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弗里達怎麼樣
電影《弗里達》根據海登61赫雷拉為弗里達所作的傳記改編。應該說,導演茱莉61泰摩(Julie Taymor)期望通過影像來展現這位偉大的墨西哥女畫家傳奇一生的嘗試並不是太成功。當然,要求一部只有兩個小時的電影呈現出弗里達過於豐富龐雜的人生經驗也實在太難,我們本不必太過苛求。但是,僅拿電影和原著相比,電影的《弗里達》跟這部精彩的傳記比起來,也顯得小了一些,單薄了一些。 從選角上來說,導演特意選擇墨西哥籍女演員薩瑪61海耶克,以期最大限度地接近人物原型。遺憾的是,從長相和氣質上講,弗里達的五官長得結實,蠻橫,充滿肉感,濃郁而醒目,而海耶克的五官長得薄而脆,看上去比弗里達秀麗和精緻,卻缺乏弗里達那種潦草隨意的長相中透出的那股野性、活力和女皇般的霸氣。盡管海耶克被精心辮起了墨西哥的傳統發式、畫上了弗里達標志性的濃黑的、幾乎連在一起的眉毛,卻沒能理解「一根根向上生長的毛發\和她的濃眉是\內心茂盛繁榮的氣象」 ;盡管海耶克的唇邊貼上了弗里達式的小胡須,卻依然未能獲得弗里達氣質中那種雌雄同體的奇妙組合以及由內而外湧出傲慢和超乎尋常的堅韌。公平地說,海耶克演得非常認真賣力,但由於本身長相和內心世界的相對單薄,海耶克的努力都是從外部使勁,顯得有些笨拙和慌亂。但是,從她自始至終的發狠的、竭盡全力的眼神里我們確實可以看到海耶克本人對弗里達發自真心的崇拜和傾慕,這使得她的用力過度有了幾分動人之處,笨拙和慌亂倒也因為真情流露而顯得可愛和可貴。 而從編劇的角度來講,電影《弗里達》講了一個過於明晰的故事。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富於邏輯,沒有讓人看不懂的地方。一部電影要是沒有讓我看不懂的地方,我會充滿懷疑。之所以沒有看不懂的地方,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邏輯的合理性。而邏輯的合理性常常是一個好故事的大忌。在我心裡,電影和敘事性的文學作品是最難做好的一件事,因為它們身上包含了一個太巨大的悖論——它們自身的性質要求其以敘事為主,而敘事就難免需要邏輯的支撐、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生活一種解釋(即使是最無邏輯的敘事背後也有一種邏輯和解釋,否則是無法進行下去的),但是人為給出的邏輯和解釋常常為了自圓其說而對枝蔓叢生的現象進行目的性的剪裁和篩選,這樣就會破壞掉斑駁陸離、混沌為一的真實世界的豐富性和整體性。正如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裡面所說: 每天早晨都給我們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消息,但是我們卻很少見到值得一讀的故事。這是因為每一個事件在傳到我們的耳朵里時,已經被解釋得一清二楚……實際上,講故事的藝術有一半在於:一個人在復制一篇故事時對它不加任何解釋……作者對最異乎尋常和最不可思議的事物進行最精確的描述,卻不把事件的心理的聯系強加給讀者。 講弗里達的故事,海登61赫雷拉的傳記比電影要做得好一些,它對弗里達一言難盡的獨特個性、五味俱全的人生經驗、蕪雜遼闊的內心世界表現出較為充分的敬畏之心,作家沒有要去「把握」她的對象的企圖,因為她並不覺得她比她要描述的對象優越、她有高高在上地評判她的對象的能力和資格。整部傳記做得最成功得地方就在於盡量在自己的敘述中展示生動而富於感性的細節,而少概括、評論、判斷和詮釋。我常常因為在這部傳記中讀到的關於弗里達的一些精緻而迷人的點點滴滴而充滿驚喜和感激之情。比如其中摘錄的一段弗里達的日記,就讓我愛不釋手: 他來了,我的手,我的紅色夢幻。更大。更多你的。玻璃的殉道者。偉大的非理性。柱子和山谷。風之手指。流血的孩子。雲母微粒。我不知道我的好笑的夢在想什麼。墨水,斑點。形式。色彩。我是一隻鳥。我是一切,沒有更多的慌亂。全部的鍾,規則。大地。大樹林。最大的溫柔。洶涌的海浪。垃圾。浴缸。明信片。骰子,手指彈奏那妙茫的希望。布。國王。如此愚蠢。