑線,雖然有王欮劇本助跑,但還是一個不太成熟的幽默。1998年姜文自導自演的《鬼子來了》以「黑色幽默」視角向觀眾展現了中國農民面對侵略者的麻木、愚昧、奴性的一面。結果觸了底線,幾經修改仍未通過。2009年姜文又自導自演了電影《讓子彈飛》,可以說他的黑色幽默在這部電影里達到高峰,這部沒觸及政治的電影,讓姜文放開膽子在黑色幽默里馳騁。他過癮了,觀眾也過癮了。

我只記住電影「邪不壓正」里的一個幽默。當彭於晏來到東城區內務部街11號院,姜文領其入住時說曹雪芹當年就在這間屋子裡寫出了《紅樓夢》。還有彭於晏光著身子披著一件披風在屋頂上跳躥,算幽默嗎?不算幽默的話,多數觀眾為什麼爆笑,反正我沒笑。其它幽默看不出來。

我還記住有一句不屬於幽默的台詞:我們不能改變社會,社會會改變我們(可能不準確)。

我自以為是個幽默的人,看了電影「邪不壓正」,我就不是幽默的人了,只能說是耍貧嘴。換句話說,我是低級幽默,人家是高級幽默;我是文盲幽默,人家是教授幽默。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6

姜文所導演的影視作品,於2018年上映,改編自張北海的《俠隱》。電影與原著的主題都是關於復仇的故事,只不過二者表現手法不盡相同,而且有趣的是,作為一部武俠小說和其改編電影,二者都沒有傾向於「俠」字。原著在這個復仇故事背後添加的更多是老北京的市井生活。美食,美景,老北京的談吐,習慣,體現的淋漓盡致,對於一個自幼離開北京的海外作家來說實在難得,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本書的文藝價值與京派小說有著「同曲」之妙。

再來分析電影。有不少觀眾認為彭於晏的演技一般,拉低了整部電影的角色精度。我卻認為比演技更重要的是姜文又一次提升了自己,將一向的男性荷爾蒙借用演員發揮到極致,這是其電影精神內核的重要表現手法。與《讓子彈飛》相比,《邪不壓正》顯得更加放飛自我,姜文以一種非常自我的方式在使用電影語言,任性又刺激,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評價略顯兩極化。

希望破碎的時代,人們總是要信點什麼,讓自己有所依靠。歸根結底兩條道,要麼迷信暴力,要麼迷信虛妄。無論何種名義的暴力與虛妄,都牽扯到利益之爭、流量之爭,勢必發生力學反應與化學反應。全民對抗全民,所有人干所有人。豈能不精彩,豈會不慘烈?精彩而慘烈,就是荒誕黑色的戲劇性。戲劇性背後,則是蒼涼和虛無的底色。

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反套路創作式電影,他從來不會灌輸給你什麼,往往都是以一種戲謔的方式把有深度的東西表現出來,推動你自己去思考。不過這也使這部電影有些美中不足,就是過量的戲謔使影片的台詞密度和情感密度過於龐大,也導致了後半部分的節奏失控。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7

只是感覺這電影的名稱有些題不對文,與其叫《邪不壓正》,不如叫《少年彭的心路之旅》。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或許很多,但在我眼中,一切的核心就是彭於晏扮演的李天然在復仇過程中的心理成長。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誰知道呢,也許就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張愛玲在〈傾城之戀》中曾如此寫道。

《邪不壓正》與《傾城之戀》在這一點上有著相似之處。中日開戰、北平陷落、匡扶正義、血海深仇,從宏觀角度每個人均是苦苦掙扎於世間,為慾望左右,為道德束縛而不得自由的螻蟻;然而從個人角度觀之,這世間的一切卻又不過是自我成長的背景而已。

海外歸來,風流倜儻,身懷絕藝,游戲人生,殺死兩個仇人在李天然看來不過是易如翻掌之舉,卻受制於種種外部因素遲遲未能執行——實際上真正的障礙並非源於外部,其實來自他的內心。當他在巧紅幫助下戰勝了內心的怯懦,復仇並無懸念。然而每個人皆有心魔,外表淡定自若看似胸有成竹的巧紅,其實內心有著如李天然一般的困惑,在幫助李天然克服心魔的過程中,終也得以直面自身的問題。邪不壓正——或者意味著每個直面人生者皆能戰勝自身的心魔吧。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8

