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聲片時代出色的女演員舒綉文,因出演一江春水向東流轟動海內外
舒綉文是安徽黟縣人,在20世紀30年代初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月花劇社、春秋劇社、上海業余影人劇社等團體。民國30年參加中共組織的中華劇藝社,先後演出《棠棣之花》、《虎符》、《天國春秋》。抗日戰爭勝利後,參加拍攝《一江春水向東流》。1949年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後隨軍南下。1957年調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曾成功地塑造了《駱駝祥子》中的虎妞、《關漢卿》中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莉亞等藝術形象。
1915年舒綉文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一個清貧的教師之家,6歲時隨父母遷居北京,1929年因家境困頓,從中學輟學,當過舞女,端過盤子,吃過苦中苦,當過人下人。因為一次失敗的跑龍套的經歷,挨了一個耳光,使她發狠要做一位真正的演員。從此時開始,一直到我們看到《一江春水向東流》中的那個個性豐滿的「抗戰夫人」,這其中的艱難是不可想像的。
1947年的時候全國評出10部優秀影片,舒綉文主演的兩部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名列第一,《裙帶風》名列第三,她也被評為當年的「最出色的女演員」,而更讓觀眾難忘的是她站在人藝舞台上的風采,她飾演的神采飛揚的虎妞,深明大義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莉亞,以及那個沒有一句台詞的打字員等眾多角色。
舒綉文在銀幕和舞台塑造了近百個不同形象,無論是演賢惠善良的女性,還是潑辣的交際花,演誰像誰,演誰是誰,她在演藝界獲得「性格演員」的美譽,成為海內外聞名的大演員。上海昆侖影業公司准備重點拍攝《一江春水向東流》,該影片通過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反映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前後的 社會 生活。編導蔡楚生與鄭君里將劇本交到舒綉文手裡,邀請她出演「抗戰夫人」王麗珍。
舒綉文沒有一個名演員的條件:個子矮小,不漂亮,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僅僅是小學文憑。她不是憑借美貌,不是憑特殊的人脈關系,而是憑借著認真的學習,憑借著吃得起苦,憑借著一份認真,憑借著超超常人的實力,扮演了一個個光彩照人的角色,從而獲得了巨大成功。
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轟動海內外,成為中國現代電影的經典之作;舒綉文扮演的「抗戰夫人」王麗珍,似奇葩盛開,如煙花璀璨,給電影增添了無與倫比的奇異光彩。對於這樣一位傳奇女子的死,因為太令人傷心,人們並不太願意回憶,卻又無法忘記她塑造的一個個極富光彩的角色,於是只能搖著頭嘆息。歲月匆匆流逝,舒綉文在中國銀幕上塑造的形象,始終散發出無可替代的光芒。
2. 誰能詳細介紹一下中國電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問碧空星光幾度 尋心中百年夢影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繁華與蕭條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是一部寫也寫不完的傳奇;他們是膠片的情人、銀幕的伴侶;他們的面孔,濃墨重彩地浮現在過去100年的電影菲林中,並且在未來能夠想見的100年裡,仍將顛倒眾生——他們,就是百年銀河星漢中最耀眼的百顆星,讀者心中最完美見證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報年度特別策劃,囊括中國電影100年的大型專題報道「誰有資格代表中國電影百年」,今日塵埃落定。以下是我們嚴格按照票選結果,統計出的讀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國電影百年的100名電影人。
1、鄭正秋:
中國電影事業的拓荒者,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
他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的編導者,最早倡導電影應成為改良社會、教化民眾的工具。他編導的影片,開拓了一種以通俗家庭情節劇為核心的中國社會片模式。
2、黎民偉: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中國電影之父。
黎民偉是香港電影集編、導、演於一身的第一人,被視為「香港電影之父」。他拍攝的《莊子試妻》不僅是最早的香港電影,還成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國影片,開創了電影輸出的先河。
3、孫瑜:
系統接受西方電影教育的「中國第一人」。
孫瑜曾被譽為「電影詩人」,是中國早期電影中罕見的一位作者型導演。他拍攝的《故都春夢》、《野草閑花》等多部影片,為中國電影提供了新的審美方式,使中國電影開始引起知識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國默片時代的無冕「影後」。
《野草閑花》中,她唱出中國電影第一聲;她的《神女》成為中國默片時代最高峰;「全能演員」、「中國的嘉寶」,這些美譽都屬於她。阮玲玉已成為一個象徵,凝固了一個有關藝人尤其是女星與坊間流言的永恆話題。
5、金焰:
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帝」。
上世紀30年代,「電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與當時影壇上「油頭滑腦」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銀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稱當時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費穆:
被長久遺忘的電影大師,「人文電影」的開拓者。
費穆是導演中的學者,最早提出「中國電影只能表現自己的民族風格」。從《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費穆以其中國式的電影思維方式和觀念手法,為人文電影的後繼者勾畫出一張明晰的藍圖。
7、胡蝶: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明星。
