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拍攝電影為什麼用35毫米膠片呢是因為和人的正常視野相同的緣故嗎
和視野沒關系。所謂「與人眼視覺效果相同」一般指的是透視效果接近人眼,而透視效果是由鏡頭視場角決定的,人眼視場角約為45~50度,當感光元件的對角線長度和鏡頭焦距相同(或相近)時視場角就和人眼接近,所以透視效果最接近人眼。所以選用何種膠片與視野沒有關系。另外,拍電影並不是只用35mm膠片,小有8mm膠片和16mm膠片,大有65mmIMAX膠片。膠片尺寸越大畫質越好但是成本也越高,這兩個因素權衡之下35mm便是最佳選擇。
『貳』 單反拍電影需要配多少的鏡頭
你沒有說明你的相機品牌及型號,現在只能以佳能全幅為例:
1. 超廣(17-40),負責婚禮場景。
2.標頭(50/1.4),負責新郎新娘兩人甚至多人的合影,大光圈使用,會有電影虛化光斑。
3.中長焦(135/2),負責特寫,大光圈,虛化出一片斑斕。
單反拍視頻+大光圈鏡頭可以拍出電影般浪漫的氣氛。
『叄』 拍電影用的攝影機,中焦鏡頭的焦段,分別是多少
拍電影的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24mm,視角為60-84度,這僅供參考
『肆』 拍微電影用什麼鏡頭
拍什麼內容就用適合什麼內容的鏡頭,換鏡頭相機不變。
一般拍微電影的習慣來說,更多的人願意盡可能地上大光圈鏡頭,便於控制現場環境的光線,同時還可以更明顯地獲襲得景深變化,看起來更有臨場感和層次感。但是如果對於鏡頭的使用還不夠熟悉,不要盲目追求大光圈,控制不好的話反而弄巧成拙。
單個人像,百50焦段適用性很強,當然刻畫面部也可能用到85.135甚至200.室內帶環境,35焦段最實用,也可能會用到24來強化環境影響,或者50來弱化環境影響。
電影鏡頭即需要拍攝大視角的廣角鏡頭,也需要長焦拍攝淺景深的特寫鏡頭。所以說想做好微電影,鏡頭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需要精雕細刻的畫質那麼一套焦距齊全的定焦鏡百頭是少不了的,專業的可以選擇蔡司的CP2系列,或廉價的三陽電影鏡頭系列。如果是用單反也可用相機的度鏡頭。
如果為了方便也可考慮變焦鏡頭,畫質不妥協最起碼也得一套大三元,如果計較成本,普通變焦鏡頭也能應付。
(4)拍電影用多少毫米的鏡頭擴展閱讀:
1、廣角鏡頭
廣角鏡頭大致分為兩類: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在24mm~45mm之間;超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小於24mm,其中有一種特殊的鏡頭叫魚眼鏡頭,焦距甚至只有幾毫米。
在拍攝廣闊的大場面時,攝影者一般都依靠廣角鏡頭焦距短,表現的景物景深長的特點,將從近到遠的整個景物都納入清晰表現的范圍。此外,用廣角鏡頭拍攝時,如果同時採用較小的光圈,則景物的景深就會變得更長。
2、中焦鏡頭
中焦鏡頭的焦距在50mm~135mm之間,該焦距中包括許多大家常用的焦段:50mm標准鏡頭,85mm人像鏡頭,100mm微距鏡頭,135mm人像鏡頭等。
通常情況下,人眼的視角是50°左右,於是人們將傳統35mm相機鏡頭中近似與人像視角范圍內的鏡頭稱為標准鏡頭,它的焦距為50mm,拓展到變焦鏡頭,只要焦段覆蓋了50mm的變焦鏡頭,一般都稱為標准變焦鏡頭。
標准鏡頭與人眼看到的效果非常接近,拍出的畫面能給人更加真實的感覺,它幾乎可以用於任何場景和題材的拍攝。
『伍』 sony 6400拍視頻用35mm還是用50mm的鏡頭呢
新手的話個人建議35mm。50mm是個比較保險的焦段,很少有人不適用。我個人很喜歡用長焦去拍攝一些特寫,但是那是我個人。對於新手而言,還是從50開始比較保險。
拍自媒體多,或者是隨走隨拍肯定廣角好一些。而記錄生活也是需要更廣一點。35等效全福50,其實所拍攝的內容就是近景拍攝,拍攝的內容比較集中。而50等效75的焦距更是拍視頻不是很合適,除非你有很多鏡頭搭配起來。所以說推薦索尼E24 1.8還好,或者乾脆16-50那顆餅干頭。
名詞解釋:
鏡頭在影視中有兩指,一指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學部件,二指從開機到關機所拍攝下來的一段連續的畫面,或兩個剪接點之間的片段,也叫一個鏡頭。
一指和二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為了區別兩者的不同,常把一指稱光學鏡頭,把二指稱鏡頭畫面。根據鏡頭的產地分類主要是日系鏡頭和德系鏡頭。日系鏡頭主要是色彩的還原性比較好,德系鏡頭的層次感比較強。市場上中國的鏡頭也逐漸佔領一定的市場,主要是價格比較低廉。
『陸』 拍電影用14、35、50、85、135、200這幾個鏡頭可以嗎
可以建議把50換成24 再135換成100 因為35和50的區別不是很大,電影需要一定的局部特寫,所以加個100微距鏡頭。
『柒』 拍電影用的攝影機,廣角鏡頭的焦段,分別是多少
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24mm,視角為60-84度;
『捌』 電影攝影機8毫米、16毫米、35毫米的差別與使用歷史
1、意思不一
攝影機8毫米:指窄膠片系統中最小型的,膠片寬度僅8毫米的一種電影。
攝影機16毫米:膠片寬度為16毫米的電影,是窄膠片體系中應用最廣的一種電影。
攝影機35毫米:膠片寬度為35毫米的電影。
2、使用時間不一
攝影機8毫米:1932年,8毫米電影問世後,為電影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經濟輕便的攝制手段。
攝影機16毫米:1923年,由伊斯曼柯達公司引入市場。
攝影機35毫米:1925年,巴黎的國際電影與攝影工作大會將愛迪生和盧米埃爾發明,定為標准無聲片的膠片比例。
3、使用人群不一
攝影機8毫米:適用於家庭電影。
攝影機16毫米:一般用於農村放映隊。
攝影機35毫米:適用於電影工作者。
4、效果不一
攝影機8毫米:清晰度較低。
攝影機16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較8毫米清晰。
攝影機35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較8毫米、16毫米清晰。
5、放映規模不一
攝影機8毫米:多做內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攝影機16毫米:多做內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攝影機35毫米:放映場地為幕寬為觀眾廳長度的五分之一。
『玖』 拍電影40mm鏡頭常用嗎
常用。
在電影鏡頭領域40mm一直是最常見的規格,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40mm的視角更為寬廣一點,拍人像的話可以更走近對象,進行室內拍攝的話某程度上是好事。
第二是鏡頭短小,攜帶方便。
『拾』 35毫米電影攝影的標准鏡頭,其焦距相當於50毫米,凡長於50毫米者即為長焦距鏡頭;
那得看底片的大小,50mm的焦距配35mm的底片對應的視角的標准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