不久前因緣巧合之下,我閱讀了一部原本決無可能出現在我讀書列表之中的書籍《論藝術的本質》(康拉德.費德勒著)。什麼是藝術?雖然自認為是藝術盲,我卻也多多少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在我想來,藝術首先是一種語言,一種溝通方式,只是其形式有別於人們日常交流的語言。作為藝術盲,只是因為我不能夠理解這種語言,無法感知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而已,正如我蹩腳的外語一般。

那麼藝術這種語言所要傳遞的內容是什麼?通常的觀點認為,藝術傳遞的應該是」美「,康拉德卻認為藝術語言傳遞的核心內容是」認知「,即作者對於某項事物乃至整個世界的理解。藝術作品可以是美的,也可以是丑的,只要真實包含並表達了作者對於世界的」認知「,並能傳遞與他人,即可稱之為」藝術「。

」認知「的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比如說」科學「也是人們對於世界認識的表達方式。那麼藝術這種認知的表達形式有何特殊之處?科學是認知的理性表達,藝術則是認知的直覺表達。人類對於世界的認識是復雜的、微妙的、難以言表的,那些無法用理性分析精準描述的事物,卻可以用藝術形式進行傳遞——比如繪畫、音樂。電影作為視覺、聽覺的一種綜合表達形式,完全也可以成為藝術的一種,前提是它能真實承載了作者的認知,並能傳遞給觀眾。

從這個角度說,《邪不壓正》於我可以算得是藝術,因為我分明從中感知到了些什麼,未必清晰,難以准確描述,但它遠遠超出」少年彭的心路歷程「、」邪不壓正「這些簡單的文字概念描述,這即是直覺表達的特點所在——如果一切感受都可以用文字精準表達,那麼電影藝術似乎也無存在必要了。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9

畫家在作畫之時,是否每一落筆都經過了精準計算,無可改動?作者對於畫作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是否有著完全清晰的認識?是否存在作品走向和創作初衷不完全一致的情景?藝術作為直覺表達,而非純理性表達,必然存在模糊的部分,畫作的每一落筆未必是精準計算無可改動的,甚至存在作者要表達的初衷與觀眾的感受並非一致的情況——誰又能確定自己對於蒙娜麗莎的理解與達芬奇完全一致呢?

對於藝術作品,觀眾能否理解作者的全部創作意圖,其實無關緊要。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未必全部體現在了作品之中,他未曾想要表達的,或為觀眾從作品中窺見了端倪。只要作品能夠激發觀眾關於認知的體驗,即可以算是成功的藝術作品。

作為一種藝術表達形式,與繪畫音樂相比,電影更為復雜,也能難以操控。精準控制每一個電影鏡頭的拍攝效果,難度遠高於控制畫作中的落筆或是曲目中的音符——畢竟那不是導演親歷親為的。同時,導演心中所要表達的內容,卻也未必能為觀眾所准確接收並誠心接受。單以《邪不壓正》為例,我能覺察出姜文的台詞選擇、角色定位,或有深意所在——特別是藍青峰這個姜文直接出演的角色。然這與我何干?為何我必須揣摩導演的心思,理解他的微言大義及挖苦諷刺?藝術,給人的當是感受,而非教條——那些辛辛苦苦分析每一句台詞含義的影評文章,或有買櫝還珠之嫌。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邪不壓正》留在我腦海中的,不過是肖斯塔科維奇的優美旋律,是大雪紛飛中的北平古城,是屋檐上飄灑的不羈青春,是絕然而去時的那滴淚水。

《邪不壓正》觀後感 篇10

昨天看了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作為一個未來電影人的我,也略感知出來一二。現寫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共同進步。

片子依舊是姜文民國題材的電影,此次講的是七七事變前夕北平的故事。少小習武的李天然在年少時目睹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特務根本一郎一起殺害師父師母和師姐後,僥幸躲過子彈的他被養父亨德勒和藍青峰送往美國學醫,並接受特工訓練。幾年後復命回國報仇。

