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攝影機拍攝一部100分鍾的校園電影大約需要多少膠卷、花多少錢呢用攝像機有需要多少技術成本
膠片分400尺/合,1000尺/合,1000尺能拍十分鍾大概1200元。你要准備出剪接後5倍時長的膠片,也就是50盤。沖洗費和膠片錢差不多50*1200*2=120000。
攝像機拍電影建議用高清,磁帶40分鍾好像一兩百「不記得」。同樣至少5倍時長,也就是13盤。沒有沖洗費,13*200=2600。
還有,無論是器材租賃,還是後期剪接,甚至你拉器材的車。攝影機都比攝像機貴。
② 放映機的工作原理膠片的製作
早期的放映機是由機內的聚光燈發出經光圈處理過通光量的光線先聚焦在膠片上,透過膠片後帶有影像的光投射在熒幕上,這和幻燈基本一致,但由於電影情節是連續的,膠片又非常怕熱,所以膠片是連續運轉的避免一直聚光在一張底片上造成膠片燒毀。另外膠片在機器上是倒裝,不然在屏幕上看見的全是倒影像。現在已經全數碼化了,過去的電影拷貝很麻煩,一部電影一般要500m長的盤式膠片至少3-5盤,現在太簡單了。
③ 現在35mm電影膠片多少錢一卷,一卷能拍多長的電影(請問電影膠片和照相機膠卷有什麼區別)
一般是122米和305米兩種, 122米的,像Kodak Vision3 250D 之類的,見過 1100元--1500元一盤的。
35mm底片1分鍾需要27米多的的底片,一盤大約是4.4分鍾。
電影膠片 多數是負片 極少數是正片, 一般為了應付高速的過片,背面塗有炭黑層用於防止靜電。
所以沖洗的時候不用傳統C41工藝,而是用ECN-2工藝,基本就是多了一步除炭黑層,使用小噴頭,噴高壓水流洗掉炭黑層。
通常電影膠片為了適應各種場景,擁有遠超一般底片和數碼相機的寬容度,比如柯達的 Vision3 250D,有-6到+8的15檔寬容度(要算上0EV所以是15不是14)。而一般以寬容度著稱的頂級民用黑白底片 也就是-3到+4的8檔寬容度.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柯達有5222(Double-X)黑白電影膠片,是無炭黑層的。 柯達100D 電影膠片 ,也沒有炭黑層,沖洗使用E-6 ,就跟普通反轉片一樣,只是寬容度稍高些而已。
④ 一部拍攝完成電影的容量通常大概的大小是多大
好專業的提問 我來圍觀!
其實我個人認為以前的電影一定還是膠片的更多一些。隨著數字化的發展速度,現在更多的影院都是使用數字影音播放,而且又專業用的數字電影存儲器,可能就是你說的那種需要密碼的。
但是具體的這些,因為咱們都不專業很難搞懂,到底和咱們平時用來存儲的硬碟有和其別。
不過你想呀,現在很多硬碟都已經達到了1TB甚至更高的存儲量,所以一部電影達到400GB我不驚訝。我曾經下載一部藍光的電影,就已經達到了20GB的,當時沒有注意畫面格式是多大,就是我電腦播放起來就一頓一頓的,所以就刪掉了。現在想起來應該是顯卡承受不了那精緻的畫面像素。
影院那麼大的屏幕用大存儲技術的數字電影無可厚非。
⑤ 電影院放映的數字電影一般儲存大小是多少
電影院放映的影片,行話叫做「拷貝」,就是英文COPY的音譯。
以前只有傳統的膠片拷貝,因為以前電影的攝影機都是用膠片拍的,拍好以後的是很多盤膠片,再進行後期製作,包括剪輯。就是剪掉不要的鏡頭,還要再粘貼,然後再配音,加字幕,等等。最後出來的一盤膠片就叫母帶。再把這個母帶復製成很多盤,送到各地的電影院。
現在科技發達了,有數字攝像機,拍出來的也都是數據格式的影像文件,編輯什麼的以上這些工作都可以在電腦上完成。
傳統膠片拷貝就是把洗印出來的那種膠卷,把膠片放在傳統放映機上將每格畫面快速連在一起形成畫面,一個膠片拷貝根據影片長度一般都有4、5盤膠卷,放映人員需要在旁邊盯住,一盤膠片放完之後就要換旁邊的另外一台放映機放映第二盤膠片,依此類推。膠片拷貝雖然可能有抖動和刮傷的問題,但是膠片色彩還原度高,畫面色彩較為艷麗,而且有些影片還特意需要膠片的噪點感來為影片製造意境。
數字拷貝使用專用數字放映機放映的電影格式,一般電影院可以去發行公司進行下載,然後將文件放在數字放映機上輸入密鑰進行放映。一般一部數字電影拷貝的容量在400GB左右(含聲音)。一般影院工作人員都比較喜歡放映數字拷貝,因為放了就可以不用在旁邊管了。而且數字拷貝沒有傳統膠片拷貝的刮傷、抖動和噪點問題,整體畫面質量較高。
⑥ 一部膠片電影的最最低成本(只是膠片,其他不計)跪求
304米一盤膠片 大約2000元。
24mm一格,約1.4萬幀
24幀每秒, 大約拍10分鍾。
100分鍾的電影 需要兩萬元的底片,但實際上 各種額外消耗, 然後最後你還要製作成最終母片, 還要剪輯 消耗 沖洗費用,我覺得起碼小10萬塊了
