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續集影片失敗或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通常來講,如果一部電影要拍續集的話,那就說明了它本身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至少票房應該極佳,因為借前部之東風,拍續集以謀錢財,根本是片商最擅長的伎倆!而作為續集的一個變種,拍攝電影「前傳」同樣也是目前蠻受片商青睞的重要斂財手段。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電影人之所以想到拍前傳,往往是因為續集實在拍不下去,但又不想放棄跟風賺錢的大好機會,才出此「下策」。要知道,多數影片在拍攝時並沒想到還要弄續集,因此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刻畫以及內涵張力的延伸都十分完整豐滿,劇情已沒有迴旋餘地,於是便把目光由展望轉到回溯一般續集會有以下類型:
1、 故事延續型。好似《教父》(《教父2》系一部比較出色既續集,系迄今為止奧斯卡評獎史上唯一一部獲得最佳影片既續集電影)、魔介三步曲(導演直程發話,如果你不看第一二集,你將不能看懂第三集)、哈里波特系列,無間道系列,呢D電影容易因為越來越拖沓既情節而逐漸被觀眾拋棄,好似星戰系列,越來越前既前傳,破壞曬整個系列既緊湊。
2、 連鎖型。同一人物在續集裡面面對唔同既其他任務,呢種類型大把續集:《蝙蝠俠》、《虎膽龍威》、《蜘蛛俠》、《X戰警》、奪寶奇兵三步曲等等,最經典既就系《007》了,從1962年至今已拍左將近20部,演員都換左幾次,甚至到以噶已經定曬型,演員造型,故事結構(次次最後都同個女人咩咩),風格基調都已經定左,好難再創新或者改變。而呢類型既續集最經典的失敗之作應該系《生死時速2》了。
3、 節外生枝型。同一班人物主角,利用第一集既創意或者角色本身既特點製作出更新奇好玩既劇情。好似《勇敢人的游戲》、《玩具總動員》、《小鬼當家》。呢類型既續集比較容易創新,容易拍出比第一集更出色既續集。
在千呼萬喚聲中,2001年的魔幻巨片《指環王之護戒使者》的續篇《指環王之雙塔奇謀》於2002年12月18日與早已經等得不耐煩的影迷們見面了。這也是最近一段時期世界影壇的一大亮點。在我的記憶中,還很少看到一部續集會受到如此眾多的期待。而它又在無形中讓我想起這一段時間續集電影熱潮。
對於好萊塢來說,拍攝續集電影已成為了一種習慣,乃至於一部成功電影如果不拍續集就會讓那些製片商感覺有什麼事情沒做一樣。實際上,續集電影是電影工業逐步發展後的產兒。由於電影產業文化在商品時代的廣泛推廣,開始從「藝術」的夾縫里走出來,成為一種供大眾消費的商品,各大製片公司的老闆為了從一部影片中賺取更多的利潤,於是就想出了拍攝續集電影這一省工省力的「好辦法」。他們或組織原班人馬,或另請高明,從原來正集電影中挖掘殘留下的商業賣點,並利用其原有的影響力,對其進行再加工、再製作,創造出一頓豐盛可口的快餐食品,來填充觀眾對第一集未消化完的飢腸。
在九十年代以後,科技水平日新月異,使得電影工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特別是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人們更多的是想從娛樂中尋求解放自己緊張的神經,以滿足自身的需求。因此,追求刺激、震撼就成為新一代電影人(尤其是好萊塢電影人)的主打方向,同時這也為續集電影的泛濫打下基礎。21世紀的閘門轟隆打開之時,舊原料再加工而成的續集片也蜂擁而起,成批的續集片堆積在觀眾眼前,一方面極大地滿足了觀眾的物質及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攪亂了人們的視聽,可謂喜憂參半。從近期成批上映的續集電影中,我們可窺之端倪。
『令人倒胃的半成品』