影片依然極具姜文特色的風格,火車,槍,子彈,黑幽默台詞。當然看過後給人的感覺還是燃爆、激情、爽。姜文的電影,給人烈性、男人的感覺,無論從電影本身,還是電影的台詞,和配音上。開篇節湊緊湊,特別是通過槍聲轉場的李天然訓練,還有朱潛龍和藍青峰餃子宴上的對白,簡單,惜字如金,卻讓人感到不安寧,蓄意黯然,殺機四伏。

此片最讓人印象深刻,也是最有亮點的莫過於李天然在北京四合院上飛檐走壁的戲份。其中多個地方引用了相對的長的長鏡頭和大的環境調度的鏡頭。對演員的表演走位和拍攝都要求頗高,當然對導演的駕馭也不言而喻,需要極高的想像力和把控能力。現如今,拍攝設備日趨大眾化,設備種類也千姿百態,當然這是電影界向前發展的一個良好的趨勢。姜導藉助如今高科技設備的條件下,把屋頂上的戲拍的如詩如畫,情深意濃。也從另一方面表達出導演內心世界渴望自由飛翔,我行我素的生活狀態。

從影片中隱約可以看出,姜導一直覺得一個成功成功的男人背後就得有一個非同尋常的女人。李天然歸國復仇,但是卻總是有些束手束腳,在一次次巧紅的刺激和幫忙下,他終於做成了自己的事情。可以看出,姜導把女人和事業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每一次的分別,當李天然問:「我怎麼找到你?」巧紅總是說:「沒關系,我可以找到你。」但是最後一次的分別,她依然說出同樣的話,他依然傻傻的相信,她能找到他,但是,屏幕外的我們相信,那一次的分別,或許將是永遠的分別。其實那會兒,在電影院里的我,眼睛稍稍有些濕潤了。而當李天然問:「你當時用槍打我,你是不是不愛我?」巧紅轉過頭離開後回答:「傻瓜,那是橡皮子彈。」時,不知道為什麼,心裡有些隱隱的難過,或許那是兩個人真情的流露,只有真摯的情感,才會讓為之視動容。

當然,影片中導演也有些皮的地方,例如:藍青峰開車載著李天然去赴約,李天然說「別再哭了,別再哭了,再哭就要到了。」藍青峰說:「我壓著速度呢。」朱潛龍和李天然對決時,幾個回合後,朱潛龍說:「都是同一個師父教的,破不了啊!」等等,很多很多,有時候想起來也會讓人會心一笑。其實現在的片子,幽默已然成為一部片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得到充裕的今天,無聊休閑之餘,多數選擇到電影院消遣一刻,而多數人看電影為之滿足心靈的孤寂,或是得到一時的愉悅。所以一部片子的風趣好玩,或已是人們評論這部片子成功與否的關鍵,當然專業人士除外。所以,未來所創作的片子,我們也得不斷的吸取精華,如果要得到大眾的認可,就得做出大眾喜歡的口味的菜。

