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拍出來怎麼發行呢要走哪些流程我們暫時還不是影視公司,如果不行是不是注冊影視公司就可以
一是以市場運作為主的發行。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進入城市院線發行;小城市及農村市場發行。前者以《英雄》為突出代表,而《曖春》則在後一種情況中較有代表性。
二是胡亂發行。這類電影雖然進入發行環節,但是缺乏市場運作,所以發行也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意義,有的甚至是票房收入都不抵發行宣傳費。其中一種情況是拍攝者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發行以及資金回收的問題,片子拍完後,發行方只好硬著頭皮去發,院線還不一定能排上片。這是一種比較奇怪的現象。而在好萊塢,發行放映商不看好的題材,製片商無論如何是不肯投產的。另一種情況是影片的發行是一些根本不懂發行的人在做,其操作既沒有經驗也不符合市場規律,所以結果往往也是發行得一塌糊塗。
三是依賴政府或是各類團體組織的發行,即通過行政命令等一些非市場渠道進行發行。這樣的發行模式在前些年尤其顯得突出,特別是一些主旋律色彩濃郁的電影,發行方往往會採取這種簡單易行的方式進行發行,行政指令、紅頭文件、團體訂票等等,曾經一度起到不小的作用。隨著電影產業化進程的開 啟,政府幹預的力度逐漸減少,這種發 行模式也逐漸難以為繼。
四是有的國產片根本沒有經歷發行環節,即所謂的「零拷貝」。其中一種情況是,製片方拍攝電影之前對於電影的 發行銷售根本沒有概念,拍攝資金籌集到了之後便將電影給拍了,拍完才意識到還有一個發行的問題,還有資金回收的問題,但這種情況下所產生的電影往往由於質量低劣或者是缺乏宣傳發行費,根本不具備進入影院發行的條件;還有一種情況是製片方對於影院發行沒抱希望,而將影片資金回收寄希望於電影頻道的收購和音像版權,由此採取低成本策略;還有一種是所謂的「主旋律電影」,拍攝者往往具有嚴重的迎合傾向,根本不考慮市場情況,影片拍攝的結果是「政府是投資主體,領導是基本觀眾,評獎是奮斗目標,倉庫是直接歸宿」。
在目前國產電影的發行操作中,後三種情況佔了相當大的比例,而第一種情況則是屈指可數。
國際上傳統的電影發行方式,就是製片方帶著電影去參加國際上大大小小的電影節,舉辦針對電影發行人員的招待酒會、派對。
政策上,我國《電影管理條例》規定:發行、放映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根據本條的規定,凡是要發行、放映的電影片,必須持有國務院廣播電影電視行政部門頒發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目前的作法是將《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印製在電影拷貝的片頭上。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曾經在1993年和1996年下發通知,對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發放辦法加以規范。規定電影片公映許可證的領取手續,只有拷貝審查通過,一切手續齊全的影片才發給「電影片公映許可證」(含畫面)。
網路的出現與廣泛運用,為電影的發行又提供了一個新的便捷的渠道,製片商和發行商紛紛利用網路進行宣傳、交易、配送、放映和結算.電影的發行方式越來越呈現出網路化的趨勢.
㈡ 電影的發行流程是什麼
樓上已經說的很全了,作為個資深的影迷,我只對片方和發行方說一下吧.
眾所周知,國內的引進影片像好萊塢大片都是採用的票房分帳的形式:比例大致為,製片方38%,發行方7%,影院方面55%.一個優秀的電影想要賣出一個好的票房,除了實力強大的製片方之外,一個善於營銷的發行方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我們知道,美國的六大電影公司,派拉蒙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每年會出品大量質量上乘的佳作(鐵達尼號,變形金剛,功夫熊貓等等),然而在發行的時候,派拉蒙則經常選擇20世紀福克斯作為發行方,很簡單:福克斯這個強大的影視傳媒,在營銷方面做的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
發行商的職則有:與院線溝通上映事宜,影片的宣傳,製片方與院線的相互聯系中間方。
好來塢電影發行一般採用招標的形式,發行商競標取得電影發行資格...樓上已經說的很全了,作為個資深的影迷,我只對片方和發行方說一下吧.
眾所周知,國內的引進影片像好萊塢大片都是採用的票房分帳的形式:比例大致為,製片方38%,發行方7%,影院方面55%.一個優秀的電影想要賣出一個好的票房,除了實力強大的製片方之外,一個善於營銷的發行方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我們知道,美國的六大電影公司,派拉蒙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每年會出品大量質量上乘的佳作(鐵達尼號,變形金剛,功夫熊貓等等),然而在發行的時候,派拉蒙則經常選擇20世紀福克斯作為發行方,很簡單:福克斯這個強大的影視傳媒,在營銷方面做的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
發行商的職則有:與院線溝通上映事宜,影片的宣傳,製片方與院線的相互聯系中間方。
好來塢電影發行一般採用招標的形式,發行商競標取得電影發行資格.而在國內,電影的發行基本被zhongying壟斷了。你看國內上映的電影大都會打上中影的標簽:比如最近的美國大片阿凡達。
自己寫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㈢ 電影發行的流程
樓上已經說的很全了,作為個資深的影迷,我只對片方和發行方說一下吧.