從默片到有聲片,由普通話片到粵語片,胡蝶成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第一部左翼電影《狂流》。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國電影史上最具天賦的「千面人」。
作為戲劇明星,他曾被譽為「舞台千面人」;作為電影藝術家,他集編、導、演於一身,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多個「第一」;他還曾出任新中國第一個電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廠長,是新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
她是中國第一代現代歌舞演員。一部《漁光曲》讓觀眾記住了飾演漁家女「小貓」的女演員王人美,健康活潑、青春煥發的形象一反當時充斥銀幕的「病態美」。
10、趙丹:
最早集明星與演員於一身的表演大師,代表了中國男演員的高峰。
趙丹是中國電影的一張經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強調個人體驗,借用戲曲、國畫等傳統文化觀念表現角色,反對教條地學習挪用西方表演理論,為中國表演理論提供了大量可借鑒的依據。
11、周璇:
舊上海的文化商標,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娛樂巨星,罕見的傳奇偶像。
短暫的一生中,周璇出演過數十部影片,錄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稱橫跨歌影兩界的天後。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師級人物,卻以其自身特有的氣質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也為銀幕上的中國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個審美上的經典範本。
12、吳楚帆:
華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師。
由1935年從影,至50年代拍粵語片,吳楚帆在每個時代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堪稱方法演技派大師。
13、白光:
電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風騷妖媚的壞女人,號稱「一代妖姬」、「傳奇女子」。她還是第一代華語流行歌壇的代表人物,與眾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語鶯聲的三四十年代恰似萬綠叢中一點紅,奪目而迷人。
14、上官雲珠:
中國第一位性格演員。
「情於中,形於外」,上官雲珠戲路寬廣,敢於嘗試各種角色,還都演得准確傳神。
15、舒綉文:
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員。
從配音小角色摸爬滾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現在銀幕上,就反射了太強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風韻之美、愉悅之美……人們評點那個年代的舒綉文用盡了華美之辭。
16、陶金:
第一個飾演周萍的演員。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導演領域中均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他導演的戲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貫》最負盛名,該劇曾以「一出戲救活一個劇種」而名揚全國。
17、白楊:
戰後中國影壇最有聲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國電影史上,白楊一直是具有傳統美德的中國賢妻良母式婦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電影,她還是40年代中國話劇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當是在由魯迅作品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飾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銀幕上東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東方維納斯」之譽的秦怡,上世紀30年代就被稱為抗戰大後方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銀幕後又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為單調年代裡動人的亮色。
19、王丹鳳:
50年代引領社會風潮的美麗「護士」。
初登銀幕,便人稱「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灘風光一時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經典的《護士日記》,只因這個名叫簡素華的護士太美麗,一度令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
20、英若誠:
20世紀後半葉中國戲劇表演藝術的一個品牌和瑰寶。
表演藝術家,戲劇理論家,翻譯家,文化官員—英若誠堪稱一位「奇才奇藝」的藝術家。在電影《白求恩》中飾演的翻譯大獲成功,他一生塑造了無數個人物,其中許多已成為我國戲劇表演史上的典範;此外,他在戲劇翻譯領域更取得了無可替代的成就。
21、於是之:
北京人藝藝術風格和具有中國氣派的表演藝術的傑出代表。
於是之被公認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詩意的平民藝術家。以他為首的北京人藝同仁參與拍攝的話劇電影《茶館》等,在世界劇壇為中國的表演藝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22、石揮:
最有君王氣質的表演「鬼才」。
中國電影百年的歷史上,並不缺少循規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揮這樣「離經叛道」的鬼才卻屈指可數。曾是叱吒舞台的「話劇皇帝」,他自導、自演的根據老舍小說改編的影片《我這一輩子》,更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被稱做「平民史詩」。
23、崔嵬:
獨具中國「血性」和豪邁之氣的電影人,中國電影史上一員巨匠。
作為演員,老舍贊他是與金山、趙丹齊名的中國最優秀男演員。作為導演,他是大氣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帥」中也獨占鰲頭。
24、任劍輝:
有「戲迷情人」之稱的粵劇名伶,香港懷舊文化中不斷被重復塑造的人物。
作為香港20世紀最獨特的文化符號之一,任劍輝20歲便女扮男裝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來得風流倜儻,口口聲聲稱她為「戲迷情人」的幾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稱雄舞台,還稱雄銀幕,一生參演粵劇電影300部,前後40年無人能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員。
25、於洋:
鐵打鋼鑄的中國硬漢的銀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遠的的「虎膽英雄」。
從演員到導演,從劇團團長到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從演電影到拍電影,從拍電影到審電影,於洋的一生可以說是新中國電影史的縮影。
26、於藍:
中國電影中革命婦女形象序列的締造者。
於藍所塑造的中國革命婦女形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人物序列。尤其是對「江姐」的演繹讓她達到了表演事業的頂峰,從某種意義上說,於藍就是江姐的代名詞。
27、田華:
新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縮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華和白毛女已經成為一種記憶的符號,深刻地印在了腦海中。她藝術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電影從觀念到實踐的一個縮影。
28、葛存壯:
北影「反一號」,中國電影史上「五大壞蛋」之一。
葛存壯演了一輩子反派戲,演技已臻爐火純青,卻從沒獲得過任何獎項。他與陳強、陳述、方化和劉江被戲稱為中國影壇的「五大壞蛋」,堪稱無冕之王,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29、張瑞芳:
為新中國電影奉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喜劇形象——「李雙雙」。
張瑞芳曾是話劇舞台上聞名遐邇的四大名旦之一,從舞台到銀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鮮活生動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雙雙」,讓她達到電影演藝事業巔峰。
30、馮(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時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種儒雅和倜儻,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瀟灑氣質,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戰》中的高營長、《羊城暗哨》中的偵察員王練、《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謝晉:
中國電影的一面旗幟,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集大成者。
謝晉的電影,曾製造了一個「當代中國人集體審美」的輝煌歷程。自《女籃五號》開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一個時期的電影標志。雖然在整個中國電影史的代際序列上,謝晉被歸為「第三代」,但實際上他已完成了對時代的超越。
32、孫道臨:
影壇常青樹,中國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員之一。
有人說他是一位詩人,有人說他是一位文武兼備的演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還有人稱他為詩歌朗誦家和配音演員,而更多的人稱他為藝壇上的一棵常青樹。
33、王心剛:
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軍人」。
王心剛在銀幕上詮釋了一個又一個完美的中國軍人,「第一軍人」的地位至今無人逾越。「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曾經是中國大地上流傳甚廣的口頭禪。在人們對男人這個概念還很籠統的年代,他就已經提供了最佳的範本。
34、程之:
獨一無二的「南方特務」。
從藝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稱,被觀眾戲稱作「南方特務」;他還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許多經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極富魅力的聲音;他的相聲水平和京劇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曉棠:
中國電影界惟一一位女將軍,60年代的中國女性美的標志。
她曾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也是我國電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將軍。她曾給當年的影壇帶去一種揉合著剛強、靈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個年代,王曉棠就是中國女性美的象徵。
36、謝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銀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氣質特殊的一位女演員,雖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濃濃的書卷氣和小資情調卻難以掩飾。《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謝芳為我們留下了那個年代裡最經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國第一代話劇大師,電影史上有限的幾位能自成一體,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藝術家。
在銀幕與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幾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鄧世昌著稱。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並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某些原則和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特長,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內在美。