如何評價《邪不壓正》中各位主創的表現

《邪不壓正》是姜文具有濃重自我風格的電影宇宙中,介乎於《讓子彈飛》與《一步之遙》之間的荒誕電影作品。《邪不壓正》脫離了原著《隱俠》的故事構架,集中於描述一個架空的歷史框架下,犬牙交錯的各方勢力,為復仇與理想進行的殊死搏鬥。是一部糅合了單純與隱喻、浪漫與殘酷,具有姜文個人烙印的商業電影。姜文拍的電影,一向看起來人物眾多、線索繁雜、台詞秘籍,一時半會很難看懂,其實,只要緊跟著人物線,就能基本理解劇情的大意。《邪不壓正》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主要圍繞著李天然(彭於晏 飾)代表的復仇、藍青峰(姜文 飾)代表的理想、朱潛龍(廖凡 飾)代表的現實,進行了一場勾心鬥角的斗爭。李天然是本片的明線主視角,以為師父報仇的動機貫穿全片,從一個輕浮、膽怯、猥瑣的迷途少年,成長為信念堅定、敢於擔當的抗日英雄。當年,13歲的李天然,目睹了朱潛龍勾結日本人根本一郎欺師滅祖的行徑,在逃跑中僥幸被美國人亨德樂醫生所救,輾轉送到美國接受嚴苛的特殊訓練。長大成人後,於「七七事變」前回到北平執行復仇任務。在藍青峰威逼利誘和養父亨德樂極力勸阻之間,李天然又遭遇了交際花唐鳳儀(許晴 飾)的糾纏,與同樣身負復仇使命的關巧紅(周韻 飾)成為精神伴侶。本片明面上的反派BOSS朱潛龍,是各方博弈的爭取和打擊對象。雖然冠以民族主義者的堂皇身份,其實是一名徹頭徹尾的利己主義者,在明有追殺、暗有脅迫的迷局中,始終握有主動權,憑得是貫穿始終的實用主義。當年,朱潛龍與根本一郎製造了滅門慘案,後來,藉助日本人的勢力,朱潛龍獲得了北平警察局副局長的位置。一心復仇的李天然,成了朱潛龍的心腹大患;藍青峰借著留名青史的借口,給朱潛龍暗自加壓;「老搭檔」根本一郎暗流涌動,希望藉助朱潛龍的勢力,實現日軍攻略華北的目的。看起來背景和動機最復雜的藍青峰,是一名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一名心狠手辣的攪局者,也是本片的暗線主視角。名以上,他是整個迷局的策劃者,實際上,整個迷局超出了他的掌控范圍,變得越來越難以控制。作為辛亥革命的發起者,他並未在革命中獲得多少利益,然而,革命的理想讓他依然站在民國政府這一邊。為了達到漁翁得利的目的,藍青峰精心設局,一方面,他試圖通過朱潛龍殺掉根本一郎,以便爭取表面的民族主義者朱潛龍,擴大抗日勢力,甚至不惜出賣李天然的行蹤;另一方面,他暗中幫助和指引不明真相的李天然,對朱潛龍和根本一郎進行暗殺,甚至不惜殺掉李天然的養父。三方勢力在「七七事變」後集中爆發,最終,在多方幫助下,李天然殺掉朱潛龍,實現了復仇的使命,回應了「邪不壓正」的主題。然而,電影中的各色人物、各種支線,依然有很多值得玩味和挖掘的地方。

Ⅳ 《邪不壓正》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作者:少言(來自豆瓣)
來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82755744/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一年前一個朋友推薦我看,她的評價相當高,「可能建國以來最好看的華語小說之一。」看了之後,果然不失望,歸納起來有三點——

一是「簡」,簡言之就是講了一個海歸回國為師父報仇的故事;二是「細和實」,張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來無數老北京地圖和照片對照著寫這個故事的,寫出每條胡同里空氣的味道,如阿城所說「我可以給這本小說的讀者做導游」;三是「大」,這個大指的是大的時代背景,主角作為一個渺小個體,他的一舉一動卻牽動了整個抗日初期的中國局勢。

說實話,當時我看完這本小說,覺得最合適的導演應該是侯孝賢或者許鞍華,尤其是後者,去年的《明月幾時有》,幾乎就是香港版的《俠隱》。

有意思的是,《明月幾時有》的編劇何冀平,也是《邪不壓正》的編劇;主演彭於晏,也是《邪不壓正》的主演。只是導演是姜文。我們都知道,雖然他的電影都來自小說,但小說從來就不是他眼中的電影。所以《俠隱》就變成了《邪不壓正》。

我是帶著這樣的預期心裡進入影院的,看完之後感覺還是有點意外。

姜文之前接受采訪時說「因為我不懂『俠』,所以就不拍『俠』的部分了。」但實際上,故事裡的「隱」也沒有了。主角李天然從一開始,就張揚而熱血地宣示自己的目的,並直指目標;廖凡飾演的大師兄,作為大反派在小說里只露了三四次面,但在電影里,他幾乎是和彭於晏一樣的並列男主;而周韻飾演的裁縫關大娘(巧紅),乾脆直接變成了施劍翹。

拿小說和電影的距離比,並不是批評,姜文的每部電影都和小說相距萬里,我意外在於,他居然有辦法把這樣一個風格和氣質的小說,也變成他個人風格的作品。就好比把一杯清茶,變成一瓶高度茅台。