我的指甲。線和發。我自由自在的思想。消失的時間,你被從我心裡偷走了,我只有哭泣。 畢竟文字和影像是完全不同的媒介,電影的篇幅也相對傳記有更多的限制,我們當然不能要求一部電影面面俱到地展現原著的內容,但是電影對於原著材料的選擇、剪輯和改編表現出過多編劇的主觀臆斷、干預和解釋,而編劇本人的生命容量和人格氣度又顯然遠遠比弗里達本人要狹小和簡單,所以我們看到的這部弗里達的傳記電影幾乎把全部精力集中於弗里達的感情波折,甚至可以說拍成了一部弗里達和迪戈61里維拉的愛情片。(迪戈的扮演者阿爾弗里德61莫利納演技一流,大大搶了海耶克的戲)這也是原著作者對這部電影最不滿意的地方,她說:「不能把迪戈放進弗里達所有的生活,弗里達就是弗里達。」即使是表現弗里達與迪戈的愛情,編劇刻意將弗里達性格中的怪誕和放浪形骸「合理化」,要為她的每一個看上去異乎尋常的言行尋找一個恰當的解釋,這固然把弗里達處理成了一個更加平易近人討人喜歡的「好人」,卻大大縮小了弗里達個人的生命能量,也把她和迪戈那場既有大打出手又有相擁而泣的很瘋狂很荒唐同時也很有勁道的愛情平庸化了。更遺憾的是,電影犧牲了太多它對這場愛情的解釋無法涵蓋的內容和細節,然而這些恰恰可能是弗里達個性中最生動最獨特的部分。 最不能讓人滿意的地方是,作為一部偉大畫家的傳記片,它竟然沒能充分地展現畫家的畫作。電影重點呈現了弗里達的五幅繪畫作品,且不論這幾幅畫是否是弗里達最好的作品,最主要的問題是,電影僅僅把她的這幾幅畫理解是成她與迪戈感情糾葛的產物,彷彿她的繪畫都是她的愛情在畫布上的投影,這樣來看待弗里達對繪畫的理解和繪畫對她的意義,實在把弗里達和她的畫看得太小太淺太薄了。正如電影表現了弗里達「喝起龍舌蘭酒來像個流浪歌手 」、「喝醉了能把任何男人打翻在桌下 」,卻沒能真正理解「我喝酒是想把痛苦掩埋,但這該死的痛苦會游泳」。愛情當然是弗里達巨大痛苦的一部分,但愛情遠遠不是她的全部。想想看,這個「火一般的女郎」,「這位總是在學校的走道里像鳥一樣跳來跳去的姑娘,這位喜歡在汽車開動的時候跳上跳下的女孩 」,最熱愛的是「爆炸」的狀態——「『它爆炸了,』她說,『……發出許多聲響,非常美,因為在被炸得粉碎的時候獲得了色彩和圖案 』」——殘酷的命運卻不依不撓地打擊她、企圖壓抑她的生命能量:5歲時罹患小兒麻痹症,18歲一次車禍一根柱子從弗里達的胃貫穿到骨盆,之後的數十年中,又經歷了大小32次手術和3次流產,並且最終癱瘓。但是,在她胸前打上厚厚的石膏也好、讓她跛腳也好、截斷她的腿也好、剝奪她下床行走的權力也好,甚至給她痛苦得如同另一場車禍的愛情也好,都沒能讓她敗下陣來,相反,當生命之流遇到巨大的阻力,源源不斷的水流涌來迎接挑戰,拍擊、沖撞、水花四濺,反倒因此積蓄起巨大的勢能,真正實現了她所嚮往的「爆炸」並且「在被炸得粉碎的時候獲得了色彩和圖案」。而她的繪畫,正是她對自己用全部的生命激情來實現的一次次爆炸的真實記錄。我想,這才是弗里達生命里最輝煌最壯麗的部分,電影卻沒能很好地呈現出來。其實,重點表現她的愛情也未嘗不可,但是,電影沒能理解她在愛情中那種全情投入雖九死而未悔的氣概,也是她引燃生命能量的一種方式——這跟她與繪畫的關系同構同質——而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使電影塑造的形象更貼近人物的真髓、使講述的故事不流於一般愛情片獵艷好奇的俗套。 海登61赫雷拉抱怨電影里的弗里達「總是在照鏡子」。我理解她的意思,她不滿的是電影把弗里達的繪畫僅僅理解成「自畫像」——一種似乎是最自戀、境界最狹小的形式。弗里達確實非常愛畫自己,我們也應該承認她的畫中確實有非常多自戀和自我審視的成分。但是,正如上面所說,弗里達是用她全部的生命能量在畫畫,所以她的作品一定會展現出非常豐富的畫家個人的生命信息、以及個人生命信息中所蘊含的與自身所屬的民族文化特質相溝通、相聯結的東西。這樣的繪畫作品,即使只是「畫自己」,也不會是單純和狹小的。 弗里達畫中身穿墨西哥長裙的自己、她心愛的狒狒鸚鵡梅花鹿、纏繞著她的潮濕而茂密的熱帶植物……所有這一切都帶著萬物初生時的樸野和粗獷表情,共同呈現出一個混沌的、原生的、莽莽蒼蒼的世界,應該說,這個世界的那些讓我們感到又陌生又驚喜的東西,既是屬於弗里達的,又是屬於墨西哥、屬於阿茲特克文化的。