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空戰類電影是怎麼拍攝的,是用真的戰斗機在空中拍的嗎
這主要取決於所拍攝電影中戰斗機飛行的難度如何。
例如,派拉蒙公司1986年拍攝的《TopGun》通過流暢的飛行畫面給觀眾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這里頭大部分的空戰鏡頭都是在真實的情況下拍攝的,為此美國海軍專門調來一艘航空母艦及其艦上的艦載機聯隊協助拍攝,據報道當時每天用於戰斗機飛行拍攝的燃油每天就要花費掉7000美元,在拍攝阿湯哥的座駕因為噴射氣流發生失速尾旋時還專門清來了艦上的特級飛行員,但不幸的是這名特級飛行員在協助拍攝將戰斗機從失速尾旋中改平時沒有成功而為此殞命,最後拍攝劇組不得不放棄拍攝真實場景而是採用畫面處理的方式完成了這一鏡頭,因此你在觀看時如果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阿湯哥的戰斗機失速尾旋時的鏡頭比較少,重復的成分比較多。另外電影一開始的驅逐米格戰機離開後,阿湯哥為了幫助隊友降落而違抗命令再次從甲板上復飛的鏡頭也是拼湊的,因為那個動作難度相當大並且危險不小,因為正常著艦時著艦鉤是放下的,而鏡頭是收起的,但是在復飛起來那一瞬間你會發現它的著艦鉤竟然竟然是放下的。畢竟太過危險的動作在可以通過畫面處理的情況下何必用真實的去承擔風險呢?
但是不得不承認,美國海軍憑借著此片迎來了自二戰結束以來歷史上最高的入伍率,大批美國青年在《壯志凌雲》的感召下加入了美國海軍的行列。
⑵ 電影的飛人場面是怎樣拍攝出來的
飛人,吊威亞,後期像PS一樣的原理把線刪除了。
槍戰,空彈,同時用無線電控制將人身上的血包引爆,加上煙火和電火花
⑶ 《火星救援》怎麼拍出來
由於劇組根本不可能到達火星去拍,所以如何營造一個火星,對於電影而言非常重要。導演老爺子拍攝太空非常有經驗,所以這次他還是找來了拍攝《普羅米
修斯》時的老搭檔——視覺特效總監Stammers,所以很多的道具設定是看起來和《普羅米修斯》很像,電影的拍攝地點分別定在布達佩斯Korda影城和
約旦瓦迪拉姆沙漠,這次拍攝劇組共搭建了20多個場景,相對而言比較簡單。
電影拍攝使用了至少11台RED,16台GoPro HERO4 ,並且部分採用48幀、RAW格式的3D實拍。Red共使用了兩款機型,Red
Epic Dragon和Red Scarlet Dragon,Red Epic Dragon每台售價約在20萬人民左右,Red Scarlet
Dragon售價人民在12萬左右。GoPro HERO4 國外每台售價約合人民幣2500左右(不含稅)。
⑷ 電影中震撼的高速飛車和撞擊畫面是真的嗎怎麼拍攝出來的
電影之中出現很多撞擊和汽車爆炸的場景,這種場景它一般都是假的,只有極少數的一些大製作電影為了保證效果的真實性,會採用真車去撞擊。比如說速度與激情系列,剩下的一些電影大部分都是模型套殼車,只有外表裡面盒子早就被掏空了。
車子的爆炸這個一般就是假的了,因為車子爆炸他一般都使用了拍攝專用的這個火葯爆炸只是看起來很絢爛,實際上它本身沒有太大的殺傷力,然後這個爆炸一般都是提前設定好的引爆點,正常來說車子即使是發生了撞擊,即使是有意外情況發生,汽車一般也不會發生爆炸,油箱起火的可能性非常低。至少大家從現實生活的角度去思量會發現,汽車很少有行駛著撞到牆,然後汽車炸了的情況。
⑸ 電影里飛機飛行的畫面是怎麼拍的
機艙內景可以在攝影棚里完成,就是做個類似機艙的架子,裡面設好攝影機位(就是你看不到的那個角度),至於你從機艙窗口看到的外面,你看過那種綠幕的拍攝現場嗎,和那個道理是一樣的。。 高空外景的話,可以是特效,現在電腦技術這么強大,國內...
