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報如何橫著看電影

電報如何橫著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26 11:44:47

1. 小學生作文該怎樣審題

從大的方面是,初中作文命題有三種類型: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各種題型的審題各有不同。我先發給你關於初中命題作文審題的稿子吧!1、命題作文審題「三步曲」命題作文是作文考試常見的一種形式。四川省中考作文題目:以『意外的禮物』為題目,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記敘文,就是這類題目之一。作好命題作文的關鍵是審題,怎樣審題呢?簡單地說來,就是唱好「清楚范圍、明確重點、確定主題」的「三步曲」。首先,是「清楚范圍」。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清楚范圍是什麼,二是清楚范圍有多寬。清楚前者,是為了作文「切題」,不「切題」的作文,無論寫得怎樣精彩,都是不能及格的。清楚後者,是為了在最大的范圍內選擇最熟悉、最有感情、最有體會、最有意義的材料來寫。在這兩者中,大多數同學是注意了前者而忽略了後者。對於「意外的禮物」,他們都清楚它的范圍是「寫禮物,而且是意外的禮物」,卻不清楚它的「范圍有多寬」。他們一般只是簡單想到了「本以為得不到卻得到了的禮物」是意外的禮物;「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的禮物,結果得到的卻是另外的禮物」是意外的禮物,而沒有去深想,除了這些以外,還有稱得上「意外的禮物」的嗎?如果仔細地去想,就會發現,能稱得上「意外禮物」的還不少呢!意外的人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在意外的時間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在意外的地點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因意外的原因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用意外的方式送的禮物是「意外禮物」……而且,這意外的「禮物」還可以是物質的:一張畫、一本書、一件衣服、一塊蛋糕……;也可以是精神的:一句話、一個道理、一種情感、一種精神……怎麼樣?范圍夠寬的了吧?然而,可千萬別到此為止啊,這些,還只是在題目的「內部」做文章,如果我們再到題目的外部去開拓呢?那裡,還有一片廣闊的天地!題目沒有限制「意外禮物」是「誰送給誰」的,因此,它可以是別人送給你的,也可是你送給別人的,還可以是別人送給別人的。而這別人,可以是父母老師,也可以是朋友同學,可以是領導,可以是鄰居,還可以是不認識的人;可以是男,可以是女……題目沒有限制時間,因此,這「意外禮物」可以是孩童時代的,可以是小學時候的,可以是初中日子的,甚至可以是昨天的,就在此刻考場上的……題目沒有限制「禮物」一定要是使人感到高興的,題目沒有限制「禮物」一定要是給個人的……這是多麼寬廣的范圍啊!在這么寬廣的范圍中,你還找不到「熟悉的、有感情的、有體會的、有意義的」材料么?為什麼要「清楚范圍」?就是要在題目允許的范圍內,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的作文材料。這,是寫好作文的基礎。找好了作文的材料,接下來就該是如何使用這些材料的問題了,譬如炒菜,找好了肉,找好了菜,找好了作料,可哪樣該多,哪樣該少,哪樣該次,哪樣該主呢?這就是命題作文審題的第二步:「明確重點」。「意外的禮物」這個題目,「意外的」顯然是重點,就是說,作文時,不要在「禮物多少、輕重、貴賤」等上多費筆墨,而要在「為什麼是意外」的上狠下功夫。如果說,你要寫的是「本以為得不到卻得到了的」意外的禮物;「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結果得到的卻是另外的」意外禮物的話,這功夫首先可以「狠下」在「本以為得不到」和「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的禮物」的記敘和描寫上,「得不到」的理由越充分,「卻得到了」的結果就越「意外」;「本以為會得到這樣的禮物」的理由越充分,「結果得到的卻是另外的禮物」就越意外……其次,這功夫還可以下在「更意外」上,禮物本來已經是意外的了,如果再加上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時間意外的地點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這禮物不就意外到家了么?像「意外的禮物」這樣的定語和中心詞偏正式結構的題目,重點是定語的時候較多,如「難忘的一天」「助人為樂的人」「可愛的動物」的重點就在定語「難忘的」「助人為樂的」「可愛的」上面;當然,也不是全是這樣,「家庭風波」「我的悔恨」的重點就在「風波」「悔恨」上。