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膠片的國際標準是多少
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的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向伊斯門要來了一些70毫米寬的新膠卷。他將膠卷從中間切開,使之成為35毫米寬的長條,並在兩邊打上轉片用的小孔,進行拍攝電影的試驗。後來,35毫米就成了電影膠片的國際標准。35毫米的業余攝影機也隨之設計出來,以適應這個寬度的膠片。
『貳』 電影攝影機8毫米、16毫米、35毫米的差別與使用歷史
1、意思不一
攝影機8毫米:指窄膠片系統中最小型的,膠片寬度僅8毫米的一種電影。
攝影機16毫米:膠片寬度為16毫米的電影,是窄膠片體系中應用最廣的一種電影。
攝影機35毫米:膠片寬度為35毫米的電影。
2、使用時間不一
攝影機8毫米:1932年,8毫米電影問世後,為電影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經濟輕便的攝制手段。
攝影機16毫米:1923年,由伊斯曼柯達公司引入市場。
攝影機35毫米:1925年,巴黎的國際電影與攝影工作大會將愛迪生和盧米埃爾發明,定為標准無聲片的膠片比例。
3、使用人群不一
攝影機8毫米:適用於家庭電影。
攝影機16毫米:一般用於農村放映隊。
攝影機35毫米:適用於電影工作者。
4、效果不一
攝影機8毫米:清晰度較低。
攝影機16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較8毫米清晰。
攝影機35毫米:影片的清晰度較8毫米、16毫米清晰。
5、放映規模不一
攝影機8毫米:多做內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攝影機16毫米:多做內部放映,不能進入觀眾廳。
攝影機35毫米:放映場地為幕寬為觀眾廳長度的五分之一。
『叄』 普通膠卷的尺寸規格
常見的膠卷有120膠卷和135膠卷。
經常用的是135膠卷,135膠卷適應於各種型號的135照相機。這種膠卷寬35毫米,長160~170厘米,膠卷兩邊有按規則排列的片孔。一般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卷。
120膠卷根據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於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3)正常電影的膠片多少毫米擴展閱讀:
膠卷的發展歷史
膠片,是一種製成影像物料。現今廣泛應用的膠片是將鹵化銀塗抹在聚乙酸酯片基上,此種膠片為軟性,捲成整卷方便使用,所以又稱膠卷,當有光線照射到鹵化銀上時,鹵化銀轉變為黑色的銀,經顯影工藝後固定於片基,成為我們常見到黑白負片。彩色負片則塗抹了三層鹵化銀以表現三原色。除了負片之外還有正片及一次成像膠片等等。
早期的膠片用玻璃作片基,19世紀晚期塑膠工業技術成熟,壓成薄片的塑膠片取代玻璃成為片基。
膠片以感光速度(din/ISO)來分別,由最低速之ISO25度至高速之ISO3200,一般來說感光度越低,畫質越細膩。最常用的膠卷為din21度/ISO100,其次是快片,即din24度/ISO200。其它速度的膠卷,由於價格,沖片技術要求特殊,在2000年左右數字攝影興起後,幾乎只有專業人士才會使用。但由於復古風興起的緣故,膠片又再次稍為普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膠卷
『肆』 拍攝電影所用的大膠片與小膠片有什麼區別
可放大倍數不一樣~~有點類似數碼相機的像素差距~
還有~~樓上的稱呼是錯的~~
膠片常用的有16MM和35MM
除此之外還有8MM,70MM等
電影一般是35MM的~~少數電影和多數紀錄片電影採用16MM的膠片~
『伍』 1秒鍾電影膠片長度是多少
16mm
@
24fps
=36尺/min
16mm
@
25fps=37.5尺/min
35mm
@
24fps=90尺/min
35mm
@
25fps=93.8尺/min
一般的一本35mm膠片400尺/121.92公尺
拍攝時間按24fps換算是4.44分鍾
按25fps換算是4.26分鍾
按常規的24fps拍攝計算每秒鍾約為1.41尺膠片
大概也就是0.43米
『陸』 電影影片的60mm 70mm膠片是什麼意思
電影影片的膠片分為16毫米 35毫米 70毫米三種,16mm已經停止使用了。35mm是目前用的最廣的,一般電影影片用的就是這個。70mm是IMAX影片專用。巨幕影片以後電影的趨勢。不過現在都是用數字機放電影,膠片就要淘汰了。在過兩年都是古董了,目前美國大型多廳影院已經沒有膠片放映機了,全數字化了。美國發行的影片都是數字版的,膠片的已經淘汰了。目前最火的電影《阿凡達》2D膠片版的是在國內數字轉成膠片的。
『柒』 拍電影的35MM膠片怎麼理解 還有8MM 16MM
35mm是指135膠卷的片身寬度(包括齒孔)為35mm,它的源頭是35毫米電影膠卷,,當德國研製出用35毫米電影膠卷的萊卡照相機後,就有按這膠卷寬度稱使用這種膠卷的相機為35毫米相機(非正式稱謂),沒有稱使用120膠卷的相機為60毫米相機的。
全畫幅數碼相機的感光器件和135mm膠片的大小一樣,都是24mm*36mm,因為面積比非全畫幅大,所以圖像質量相對要好,價格也較高
『捌』 我們平常用的膠卷為什麼叫35毫米膠卷為什麼也叫135膠卷
我們知道135相機的膠卷畫幅是寬36x高24mm,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齒孔總高度是35mm。
這種膠捲起源於19世紀末的電影膠卷,後來是德過人把它1924年(左右)用於萊卡相機並形成工業化生產,這就是最初使用35mm膠卷的相機。後來大家就公認把35mm膠卷稱為135膠卷,把用135膠卷的相機稱為135相機。
並非所有的35mm膠片都是135的,還有235,435的膠卷,後面兩種不需要暗盒的,裝片方式也不同
135膠卷的來歷。還得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談起,那時候德國研製出拍攝35毫米電影膠片的「萊卡」照相機後,
35毫米膠卷又叫「萊卡卷」,後來世界各廠生產用於拍攝35毫米膠片的照相機越來越多,「萊卡卷」這個名稱已不能適應了,於是就按膠卷的寬度改為「35毫米膠片」直到五十年代之後,為了區分35毫米電影膠片和照相機用的35毫米散裝膠卷,在膠卷盒上印有135的代號。這就是120、135膠卷名稱的由來。
『玖』 電影膠片的尺寸有幾種
電影膠片有六種,8.75mm、8mm、16mm、35mm、65mm和70mm。8.75mm和8mm膠片已淘汰,65mm和70mm膠片我國不使用,國外還在用。16mm和35mm我國正在使用,而16mm只用於彩色底片,正片不用,現在的發行拷貝全部使用35mm彩色拷貝,供電影院放映。本人的回答希望能使你滿意。
『拾』 拍攝電影為什麼用35毫米膠片呢是因為和人的正常視野相同的緣故嗎
和視野沒關系。所謂「與人眼視覺效果相同」一般指的是透視效果接近人眼,而透視效果是由鏡頭視場角決定的,人眼視場角約為45~50度,當感光元件的對角線長度和鏡頭焦距相同(或相近)時視場角就和人眼接近,所以透視效果最接近人眼。所以選用何種膠片與視野沒有關系。另外,拍電影並不是只用35mm膠片,小有8mm膠片和16mm膠片,大有65mmIMAX膠片。膠片尺寸越大畫質越好但是成本也越高,這兩個因素權衡之下35mm便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