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真正的底層人,窮一輩子的原因是什麼呢
01
《最後的棒棒》是一部2014年的紀錄片,導演叫何苦,一名自主擇業的轉業軍官。
他用親生體驗的方式,拍下這部紀錄片,帶著我們走進「棒棒的世界」。
在片頭,有這樣一段話:
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一個特殊的行業——山城棒棒軍。爬坡上坎,負重前行三十多年,數十萬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三十多年來,有人唾罵他們衣衫不整,影響城市品位,也有人感慨是幾十萬棒棒,用肩膀挑出了一個新重慶。」
山城正在告別肩挑背扛的歷史,然而關於棒棒的回憶,卻將被定格成永遠。
這是一個關於時代的篇章。
在歷史的洪流前,每一個棒棒都微不足道,但是回歸到他們每個人的人生,卻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在這里,你將看到最固執、最卑微、最矛盾、也是最真實的底層人的人生。
04
真正的底層人,窮一輩子是有原因的,這並不是偶然。
他們也有過創新。
去工地的話,他們年紀大了幹不了這個活,被老闆提前結算工錢,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工作也做不了,貼標牌因為不認字,貼錯地方再次被提前結算工錢。
只有肩上的棒棒,能夠支撐他們。
現實諸多因素的限制,讓他們永遠禁錮在自己的思維里,也只能局限在小小的地方,低著頭挑著擔艱難前行,然後等著被時代拋棄,大概這就是夢想和現實的距離。
人生漫長轉瞬即逝,有人見星辰,有人見塵埃。生活千辛萬苦,一直努力不曾放棄的人,都值得我們尊重。
很多地方都看得我淚流滿面,我想起我的父母,他們曾經也用自己的肩和手,供我們讀書,想為我們挑起一個新的未來。
他們像螻蟻一樣渺小,卻也像山峰一樣偉岸,他們見證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見證這個城市的興起,他們的肩膀彎下去又抬起來,不過是為了奔赴一個希望而已。
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是抱著這樣的期待活著,誰也沒有高貴多少,生活總是給你一些東西,又拿走一些東西。
這個世界上,有些不平等與生俱來,逃不掉也掙脫不了,但好好活著,是每個人一輩子都為之奮斗的目標。
希望每個為生活努力的人,都能有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⑵ 《最後的棒棒》紀錄片背後反映的是什麼
《最後的棒棒》這部紀錄片,是講述了一個傳統的職業逐漸沒落,逐漸消失在時代大潮的過程中的故事。片中用特殊的記錄方法,整體色調、感覺都很不錯。大家都了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不忘經典,不忘傳承,我們要銘記每個行業,他們都是見證時代發展的,沒有他們也不會這么快的進步的。綜上所述,這就是我寫的一些關於《最後的棒棒》的內容,當然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最後,有什麼其他的看法與觀點的,記得在評論區留言哦!
⑶ 《最後的棒棒》主角老黃離世,他是因何去世的
春節期間本來行動不方便的老黃在家掃地的時候摔倒了,隨後就卧床不起,直到去世。
最後的棒棒講的是在重慶這里,第1批進城務工的農民有數10萬人加入了棒棒大軍,導演何苦決定拍攝最後的棒棒,是因為看到這群人即將退出歷史的舞台,他們是中國第1代農民工,沒有知識,憑著一身力氣進了城,隨後在城市中發展,又逐漸從城市中悄然隱退。
紀錄片中的每個人物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片中的大石、老甘、老杭、老黃,每一個人都有非凡的奮斗史。大石在重慶買了房,把兒女送進了大學,自己成了其他棒棒的房東。
老甘、老杭、老黃等人又回到老家,他們最終也都有了自己安穩的晚年生活。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30多年,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年代。
棒棒們的生活雖然清苦,但都沒有放棄過希望,努力堅守著自己質朴的底限。
⑷ 《最後的棒棒》的拍攝意義是什麼
2019年五月,我在同學的推薦下知道了這部五年前(2013、2014、2015年)拍攝的紀錄片。
