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如何研究電影史

如何研究電影史

發布時間:2022-10-07 17:17:05

⑴ 從中國電影史的角度 談一下對類型電影歷史與現狀的認識

「重寫中國電影史」的口號在電影史學界提出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然而激烈論辯後,仍是眾聲喧嘩,新的言說似乎仍在策論階段而無有架構;隨著社會上「電影熱」的普遍升溫,許多高校開設了電影史課程,然而得到公認的中國電影史教材,除了上世紀60年代程季華、李少白、邢祖文先生等編著的《中國電影發展史》外幾乎沒有扛鼎之作,而且,即使是權威教材,其傳統史觀也面臨著新現象、新問題、新方法的多重檢視,迫切需要自我更新。如何重寫中國電影史?新近出版的、在中國當代電影史研究領域惟一一本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的《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文化藝術出版社)終於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

史觀變遷,重新書寫成為必需

長期以來,以《中國電影發展史》為代表的傳統電影史的寫作,更偏重於站在階級的立場上對中國電影進行評價。「對某些電影的主張、電影運動、電影作品的評價存在偏頗,對某些電影導演、電影現象和電影思潮的評判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有一些該說的還有遺漏。」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影視互動研究中心主任宋家玲告訴記者。所以,長期以來,電影學界形成了內地有內地電影史,台灣有台灣電影史,香港有香港電影史的狀態。「站在國家和民族的立場上寫一部完整的中國電影史非常有必要。現在,已經具備了這個條件。」宋家玲等學者表示。同時,北京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周星提出,由於史觀的變遷,對史料的選擇和搜集也存在重新審視的問題。很多東西如果再不重新書寫,很有可能就消失了。所以,提供給大家一個公正的文獻,讓大家來考察和評價,也是重寫電影史的意義,更有其現實的迫切性。

過去,對於電影我們過於偏重它的教育和宣傳的功能,而現在它變成了人們娛樂、休閑的文化方式。《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的主編之一、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院長助理賈磊磊告訴記者,他們在編著《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的時候,把電影看成是一個產業,所以,《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首次打破地域的局限,不再拘泥於行政區域劃分的視野,將內地、香港、台灣統而觀之,探討在相同的文化傳統中,由於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結構所產生的相同題材、相同類型的電影藝術作品所呈現的不同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方式。「我們希望,對被忽略的歷史進行重現和描述。」賈磊磊說。

直面問題,當代影史脫俗出新

目前的電影學界,很多問題還存在爭論,而撰寫相關的當代電影史註定要對這些問題做出回答。比如,「到底中國電影史應該分為哪幾個時期?還有,對中國電影類型的認識,目前只是約定俗成,從學術角度來看是否科學,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另外的難點就是,「對電影作品、電影導演的評價,對電影思潮、電影現象的評價,包括某一時期電影的觀念、思想、認識,大家分歧很多。」周星告訴記者。比如,對「十七年電影」(即1949~1966年的中國電影)的評價,直到現在電影學界還是存在不同觀點。

《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首次提出了新中國電影史六個歷史時期的劃分,即歷史的時代、國家的時代、政治的時代、藝術的時代、市場的時代和產業的時代。周星認為,新中國電影史六個歷史時期劃分觀點的提出,在電影學研究上是一個大膽的創新,或者可以解決從前電影分期過於簡單、形式化的問題。「以一個時代電影的總體特徵作為對新中國電影不同歷史時期的分類,力圖凸顯一個時代電影形態的主要特徵,是我們十多位學者20年來對中國電影的認知。」賈磊磊說。同時,在類型的劃分上,賈磊磊告訴記者,他們並非按照預先的邏輯強加給電影史,並非完全按照類型或者完全按照題材,而是按照中國電影的具體存在方式尋找各個章節的內在邏輯,將中國當代電影分為了時政、都市、農村、軍事、戲曲、驚險、武俠、古裝'歷史'傳奇、兒童等部分。「確實具有類型電影劃分的參考價值。」宋家玲評價。

教材建設,聯合協作大勢所趨

一直以來,除了60年代出版的《中國電影發展史》外,在電影學界得到公認的權威教材幾乎是空白,其原因究竟為何呢?

