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特效是怎麼製作到膠片上的
數字技術對好萊塢的影響是漸進的,但目前已經涵蓋了幾乎所有領域。今天,一部電影從拍攝、剪輯、分發和放映等各個環節,甚至不需要使用電影膠片。20世紀初期,當聲音和色彩被引入電影業時它們曾風靡一時。而今天,數字技術所帶來的變革可以與此相媲美,它已經迅速地普及到電影製作的各個領域和各個階段,幾乎貫穿於電影製作的每一個方面和過程中,它正在改變著電影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和電影的藝術形式。
長久以來電影攝影師對數字化圖像記錄技術一直採取不歡迎甚至抵制的態度,但現在他們也開始熱衷於使用數字攝像機。因為在影片的製作過程中,數字攝像機拍攝的清晰圖片更容易進行後期處理。即使像Hy鄄birde那樣規模不大的特殊效果工作室,利用普通的電腦軟體就可以製作出導演所要求的整體虛擬視覺效果,並能夠將它們與現場拍攝的動作畫面之間進行無縫連接。
在使用電影膠片的情況下,要達到導演滿意的最終效果,必須以在某種程度上降低電影畫面的質量為代價。約翰•達克斯特是一位攝影奇才,他曾經在前兩部《蜘蛛俠》中擔任視覺效果總設計師,但即使像他這樣的天才,也不得不將拍攝的電影膠片畫面一楨一楨地輸入計算機中,然後再進行後期剪輯和計算機圖像生成工作,最終再將這些數字產品轉化成電影膠片。達克斯特指出,在廣泛利用數字技術的今天,上述情況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他說:「利用數字技術,現在我們這些光學攝影專家的工作重心是,專注於那些能夠最好地詮釋整個故事的電影幻覺。因為數字技術使我們可以做到任何想做的事情。」
❷ 如何拍出有電影感的照片
電影感的照片是帶有情節故事的,現在很多的一些照片拍攝都會模擬電影的表現手法,那麼想要拍攝出電影感的照片首先需要確定主題,根據主題選擇適合拍攝的場景,適合主題的主人公,對人物外形氣質的要求就要選擇適合主題的模特,服裝的選擇也要根據主題的年代感選擇,包括一些道具的安排也是要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左右,千萬不要畫蛇添足的。
電影劇情式的拍攝是目前影樓流行的拍攝手法,很有市場,不僅僅是考驗攝影師的導演能力,而且也是鍛煉攝影師的組織能力。一組照片的拍攝通過編導故事的形式記錄。主要突出故事情節和人物情緒的表達,以情感為主。
主題確定和畫面元素
這組照片的主要是戰爭題材,主題確定之後,服裝造型的設計也是模仿影視劇中戰爭題材的造型.色彩和款式都與影視劇中的類似。這樣能更深刻地體味拍電影的感覺身臨其境地演繹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軍裝,鋼盔,望遠鏡,老皮箱,貝雷帽,馬燈。見圖1 ISO20050mm f/161/15秒
圖1
場景的選擇
場景的選擇在北京的溫榆河,機場高速,場景的環境是個馬場的環境,柵欄,飛機,視角比較開闊,發揮的餘地比較大,人物情緒的設計通過環境的元素比較好把握。離別時的傷感通過人物的背影和環境的渲染出來。見圖2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
圖2
通過煙霧的表現手法把硝煙彌漫的戰場表現出來。見圖3 ISO20018-105mm@18mm f/161/125秒
圖3
畫面色調的控制
戰爭題材照片的色調都具有老照片的懷舊感,偏向於暖色調,和本身固有的服裝環境協調。畫面的色彩使觀者印象深刻,有回到那個年代的時代感。見圖4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圖4
美姿的設計
畫面安排表現依依惜別,既是戰友,又是情侶的表現手段,把復雜的情感通過溫柔,戰爭無情人有情的細節把握。通過人物身體角度的變換,見圖5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手的牽引,見圖6 ISO20050mm f/21/2500秒視線的引申刻畫人物的內在情感表現片段。見圖7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圖5
圖6
圖7
構圖和用光
畫面通過特寫大場景明暗對比,大小,虛實的表現手法敘述戰爭與愛情
圖8
圖9
見圖8 ISO20050mm f/1.81/1600秒用環境烘託人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搭配使用,強調人物的情緒和交代劇情。使用了一支400瓦的萬次閃光燈在人物的左前側對人物塑形,用反光板控制人物面部的光比。用大光比突出人物在戰爭年代所表現出的情緒,使畫面更加劇情化。見圖9 ISO20018-105mm@32mm f/161/200秒
