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五個細節看透好萊塢中國電影如何

五個細節看透好萊塢中國電影如何

發布時間:2022-10-06 07:16:01

如何評價今年好萊塢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

出現中國元素都是為了商業,他們沒有辦法理解中國的文化的,加入是因為中國的市場很大,也會被中國人買單。

⑵ 國內電影和好萊塢電影有什麼差距,為什麼拍不出國際大片

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劇情才是王道:要有好的劇本,題材要新穎,故事要給力,只有好的劇情才是吸引觀眾的第一要素。好萊塢的想像力天馬行空,而中國的電影劇本不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就是新瓶裝老酒,永遠換湯不換葯,走不出自己的舊框架;
2、特效不能馬虎:無論任何電影,功夫片也好,槍戰片也好,或者是奇幻類的題材,都離不開特效的處理,好萊塢的電影神話,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特技處理堆起來的視覺盛宴。相反,中國電影的特效一直在跟外國人學習,但只具其形不具其神,就像一隻虎皮的貓,就算外表挺唬人的,內質依舊沒變;
3、從不拒絕帥哥美女:如果說劇情和特效是必不可少的基礎,那麼帥哥和美女的組合就是不可或缺的金字招牌。好萊塢電影從來不缺少帥哥美女,也不會拒絕重用帥哥美女。他們很少講演技,只講適合不適合,只要給角色安排對的演員,他(/她)就是第一,形象是天生的,而演技是可以培養和訓練的,或者說演員和角色本身的契合才是成功的關鍵,很多感覺上的東西是技巧所無法彌補的,他們都很明白這一點,所以從不過份強調演技這回事,更加不會強分偶像派和實力派這回事。但中國電影正好相反,無論是媒體還是大眾,總是糾結於讓帥哥美女來扮丑,好像與自身的反差越大,演技就越好似的。既強人所難,又浪費了大好的資源,實在是讓人添堵啊。再這樣下去,中國電影就不要有所謂的審美藝術了,乾脆直接審丑得了;
4、剪輯配音不馬虎:如果把好的作品比作一個頂級的模特,那麼配音和剪輯就是為他們化妝和選合適的服裝,進行上台前的最後包裝。可惜的是中國的電影市場,無論是進口大片,還是國產影片,最後的這兩關都沒有真正合格過,無論是剪輯還是配音,都是中國電影市場上永遠的痛,而且不知道還要痛多久。甚至有人說,進口片進內地,沒有一部是完整的,完整的商業片,沒有一部是能上映的,因為太多所謂的「敏感設限」了,這對電影業本身是非常傷的。但是在西方發達國家,尤其是好萊塢,他們的剪輯和配音無異於對影片的再一次創作和拍攝,每一步都非常嚴格,該留的不會多剪一刀,該剪的也不會輕易留下,力求每一個畫面都能夠清楚的表達電影本身,並且能夠讓觀眾看到好的效果,而不是看過電影後依舊不知所雲;
5、宣傳:每一部好的作品,都離不開好的宣傳。宣傳不給力,效果減一半。而好萊塢電影與中國國產片在宣傳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炒作的從來都是電影本身,從演員到導演,他們將盡可能多的心力都放在預告片上,放在電影本身的效果和劇情的宣傳上面,而很少花心思在演員私人的八卦緋聞上面。而中國電影的宣傳則恰恰相反,無論是演員自身的爭議點,還是男女主角的緋聞八卦,生活隱私,甚至是負面的丑聞,能炒的不能炒的統統炒一遍,甚至打一場官司都好,只要能讓人把眼睛都看過來,知道這部片子的名字就好,最後把觀眾的焦點模糊一片了,就是不講電影本身的質量如何。可見不少電影人也知道:電影本身沒啥好故事,只能夠在演員身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才能夠把觀眾忽悠到影院去。
一是國家體制束縛的問題,比如對電影審批過嚴,肆意更改刪減影片情節,有些題材呢根本通不過,有些呢拍完之後連上演的機會都沒有,這樣是非常打擊新一代電影人的激情的,象帶著枷鎖跳舞一樣,所以也難怪中國真正有才華的新一代電影人冒出來就寥寥無幾了,因為在這種環境中很難體驗到創作的自由和樂趣!
二是這些所謂的知名導演他們應該早點退休去安享晚年了,因為他們所經驗到的東西早已與這個時代脫節了!
所以中國電影才會呈現出表面繁榮的假象,其時已青黃不接脫節嚴重,老一代的知名導演就是賴著不走,其時他們的意識形態、觀念、經驗與現在年青人與這個時代都已相去甚遠。而年青的電影人又不喜歡干以前的那一套為純粹為意識形態服務的東西,而他們經驗的世界是更個人體驗的更理性(不是教條理性)的更人性的,而這些東西顯然又不符合執權者口味。所以年青人么整體上上不去原來那幾個老混熟臉了的呢又不肯走,所以中國電影才會出現現在這種表面繁榮實質尷尬的局面也不足為奇了!
但歷史畢竟是要向前的,何況加入WTO之後,文化產業面對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如果再不思進取中國電影等文化產業就要供手相讓給外國人了,所以決策者如果再無動於衷或只是換湯不換葯不做根本性的改變,再不早點調動起新一代年青電影人的積極性的話,看以後怎麼與老外競爭,那麼到時恐怕無論在市場上文化上都會被老外被好萊塢這個文化帝國主義占據,輸得一干二凈。
對於人物而言好萊塢電影對於人物的塑造更鮮明,。。。舉例。。。。。Mr.Bean(憨豆先生),
雖說中國電影中也不乏有著鮮明人物性格的形象,但相比較於好萊塢電影來說是少之又少。。。舉例。。。