38、龐學勤:
60年代的「長影」頭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國影壇上曾經有個龐學勤。他曾是為數不多的幾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發,銳氣逼人,當之無愧的「22大明星」之一,風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國。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電影觀念的大師級人物。
在香港電影史中,李翰祥是一個不知從何說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銓等一批內地到港的電影人一道,為香港傳統電影觀念奠定了堅實基礎。他一生開拓多個電影類型,黃梅調電影、清宮片、風月片、喜劇片。他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發行股票,一生奔走於內地、香港、台灣之間,無意中促進了三地之間電影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40、夏夢:
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夏夢號稱「長城大公主」,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普通話片罕見的全能演員。其氣質神韻獨步影壇,後繼乏人,在老一輩影迷心中,夏夢是香港惟一可與奧黛麗·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讓人贊嘆不已。
41、黃宗洛:
中國演藝界的龍套大師。
粉墨一生,龍套為本。黃宗洛是藝壇黃氏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是影視戲三棲表演藝術家。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已有一百個,自詡為「百丑圖」。他以演配角為樂事,有「小角色之王」、「龍套大師」的美稱。
42、林黛:
迄今為止、惟一的四屆亞洲影後。
她曾經創下蟬聯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紀錄,至今無人能及。她的電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遠影響,如今香港仍每年舉辦林黛電影周。她的氣質高貴大方,被稱為香港電影永遠的女神。
43、胡金銓:
新武俠電影宗師,開創了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在中國電影的百年歷史中,像胡金銓這樣高度風格化類型的電影大家,屈指可數。他是第一個把武俠電影當作藝術來做的導演,其作品重現了中國山水畫中的抒情意境,開創出具有強烈詩化韻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俠電影類型。
44、張徹:
第一個將中國電影貼上「雄性」標簽的導演,開創暴力美學及陽剛派武俠電影。
張氏作品是當之無愧的雄性電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導演的《獨臂刀》,帶來了武俠電影史上的第二個黃金年代,以陽剛風格一舉挽救了香港電影的陰柔局面。「張家班」的出現,更使他成為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結幫組派」的電影人。
45、凌波:
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
在華語片歷史上,凌波絕對稱得上傳奇人物。她是香港黃梅調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戲曲片第一反串影後。當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訪台,萬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夾道相迎,造就了轟動一時的影界盛事。
46、盧燕:
第一代圓夢好萊塢的華裔女影星,中美電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盧燕的身上,沉澱著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蘊。她的表演能夠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質,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認為是好萊塢最具藝術修養的華裔演員。
47、狄龍: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條龍」之一。
他所樹立的大俠「味道」與「風范」,至今無人能出其右。人稱「標准大俠」的狄龍,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俠紅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龍的黃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轉型後,他的俠義豪情更成為香港江湖片的一張標簽。
48、李小龍:
叩開西方大門的第一位武者,中國武術和精神的象徵。
李小龍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絕響。他像彗星一樣開啟了真功夫的電影時代,真正將中國武術的神話帶到了世界影壇,不會再有第二個集哲人、武者、畫師、明星於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龍了。他的電影打破了導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訂制劇本、配合宣傳、動員票房的電影生產模式。
49、甄珍:
台灣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瓊瑤劇,成功架構起第一代瓊瑤女郎柔弱優美的角色氣質,紅遍東南亞,成為1970年代文藝片首席女星。
50、達式常:
銀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眾情人。
在銀幕上,達式常留給人們的總是親和的笑容、從容的風度。看膩了濃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們開始欣賞起達式常所代表的溫文爾雅、書生瀟灑。
3. 舒綉文的演藝經歷