歡迎進入中藝網校官網學習
www.zye.com
❸ 如何拍出傳統建築的年代感
1、拍攝時間
光線對於一張照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同時間段的光線能展示出建築物不同角度的美。在拍攝前要悉心觀察建築物的特徵以及最佳拍攝位置。一般來說,想要表現出建築物的局部細節,可採用清晨的側光拍攝。
2、俯拍
通過實地的觀察發現,古建築物往往不是多帶帶一棟或一座,而是連成排地建造。站在高處往下俯拍,越高的地理位置會帶來更廣闊的視野范圍。可以拍攝到錯落有致的建築物,隨著環境的影響,或薄霧或微微細雨,都能給畫面增添一絲意境。
3、仰拍
在拍攝時,對於塔狀或位於地勢較高的古建築物可採用低角度仰拍的方式,用來視覺上強化建築物的高大,縱深感十足。畫面一定程度上引導了觀者的視線。或正拍或傾斜拍都可以嘗試,不同的角度給人不同的觀看體驗。
4、鏡頭的選擇
每種題材的拍攝都有各自不同的鏡頭選擇。一般而言用超廣角鏡頭來把整個建築物拍攝在畫面內。古建築物在藍天白雲下的映襯下更顯庄嚴。再用長焦鏡頭對細節部分進行刻畫,也會使細節更具對稱性。彰顯細節部分的設計美感。
5、營造年代感
許多歷史遺留下來的老照片都不是彩色,因此不少攝影人士在拍攝古建築物的題材時,為了營造出一種年代感,會故意將照片弄成黑白照。
❹ 為什麼現在的香港電影就再拍不出八九十年代經典片的那些味道
主要就是回歸以後影視人才和投資資金的大量流失,現在香港的從影行業人數只有4000人左右,遠遠低於以前的數萬人。還有投資方面,以前香港多數是「黑社會」控制電影業投資,比如以前很出名的永生,他們的老闆就是賭神裡面飾演「龍五」那個人,他是真黑社會香港印堂的堂主,手下包括香港娛樂、澳門賭場。
《賭神》《古惑仔》這電影好看,「銅鑼灣只有一個浩南,就是我陳浩南。」這種家族純做娛樂產業的,就會做電影。不像大陸現在都是賣鞋的、賣電腦的、開飯店的投資拍的「大片」,劉亦非、景甜這都是拿錢砸出來的,拍個電影亦非老爸出5000萬,就用劉亦非,景甜老爸出1億找成龍,必須用景甜。
當年港台很多演員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的,這就是預示著這個行業是社會的中心主流行業。包括好萊塢的演員哈佛、耶魯、劍橋的也一大票。至於現在完全被「制度」毒害,沒人敢參與如今的香港娛樂行業。A·BABY是真不怎麼樣,跟原來那些風情萬種的鍾楚紅、王祖賢、張曼玉、林青霞完全沒的比。娛樂圈都是高智商人的行業,不能在這混,中國大陸一個中戲、北影畢業,就無敵了,隨便混,只要被背景硬。是個有點志向的香港年輕人,就不愛跟他們一起混。
❺ 電影主角回憶過去的鏡頭怎樣表現或者怎樣切換
可以用淡入淡出。
現實鏡頭和回憶鏡頭上下通過先淡入場景後淡出人物的處理手法進行回憶的轉場過渡。比如在電影《少年派的漂流記》中成年派在回憶小時候家鄉的歷史背景時就利用了這種手法。
人物以講述、回想自己的經歷或者某個自己所目睹發生的事件,通過藝術手法切換到回憶的場景中所運用的鏡頭語言。
人物疊化式處理:指以同一主體人物在同角度同景別的基礎上鏡頭的處理。
直切式處理:鏡頭直接由說話者表情,直切到回憶,由要表達的內容運動到人物。
其他回憶手法:
思考式回憶
所謂思考式回憶主要是指人物思考的方式回想起過去所發生的事,這類回憶方式主要運用在人物內心活動或情感思緒上,主要體現出人物的內心思想。他相對於講述式回憶在塑造人物內心世界上更具有張力,情感色彩更濃。
觸景生情式回憶
所謂觸景生情式回憶,故名思義就是指人物在接觸到的一些特殊人事物時,勾起人物內心世界的回憶,可以是美好的,或者是一段難忘的往事,要麼刻骨銘心,要麼不堪回首,總之必需是以前所發生過的特殊事件才能適合這類回憶。
❻ 請教高人用EDIUS7怎麼樣做出電影膠片質感的視頻
這個一般是需要使用第三方的調色插件了。比如說LOOKS,mojo等
或者直接輸出EDL到達芬奇里調色以後,再用edius輸出。
❼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❽ 沒有電腦的年代,那些不可思議的電影場景,都是怎麼做出來的
沒有電腦的年代,那些不可思議的電影場景,都是怎麼做出來的?——美術師們變出來的。普通觀眾說到電影,首先想到的是這是誰主演的?導演是誰?影片放映完,那滿滿一屏幕的幕後工作人員名字,習慣看完的人卻寥寥無幾。除非,宣傳里說的異常精彩的影片彩蛋預告放在幕後工作人員之後。
楊占家老先生現在早已不再出入片場,他用自己的經歷,通過口述,整理,寫成了一本非常有生活氣息的從藝錄——《因為我有生活》,通過老電影美術師的匠心,告訴現在的我們,沒有電腦,只有手繪的年代,他是怎麼讓一部電影順利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