許多製片商急於求成,想憑借正集的金字招牌作幌子,於第一集還未在觀眾心中立足時便將續集拍峻,以求短期的市場回報。這樣做傷人又傷己,不僅自己很難達到預期目的,觀眾也會看了之後倒胃而對影片喪失興趣,導致影片在市場上的全線失利。此類電影的「傑作」包括《大白鯊》續集、《洛奇2-5》、《生死時速2:喋血巡洋》等等。最近的《美國精神病2》則將1999年的《美國精神病》徹底「顛覆」。整部影片成了一場嗜血無忌的殺人展覽。電影創作的原動力盪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次粗俗不堪的醜陋表演。對觀眾來講就是坑蒙拐騙,影片拍攝本身亦是一種毫無職業道德的舉動。另一部值得大家「關注」的影片是《萬聖節前夕:復活》。之所以要「關注」它,是為了提醒觀眾,當你在街頭巷尾嗅到它的氣味時,建議趁早走開,免得飽餐一頓後才發現是有人掛羊頭、賣狗肉、肉里摻水、水裡滴葯,弄得人上吐下瀉,最後連罵它一聲的力氣也沒有。而2002年上半年上映的《木乃伊前傳之蠍子王》與前面提到的兩部比起來要稍好一些。畢竟它的正集有些來頭,曾取得過不錯的票房成績,再有就是異域風光做伴,不至於讓人覺得太悶。你全可當它是一則孩提時的幼稚笑話,因為影片使人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初中時代,沉迷於那卡通式的暴力和毫無回味的笑料中。不過它的原料配方不錯,只是多了些胡椒、香精之類的東西,你不想消化不良的話就望食充飢看著它,無須吃下去。
『失效的成功法則』
有些電影,出土之前並不為人看好,但上映後大受歡迎。這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成功讓片商如獲至寶,著手策劃它的續集。由羅伯特·德尼羅、比利·克里斯托一庄一諧兩大巨星出演的《老大靠邊閃》(1999)在當年出人意料地獲得了票房與評論的良好口碑,而三年後的續集卻不盡人如意,好象所有精華已在第一集里用完,原先那些令人捧腹的化學效果到了續集里並沒有發揮和以前一樣的作用,給人的感覺不是第一集里的那種信手拈來卻又點點到位,而是生硬、刻板,沒有渾然天成的效果。2002年下半年公映的《特工小子2:失夢島》和《聖誕老人2》的票房還不錯,但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兩部影片都缺少一個豐富、獨立的劇本,情節發展拖泥帶水、一塵不變,人物設置簡單、枯燥,以失敗告終不足為奇。上述三部續集電影,要麼是讓幾個天才演員在一個白痴劇本里胡蹦亂跳,浪費資源;要麼是復製成功的創意,然後轉化為糟糕的結局。而《王牌大賤諜3:黃金會員》簡直就是失敗之集大成者。典型的惡俗廁所笑話肥皂劇,叫人怎麼看怎麼感覺不舒服。但片中對文化的顛覆和反諷還有些看頭,這也僅僅是把上一集里沒講完的話講完罷了。《精靈鼠小弟2》是部比較難定位的電影,無論是說它好還是不好,都會被人說三道四。如果說得抽象一點就是:這是一部不難看的電影,但與第一集相比,似乎顯得是畫蛇添足了。
『希望之作』
相對於前文提到的那些製片商來說,有些片商還是富有經濟頭腦、精明實惠的。這一部分人拍電影的目的也是賺錢,但他們會很細心地去製作。他們總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之後才將續集搬上銀幕。這些續集的正集往往又是具有一定轟動性的成功之作,如《虎膽龍威》系列(1987、1990、1995)和《回到未來》系列(1985、1988、1990)。雖說走的都是商業路線,但創作者不遺餘力地尋找合適的途徑去打造一個新穎的視聽空間。1997年公映的《黑衣人》以其緊張、刺激又不乏喜劇感的別致劇情設計征服了廣大觀眾。在五年的精心准備後,它的續集又粉墨登場。兩位主角仍是風頭正勁的威爾·史密斯和人老心不老的湯米·李·瓊斯。在這一集里,集合了更多的明星(我沒可以看到邁克爾·傑克遜的外星人造型)和更加勁爆的娛樂元素,並且配置了一名妖艷女郎,進一步擴大了影片的市場號召力,取得了相當好的商業回報。電影《紅龍》是經典恐怖片《沉默的羔羊》的前傳。但影片更接近於2001年的《漢尼拔》。而在敘事的層次感上,它與《漢尼拔》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事件發生、發展環環相扣,讓人產生壓抑感,到最後真相大白後又使人有一種莫名的傷感。這得感謝編導們在設計了一個精妙情節的同時,又營造了一個肌理豐富的人性世界,拔高了影片的心靈層次,深化了主題,並將其上升到社會學的高度,給人以震撼。另一部值得一提的作品是2002年初的《刀鋒戰士2》。這部續集無論是劇情發展、場面布置以及動作設計都全面超越了第一集。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刺激的中國式動作片,尤其是徐克式的動作場面拍攝調度。電影里誇張的風格,良好的視覺形象都將創作者的激情表露無遺。威利斯·史奈普甚至被塑造成一名西方古典式的英雄。當然電影中過於渲染暴力、血腥和沒有多少思想價值也是它難成大氣的主要障礙。
