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理解幼兒電影的基本特徵

如何理解幼兒電影的基本特徵

發布時間:2022-11-02 08:40:04

⑴ 兒童影視文學的含義及其特點

含義:兒童影視文學是兒童影視藝術的基礎,也是新型的兒童文學樣式,它的重要價值,就在於為兒童影視藝術提供了文學藍圖。

中外優秀兒童影視藝術,都要以優秀的兒童影視文學為基礎,向它要主題、要故事、要形象、要思想、要場景、要意境、要真實、要美好、要善良,要把它提供的文學語言轉化為銀幕、屏幕語言,要把它提供的間接形象轉化為直接形象。

兒童影視文學誕生在影視文學和兒童文學交叉地帶,具有邊緣性、兩重性(影視性、兒童性)。兒童影視文學具有五個特徵:視像性、單純性、趣味性、幻想性、組接性。

特點:

兒童影視文學是一種具有明顯的邊緣性的新型兒童文學體裁。它誕生在影視文學和兒童文學的交錯地帶,具有與生俱來的兩重性:影視性和兒童性,又具有必不可少的本質特性:文學性。

影視文學,是繼抒情文學、敘事文學、戲劇文學等傳統文學類型之後出現的一種新型的文學類型,兼有影視與文學的雙重特性,又在雙方的相互溶滲之中,把影視的造型因素及文學敘事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其具體的書面形式就是影視文學作品。

兒童文學與成人文學相對峙,是民間文學和作家文學自誕生以來就有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兒童文學又不能與兒童課本、兒童讀物相混淆,它有自己明確而科學的定義。

兒童文學是專為廣大小讀者創作、改編的文學,要特別注意引導孩子們向上、向善,促使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適合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徵,便於他們閱讀,能為他們接受和理解。兒童文學也是文學的一部分,是與成人文學相對的。

兒童文學具有文學的一般特性,又具有自己不同於成人文學的特殊性。兒童文學力求易懂、生動、有趣,是寓教於樂的文學,是對廣大少年兒童進行審美教育的有力工具之一。

似乎可以這樣認為,正是影視文學和兒童文學的基本特徵,才決定了兒童影視文學的特徵,或者說是派生出了兒童影視文學特徵。此外,由於兒童影視文學既是一種有獨立閱讀價值的文學,又是為拍攝兒童影視藝術服務的,它的這種對於兒童影視藝術的依附性,也是我們研究其基本特徵時,所不應當忽視的。

(1)如何理解幼兒電影的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兒童影視文學五大特徵

1、視象性

影視是綜合藝術,也是視覺藝術。銀幕、兒童影視藝術也不例外,它是供億萬小朋友們在影院或在家裡觀賞的藝術。兒童電影、兒童電視劇都是以視覺為主的視聽綜合藝術。屏幕上展示的,都是藉助活動的攝影(像)機所拍攝下來的運動著的視象。

與孩子們在實際生活中看到的人、景、物相比較,這種視象可以放大,也可以縮小;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可以是黑白的,也可以是彩色的;可以是客觀的,也可以是主觀的。鑒於此,我們可以稱兒童影視藝術為奇妙的視象藝術。

2、單純性

也可以稱之為明朗性。一部兒童電影,放映時間不應超過90分鍾,一部兒童單本電視劇,播放時間在30—50分鍾之間。他們的文字容量,和一部中篇小說相當,字數在2萬字—5萬字之間。

因此,我們要求兒童影視文學作品,內容上應當單純、明朗,人物、事件、頭緒、場景都應當盡可能做到簡約、精練、以少勝多。影視藝術被人稱為省略的藝術,這種省略是包括語言、場次、人物、情節多方面的。影視文學劇本的語言,要求片言居要,言簡意豐。

3、趣味性

這是兒童影視文學的一個基本特徵。與成年人不同,少年兒童還處在長身體、長知識、學做人、學本領的人生特殊階段,他們認識事物主要依靠直覺性,他們理解生活要依靠趣味性,他們的抽象思維還不夠發達,他們的理解能力還相對薄弱。

