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八百投資了多少錢
華誼兄弟影業公司官微宣布,由該公司出品的戰爭電影《八佰》正式定檔於8月21日在全國上映。
消息一出,收獲了大批影片討論,毫無疑問,作為今年度最高的華語片之一,《八佰》倘若如約上映,絕對是挽救低迷影市的一枚「重磅炸彈」,票房潛力不可限量。
所有人都明白這部網傳投資破5億的影片上映,對於華誼的意義,而對於亟待復甦的影市而言,這也是今夏第一部挺進影院的國產大片。
正如華誼內部人士所說:都按兵不動怎麼復甦?
作為一部以抗戰史上著名的淞滬會戰為背景,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的《八佰》,演員陣容可謂非常強大。
黃志忠、張俊一、歐豪、張承、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張宥浩、魏晨、李晨、余皚磊、俞灝明、鄭愷等眾多知名演員出演,並且管虎導演執導,華誼兄弟影業公司出品,可謂在質量上有個保證。
網傳影片投資約5.5億人民幣,《八佰》規模之龐大令人咋舌,作為全亞洲首部全程IMAX攝像機拍攝的電影,不僅運用了頂尖CG技術,僱傭了大批群演,實景搭建超過20萬平方米,擁有68棟建築的實景,深挖200米長的蘇州河,點亮700塊霓虹燈牌以強化當年上海的摩登氣質,在電影工業意義上是絕對的大片。
從《八佰》放出的物料來看,導演管虎顯然將這些年積累的大片功底全都放在了影片中。力爭還原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同時給觀眾帶來更驚艷的視覺感官體驗。
② 可口可樂公司的營銷活動
可口可樂在歐洲的優勢特別強,市場份額達到50%,在日本,可口可樂控制了80%的銷售。在1990年公司的總利潤中,來自日本的利潤佔了21%,歐洲佔有33%,其他國際市場總計26%。該公司是世界五百強企業。
可口可樂運用了幾個策略發展其國際市場。在台灣,舉例來說,台灣一個家族裝瓶廠缺乏資金,可口可樂購進其49%的股份,並擴展其管理和設施。可口可樂改進其售占營銷,增加廣告投入,並推廣新容量包裝。促銷活動包括美國教練執教的棒球和籃球班,對流行藝術家音樂會的贊助,以及邀請台北希爾頓的大廚用可樂烹飪十道中國菜。可口可樂在台灣的市場份額從1985年的6%增加到1990的40%,而將七喜和百事的總份額限制在4%。在法國,可口可樂1989年收回了一個經營不善的特許協議。到了1990年,在法國的銷售量增加了23%。1990年,在柏林牆倒下的幾天後,可口可樂就將蘇打從敦刻爾克的一個新工廠運到了柏林。在1989年,可口可樂將其在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49%的股份賣給索尼公司並將這筆錢重新投入其海外軟飲料業的經營上。可口可樂的首席執行官稱公司「九十年代的商業將助長世界的發展」。可口可樂定下在國際銷售上增長率為8%—10%的目標,並打算加速其在海外裝瓶合資廠的少量利潤的增長。 早在20世紀初「可口可樂」已在亞洲面世,首先在菲律賓生產,並運來中國出售,在上海等城市銷售。1927年「可口可樂」在上海及天津設廠生產,稍後更在青島及廣州生產。
1933年,在上海的可口可樂生產廠是美國以外最大的「可口可樂」廠,在1948年,更是美國境外第一家年產量超過一百萬箱的工廠。
1978年可口可樂重返中國,至今已在中國投資達11億美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在中國建立了42家罐裝飲料廠,形成了輻射全國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年銷售額近百億元。公布在「1999年全國城市消費者調查」中,可口可樂在同類產品中又一次高居榜首,一舉奪得市場佔有率、最佳品牌以及知名度三項桂冠。