她將太陽和月亮一起畫入天空,那是「天地合而為一,兩種自然力之結合,那是阿茲特克人的光明與黑暗的永久之戰的觀念,也是墨西哥文化中那種對而成偶之觀念:即生與死、光明與黑暗、過去與現在、男與女永遠共存 」;她將人物已踏入墳墓的雙腳變形成樹干,藉此表現植物與人類生命之間的聯系性以及死亡養育生命的主題——對於一個墨西哥人來說,死亡意味著一種創造,他們用骷髏頭來裝飾房屋,在死人節吃骷髏型的麵包,愛聽表現死的快樂的歌曲和笑話;弗里達覺得自己是有著變形潛能的一個生命體,在她的畫中,她的頭可以變成花,胳膊能變成翅膀,身體會變成一頭小鹿——弗里達想表達的是「一切生命都是等同的這一情感,這種情感有著阿茲特克文化淵源」、「墨西哥文化中隱含著一種印地安人生活態度,即假定人類與其他的生物分享同樣的生命材料 」,是原始思維中的互滲律、是尚未從自然的母體上剝離下來的人類對世界整體性理解的一種表現方式……傳記中我們看到歐美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頻頻向弗里達示好,把她的作品納入他們的流派,弗里達卻堅持說:「他們認為我是超現實主義畫家,但我不是。我從不畫夢。我畫我自己的現實。 」她希望被看成是一位原創的畫家,其個人的想像源於墨西哥的民俗傳統而非國外的什麼流派。 對於弗里達這種對待自己作品的清醒的、令人肅然起敬的態度,海登61赫雷拉有著非常准確的理解:「墨西哥有自己的文化承傳,有自己的神話和魔幻,因此就不需要來自國外的幻想。對下意識真實的自覺探索也許使歐洲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從理性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呆板中解放出來,而在墨西哥現實和夢想被視作使混雜在一起的,奇跡被認為是日常發生的。 」也許正因為有這樣的文化體認,赫雷拉才能傳神地寫出這部弗里達傳記,而電影《弗里達》雖然也竭力展現墨西哥風情——我們能夠在電影里看到九重葛紅、寶藍色的平房、庭院里孔雀散步、各種純色的墨西哥民族服裝、鮮血、黑發、盛開的花朵、不透明的眼淚以及那些精心設計的超現實的場景(客觀的說這應該是整部電影最讓人驚喜的地方)如此種種的屬於墨西哥的元素——但是,它在整體的思維方式上依然是美國式的而不是墨西哥式的,所以,它終究是一部屬於好萊塢的電影,講述的終究是一個好萊塢眼光打量下的弗里達故事。
Ⅱ 推薦電影
飛行者
英文名: The Aviator
編劇:約翰·洛根John Logan
導演:馬丁·西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
裘德·洛 Jude Law
航空先驅霍華德·休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飾),他是美國史上的傳奇人物,他的一生就像電影般精彩,是業界奇人億萬富翁,娶了出了名的國色天香,在好萊塢遠近馳名,《神鬼玩家》詳述了二零到四零年代,霍華德開拓了事業第二春嘗試執導電影並且革新飛行機型,同時描述了霍華德後期遭受病痛折磨,精神狀態每下愈況,終於導致他與人世間完全抽離。
《卡波特》(Capote
主演: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
Philip Seymour Hoffman
凱瑟琳·基納 Catherine Keener
杜魯門?卡波特是美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南方文學作家,與另一名同樣來自南方的作家田納西?威廉姆斯齊名。卡波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為發表於1958年的《蒂凡尼早餐》,該小說於1961年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片中奧黛麗?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形象將影片推上了影史經典的位置,但真正奠定卡波特文壇地位的作品則是出版於1966年的《冷血》一書。依照卡波特本人的說法,他在《冷》中採用了獨創的「非虛構小說」的文體形式,該文體集傳統小說想像力與新聞報道紀實性於一身,帶給讀者的是另一種接近超現實之美的閱讀體驗。《冷》正式出版後,盤踞暢銷書榜首位長達1年之久,售出了數百萬冊,隔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卡波特可謂名利雙收。