有了作文的好材料,又知道了該在哪兒下功夫,審題就大功告成了?不是,還有重要的一步:「確定主題」。所謂「確定主題」,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你對作文中寫的人和事抱什麼樣的感情,講述這些人和事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如果「感情」不健康,「目的」不正確,那材料越「好」,功夫越下得狠,作文離成功就越遠。比如,有這么一個材料:課間,一個男同學對剛轉到班上不久的一位女同學說:「外面一個人讓我帶個小盒子給你,說是祝你生日快樂,」女同學說:「今天不是我的生日啊!」男同學說:「管他呢,打開看看吧!」盒子打開了,裡面是一條嚇人的蜈蚣,女同學嚇得大叫起來,原來,是那個男同學在惡作劇。材料中的「禮物」,真可謂是「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時間意外的地點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意想不到的禮物」,用它來寫「意外的禮物」真是太合適了。用這個材料寫出來的作文是不是就是好作文呢?這就要看主題是如何確定了。如果是贊美男同學的「聰明」,嘲笑女同學的「膽小、愚蠢」,作文失敗無疑;如果是主題不明,就像前面的文字一樣,只是對事件作平淡的記敘,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作文就無成功可言;如果主題是對男同學的批評,對女同學的安慰,呼籲玩笑要文明,要有度呢?作文就是成功的了。從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確定主題」的重要性。同學們,給自己的作文確定一個好的主題吧!什麼樣的主題是好的主題呢?作文記敘的人、事有意義,作者的感情健康、積極、向上。自然,人、事越有意義,作者的感情越健康、積極、向上。主題就越好。然而,主題是源於材料的,我們要從材料中去挖掘,提煉好的主題,如果不顧材料去給作文硬安強栽什麼好的主題,那就是弄巧成拙了。唱了這「三步曲」,就可以列提綱作文了。別以為這樣做會浪費時間,它可是磨刀不誤砍柴功啊!【成功作文】意外的禮物林海我一直在尋找一個人。四冊期末考試時,不知怎的,全班總分第一「三連冠」的我,一下子摔到了十一名。羞愧、煩惱塞滿了我的心,「三好學生」肯定泡湯了,班長肯定當不成了,最使我難堪的是我在「三連冠」之後誇下的大話。在我拿下「三連冠」的時候,我真是忘形了,我誇口說,我要拿下初中六期期末考試「六連冠」。而今……同學老師會怎樣說我呢?那天,剛剛看到了分數,尖嘴黎劍就嘲笑地喊:「咱們班長這回一下考了兩個一名,提前實現『五連冠』啦!」在學校里煩,回到家裡更煩。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叔叔、嬸嬸沒完沒了地輪番轟炸:「失敗了要振作」,「挫折面前別灰心……」真把人給煩死了!振作,振作,振作就能把十一名變成一名嗎?不灰心,不灰心,對我今天的處境有用嗎?我把自己關在寢室里,誰的面都不想見,誰的話都不想聽!聽說姑爺出差回來了,肯定有會來說教,天啦,饒了我吧!正想著,門外響起了媽媽的聲音:「海海,開開門,有人看你來了。」「不要,不要,我不要!」沖著門外,我大聲地喊:「要振作,別灰心,煩死人了!」門外的人嘀咕一陣後走了,姑爺的脾氣什麼時候改了?來的人不是姑爺?那是誰呢?接下來,我過了兩天平靜的日子,第三天剛起床,就聽見有人喊:「林海,電報!」我的電報?誰給我發電報?我跑出去,滿懷狐疑地從郵遞員手中接過電報,果然是我的電報,上面寫著:「早知道你是個振作不起來的東西,如果你能再考第一,我手板心裡煎魚!」我差一點沒有跳起來。什麼,我振作不起來?什麼,我不能再考第一?我偏要振作給你看,偏要再考第一,叫你手板心煎魚!想到這兒,我又看了一眼電報,電報上沒有署名。沒關系,我會找到這個人的。我想。我彷彿變了個人。第五期期末考試,我又考了第一。至今,我仍迫切地希望找到這個人,不過,我不是想讓他手板心煎魚,而是要感謝他,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是他,給了我一份最珍貴的禮物——一劑清醒劑。這個人是誰呢?(選自《讀寫園地》)【評析與點撥】這是一篇成功的習作。首先,小作者「清楚」了題目的范圍,在題目允許范圍內選到了典型、恰當、新鮮的材料,作文尚未動筆,就已先勝一籌。其次,小作者明確了題目的重點,在「意外」上狠下了功夫。作文中的禮物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不是讓人產生愉悅的,而是讓人警醒的,而且還是意外的人在意外的時間意外的地點因意外的原因用意外的方式送的,真是夠意外的了。如此意外而又合情合理,實屬不易。第三,這這篇作文的成功,還因為它有一個「不能因一時一事的失敗和挫折而灰心喪氣,不能自拔」的健康、積極向上的主題。顯然,它的成功,審題審得好是主要原因之一。同學們,作文考試時,好好審題吧!