『續集極品』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相信這句諺語都聽說過,如果將上面提到的三種續集比喻成「小魚」或是「蝦米」的話,那麼接下來要提及的四部電影就是續集電影中的「大魚」了。
《指環王之雙塔奇謀》的第一部《護戒使者》在2001年叫影迷和行家大開眼界,贊美之聲不斷。片中那出神入化的特技、雄奇瑰麗的場面構成、不落俗套的表現手法和一個深刻的人類主題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雖然在奧斯卡評比中只得到四項技術大獎,但這絲毫沒有減弱觀眾對這部續集的期待。
幾乎與去年相同的時間,《指環王之雙塔奇謀》如約而至。事實上,《指環王》三部曲的締造者們為觀眾創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視聽空間,並為電影世界奉送上一部又一部劃時代的經典之作。本集延續了上一集里驚人的想像力,壯觀場面層出不窮,畫面質感豐富、絢爛。但它絕不是大場面無休止的堆砌,你會為其中的雄壯之美而陶醉。影片每一個精美場面都能輕而易舉地轉化為敘事動因,讓人為眼前的事物所信服。與第一部相比較,這一部的戲劇性更為強烈,人物也有點誇張,但絕不會流於卡通化。每個人物與原著描述的大同小異,故事發生的場景也相當逼真,敘事背景則更加黑暗,在某些地方由於加入了現代化的人文觀念而把托爾金原著中未被包容進的東西也包含其中。惟一令人遺憾之處是:我們還要等上一年才能看到它的結尾。
《哈里·波特與密室》與《指環王》相同,也是由暢銷全球的小說改編而成。原著小說在全世界兒童心中已確立了一個完美而高大的形象,電影拍出來自然備受青睞。《小鬼當家》的導演克里斯·哥倫布以善於營造溫馨氣氛和深入童貞世界而成為當今兒童電影的標志性人物。《哈里·波特與密室》延續了前一集的影象風格,依舊是充滿了奇思妙想、荒誕離奇。在視覺效果上更見大氣。劇情發展沒有太多的突破,還是在一個險趣並生的夢幻世界裡尋找與探索。但這對於天真的孩子們來說已經足夠了,他們希望得到的是一個刺激、新奇的童話之旅,製造「奇觀」是兒童電影的常勝法寶,《哈里·波特》系列在這一方面下足了工夫,精雕細啄的道具、變化多端的電腦特技、動聽悅耳的背景音樂,這一切都像是在對全世界成千上萬「哈里·波特迷」們招手喊道:「快來吧,在這兒會讓你們夢想成真的!」電影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影片上映後票房扶搖直上,入圍今年最賣座電影基本已成定局。
《星戰前傳2:克隆人的進攻》在《指環王》和《哈里·波特》的光環之下沒有了以往的生機。想想從前「星球大戰」系列上映時電影院門口人頭攢動的壯觀景象,再看看這一集「星戰」的票房,不免有種辛酸的滋味。也許盧卡斯在20年後重操舊業、大興土木,來拍攝星戰系列的前傳本身就是個錯誤。在這部電影里,沒有驚奇,沒有突兀,沒有光澤。全片敘述平鋪敘,情景狀態的剪切只局限於簡單的交代,猶如流水帳,沒有妙筆生花的敘事亮點。但不要忘了,電腦特技是盧卡斯的法寶,此回亦不例外。影片最後二十多分鍾的戰爭確是氣勢磅礴——大漠黃沙、荒野戈壁作為主戰場別有一番風味,令人心海澎湃。其規模上的大還表現在盧卡斯所創造出的空間感上:上有戰機、下有金戈鐵馬,近有高山、遠有荒嶺烈日遙相互應,使畫面不再像是以星空為背景那樣的單一、缺少層次。
《007之擇日而亡》是007系列的第20集。由於恰逢「007」誕生四十周年,因而本片也被作為是007系列的「獻禮片」。007系列是續集電影中雷打不動的極品。稱得上是續集電影的典範。世界電影史上還沒有一部電影能像詹姆斯·邦德那樣在銀幕上叱吒四十年而長盛不衰。在《擇日而亡》中,由皮爾斯·布魯斯南扮演的邦德仍然是儀表堂堂、風情萬種又身手不凡。情節還是走「世界路線」,撲朔迷離的線索、激烈火爆的場面,俊男美女相得益彰。最難能可貴的是女性角色——「邦德女郎」的形象得到了鞏固和提升,奧斯卡得主海麗·貝瑞的出色表演讓影片不再是詹姆斯·邦德一人的獨角戲,她把女主人公精明、勇敢的個性凸顯了出來,賦予影片以時代感。除此之外,在這部「獻禮片」中,我們找不到什麼新的突破,製作者還是追求感官刺激,甚至賦予邦德一些離譜的特異功能(如「龜息大法」),叫人忍俊不禁。