片中有屬於姜文電影的所有元素。

張揚狂傲——在清晨的城牆上大聲怒罵和大笑,不懼自己的秘密,宣洩自己的情緒;殺人,一揮手手起刀落,獻血灑在白襯衫上;酒桌上,與宿敵把酒言歡談笑風生,刀尖上舞蹈不留痕跡。

性感——屁股,為什麼姜文如此迷戀屁股?「因為屁股它就在那呢!」(姜老師語)永恆的屁股這次由許晴老師貢獻(據說許晴老師為了完美展現,專門去練了三個月的瑜伽),而許晴老師的屁股也可能是姜文電影里最傷腎的屁股。姜文老師這次還照顧到了女性觀眾,彭於晏不止一次展現他的完美肉體。

幽默——只要姜文想講笑話,基本不會冷場。

浪漫——火車、太陽,屋頂上的漫步升級為北平屋檐上的肆意狂奔,鍾樓里的約會……以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也是最完美的一次民國北平城復原,帶著季節而來,白雪壓城,亦或碧綠掩映,各種三百六十度環繞視角。有老北京情結的觀眾,這次必定大飽眼福。而且,這次的浪漫擔當完全由周韻擔當,周韻真是史無前例地美。

故事層面,和原著小說相比,從復仇變為抗日。姜文在接受采訪時也不避諱這一點,他說想讓大家知道我們與日本曾經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但老實講,《鬼子來了》已經把這件事幾乎說得登峰造極了,也成就了中國電影的最高點,所以這一次,盡管繞來繞去,但對於這個問題的闡述沒有什麼驚喜。

一些小細節仍能看出姜文一些個人的意識喜好,個人尤其覺得有趣的是他對美國人的設計,片中的美國人不但在殺人如麻的中國警察頭子面前毫無懼色,甚至在面對開坦克的日本人時也敢對吼:「你動我一下試試?!」但最後這個美國人卻被中國人偷摸幹掉了。

許知遠采訪姜文,一個勁兒地把姜文往對「傳統」的迷戀里拉,姜文一個勁兒地辯解,看得人直犯尷尬症。姜文真不是。

總的印象是什麼呢?其實,我上映之前一周就看了《邪不壓正》,看完之後宣傳方朋友問感受,我回:「《一步之遙》之上,《讓子彈飛》之下,各方面感受都是。」

姜文一直在強調,自己是那種拍完了一部電影之後就忘掉不再去想的那種導演,但他心裡真的這么想嗎?

在《邪不壓正》里,我看到了一種調整,或者調控,這種調整調控是全方面的,包括意識形態和故事層面。

因為《鬼子來了》被封殺多年,以《太陽照常升起》復出把所有觀眾都轟懵了,不敢說好,也不敢說壞(盡管日後證明,就是好);《讓子彈飛》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氣(「純講故事對我來說很簡單,我的專業就是干這個的」當年姜文老師語);《一步之遙》想再玩下大的,結果,砸了。

所以,《邪不壓正》怎麼看都是一個求穩的作品,或者說,是姜文老師尋找平衡點的一個作品。

很多年前王朔評價姜文:「有他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的電影不都是行活。」拿到今天,還是適用。

這是好事,但對中國電影來說,多少也有點悲哀。

Ⅳ 電影《邪不壓正》講了什麼

講述在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之前,北平城的「至暗時刻」,一個身負大恨、自美歸國的特工李天然,在國難之時滌盪重重陰謀上演的一出終極復仇記。

《邪不壓正》是由姜文編劇並執導,姜文、彭於晏、廖凡、周韻、許晴、澤田謙也、安地等主演的動作喜劇電影。

該片改編自張北海小說《俠隱》,該片於2018年7月13日在中國上映,10月8日,中國內地該片參與201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角逐。

(5)電影邪不壓正如何顛覆小說原著擴展閱讀:

