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努力奔向第一的原名是什麼
電影努力奔向第一的原名是國家冬季田徑運動會
㈡ 無人區電影深度解析
正如《無人區》的名字一樣,這個故事發生在西北戈壁的「無人區」,而劇情中角色為了利益的所作所為,更是能夠凸顯「無人區」的無情以及人作為動物本身的獸性。
在《無人區》的故事中,警察為了拯救隼不惜一切代價調查盜獵團伙,甚至為此犧牲了性命;盜獵團伙為了巨額的財富利益熏心,不惜一切代價獵捕隼,最後甚至殺害警察。
如果以隼作為故事主線,那《無人區》所講述的無疑就是面對金錢、利益的誘惑的人是多麼渺小,而人性又是多麼邪惡。然而《無人區》的故事又並非只有隼,徐崢所扮演的律師更像是在講述人性在罪惡泥潭中不斷掙扎的故事:徐崢飾演的潘肖因為利益熏心幫盜獵團伙洗脫罪名,在他身上同樣也有人性最丑惡的一面,然而最終他還是選擇放走隼、選擇拯救舞女,當心中殘留的一絲善意戰勝了所有,潘肖在那一刻無疑閃耀著最動人的人性的光輝。
或許在生活中,隼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遙遠的物種,然而又有誰能夠保證自己的內心沒有一隻「隼」,當慾望在內心深處暗暗作祟的時候,又有多少人能夠將它克制甚至於制服呢?隼不單單是隼,它就是人們心中的慾望以及慾望背後殘酷的人性。 《無人區》可怕的不是沒有人,而是沒有人性!
影片評價
《無人區》由三個故事組成,都發生在虛擬的罪惡之城。這里,警察和暴徒已無區別,暴力摧毀一切,也保護一切。暴力,作為一種解決事情的手段,它的對立面,並不是單單持相反立場,而是著眼於它的解體。將暴力最直觀地展現給我們的,是電影。暴力作為一種元素,而不是類型,各種不同的元素異態混搭起來,是導演的手段。其中透露了人性的實相,則需要觀眾與導演共同完成探尋。
《無人區》只是個載體,在這個自由到無邊無際的地方,法律無法觸及,於是,產生罪惡便有無數種可能。就像人生的自由,其實無時無刻不在枷鎖中。當法律無法成為枷鎖的時候,便變成了徐崢飾演的無良律師手中的利器。法律可以殺人,法律也可救人,也許,這屬於惡的一種。於是,在看不到盡頭的公路上,分道揚鑣,然後在大漠的夕陽中,策馬嘯西風,有點虛幻的浪漫主義情懷。《無人區》,是部有強烈風格的電影,看時「緊張」,看後「過癮」,我們還是要為一部國產電影能夠赤裸裸表現人性之惡而鼓掌。
片里最終徐崢死去,余男重返純真社會。導演讓兩小時大漠孤煙的厚重環境,化在了舞蹈教室溫暖的陽光和孩子稚嫩聲線里。人性復雜自私並不可怕,在這個肉食社會里,也許很難找到一個小惡不為、事事通達的聖人。但在認清人性本惡後,要守住底線不為大惡,至少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頭腦清醒,讓人性之善最終戰勝獸性,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如果說善與惡是這個世界的兩極,那麼中間的灰色地帶,占據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面積。以惡的名義行善,以善的名義作惡,孰更卑劣?想像一下,在善惡混淆的空間里,由此產生的結局會如何呢?相信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的答案,這無關電影本身。