1931年春,舒綉文獨身到上海謀生,在天一影片公司教國語,並在我國第一部蠟盤錄音有聲片《歌女紅牡丹》中擔任配音演員。後到集美歌舞劇社、五月花劇社、春秋劇社任演員。隨田漢等同志從事進步的戲劇活動,參加演出《戰友》、《SOS》、《梅雨》、《名優之死》等劇,並在上海、杭州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與此同時,舒綉文又簽約上上海藝華影片公司,參加拍攝了由田漢及陽翰笙分別主創的《民族生存》和《中國海的怒潮》兩部進步影片。1934年,舒綉文正式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三年內,她主演了《夜來香》和《新舊上海》並在《女兒經》、《劫後桃花》、《大家庭》、《兄弟行》、《四千金》、《熱血忠魂》、《清明時節》、《壓歲錢》、《搖錢樹》等數部影片中扮演角色。 抗戰時期,在周恩來、郭沫若的領導下,在重慶、成都等地的「中國萬歲劇團」、「中華劇藝社」任主要演員,先後在郭沫若、陽翰笙、曹禺、洪深、老舍、宋之的、馬彥祥等許多著名作家的劇作中擔任主要角色。在武漢、香港、廣州、重慶等地,舒綉文參加演出了《前夜》《中國萬歲》、《夜光杯》、《古城的怒吼》、《雷雨》、《霧重慶》、《殘霧》、《棠棣之花》、《虎符》、《蛻變》、《青春不再》、《走》、《戰斗的女性》、《天國春秋》、《黃花崗》、《山城的故事》、《閨怨》、《之子於歸》、《祖國》、《大雷雨》、《全民總動員》等幾十部進步話劇。她成為了重慶話劇「四大名旦」之一。
這期間,舒綉文還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好丈夫》、《塞上風雲》、《血濺櫻花》等影片。
八年抗戰,舒綉文把自己所從事的演藝事業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這段經歷,既是舒綉文表演藝術的黃金時期,也是她進步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 抗戰結束之後,1946年初,舒綉文回到上海,開始她藝術歷程最為輝煌的一次演出,那就是與白楊、陶金、上官雲珠等一起參加上海昆侖影片公司製作的經典影片《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拍攝。舒綉文在影片中成功地塑造了「抗戰夫人」王麗珍的藝術形象——是她的表演藝術日臻成熟的標志,至今仍產生著巨大的影響。這部影片也成為唯一流傳下來的能讓今天的觀眾欣賞到舒綉文精彩表演的一部傑作。為了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內在的思想感情,舒綉文靠的是勤奮和努力。她曾經說過:「演員要演好一個角色,必須熟悉角色的生活,了解她的職業,否則上台一舉一動,一招一式都會透著假,那稱什麼演員!」
此外,舒綉文還參加拍攝了《兇手》、《裙帶風》、《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野火春風》、《戀愛之道》、《春城花落》、《大梁山恩仇記》等影片。 新中國成立後,舒綉文從香港回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主演了電影《女司機》和《一場風波》,參加了《李時珍》的拍攝,並為《鄉村女教師》、《陰謀》、《無罪的人》、《母親》、《安娜·卡列尼娜》等外國影片進行配音。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動畫片《小貓釣魚》中的「貓媽媽」也是由她配音的,這一動畫片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今天的觀眾們仍然能領略舒綉文的配音藝術。
1957年舒綉文調入人藝,先後塑造了《駱駝祥子》中的虎妞、《關漢卿》中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麗婭等鮮明形象,還精心創造了《風雪夜歸人》里的女學生、《帶槍的人》里的打字員等不少小角色。她生前是國家一級演員,北京人藝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曾先後被選為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婦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委員,中國劇協和中國影協常務理事。
在「文化大革命」動盪的年代裡,從藝30多年的舒綉文於1969年3月17日過早地離開了舞台和銀幕,她對戲劇與電影藝術的卓越貢獻,將永存觀眾的心中。
4. 舒綉文的主要作品
《民族生存》(中國/藝華影業公司1933年出品/黑白/無聲)2001年6月20日出品
《女兒經》(中國/明星影片公司1934年出品/黑白/有聲)2001年5月31日出品
《劫後桃花》(中國/明星影片公司1935年出品/黑白/有聲)2001年9月5日出品
《夜來香》(中國/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5年出品/黑白/有聲)2002年11月26日出品
《新舊上海》(中國/明星影片公司1936年出品/黑白/有聲)2001年6月1日出品
《保衛我們的土地》(中國/中國電影製片廠1937年出品/黑白/有聲)2002年12月19日出品
《生龍活虎》(中國/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1937年出品/黑白/有聲)2003年4月25日出品
《塞上風雲》(中國/中國電影製片廠1940年出品/黑白/有聲)2002年12月19日出品
《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國/昆侖影業公司1947年出品/黑白/有聲)2004年10月20日出品
《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中國/大同影業公司1948年出品/黑白/有聲)2003年9月29日出品
《野火春風》(中國/大光明影片公司1949年出品/彩色/有聲)2001年5月14日出品
《戀愛之道》(南群影業公司1949年出品/黑白/有聲)
《女司機》1952年
5. 話劇「四大名旦」你知道嗎僅一位在世,被譽為世紀美人,她是誰
相聲演員高峰在社交平台上貼出了一張老照片,很多網友都不認識,也難怪,四個大老爺們湊一堆拍照,不認識他們的網友誰能往「四大名旦」上想啊。
最後,這些年來話劇市場也有了新變化,隨著開心麻花的火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話劇開始和喜劇劃等號,傳統的話劇市場逐漸萎縮,不知道什麼時候話劇舞台能再涌現出新的四大名旦來。
6. 風華絕代舒綉文,一生為戲痴迷怎麼晚年卻無人送終
舒綉文一度病重到昏厥過去,才被人送進醫院。舒綉文自知時日無多,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養子舒兆元,她曾試圖聯系舒兆元,可沒有被獲准。
等到舒綉文彌留之日來臨,舒兆元才接到回京探母的通知,但當他飛奔著趕到醫院病房的時候,舒綉文已經撒手人寰,臨死無人送終太過凄慘。
有人告訴舒兆元,舒綉文臨終前一直念叨著一句話:兆元啊,你怎麼還不來看媽媽啊?