盡管取得如此輝煌業績,但是可口可樂公司今日的心情已經與20年前剛剛進入中國大陸市場時大不相同了。那些年,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飲料,基本上感受不到中國飲料企業的壓力。十幾年中,中國各地曾經先後出現過十幾家「可樂」 型飲料企業,最後幾乎都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如今,當可口可樂以及百事可樂在中國市場已具有相當影響力時,卻又感受到近幾年中國飲料企業強烈的競爭壓力。主要原因是中國的飲料工業企業生產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品牌已經經過自強不息的努力,成長壯大起來了。6月,中國飲料工業協會鄭重推出中國飲料工業「十強」。這些名牌飲料都是我國飲料的佼佼者,涵蓋了我國主要飲料大類,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例如中國飲料十強中的健力寶、娃哈哈、椰樹、樂百氏、露露等都是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中國民族飲料工業的代表。
在中國民族飲料工業的壓力下,可口可樂公司營銷策略開始改變並開始了它在中國市場走向本土化的進程。
可口可樂公司一貫重視廣告宣傳,其進入中國市場也不例外,每年都投入幾千萬元進行宣傳。但是,可口可樂的廣告宣傳和品牌定位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以往都是由亞特蘭大總部統一控制和規劃。中國的消費者看到的總是可口可樂那鮮紅的顏色和充滿活力的造型,可口可樂以最典型化的美國風格和美國個性來打動中國消費者。十幾年來廣告宣傳基本上採用配上中文解說的美國的電視廣告版本,這種策略一直採用到1998年。隨著中國民族飲料品牌的蓬勃發展,可口可樂的市場營銷策略在1999年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在中國推出的電視廣告,第一次選擇在中國拍攝,第一次請中國廣告公司設計,第一次邀請中國演員拍廣告。明明白白地放棄了多年一貫的美國身份。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可口可樂正在大踏步地實施中國本土化。眾所周知,可口可樂一貫採用的是無差異市場涵蓋策略,目標客戶顯得比較廣泛。從開始,可口可樂把廣告的受眾集中到年輕的朋友身上,廣告畫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的青年形象為主體。「活力永遠是可口可樂」成為其最新的廣告語。
可口可樂發展的如此成功,商業可從中汲取哪些經驗呢?總的來說,這些經驗既非常簡單又顯而易見。下面是從其發展歷史中挑選並經過時間檢驗的30條成功的管理經驗。
出售優質產品
產品不必會說話或者會飛,但必須具備某種能被人廣泛接受的某種有用的功能。習慣了可口可樂的味道,就會覺得它非常好喝,就會使人們養成一種嗜好。可口可樂可使鼻孔有發癢的感覺,能解渴,還有一點咖啡因的效果。有些人認為它能治療頭痛、惡心和胃痛等。
要相信自己的產品
要讓產品樹立起崇高的形象,並使與之相聯系的職業成為一種神聖的職業。要讓工作人員認為產品是世界一流的,他們正在為最優秀的公司而工作。推銷員應具有傳教士的本領,而不應是只拿工資的推銷員。本世紀二十年代,羅伯特·伍德魯夫召集所有的推銷人員,並出人意料地宣布他們全被解僱。第二天他又在新的服務部門重新僱用了他們,但告誡說他們不再是推銷員,因為不必再宣傳可樂的優點。他們是工作人員,其任務是保證使蘇打水成為混合極好的加冰可樂。
創造神秘感
創造神秘的氣氛雖有背道德,但有助於銷售。公司的一位主管承認,秘密配方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成功的真正秘訣在於這個產品的商標在一個多世紀里所產生的影響,但配方的秘密,那出名的七種味道曾經是吸引顧客的重要原因。
產品的成本要低
每瓶可樂的成本極低,還不到—美分。可口可樂不是資本密集型產品,生產起來也不困難,更不費勞力,雖然它的生產過程高度保密。
在產品到消費者手裡之前,讓從事流通的人先賺大錢。道理很簡單,如果成本低,零售時就可大幅度加價。可口可樂具有能使人賺大錢的特點,多年來,凡同可口可樂打過交道的人都變得非常富有,其中包括瓶子製造商、股東、批發商,以及提供卡車托盤和自動售貨機的人。這種效果使人們非常感激公司,而且也樂於對可口可樂事業做出奉獻。
要讓人人都買得起
從1886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每瓶可樂的價格只有5美分,今天它在世界上也不是很貴。因此,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也能買得起。就是在困難時期,可口可樂仍暢銷不衰。在三十年代經濟大蕭條和最近的不景氣時期,可口可樂的製造商們仍財源滾滾。
產品要無處不在