電影票房
由徐崢、余男、黃渤、多布傑主演的寧浩電影作品《無人區》,2013年12月3日上映首日,以2200萬元拿下票房冠軍;上映首周收獲1.4億元票房;上映第二周周末兩天進賬3300萬元票房,累計票房已達2.2億元,現今,《無人區》是12月上映的第一部票房超過2億的影片,也是導演寧浩個人票房紀錄最高的電影作品。
發行信息
2013年12月3日,由寧浩執導,徐崢、黃渤、余男和多布傑等人主演的《無人區》在國內公映,截至當晚24時,其全國首日票房約為2400萬(含零點場),第二天奔向4500萬。《無人區》上映一周時間,該片總票房已達1.6億。
上映波折
《無人區》於2009年3月開機,影片全程在新疆取景,講述徐崢飾演的律師赴一座西部城市為一名盜獵者辯護,結果在回來的路上反被追殺,途中還遭遇了舞女、走私販、盜賊、警察各色人等,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
同年6月,《無人區》預告片亮相上海電影節,准備在當年底上映,但真正能夠公映,卻要等到4年後的12月3日。
《無人區》未過審,對於原因外界知之甚少,2010年審片委員會的趙葆華曾經在網路稱《無人區》的寧浩因自戀而迷失,影片太多負面人物,「為了好看,為了藝術極致,不惜違背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最主要的失誤是丟失了藝術家的一份社會責任」。
時下即將公映,寧浩並不想在審查問題上糾結太多,影片過審拖了這么長時間,到底都是哪些原因,他淡淡地回應:「其實我也不清楚,我知道的也不多,可能跟你差不多。」
對他來說,即將上映的《無人區》是一個新的、完整的、自己要做的電影。所以補拍沒有問題,「其實一切事情都可以改得更好,既然有機會,又遇到審查嘛,審查說要修改修改,那就修改嘍,正好我還有時間多想一想,可以把故事講得清楚些。」
㈢ 海上鋼琴師評價零差評,你怎麼看待這部電影
《海上鋼琴師》是根據亞利桑德羅·巴里克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改編的,從劇請設定上來看,是一部影視史上最傑出的一類電影,所以零差評也是有原因的。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著名導演諸塞佩在1998年推出的一部巨作,這部電影講述了一段平凡人的傳奇,他,一生都在眺望大陸,卻也一生都沒有到過陸地;
(3)如何奔向第一的電影擴展閱讀:
1900放盪不羈、不為世俗所動,只因演奏是他畢生索愛,他不必下船隻要一直沉浸在音樂中就能得到最純粹的快樂,該片就是獻給那些始終嚮往單純、遠離喧囂的人。純真是他們固有的屬性,不會因為時間而改變。
很多時候,這個世界繁華且喧鬧,人們彷彿置身於一座孤島,感到孤獨但卻沒有一座安放它的城市,然而你卻不能夠孤獨,你要融入到外面喧囂的海洋戀愛的洪流,你要和別人一樣,上岸,走同一條路,一條望不到盡頭的路。
如果你拒絕享受這一份孤獨,那你必須承受來自外界的一切非議,走上一條未知的路。沒人陪伴的孤獨之路。
㈣ 適合大學生看的電影
大陸國產的青春校園電影裡面,《一隻狗的大學時光》評價還不錯(豆瓣可查)。
台灣的電影中青春題材的電影很多,不過反映校園生活勵志題材的就很少了,基本上《聽說》這部電影勉強能夠符合你的要求.