眾所周知,國內的引進影片像好萊塢大片都是採用的票房分帳的形式:比例大致為,製片方38%,發行方7%,影院方面55%.一個優秀的電影想要賣出一個好的票房,除了實力強大的製片方之外,一個善於營銷的發行方也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我們知道,美國的六大電影公司,派拉蒙在其中是首屈一指的,每年會出品大量質量上乘的佳作(鐵達尼號,變形金剛,功夫熊貓等等),然而在發行的時候,派拉蒙則經常選擇20世紀福克斯作為發行方,很簡單:福克斯這個強大的影視傳媒,在營銷方面做的無疑是最出色的一個.
發行商的職則有:與院線溝通上映事宜,影片的宣傳,製片方與院線的相互聯系中間方。
好來塢電影發行一般採用招標的形式,發行商競標取得電影發行資格.而在國內,電影的發行基本被zhongying壟斷了。你看國內上映的電影大都會打上中影的標簽:比如最近的美國大片阿凡達。
自己寫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㈣ 電影發行需要什麼手續
當然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影)電視廳(局)、文化廳(局)、工商行政管理局:
為貫徹實施《電影管理條例》(國務院令200號,以下簡稱《條例》)有關規定,加強對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單位的管理,現就已經設立的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單位(以下統稱電影經營單位)重新辦理審批和登記手續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根據《條例》有關規定,已經設立的電影經營單位必須在1997年1月1日前向管理電影的行政部門重新申請審批,領取相應的許可證,並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重新登記手續。
二、原有電影經營單位屬於有限責任公司的,必須按照《公司法》的規定進行規范,並按《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屬於非公司企業法人的,按《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及其《施行細則》的規定進行登記。
關聯資料:憲法法律共1部行政法規共2部
三、電影經營單位辦理重新登記手續,應向《電影管理條例》規定的登記機關提出申請,原登記機關與重新登記機關不一致的,原登記機關應將登記檔案移交重新登記機關。
四、重新登記的電影經營單位按新設立企業提交重新登記所需材料,原提交的登記材料中已有《國有資產產權證明》或驗資證明的,重新登記時可免交相應的證明。重新登記收費按變更登記收費標准執行。
五、各地廣播電影電視、文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認真學習《電影管理條例》,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審批和重新登記工作。
六、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電影的行政部門參照廣播電影電視部製作的審批登記表和許可證樣式,製作《設立電影發行單位審批登記表》和《設立電影放映單位審批登記表》以及《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和《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
七、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廣播電視廳(局)和文化廳(局)於1997年5月底前將重新辦理手續後的發行、放映單位重新登記情況的統計資料報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局計財處。
附:
一、(1)攝制電影許可證樣式(略)
(2)攝制電影許可證(副本)樣式(略)
二、(1)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樣式(略)
(2)電影發行經營許可證(副本)樣式(略)
三、(1)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樣式(略)
(2)電影放映經營許可證(副本)樣式(略)
四、中外合作攝制電影片許可證(略)
五、設立電影製片單位審批登記表(略)
六、設立跨省級電影發行單位審批登記表(略
參考http://www.chinaacc.com/new/63/70/2006/2/sh64233157302722600214280-0.htm
㈤ 如何提高電影發行量的三個思路
如何提高電影發行量的三個思路
通過格瓦拉舉辦的互聯網+發行+文藝片主題活動。我在這里談一下有關如何提高電影發行量的三個思路,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方勵認為,互聯網發展還有很多空間,比如在兩三年之內就有可能完全不需要地面傳統發行,全部都是數字傳輸以及雲端庫。
如此,觀眾有更多機會可以自己挑選想看的影片,就像從視頻網站挑選視頻。同時,觀眾可以通過自己團購解決電影院去哪裡的場地問題。