回顧舒綉文的一生,可謂是曲折坎坷,嘗遍了人間的苦辣酸咸。她始終沒有讓自己放任自流,而是以強烈的進取心促使她不斷攀登到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她沒有獲得一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就連彌留之際,
也沒能和自己放心不下的養子見上最後一面。
7. 舒綉文的生平經歷是怎樣的臨終時有什麼放不下的事
其二:從舒綉文對其他人的態度來說
對於背叛自己,出賣自己的父母,舒綉文沒有心存怨恨,她剛剛在上海站住腳就把父母妹妹都接到上海的家裡。面對殘忍的父母,舒綉文的心裡只有包容和感恩。
對於自己的丈夫,哪怕後來他卸下來富家公子的外衣,僅僅作為一個普通底層人,舒綉文也從來沒有嫌棄過他。
不管自己的事業怎麼上升紅火,還是十幾年來如一日的愛他,哪怕最終兩人情斷分離,悲痛欲絕的舒綉文也從來沒有怨恨過他。
對於養子舒兆元,舒綉文工作再忙也從來沒有缺失過對他的陪伴,始終以母愛和親情滋養養子長大。這樣一個嚴於律己、善良包容的人,說她是偉人也不為過,又談何而來的自作自受呢?
回顧舒綉文的一生,可以說是無愧於任何人。雖然命運不公,使她坎坷一生,嘗盡人間疾苦,但她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與愛去面對身邊的人和事。舒綉文一生留下了數不盡的優秀作品,供後人欣賞,而她最催人淚下的一部作品,正是她以愛和血淚譜寫的人生。
8. 舒綉文的介紹
舒綉文(1915-1969年),女,中國傑出的話劇、電影表演藝術家,中國第一位女配音演員。安徽黟縣人,生於安徽安慶1代表作《一江春水向東流》。20世紀30年代初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五月花劇社、春秋劇社、上海業余影人劇社等團體。民國30年 (1941)參加中共組織的中華劇藝社,先後演出《棠棣之花》、《虎符》、《天國春秋》。抗日戰爭勝利後,參加拍攝《一江春水向東流》。1949年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後隨軍南下。1957年調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任演員。曾成功地塑造了《駱駝祥子》中的虎妞、《關漢卿》中的朱簾秀、《伊索》中的克莉亞等藝術形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9. 新舊上海(1936)年由舒綉文和王獻齋等人聯合主演的免費高清視頻鏈接誰有資源求分享
《新舊上海》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E9fOdgS1yPfkFOyE3gJNDg
導演:程步高
編劇:洪深
主演:舒綉文/王獻齋/黃耐霜
類型:喜劇/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36-05-01
片長:101
又名:NewandOldShanghai
故事發生在一幢破舊的公寓樓里,在這里住著六戶人家。絲廠職員袁瑞三(王獻齋飾)雖然已經被停職了,但好面子的他依然假裝成工作繁忙的樣子,就連他的太太(舒綉文飾)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相。孫如梅和俞連珠是在歌廳上班的舞女,雖然每天打扮的光鮮亮麗,但歌廳的生意非常的冷清,實際上她們早已經入不敷出了。
10. 為戲痴迷的舒綉文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的
舒綉文
舒綉文的一生用任何帶著"悲涼意味"的詞來形容,都是在侮辱她,她的一生就像是雲端生長的一朵俏麗花兒,隨著雲層起起伏伏,伴著閃電轟轟嗆嗆,卻依舊美麗旖旎的綻放著,從不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