港片裡面最近看的《我要成名》,覺得還是挺勵志的,雖然不是你要的校園片
國外電影裡面勵志的就很多了,畢竟人家的電影工業那麼發達,像樓上說的《當幸福來敲門》就很好,還有《風雨哈佛路》,《重返十七歲》,《三傻大鬧寶萊塢》
其實中國大陸的電影剛起步,積累的電影作品很少的,關於青春校園題材的就更少了,基本都是獨立電影或是剛畢業的年輕導演才會拍這種題材。
㈤ 名偵探柯南所有電影全部列出來
截止2019年8月,《名偵探柯南》共推出23部系列劇場版電影,其第1部於1997年,第23部於2019年在日本上映。
分別為:《計時引爆摩天樓》、《第14個目標》、《世紀末的魔術師》、《瞳孔中的暗殺者》、《通往天國的倒計時》、《貝克街的亡靈》、《迷宮的十字路》、《銀翼的魔術師》、《水平線上的陰謀》、《偵探們的鎮魂歌》、《紺碧之棺》。
《戰栗的樂譜》、《漆黑的追蹤者》、《天空的遇難船》、《沉默的15分鍾》、《第11個前鋒》、《絕海的偵探》、《異次元的狙擊手》、《業火的向日葵》、《純黑的噩夢》、《唐紅的戀歌》、《零的執行人》、《紺青之拳》,距離列舉如下:
1、《計時引爆摩天樓》
新一收到了來自世界知名建築家——森谷教授於其宅邸舉行的晚會的請帖。柯南、小蘭和小五郎應邀出席。此即為事件的開端。此後發生了作為特殊火葯的塑膠炸彈大量失竊的案件。
那個自稱兇手的男子打來預告電話,與柯南展開博弈。犯人再次向那裡打電話。隨後,兇手連續發來炸彈預告。城市陷入了恐慌。
2、《第14個目標》
柯南身邊的人,目暮警官、小蘭的母親妃英理、阿笠博士接連遭遇行凶。有著神秘關鍵字的撲克牌,被留在了犯罪現場。追查案件真相的柯南等人,奔向海上餐廳,在那裡等著他們的,是新的殺人大戲。
3、《世紀末的魔術師》
1999年。在世紀末的這年,於世間引發大騷動的大怪盜。其名為「怪盜基德」。基德發出了要偷取帝國彩蛋的預告函。柯南去大阪追逐基德。那裡除基德外還有一個人瞄準了蛋。基德用魔術玩弄警察於股掌之間。
基德在解開預告函的柯南和平次兩個人面前,悠然地偷走了彩蛋。就在柯南追擊基德之時,響起了槍聲。柯南在一探究竟前,發現了映出的古堡。可是,當晚,發生了殺人案件。柯南等人來到古堡。但在城堡中發生了新的殺人案件。少年偵探團秘密潛入城中。
4、《瞳孔中的暗殺者》
發生了警察官被接連殺害的案件。被殺的兩人,都緊握警察手冊。柯南偶然和該案件遭遇。小五郎試圖共同解決案件,而白鳥刑警卻說出了一句「Need not to know」(沒有知道的必要)。這是警察內部用語,表明案件與警察內部相關。從警視廳得到的情報中得知,小蘭的性命也會被盯上。
5、《通往天國的倒計時》
柯南與少年偵探團,來到西多摩市臨近完工的日本第一高的雙子塔大廈。這是最先進的高科技建築,而在建設過程中,有可疑人物暗中活動。其後,在大樓內發生了第一起殺人案。在那附近,柯南目擊到難以置信的東西。黑色的保時捷356A。並且灰原也開始與什麼人秘密聯系。
㈥ 戰爭電影
《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獲74屆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剪輯獎
港譯:黑鷹15小時 台譯:黑鷹計劃
製片:傑瑞·布萊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 西蒙·韋斯特(Simon West)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
編劇:Mark Bowden Stephen Gaghan
主演:喬許·哈奈特(Josh Hartnett) 伊萬·麥格雷戈(Ewan McGregor) 湯姆·賽斯摩(Tom Sizemore)
類型:劇情(Drama) 戰爭(War)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Columbia)
首映日期:2001年12月18日