這個在海外已有案例,我叫它D2B,demand to business,需求到企業。最簡單就是一個人想要看一部影片,只要他湊齊了影院所需的人數,並且溝通好時間,即可去影院觀影。
其實在國內也有嘗試,但是目前多限於之前影片的重新放映,版權問題難以解決且溝通成本過高。格瓦拉最初就是想做經典影片院線,從其強勢的一二線城市站里挑選10個,要6場非黃金場排片專門放映三種影片:(1)經典的已經上映過的國產影片。(2)在國外獲過獎的海外影片。這種如果可以做成其實是繞道開拓了限額外的一條路。(3)類似於《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這樣的小眾影片。
這種模式現在有兩個成功的例子:中國電影資料館和MOMA,這種模式同時分別解決C和B的痛點。
觀眾的痛點是有一批人想看沒地方看。這個思路其實區別於我們常說的要開發和培養文藝片觀眾,因為文藝片受眾已經形成了一批就在那裡,而其他觀眾你告訴了他也不會去看,所以現在的問題是組織和打通。那麼,延伸到現在的問題是缺乏具備這種打通能力的人才,既能找到觀眾也懂影城。D2B其實是把打通的工作轉嫁給了觀眾自己。他們省去了尋找環節,自發組織並與影城對接。
對B而言,影城的痛點是差異化。影城互相之間就服務層面來講是很難做到差異化的,除了技術層面比如誰家的3D或者IMAX最好燈光音響最好,就是放映的內容層面區分。通過差異化影城可以吸引不同人群並且梳理品牌形象。
但是核心問題還是版權。資料館這種對於播放的影片並沒有版權;並且大部分影片的播放版權/放映時效已經過了,所以最後格瓦拉沒有做成。
不過,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由於文藝青年喜歡貼標簽,用標簽方式標明自己與眾不同一顆文藝心的特質,所以之前資料館排長隊的現象反而有助於文藝觀眾的自動匯集,因為排長隊看一部文藝片是一種體驗一種可以拿出去說的東西。而現在由於開通了網路售票和在線選座,大大便捷了買票過程不用排隊了,文藝的心也不好展示了,去看一場文藝片的需求和沖動在某些層面打了折扣。
不過要是D2B,我認為就創造了一種新的貼標簽方式,那就是你自己成功組織了一場文藝青年的聚集和觀影,或者你參加了這樣一種本身帶有優越感的群體活動。就如同出席私密VIP酒會是身份的象徵一樣,組織和出席文藝片觀看幫助你強調和亮出身份。
影城、院線和售票網站的用戶粘性都很低。如同攜程那樣的比價創業BP我也看過幾份了,商業動機成立的原因就在於,哪家便宜哪家影城方便用戶去哪家買,誰管是哪個平台和品牌。
然而會員是增加粘性的好辦法。據悉萬達如今有四千萬會員,貢獻了85%的萬達銷售。在售票網站停止大力補貼的將來,低價的會員票和種種會員福利將會顯現出價值。而會員系統的建立能幫助院線擺脫目前對售票網站的.依賴。我預測在將來,觀眾將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院線會員系統福利。
當然,肯定是先有需求和沖動成為會員,然後再維持關系和系統。目前比價還是售票網站較低,而價格就是最直接影響因素。比如格瓦拉給資料館開通售票介面後,由於不加服務費和方便簡單等,使得資料館會員卡的辦理數量減少。
方勵舉了一個例子。他在公司的一個活動上,在演講PPT的最後放了他的影片的預告片,以企業的方式發放觀影福利給員工,結果幾乎每個人都去看了。
這個做法在很多行業已經不新鮮,就是作為企業和組織的福利。小時候學校組織觀影和國企電影票也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看到了百團大戰和建國大業的票房。但是這種做法在其他民營機構卻不那麼普及,並且現在國企也停止了。
其實美國的很多票房來自這樣的福利。學校和企業與院線聯合,提供非常低價的兌換券,比如一年可以在這個院線的任意影城觀看固定數量的電影,不限制式。學生以學生證購買,企業員工當做福利也是需要購買。所以當我采訪問道是用網路售票多還是去影院買的時候,大家的回答是,在學校或者公司買。
結合以上會員系統的概念,電影票可以作為其他行業給會員的福利,比如我最近就常常可以使用中國移動的積分兌換格瓦拉的通兌電影票。另外就是機構給VIP客戶的福利,這個其實也不是新的操作方法了。
此後還可以有後續的操作。由於是集體發放,所以很可能變成集體活動,而活動電影往往是第一站。影院藉此也可以有延伸性服務,從而繼之前的內容差異和會員系統差異後,有了更服務性質的差異。
;㈥ 電影怎樣才能發行
廣電審核通過後,通過發行商發行
㈦ 電影製作完以後如何發行
對個體製作人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掛到網上積攢人氣,雖然這樣可能會存在一些版權之類的問題。
㈧ 電影宣傳和發行的具體工作是什麼
狹義的電影宣傳工作大致包括給產品也就是電影進行包裝策劃定位,然後有針對性地圍繞這個定位和發行目標通過各種媒介落實傳播。
電影的發行方是指電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動,是影片發行公司的業務,主要負責電影片的出售、出租活動。
(8)如何電影發行擴展閱讀
電影宣傳通過系列的宣傳手段運作,放大電影的優勢特點,將其推廣到大眾之中,提高知名度,為電影創收。經過最近幾年電影行業高速發展,中國電影宣傳逐漸正規化產業化,電影行業藏龍卧虎。
電影宣傳的方案,會受電影類型、上映檔期、導演、主演、宣傳預算、出品方等多種原因影響。雖說部分程序有些類似,但具體到執行層面上造成的結果截然不同。從紙媒時代、門戶時代、社交網路時代、到如今的移動端時代新的電影宣傳手段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