「缺乏聯合的精神。」周星一言以蔽之。宋家玲告訴記者,近些年雖然也有一些中國電影史教材出版,但幾乎都特別簡單,偏重於常識性的介紹,大都局限在梳理一些電影創作的發展情況,多是相關教師為了應付各自高校的教學任務而編寫的,有的質量很成問題,暴露出中國電影史學研究還不是很系統、很成熟:「一些老的成熟的學科,比如中文、戲劇等等,在其史學學科的構建上具有系統、科學、全局性的特點,現在已出版的幾部中國文學史的教材,權威機構牽頭,相關高校研究力量聯合協作,編寫出來的東西就容易被大家認可,而且經過不斷修訂,越來越成熟。但中國電影史教材這一塊,好像就沒有統一的規劃。」學者們表示,作為教材,特別是史學一類的教材,不能各說各的,誤導學生。

同時,由於電影學科形態的特殊性,非常強調對直觀史料(主要指影片本身)的佔有。非常遺憾的是,「有些部門的史料並不是完全公開的」。周星說。顯然,如果僅僅是從紙面到紙面地研究電影,權威電影史教材是不可能產生的。

所以,「電影全史的個人寫作時代結束了,一個人要寫一本中國電影史的時代結束了。」賈磊磊告訴記者,中國藝術研究院出資調集了該院影視所的核心力量,加上國內當代電影史學的專家共十多位學者,共同參與了《中國當代電影發展史》的編寫,每個人,每幾個人,只是側重於這50年來電影的某個題材、某個類型,才可能保證新中國以來的電影,編寫者完全看過,才可能保證電影史寫作的質量