製作公司:哥倫比亞(Columbia) 革命公司(Revolution) Jerry Bruckheimer Films
◆ 製作成本:120 (單位:百萬美元)
首映票房:274,347.00 (單位:美元)
MPAA定級:R 級 全美票房:106,745,304.00 (單位:美元)
片長:144 分鍾 海外票房:3,700,000.00 (單位:美元)
---------------------------------------------------------------------------------------
劇情:
1993年10月3日,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頭。
由美國陸軍三角洲部隊和游騎兵部隊的120名特種精英組成的特別行動小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雙重使命:為當地群眾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同時捉拿索馬里軍事政府的兩名高級將領。
意外發生了,由於准備不足和情報錯誤,美軍陷入了包圍。更遭的是,兩架運送美軍的黑鷹直升機被索馬里軍隊擊落,其中一架黑鷹上的全部官兵當場死亡,另一架黑鷹的駕駛員陷入索馬里軍隊控制區。被隔絕在摩加迪沙街頭的美軍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隊,一方面又要想辦法解救黑鷹上的隊友。
黑夜漸漸降臨。在充滿敵意的城市中,這一小隊美軍彷彿風雨飄搖中的孤舟,隨時會遭遇滅頂之災。他們與索馬里軍隊發生了激戰,結果美軍有18人陣亡,73人受傷,索馬里軍隊有上百人陣亡。一場原本計劃1小時完成的突擊行動,變成了15小時的漫長煎熬。
經驗豐富的三角洲部隊老兵和年輕的游騎兵部隊官兵在並肩作戰的過程中,彌補了彼此之間的隔閡,領悟到戰友之間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誼,也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內容介紹:
本片首映定於2002年1月,哥倫比亞想在「911事件」後以此片振奮民心,鼓舞士氣。尚未上映,本片就被全美影評人協會推薦為「2002年全美十佳影片」之一。據說片長150分鍾里戰爭場面就有100分鍾,稱得上是部不折不扣的戰爭片。
由哥倫比亞影片公司負責在北美的發行,該片自星期五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公映的第一個三天中就取得了29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而在這以前的三個星期,這部影片只是在紐約和洛杉磯小范圍內作宣傳上映。
本片殘酷地描寫了美軍在索馬里失敗的軍事行動,結束了四周以來一統票房排行榜的「哈比」史詩片《指環王》的統治。
獲第74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剪輯獎和最佳音響獎。
內容介紹:
根據事實改編,1993年10月3日,索馬里內戰期間的摩加迪沙[索馬里首都]戰役。這是美國士兵自越南戰爭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地面襲擊。
一百廿名美國陸軍精銳份子被派往索馬里,意圖劫走兩名中尉。要求他們必須在60分鍾內完成任務。但是這次任務卻花費了15個小時。
幕後:
摩加迪沙之戰是美國自越南戰爭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地面戰爭,傷亡也最慘重。當時還是新聞記者的馬克·鮑頓敏感到這一事件的新聞價值,在事件發生後不久,親入摩加迪沙采訪了許多當事人,寫成了內容詳實、廣受矚目的紀實報道《Black Hawk Down》。