該片通過相對時間和空間的環境的虛構,塑造了一群屋頂上的中國人,體面的中國人,嚴格來說姜文想寫出一種體面感。

從來沒有一個導演能夠從這樣一個角度把北平的屋頂意像揭示得這么好,四合院的屋頂,在上面飛檐走壁,還要騎自行車,還要飛來飛去,這種充滿了北平的懷舊氣氛,特別好,令人震撼。尤其是體現了姜文導演想像力。

姜文導演鏡頭下的老北平令人著迷,電影中那個不堵車、下著大雪的北平真美。整出電影就是一首屋頂的詩,有勁,深情。

Ⅵ 電影《邪不壓正》如何顛覆小說原著

姜文有自己要表達的東西,而這種表達是浪漫主義的,小說中很多現實主義的東西被排除在了電影之外,換成了姜文自己的「私貨」。
姜文最新導演作品《邪不壓正》正在映中,影片改編自張北海所著小說《俠隱》。和以往一樣,姜文又對原著進行了「粉碎性」的改編。

Ⅶ 怎麼解析邪不壓正的劇情

影片《邪不壓正》率先火起來的是彭於晏令人瞠目結舌的尺度和近乎完美的身材。在大多數女默男酸的口水中,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想《邪不壓正》究竟講的是什麼故事。影片在一開始,就描述了朱潛龍和日本人逼迫師傅種罌粟、簽合同不成,滅全門的場景,大火中有幸逃脫的李天然看似被亨德勒所救,實則一直是在暗中的藍青峰一直在「織網」。

整部影片以一個年輕人復仇為線索,然後擴展到當時社會背景下,不同地位階級的人之間不同心理。巧紅一心追求獨立,破小腳表現出了新時代女性勇於推翻封建的先進思想。從拄拐行走到後來在房檐上奔跑,跳躍,再到後來的告別消失,也同樣在暗示觀眾,一個全新的時代即將來臨。而結尾那句「無論你在哪我都會找到你」也就此上升為一種精神。

Ⅷ 電影《邪不壓正》主要講了什麼

《邪不壓正》(Hidden Man)是由姜文編劇並執導的動作喜劇電影,該片是姜文導演的第六部作品,也是他的「民國三部曲」終章 。

該片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俠隱》,但與原著《俠隱》差異大 。講述1936年的北平,青年俠士李天然為尋找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元兇,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隨著他調查逐漸深入,京城各路人馬的鬥智鬥狠浮出水面的故事。

很多人對《邪不壓正》片名有「意見」,說不如「俠隱」准確、好聽。姜文也是這么想的,但在跟另一些人解釋時總產生理解偏差,於是定名「邪不壓正」。姜文說「不在這兒計較了。」

