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熱門jbl家庭影院價格參考
人們休閑娛樂的消費要求從來都是隨著生活水平的變動而變動的。現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於娛樂的要求當然也越來越高。從以前自帶板凳的壩壩電影,到設備先進的電影院,再到如今更多人開始對舒適的家庭影院感興趣。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考慮家庭影院,但對家庭影院的價格卻又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小編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幾款熱門的JBL家庭影院價格。
1、JBL STUDIO 180
主音箱:售價4800元
JBL Studio1 5.1系列家庭影院套裝( Studio 180主箱 + 120中置+130環繞+140低音炮):售價12000元
180是迷人的三落地揚聲器為電影和音樂的現實主義強大的准確和風格,使戲劇性的設計聲明任何聽力環境,揚聲器採用先進材料,提供靈活性的范圍,精度和空間透明色調一直標志的傳奇聲學。採用雙4英寸低頻振盆,這對輕便的、具有內在抗擾性的polyplas(TM)低音揚聲器會協同工作,從而提高音量級別。它會產生精密的振動,並釋放出令人驚異的、低沉但絕不會「轟隆隆」的聲音。
2、JBL STUDIO-590CH
主音箱:售價23200元
JBL Studio 590家庭影院套裝:售價54200元
Studio 5Studio 5系列發揮了JBL舉世聞名的聲學設計理念及品質傳統,在音質方面更勝以往,融合時尚外觀設計和高級專業揚聲器技術, 打造JBL全新的高端家用系列音響。JBL Studio 5系列在技術應用方面不容小覷,集合眾多JBL專利技術 (SFG™, PolyPlas™, SSP™, FreeFlow™於一體, 是一款難得的經典作品。壓縮驅動器號角全新升級,超低音擴展提供清晰強勁低音效果,相比同級竟品,此套現場音質的還原效果更為逼真!
3、JBL STUDIO 580
主音箱:售價17800元
JBL Studio 580CH 5.1家庭影院套裝:售價46220元
580屬於豪華家庭影院音響 Studio 5系列,採用專業聲場處理技術及高端揚聲器材,美妙的動作序列和精緻脫俗的樂章,融合時尚外觀設計和高級專業揚聲器技術, 隨時享受音樂與大片的震撼效果。
4、JBL CS6100(7件套)
售價:10700元
JBL CS6100是一款設計精美的高性能家庭影院揚聲器系統,該系統配有四個相同的附屬揚聲器、一個匹配的水平中置揚聲器和一個強勁的300瓦(峰值)低音揚聲器。附屬揚聲器和中心聲道揚聲器帶有JBL的高級鈦膜圓頂高音揚聲器和3-1/2"的雙驅動單元,可提供無與倫比的功率和逼真音效。聲音匹配的中心聲道揚聲器採用與無縫平移附屬揚聲器中相同的零部件。
整體來看JBL的家庭影院價格都不便宜。不過考慮到JBL是全球最大最專業的家庭影院生產商,而家庭影院本身也屬於大家電,所以這個價格也是能接受的。並且JBL家庭影院的技術與品質都過硬,在與相同價格區間的其他品牌的家庭影院相比還是有很強的競爭力的。現在JBL在天貓和京東上都有旗艦店,不過鑒於家庭影院的價值較高,小編還是推薦大家去實體店選購。
⑵ 露天電影的由來
以前 舊社會
大家都窮 沒幾個人買得起電視機 可能一個院子里的十幾戶人家裡就只有一戶人買了電視機的
到了晚上所有的人幾都聚到一起來看電視 在戶外
所以就有了露天電影 也就是壩壩電影哈
⑶ 你小時候在農村看過壩壩電影嗎發生過哪些趣事
小時候農村隔三差五就放映壩壩電影,當時記得看《大話西遊》的時候,由於年齡小看不懂,尤其是時空穿梭那一段,感覺特別糊塗,為什麼一個片段來回播放好幾次,當時還特意和小夥伴們談論了一番,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直到多年後,重新看這部電影,才明白電影講了什麼。
⑷ 你小時候在農村看過壩壩電影嗎發生過哪些趣事
什麼叫壩壩電影?看來問題的提出者是川渝那地方的人。不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露天電影,這在過去的城鄉是司空見慣的電影放映方式,用兩根稍粗點的竹桿豎在銀幕兩邊,用繩子將銀幕扯平整,到了夜幕降臨,就可以放映電影了。