綜觀近期上映的續集電影,我們可大致了解當今續集電影的一些製作規律,譬如追求激烈、火爆,熱衷於拍前傳等。但其最終目的還是為了影片的商業性服務,畢竟像《教父》這樣的為了藝術而拍續集在現今是不現實的。更何況好萊塢所信奉的准則是:電影首先是一門工業,其次才是一門藝術,市場是最大的政治,藝術要為市場服務。這亦是好萊塢一直興盛至今的根本法則。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去被動地接受它,因為我們也是享受者,主動權在於我們自己。在未來的時間里,我們還在期待,《指環王》的終結篇、《黑客帝國2、3》、《007》的第21集……作為好萊塢商業策略的集中代表,續集電影讓我們有喜有憂,褒貶不一,從拒絕到鍾情,從厭惡到終身為樂,不一而足……
㈡ 拍電影是按劇情順序拍的,還是先拍完一個演員所有戲份在拍另一個演員然後剪輯拍的還是怎麼拍的
不是按劇情順序拍的,分很多場次,甚至分多個攝制組,只要演員角色不沖突,會同時拍好幾個戲份。你看到的是後期按順序剪輯出來的
㈢ 我想拍攝一部電影,需要的流程有哪些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准。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
小成本電影基本在1000萬人民幣以下,中型製作電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萬人民幣左右,大製作電影成本在8000萬元以上 。
國產小成本電影代表作《失戀33天》(約9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國產中型製作電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約3000-4000萬人民幣,不含宣傳費用),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代表作《阿凡達》(約6億美元,不含宣傳費用) 。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3)後半部演如何拍電影擴展閱讀
前期製作
在前期製作(又稱「前制」)時,必須將電影設計並規劃完成,成立製片公司和製片辦公室。整個製作計劃要由插畫家和創作藝術家進行視覺化,並製成分鏡表。也會事先估計製片預算以控制拍攝電影所需要的花費。
製作人(Procer)將會僱用以下工作團隊進行前制:
導演 Director - 主要負責電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電影中的創意部份。
助理導演(或稱「副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AD) - 管理拍攝計劃表,負責電影拍攝的其他工作後勤協調部份。
演員導演 Casting Director - 負責尋找適合劇本的演員。通常都需要進行演員的試鏡。主要角色必須很慎重的選擇,通常都依據演員的知名度和受歡迎的程度來決定。
場地管理 Location Manager - 必須尋找和管理電影的拍攝地點。大部分的電影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環境下拍攝,例如製片廠的攝影棚(Sound Stage);偶爾有必須在室外拍攝的部份,就必須出外景。
製片經理 Proction Manager - 管理製作預算和製作計劃。他/她也必須代表製片辦公室,向製片廠的行政部門或財務部門報告電影拍攝的狀況。
攝影指導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DOP) / Cinematographer - 負責電影的攝影部份。他/她必須和導演、聲音導演(DOA)和助理導演(AD)合作。