在這次行動中,雖然有部分美軍是作為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為完成人道主義使命進入摩加迪沙的,但游騎兵部隊執行的卻是美國的干涉政策,希望通過捉拿索馬里高級軍事將領,削弱阿迪迪軍政府的實力,並最終達到推翻阿迪迪的目的。這也是在美軍遭到圍困後,聯合國無法及時派遣救援部隊,最終導致對峙雙方重大傷亡的原因之一。
這次事件的悲劇結局促使許多美國人反思自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的干涉政策,也引起了好萊塢的注意。因此,當《黑鷹墜落》即將被搬上銀幕的消息被證實後,就有許多人預言這部電影將是2002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強有力的競爭者。
除去題材本身的吸引力,本片的幕前幕後都集中了一大批好萊塢精英。幕前有《珍珠港》男主角喬什·哈奈特和《紅磨坊》的伊萬·麥奎格等當紅小生。幕後更有重量級的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以監制動作和戰爭片聞名,他的作品包括《石破天驚》、《極速60秒》和《珍珠港》等。與他合作製片兼導演的是大名鼎鼎的雷德利·斯科特。雷德利曾兩次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但都失敗了,去年雖憑《角鬥士》獲得了最佳影片,在最佳導演的角逐中依然輸給了索德伯格,《黑鷹墜落》是他卷土重來之作,很希望能憑此片摘得桂冠。
影片劇本曾經三易其稿,最後請來《辛德勒的名單》的編劇澤利安作最後的潤色。在正式開拍前,全體演員連同只有幾個鏡頭的小角色都分成三撥分別在美軍的三角洲部隊、游騎兵部隊和黑鷹直升機基地參加5天的軍訓,除學習部隊生活、武器操作和團隊精神外,他們還和摩加迪沙之戰中陣亡者的戰友和親友交談,對自己所扮演角色有更感性的了解。由於無法在索馬里實地拍攝,全片是在摩洛哥完成的,得到了摩洛哥政府和美國國防部的全力支持,也使得這部影片能盡可能地完整再現當時的事件真相,連劇中人物的姓名除目前仍在美軍服役並付有特殊使命的隊員外,都採用了真實姓名。有的影評家甚至建議歷史頻道用此片代替有關歷史記錄片,因為相比之下,《黑鷹墜落》的描述更加准確、更加翔實。 這部耗資9500萬美元的影片的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復述歷史,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說得清楚,它將毫不含糊地說明,美國永遠不應該成為一個孤立主義國家,這部影片將使那些只通過CNN的新聞報道了解這次事件的人們睜開雙眼。
本片分別被美國國家影評協會(National Board of Review)及《滾石》雜志評為2001年度十大佳片之一,並獲得美國電影學會AFI電影獎4項提名。
------------------------------------------------------------------------------------------
附:「美軍特種部隊敗走索馬里內幕」 (作者:楊教)
加里特·瓊斯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駐摩加迪沙分站站長,今年4月21日,他在接受美國媒體的采訪時,首次披露了中情局在索馬里的行動:美國的「恢復希望 」計劃慘敗,中情局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993年10月的一天,加里特·瓊斯在晚間新聞上親眼看到了自己是如何走過死亡的:電視屏幕上,一名受傷的名叫邁克·杜蘭特的陸軍直升機駕駛員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囚禁了11天後被運回美國。瓊斯從電視上看到這一情景後,呼吸加快,心跳加速。他覺得自己又站在了那被太陽炙烤的停機坪上,他彷彿聽到了飛機渦輪的哀鳴,嗅到了飛機燃料燃燒時的氣味。