2. 經常看到電影里有用電報傳送信息,但是電報具體怎麼用

報按通信方式分為有線電報和無線電報,又分明碼和密碼電報。有線電報多是明碼,是通過載波電路,竄連發報和收報兩個終端機械,用脈沖信號將0--9十個數字,以每四位不同數字組成一個電碼,每個電碼表示一個完整的漢字發到對方,收報方按照電傳打字機上收到的電碼,由人工再翻譯成漢字(後來由機械直接打出漢字),再由電報投遞員送到收報人手中。密碼電報多用與軍事,地震,防洪,救災等野外作業,它是由事先制定的密碼作為信號,多以長短不一的「滴 答」按鍵電訊聲頻表示某種意思。
無線電報一般雙方只要對上頻率,可以實現當場通話。但有線電報則需要通過發報人填寫電報稿紙,報務員核對並翻譯後上機發報,電路傳輸,收報電傳機列印,收報員派封,投遞員投交等環節。如果收報人在縣以上城區,從發報到收到電報,最快需要兩小時。如果收報人在農村,從電報局到農村這段距離一般都是按平常信件投送的,時間就很難保證了。所以,電報現在早已被淘汰了。
電報掛號在過去一般是用於通信量大的單位使用,由申請單位到電報局申請,電報局給你編一組四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的號碼,這個號碼就代表這個單位的名稱。以後,凡是發給這個單位的電報,可以不寫單位名稱,只寫那四位號碼就可以知道電報是給那個單位的了,可以省去單位名稱的電報費用了。因為電報是按字數多少計算費用的。早期的普通電報每字0.07元,加急電報每字0.14元。
電報是1897年由歐洲人傳到我國的,在使用了近百年後,隨著電話的普及,通信速度大大提高了。現在,除了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無線通信電報外,電報這個曾經為人類服務了一個多世紀的古老卻又現代的通信手段,已經談出了人們的視野,留下的只可能是後人去贊嘆前人的偉大了。

3. 國內如何使用電報聊天軟體

使用Telegraph並不需要帳號。用戶只需訪問這一平台,隨後輸入聊天內容即可。

4. 二戰時候他們發的電報就一直點著一個鍵是怎麼打

這個叫「摩斯電碼」。(也可以譯為下面那位說的莫爾茲碼)


摩斯電碼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這種信號代碼,可以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等。它由美國人艾爾菲德·維爾發明,當時他正在協助SamuelMorse進行莫爾茲電報機的發明(1835年)。


最早的莫爾茲電碼是一些表示數字的點和劃。數字對應單詞,需要查找一本代碼表才能知道每個詞對應的數。用一個電鍵可以敲擊出點、劃以及中間的停頓。


雖然莫爾茲發明了電報,但他缺乏相關的專門技術。他與艾爾菲德·維爾簽定了一個協議,讓他幫自己製造更加實用的設備。艾爾菲德·維爾構思了一個方案,通過點、劃和中間的停頓,可以讓每個字元和標點符號彼此獨立地發送出去。他們達成一致,同意把這種標識不同符號的方案放到莫爾茲的專利中。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美式莫爾茲電碼,它被用來傳送了世界上第一條電報。


這種代碼可以用一種音調平穩時斷時續的無線電信號來傳送,通常被稱做連續波(ContinuousWave),縮寫為CW。它可以是電報電線里的電子脈沖,也可以是一種機械的或視覺的信號(比如閃光)。(就是長開燈-短開燈來回替換~~~不過間隔是很短的~~~)