本博就是伴隨著看這種在學校露天操場、生產隊的打麥場放電影而長大的,包括後來參加工作以後,仍然看的是露天電影。
過去的縣城有兩個地方人氣最旺,一個地方就是電影院,另一個地方是會堂兼劇院。這兩個地方無論是看電影還是觀戲劇,那可是需要買票才能進去的。看電影的票價相對便宜,1角錢一張,而看由劇團演出的戲是看電影的2倍,也就是2角錢一張門票。
而城鄉所放的露天電影,是不對觀眾個人收錢的,而是由廠礦企業和農村的生產隊集體所付費的。本博童年是在農村學校的操場和村子裡的麥場上看電影,到了參加工作後,仍然看的是露天電影。本博中師畢業後被分配在三線企業工作,工廠所在地位於處深山老林之中,三座大山所形成的三岔自然山溝,在企業尚未完全建成時,找一塊相對平整的地方也是很困難的。
為了調節職工們的文化生活,在電視機還是稀罕物的年代,只有每周六的晚上看電影是令大家高興的事。
某年的暑期,天氣炎熱,為了消夏納涼,為了活躍廣大職工家屬的文化生活,廠工會的領導和員工盡早謀劃,無論是租還是從合作夥伴那裡借,盡可能做到每天晚上放上場電影。記得有天晚上電影放映了一半,頓時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看電影的人們卻穩絲不動。不多時傾盆大雨從天而降,人們冒雨繼續看了下去。人們看電影的位置是一個半山坡,銀幕支在低處,觀眾坐在相對逐漸增高的半山坡上,前面低後面高,形成了自然的落差,誰也不遮擋不了誰的視線。不多時雨水就開始匯成小溪從人們所坐的小凳子下面嘩嘩流過,人們的雙腳都浸泡在涼水中,確實起到了降溫的作用。
這應該不算作什麼趣事,卻給本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紀的八十年代之前,應該說除了縣城以上的大中城市,多數人還是以觀看露天電影為主。哪能與現在相比,人們足不出戶,坐在個人家裡的客廳里就能搜到個人願意看的電影、電視連續劇。老夫也趕上了新時代,從上世紀的八七年為了結婚,買了首台20英吋日本品牌夏普彩色電視機,到國慶60周年大慶更換了由國內企業所生產的55吋創維平板電視機,基本達到了小康生活水平。珍惜現在,不忘過去。與時俱進,暢想未來。(原創於:2021/09/23)
我小時候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那來的貝貝電影,吃飯都成問題,遺憾。
六七十年代吃的穿的沒現在好,要說起那精氣神兒沒的說!露天電影,唱戲,十幾里山路,摸黑都要去看,不管那個村演,晚上前,計劃好,男的一撥,女的一撥,喜喜哈哈,說天道地就去看了。看完又喜喜哈哈回家了,雖然很晚,但絕不影響第二天出工。勞動時大傢伙兒要把昨晚看的電影戲嘮嗑個幾天,一個細節都不露。電影還好,就那戲只是看了個花里鬍梢,說哼幾曲戲調還可以,因為是地方戲嗎!唱詞和內容也聽不清,更不用理解意思了!
我在工廠家屬區長大,早些時候廠里沒有電影院,只有豎著的兩根電樁放電影的一個場壩,我們廠區就相當於在和農村的結合地帶,這應該是壩壩電影吧。
後來,廠里修了一個工人俱樂部,看電影就要買票去看,小時候 娛樂 項目少,想看電影沒有錢[捂臉],就跟著別人翻圍牆進去看,現在想起來還真的冒險。
記得小時候上初中的時候,周圍一個村裡在村小學壩壩裡面放露天電影,最後還發生了命案,後來都不敢在那裡放了。
壩壩電影?剛看到這個的時候,我還呆愣了好久,就像是在老家突然翻出自己小時候的玩具一般,記憶如潮水而來。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名詞的含義所在,作為一名偏遠地區的90後,還是有機會看到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壩壩電影」,什麼叫做壩壩電影呢?壩壩是四川、貴州、雲南地區人們對空地的稱謂,壩壩電影就是露天電影。
那時候才十歲不到, 農村沒有什麼 娛樂 項目,我們那裡又是晚上播放的(農民白天要干農活), 我就喜歡跟在同村的夥伴身後,夜晚提著小煤燈,若是月色好,燈都不捨得點。一群孩子就著夜色行走一個小時左右去湊熱鬧。
男孩子很淘氣,就喜歡跑在前面,躲在某一個轉彎處的草叢裡面,等我們過去就突然出來嚇一跳!人嚇人,真的會嚇死人啊!有一次把一個女生嚇哭了,那個男生怕回家唄打罵,晚上不敢回家睡覺,就去了家裡的牛棚就將一晚。早上母親看到他回家還誇他勤奮,起這么早!