就在4天前,瓊斯也在那個停機坪上走過。他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駐摩加迪沙分站站長,是一位非洲通,他大部分的間諜生涯都是在非洲這塊大陸上度過的。但這些經歷對他在索馬里的行動並沒有多少幫助,他在摩加迪沙的8周,是噩夢般的 8周。
在摩加迪沙,傳統的間諜手段很難派上用場,因為索馬里正處於無政府狀態。中情局發現,索馬里正是中情局施展才乾的最佳場所,因為這里既有恐怖分子、毒品走私犯,也有武器商人和大大小小的軍閥。現任中情局局長喬治·特尼特曾經說過,冷戰後,中情局的目標已經轉向世界各熱點地區。
1991年海灣戰爭是中情局的轉折點。當時施瓦茨科普夫將軍對情報工作很不滿意,他建議中情局建立一套情報系統,向戰區指揮官即時提供他們最需要的情報。中情局迅速作出反應,1993年夏天,索馬里成為中情局一個痛苦的試驗場。
很少有人知道中情局在科索沃或東帝汶等熱點地區的行動,因為保密是這些行動的前提,但索馬里情況不同。瓊斯和他的助手約翰·斯皮尼利多次具體地討論了中情局開赴索馬里的理由和任務。
1991年索馬里發生暴動,摩加迪沙陷入無政府狀態,索馬里南部又爆發了內戰,農民都逃進叢林里,飢荒嚴重。接著,摩加迪沙爆發了另一場戰爭,暴動者出現內訌,美駐索馬里大使館和中情局駐摩加迪沙站的工作人員乘直升機撤離,聯合國停止了飢荒救助行動。1992年底,布希總統派2.5萬名美國軍人開赴索馬里,目的是保證聯合國救援物資的發放。這就是所謂的「恢復希望」行動。
兵發摩加迪沙
1993年5月,由於救援工作進展順利,美國撤出了大部分軍隊,把索馬里交給了聯合國維和部隊。聯合國任命退役的美國海軍上將喬納桑·霍維為聯合國駐索馬里的高級代表。
這個時候,法拉赫·艾迪德的索馬里民族聯盟已經成為摩加迪沙最有實力的力量。6月初,24名巴基斯坦維和人員在檢查艾迪德的電台後被殺害。不久,霍維發布逮捕艾迪德的命令,並懸賞2.5萬美元。
7月中旬,美國陸軍向艾迪德的指揮中心實施導彈襲擊後,索馬里民族聯盟向美國宣戰。1993年8月,瓊斯和斯皮尼利來到索馬里,支持美國的行動。
瓊斯,43歲,曾是邁阿密的警察偵探,剛剛在美國陸軍學院進修了一年。瓊斯的飛機在摩加迪沙降落,他看到停機坪上到處都是燃燒的垃圾和飛機殘骸。
在摩加迪沙一座美國人曾經住過的院子里,瓊斯見到了他的副手斯皮尼利。當來到中情局摩加迪沙分站時,瓊斯傻了:所謂的分站只是兩個漏風的房間,而且只有一個房間有門。
除了向軍方提供情報支援外,瓊斯的任務很簡單:把中情局的活動基地從機場跑道遷到聯合國大院里,並與美國特使戈森迪加強聯系。
中情局的電子控測器試圖監聽艾迪德的無線電聯絡,但這些高科技玩意在這里根本派不上用場,因為艾迪德極少用無線電聯絡。如果瓊斯的部下想幫助軍方捉拿艾迪德的話,只有一個辦法:到街上去堵他。
「哥特式毒蛇計劃」出籠
瓊斯掌握的最有價值的「財產」是摩加迪沙北部的一名小軍閥,他雖然只控制著400人,與艾迪德的數千人相比有些可笑,但他對地形非常熟悉,最有可能發現艾迪德,中情局又向索馬里派出一名行動官員康多,由於他是黑人,所以比瓊斯和斯皮尼利更容易展開工作。
中情局技術服務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把一個竊聽器放入一根象牙手杖里,並計劃讓那名小軍閥把它「贈」給艾迪德,這樣跟蹤艾迪德的行蹤就成為一件簡單的事了。
不久,瓊斯到海邊的機場與「三角洲」部隊司令威廉·加里森將軍會晤。此人通知瓊斯:美國執行秘密行動的「三角洲」部隊已被派到索馬里,其使命是捉拿艾迪德。捉拿艾迪德的「哥特式毒蛇行動」計劃被迅速制定出來。