基於此,為他們創作的兒童藝術作品包括兒童影視文學作品在內,都要具有引人入勝的情節,都要貫穿饒有興趣的故事,都要具有滿足孩子們好奇心、求知慾的新鮮的、充實的、又有教育性和啟發性的深刻、精粹的內容。

4、幻想性

善於幻想,是兒童的心理特徵。通過兒童影視文學作品,培養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幻想力,使他們能在科技發達的21世紀中縱橫馳騁,這是擺在當前我國兒童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我們必須通過兒童影視文學作品,使孩子們懂得自己是新社會的主人,是新世紀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為此,我們必須藉助兒童影視藝術,培養孩子們盡可能豐富的幻想性、想像力、聯想力。促使他們具有發達的藝術思維能力。

少年兒童是未來世界的主人,他們是人類文明財富的繼承者,也是新的文明、新的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的智力、體力理應比前人發達,他們應當比前人有更加遠大、合理的人生志向,他們應當比前人有更加高尚、完美的道德情操。

從思維角度來說,他們應當有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從順向思維到逆向思維,從科學思維到藝術思維的全面的思維能力。而幻想力對於科學、藝術思維來說,是最不可缺少的,這種心理能力,應當藉助兒童文學、兒童藝術盡早地培養。

5、組接性

也就是蒙太奇。兒童影視文學,應當是體現蒙太奇思維及手法的規范的兒童影視藝術的基礎。組接性是兒童影視文學結構、章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蒙太奇理論,是每個兒童影視文學工作者都應掌握的重要理論。蒙太奇思維,也是每個兒童影視文學工作者都必須經常訓練的一種形象思維方式。

影視思維是獨特的形象思維,是依照影視藝術特殊規律進行的想像、分割、組接生活畫面的活動。一個影視文學劇本,總是由幾百個片斷(畫面)組合而成的。影視編劇的任務,就是以最精美、最簡潔、最恰當的方式,把這些片斷組接好。

蘇聯著名電影大師普多夫金說:「將若乾片斷構成場面,將若干場面構成段落,將若干段落構成一本片子的方法,就叫蒙太奇。」(註:《論電影的編劇導演和演員》,41頁,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兒童影視文學家若能根據蒙太奇法則來選擇、安排、組織材料,往往就能得到成功。

⑵ 怎樣正確理解幼兒游戲的基本特徵

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幼兒園要充分保證幼兒的本 體性游戲,因為幼兒的天性以及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膚淺的知識經驗,使得他們具有較強的自我表現的需求,游戲就為他們提供了滿足這種需求的機會,同時,在幼兒自主的活動中,其個性的發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諧的。其次,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必須游戲化,即重過程體驗,輕結果追求,這是幼兒教育的特徵。然而,幼兒教育終究要向學校教育過渡,幼兒教育必然要為幼兒入小學做准備,幼兒教育日益與學校教育接近,幼兒園中教學的游戲化也應體現出由高到低的難度。體現幼兒的特點。

⑶ 兒童影視文學有什麼特點

兒童影視文學的特點是視像性、趣味性、情節性、形象行、幻想性。
視像性是指在用語言塑造形象時,必然不同於一般文學作品的形象化文學描述,而是按照影視藝術的要求,創造出能給人以鮮明視覺感的形象。這種視像性,要求作品的形象具有明確、具體、富於造型的表現力等特點,只有這樣,兒童影視文學才能順利地轉化為銀幕、屏幕形象。
趣味性是兒童影視文學作品的審美特徵之一,也是其區別於成人影視文學之所在。兒童樂於游戲、嚮往快樂,對事物的注意多因興趣而引起。從這個意義上看,以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的兒童影視文學,必然要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以體現充分趣味性的、格調明朗和輕松幽默的作品去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
情節是兒童影視文學的主要構成元素。鑒於兒童不能像成人那樣對故事發展進行適當的推理和演繹,且具有注意力易分散、自控力較弱等心理特點,因而兒童影視文學情節的建構一般都注意單純的線索和懸念的設置,以不斷激起小讀者對人物命運的關注。
形象性是指兒童影視文學也是以塑造形象為己任,成功的形象必然應具有鮮明的個性。優秀的兒童影視文學作品離不開成功的形象,而成功的形象又必然具有鮮明的個性。正是因為兒童影視文學作品中有了富於獨特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才有了我國兒童電影中的張嘎子、潘冬子、孫悟空等。
幻想性是指內容均具有虛幻的超自然超現實的成分。