《晚安,好運》
這是一部有關著名的記者兼播音員愛德華·R·莫洛的影片。莫洛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公眾人物,他傳奇的經歷就是同聲名狼藉的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進行對抗和斗爭,並最終將這個臭名昭著的政客從他的政治舞台上拉了下來。《晚安,好運》的劇情表現的就是歷史上那次著名的美國眾議院反共產主義聽證會上的對峙。莫洛是當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一個新聞評論節目的主持人,他和節目製片人弗瑞德·弗萊德里,揭露了在當時政壇上呼風喚雨的麥卡錫是如何利用謊言和暴力手段,來達到愚弄、蒙蔽公眾並進一步控制美國政治走向的種種劣行。莫洛與他的同事的行動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成為了美國新聞史上最據傳奇性的時刻。
《冰上奇跡》
影片改編自1980年鹽湖城冬奧會上發生的真實事件。當年,正是美蘇兩大巨頭的「冷戰」時期,而在美國本土,80年代初正是經濟相對困難,世界地位相對尷尬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美國與蘇聯的競爭可以表現在任何一個方面,最能體現國家榮譽的體育競技比賽當然也不例外,這一次,是冰上曲棍球。
《男人的榮耀》
他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
他有著超人的信念與遠大理想
他為榮譽與夢想加入了美國海軍
他與種族主義和官僚作風作著堅定的斗爭
他終因自己的不懈努力獲得了那本就早應屬於他的榮譽
他就是美國的第一位黑人潛水員隊長-CARL BRASHEAR
《棒球新秀》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生活中的吉姆·墨瑞斯終於在1999年、年已35歲的時候加入了美國職棒聯盟,成為職棒史上30年來年齡最大的「新人」,憑著對夢想的不懈追求與努力,他創造了奇跡。墨瑞斯現已從運動場上退休,並根據自己的傳奇經歷寫下了回憶錄《The Oldest Rookie》。
《聖女貞德》
詳細介紹:
神秘、純潔、壯烈,不論用什麼詞來形容她,都不能否認,貞德作為一個從未上過學的農家少女,她的一生可謂轟轟烈烈。
貞德1412年出生在法國一個偏僻的村莊,當時正執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國大片領土已被英國佔領。此外,法國國內還爆發了內戰,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國,站在了英國一邊。
《拳王阿里》
如果他只是個拳手,哪怕是最令對手畏懼的拳擊天才,穆罕默德·阿里也不會象他現在這樣成為一個活著的傳奇。盡管人們記得的是多是拳擊台上那個漂亮的形象。
《騷靈樂父》
這部傳記片真實地再現了黑人靈魂樂歌手雷•查爾斯(Ray Charles)傳奇的一生,刻畫了這位靈魂樂之父那常人難以想像的堅強意志和美麗心靈。
《耶穌受難記》
這部影片真實的記錄了耶穌基督一生中最後的12個小時,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難的一天,也是他化身人類所遭受到的最殘酷最痛苦的折磨,直到他生命的消逝。
一往無前