普通電影攝影機 租金我前幾年看的每台每天差不多三四千的樣子 不知道是不是正常價格
⑦ 一部超高清電影最大多少G電影院放的膠片有多少G還是TB
你先看看下面的這些專業解說吧:
1080P是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SMPTE)制定的最高等級高清數字電視的格式標准,有效顯示格式為:1920×1080,像素數達到207.36萬。
SMPTE(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協會)將數字高清信號數字電視掃描線的不同分為1080P、1080I、720P(i是interlace,隔行的意思,p是progressive,逐行的意思)。1080P是一種在逐行掃描下達到1920×1080的解析度的顯示格式。是數字電影成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完美融合。
以日本數字電視標准為例,按照顯示格式的不同,共分為以下5種規格:
D4為 720p格式,是標准數字電視顯示模式,750條垂直掃描線,720條可見垂直掃描線,16:9,解析度為1280×720,逐行/60Hz,行頻為45KHz。
D5為1080p格式,是標准數字電視顯示模式,1125條垂直掃描線,1080條可見垂直掃描線,16:9,解析度為1920×1080逐行掃描,專業格式。
另外,1080P已經達到完全高清的程度了,上去已經沒有再比他大的了,電影院的電影一般是用一種好像叫數字膠卷的東西播放的,3D電影可能沒有用這個東西,另外電影院的電影都是32位的顏色,這在一般的電腦裡面是不可能做到的,一般的電腦能顯示的就是16位以下的顏色。市面上的電腦配置稍微好一點就能播放1080P的電腦了,至於說最好的電腦配置,這個難說,因為現在的台式電腦可以進行自行組裝,只要懂得如何搭配,越貴越好。
⑧ 一部4K電影,正常體積有多大
一般4K的原始文件有將近50T左右,在這裡面其實音軌和音源是占絕大多數的,這點可能還有人不太相信,把音軌壓縮成我們平時的16聲道等,文件體積就會迅速壓縮至1TB以內,然後再對視頻壓縮,一般是1080p居多,就是所謂的藍光高清體積30-60G左右,4K的話在200G左右,以阿凡達 imax版為例,拍攝後的製作母帶原版,體積達到200TB
現在不是4K的高清,藍光高清都有40多G,那麼4K,肯定會更高,成倍的高。其實現在4K就是擺設,無非出來幾個片段的演示片,真正的電影資源少的可憐,幾乎難找,就算是藍光高清的普及率也不是很高,現在來說4K就是擺設。象徵意義而已
我們一般下載的720p級別的視頻文件,大小就已經達到4GB左右。並且我們身邊很少有人經常性的下載如此高解析度的視頻文件
。而更高級別的1080p解析度的視頻文件大小通常在20GB左右,甚至更大,相信目前只有不足1%的網路用戶經常性的下載1080p解析度的視頻文件。 讓視頻文件的解析度升級到4K級別之後,我們相信一個文件的容量肯定能夠輕松達到200GB以上,甚至是300GB的級別。面對如此大容量的視頻文件,現在消費者的硬碟空間恐怕只能存儲下一部電影,甚至一部都不能夠存放。 4K解析度 4096×2160 ; 2K 2048x1080
4K電視 編輯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網路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 審核 。
4K電視是屏幕的物理解析度高的電視,4K電視是能接收、解碼、顯示相應解析度視頻信號的電視。
4K電視指的是3840×2160像素解析度的電視機,它的解析度是2K電視的4倍,在此解析度下,觀眾將可以看清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寫,得到一種身臨其境的觀感體驗。[1]
中文名4K電視 外文名 UltraHD TV 解析度 QFHD(3840×2160) 執行標准 ITU-R BT.2020 色域標准 Rec.2020 白位色溫 D65(6500K) 色彩量化 單通道10-bit整型數據量化 色彩數量 10.7億色 掃描方式 僅逐行掃描 支持幀率 120p/60p/50p等9種
目錄
1 發展歷程
2 選購標准
3 4K電視與4K顯示器區別
4 技術標准
▪ 解析度
▪ 幀率
▪ 數字量化
▪ 色彩空間
▪ 比色法