要使產品伸手可及,使它無處不在,要使它在舞廳、理發店、辦公室、火車上等地方可隨時取用。早期的可樂推銷員哈瑞遜·仲斯在1923年曾說過,「要讓人們無法迴避可口可樂」。
推銷產品要精明
這一條聽起來很簡單,但怎樣、何時、何地推銷和宣傳產品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到1911年,阿瑟·卡迪拉花了一百多萬美元來刺激人們的慾望,使可口可樂成為世界廣告做得最好的產品。他還雇請畫師在美國各地的白牆上宣傳它那紅底白字的產品標志,其覆蓋面積達五百多萬平方英尺。到1913年,公司散發了一億多件帶有可口可樂標志的小禮物,使人們在經常使用的溫度計、日歷、賽事本、記事本、棒球卡、日本扇和畫片等物品上都能隨時看到可口可樂的標志,從而給人們留下極深的印象。據推銷員說,有位顧客經常做惡夢,夢見一個白色大惡魔手持火爐、口喊可口可樂在追趕他。今天,公司每年花費40多億美元在全球范國內推銷可口可樂時,出現這種現象也就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得了。
要宣傳產品的形象而不是產品
一位可口可樂廣告商曾經告誡他那些具有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雇員:我們賣的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東西,他們喝的也只是一種形象而不是產品。開始時,可口可樂廣告大肆宣傳其葯物作用,聲稱它能振奮腦力勞動者的精神,能減輕過度飲酒人的頭痛和痛苦,能給人帶來快感。但為飲料命名和題詞的福蘭克·羅賓遜很快意識到,把可口可樂當成提神飲料而非專利葯物來宣傳能吸引更多的顧客,而且還可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麻煩。
歡迎競爭
雖然可口可樂公司的雇員不願承認,但百事可樂公司事實上卻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好處。人們喜歡看可口可樂公司和百事可樂公司之間的「可樂之戰」。兩個公司精明的銷售人員也都意識到,無論哪一個公司贏得了某一回合,通過激烈競爭建立起來的知名度有助於商品的銷售。
合理利用名人效應
可口可樂公司一開始就聘請名人做廣告,希望消費者會效仿棒球巨星泰·科博或女明星希爾達·克拉克。到三十年代,從克拉克·拜伯、凱端·格蘭特到簡·哈羅和瓊·克勞夫德等影星都為可口可樂公司做過廣告。六十年代後期,從尼爾·迪芒德、萊斯利·高爾、瑞·查理斯到艾瑞沙·富蘭克林等歌星都認為,喝了可口可樂會使一切變得更好。然而,過份依賴名人效應也有危險。一方面觀眾記住的多是明星而不是產品。可口可樂在商業廣告上一直保持真正的明星地位,百事可樂公司對要價過高的明星感到頭痛。從而顯示出過分依賴名人中的另一種危險。雖然麥當娜和傑克遜在提高百事可樂知名度方面出了不少的力,但並不象公司希望的那樣好。可口可樂公司則通過重新啟用已故明星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格羅喬·麥克斯和哈姆弗利·伯興特等人的形象做小品廣告,來解決這種棘手問題。
吸引普通人的慾望
從五十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公司就製作出一種只需修改一點或無需修改就能在各種文化背景中適用的模型廣告。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可口可樂廣告詞具有普遍的魅力,喝了可口可樂你會變得更有信心、更快樂、更受人歡迎、更性感和更年輕。為了加強宣傳效果,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范圍內贊助各種體育比賽,從相撲到足球,也贊助音樂會等。
吸引住年輕人
在體育和音樂會上的廣告宣傳主要是吸引青少年。如果在年輕人中樹立了信譽,那就獲得了長期的消費市場。1894年,可口可樂的明信片上印著三個身穿海軍制服的五歲男孩,口裡叫著:「我們要喝可口可樂。」1911年可口可樂公司遭到政府的起訴,其部分原因是由於可口可樂中含有使兒童成癮的咖啡因。從那以後,公司撤銷了所有對12歲以下兒童所做的廣告。但這既未能使分銷商停止發送帶有可口可樂標志的便箋簿和直尺等學慣用具,也未能阻止公司在三十年代用聖誕老人來推銷它的產品。
要入鄉隨俗