⑵ 關於世界電影史的發展

(1)電影的發明時期(1896年之前):此時期最豐富的期刊資料是科學雜志與攝影公報,在這些雜志、公報中,除了攝影機的說明和發明家取得的專利權之外,還可以找到有關活動形象的節目的報道,這些報道可以稱之為電影評論的最初雛形。
(2)先驅者的時期(1896—1908年):這時還沒有專門的電影雜志,但記述影片或電影放映的專欄和電影廣告卻可在專門報道演出的期刊上,特別是在報道雜耍場、音樂咖啡館和游藝戲院演出的期刊上找到。另外,在巡迴演出商主辦的同業刊物上也有關於電影的專欄,這些巡迴商人當時是影片的主要買主。
在影片出售成為通例的時期,從為影片所作的廣告中可以相當准確地斷定影片的發行日期。在影片的生產國,發行的日期一般同拍成的日期相近;而在國外,則可能相距頗遠,因為影片的出售可以因種種原因推遲到數月或數年之後。
影片發行商出版的目錄也是這個時期的另一主要原始資料。這些目錄總的說來大多標有日期,或者很容易根據各種材料的綜合來判定其具體的日期。有些發行商兼製片商,例如百代公司,還出版一些增刊,後來又變為月刊,這些刊物可作為編制影片年表的基礎。
這些目錄所列的影片普遍都有順序號,可以依此來編制影片年表,但要對編號採用的方法加以認真的研究。
以人們所熟知的最早的影片目錄,即盧米埃爾公司在1897—1905年間出版的目錄為例來說,它在1897年出版的頭五本目錄就列有標號的785部影片。這些影片起初是按類別排列,而不是依時間先後次序排列。人們可能認為,開頭的兩本目錄(共列有487部影片)是一個整體,而從第三本目錄起標號是以時間先後為序的,因為這本目錄一開頭便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即位五十周年紀念》的一些圖片,而這部影片是在1897年拍攝的。然而,1897年出版的第四本目錄卻在第653號上列出了那部著名的《火車到站》,該片卻是路易·盧米埃爾於1895年夏攝成的,與《出港的船》是同時期的影片,而後一影片卻列在第一本目錄上,標號為第6號。因此我們認為,在1897年的第四本目錄中列有幾部攝於1895年或1896年而在前三本目錄中被遺漏掉的影片。反之,第六本目錄倒可當作概略的年表,同1900年的目錄及作為其附錄的1901年補遺的四頁名單一樣。如果要確定發行的月份,那還須從時事雜志、官方的旅行日期以及國家葬禮、各種揭幕典禮、展覽會等方面的記錄上尋找精確的依據,當然也容易從新聞報紙和歷史著作中發現這些材料。
(3)1908—1920年之間:1908年之後,電影企業的發展引起同業刊物(周刊或月報)的出版。在法、英、德、美等國,許多同業刊物每期都按周刊登發行的影片,這樣,人們就可以依照這些影片在生產國最初發行的周次,為主要國家編制影片年表。在這些刊物上,人們也可以找到影片的故事梗概,有時還有主要演員的姓名,製片商或發行商的大名總是會有的,然而直到1915—1916年間,還幾乎從未看到導演的姓名,因此很難為無聲藝術時代的許多先驅者編出他們的影片目錄。
1908年之後,日報上廣告越登越多,有些日報還介紹一些主要電影院的上映節目,這就能使人們得以確定各國首都或大城市上映首批影片的日期。
(4)1920—1930年間:這個時期在各主要國家相繼產生了獨立的電影評論,同時,那些同業周刊也繼續發展,其讀者主要是「影迷」或電影創作者們。自此,導演的名字方被列出,他們的名字成了編制影片年表的主要關鍵,並且由此能夠輕而易舉地列出他們導演的影片目錄。
盡管這些同業刊物旨在大做廣告,招攬生意,可是它們提供的情況卻比早期專供電影愛好者們閱讀的雜志更為准確、更為詳細,後者除了對幾個大導演之外,對當時錯誤地被認為是不重要的影片漫不注意,時常不提這些影片的導演姓名,也不提共同製作者的姓名。
關於「無聲藝術」時期的情況,電影史家更應認真地查考同業的報刊及其年鑒。在這方面,特別要重視1920年以來紐約出版的《影片年鑒》,這是由《電影日報》社出版的,從中人們可以找到1918年至今美國發行的全部影片的細目和每三年編出的索引,列出這些影片的導演、攝影指導、編劇、主要演員等等的名字……
(5)1930—1945年間:這一時期出現了最早的電影史,在法國,萊昂·穆西納克和路易·德呂克是這方面的先驅者,在供專業人員、電影愛好者及「影迷」閱讀的出版物上,提供的情況也比以前更為准確。
關於有聲影片開始後的時期,可以根據當時的出版物,很容易地列出各國攝制的全部影片目錄,包括長片攝制的准確日期及其攝制合作者的全部名單。
丹麥的奧佛·勃魯森道夫在1940年後出版了一部電影創作者人名詞典和一部影片片名詞典。同樣,在大戰期間,英國電影學會的刊物《畫面與音響》也開始出版《影片索引》。
雖說關於一個導演的作品專述早在1920年就有一些先驅者從事此項工作——在法國最突出的是路易·德呂克——可是這些出版物卻給電影創作者的影片目錄規定了形式。以前,一個影迷,甚至一個電影史家要知道那些重要的日期真是困難重重。《畫面與音響》出版的第一期影片目錄是專記述查爾斯·卓別林的作品,標明他第一部影片的製作日期為1914年1月。而外國研究「夏爾洛」的專家,如法國的皮埃爾·勒普洛翁等人前此曾把卓別林開始拍片的日期定為1912年,這是因為他們未能研究美國的同業雜志所致。
(6)1945年以來:這時關於電影創作者的影片目錄大大增加,它們是由各種雜志或出版商刊印的。
五花八門的影片說明書(它們的不同樣式直到戰後才統一起來)也大大增多,尤其在近十年更是如此,電影學會、電影俱樂部以至各種文化組織都發行這種說明書。它們不是用來記述影片創作者,而是記述影片而印行的。僅以用法語印行的來說,這類說明書在1946年至1962年間就出了1500種(根據讓·朗博特收集的資料),有的說明書只是列印的一頁紙,但很多說明書卻是鉛印的,長達十頁或更多。
我們可以把義大利人首先印行的出版物(《多角叢書》)稱之為「影片分析」,這些小冊子按鏡頭號碼次序分析影片的蒙太奇,它們刊登一些從影片的拷貝翻印出來的照片,描述每一個鏡頭長多少米,合多少秒,等等……
這類出版物由於公眾的冷淡不能繼續出版。然而,自1955年以來,電影愛好者的增多又促進了影片分析的出版(法國在這方面尤為人注目的是《前台》雜志社發行的這類出版物),它依據正片拷貝在放大機下進行分鏡頭的研究。這類出版物的科學價值也許不如1946—1947年間義大利的出版物,但仍不失為一種參考材料,而且比起1920年以來專為「影迷」刊行的《影片故事》那種編輯極其草率的商業性出版物來,要嚴肅得多。
在許多國家,電影研究者、史學家、影評家、電影愛好者以及電影俱樂部的領導人等都出版了影片目錄、影片說明以及影片分析,相形之下本國影片的目錄卻為數不多,這類目錄主要是靠電影公司來出版的