發展歷程編輯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部分標准清晰度電視開始採用16:9即1.78:1的屏幕寬高比,這個寬高比與1.85:1的電影寬銀幕幾乎是一樣的。到了21世紀初,新的高清晰度電視也採用了16:9的寬高比,並且把清晰度從標准清晰度時代的720x576(PAL)大幅度提高到1920x1080,並採用了多聲道環繞聲
索尼SRX-110/105 4K投影機
音頻,這樣高清晰度電視的屏幕寬高比和信息量已經與35mm膠片影院發行拷貝非常接近了。
在電影和標准清晰度電視競爭的時代電影和電視各有優勢並形成了某種平衡因而維持了共同發展的局面,從技術層面上看電影具有綜合信息量比電視大得多的優勢。電視引入高清晰度技術後其清晰度達到了接近2K的水平,打破了電影和電視原有的平衡,電視再次對電影構成了威脅。[2]
為了應對高清晰度電視的挑戰,電影必須引進新的技術標准以便在技術層面上繼續保持對電視的優勢。
於是在2004年7月1日,由好萊塢7大電影公司組成的數字電影推進聯盟(Digital Cinema Initiative)修訂並推出了其技術文檔4.0行業標准,規定的數字影院清晰度分為兩級,即DCI 2K(2048x1080,每秒24幀或48幀)和DCI 4K(4096x2160像素,每秒24幀),其中DCI 4K(4096x2160)的信息量則是高清電視的4倍多。因此4K確保了數字電影對高清晰度電視在技術層面的優勢,而這種優勢是今後電影與電視競爭時絕對需要的。
為了響應DCI的相關文件,索尼於2004年10月推出了基於其SXRD(Silicon X-tal Reflective Display)硅晶體反射顯示器件技術的數字影院4K投影機SRX-110/105。但由於當時的攝影機、存儲設備等相關技術的限制,業內幾乎沒有能力大量製作4K解析度的影片,所以當時SRX-110/105隻能用於工程投影和虛擬演示。
除此之外,多次參與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即ITU)制定電視行業相關國際標準的日本放送協會NHK,也自建有下一代超高清電視的相關標准,稱作Super Hi-Vision,並且多次在國際級展會上展出相關設備,但設備相當龐大,十分不便。
國內的4K片源比較少,4K電視無用武之地的情況,怎樣觀看4K影片就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話題了,LG採用了至真4K圖像處理引擎,該引擎可以通過自適應優化畫質提升技術,對普通清晰度畫面進行復雜運算、分析和優化,使畫面更接近超高清畫質,讓4K電視擺脫片源滯後、不足的困境[3-5]
選購標准編輯
4K電視經歷了近兩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消費者心目中選購電視的首選,現如今提及4K電視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4K電視憑借高清晰畫質自然逼真的畫面顯示效果讓用戶可以「接觸真實的世界」,感受不一樣的視覺盛宴。那麼消費者在選購4K電視的過程中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所選購的產品必須配備專業級UHD超高清顯示屏,電視必須配備物理解析度達到3840*2160(4K*2K),像素達到829.44萬只有這樣的產品才能被評為真正合格的4K超高清電視。[6]
4K電視與4K顯示器區別編輯
解析度這個參數對於顯示設備而言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同尺寸屏幕大小的情況下,解析度越高意味著屏幕更加細膩,即能夠將畫面的細節呈現得更加清晰,如圖像以及文字等等,能大大增加用戶的視覺體驗。如iPhone4帶著「Retina」顯示屏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我們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其相對於iPhone3GS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此外對於桌面顯示器而言,更高的解析度也意味著在一屏幕內能夠顯示出更多的內容,如同時並排顯示更多的網頁、WORD文檔、EXCEL表格、軟體界面等等,可以增加辦公人員、程序開發者、攝影師、醫療從業者以及設計制圖等專業人士的工作效率。因此手機、平板電腦、桌面顯示器、平板電視、投影機等各種顯示設備的解析度不斷在提升,其中屏幕尺寸更大的平板電視與桌面顯示器已經進入了4K UHD超高清時代,是之前1080p全高清解析度的4倍,即總像素數量達到了以前的4倍。[2]