如果想在全球范圍內推銷產品,千萬不要把自己打扮成「醜陋的美國人」。本世紀二十年代,當羅伯特·伍德魯夫主管全球發展戰略時,他努力使可口可樂在德國成為德國人喜愛的飲料,在法國成為法國人喜愛的飲料。可口可樂公司與當地主要企業簽訂分裝合同,並通過由當地公司製造卡車、瓶子、托盤、提供商標等辦法來鼓勵他們從事飲料的配套生產。公司出口的東西以及當地公司進口的唯一的東西是可口可樂濃縮液。可口可樂公司據此可自豪而准確地指出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多麼大的貢獻。幾十年來,可口可樂公司在全球各地培養了一大批有頭腦、了解當地文化習俗的經理,並謠言,公司在世界各地雇請了許多當地律師。
要遵守法律
雖然可口可樂的高級管理人員或分銷商在過去有行賄和回扣之嫌,但總的來說,公司的形象是清白的。一般的違法行為不僅不能使公司獲利,反而有損這個龐大的跨國公司聲譽,得不償失。
利用有影響的人物
不犯法並不意味著可以象天使一樣安逸地坐在椅子上。羅伯特·伍德魯夫是位國內有影響的人物,事實上他控制著喬治亞州參議員沃爾特·喬法和亞特蘭大市市長威廉姆·B·哈斯費益德等人。他與總統交往甚密。他和他的夥伴們一起創造了懷特·德·艾森豪威爾總統,甚至幫助他決定是以共和黨還是以民主黨人的身份來管理政府。帕·沃斯丁也同樣把吉米·卡特推入白宮。盡管如此,不要要求政治家們濫用影響,只要他們能表明推銷產品符合國家利益即可,不需要特殊照顧。例如,可口可樂公司與卡特的密切關系所產生的影響,足以為推銷產品敲開大門。
要有耐心但要果斷
可口可樂的決策者們深知,總有一天他們要在世界各地銷售其產品。所銷售的國家達195個,因此實現其夙願只是時間問題。戰爭、飢荒和政治事件都會帶來暫時的困難,但前途是光明的,他們將始終堅持努力,時刻准備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
信守戒律
羅伯特·伍德魯夫的指導思想一點也不復雜。據他的同事說,他一生中沒有讀完一本書,幾乎是文盲。他的聰明才智在於運籌帷幄,在於堅持一些最基本的真理。
靈活善變
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可口可樂所暴露的弱點就是不願意改變現狀。阿瑟·卡迪拉直到1903年才去掉飲料中的可卡因成份。伍德魯夫五十年代強烈反對大瓶裝可口可樂,不願推出新口味,反對用搖滾樂做廣告,以及提高零售價格等所有勢在必行的改革。八十年代,羅伯特·高祖特決心刺激一下這個保守的公司。當他決定生產減肥可樂時,事實證明他的主張是正確的。1985年當他研製新配方遇到困難時,又靈活地採用了原來的配方,從而避免了一場災難。伍德魯夫總愛說,「世界屬於奮發進取的人」。而高祖特卻說,「我們在緊張地活著」。
不要用保護性和消極的廣告
對百事可樂來說,比較廣告有一定的效果,但它在無意中可能會宣傳了競爭對手。每當可口可樂採取這種方法時都顯得非常愚蠢;其中包括為可口可樂中含有咖啡因進行的正面解釋。
必要時擴大經營
羅伯特·高祖特1981年任公司總裁後,立即擴大經營范圍,買下了當時看來很有影響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然而不到十年,他把電影公司賣給了索尼公司,並獲得了可觀的利益,然後又一心撲在飲料事業上。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在八十年代增值735%,並在九十年代初分割了兩次。
注意最低利潤
這一觀點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在高祖特上任之前沒有人重視過這個問題。在同百事可樂的競爭中,人們只注意市場份額,而不是市場利潤。高祖特發現,這種廣泛為人們所贊揚的飲料公司事實上正在做賠錢的買賣,因為他們把資金花在容積為五加侖的金屬桶上了。
要威嚇雇員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過分,但可口可樂的歷任總裁都贊成相互尊敬和敬畏的氣氛。沃斯丁說,「焦慮和緊張的氣氛會使人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潛力。」伍德魯夫的「老闆」一詞含有敬畏和尊崇之意。今天的高祖特是個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此,在他面前誰都會提心吊膽。
從公司內部提拔管理人員