⑶ 中國電影史 論文

電影研究的「歷史轉向」:理論與方法
新世紀之交,值電影跨越百年之機,主要依附於學府
機構的美英電影研究界也對1960—1970年代以來逐步確立
自身合法地位的電影研究學科進行了反思。在這場不乏前瞻
性的反思中,首先受到質疑的是1970年代以來流行於電影
學科的以符號學、心理分析、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等歐陸
學說為基礎的「宏大理論」(grand theory)。大衛·波德維
爾(David Bordwell)、諾埃爾·卡羅爾(Noel Carroll)編
輯出版的《後理論:重構電影研究》和克里斯汀·葛蘭希
爾(Christine Gledhill)、琳達·威廉姆斯(Linda Williams)
主編的《重構電影研究》是「宏大理論」批判的集成,兩書
不僅對歐陸理論和以其為基礎形成的學術套語譏鋒犀利,而
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近年來美英電影研究的「歷史轉向」
(historical turn)趨勢,亦即電影史和電影史寫作逐漸從「宏
大理論」的蔭佑下浮出,重新成為眾多電影學者討論和研
究的重點。(1)2004年,伴隨美英規模最大的學科組織「電
影研究學會」(Society for Cinema Studies)應映情勢的變
化更名為「電影與媒體研究學會」(Society for Cinema&
Media Studies),學會季刊《電影雜志》(Cinema Journal)
也在春季號和秋季號的「焦點」(In Focus)專欄匯集了一批
有影響的電影學者,就電影學科在美英的發展狀況和電影研
究的「歷史轉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2)
換一種角度看,電影後百年時期美英電影學界的這種
歷史轉向或許也反映了更廣泛意義的「範式轉型」(paradigm
shift)。如果說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在科學哲學
基礎上提出的範式轉型必須以現存範式的危機為條件的話,
那麼,電影後百年時期的「危機」不僅反映在宏大理論面對
日益豐富復雜的電影創作實踐逐漸顯現了闡釋的僵化和教
條,而且也體現在數字技術的出現和成熟迫使電影學者重新
思考一系列形成於膠片電影製作、發行、放映(接受)基礎上
的觀念和理論。僅以文本為例。從其脫胎自傳統人文、社會
科學而自成獨立學科起,電影研究的對象就是以膠片為介質、
以放映機投射到銀幕上、在暗黑劇院里群體觀看的電影文本。
但是,這一文本在很大程度上卻因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被
邊緣化了。傳統電影文本不僅會因數字化而改變形態(如字
幕、版本、畫面縱橫比、色彩明暗和聲音,乃至鏡頭和敘事
的互動變化等),更會因為數字化所帶來的展示平台和觀看
環境的不同而發生變異。換言之,後百年時期電影學科的最
大「危機」恐怕是傳統研究對象的消失:文本在哪裡?哪一
個是文本?哪一種語境下的文本?
範式轉型帶動了歷史的思考。在「歷史轉向」的大語
境下,關於早期電影及其歷史的討論和寫作成了很多學者共
同的旨趣。不過,後百年時期對早期電影的關注,無論在問
題提出還是在歷史思考方面,都具有明顯的當代特徵。除了
對檔案材料和第一手資料重要意義的強調、並以此凸現與重
理論輕資料的「宏大理論」派的區別外,「早期電影熱」中
提出的很多問題,明顯得益於此前電影研究的理論洗禮,並
(1)參見[美]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諾埃爾·卡羅爾(Noel
Carroll)編《後理論:重構電影研究》(Post-Theory:Reconstructing Film
Studies),威斯康辛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克里斯汀·葛蘭希爾(Christine
Gledhill)、琳達·威廉姆斯(Linda Williams)編《重構電影研究》(Reinventing
Film Studies),Hodder Arnold出版社2000年版。
(2)詳情可參閱美國《電影雜志》(Cinema Journal)第43卷第3期(2004
年春)和第44卷第1期(2004年秋)。