藝術指導 Art Director - 負責管理藝術部門,要進行拍攝場景的搭設、服裝設計,以及提供化妝和發型的服務。
製作設計 Proction Designer - 建立拍攝場景、服裝、化妝和發型的的視覺外觀和整體氣氛、感覺。和藝術指導一起進行這些東西的製作。
分鏡插畫家 Storyboard Artist - 負責繪制圖片,來協助導演和製作設計指導與製作小組溝通彼此的構想。
音效指導 Director of Audiography (DOA) / Sound Director (SD) - 負責整部電影音效的部份。他/她必須和導演、DOP和AD合作。
音效設計 Sound Designer - 創作電影所需的新音效。
作曲家 Composer - 創作新音樂。
舞蹈指導 Choreographer - 創作並編出舞蹈和動作,通常是在音樂劇中使用。有些電影也會有「武術指導(Fight Choreographer)」。
二、拍攝製作
在拍攝時電影已經被計劃好了. 製片公司和製片辦公室已經設立,製片人將僱傭以下一些人員:
導演、助理、製片經理、攝影導演、藝術導演、劇本作者、混音製作、音效製作、作曲人、動作編導
三、後期製作
影片編輯負責剪切影片. 運用現代視頻技術,電影錄像過程導致兩個分類: 一個貫穿於整個電影, 另一種則混合著視頻和電影片段.
在電影工作流程中, 原始膠片 (negative) 被沖印和復制到 a one-light workprint (positive) for 用於編輯和剪接.
拍攝技術:菲林拍攝、高清拍攝
㈣ 拍攝一部電影需要幾個步驟
1、首先是製片方找到一個願意投拍的劇本,與原作者簽署拍攝協議。
2、製片方尋找投資人,購買原著的拍攝權。
3、製片方尋找適合的導演、編劇等,組成劇組。
4、劇組成立後,編劇與導演編制分鏡頭劇本,副導演尋找演員,談好報酬;尋找合適的合作者,比如後期製作團隊、特技團隊等等。
5、投入拍攝。
6、後期製作,開展公映前的宣傳。
7、首映式。
8、公映。
9、分錢, 或者賠錢。
(4)後半部演如何拍電影擴展閱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為規范和改進電影劇本(梗概)備案和電影片管理制度,提高電影質量,繁榮電影創作,滿足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電影業健康發展,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對影片的內容和技術進行審查。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現有24個國家,先後舉辦144個電影節。其中義大利27個,法國26個,西班牙23個,三個國家共76個,占歐洲總數的一半左右。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是國際A類電影節中最權威、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分別為: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㈤ 怎樣完成一部動作電影的拍攝和後期剪輯
你以前既然拍過那就好說多了,拍攝武打片或稱「功夫片」與其他題材的唯一區別在於鏡頭相對零碎些,道具方面費用高一些,周期長一些,後期剪輯根據導演的要求而定,如不加特效則與其它題材片子一樣無需復雜的工序就可。但因武行一直就跟文戲分為兩個派系,所以沒有專業的武指與橋段設計效果不會很好的,你如需要幫助可設法找到我,哈哈,祝你成功,圓一個美夢成真。
㈥ 李小龍的死亡游戲為什麼沒有拍前半部卻拍了後半部結尾的一點電影從後往前拍讓人想不通啊
電影都是分鏡頭拍攝的,根據場景適合拍攝劇本裡面的任何一個橋段,有的時候在一個場景裡面連續拍攝主人翁青年和老年的鏡頭,也就是說選好場景後導演有可能在這里把劇本中出現的所有情節都一次性拍完然後再換地方,90%以上的電影都不是按照情節從前往後拍攝的。
㈦ 怎麼評價電影《亂世佳人》
愛與被愛的關系,不應該是比賽輸贏,誰更愛誰就輸了。而是愛的人心甘情願,被愛的人給予回饋。
白瑞德認為只要自己先說愛,就一定會被驕傲的郝思嘉看不上,可他不正是喜歡郝思嘉勇敢表達愛么,為何他就不敢了呢?