⑷ 兒童動畫主要具有什麼樣的特徵

具有教育性,知識性,形象性,簡明性和天真性,教育性主要表現在有助於幼兒思想品德的形成上;知識性側重的是對幼兒智力方面的開發;形象性體現在角色塑造上;簡明性主要體現在敘事上;而天真性則側重幻想在幼兒動畫中的自由表達,分析並總結這些特點有助於充分發揮動畫在幼兒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⑸ 電影類型的分類

看電影的時候,經常說這個片是恐怖片那個是青春片,還有什麼苦情片亂七八糟的,看多了還有什麼類型反類型,讓人頭大如斗。那麼,類型片究竟是什麼?我想,看看提出這些類型的美國人是怎麼說的,至少有助於理清思路,做出自己的判斷。因此,找來wikipedia上關於電影類型(Cinematic Genre)的詞條,翻譯好貼在這里供同好參考。
這篇詞條基本上說清了一些東西,但也就是啟蒙水平,剛夠我這樣的業余愛好者掃盲(甚至連我都不能完全打發,比方說裡面就沒有提到校園片或曰青春片),所以也不用看得多麼權威。網上網路全書么,其實就是你我這樣的人寫的。至少,看完可以在互吹的時候多幾樣趁手的傢伙。
想看原文的,可以點擊這里,保證是全文轉載(wiki那點事兒,大家也都知道)。上附各子詞條的鏈接,可以深入了解。想用的盡管拿去,但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再註上是本人翻譯即可

電影類型(Cinematic Genre):

在電影理論中,類型是指(商業)影片分類的基本手段。一種「類型」通常是指構成影片的敘事元素有相似之處的一些電影。

影片類型劃分:

常用的劃分影片類型的標准有三個:場景、情緒、形式。場景是指影片發生的地點。情緒是指全片傳達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攝時使用特定設備或呈現為特定樣式,即形式。

●場景

·犯罪片:人物出現在犯罪行為領域

·黑色電影:主要人物出現在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的領域,或用這樣的手法描寫主人公

·歷史片:發生在過去

·科幻片:人物出現在不同的現實中,通常是未來或太空

·體育片:體育項目以及屬於某項運動的場所

·戰爭片:戰場以及屬於某場戰爭的場所

·西部片:美國西部從殖民地時期到現代

●情緒

·動作片:通常包含一場「好」「壞」之間的道德爭斗,通過暴力或物理力量進行

·冒險片:包含危險、風險、和/或機遇,經常含有高度幻想

·喜劇片:試圖引發笑聲

·劇情片:主要關注角色的發展

·幻想片:現實之外的玄想虛構(例如:神話,傳奇)

·恐怖片:試圖引發觀眾的恐懼

·推理片:通過發現與解決一系列線索從未知到已知的前進過程

·愛情片:詳述浪漫愛情的元素

·驚悚片:試圖引發觀眾的興奮或緊張

●形式

·動畫片:通過手工或計算機製作的靜態圖片連續呈現製造的動態錯覺

·傳記片:不同程度改變事實基礎,將真人的生活戲劇化的影片

·紀錄片:對事件或人物的真實追蹤,用來獲得對某一觀點或問題的理解

·實驗電影(先鋒電影):為測試觀眾反應或拓展影片製作/故事呈現的邊界創作出來後公映的影片

·音樂片:不時用所有或部分角色歌唱穿插的影片

·短片:在較短時間內努力包含「標准長度」影片的諸元素

●年齡

·兒童片:幼兒電影,與家庭片相比,並不試圖吸引幼兒以外的觀眾

·家庭片:試圖吸引各年齡層人士,且適合幼兒觀眾觀看。例如迪斯尼影片

·成人片:僅為成年觀眾准備的影片,內容可能含有暴力、使人不安的主題、淫穢語言或明確的性行為。成人片也可能作為色情片的同義詞使用

影片類型批評:

類型不是什麼?