但那位小軍閥突然發生意外,他用手槍誤傷了自己。雖然保住了性命,但他已成廢人。中情局的「A計劃」還沒開始就結束了。此時,瓊斯手裡還沒有「B計劃」。
8月26日夜,6架巨大的C·5A運輸機把130名「三角洲」特遣部隊突擊隊員和 16架直升機送抵摩加迪沙機場,艾迪德用猛烈的炮火「歡迎」這支美國最好的特種部隊。
8月30日凌晨3點,「三角洲」突擊隊員乘坐十幾架直升機向索馬里民族聯盟一處非常有名的住所撲去,因為有時候艾迪德會到那裡去。只用了幾分鍾,突擊隊便把裡面的人全部抓獲。然而,被捕者是聯合國的援助人員和他們的索馬里助手,艾迪德的人馬連影子都沒有見到。
打不中「腦袋」打「身子」
由於不知道艾迪德的藏身之處,加里森決定實施「哥特式毒蛇行動」的第二階段:追捕艾迪德的6名高級助手,也就是所謂的「一級人員」。既然找不到「腦袋」,那就只好沖「身子」開槍。加里森向瓊斯索要「一級人員」名單,但瓊斯從來就沒聽說過這名單。他只好到第10山地師快速反應部隊的軍事情報部門那裡碰碰運氣,沒想到,他們手裡還真有這么一份名單。瓊斯把這一名單呈送加里森,也讓手下人過目。
然而,瓊斯和他的手下很快發現,名單上有一多半人沒對上號,並存在著嚴重的誤差,其中一人實際上是義大利公民,正公開從事反對艾迪德的活動。
瓊斯的日子越來越難過,400多名優秀突擊隊員呆在機庫里無所事事,而他手中掌握的只是一張半生不熟的名單。這個時候,康多前來救駕,他提出的計劃簡單而大膽:他將接管艾迪德的手下,而且指揮他們,讓他們監視艾迪德的行蹤。這一行動計劃居然得到了中情局蘭利總部的批准。加里森委派4名海軍「海豹」狙擊手,保護康多和中情局的通信官員。他還許諾,如果他們的身份暴露,他將在 15分鍾之內把他們救出來。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架「黑鷹」直升機把康多小分隊送到摩加迪沙北部。很快,加密的電報便從康多基地發過來。
現在輪到助手斯皮尼利大膽一把了。中情局的另一份重要「財產」--艾迪德政治對手的一名助手告訴斯皮尼利,艾迪德的兩個保鏢准備說出艾迪德的藏身之所,條件是2.5萬美元。斯皮尼利決定親自去會會這兩名保鏢。然而,摩加迪沙市內危機四伏,安排這樣的見面會真是太難了。
副手差點送了命
斯皮尼利和中情局安全小隊的頭子計劃乘「黑鷹」直升機到摩加迪沙北部與艾迪德的兩名保鏢見面。第二天一大早,斯皮尼利和4名中情局保鏢乘裝甲運兵車前往機場。半道上,他們被一群索馬里人包圍了。幾秒鍾後,一排子彈向運兵車掃來,防彈玻璃保住了前排兩名保鏢的命,但卻沒能保護斯皮尼利,子彈擊中了他的脖子,他昏了過去。司機此時調轉車頭,逃出了暴民群。
瓊斯趕到醫院,看到斯皮尼利那件染血的防彈背心扔在地上,那輛裝甲運兵車被擊了49槍。經過緊急搶救,斯皮尼利的性命終於保住了,加里森找了一架軍用飛機把斯皮尼利送到德國,此時,距離斯皮尼利從羅馬抵達索馬里剛好一個月。
20天後,斯皮尼利被送回美國,中情局副局長托馬斯·特維頓到醫院探視。他最後問斯皮尼利,下一步中情局在摩加迪沙的行動該如何進行。斯皮尼利回答:「宣布勝利,然後撤出。」
此時,康多在摩加迪沙北部的身份也已敗露,好在加里森信守承諾,在20分鍾之內把他們救了出來,只留下了兩個偵察小組。這時,蘭利總部的官員開始對瓊斯表示不滿。
到9月的第三周,第一偵察小組向康多匯報說,一名與艾迪德關系密切的武器交易商願意有償提供艾迪德的得力助手奧斯曼·阿托的下落。為此,康多還向瓊斯要來了那根專為艾迪德准備的手杖。
聯系人帶著這根手杖,爬進巴卡拉市場旁邊的一輛汽車里,原計劃這輛車將把他送到阿托那裡。但當那輛車停下來加油時,該小組的一名成員發現阿托正好在車里。
「三角洲」開始發威了。幾分鍾後,一架直升機從遠處飛來,一名狙擊手探出身子,沖著汽車的發動機部位連開3槍,車突然熄火,突擊隊員順著繩索從直升機上下來包圍了汽車,阿托束手就擒,「一級名單」里的人終於有一位落網了。
越戰後最慘的地面戰