⑶ 中國「定製版」電影:好萊塢是如何討好中國觀眾的呢

好萊塢在討好中國觀眾方面無外乎兩點,第一點是選用在中國比較知名的演員參演,第二點則是在其中運用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任何電影都需要市場,而一部電影其是否能夠受到某國觀眾的喜歡,這也決定了他們在世界上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好萊塢的電影雖說一直以來的口碑不錯,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大家對國產電影的關注率提升,使得好萊塢電影慢慢的被一些中國觀眾所遺忘。

對於這樣的做法,中國的觀眾自然也是不願意買單的。畢竟只有發自內心的喜歡和尊重,才能夠讓觀眾感受到好萊塢對中國的友好。這樣的行為不僅不會受到中國觀眾的稱贊,反而還會被吐槽。

⑷ 好萊塢電影對中國電影發展的影響

從中國開始放映電影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50多年時間中,美國電影迅速取代了歐洲電影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好萊塢影片佔中國年放映影片總量的80%以上,每年平均獲得經濟利潤大約為600萬美元。好萊塢電影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風尚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政府、中國電影業和知識分子與好萊塢電影之間形成了復雜的沖突和依存關系。好萊塢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壟斷地位直到1950年代以後才告一段落。而1990年代以後好萊塢在中國的重新進入,必將成為我們不能迴避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

(具體的再聯系,這個有字數限制)

⑸ 好萊塢和中國電影的差距在哪裡

1、差距在產業發展不成熟。比如劇本這塊、好萊塢有專門甄選劇本的機構、第一步就是數頁數。一個劇本多少頁都有標准、超過多少頁的會被直接當掉、因為太長的劇本意味著片時也長、能把節奏把控好的導演卻不多。然後再從這些頁數合格的劇本里邊去選好故事、好萊塢對於觀眾的心裡都有統計、哪些點觀眾喜歡、哪些點不喜歡。所謂的好的故事要具備這些點和因素。劇本定了才會去找導演、演員。找導演也有標准、會看你近三年的拍過的影片的票房。導演都選好了、再去敲定演員。但這時候錢不會都給你的、而是給一半。這個也有專門的機構。等片子都拍完了、才付你另一半。前期演員拿不到錢、後來的那一半才包含他們的片酬。所以好萊塢里再大牌的明星也會規規矩矩認認真真演習、除非是那種真不在乎錢的。敢對導演的要求提出不滿來。

要想發展,各方面得成熟了才行。只是電影公司把好萊塢的模式照搬過來是不行的、市場、管理等方面都得跟上才行。

2、演員的質素參差不齊

國內有一點不好的是、錢先給了。大牌們錢一到手、就成大爺了。整個劇組得哄著供著。雖說很多明星人還是不錯的、比如梁朝偉、鞏俐等這些。再大牌也不會胡亂出幺蛾子。然而新晉的一些年輕一輩不行、沒吃過苦、媒體粉絲一捧就上天了。呵!那些小鮮肉們,耍大牌耍的那叫一個心安理得,前段時間不是還爆出某某明星因手上擦破點皮,就鬧得哭天喊地的。還有我們那些所謂的明星,演技那叫一個差啊,全片一個表情,我就不舉例了(我怕被封殺-_-!)。我就不明白了,是誰把你捧得如此之高的,也不怕摔死,沒有觀眾做基礎你也就是一坨屎,臉皮真厚。

3、想像力的制約

說到這里不得不說一下我國的教育,一味地填鴨式教育,老師說:「學好了將來出人頭地,拿許多的錢。」家長說:「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出路,就不用愁了,你看鄰居某某某,現在在北京某某大醫院一年拿多少錢。」你喜歡畫畫嗎?不行,課文還沒背呢,趕快學習。你喜歡唱歌嗎?不行,作文還沒寫呢。什麼意思,我就不能做我喜歡的事嗎?我也有理想,我不是你們賺錢的工具。嘴上說我也是為你們好,那你們考慮過我們的感受了嗎?