影片分類手段除類型外還有其他標准。例如作者(auteur)標准根據導演劃分影片。有些分類標准也被隨意稱為類型,但這樣的定義是有問題的。例如,獨立電影有時被當作類型,但實際上獨立製作不能決定影片的故事情節,這樣的影片可以屬於任何類型。

有人認為類型需要與影片風格進行區別。影片的風格涉及攝影、剪輯、音響等,某種風格可以運用於任何類型。影片類型確定的是影片最明顯的內容,影片風格則確定用何方式將這(些)類型呈現於銀幕上。風格可以由情節結構、場景設計、燈光、攝影、表演以及其他有意圖的成片藝術元素決定。也有人說這種區分過於簡單化,因為有些類型主要是通過其風格識別。許多史家就黑色電影展開爭論,焦點在於其究竟是一種類型,還是只是全盛期常被效仿的一種影片製作風格。

影片類型可以定義嗎?

類型通常是一個模糊概念,沒有明確的界限。許多作品跨越了多種風格。就這一點,電影理論家史錄伯(Robert Stam)寫道:

一些持續存在的疑問始終困擾著類型理論。類型真的在世界中「在那兒」,還是僅僅是分析家的構造?類型有有限的分類法還是原則上是無限的?類型是時間無關的、柏拉圖式本質還是短暫的、受時間限制的實體?類型是受文化限制的還是跨文化的?……類型分析應該是描述性的還是說明性的?

……

有些類型是基於故事內容的(戰爭片),有些則是從文學(喜劇、情節劇)或其他媒體(音樂劇)借用而來。有些基於演員(阿斯泰-羅傑斯片)或票房(票房大片),有些則基於藝術狀態(藝術片)、種族身份(黑人片)、地域(西部片)或性取向(酷兒片)。(史錄伯2000,14)

許多類型是由觀眾或相應的支持出版物如雜志、網站建立的。難以用類型劃分的影片通常不太成功。因此,影片類型在行銷、批評與消費領域也有用處。

好萊塢故事顧問圖畢強(John Truby)說:「……你必須知道如何超越種類(類型),這樣才能給觀眾帶來原創與驚訝的感覺。」[1]有些編劇將類型作為決定劇本使用何種情節或內容的手段,他們通過學習某些類型的影片得到範例。這也是某些編劇得以將成功影片的元素復制到新劇本中的方法,但這類劇本通常原創性不足。正如圖畢所說,「編劇對寫類型劇本所知甚多,但未曾加工該類型的節奏,使其以原創面孔出現。」[2]

對編劇來說,違反既有作品中的元素,使用不同或相反的元素是有意義的。原創性與驚訝是形成優秀電影故事的元素。例如,義大利西部片為人所熟知就是因為顛覆了西部片的類型,讓好人既壞又好。在此之前,西部片有一些如今稱為類型俗套(genre clichés)的內容,例如好人戴白帽,壞人戴黑帽,好人永遠在決斗中勝出。在義大利西部片打破了類型「規則」後,俗套西部片也消失了。
參考資料:www.kaixinba.net.cn

⑹ 電影的特點

電影藝術近年來熱度非常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離不開一些好的電影,電影的題材也多種多樣,能揭露社會現象、能刻畫人性光輝、更多展現戰爭的殘酷,所以現代生活,電影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今天妙戲教育就為大家分享關於電影的特徵。

首先,從藝術的角度來理解電影的特徵。根據藝術的存在方式和感知方式可以將其劃分為靜態藝術、動態藝術;時間藝術(如音樂)、空間藝術(如繪畫);造型藝術(如建築)、語言藝術(如文學)、舞台藝術(如戲劇);視覺藝術、聽覺藝術等。電影藝術是一種時空綜合藝術,一種感官(視聽)綜合藝術,同時還是一種動靜結合的藝術,具有運動中的造型的特點。

其次,從電影的思維特性來理解電影。電影藝術不同於其他文藝形式的形象思維,因為電影藝術的形式規范的特殊性,不僅制約了形式本身,而且還簡介的影響了思維的活動。電影思維基本的方面表現在它的視聽特性、蒙太奇性和造型特性。