下面是對照表,一長橫就代表要摁時間長一點


5. 原來的電報若果發錯字了怎麼辦一直很好奇,就看電影里的人一頓按,如果按錯了怎麼辦

無線電通信中有「通報用語",是專門用於無線電通信過程中的會話工具,通報用語一般由 英文縮寫組成,基本涵蓋了通信中所使用的詞彙。發報中若發現發錯了一個字母或數字, 馬上拍發錯誤符號 嘀嘀噠噠嘀嘀(..--..),然後重發正確字母即可。對方聽到錯誤符號後, 知道剛才所抄的字母是錯誤的,等發方重發時再更正。

6. 說說電報的原理

原理:電報信息通過專用的交換線路以電信號的方式發送出去,該信號用編碼代替文字和數字,通常使用的編碼是摩爾斯編碼。現在,隨著電話、傳真等的普及應用,電報已很少被人使用了。

歐洲的科學家在18世紀逐漸發現電的各種特質。同時開始有人研究使用電來傳遞訊息的可能。早在1753年,一名英國人便提出使用靜電來拍發電報。他的設想是使用26條電線分別代表26個英文字母。發電報的一方按文本順序在電線上加以靜電。接收的一方在各電線接上小紙條。當紙條因靜電而升起時,便能把文本謄錄。

(6)電報如何橫著看電影擴展閱讀

電報的發明,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開創了人類利用電來傳遞信息的歷史,中國1871年在上海秘密開通電報,1879年李鴻章在大陸修建了第一條軍用電報線路,接著又開通了津滬電報線路,並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

電報是通信業務的一種,在19世紀初發明,是最早使用電進行通信的方法。電報大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20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拍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