可口可樂公司中最好的管理人員無一例外都是一步步提升上來的,其中包括公司委員會的成員。他們都接受過眾所周知的可口可樂信念的灌輸。為了培養職員的管理才能,公司建立了一個特殊訓練車間,參加訓練的人員在裝配線上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病。
每個廣告都要達到一定的目的
由於可口可樂是非常著名的商標,雖然1985年改變配料的做法使公司浪費了四百萬美元,但著實幫了公司的大忙。當公司在廣大消費者的壓力下再次推出古典可樂時,重新上市的可樂使銷售額大大超過了百事可樂。在推出新的可口可樂之前,這種可樂連續20多年一直在喪失市場。許多人認為高祖特和公司的其他人一起幕後策劃了整個事件。唐·科夫承認他們沒有這么聰明,但他們確實知道即使是消極的廣告,最終也能幫助信譽良好的產品增加銷售。
合理使用現金
1923年當羅伯特.伍德魯夫接管公司時,公司的負債額使他大吃一驚,後來他很自豪地攢下了一大筆現金。結果,保守經營使公司再也沒有出現過舉債經營的危機,即使在里根當政時期也是如此。在高祖特當權期間,公司承擔了合理的債務。高祖特和財務奇才督·愛維斯特認為,如果再投資能獲得較大利潤的話,適當借債是有意義的。一種簡單的辦法是「重新購進自己發行的股票,促進股價進一步上升。」
舉辦合資企業
合理使用資金的另一個方法就是破除不要擁有灌裝廠的陳規舊律。自阿瑟·卡迪拉1899年放棄灌裝權利後,公司確認其主要任務是生產糖漿。利潤較低的灌裝業卻發展起來了。公司雖擁有一些工廠,但主要作為輪流培訓管理人員的訓練基地,而不是搖錢樹。傳統的觀念認為獨立的灌裝商更能發揮其職能。1981年高祖特被迫在菲律賓破此陳規,因為擁有特許經銷權的索利安諾家族把70%的可樂市場讓給了百事可樂。通過購買30%的經銷權,可口可樂公司就灌裝廠問題進行了談判。來自愛爾蘭的總裁耐維樂·埃斯德爾採用傳統的刺激方式和營銷策略,其中包括類似軍事性的對抗,把百事可樂打敗了,使市場佔有率翻了過來。從此,高祖特開始在世界各地進行卓有成效的合資事項,主動出擊,與經營狀況欠佳的灌裝廠聯合,把金錢注入縱向聯合的飲料體系。
放眼全球,始於足下
雖然可口可樂的總裁們都爭著把這一短語據為己有,但它可能出自高祖特之口。不論出自何處,可口可樂公司顯示了其中的智慧,並用它指導經營。例如在中國和印尼,第一個任務是建立基礎設施,建立濃縮廠、制瓶廠、灌裝廠,購買卡車,製作銷售標記等,用美國話來說,好像時間又回到了1905年。
追求神奇的效果
七十年代初期,可口可樂公司總裁沃斯丁試圖為可口可樂創造一種他稱之為:「神奇效果」的影響。他認為公司應帶頭保護環境,改善民族關系,建立模範移民計劃,生產營養豐富的飲料。雖然他提倡的事業收效甚微,公司一直在追求「神奇的效果」,仍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在南非,公司為提高黑人生活條件設立了一千萬美元的「平等機會基金」,同時,在美國的可口可樂基金會正在資助有創新意義的教育和環境保護等項目。
③ 請問電影院里的爆米花和可口可樂賣多少錢
爆米花15可樂6元
④ 電影院的可樂通常是幾塊
百事可樂,是6元。
可口可樂,是4元。
以上是易拉罐裝的。
瓶裝的是3.5元,和4元。
⑤ 可口可樂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問題
1 賬面上的硬性 收益
2 隱形的 節省的廣告宣傳費用
3 暗示性的廣告模式(影響長遠)
⑥ 哈利波特5電影多少錢
在擋期中一般在35-50元,如果好電影院會高很多,也可能變相收費,建議去普通電影院觀摩
經濟半小時 電影《哈利波特》賺了中國人多少錢(3)
--------------------------------------------------------------------------------
100萬冊總的銷售額就是5900萬元,那麼,10%的版稅就是590萬元的收入,依此類推,也就是說,僅僅從我國市場上,羅琳的這5本書就大約可以得到1500萬元的收入。而就全世界而言,用日進斗金來形容羅琳也就毫不為過。
《哈利波特》在出版市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創造商業神話的道路上,邁出了第一步。魔法世界裡蘊藏的商業價值,很快又被嗅覺敏銳的美國電影製片商華納兄弟公司察覺,我們再來看看創造商業神話的第二個魔法,它就是好萊塢拍攝的電影《哈利波特》。
調查:哈里波特的商業鏈條