1.視聽特性

在電影思維中,視覺論和聽覺既是感知的方式,組合某個形象和畫面,而且還成為思維操作的工的視聽信息在人腦海中不僅僅用來具對影片的欣賞除了形象和形象的活動之之外,還從畫面中線條的排列、面積的對比、位置的經營、光和色的處理、、聲音的使用,以及運動和運動的組合中運用視聽來思 維和理解。

2.蒙太奇特性

其一,敘事的蒙太奇思維。鏡頭的切換主要服從於敘事的邏輯。影片的表情達意主要是通過人物的活動和沖突通過故事情節來實現的。蒙太奇思維的方式表現在尋找和揭示鏡頭之間的敘事聯系。無論是條或多條敘事線索,敘事的蒙太奇思維通常按時間線性貫穿在鏡頭之間。前後的鏡頭服從事件的延續或情節的因果律。面對銀幕上鏡頭的頻繁切換,敘事的蒙太奇思維主要被用來對鏡頭按照一定 的邏輯來整理和節重新排列。其主要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復蒙太奇、連續蒙太奇。

其二,表現的蒙大奇思維。鏡頭之間的頻繁交切不是時間線性的延續,而是空間關系的並列所造成的影像疊加,直接在切換的鏡頭之間尋找和揭示用來表情達意的聯系。其主要有:對比蒙太毒隱喻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

3.造型特性

如果說電影思堆的蒙大奇特性更代表著電影藝術傳統的話,那麼它的造避性何電影的當代進展的一個顯著標志。傳統電影思維主要以形象的再現和情節的延續為核心。造型並不是指如何把刷本中的人物和故事轉化為銀幕形象,而且 節的時間延續運用電影藝術表現的方法,手段和技巧,使形象的特徵得到強化。主要包括:攝影造型、美工造型、演員形體動作,以及由鏡頭組接而產生的蒙太奇含義的造型效果等方面。

⑺ 兒童故事的基本特徵

1、主題集中而明朗。有很強的針對性,寓有相當明顯的教育目的。

2、情節曲折而單純。緊張曲折的情節易抓住兒童的注意力,使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情節發展又要單純而脈絡清晰。

3、敘述明快而有童趣,描寫和敘述是主要表現手段。

4、語言質朴而活潑。語體色彩明朗朴實,淺近、平白、口語化。

(7)如何理解幼兒電影的基本特徵擴展閱讀:

童話最大的特點就是運用豐富的想像力,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以人類的感情。與此同時,童話故事總是把邪惡和善良帶到極致。通俗地說,壞人非常壞,好人非常好。好人善良,壞人邪惡。例如,在《白雪公主》中,七個小矮人是善良的,而皇後是邪惡的。

在《灰姑娘》中,繼母是邪惡的,而灰姑娘是善良的。童話故事往往還包含著神奇的魔力、無窮無盡的財富、兇猛的怪獸等元素,使故事能夠引人入勝,觸動孩子們的好奇心,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