《一往直前》便是講述了這位偉大黑衣人的傳奇般的半生奮斗歷程,由一個阿肯色採摘棉花的農場小子到鄉村音樂巨星,尤其是那段太陽錄音室的經歷與面對毒品的沉迷與強戒間的拉鋸戰,當然也少不了描述約翰尼與至愛瓊·卡特·凱茜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
Ⅲ 請問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
美國電影 《弗里達》,講的是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和她同是畫家的丈夫里維拉的感情糾葛。
<<Frida>>
米拉麥克斯公司(Miramax Films, USA)2002年出品
主演:
薩爾瑪-海耶克(Salma Hayek)
艾爾弗雷德-莫利納(Alfred Molina)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Antonio Banderas)
艾什莉-賈德(Ashley Judd)
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傑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
導演:茱莉-泰摩爾(Julie Taymor)
類型:劇情片
分級:R(性/裸體/粗口)
Ⅳ 想看2002年上映的由薩爾瑪·海耶克主演的弗里達免費高清資源
《弗里達》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NxdpvSJQeZNCo9ruur-qIg
《弗里達》是由朱麗·泰莫執導,薩爾瑪·海耶克、阿爾弗雷德·莫里納、傑弗里·拉什主演的傳記電影,於2002年10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以弗里達的自畫像為線索,講述了這位墨西哥著名女畫家短暫卻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Ⅳ 求高清版的 《弗里達》地址。
鏈接:
《弗里達》是由朱麗·泰莫執導,薩爾瑪·海耶克、阿爾弗雷德·莫里納、傑弗里·拉什主演的傳記電影。
該片以弗里達的自畫像為線索,講述了這位墨西哥著名女畫家短暫卻充滿著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弗里達是墨西哥著名的女畫家,18歲之前她是一個快樂活潑的少女,跟其他人一樣,享受著愛情的甜蜜。然而18歲的車禍讓她遭遇重創,死裡逃生的她從此跟病痛伴隨一生。原來的小情人也離她而去。躺在病床18個月的她整日與畫為伴,她的畫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活力與激情。那時候她也真正開始考慮賣畫養活自己,她前去請求畫家裡維拉指導自己的畫,對方激賞她的天分。他們也從師生轉變成一生的伴侶,他們結婚了。婚後他們經歷了墨西哥最動盪的革命時期,他們狂熱地追隨著共產主義的腳步,甚至當托洛斯基被斯大林逐出蘇聯後,他們不畏風險地予以熱情接待。弗里達與托洛斯基朦朧的愛戀,以及她的女同性戀情結讓她的感情史一樣絢爛。1954年,弗里達離開了這個充滿了病痛的世界。
Ⅵ 弗里達 FRIDA怎麼樣
學姐一直很喜歡電影《弗里達》,一提到《弗里達》她的眼就放出光芒,可能學姐學環藝設計,對色彩、對繪畫、對服飾、音樂都很有自己見解,《弗里達》這一點很大層度做到了完美。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學姐很佩服弗里達堅韌不拔的個性及在藝術上突出的表現。本人對於《弗里達》弗里達的扮演者薩瑪·海耶克可以說是眼熟戲不熟,在各大影展頒獎活動中都能看到這位墨西哥美女曼妙的身影。 電影《弗里達》從弗里達的服飾... []
Ⅶ 看了弗里達的感受
19159 助理 二級(459) | 我的貢獻 | 我的消息(0/10) | 我的空間 | 網路首頁 | 退出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幫助
網路 > 瀏覽詞條
編輯詞條 發表評論 歷史版本 列印 添加到搜藏 完善相關詞條