中國人缺乏想像力嗎?不缺,缺的是什麼?是好的平台,好的環境。中國人只是一味地注重要搞好同學同事關系,搞好人際關系。不然難行千里路。誠然,人際很重要,可更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想要什麼,不然你活著有什麼意思,不如早點超生。

看看我們的國產電影,只是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停地反復的咀嚼,什麼《齊天大聖》、什麼《封神榜》。不停地拍。都快嚼成屎了。能有點新意嗎?我們總說印度電影是如何的奇葩,你有沒有看到他們是如何想著創新的嗎?就連前段時間很火的《西虹市首富》、《我不是葯神》也都是購買的人家的版權好吧。換湯不換葯。可悲啊!

關鍵爛不要緊,你可以學啊,不虛心什麼都要模仿,而且是照搬,真是丟臉!拿到就為了賺錢。可悲啊!我中華電影。

然後是分鏡、剪輯、配樂、後期都跟好萊塢不是一個檔次的,中國導演是真不會講故事。分鏡一團糟。配樂不該配的地方瞎配,不大氣。後期糊弄一下就好了。

5、西 方 主 流。

看電影首先看臉,好萊塢基本都是白色人種,分布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換句話說,除了日本韓國新加坡外,基本全部的發達國家都是白人。也就是能看電影的自然是發達國家人最多,很多國家(類似阿富汗、索馬里)飯都沒得吃,不能看電影的。2、制度先進。

審 核和分級是一個體制的問題,我國的電影分級制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里我就不多說了。

⑹ 對於好萊塢的電影取得的成功,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好萊塢之所以能抓住全世界的觀眾,還在於它技術、內容、形式上不斷的翻新,有技術方面的優先性,因此如果想要拍片,一定要有新意,這個新意主要體現在內容形式上才能有競爭力。好萊塢在故事的結構上不斷改變,把故事情節寫得驚險,這是一種定律。有個很有意思的事,現在住在洛杉磯第三大道上的,到處都是寫小說的人,高度商業化催生了大量的人才。



不單是拍電影,從創作到取景再到技術和特效很多方面都是要去借鑒的。文化也還是與觀眾有密切的關系,更要了解受眾是誰。

⑺ 中國電影對比美國好萊塢大片在製作流程方面差距在哪裡

Previs預演對於電影來說有多重要!

中國與美國的電影製作流程差距,現階段就是作坊式生產與工業化生產的區別,先從我們在行的電影預演,來聊聊中美電影在製片流程中,缺失的電影前期預演流程。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和工業流程需求的出現,預演應運而生,預演的英文叫Previs,Previs是Previsualization的簡稱,有人稱它為「視覺預覽」,還有人把Previs形象的叫做「3D動態分鏡」,「3D故事板」,但現在大家達成統一共識,正確的名稱是:預演(Previs而不是Previz)。用白話說,Previs其實是電影的前期預演,在電影開拍之前,把要拍攝的鏡頭,用3D動畫製作一遍,展示出演員走位,景別,攝影機角度,運鏡等場面調度,供導演在實拍時指導拍攝,提前確認拍攝方案的可行性,方便演員和攝影團隊理解導演的拍攝意圖,減少溝通成本,掌控製片成本。

不管是傳統電影、還是實拍結合CG特效的電影,甚至是全CG電影,都需要通過預演在正式拍攝之前來進行演練。過去,電影人靠的是故事板、動態分鏡、實體模型道具等,幫助他們規劃視覺表現。現在的Previs團隊可以通過電腦動畫形式,來完成並加速這個過程,將導演腦海中創意想像的蒙太奇用電腦動畫表現出來。

Previs對導演和製片人來說,是個雙贏的必備流程,它不僅將飄渺的創意具象化,而且確保了拍攝和後期製作的效率。預演還可以拉投資,用整部電影預算很小的一部分,來製作一個previs預告片或做出一場戲的demo用來拉投資,形象動態的視頻比文字劇本,更容易讓投資人明白這部電影的方向和視覺風格,從而能幫助融到整部電影的資金。