7. 關於諜戰片中拍電報的問題

都是約定發報收報時間。

8. 電報電報0怎麼打0怎麼打

這里有一篇關於電報的文章。現在沒有人再發電報了,聯系都靠微信和QQ。
在沒有手機且電話也不普及的年代,電報曾是傳遞信息最為可靠快捷的方法,占據通信領域達一個多世紀之久。自走上社會的那天起,我就與電報結緣,以後的二十餘年時間里,它像一位好友,一直陪伴在我身邊,誰又知不經意間,它漸漸遠去,如今哪個郵電局還有發電報的業務呢?恐答案難覓。
1970年初,匆匆初中畢業、實際上在學校沒上過幾天課的我被村辦小學招入,任民辦教師。到校第一天,我原來的班主任、此時的校革委會主任(相當於校長了)就把收發報紙郵件的活交給了我。沒錯,學校不是郵電局,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也不知道是自己主動承攬的還是村上分派的,那些年學校成了代投點。郵遞員把我們村的報紙和郵件往學校一扔了事,分發到單位及個人的活都是學校幹了。我們村子大,這些東西一天就是一大堆。
這活路繁瑣卻不難做,報紙和郵件整理好,由就近的學生放學後帶回交收件人。唯有匯款單包裹單及電報是要簽名的,這也容易,叫學生給收件人捎話,讓其親自來取。我記得,所有的電報外觀都是一模一樣的,裝在統一的信封里,外皮上印著深綠色的圖案以及「電報」兩個字。信件都是封嚴了的,而唯有電報卻概不封口。雖然有時候不免好奇,想知道電報的內容,但我從沒取出來看過。
一般來說,拍電報都是有重要而緊迫的事情要告知對方,及時送達是必要的,但也有誤事的時候。一天,一位收件人到學校找我,說他不知道電報的內容。待我翻看電文時,卻發現那上面全是阿拉伯數字,一個漢字也沒有。原來這是一封漏譯的電報。那一排排一行行的數字咱都認識,可到底是什麼意思,要說的是什麼事,就只有天知道了。
當然,這個謎第二天就被解開,因為發電報的人回來了。他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家探親,大包小包帶了許多。由於火車站離我們村還有幾里地,故通知家人「到站接」。家人破解不了電報,所以未能遵命,他下車後見站台空無一人,只得長嘆一聲,咬牙連扛帶提,走走歇歇,把那一堆東西搬運回家。不消說,該人大光其火。
那年代最流行的一個戲是《紅燈記》,廣播里天天都在放,以至於我們這些普通觀(聽)眾都可以一字不落的背出每一句台詞。當李玉和一家三代走上刑場時,敵寇鳩山仍在追問:「密電碼!」回答是「不知道」!這密電碼落在敵人手裡,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到了我抗日隊伍里,就能如虎添翼。我明白,我看到的電文上的數字就是所謂的電碼了,雖然不是加密的,可我也是「不知道」!如果我手裡能有類似於《紅燈記》中的電碼本,不是可以看懂天書般的電文了嗎?
電影院隔壁的閻良郵電局,平時大都是兩三個人在值班,有一個業務員專管收發電報。我見她接過發報人書寫的電文,拿起鉛筆,毫不思索,嘩嘩嘩地就譯成一組組的數字,似乎不費吹灰之力。當然了,經過我的努力,郵局同意售給我一冊《標准電碼本》,畢竟我還是給他們幫忙的嘛。
由於技術的限制,電報電文只能以數字或字母發出,數字都是四位,比如「讀者」這兩個字,以數字發就是「6236 5074」,而以字母發呢,則是「JFW HNE」.,句號是9975,逗號則是9976,如此而已。有了電碼本,我想再有漏譯的電報我就可以大顯身手了。不過可惜得很,上天一直沒給過我這個機會,我經手代發郵件的那些年裡,再也沒見過一封漏譯的電報。客觀的說,出現這種失誤的概率是極低的。
但電碼本還是派上了大用場。那時,拍電報的費用是每個字三分五,其中電報費三分,譯電費五厘,地址收報人姓名等都是要計費的,每封電報按20字起算。如果自己譯電,至少可以省下一角錢。一角錢是什麼概念呢?在當年,可以買二斤西紅柿,五斤大白菜,可以看一場電影,可以買兩支冰棍,兩個饅頭,十三塊水果糖。我從郵電局買了一本電報紙,每本100張,每張一分。當然,如果你在郵電局發報,這張電報紙也是要出錢購買的。
從此,我開始為鄉親們擬電報,譯電文。電文怎麼寫是很重要的,要以最少的字數最確切的語言告訴對方你要說的事情,有時候就得反復琢磨。電文擬好後我就直接在電報紙上寫電碼,漢字是從不出現的,鄉親們都很佩服,我也很有成就感。郵局值班的也很樂意收這樣的電文,顯而易見的是減輕了他們的工作量。無須叮嚀,這樣的電報只按三分計費。鄉親們省了錢,但是買電報紙的一分當然是我出的了。
那些年裡,村裡但凡有人要拍電報,多半會來找我,以至於電報紙買過好幾本。後來我離開學校到村上任大隊會計,和村民接觸機會更多了,擬電報譯電報幾乎成了分內事,電碼本就裝在身上,走到哪有人叫我,現場「辦公」,更為方便。
1981年,父親哮喘急性發作住進閻良141醫院,我發電告知北京的大姐,頭天拍去的電報措辭是和緩的:「父病重望歸」,商量的口氣。翌日根據病情發展,拍了第二封電報:「病危速歸」。連續兩封電報猶如兩道令牌,姐姐迅疾返鄉。那時,在紡織工業部工作的姐姐受命,正在組織召開一個全國性的紡織系統會議。趕到醫院,了解了父親的病情後,姐姐在病房起草會議通知,要我幫她去郵局拍發。我記得,收電人均為××省紡織工業廳×××,電文是:××會議×日在上海×地召開你省可派×人參加,後面署的是我姐的名字。如果署單位名是要蓋公章的,署個人名則悉聽尊便,那時無身份證也勿須驗看證件。同樣內容的電報一共有十幾封,都是姐姐離京前未來得及通知的。盡管這次的電報費由單位報銷,我還是按習慣都譯了。當我把一厚沓書寫整齊的電報紙遞給郵局的業務員後,她盯著我看了又看,但還是沒吭聲的把單子接下了。
讓人刻骨銘心的是,就因為在醫院的這次譯電,弄丟了電碼本。父親十幾天昏迷不醒,緊張忙亂中不知道我把這心愛之物弄哪裡去了。後來,我又另買了一本電碼本,並一直珍藏到現在。
1986年,我在西安一家公司任職。這年冬天,我和經理去河南焦作聯系一筆業務,那邊的一家蔬菜公司很熱情,願意幫我們組織貨源。從河南離開後我們直接回了閻良老家。一周後,當我們大隊人馬按照約定興致勃勃、志得意滿的赴焦作提貨時,卻撲了個空。如此興師動眾而來,卻落得兩手空空而歸,我們自然憤憤不平。對方並無歉意,說我們走後他們即組織力量尋找貨源,方知道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說給我們拍過電報的呀!他們拿出電報底稿,我們看時,上書:「無貨勿來」。看來怨不得他們。他們把電報拍到了西安的公司,而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閻良,且從閻良直接動身去的河南。
1990年、91年,父母相繼去世,我們分別拍了唁電,通知外地的親屬回家奔喪。誰想這也是和電報這個老朋友的最後一次握手。此後,我再也沒有拍過一次電報,再也沒有人為此事找過我。唯有當年用過的電碼本,悄無聲息的、默默的回憶著往事。
這段經歷使我養成的習慣是:無論在寫什麼文字時,皆如當年擬電報一般,力求簡練,惜字如金。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我視若仇敵,那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
1843年,電報機的發明者塞繆爾·莫爾斯向巴爾的摩發送了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報,電文內容是《聖經》中的一句話:上帝啊,你創造了何等的奇跡!如今,電報離我們遠去,我同樣要說:人類啊,你創造了何等的奇跡!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9. 看到早期電影裡面發電報,電報員手指不斷地摁那個東西就把電報發出去了原理是什麼