2001年,華納兄弟公司耗資1.25億美元把哈利.波特搬上銀幕,由於有了書籍銷售的鋪墊,在加上好萊塢片商大場面、大製作和一些成熟的營銷手段,上映短短5天,北美票房已經突破1億美元大關,迄今北美票房累計2.68億美元,成為2001年最賣座的電影。電影拍攝到第三部,哈里波特也更換了導演,在影片的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上,獨具匠心的設計也吸引了哈里波特迷,而羅琳則從電影票房中再一次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李寧說:「2138萬票房通過電影院收上來之後,與院線公司、發行公司和進出口公司進行分賬,同時進出口公司向外商分帳。」
李寧告訴記者,對於哈里波特這樣的大片,各國一般採用的是分賬式發行,這也就意味著,作為哈里波特的片商,華納兄弟公司按照一定的比例從各國電影發行公司的票房收入中提成,那麼提成的比例有多大呢?華夏電影發行公司營銷部經理劉樹森說:「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放映的第一周提成50%,第二周提成40%,第三周提成30%。」
解說:劉樹森告訴記者,他所說的提成比例僅僅是在亞洲地區,而在北美地區,這個比例還要高,一般是放映的第一周提成70%,第二周提成60%,第三周提成50%,三周以後又是一個提成比例。而羅琳的收益則可以通過華納兄弟公司的提成延伸到各國的票房收入裡面,雖然我們無法得知羅琳與華納兄弟公司簽訂的電影版權額具體是多少,但我們可以從票房收入來看看華納兄弟公司的收入,以今年6月份哈里波特3在北美上映第一周為例,在這一周里,這部電影一共獲得了937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按照70%的提成,華納兄弟公司在第一周至少賺取了6559萬美元。
陸續面世的小說和電影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輪又一輪哈利波特熱潮,現在,哈利波特迷們已經是愛屋及烏,只要是與哈利波特有關的產品,都能成為搶購的對象。這種熱度之下,哈利波特的商業價值得到了更深一步的挖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哈利波特的第三個魔法。
調查:哈里波特的商業鏈條
記者也了解到,在國外整個電影收入中,票房收入一般只佔30%左右的比例,還有40%來自於DVD,15%來自付費電視,其餘部分則來自廣播電視等其他渠道;而在哈里波特影片放映之後,哈里波特的衍生產品更是及時推出,層出不窮。《哈利.波特》電子游戲由美國著名的電子藝術公司獲得版權,哈迷們可以玩角色互動游戲,可以像哈利.波特那樣擁有魔法,按自己的喜好與興趣自由變幻各式各樣的東西。還有哈里波特的玩具、時裝、首飾、游樂城等,在全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文化產業帝國,這些也給羅琳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劉軍告訴記者,「舉個例子,哈里波特的肖像權,就以1億美元的天價賣給了可口可樂公司。」
哈里波特的流行也帶來一股哈里波特的熱潮,這是美國的「哈里波特」《少年魔法師》,這是法國的「魔眼少女佩吉.蘇」系列小說,還有韓國的哈里波特「退魔錄」和俄羅斯的哈里波特,甚至JK羅琳推薦的書目也成為暢銷書籍。哈利.波特也正在沿著米老鼠、超人、蝙蝠俠的歷程進入大眾文化名人殿堂,成為全球又一個新的偶像。
我們都知道小說和電影中的摩幻世界並不存在,其實,創造《哈利波特》商業神話的所謂魔法,就是一個建立在成熟市場機制上的,完善的營銷開發體系。從小說到電影到相關產品,在每一個環節上,都能挖掘出哈利波特最大的商業價值,把人們對哈利波特的每一分關注,都變成利潤。
⑦ 《八佰》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細節
值得注意的細節太多了,這部電影肯定口碑爆炸,獲獎連連(特別是在台灣區域),我們來看看為啥,希望其他導演引以為戒,多多學習。
1.拍攝之前,導演曾經和「飛將軍」孫元良兒子,同時是台灣影視業大佬,導演,行!
2.孫元良將軍曾經挪用二十八萬大洋的「四行倉庫守軍軍費」,因為覺得「反正守不了太久」,同時曾性侵前來慰問的中國女學生,被人勸阻時放言「英雄與紅顏也算一段佳話」。第一個事情反映了孫長官的「戰略性目光」,後一個事情反映了孫將軍的俠骨柔腸。孫將軍,行!孫將軍的後代,他孫子,也就是台灣影視界大佬,金馬獎評委,行!