⑻ 從事幼兒和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引導小朋友欣賞兒童影視作品

動畫片已經成為幼兒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幼兒痴迷於動畫片,有時甚至可以為看動畫片而放棄其他一切活動。動畫片對幼兒許多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關鍵在於我們要正確理解幼兒喜歡動畫片的原因,並積極地加以引導。 一般認為,幼兒喜歡動畫片,是因為動畫片具有豐富奇特的想像、奇妙大膽的誇張及快節奏的動感等特點。然而,豐富奇特的想像、奇妙大膽的誇張在其他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快節奏的動感在一般的影視片中屢見不鮮,為什麼幼兒只喜歡動畫片呢?其實,幼兒喜歡動畫片,應該從幼兒對世界的理解、幼兒的認知方式及動畫片的表現形式等方面去尋找原因。 幼兒對動畫片的理解,實際上就是幼兒對世界的理解與看法。在此,英國著名兒童文學家、理論家J?托爾金提出的「第二世界」理論值得我們借鑒。托爾金認為,幻想是人類的自然活動,幻想的物力能把我們帶到現實看不見的另一個世界去,做不平凡的旅行。在那裡,人類的一切夢想都不難實現,任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的事,在第二世界中也能當作事實來體驗。按照無限的形象和豐富的表現創造出來的第二世界,比我們所居住的第一世界還准確、還真實,能夠窺視到人生幽微深處。這一理論向我們揭示了這么一個真理:在幼兒的眼中,實際上有一個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第二世界存在(其實成人心中也有,只是隱藏得更深罷了)。在這個世界中,一切變化都是可能的,所有的誇張只是一種常態:汽車壓過身體,身體應該會變成如一張紙那樣薄的一片;人從方形的管子中鑽出來,那頭與身體一定會變成方形,這是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世界,也是一個可以按照每個幼兒的想像與要求而改變的世界。幼兒由於尚處在主、客體互滲期,所以對他們而言,第一世界與第二世界常常可以融為一體,他們可以和花草講話,能感受到桌椅被損壞後的疼痛等。他們理解與感受到的世界,就是一個現實與幻想融合在一起的世界。由於現實與幻想融合,使許多成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在幼兒眼中成為可能,因此成人覺得這是想像奇特與豐富的表現。其實,對幼兒而言,這並不是想像豐富與否的問題,而只是能否將這一世界全部表達出來的問題,認為動畫片具有想像豐富、大膽奇特等特點,只是成人的看法,對幼兒而言,這應該是世界的原貌。正因為幼兒理解與感受到的世界是一個現實與幻想相融的世界,所以將現實與幻想融合在一起進行表現的文學作品便會受到幼兒的歡迎。在所有的文學作品中,動畫片由於在技術上所具有的優勢,使得它能夠充分展示幼兒所理解的世界,因此成為幼兒最喜愛的文學形式。 動畫片是通過活動的圖畫,並運用光影技術來表現事物和講述故事的。這更符合處於具象思維階段幼兒的接受特點。活動的、連續的圖畫,構述了一個故事,那種畫面的活動性本身就可以將幼兒的注意長久地吸引住,這就是幼兒為什麼能長時間地觀看動畫片的重要原因。同時,由於動畫片的畫面具有相對的概括性,常常詳細地表現重要部分,而對次要部分則簡化處理,幼兒在觀看動畫片時,不會因為背景部分的繁多而分散注意,再加上圖畫這種形式可以將人內心所想的任何東西都形象、直觀地畫出來,所以它自然成了表現幼兒第二世界的最好形式。 幼兒認知是以身體──動作為基礎的,而動畫片主要用動作來完成故事講述,在表現形式上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通過圖畫的直觀性及影視的活動性,能將幼兒內心的第二世界形象、直觀、動感地表現出來,使幼兒內心已有的這一世界,在現實世界中得到體驗與復現。這樣,幼兒喜愛動畫片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了解了幼兒喜愛動畫片的原因之後,我們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去引導幼兒觀看動畫片了。 首先,許多家長與教師常常為無法將幼兒從動畫片中拉出來而苦惱。其實,家長與教師不必為此著急。因為每個人,尤其是充滿好奇心的幼兒,他們都急於想了解這個世界,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若幼兒過分沉迷於這一幻想世界,家長和教師可用其他同樣表述幻想世界的文學形式,如圖畫故事書、故事講述等,適當地分散幼兒對動畫片的注意,讓幼兒從其他文學形式中去體會、觀照幻想世界,這樣,便可減少幼兒對動畫片的痴迷程度。在幼兒漸漸長大的過程中,在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與理解更為客觀時,他們自然會走出動畫片所構造出來的幻想世界。 其次,許多家長與教師在幼兒看完動畫片之後,急於讓幼兒回答一些問題或復述故事,當幼兒講不出來時,便十分著急。其實,這也大可不必。動畫片有不同的類型,有些是直接表達幼兒在第二世界中的情感體驗的,如迪斯尼的《貓和老鼠》等,打打鬥斗,熱鬧非凡,幼兒能得到情緒上的放鬆與愉悅;有些則用來表述第二世界中發生的曲折離奇的故事的。我們不妨稱前一類為抒情型,後一類為敘事型。對幼兒而言,這兩類動畫片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教師或家長在指導幼兒觀看抒情型的動畫片時,只要讓幼兒得到某種情感體驗便可,而無需要求幼兒從敘事等角度進一步發掘。如《貓和老鼠》,幼兒通過觀看老鼠如何機智地擺脫貓的追打,在焦慮──釋放的接受模式中,快節奏地體驗急速焦慮(老鼠被凶惡的貓追得無處可逃)與迅速的焦慮釋放(老鼠突然一拐彎,貓撞到牆上,成了薄片,而老鼠則勝利逃走)所帶來的快感,從而獲得一種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由於這類動畫片本身的重點也放在娛樂上,因此讓幼兒去復述其中的情節變化過程比較困難。我們可以讓幼兒帶著興奮、快樂的情緒,用膠體語言把動畫片中的某些細節表達出來,進一步強化這種快樂的情緒,這樣容易收到較好的效果,對幼兒的情感發展也會有幫助。 教師或家長在指導幼兒觀看敘事型的動畫片時,應該將重點放在要求幼兒有序、完整地復述整個故事上,從而達到訓練其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的目的。這類動畫片有完整的敘事結構,故事性較強,而且其中表現的內容與幼兒的日常生活極為接近。這類動畫片以完整的形式將幼兒的第二世界表達出來,加上其中的情節發展往往曲折生動,情節結構又非常完整,幼兒在看完後,會產生一種與別人進行交流的願望,以印證自己的感受,這時,成人如果能順勢加以引導,幼兒會樂於接受。而幼兒要將情節變化講述清楚,就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整理,在這一過程中,自然可以起到訓練思維的完整性與嚴密性的作用了。 第三,對同一動畫片,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理解與表述也會有所不同。以《貓和老鼠》為例,小班幼兒欣賞後,只要他們體會到了熱鬧的氣氛,能調動其情緒,感到愉快便可。而大班幼兒,因為抽象思維已有所發展,因此可讓他們在觀看後再用言語與肢體語言相結合的方式,發揮想像,表述自己的感受或續編老鼠斗貓的各種方法,這樣,不僅可以使幼兒得到情緒上的愉快,也可適當地培養想像力與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⑼ 怎樣正確理解幼兒游戲的基本特徵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有益於幼兒身心各方面發展、適宜於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周圍環境,積極主動地與人交往,形成和發展著各方面的能力。游戲就是幼兒的學習與工作,游戲活動最充分地反映與體現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性。游戲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能最有效地滿足幼兒的需要,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對幼兒具有不可替代的發展價值。幼兒園教育如何將游戲這一兒童階段的基本活動變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是一個涉及教育觀、兒童觀、價值觀的重大問題。在此,要使游戲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活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幼兒的游戲離不開外部的游戲環境與條件。它包括游戲的物質環境與心理環境兩個方面。