Previs製作團隊大部分預演發生在前期製作階段。拍攝開始之前的這段時間非常寶貴,這個階段的預算看起來還很充足,但前期的時間屈指可數,創意人員經常會被逼近的開拍日期壓的喘不過氣。這時Previs團隊可以幫助優化前期製作,將導演和主創們的選擇整合成到一個藍圖中,用於拍攝時參考。

現在,越來越多的視效製片人都在用Postvis作為招標的工具。他們會將導演通過的Postvis發給眾多視效製作公司。每個視效公司拿到Postvis,就清楚的了解到有哪些挑戰。這樣,視效公司對人力和資源等的計算報價會更精確。視效公司也因為有了導演確認的Postvis做參考,在特效製作中,多次修改的可能性也會減小,從而大大提升了效率。

現在運用動捕加虛擬攝影系統,進行實時預演越來越普及,而當下火熱的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等技術,又為預演的可視化向前推進了一步,利用Nurulize的Atom View和Nu Design這樣的工具相信過不了多久,電影中全CG場景的VR勘景就會普及,到那時,預演會像實拍一樣,在虛擬的世界中完成,實時的創建所需要的動畫,所見即所得,從而讓我們的想像插上自由的翅膀。

影視行業的前期工作者,正在逐漸認識到預演的潛力,甚至獨立電影人也開始用Previs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預演不再只是高大上、知名導演和頂級視效公司的專屬高端技術了。

最後,想學習影視預演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weizhenfilm 威振國際預演培訓季歡迎你。

⑻ 民國時代,中國電影受到了好萊塢怎樣的影響

1930 年代對於中國電影來說,是一個電影藝術觀念、社會觀念和電影技術條件逐步走向成熟的時期,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民族電影內容與形式的復雜關系,電影藝術的基本原則和創作方法以及電影的具體形態和形制中都包含了相當多的好萊塢因素。

隨著國民黨「官營電影」體制的建立和成熟,左翼思潮引發的「新興電影運動」的不斷發展,中國社會民族危機中始終占據著市場絕對主體地位的好萊塢電影和中國民族電影之間發生著深刻而復雜的交互影響。

⑼ 中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區別

差距如下:
1、美國文化多元。美國一般片子都有黑人,這就是非洲的觀眾可以喜歡看,而中國電影只有華人,也就在華語圈裡面有人喜歡。

2、制度先進。審 核和分 級是一個絕對的問題。就不多說了。

3、西 方 主 流。看電影首先看臉,好萊塢基本都是白色人種,分布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換句話說,除了日本韓國新加坡外,基本全部的發達國家都是白人。也就是能看電影的自然是發達國家人最多,很多國家(類似阿富汗、索馬里)飯都沒得吃,不能看電影的。

4、盤子大。美國好萊塢背靠美國和加拿大。人口超過3億,一般電影,也有足夠人口支撐不賠本。為什麼英法拍不出好電影,看得人少,自然票房不好。同樣電影,0.5億人看和3億人看是完全兩回事!(在這一點上,隨著中國文化崛起,也不停趕上來)

5、還有很多其他原因,全球吸金、技術先行、大公司大製作等等。例如迪斯尼市值2000億美元,收入500億美元。中國萬達800億市值(摺合美元120多億)、中影600億市值(不足百億美元)。

⑽ 好萊塢電影對中國電影的影響

好萊塢對電影有著一套成熟的商業文化運作模式。電影在好萊塢,是一條慾望的生產和滿足的文化流水線。在多年摸打滾爬的歷練中,好萊塢掌握了一套「勾兌」大片、名片和「奧斯卡」影片的釀造秘方,就像可口可樂神秘的「7X」秘方一樣,它能使普通的碳酸水與眾不同、身價倍增,它能「化腐朽為神奇」,化平淡為「可口」和「可樂」。雖然好萊塢的這個配方是個高度機密,但裡面至少含有這樣一些基本元素:慾望、愛情、自由、正義、神話和美國夢等等,這些我們在幾乎每一部好萊塢大片里都能找到。事實上,這個神秘的配方才是好萊塢的核心競爭力,才是它作為全球「夢工廠」和「印鈔機」的最大源泉。

憑借著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好萊塢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現代的傳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迅猛推進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元文化交融溝通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觀眾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隨之多元化。好萊塢追求慾望和利潤的痴心腳步已經越來越追不上觀眾變心的翅膀了,他們渴望有更新穎、更奇異的視覺體驗來刷新自己的藝術期待,滿足自己高企的審美預期。他們急切地需要世界題材來踏勘和拓展自己的文化影響力和經濟盈利能力的新邊疆。現在,這只文化大鱷開始向世界張開了大口,在世界各國開設「灌裝分廠」,開始夢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潤——這樣的運作策略和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跨國公司有著驚人的相似。