⑹ 這種電影是怎麼拍出來的,難不成上外太空拍嗎
在《地心引力》的外太空戲份里,只有頭盔下演員的臉是實拍的,這使得本片在技術和美學更加令人難忘。外太空場景的其他東西,包括宇航服,空間站,地球,都是CG製作的。同樣,有一場戲中,沒穿宇航服的Stone飄過一艘飛船上空,Bullock在片場是被鋼絲吊著的,而她的周邊環境則是數字製作的。(空間站內部的大部分戲份都是在搭建的布景中拍攝的)
《地心引力》在許多方面都成為了範例,展示了在包含大量虛擬製作的影片中,如何擴展攝影師這一角色的作用。人們都承認Lubezki在處理實拍和計算機生成影像環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與Cuarón一起構思虛擬攝影機的運動,他還為數字技術員設計了虛擬環境光照,使得實拍時的光線與CG場景相匹配,保證最終輸出結果盡可能完美。
⑺ 電影是怎麼樣拍攝飛機在半空飛的
這得看製作成本了,成本高的話可以用真飛機來拍攝一些簡單的鏡頭如起飛和盤旋。一些高難度的畫面就得用電腦特技來做比如追擊和空戰什麼的。沒錢就用模型飛機和電腦動畫做些簡單的鏡頭了。
⑻ 拍電影時人是怎麼飛起來的
1、用的是很細的鋼絲,而且鋼絲被塗成和背景一樣的顏色,所以就看不出來了。
2、通過後期處理把鋼絲從畫面上去掉。例如:PS。
就這么簡單。
⑼ 電影阿波羅十三號里那種在太空飛船里漂浮的效果是怎麼拍出來的
在失重倉拍的,因為失重倉是人為製造的,也用於拍科幻電影。
⑽ 影視製作中的無人機航拍技巧
航拍愛好者們在旅途中喜歡用航拍來記錄沿路風光,但是對於影視製作行業中的無人機航拍運用,顯然和我們手握精靈遙控器亂飛有著很大的區別。我們就來聊一聊在影視製作中,無人機航拍有哪些拍攝技巧。
尋找前景
尋找合適的景物作為前景有幾個好處
1、烘托拍攝氛圍
2、藉助前景的變化,讓鏡頭看起來更加動感,有節奏
航拍這類鏡頭前,首先需要提前確定焦點,其次是合適的構圖。一切准備完畢,後面主要靠飛手飛出這個畫面了。
對沖鏡頭
如何體現速度和沖擊力,「對沖鏡頭」是最好的選擇。顧名思義,對沖,是指飛行器和運動主體同時加速,相向飛行。穿越汽車、自行車、快艇等等,這樣的拍攝最大的難度在於飛手如何判斷飛行器與拍攝主體的距離,以及氣流的影響。
航拍這類畫面,需要飛行器距離主體十分近,通常飛行器與被拍攝物體擦身而過時,只有幾厘米的高度。
如何拍出速度感?
一般的多軸飛行器最高速度在45km/小時,如果我們用多軸拍攝追車,結果會很慘。一方面如果汽車加速,飛行器追不上;另一方面,如果汽車減速,又拍不出來真實感。
我們通常的做法有兩種:
1、貼地飛行
這是為了通過地面增加前景的變化速度,提升感官的速度感
2、使用中、長焦鏡頭
DJI inspire 1可以支持45mm的鏡頭,在4/3相機系統中,它的實際焦段大約在90mm左右,可以放大局部,同時拍攝到的前景速度更快。
大景快&小景慢
大景別的航拍需要飛行器以較快的速度飛行。大景別的航拍由於沒有前景物體,畫面中遠處的建築或是山川與飛行器距離又比較遠,所以飛行器慢速飛行時,很難看出畫面中的景象在發生相對運動。
慢速航拍這類的鏡頭,效果看起來更像一張照片。只有當飛行器快速飛行時,才能在一個短暫的航拍鏡頭中讓觀眾看到這是一個運動畫面。
小景別的航拍與大景別相反。小景別航拍中,被拍攝物體在畫面中的比重較大,過快的速度會讓雲台手很難把被拍攝物體保持在畫面中的理想的位置上。簡單說就是,飛機飛太快了,雲台手很難跟上要拍的對象。
通常使用的方式是,飛行器以較快的速度接近被拍攝物體;快接近被拍攝物體時飛行器減速,確保雲台手能夠跟住被拍攝物體。雖然在整個過程中,飛行器有一個減速的過程,但是由於減速的時間發生在飛行器與被拍攝物體較近的位置,此時被拍攝物體在畫面中比重較大,在畫面中的相對運動更為明顯。所以實際看起來,觀眾並不會察覺到飛行器實際減速了。
逆光畫面
逆光拍攝,往往能達到不一樣的感官效果。
航拍逆光畫面需要把飛機藏進被拍攝物體的陰影中,這樣做能讓被拍攝物體在陽光的映襯下,泛出輪廓光。
不過此時時間的選擇,是拍攝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想拍攝到明、暗細節都有的保留的畫面。日出和日落前後的30分鍾,是最佳的時間。
提高素材利用率
電影或廣告拍攝中,航拍畫面的起幅和落幅很重要。為了提升航拍素材利用率,在大景別的航拍中,航拍起幅畫面要有3秒的平穩停頓時間,此時飛行器與雲台均保持不動;拍攝過程中,飛行器的行進、雲台方向的移動,都需要盡可能的平穩、勻速;落幅畫面和起幅一樣,通用需要3秒鍾的平穩停頓。
平穩的無抖動的素材,在影視後期製作中更容易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