我們小孩子去,多半是去湊熱鬧,並不是真的要去看電影或者看舞台劇演出。我們去的晚,人又小,根本占不到好的位置。但是人多,很熱鬧,很多賣小零食的看得讓人流口水啊,可惜兜里總是缺那麼點小錢,只能看看,聞聞味道來解解饞了。
後來,孩子越長越大,陸陸續續地去上學了,電視走進了千家萬戶,就算來播放或者巡演,人們也不喜歡去看了。再後來,那個位置被拆了,被一條條水泥路覆蓋了。
再也看不到一群人在那裡踮著腳看得場景了,再也沒有早早吃過晚飯拿出最好看的衣服,叫上一群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夥伴們走夜路去湊熱鬧了,我們長大了,那個地方也沒有了.......
什麼是壩壩電影?我所理解的可能是露天電影吧!
小時候,我們那裡非常窮,沒有電,更談不上有什麼 娛樂 場所,好一點的家庭有一部收音機就已經是讓人羨慕的事情了,因此,只要聽說哪個村有放電影的,我們就會像過年一樣高興。
所謂的放電影,在農村非常簡單,就是用兩根粗點的竹竿,中間綁上銀幕,兩邊用繩子固定起來,因為沒有電,放電影的就會自帶一台汽油發電機做電源,那東西聲音很大,但我們卻不覺得吵,反而覺得很好聽。寂靜的夜晚,只要聽到這種聲音,大家就會不約而同的結伴同行,順著聲音前行就一定會找到放電影的地方,那種場景可能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可想像,然而它卻一直伴隨著我的童年,現在依然歷歷在目,十分想念!
記得有一次,聽說附近村莊有放電影的,《三打白骨精》,於是一吃完晚飯,我們就聚在一起一同前往,那一次去的地方離我們村至少有七八里的路程,可我們一點都不覺得累,大家一路上說說笑笑,十分快樂,等到了地方一看,電影卻是在別的村,等放完了才過來,沒辦法,只有等了,等著等著大家都瞌睡了,就橫七豎八的躺在地上,迷迷糊糊的睡著了,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突然被一陣美妙的聲音驚醒了,大家趕緊起來,是的,放電影的來了,終於能看了!雖然已經後半夜了,可看電影的人依然很多,有好多甚至是剛剛看完,又跟著放電影的過來的,再看第二遍!現在的人可能覺得不可思議,然而當時卻是一個真實的場景,可見那時候的文化 娛樂 是多麼匱乏啊!看完電影,也不知道是什麼時間了,反正公雞已經開始打鳴兒了,大家議論著電影,年長的照看著年幼的,也有把鞋子走丟的,不管怎樣,大家是快樂的,雖然走了那麼遠的路,可一點都不覺得累!
現在的生活和過去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電視家家都有,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電影也和過去大不一樣,有一次回老家,聽說晚上村裡放電影,是鄉里送電影下鄉惠民的,於是吃完晚飯去看看,到了地方一看,稀稀拉拉的站了幾個老人,感覺沒有一點氣氛,索然無味!也許這是時代的變遷,是好事,然而卻總覺的心裡空落落的,像失去了什麼,也許是自己落伍了,很多東西只能變成回憶,永遠的藏在心裡了!