⑷ 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動畫電影史的學習

您好。每個學校對影視動畫開設的課程都不同,由於今後面向的領域不一樣,所以這個差異還很大。影視動畫今後有3個主要的發展方向: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影視後期。當然,具體到一些崗位,還會有很多的分支,由於這個工作要求的技能不同,因此需要學習的課程也非常不同,而且可以說,他們之間多少直接的關聯,對於很多人來說,根本不需要掌握全面的技術知識——其實也沒有辦法掌握這么多內容。一般來說,大學第一年都是基礎課程,包括基礎文化課、基礎美術課、基礎專業課,第二年開始增設專業課程,第三年都應該是高級的軟體課程,主要是提升軟體綜合能力,同時會加很多的高端理論課程,第四年就是實訓了,這個對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因為這個時候你做的作品,將直接用於應聘工作,也就是說這個階段決定了你的工作好壞,是不是能進入影視動畫這個圈子。

⑸ 研究電影史最大的意義是什麼

一部好的電影給你更開闊的眼界,讓你更多的用腦思考,而不是單純的追求視覺刺激。電影里的哲學,比書本更有趣,比生活更明了。電影讓人類延長了近三倍的壽命,它讓人明白了許多窮盡一生都無法明白的道理。用不同角度看待人生,接受你終究平凡的現實,卻永不放棄追求理想,心地善良,熱愛生命,享受當下。也許,明白了這些,你就領悟了人生的真諦。

⑹ 怎樣較為系統地了解世界電影史

有一本很經典的教科書:《世界電影史》

你在當當,卓越之類的網站上應該買得到,大概在70塊錢左右。

---------------------------------------

簡介:

《世界電影史》是一部在歐美電影史論界廣有影響的世界電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國家十分暢銷的電影教科書,美國許多大學的電影系和傳播系均以此書作為教材。此電影史論浩繁淵博,系統周詳,上至電影誕生,下至20世紀80年代,主要從劇情(故事)影片、紀錄影片、先鋒實驗影片三大塊來綜述百年電影發展史。本書電影史的體系架構相當具有自己的獨創性,除了電影藝術、電影美學風格、電影大師等方面的系統論述之外,本書對電影工業的發展也有資料詳盡的獨到論述。本書無論在電影史的整體外觀,還是在某些特殊細節上都提供了對電影史形貌的新穎見解,不僅是一次對世界電影歷史的生重新整合,也是對世界電影研究學術史的一次系統探索和批判。
本書從三個原則性問題介入電影的歷史:
1.電影媒介是如何被運用,即電影語言是如何逐步產生、發展、成熟並規范化的?
2.電影工業的環境——電影製作、發行與演映的狀況如何影響電影媒介的發展?
3.電影藝術的世界性潮流與電影市場的國際化趨勢是如何出現的?