斯皮尼利受傷時,瓊斯就覺得自己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摩加迪沙的局勢更加惡化,每天晚上炮彈都落在聯合國維和部隊的大院里。到10月,瓊斯再也忍不住了,他向頂頭上司蘭利總部非洲部主任寫了一份報告,詳細描述了美國人在索馬裡面臨的危險處境,認為用「三角洲」部隊來捉拿艾迪德是錯誤的,這不能解決索馬里的問題。第二天,他接到回信,上司警告他不要批評目前的政策和高級官員。
但第二天發生的事證明了瓊斯的預言是多麼正確。一位線人報告說,艾迪德的兩名高級助手將在一個大院會晤,艾迪德也有可能前往那裡。加里森和瓊斯在指揮中心下令「三角洲」立即行動。這次行動非常成功,突擊隊員捉住24名索馬里人。瓊斯立即把這一戰果向蘭利總部作了匯報。但20分鍾後,「三角洲」指揮中心傳來消息:一架「黑鷹」被擊落。載著捕獲的索馬里人的車隊被指令火速奔向直升機墜毀地點,參加救援行動。
幾分鍾後,瓊斯接到康多的電話:「又一架直升機掉了下來!」瓊斯雙手抱頭,一聲長嘆:「又是一場災難!」事實上,情況比瓊斯預想的還要嚴重,在奔向第一架直升機墜毀地點的途中,車隊迷失在摩加迪沙迷宮一樣的街道里,每到一個街口都會遭到一陣機槍和手榴彈的襲擊。在第一架「黑鷹」掉下後約90分鍾,車隊終於回到了機場--他們沒能趕到墜毀地點,車隊載的50名美國士兵和那 24名索馬里人已有近一半被擊斃或擊傷。
與此同時,指揮中心派出另一個車隊前去救援在第二個墜毀地點周圍的90名士兵,但由於同樣遭到猛烈的火力,只好返回。
晚上10點,瓊斯向蘭利總部發電,匯報當天發生的情況。第二天凌晨1時55分,第10山地師的一支部隊殺開一條血路,終於與被困部隊取得聯系。第10山地師的另一支部隊也抵達第二個墜毀地點,但他們只看到地上的血跡,人卻不見了。瓊斯緊急命令他的部下上床休息一兩個小時,天一亮就上街尋找失蹤人員。
早上7點,救援車隊殺到一個分發救援物資的地點,到這時,已有18名美國人死亡,84人受傷。這是自越戰以來美國軍隊參加的最激烈的地面戰斗。
一周之後,瓊斯乘坐一架C·5A離開摩加迪沙,取道開羅,最後抵達美國特拉華州的多福空軍基地,和他同機到來的還有一個裝有美國士兵骨灰的骨灰盒。
此後,瓊斯的職位被別人所取代,美國停止了在索馬里的一切進攻行動,開始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㈦ 國外經典高分電影
國外經典高分電影:
1、《完美的世界》
單親孩子菲利普·佩里的母親對他管教甚嚴,8歲的小菲利普甚至從未參加過一次鬼節討糖果的游戲。附近州監獄的兩名罪犯越獄成功,劫持了菲利普作為人質,向德州邊界逃竄。途中,罪犯之一的布奇幹掉了魯莽愚蠢的同夥,卻對小菲利普照顧有加。
與此同時,德州警探瑞德帶著手下和州長特派的犯罪專家薩利一同火速追捕布奇。雙方在德克薩斯州境內展開了一場公路賽大競技;而小菲利普也經歷了很多從未想過過的刺激與快樂,並與布奇產生了一種近似父子的不尋常感情
㈧ 電影《獨行月球》跨越星海的浪漫,沈騰馬麗演繹怎樣的異球戀
電影《獨行月球》跨越星海的浪漫,沈騰馬麗演繹的異球戀的情況:
《獨行月球》是由張吃魚執導,沈騰、馬麗主演的科幻喜劇片;人類為抵禦小行星的撞擊,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計劃。隕石提前來襲,全員緊急撤離時,維修工獨孤月(沈騰 飾)因為意外,錯過了領隊馬藍星(馬麗 飾)的撤離通知,一個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計劃失敗,獨孤月成為了“宇宙最後的人類”,開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
㈨ 好像是一部印度的電影,,我只記的是兩個小孩每天都換鞋 最後那個男孩參加賽跑得了第一,沒獲得鞋
伊朗電影《小鞋子》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