抱著了解一下的態度,我上B站搜索了這部《最後的棒棒》(棒棒是方言,相當於挑夫,在山城重慶這個地方尤其是一張名片,不過是過時的名片)。似乎是被下架了,搜索首頁只殘存了某個阿婆主上傳的一二兩集,然而就是這兩集,讓我在兩天之內就追完了全集。一見就入了迷。
為了真實地記錄重慶棒棒的生活,導演何苦帶著唯一的攝像來到了提前踩好點的重慶解放碑附近的一處棒棒聚集地——自立巷,他不是體驗生活,他是實實在在加入到棒棒當中,成為一名真正的棒棒。
河南是個河南人,在一次嘗到了賭博的甜頭之後,沉迷賭博,輸光了就借錢,吃的是另一個幫老闆收攤的棒棒帶回來的剩稀飯,一天一頓,一頓一天。他曾經在一個快餐店幫工,因為實在是太能吃了,遭老闆白眼幾句後,辭了。這個時候的河南,讓人真的可憐不起來。
……哎真是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啊。
還有幾個人物我就不介紹了,不過是千篇一律的人有各自不同的辛酸。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山城棒棒軍》這部電視連續劇,我依稀記得裡面有個棒棒叫做廖殼子,是王迅大松鼠飾演的。當時覺得這些人真的好苦,講真現在回想起來,自立巷的這些棒棒絕對比他們苦一百倍。反正挺心疼他們的。
看完紀錄片總覺得應該寫點什麼記錄一下,但卻又不知道寫些什麼。
或許是讓人覺得掙錢不容易
或許讓人覺得人性的冷暖
或許又是其他一些東西
講真在看這部紀錄片之前,我腦子中最壞的生活(中國人里)不過是城中村罷了,然而這些棒棒的住處讓我莫名心酸
也不是說想表達一下無處安放的聖母心,就是覺得震驚
看到彈幕有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或許是環境造就,也或許是個人選擇
紀錄片是一個happy ending
⑸ 電影《最後的棒棒》主要講述了什麼劇情
電影最後的棒棒將於8月1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在四川地區,棒棒軍是一種職業,主要靠棒顧客用扁擔挑貨為生,電視劇版獲得了豆瓣9.7分的高分,相信電影版不會讓我們失望。
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孕育出了一個特殊的行業——棒棒軍。三十幾年間棒棒軍肩扛手提,擔起生命之重,托起時代變遷。《最後的棒棒》正是在「棒棒軍時代」尾聲應運而生。導演何苦在通過與老黃、何南、老甘、老杭等幾位棒棒軍的共同生活下,帶觀眾深深理解了一把這繁華都市底層的包羅萬象與不同人生的五味陳雜。
改革開放之初,山城重慶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了一個特殊的行業——山城棒棒軍。
爬坡上坎,負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數十萬棒棒大軍不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華,也挑走了屬於自己的年代。
⑹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的何苦導演現在怎麼樣了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的何苦導演現在還是在繼續他之前的生活,和之前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因為在我看來,何苦導演就是一個很真實的導演,他拍的紀錄片並不是為了嘩眾取寵。
⑺ 紀錄片《大三兒》《最後的棒棒》票房慘淡的原因是什麼
適合底層百姓看!可是底層百姓又不能上電影院去看,因為他們一無閑錢,二無閑心!
⑻ 《最後的棒棒》:拍攝結束5年了,片中主要角色現過得如何
在2014年,身為正團級的軍人何苦,脫下了軍裝穿上了樸素的衣服,當機立斷地參加了重慶棒棒大軍。
最後,也只能祝福他們在以後的生活里,可以安康地生活下去。
⑼ 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中的主人公後來都怎麼樣了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辛苦的,哪怕是再成功的人也有他自己的苦惱,正所謂每個層級的人戰場不一樣,而在其中所受的磨難與鍛煉出來堅韌的品質是相同的。紀錄片這種類型的影視作品正是很好的為我們揭示了世間的真相,那些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的都是諸多心酸與淚水,對於底層人民來說,汗水才是浸潤了整個生活的關鍵詞。那麼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中的主人公後來都怎麼樣了呢?下面小編就來仔細講解。