------------------------------------------------------

目錄:

導論一 電影史構架與寫作的三個原則性問題
導論二 歷史、歷史書寫與電影史
第一部分 早期電影
第一章 早期電影的攝制與放映:1880年代-1904
第一節 法國電影工業的成長
第二節 英國與「布萊頓學派」
第三節 美國:電影業的競爭與愛迪生的東山再起
第二章 電影國際性的擴張:1905-1912
第一節 歐洲的電影製作
一 法國的電影
二 義大利的電影
第二節 美國電影的崛起
一 劇情影片的崛起
二 明星制
三 電影中心向好萊塢遷移
第三章 國家電影、古典好萊塢電影和第一次世界大戰:1913-1919
第一節 國家電影的興起
一 德國
二 義大利
三 法國
第二節 古典好萊塢電影
一 製片廠制度的形成
二 191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生產
三 電影作品與電影工作者
第二部分 晚期默片 1919-1929
第四章 1920年代的法國電影
第一節 法國印象派電影運動
一 印象派電影與電影工業的關系
二 印象派的形式特性
三 印象派的形式特性
四 法國印象派電影運動的終結
第五章 1920年代的德國電影
第一節 戰後德國電影的類型與風格
一 歷史巨片
二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運動
三 德國室內劇電影
四 表現主義運動的結束
第六章 1920年代的蘇聯電影
第一節 1918-1920:戰時共產主義時期的艱難處境
第二節 1921-1924:新經濟政策下的復甦
第三節 1925-1933:成長、外銷與國家逐漸掌控
一 電影工業的演變
二 新生代導演
三 蒙太奇電影工作者的理論著述
四 蘇聯蒙太奇的形式與風格
第七章 好萊塢默片晚期:1920-1929
第一節 製片廠的電影拍制:導演、明星與類型
一 1920年代初期預算龐大的電影
二 若干次要類型電影得到初步確立
三 新的投資和大製作影片
四 適度預算和反傳統的電影
……
第三部分 有聲電影的發展1926-1945
第四部分 戰後時期1946-1960年代
第五部分 當代電影 1960年代以來
譯後記
片名索引
人名索引

⑺ 簡述電影的起源和發展

起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個酒店裡,斯坦福與科恩發生了激烈的爭執:馬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斯坦福認為奔跑的馬在躍起的瞬間四蹄是騰空的;科恩卻認為,馬奔跑時始終有一蹄著地。

爭執的結果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就採取了美國人慣用的方式打賭來解決。他們請來一位馴馬好手來做裁決,然而,這位裁判員也難以斷定誰是誰非。這很正常,因為單憑人的眼睛確實難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馬蹄是如何運動的。

裁判的好友——英國攝影師愛德華·麥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這件事後,表示可由他來試一試。他在跑道的一邊安置了24架照相機,排成一行,相機鏡頭都對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邊,他打了24個木樁,每根木樁上都繫上一根細繩,這些細繩橫穿跑道,分別繫到對面每架照相機快門上。

一切准備就緒後,麥布里奇牽來了一匹漂亮的駿馬,讓它從跑道一端飛奔到另一端。當跑馬經過這一區域時,依次把24極引線絆斷,24架照相機的快門也就依次被拉動而拍下了24張照片。麥布里奇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

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它們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在奔跑時,所有蹄子都騰空。按理說,故事到此就應結束了,但這場打賭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卻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麥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出示那條錄有奔馬形象的照片帶。

一次,有人無意識地快速牽動那條照片帶,結果眼前出現了一幕奇異的景象:各張照片中那些靜止的馬疊成一匹運動的馬,它竟然「活」起來了!