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要考慮空間布置與材料的提供,得為幼兒提供足夠的游戲材料,玩具材料是游戲的物質基礎,是幼兒游戲的工具,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游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游戲,在與材料和夥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戲帶來的快樂和學習彼此的經驗,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幼兒通過使用玩具、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點,但都要以幼兒的操作為基礎,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娃娃家,教師事先為幼兒准備較逼真的的玩具、材料,如「雞翅」「骨肉相連」「漢堡」等一個個用泡沫、橡皮泥等精心包好,要求幼兒游戲時不許拆開、弄壞,沒玩一會幼兒就沒有興趣了,游戲就無法繼續下去,因此,過多的不許讓幼兒失去了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而這些「不許」,也大大地削弱了幼兒游戲的積極性。因此,不要有過多的限制,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自己製作自己喜歡的食品,給他一個動手操作探索的機會,如,美工區:讓他們用色紙剪各種小魚、小蝦、鴨子等,讓幼兒把一張糖紙做成各種形狀的糖果後孩子們把成品拿到各班去「出售」,讓他們把橡皮泥捏成一隻只的「餃子」等……我們會發現事實上,為幼兒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玩具及自然材料,幼兒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

幼兒園的心裡環境主要指幼兒園的人際關系及一般的心理氣氛,也具體體現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教師與教師間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它雖然是無形的但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情感、交往行為和個性的發展,幼兒園應創設溫馨、和諧的心理環境,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人際環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規責與行為標准,即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精神環境。只有為幼兒提供一個能使他們感到安全、溫暖、平等、自由,能鼓勵他們探索與創建的精神環境,幼兒才能活潑愉快、積極主動、充滿自信地生活和學習,獲得最佳的發展。二、保障幼兒游戲的權利