技術標准編輯
在經歷多個版本的修訂後,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即ITU)於2012年8月23日發布了超高清電視(Ultra HDTV)的國際標准:ITU-R Recommendation BT.2020。標准對超高清電視的解析度、色彩空間、幀率、色彩編碼等進行了規范[7] 。
解析度
在Rec.2020標准中,單個像素的寬高比為1:1,按照從左往右、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像素定址。
①超高清4K:水平清晰度3840,垂直清晰度2160,寬高比16:9,總約830萬像素[7]
②超高清8K:水平清晰度7680,垂直清晰度4320,寬高比16:9,總約3320萬像素
幀率
在Rec.2020中,超高清電視只有逐行掃描(Progressive),支持幀率120p、60p、59.94p、50p、30p、29.97p、25p、24p和23.976p,共9種幀率[7] 。
數字量化
超高清電視量化水平有整型10-bit和整型12-bit兩種,分別對應超高清4K和超高清8K[7] 。
①10-bit:在10位二進制數中(對應十進制數0~1023),額定黑位64,額定峰值940;當黑位溢出時,利用4~63進行延拓;峰值溢出時,利用941~1019進行延拓;0~3和1020~1023作為時間參考數。量化顏色數約10.7億。
②12-bit:在12位二進制數中(對應十進制數0~4095),額定黑位256,額定峰值3760;當黑位溢出時,利用16~255進行延拓;峰值溢出時,利用3761~4079進行延拓;0~15和4080~4095作為時間參考數。量化顏色數約687億。
色彩空間
超高清電視對應的色域為
Rec.2020與Rec.709色域(CIE 1931色度圖)
:ITU-R BT.2020色域,又稱Rec.2020,是顯示設備中最大的色彩空間,覆蓋了CIE 1931的75.8%,白點色溫D65(6500K)。高清電視色域的國際標准ITU-R BT.709(又稱Rec.709或sRGB)的僅覆蓋了Rec.2020的35.9%,所以超高清電視(UHDTV)能比現行的高清電視(HDTV)顯示更為豐富的色彩[8] 。
※註:除了一些頂級的彩色技術監視器樣機外,市面上並沒有顯示設備可以完全覆蓋Rec.2020色域,也就是說市面上的4K電視均是不合格產品。[9]
比色法
在CIE 1931色度圖中,Rec.2020的三原色基點以及白參考點的位置如
參考資料
1. 電視常識大講堂:為何4K解析度是主流? .新浪[引用日期2015-01-21]
2. 無可取代 4K電視與4K顯示器區別在哪裡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11-21]
3. LG電子高層稱OLED技術將成為LG崛起砝碼 .新浪[引用日期2014-08-22]
4. 對話LG韓高層:OLED是LG稱霸行業的砝碼 .網易[引用日期2014-08-22]
5. 4K電視群雄鏖戰 國產品牌佔有率超8成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11-19]
6. 選4K電視有標准 市售熱門產品盡收眼底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4-11-19]
7. 什麼是超高清電視 .《Ultra HDTV》雜志[引用日期2014-05-27]
8. 4K電視比真實更出色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2-19]
9. Rec. 2020 Color Space .Noteloop Display[引用日期2014-05-29]
⑨ 拍一部電影大概需要多少電影膠片目前電影膠片的價格大概是多少如果發行500份拷貝,成本大概是多少
一秒種24格,一部電影90分鍾,一格膠片寬度大概3cm,一個拷貝長度大概4萬米,一般一個拷貝分5盒裝,每盒7000米左右。一個拷貝洗印大概8000-10000元,現在大部分是數字硬碟發行,膠片發行比較少了。
⑩ 老的電影膠片一盒能放幾分鍾
35毫米電影膠片一盒(圓鐵盒)大約9~10分鍾,俗稱一本。一部90分鍾的電影大約9~10本。
16毫米電影膠片一盤,大約20~25分鍾,俗稱也是一本。一部故事片是一般是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