發展

1888年10月,法國電影發明家路易斯·普林斯(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在英格蘭西約克郡利茲城進行了一項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

他使用自己的單鏡頭攝影機和伊士曼柯達公司的紙質膠片接連拍攝了《朗德海花園場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茲大橋的街景。

這比他的競爭者——比如盧米埃爾兄弟和托馬斯·愛迪生——要早上幾年。他未能在美國按計劃完成這項新發明的公開演示,因為他於1890年9月16日在一輛火車上神秘地失蹤了。

美國及歐洲的早期電影史是以攝影機專利權之爭為標志的。1888年普林斯的一種有16個鏡頭的設備在美國被授予雙專利,它是由一個電影攝影機和一個投影器組合而成的。

他的另一發明——一種單鏡頭攝影機(即MkI)在美國卻被拒絕授予專利,因為已有同類產品持有專利。不過,幾年後美國人托馬斯·愛迪生申請同類產品專利時卻沒有被拒絕。

1888年10月14日,使用改進版的單鏡頭攝影機(即MkII)拍攝了電影《朗德海花園場景》。他在利茲的漢斯萊特區(Hunslet)的惠特利工廠以及惠特利位於朗德海的家——奧克伍德農庄(Oakwood Grange)展出了他這第一部電影。

但他們沒有在更廣的范圍里傳播這一電影。他在1887年至1888年同時拍攝了電影《利茲大橋》《繞過牆角者》《拉手風琴者》,每部電影的片長為2秒左右。

接下來的幾年,為了使自己和家人移民到紐約去,並進一步進行研究,他取得法國-美國雙重國籍。1890年9月,他計劃到紐約的聚美大樓舉辦公開展覽,然而他本人卻神秘地消失了。因此,普林斯對攝影機的誕生所作的貢獻常被人忽視。

(7)如何研究電影史擴展閱讀

電影是19世紀美國國家生活水平上升大眾產生新需求的娛樂產物。

電影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照相(以及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聲音)攝錄在膠片上,通過放映(同時還原聲音),用電的方式將活動影像投射到銀幕上(以及同步聲音)以表現一定內容的現代技術。

電影是一種視覺及聽覺藝術,利用膠卷、錄像帶或數位媒體將影像和聲音捕捉,再加上後期的編輯工作而成。

電影是一種綜合的現代藝術,亦正如藝術本身,有著復雜而繁多的科系。電影有很多類型,也有多種分類方法。

電影從有聲電影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到了電影的特技時代了。運用大量的電腦特技製作出來的電影,受廣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歡迎。

國外電影廣告在美國和英國的電影廣告中,有這樣八種標記:

(1)美國X——禁止未成年者觀看的影片,G——所有觀眾可看片,R——十七歲以下禁止觀看,PG——一般觀眾可看。

(2)英國U——內容正派片,A——一般觀眾可看片,X——18歲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兒童禁看的兇殺片。

電影其實就是被人稱之為藝術而迂迴戲話的一幕聯想而已。

1911年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者喬托·卡努杜發表了一篇名為《第七藝術宣言》的論著,他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宣稱電影是一種表演藝術,從此,「第七藝術」就成為了電影藝術的同義詞。

現如今有3D電影,是視覺的「長寬高」;美國拍攝電影有5D拍攝技術。

其中電影最高的獎項為「美國電影奧斯卡金像獎、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⑻ 幫幫我啊 我想了解世界電影史和中國電影史 要詳細的 謝謝

世 界 電 影 史

作者:〔法〕喬治·薩杜爾
徐昭 胡承偉 譯

在我們眼前誕生了一種藝術。繪畫或音樂已伴隨了我們很久,但電影藝術的出現,卻猶如一個新生的神奇精靈。煥發出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和偉大的人類智慧光澤。

《世界電影史》如同一幕紙上的影片,無聲無息卻又有神有彩地再現一百年來曾經痴迷狂樂的世界電影史。電影是20世紀人類精神的形象銘刻,也是20世紀人類想像和渴望的鮮活凝結。電影是如何誕生的?世界最大的夢幻工期--好萊塢電影是伊甸園里一個怎樣的傳說?世界電影經歷了哪些變革與流派?東西方的電影藝術各自走過了一個什麼樣的歷史?《世界電影史》回顧電影歷史,回顧的也是人類精神和藝術發展的歷史,人類20世紀的困惑與追求,理想與夢,我們都可以從中找到。

