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村裡/社區里最早可以看電影是什麼時候 早期電影一般是在什麼場地播放的誰出的錢是否需要購票 以前
我不是老農民,但是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我記得小時的電影全是在村子裡的打麥場或者村大隊部里看的!因為打麥場或者村大隊部里的空間大,空闊,村裡人晚上就去那看電影.通常這電影都是免費的,村大隊出錢,去的時候只要拿把扇子,帶上板凳就行了!而且渴了,還有賣冰糕的!一毛錢一根兒, 看完電影十點多,回家一睡!基本上也就是每年的夏天會放的場次多一些,其他時候就沒有了.最喜歡村大隊的那個老頭喊大喇叭了:"社員同志們,社員同志們,今兒黑界(今天晚上),村大隊放電影,成龍演的啊,趕緊來,趕緊來看電影來",現在想想,真的很是愜意!!!
『貳』 八十年代的農村電影放映員是一個非常吃香的工作,當時的工資是多少錢
在當時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農村放映員就相當於是一個公務員的存在,當時的公務員,可是非常牛的每個月按月拿工資,一個月可以領取四十多塊錢的工資在當時已經是非常高的收入了,在當時來說也算得上是一筆巨款,而且每放映一場電影還可以拿到提成,一個月總的來說可以說是收入不菲了。
七八十年代的農村人都還記得,當時農村非常流行播放露天電影,誰家小子娶媳婦都會安排一場露天電影,有時候村裡也會單獨請放映員播放電影,兩棵樹加上一塊白色的幕布再加上一台放映機一個白熾燈泡是當時獨特的風景,當夜幕降臨之前,周圍村子的小孩子都會拿著小板凳前往放映地點等著看電影!當時的物價比較低,就算是老師在當時工資也就才不到30塊錢一個月,所以能當上放映員就與進入,當時糧站工作一樣吃香,而且邀請放映的人員還會在家裡,准備上一桌的吃的,也就是會管放映員一頓飯,這在當時來說已經是極好的待遇了。
『叄』 誰知道連雲港市東海縣呂劇團,下鄉演一次多錢啊
金莎
概述
金莎(1983年3月14日-),中國大陸流行音樂歌手,上海人,是海蝶音樂旗下歌手。
影視作品
2002年 出演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飾演 藍菲琳
2003年 出演電視劇《幸福家庭》飾演 陳龍的秘書
2003年 電視劇《粉紅女郎》飾演 折磨胡兵的女明星(客串)
2004年 9月友情出演賀歲劇《命運呼叫轉移》飾演 米泓
2007年 首次獻聲電影動畫片為《東海戰》配音 7月1日新加坡上映
2008年 11月出演 情感勵志型 電視劇《幸福的眼淚》(飾演:何童瑤)
2008年 電視劇《大城市 小浪漫》飾演 孟小萱
2010年 電視劇《神話》 飾演 呂素 合作者:胡歌,任泉,白冰,張世,張萌,譚凱,陳紫函,張衛,一真,丁子峻
2010年 電影《財神到》和李智楠以「情侶檔」客串
『肆』 國家有送電影下鄉的扶持政策嗎具體的是那些
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是一種服務基層群眾的文化娛樂活動。國家扶持政策為:發放農村數字電影放映設備。農村電影公益放映場次補貼資金預算等。
『伍』 合江有下鄉放電影的嗎要多少錢
20元
『陸』 電影院放映一場電影大概要花多少錢
就如上所說,電費什麼的還真沒多少,大頭都在購買版權什麼的的。再者說了,放映一個片子,只有一個人看你也得放映,100個人看也是同樣的放映。難道會因為一個人而不放映嗎?雅酷卡看電影才只要18.6元。當然是有影院限制的。我去過博納、星美、保利DMC、百老匯,這些是18.6 其他的就不太曉得了。
『柒』 電影院包場一次多少錢
電影院包場的價格會根據城市,包場場地大小和具體包場用途進行考量,並沒有標準的包場金額。
例如周五、周六、周日是影院人流高峰時期,而節假日更是人流大高峰;周一到周日,18:00至20:30是黃金時間段。人流高峰時期和黃金時間段內,包場的價格會比其他時間段高很多。反之,工作日白天,價格會低很多。
如果不單是觀影,還有其他需求,比如放映一小段視頻(求婚或宣傳等),需要話筒和音響,需要在影廳門口布置。有的影院是需要收費的,收費價格也會受時間、影片、熱度等影響。
所以想知道具體的電影院包場費用,需要根據自行的情況同電影院市場部進行溝通協商來確定。
電影院包場的注意事項:
1、提前計算好費用
如果是在電影院包場,那就一定會涉及到包場費用的問題,而且這是一個比較現實性的問題,如果提前沒有計算好,導致超出經費計算范圍之外,會很影響進度。
2、時間控制好
電影院包長時間段需要控制好,避免因為超時或者影響後續電影播放而產生金錢糾紛。
『捌』 送電影下鄉,電影公司大概收多少錢一場
不收錢的,那些片子一般都很老,16MM的電影成本也不高。
『玖』 電影放映員工資
每筆開支都意味著重要選擇:1986年一名電影放映員的工資單 (
1986年的6月,我參加了工作.剛剛18歲,在四川省雲陽縣(現為重慶市雲陽縣)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工作,在宣傳股呆了兩個月,就被派駐到故陵鎮電影院,成為了一名電影放映員.那個時候叫做下鄉鍛煉.由於走的太匆忙,我的一箱行李還是同學梁銳第二天送到故陵去的.
我很清楚的記得自己的第一個月工資是56點5元.當時我的哥哥還在上大學,妹妹還在上高中.我們家三個孩子,竟然是我第一個出來謀生的.這一切因為我高中三年完全不學數理化,只喜歡文學的緣故.考不上大學,就要出來工作.
鎮政府的伙食很便宜,土豆一毛一份,炒肉或者粉蒸肉四毛一份.一天的伙食開支超不過一元.那時候的電影票價也才一毛二一張票啊.估計現在的人聽起來就象在聽上個世紀(還真的是上個世紀了)的故事.那個時候最喜歡出差,因為出差每天有5元的補助.
還是明細一下吧.
月基本工資:56.50元 副食補貼加洗理費等:8元 書報費5元 獎金:根據每個月的電影票房來分配 當時的電影院以及糧食部門等都是熱門單位,我大概每個月能拿到96元左右.
開支:
伙食:30元
其餘生活大概開支30元.
交通費用則每次都是用公差的機會回家,因此沒有消耗.
我很清楚的記得,我到電影院工作第一個月用剩餘的錢買了一套<中國古代十大悲劇><中國古代十大喜劇>選.這一套書我現在到還保留著.花了20幾元.
1987年春節,我還給上學的妹妹第一次給了壓歲錢.
從參加工作到考上電影學院,買書買雜志買磁帶,始終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最自豪的是參加工作的第三年,1988年,父母要把黑白電視機換成彩色的,我用自己的年終獎金解決了這個問題.
二十年過去了,工資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不太注意每個月拿多少錢.而在二十年前,每筆開支都意味著一件重大的選擇.或者回味那樣的生活,會帶給自己對物質和精神的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