[看壩壩電影]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看壩壩電影是當時我最為高興的事情。
記得第一次看壩壩電影是去我家山背後那邊的一個生產隊七隊(現在稱村民組)看的。
那時自己還小,在記憶中好象還沒有上學。在當天下午,聽大人們說,七隊今晚要放電影。第一次聽到電影二字,只覺得好奇好玩。天快黑了,父母還未從地里做活路回來,我自己隨便熱了點飯吃,就和其他小夥伴們一起走著山路,直奔七隊放電影的地方。走到時,電影已在壩壩里開始放了。看電影的人很多,圍著白色的一大塊「布」,看得津津有味。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么一塊「白布」里會有這么多人在動,覺得很好奇,於是轉到銀幕後面去看,相反看到的人是反的,還以為人是從後面走到銀幕上的。
看到這樣的情形,不象自己的想像,又轉到前面來看,看到有壞人(敵人)在用刀槍在殺害老百姓,我心裡想,我們怎麼不幫老百姓打敵人呢,我們又不是沒有人,想得好天真的。
帶著好幾個想不通,終於把電影看完。哈哈還想到要去銀幕下撿子彈殼呢。
長大了,終於明白了電影是這么一回事。現在想起來,都為自己第一次看電影的好奇、天真、幼稚而覺得好笑!
提起露天電影,就有說不完的話題。露天電影在60、70年代,特別盛行,學校的操場、生產隊的打麥場都是絕佳的場所,只要一有電影看,便早早的把豬草准備好,晚上一吃了飯,便約上三五好有,就前往放電影的地方,觀看電影,有時有事耽擱晚了,飯也顧上吃,鞋也顧上穿,光著腳就走了,到觀看電影的時候才發覺腳凍得瑟瑟發抖(初春3.4月份)。記得有一次是我們鎮…(當時叫某某公社)放一部電影,名字忘了,把當時收票地方的圍牆都給擠塌了,足以想像當時那個場面。
兒時的生活雖然艱苦、單調,但是那時候的快樂是現在的小朋友所體會不到的,再也回不去童年!那個快樂的、無限留念的年代!
60後的人,正好趕上電影下鄉走向農村的時候。起初,縣里的電影隊下鄉,在公社所在地放映,後來公社有了電影隊,電影就走到村屯。
那時候,一旦輪到屯裡有電影,屯好像過節一樣熱鬧。孩子們就要提前到放電影的曬谷場去搶佔位置,把家裡的長凳、短凳搬出來。
去公社影場看電影,路途太遠,加上人很多,我們這些孩子們個子矮,在遠處站著夾在大人中間,根本就看不著,同時,站著大久了,腳會發麻發酸。所以每當看電影的時候,我們會跑到銀幕跟前看。在那裡,大人們一般不會有人,因為大人擠在前會擋住別人的視線,影響到別人的觀看。
在銀幕跟前看電影,留給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地方很多,能坐上幾排人就不錯了,特別是我們這些村下的孩子,到街上場看電影,常常爭到一個看到完整的銀幕就很開心了,很多時候,擠在銀幕底,像小鳥行食一樣仰著脖子,一個晚上下來,脖子都仰疼了。
銀幕下的我們,在多數情況下,席地而坐,隅爾找到一塊大人巴掌大的磚石塊墊座,坐下之後,中途不會輕易離開,因為旁邊有很多站著的人隨時會補位。
那個時候,農村文化生活十分缺乏單調,我們能讀到的書本很少,除上學讀的課本、還有就是小人書,小說不多,期刊雜志是70年代末才陸續地出現,更不可想像今天這樣網路資訊那麼豐富。有線廣播、電影是當時生活最 時尚 、最高層次、最吸引人的文化生活了。因此,只要有電影,無論在哪個村屯放映,有的人不惜走上一、二個小時的夜路去看。
讀小學三年級之前,母親擔心我們迷路走失,從不敢放任我們自己外出看電影。上了三年級,也只限於有周圍鄰近的村莊,但必須結伴而行。那時的鄉村走的是又小又爛的泥巴路,兩邊都是高高的玉米青紗帳,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摸黑走路,最多的一隊孩子里有一、二個電筒能夠借光。
雨季的時候,小路上泥濘不堪,但為了看上一場電影,我們不惜光著腳丫,踩著泥漿,一步一滑地趕場而去,有的跌得一身泥,也在所不辭。
那個時候的電影,大多數以革命英雄主義故事題材為主,在我的印象中,有《地道戰》、《地雷戰》、《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英雄兒女》等等,除此之外,每場電影之前還加映一些紀錄片。