在蹣跚的走過半生之後,這些用體力吃飯的棒棒們,只剩下了一副並不健康的身體等待,疼痛的折磨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未來不再有期待,而是只想安安穩穩的度過當下的時光。
⑽ 《最後的棒棒》紀錄片,主角們現況如何
2021年3月9日上午,紀錄片《最後的棒棒》主人公老黃去世,享年72歲。該片導演何苦說,老黃不僅是紀錄片的主角之一,也是他人生路上的導師。「他沒有太多的文化,他用他的力氣、堅韌和勤勞,教我認識了一種不一樣的精神。」得知這個消息,網友們紛紛留言悼念老黃。
影片中還有幾位和老黃一樣的棒棒,每個人的故事都有各自的曲折。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老杭把自己收到的一張百元假鈔「兌換」給女僱主,卻被當場拆穿,而女僱主最後還是好心地換給他一張真鈔。這時鏡頭對准老杭,他滿眼的淚水裡寫著「無地自容」四個字。收到一張假鈔對他來說意味著失去一個月的房租,而花出這張假鈔,卻費盡了他最後一點尊嚴。
盡管他們是一群「賣苦力的」,但導演沒有帶著同情的眼光居高臨下地拍攝,相反地,影片中時常流淌著一種歡快的氣氛。棒棒們雖然窮苦,但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每一個人都沒有放棄過希望,也都努力堅守著自己質朴的底線。
《最後的棒棒》講述了老黃、何南、老甘等「棒棒」的真實經歷,記錄了山城「棒棒軍」這個即將消失的職業在時代大潮中的命運:
導演何苦曾是一名正團級軍官,在轉業後沒有選擇鐵飯碗,而是懷揣著1300元生活費,帶著自己用2100元月薪雇來的婚慶攝影師,住進了重慶的棚戶區自力巷53號,開始了一年多的職業棒棒生涯。他當棒棒的目的,就是為了拍攝、記錄下這樣一群以苦力為生的底層勞動者的生活。
網友評價,這部紀錄片簡單又粗糙,但每一幀都直擊人心,豆瓣甚至給出了9.6的高分。後來,這部紀錄片還改編成電影在影院上映。
老黃,是片中著墨最多的人物。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老黃一直找不到工作,娶不到媳婦。後來,他入贅到一個養不起小孩的寡婦家庭,40歲才得到一個女兒。為養家糊口,老黃跑到東北挖煤打工,三年後回家才知道,妻子和別人在一起了。
老黃曾想投河一死了之,可是看著年幼的女兒,他發現自己連死的資格都沒有。
將女兒送到親戚家裡寄養後,老黃選擇去重慶當棒棒,一干就是20多年。把女兒撫養長大成家後,為了減輕女兒的房貸負擔,60多歲的老黃仍在從事棒棒職業。
在這20多年中,老黃本分老實,生活在狹小擁擠、每月60元租金的閣樓間。因為心疼自己的四輪車,能用人扛的,他絕不用車拉。回家的高速直達車耗時2小時,老黃捨不得坐,輾轉1天換乘5趟車,只省下6元錢。
有次老黃在擁擠的人流中和僱主走散了,他扛著數千元的化妝品在廣場等了5個小時,直到等來僱主。當僱主要以100元作為報酬時,老黃卻只收了30元。「說好的工錢是20塊錢,但是找了他一天,耽誤了我去做別的活,所以我多收10塊。」
年輕的時候,老黃可以挑兩百斤,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體力漸漸跟不上。在出租房拆遷後,流浪街頭的老黃終於倒下了,何苦背著他要去醫院,老黃卻無論如何也不去。他說:「死了就死,死不了就賺到了」。
值得安慰的是,生病後的老黃終於回到女兒身邊,孩子們很孝順。紀錄片播出後,也有很多熱心人提出給予幫助。但女兒黃梅表示,有能力孝敬父親,不接受社會和影迷的捐助,自己要像父親一樣挺起脊樑,做勤勞的人,做堅強的人。
面對影迷們的贊譽,導演何苦自嘲稱,「中國最有力氣的導演」非他莫屬。「我一直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一個導演,我只是把看到的故事抓住,並且講述出來,真實才是它打動人的原因。我有最好的演員,他們就是最勤勞最堅韌的中國農民工,我沾了他們的光。」
操著一口川普的何苦從小在農村長大,從基層連隊戰士一步步成長為部隊的電視宣傳骨幹。但誰也沒有想到,本可以在退伍後找個「鐵飯碗」的他卻在39歲拿起了棒棒。何苦說,他要用最笨最苦的方式,挖掘出社會中那些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棒棒消失了,我們很難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但是棒棒的故事不應該被時代遺忘,感謝曾有人,用最簡陋的設備記錄下他們負重前行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