影視資源的枯竭和觀眾審美疲勞帶來的焦慮,是好萊塢「文化入侵」其他國家民族素材的重要原因。「慾望工廠」的生產要得以延續,最重要的就是新奇。這不僅僅指電影拍攝技巧和電影明星的不斷更新。經過一個世紀的生產,西方市場出現了原料緊缺的狀況,好萊塢曾嘗試向太空、史前和未來等幻想空間進軍,雖然也取得了類似於《星球大戰》、《魔戒》等片的巨大成功,但卡通和動漫帶來的沖擊令它如芒在背,不敢大意。於是,到異域的陌生文化中去尋找寶藏,尋找新的慾望原料,成了好萊塢的新戰略。他們把目光瞄向了東方,盯住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好萊塢來了,留給我們最大的懸念就是: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會被美國人演繹成什麼樣子?他們將會「戲說」還是「正說」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其實,慾望也好,想像也好,說到底好萊塢是一個文化工廠,他們挖掘新題材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利潤的追求和攫取,是為了分食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並不是在從事文化保護計劃,他們是好萊塢,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將會用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來打量和改造傳統的民族題材,並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來進行運作,推向世界。首先,他們不會「正說」,其次他們也不會「戲說」——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想像,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理解——但他們會「西說」,將一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處理成一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和後現代的電影文本。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傳統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邏輯的更改。

以此前運作的《花木蘭》為例,動畫片《花木蘭》並不是一個充分尊重中國人印象中那個傳統「替父從軍」的民間傳說的模式和版本,而是進行了大膽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習慣的藝術誇張和改編,片中花木蘭成了一個典型言談舉止大膽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動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沒有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里女子的矜持和謹慎。這樣的花木蘭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蘭,而非傳說中的花木蘭。是用自己的文化想像和演繹裝進了這個名叫「花木蘭」的瓶子里,然後大聲吆喝著,出口到中國來大賺其錢。這將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們對這一中國歷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的認同和接受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而當好萊塢陸續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國經典完成「西說」時,中國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圖將會是怎樣的圖景?

面對好萊塢的文化入侵,這其實才是最令人心驚和擔憂的。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國內影視人還沉迷在「戲說」版的宮廷戲、模式化的「警匪劇」等的製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負擠壓得喘不過氣來,藝術想像力蒼白無力,進取心和創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資源,我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與國外藝術家們對中國傳說題材的熱衷的態度相比,著實令我們的藝術家們汗顏。

此外,與國外同類的藝術作品相比,國內的歷史傳說影視作品,大多流於機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創意力度方面明顯有缺失。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臏與龐涓之間的鬥智並沒有很濃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艷的愛情故事,波瀾壯闊、波譎雲詭的智勇謀略淹沒在濃厚現代味的情感糾葛中,令人失望。創作思維的落後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對待歷史題材的創作態度,這些應該是好萊塢搶拍中國題材影視劇帶給國內同行們的一個重要警示和啟迪。

好萊塢挖掘的雖然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著意的卻是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明白了好萊塢的真相,我們才能把握現在,為自己贏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涌,這是時代的現實圖景,但是如何讓延續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煥發生機,如何接續傳統文化傳承的這根千年文脈,增進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國民的文化認同,讓中華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旗幟,這將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永恆的話題

閱讀全文

與五個細節看透好萊塢中國電影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王勃做保險電影名是什麼 瀏覽:841
有關恐龍王類似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51
推薦一部好看的偵破電影 瀏覽:202
美國電影往事多久 瀏覽:989
類似長城電影的有哪些 瀏覽:917
小八戒電影網怎麼不播放 瀏覽:997
電影有個叫什麼米陽光 瀏覽:437
作文電影美句英語怎麼寫 瀏覽:939
2015最好看的國產電影 瀏覽:973
放映機如何拷貝電影 瀏覽:492
賽爾號電影完整版免費 瀏覽:444
如何下載到最新的電影下載 瀏覽:689
與美國歷史有關的免費下載電影 瀏覽:532
好看的電影手帳圖片 瀏覽:490
如何將電影傳到威動app 瀏覽:272
在網頁上怎麼下載電影 瀏覽:579
怎麼樣在微信看電影 瀏覽:741
怎麼製作電影拍攝通告單 瀏覽:529
靈異生死線電影免費 瀏覽:57
免費高清電影在線看的網站 瀏覽: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