好奇心和偶像崇拜使然,電影事故從銀幕里走出來,在我們兒童生活世界中,趣味十足的 游戲 就是滿村莊地學打仗、捉迷藏、演英雄、剿土匪、除漢奸。
也就是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感染和熏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幼小心靈深深烙印了革命人生觀、價值取向。
正是受到這樣的影響,在長大成人以後,我把入伍當兵、守邊衛國作為第一選擇,服現役30年,把最寶貴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邊防保衛事業。
每當提起電影,提起兒時的文化生活,我都會浮想聯翩,深刻而難忘。
說起小時候看電影,這個心情就回到小時候了,那時候很開心的,每個月都要到我們村上放電影是四次,每個星期來放一次,就在我們學校操場上放電影,那時候我還上學,看到放電影的來了,我們放學就趕快回家吃飯,然後抱小凳子就到學校操場號位子,然後晚上等父母家人來坐著看電影,很開心,在農村來說,那時候的沒有電視,也沒有 娛樂 的,就只能等一星期一次的電影了。
每次來放電影,我們真的比過年還開心,每天放學之後,就在那個操場上畫個圈圈寫上自己的名字,就算自家號的位置了,別人要是來掙,那一定要吵架了!不過別人一般不會搶位置的,各人畫圈號好位置。然後高高興興的回家跟父母說,哎呀,快吃飯,快吃飯,吃完飯我們就去看電影了,我記得那個時候,看過的電影,有三打白骨精呀,什麼大渡河呀?一江春水向東流呀,還有戰爭片很多,記不得名稱了,反正記得記不得的都太多了,現在想起來,那真是種很開心的事情,要說發生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也有的就是搶位置,你號的位置被他的凳子擺了,或者他的橙子站著你的位置了,兩個人就為了爭位置吵架打架,在那時候這種事情發生的太多了,經常為了一個位置,吵的沒得辦法,有的也打成仇人,經常發生這種情況,放電影的就不怎麼來了。後來家裡面也慢慢的條件好了,家家都買電視了,然後也不放電影了,說現在看電影只能到那個電影裡面看,露天電影就沒什麼放了,所以說現在每家有電視是很開心的事,每天可以在家裡面看電視,想看什麼看什麼,真的跟以前比起來,現在的日子太幸福了,太開心了,現在的00後90後都不知道我們70後那個年代,看電影的那種心情沒無法比喻,那時候看電影真的開心呀,比過年還開心,比吃肉還開心,小朋友在一起玩,大人在一起聊天,好幸福,好幸福,現在想起來說出來,我都感覺回到那個時代的感覺,感覺自己是真的開心幸福,露天電影就是這樣,讓人回味,讓人開心,讓人幸福,也讓人想到過去的事情。[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給力][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撒花]
⑸ 什麼是壩壩電影
就是露天電影,很多人自帶板凳去看的免費電影
⑹ 76年放壩壩電影的時間段
晚上7:00~10:00。1976年我國仍使用村集體社團模式,其放壩壩電影出現於農村地區,白天需要集體勞作,為了與幹活與娛樂分開,使得人人都能看到,因此會在晚上7:00~10:00進行播出。
⑺ 1966年承德市群眾電影院是什麼樣的(圖)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2
⑻ 壩壩電影是什麼
和水壩沒有關系..壩壩是四川、貴州、雲南地區人們對空地的稱謂,壩壩電影就是露天電影
⑼ 以前最受歡迎的四種工作,誰做誰有面子,為何現在卻成了爛大街
很多年前,要是誰家孩子能考上大學,那可就真是燒了高香了,等於這輩子有了鐵飯碗呀。就連我們今天許多人都看不上的中專,在那時卻是人人擠破頭都想要進的學校。如今大學生普遍都是,考上中專再也不是榮耀,而是恥辱,就如同以前的王牌工作,在今天卻無人願做,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我們生活好了,以前想的事情都成了真,自然以前喜歡的工作也就不再喜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