幼兒是具有獨立人格的社會的人,是不同於成人的正在成長發展中的人。就像成年人需要工作一樣,幼兒也需要游戲,哪裡有幼兒,哪裡就有游戲。幼兒除了滿足生理需要外,還要通過游戲來滿足精神的需要,游戲是幼兒的權利。任何侵犯幼兒游戲權利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如果把幼兒能否參加游戲當成是教師的特權,或以剝奪幼兒游戲權利作為懲罰幼兒的手段等都是背離教育原則的。教師應當保證幼兒游戲的機會與時間,為幼兒游戲提供必要的條件,與幼兒共同游戲,在游戲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活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三、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

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確定想玩什麼、怎麼樣玩、和誰一起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游戲時,就需要我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要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要輕易地打斷幼兒的游戲,在游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游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為出發點;要讓幼兒自己的方式解決游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游戲中的規則。因此我們要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游戲,自主決定游戲的方法。

四、明確游戲既是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的手段

堅持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原則,意味著要將游戲作為各種教育活動的手段,在保證游戲愉悅性的前提下,使游戲真正對幼兒的發展有所作用。同時,也要把游戲作為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的主要內容,而不要把游戲僅僅看作是集體教學活動後的休息或其他活動的調節。

五、在游戲活動中指導幼兒的游戲

首先,對於不同年齡內特徵的幼兒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如小班幼兒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喜歡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游戲時教師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他們對新出現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喜歡玩或只喜歡玩某一類玩具時,教師就在附近,用與幼兒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戲,這樣就會引導幼兒模仿,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作用。對中、大班幼兒,教師則可以作為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和解決問題的幫助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游戲。即:幼兒在游戲中需要教師參與或教師認為有介入指導的必要時,幼兒邀請教師作為游戲中的一角色或教師自己扮演一角色參與幼兒游戲,通過教師與幼兒、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游戲的作用,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提供一段時間,讓幼兒把游戲中的過程體驗、存在問題、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通過幼兒之間的討論,與幼兒已有的經驗發生碰撞,引導幼兒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

其次,對於不同的游戲主題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教師在指導游戲時要根據每種游戲的特點及幼兒的需要來進行指導。幼兒在玩游戲,由於使用的材料不同、游戲規則不同、幼兒在游戲中活動范圍的大小等不同因素,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戲主題中表現的問題可能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戲中可能是因為不會與人交往而發生沖突,或材料不能滿足需要而發生問題;在表演中也許就是對文學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游戲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輔助材料方面的指導;

再就是對於同一主題不同的情節發展階段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指導游戲。幼兒在每一階段的游戲情節,表現和需要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每一段的指導也應不一樣。教師如果不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游戲,就可能使幼兒的游戲始終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在游戲中隨著情節的發展,教師盡可能估計到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時發現幼兒游戲中新的玩法、想法,為幼兒提供多種質地、多種類型及功能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

游戲是孩子最基本的活動方式。希望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不斷的調整,能把這個教學理念更好的落實到我的教學行為中去。

閱讀全文

與如何理解幼兒電影的基本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悲傷的言情電影排行榜 瀏覽:460
良醫電影在線觀看免費 瀏覽:792
城市獵人電影國語版免費觀看 瀏覽:764
電影極限特工終極回歸免費 瀏覽:501
二戰電影完整版國語版免費觀看 瀏覽:657
如何給電影中的反派起名 瀏覽:661
豆瓣電影如何打0分 瀏覽:243
靈魂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927
有什麼的電影 瀏覽:945
香港有哪些戰爭電影好看 瀏覽:185
中國最後一個皇帝電影免費 瀏覽:171
如何做電影片頭片尾 瀏覽:226
電影院如何拓展市場 瀏覽:896
古井凶靈電影免費觀看雅酷 瀏覽:124
好萊塢講鯊魚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72
美國電影第一滴血3免費觀看手機版 瀏覽:134
電影樹木葬講的什麼意思 瀏覽:427
適合跟女朋友和好看的電影 瀏覽:599
騰訊視頻怎麼很多電影都看不到 瀏覽:284
北京電影學院多少錢能去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