兩個人可以更幸福的相守在一起,卻因為一個人更願意用行動表達,另一個人更喜歡言行一致的表達而錯過了。
㈧ 拍一部電影都需要哪些主要步驟
1,選演員
2,與演員溝通劇本
3,體驗演員演技
4,挑戰演員極限度
5,感覺演員的配合情況
6,看演員的日常表現
7,開機後演員與導演的融洽度
8.。。。。
9.。。。。。
㈨ 求拍電影的詳細流程
1、選擇劇本
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製片人來選擇劇本,但是也不缺乏導演來選擇劇本的,但是導演在選擇了一部好的劇本之後就要說服公司以及製片人來為他投資,但是在21世紀的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劇本改編權利的,如果他在開拍前希望改變劇本就必須經過公司上層董事會的批准。
2、資金
電影的成本不僅包括導演,編劇,攝像,演員,場景,拍攝,後期,食宿行等的費用,而且包括市場營銷及宣傳的費用,通常市場營銷及宣傳費用等於拍攝費用或1/2的拍攝費用。每部電影根據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為小成本電影,中型製作電影,和大製作電影。
3、選擇導演演員
中國電影不會有選擇導演這種說法的,在一部電影里導演說的算,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要對電影的質量負責還要對片場的其他方面負責,而國際電影製作中導演只需要負責好電影拍攝的任務。
在國際化的電影製作中是劇本選擇導演,而不是導演選擇劇本。 製片人在電影籌備時還要擔當起選擇演員的任務,在中國大陸這些都是由副導演來完成的。
4、明星陣容
在一部成功的電影中,不僅要有很棒的劇本,很好的故事情節,好的導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參與,明星是電影中閃亮的焦點,也是電影票房的保障。
5、組建攝制組
攝影組包括:場記、化妝、道具、燈光、美術、後期指導、跟組剪接。
6、電影剪接
在美國的商業電影中,導演是沒有剪接權利的,都是由製片公司進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線導演的話,那就不同了。
7、發行商
商業電影中發行商和製片商不是一家,發行商是通過競爭來取得發行權,一部電影的好壞也可以通過看發行商來表現。
8、宣傳方式
就拿《強戰世界》來說,早在電影放影4個月前電影的廣告和宣傳海報就已經出爐。
9、電影國際發行
發放電影配音權,剪編權
10、參加電影節
一般商業電影的製作,大致可分三個步驟:
一、拍攝前的工作,包括提構想、寫故事、分場大綱、簽導演、列預算、編劇本、看外景、找演員,以及決定製作小組的成員。
二、拍攝中的工作,即在導演的指揮下采密集作業方式進行,並由執行製片監督經費開銷、拍片進度和一切行政事宜。
三、拍攝後的工作,包括剪接、配音、配樂、設計字幕、製作預告片,以及展開上片前宣傳等。
在攝制過程中,導演應有詳盡的分鏡計劃,並擬定拍攝順序,以便在燈光變動、演員支配的壓力下,求得快速之推展。對於攝影機、鏡頭的選擇,燈光的陳置,剪接、配樂的安排,則須工作人員與導演密切配合,以達到所需之效果,故一部電影是群體的創作,也是導演在各種張力下暗藏個人視野的藝術品。
私人獨資拍片限制少,只須根據片型(實驗電影、劇情片或記錄片)決定拍片方法。或是列出精細之分鏡表,完全按照事前意圖拍攝,達到盡量節省膠片之目的;或是無止盡的獵取滿意鏡頭,再由事後的剪輯階段理出清晰的脈絡。這種影片,最符合個人創作欲求,更具陶冶心性、提升感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