Ⅸ 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邪不壓正》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一年前一個朋友推薦我看,她的評價相當高,「可能建國以來最好看的華語小說之一。」看了之後,果然不失望,歸納起來有三點——
一是「簡」,簡言之就是講了一個海歸回國為師父報仇的故事;二是「細和實」,張北海童年在北京生活,他是找來無數老北京地圖和照片對照著寫這個故事的,寫出每條胡同里空氣的味道,如阿城所說「我可以給這本小說的讀者做導游」;三是「大」,這個大指的是大的時代背景,主角作為一個渺小個體,他的一舉一動卻牽動了整個抗日初期的中國局勢。
姜文之前接受采訪時說「因為我不懂『俠』,所以就不拍『俠』的部分了。」但實際上,故事裡的「隱」也沒有了。主角李天然從一開始,就張揚而熱血地宣示自己的目的,並直指目標;廖凡飾演的大師兄,作為大反派在小說里只露了三四次面,但在電影里,他幾乎是和彭於晏一樣的並列男主;而周韻飾演的裁縫關大娘(巧紅),乾脆直接變成了施劍翹。
拿小說和電影的距離比,並不是批評,姜文的每部電影都和小說相距萬里,我意外在於,他居然有辦法把這樣一個風格和氣質的小說,也變成他個人風格的作品。就好比把一杯清茶,變成一瓶高度茅台。
片中有屬於姜文電影的所有元素。
張揚狂傲——在清晨的城牆上大聲怒罵和大笑,不懼自己的秘密,宣洩自己的情緒;殺人,一揮手手起刀落,獻血灑在白襯衫上;酒桌上,與宿敵把酒言歡談笑風生,刀尖上舞蹈不留痕跡。
性感——屁股,為什麼姜文如此迷戀屁股?「因為屁股它就在那呢!」(姜老師語)永恆的屁股這次由許晴老師貢獻(據說許晴老師為了完美展現,專門去練了三個月的瑜伽),而許晴老師的屁股也可能是姜文電影里最傷腎的屁股。姜文老師這次還照顧到了女性觀眾,彭於晏不止一次展現他的完美肉體。
幽默——只要姜文想講笑話,基本不會冷場。
浪漫——火車、太陽,屋頂上的漫步升級為北平屋檐上的肆意狂奔,鍾樓里的約會……以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也是最完美的一次民國北平城復原,帶著季節而來,白雪壓城,亦或碧綠掩映,各種三百六十度環繞視角。有老北京情結的觀眾,這次必定大飽眼福。而且,這次的浪漫擔當完全由周韻擔當,周韻真是史無前例地美。
故事層面,和原著小說相比,從復仇變為抗日。姜文在接受采訪時也不避諱這一點,他說想讓大家知道我們與日本曾經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但老實講,《鬼子來了》已經把這件事幾乎說得登峰造極了,也成就了中國電影的最高點,所以這一次,盡管繞來繞去,但對於這個問題的闡述沒有什麼驚喜。
一些小細節仍能看出姜文一些個人的意識喜好,個人尤其覺得有趣的是他對美國人的設計,片中的美國人不但在殺人如麻的中國警察頭子面前毫無懼色,甚至在面對開坦克的日本人時也敢對吼:「你動我一下試試?!」但最後這個美國人卻被中國人偷摸幹掉了。
許知遠采訪姜文,一個勁兒地把姜文往對「傳統」的迷戀里拉,姜文一個勁兒地辯解,看得人直犯尷尬症。姜文真不是。
總的印象是什麼呢?其實,我上映之前一周就看了《邪不壓正》,看完之後宣傳方朋友問感受,我回:「《一步之遙》之上,《讓子彈飛》之下,各方面感受都是。」
姜文一直在強調,自己是那種拍完了一部電影之後就忘掉不再去想的那種導演,但他心裡真的這么想嗎?
在《邪不壓正》里,我看到了一種調整,或者調控,這種調整調控是全方面的,包括意識形態和故事層面。
因為《鬼子來了》被封殺多年,以《太陽照常升起》復出把所有觀眾都轟懵了,不敢說好,也不敢說壞(盡管日後證明,就是好);《讓子彈飛》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氣(「純講故事對我來說很簡單,我的專業就是干這個的」當年姜文老師語);《一步之遙》想再玩下大的,結果,砸了。
所以,《邪不壓正》怎麼看都是一個求穩的作品,或者說,是姜文老師尋找平衡點的一個作品。
很多年前王朔評價姜文:「有他在,我們才好說本大國的電影不都是行活。」拿到今天,還是適用。
這是好事,但對中國電影來說,多少也有點悲哀。

閱讀全文

與電影邪不壓正如何顛覆小說原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分電影推薦絕對好看國產 瀏覽:752
反映社會的外國電影有哪些 瀏覽:340
大贏家完整版電影免費觀看投影 瀏覽:567
wifi很快電影很慢怎麼回事 瀏覽:975
好看的動漫電影真人版 瀏覽:32
徐錦江哪些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909
猛鬼找替身電影有哪些 瀏覽:802
電影產業綜合指數是什麼 瀏覽:250
電視看3d電影下什麼軟體是什麼軟體 瀏覽:732
如何信用卡買電影票 瀏覽:924
黃飛鴻電影說的是什麼 瀏覽:530
哪個女人電影最好看 瀏覽:568
哪部電影是免費的3D電影 瀏覽:248
印度電影被困到35樓叫什麼 瀏覽:909
520885好看電影 瀏覽:566
手機怎麼放移動硬碟里的電影嗎 瀏覽:918
蘋果手機看電影怎麼看一半 瀏覽:487
一個人走的路怎麼讓寶寶哭哭啥電影 瀏覽:31
帶我女兒走的台詞是什麼電影 瀏覽:599
服從電影刪掉了什麼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