弗里達
開放分類: 電影、畫家、人物、墨西哥、天賦
1907年弗里達出生在墨西哥城,她的叫做「藍屋」的家中,47年後她又死在同一幢房子里。她是歐洲移民和當地墨西哥人結合的產物。她說她出生在1907年7月7日,但出生證明上說是該年的7月6日。這只是她一生中對自己生活眾多假話中的一個。
6歲時,弗里達患上了小兒麻痹症,這使她的右腿明顯瘦弱,終身如此。
弗里達從小就有驚人的美貌,她有黑色的長發,兩條長眉毛就象鳥的翅膀,下面是一對迷人的大眼睛。
弗里達天性活潑好動,讀中學時,就是個淘氣的、愛做惡作劇的女生,她很快成為學校里一個主要由男生組成的惹是生非的小團體的頭目。在學校里,弗里達第一次遇到了她未來的丈夫,著名的墨西哥壁畫家迭戈.里韋拉。他被找來為學校的禮堂畫壁畫。
1925年9月17日,18歲的弗里達.卡拉遭遇到一起嚴重的車禍,這造成了她脊柱、鎖骨、肋骨斷裂,骨盆破碎,右腿11處骨折。此外,她的右腳脫臼,粉碎性骨折,肩膀也脫臼。此後一個月,弗里達不得不平卧,被固定在一個塑料的盒式裝置中。
弗里達的生存意志和渴望使她活了下來,不斷地康復。車禍後不久,她就開始畫畫,因為禁錮在床上的生活過於無聊。 這成為她終生的職業。在很多方面,她的美術作品是她在醫療過程中的個人痛苦和斗爭的編年史。但這些作品的源泉仍然是她的天才和熱情。
弗里達大部分的作品描述的都是她自己的故事,畫的最多的題材就是她的自畫像。在這些作品裡,弗里達經常把她自己畫成穿著墨西哥的傳統服飾,周圍是她的寵物和她家鄉許多蔥翠的蔬菜。她的作品總是非常強烈,有時是寫實的,有時是幻想的,表明她的藝術和生活是不可分的,即是奔放的有時悲劇性的。
弗里達愛墨西哥的一切,它的色彩、民間藝術、傳統服飾,以及重視誠信和家庭的價值觀。
雖然弗里達奇跡般的康復了(她又可以走路了),但在她以後的生命中還是經常遭遇劇烈的疼痛和無力,這使她需要頻繁就醫,長時間地卧床,接受無數的手術。她曾經自嘲說她創造了接受最多手術的世界記錄。實際上,她一生中大約經歷了30次手術。她有時不得不依靠酒精、麻醉品和卷煙來緩解肉體的疼痛。
她出院後,有朋友介紹她認識墨西哥的藝術家團體,其中包括了迭戈.里韋拉。
1929年8月21日里韋拉和弗里達結婚。在他們整個婚姻中有過恩愛、外遇、創作性的合作、憎恨、以及最終在1940年的離婚。他們的婚姻被形象地叫做大象和鴿子的結合,因為 里韋拉又大又胖,而弗里達嬌小瘦弱(身高僅5英尺出頭)。1940年12月8日是里韋拉的生日,弗里達和他第二次結婚了,但弗里達堅持「我只負責家庭開支的一半;靠自己的勞動所得來養活自己;我們之間不能有性行為」,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他們和好了。
弗里達夫婦都相信共產主義。他們投身於墨西哥的人民運動,為本國的民族文化驕傲。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與許多墨西哥的藝術家和知識分子分享,一致20世紀的前期後來被稱為墨西哥的文藝復興。
盡管里韋拉和很多女人有染(有一個甚至是弗里達的妹妹),但他仍提供了很多幫助。他建議弗里達穿傳統的墨西哥服飾,那種長長的、華麗的服裝,佩帶珍奇的寶石。這配上弗里達厚厚的一字型的眉毛,成為了她的特徵。他也喜歡她的作品,是她最大的崇拜者。反過來,弗里達也是里韋拉最可信賴的批評家,以及他生活的熱愛者。
弗里達將她所有的感情傾注在畫布上。她畫她暴風雨般的婚姻帶來的憤怒和傷害,畫痛苦的流產,以及車禍帶來的肉體上的痛楚。
盡管弗里達的生命中充滿了痛苦,但她仍然是一個愛交往的人。在交際中,她常常是不停地說臟話。她喜歡喝龍舌蘭酒,喜歡舉辦狂歡的宴會,在宴會上,她會對著來賓唱黃色歌曲。她會對客人講色情笑話,使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深感震驚。她所到之處,人們都被她的美貌征服,他們停下腳步注視著她。男人為她著迷,發生她身上的各種緋聞不計其數。
在她的婚姻過程中,她和數不清的人們發生過關系,只要他們著名且長得漂亮。里韋拉也是如此。他們夫妻兩人互相愛著對方,但他們都是性格狂野、思想自由的人。弗里達是她那個時代最著名的盪婦,她勾引她看上的每一個人。.