3.四行倉庫陷落僅幾個月,新四軍就攻入上海甚至在沿岸港口設關卡抽稅(注,針對日方商船),這無法說明泥腿子的戰鬥力,反而證明了離了中央軍的情況下,地方武裝無法無天貪污腐敗,之後與日軍和談的時候,泥腿子更是喪心病狂的進攻日軍補給,屢屢得手令中央軍臉上無光,次子不可留!之後皖南事變中央軍忍痛割愛清繳了這批地方武裝。說明中央軍軍紀,行!中央軍戰略轉進之後的後代,台灣人,行!
4.以上這些都沒在電影里出現。導演的剪輯技術和戰略目光,行!導演給台灣同胞和影視業大佬的贊歌,這個導演,行!
5.租界軍官提到「日軍使用的是芥子毒氣」,但是日軍只用了棉布口罩防止毒氣被吸入。但是眾所周知芥子毒氣是「接觸到皮膚導致潰爛」的接觸性毒氣。說明日軍的智商,不行。反過來掩住口鼻導致沒怎麼傷亡的中央軍的體質,行!
6.日軍的拆遷隊進攻固定掩體方式是「步兵排出龜甲盾陣防彈然後靠近了鑿坑埋炸葯包」(坦克聽了會沉默,坦殲看了會流淚,榴彈炮和擲彈筒部隊看到了甚至會想死),日軍,不行!
7.記得我說的龜甲陣拆遷隊么?在「倉庫」(劃重點)裡面的中方守軍愣是沒看到物資和沙袋,就自己綁著手榴彈跳下去自爆,但是之前中方部隊的團結感情的方法就是在倉庫外建築一堆用不到的公事,甚至一個沙袋都沒留下!(不然這個時候就可以沙袋綁手雷往下丟了)。中央軍軍紀,行!中央軍變通能力,行!
⑧ 可口可樂出現在電影里,最早是哪一部
1885年,美國喬治亞州的<Dr.John.Stith.Pemberton>(約翰·彭伯頓),發明了深色的糖漿稱為彭伯頓法國酒可樂(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1885年政府發出禁酒令,因此彭伯頓發明無酒精的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ka。
1886年5月8日他想發明一種飲料,一種讓很多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喜歡喝的飲料。那天,他正在攪拌做好了的飲料,發現它具有提神、鎮靜的作用以及減輕頭痛,他將這種液體加入了糖漿和水,然後加上冰塊,他嘗了嘗,味道好極了。
不過在倒第二杯時,助手一不小心加入了蘇打水(二氧化碳+水)這回味道更好了,合夥人羅賓遜(Frank M.Robinson)從糖漿的兩種成分,激發出命名的靈感,這兩種成分就是古柯(Coca)的葉子和可拉(Kola)的果實,羅賓遜為了整齊劃一,將Kola的K改C,然後在兩個詞中間加一橫,於是Coca-Cola便誕生了,第一份可口可樂售價為五美分。
⑨ 請問一部耗資八百萬的電影算不算大製作
耗資八百萬的電影不算大製作,真正的大製作電影都是耗資千萬以上。
在國內電影創作中,投資過億的影片一定是大製作了。那麼作為一個製片人,是什麼原因讓他決定要投入如此之大的資金,原因就是投資回報率。電影的製作,主要分為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階段。
電影的製作,主要分為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階段。所以,若不計算宣傳發行階段的投入,僅考慮製作的話,這一個億的資金分別是花在這三個階段的。
(9)可口可樂給電影八百多少錢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影視游戲這種視聽類產品都有一個特點,畫面炫,好看,震撼的,能給受眾帶來無與倫比的感官體驗的,都會讓消費者捨得花錢,去體驗他們在平時生活中無法體驗到的感受。
所以,類似於冒險,災難,戰爭,魔幻,科幻這種類型,以及任何需要在視聽手段上想辦法的影片,都需要大投資,來撬動高回報。
影視產品還有另一個特點,明星。自從好萊塢建立了明星制度,明星成為了各種影片最能刺激票房的有效手段,因為明星本身的知名度足夠高,能有效調動起觀眾對影片的期望。那麼,根據影片自身氣質,花大價錢去請一些符合這種氣質的明星,對票房的拉動作用也是很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