電報的原理是在發射設備的載波控制上利用「開關」(電報的電鍵)來控制載波的輸出的長短和數量,還有輸出的間隔時間;這樣在某個「單位時間里」就可以輸出一組開關信號。習慣上把簡訊號稱為「嘀」,把長信號稱為「嗒」,這樣由若干個由「嘀--嗒」組成的信號稱為「電碼」,再由規定的電碼組成「電文」,由載波向空中發射,接收方用接收機接收後再翻譯成電文,就完成了電報的發送過程。例如:S在在電碼上,對應為「嘀,嘀,嘀」;O在電碼上對應為「嗒,嗒,嗒」,這樣國際呼救信號「SOS」的電碼就是「嘀嘀嘀---嗒嗒嗒---嘀嘀嘀」了。電報從發射到接收理論上是和電的傳播速度一樣的,主要時間耽擱在呼叫接收方和翻譯電文上面。
現在很少用來作「民用」了,因為這不容易普及。
電報掛號是以前指類似於「掛號信」的通信方式。
以前的電報我好象記得是7分錢一個字,加急的是0.14元一個字吧,這么貴就是以前的通訊不發達,在這電報通訊中需要人工干預的地方多所造成的。

10. 電報怎麼用啊 我沒見過電報 它類似於電話傳真嗎(我只是常在革命電影上看見一個勁的哪哪哪發來電報)

應該不是吧,我覺得應該是一種類似於密碼的用來傳遞信息的東西。電影裡面不是有人頭上戴著耳麥還按那個嘀嘀嘀響的小東西嗎,那個應該就是用來發電報接電報的吧。既然是革命電影那就不太可能是直接的文字信息,那樣一旦被敵人攔截就完蛋了,應該是跟摩爾斯密碼差不多的。

閱讀全文

與電報如何橫著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麵包香腸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277
電影情人免費播放 瀏覽:997
兩筐蘿卜買媳婦兒是什麼電影 瀏覽:394
免費電影兵符 瀏覽:658
周傑倫有多少部電影 瀏覽:66
好看民工電影 瀏覽:83
馮小剛好看的電影 瀏覽:508
比較好看的流感片有哪些電影 瀏覽:354
什麼小說電影好看2015 瀏覽:962
蘋果怎麼導入電影 瀏覽:69
有哪些恐怖韓劇電影排行榜 瀏覽:921
有啥好看的戰爭電影 瀏覽:552
十部最好看免費的電影 瀏覽:392
大鍋蓋怎麼沒有電影頻道 瀏覽:153
如何賞析一部電影的主題 瀏覽:252
巨蜥電影完整版國語免費 瀏覽:698
我的世界微電影模組怎麼下載 瀏覽:129
小蠅電影免費觀看 瀏覽:970
美女總裁與保鏢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04
國外的校園電影有哪些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