《世界電影史》是一部在歐美電影史論界廣有影響的世界電影史著述,也是一本在西方國家十分暢銷的電影教科?椋�攔�磯啻笱У牡纈跋島痛�ハ稻�源聳樽魑�灘摹4說纈笆仿酆品痹ú��低持芟輳�現戀纈暗���輪?20世紀80年代,主要從劇情(故事)影片、紀錄影片、先鋒實驗影片三大塊來綜述百年電影發展史。
本書電影史的體系架構相當具有自己的獨創性,除了電影藝術、電影美學風格、電影大師等方面的系統論述之外...

中國電影史
一、 研究方向簡介:

「全球化與中國電影」是中國電影史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的系列研究課題中的重要一項。為了全面而扎實地完成中華電影史研究的全部構架,繼中國電影通史、香港電影史、台灣電影史、華人電影史、中國電影理論史的碩士研究生課題後,特將中國電影作為一個開放的體系放在一個更為廣闊的語境中加以考察,研究全球化過程中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的互動關系,目的是不僅要從全球電影的高度重新對中國電影進行准確的文化和藝術定位,而且要培養適合21世紀新學術時代的進入全球化研究體系中的中國電影史的現代研究與教學人才。同時,為了適應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業的需求,本研究方向力求走出學院教學的模式,將中國電影史的研究與教學和培養戰略性中國電影產業的高級電影從業人員結合起來,以開拓具有電影學院特色的電影史論教學和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層次。

二、 培養目標:

能適應中國加入WTO後全球化電影產業需求的「軟體」方面的新型人才。強調創新意識與嚴謹治學並重;具有從事高層次的學術研究、教學工作、影視策劃和創意、開拓邊緣學科與前沿性課題的能力。

三、 課程設置:

1.公共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馬列原著選讀、外語

2.基礎課:中國電影史、港台電影史、當代影像藝術與新視聽語言、

中國電影理論研究、電影產業研究、錄相拍攝實習、計算機專業軟

件應用

3.專業課:華人電影研究、全球電影研究

4.選修課:根據學院開設的選修課,在導師指導下由研究生自行選擇。

5.畢業考試:畢業論文、畢業答辯

四、 招生對象及對考生要求:

各類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學生。有較好的人文科學、文藝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並具有影視視聽語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有較高的外語水平。

五、 入學考試科目:

初試:1. 政治 2. 外語

3. 影片分析 4. 中國電影史(含港台、華人電影)

復試:面試

六、 教學方式:

課堂內外教學、理論研究與製作實習相結合。

七、 畢業去向:

影視教學和相關文化產業部門。

閱讀全文

與如何研究電影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復聯三之前看哪些電影院 瀏覽:626
如何去掉電影里的原音 瀏覽:252
當塗電影院有啥好看的電影 瀏覽:905
俄國新娘電影手機免費觀看 瀏覽:560
近期上映的抗日電影有哪些 瀏覽:573
瑞奇電影講什麼 瀏覽:768
一石二鳥電影怎麼樣 瀏覽:597
電影側顏懸念是什麼 瀏覽:322
電影中怎麼表現愛情 瀏覽:715
為什麼看電影看一半就想睡覺 瀏覽:691
閃電俠被打劫是什麼電影 瀏覽:88
今年有哪些熱電影 瀏覽:647
為什麼外國人拍電影都是素顏 瀏覽:712
有關什麼藤的電影 瀏覽:481
張愛玲小說有哪些改編成了電影 瀏覽:273
吳京四十億票房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78
下線電影怎麼不放了 瀏覽:629
在馬來西亞如何看國內電影 瀏覽:557
怎麼看電影院有哪些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798
人民的名義電影怎麼樣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