其中一件涉及到共產黨領袖利昂.托洛斯基。當時他和他夫人寓居於弗里達的家中。但不久他就被害了,弗里達為此被逮捕,但隨後又被釋放了。里韋拉也在懷疑對象之列。在托洛斯基遇害幾年以後,弗里達和里韋拉對外宣稱他們邀請托洛斯基來墨西哥,就是為了害他,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否在說實話。他們都是喜歡講故事的人。
弗里達也是一個雙性戀者,和很多女人發生過關系。
全世界都有弗里達的崇拜者。她到法國時,畢加索宴請她,她還登上法國時尚雜志的封面。在美國,人們愛她的作品,也愛她的美貌。在她的家鄉墨西哥,許多重要人物都喜歡她。
弗里達平生只在墨西哥開過一次畫展,那是1953年的春天。那時弗里達的健康已非常糟糕了,醫生告誡她不要去現場。來賓們剛被允許進入畫展,外面就響起了警報聲。人群瘋狂地湧向門外,那裡停著一輛救護車,旁邊還有一個騎摩托車的護衛。弗里達.卡拉睡在擔架上,從車里被抬出來,進入了展廳。她的床被放在展廳的中央,人們上前祝賀她。 弗里達對著人們講笑話,唱歌,她甚至還整晚地喝酒,所有的人都很開心。畫展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功。
就在這同一年裡,由於軟組織壞死,弗里達不得不截去膝蓋以下的右腿。這使她極端地憂郁,產生了自殺傾向。
她自殺過幾次。她於1954年7月13日去世。沒有驗屍。有謠傳說,她是自殺。她的日記里最後的話是:「我希望離世是快樂的,我不願意再來」。
片名:弗里達導演:Julie Taymor
編劇:Clancy Sigal ..... (screenplay) and
Gregory Nava ..... (screenplay) &
Diane Lake ..... (screenplay) and
Anna Thomas ..... (screenplay)
Hayden Herrera ..... (book Frida: A Biography of Frida Kahlo)
主演:愛德華·諾頓 Edward Norton ..... Nelson Rockefeller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 ..... David Alfaro Siqueiros
Roger Rees ..... Guillermo Kahlo
米亞·梅塞德斯 Mía Maestro ..... Cristina Kahlo (as Mia Maestro)
薩弗蓉·布羅斯 Saffron Burrows ..... Gracie
薩爾瑪·海耶克 Salma Hayek ..... Frida Kahlo
類型:劇情 / 傳記
更多中文片名:揮灑烈愛 / 筆姬別戀
更多外文片名:Frida Kahlo
片長:123 min
國家/地區:加拿大 / 墨西哥 / 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 俄語
發行公司:Asmik Ace Entertainment
上映日期:2002年8月29日 義大利
劇情介紹:本片講述了已故墨西哥女畫家弗里達·卡羅傳奇般的一生。弗里達(薩爾瑪·海耶克飾)從小生活在墨西哥城,七歲的時候她患了小兒麻痹症,導致右腳活動困難,甚至不能正常上學。十八歲那年,她又遭遇了一場車禍,這場車禍不僅導致了弗里達終身不孕,還給她的心靈遮上一層厚厚的陰影,在以後的日子裡,弗里達始終無法擺脫後遺症的纏繞。
面對這一切,弗里達並沒有灰心喪氣,她對生命的熱誠依然那麼強烈。在母親鼓勵下,她研習繪畫,並因此結識了恩師里維拉,與他譜出愛曲。透過畫筆,她那天賦才華充分表現出來;她的毅力,讓她成為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世界博覽》
貢獻者(共7名):
她的清酒、402136045、一休禪師、89171666、ARONNIE、抑古龍揚金庸、落雁無痕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莎爾瑪·海雅克
關於本詞條的評論(共0條):發表評論>>
返回頁首
&;2008 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