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用手機拍出大片的感覺
1. 擦鏡頭
光線、構圖、色彩、道具、情緒……一切就緒,但你如果沒擦手機鏡頭,原本是朋友聚會的精彩瞬間,只會拍得「模糊到沒朋友」。所以拍照前第一件事,一定記得用眼鏡布或者棉質衣服,擦乾凈手機鏡頭,這樣才能確保拍出來的照片不模糊。
2. 陽光下拍攝降低曝光
如果你在戶外環境,光線一般很強烈,在用手機拍照時,需要你有意地控制一下曝光。具體怎樣操作呢?在拍照時你可以看到手機屏幕焦點的「方框」旁,有個小太陽,按住它往下拉,就能調低曝光度。即使畫面有點「黑」也沒問題,可以後期調回來,但如果畫面很亮,丟失的細節是調不回來的。
3. 用音量鍵當快門
用手機拍照,手要夠穩,照片才清晰。想拍得穩,推薦你用兩只手夾住手機,把音量鍵當快門,這樣拍照時的手部動作更小,可以減少晃動。
4. 全身照蹲著拍
拍人像,手機擺放的位置是關鍵。拍全身照,關鍵是顯示出被拍者的大長腿。所以手機的位置,應該在腰部或者腰部以下,當然你也可以直接蹲下拍,否則很容易把別人拍成一米二。
5. 半身照別卡關節
拍半身照,意味著有一部分身體被截在了畫面外。那到底應該從哪開始截呢?千萬不要截在人的關節部位,比如膝蓋、手肘、手腕這些關節,否則畫面會特別不協調。
6. 善用道具
有經驗的拍攝者,會隨手拿起常見的物品作為道具。比如在拍人像時,你可以把一個小盆栽放在更靠近鏡頭的位置,讓葉子最大限度地貼近鏡頭,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就更有層次感。
7. 補光神器——A4紙
在室內拍人像時,光一般從上方來,會讓人的眼袋和法令紋加重。當然你可以用P圖軟體後期修掉,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用A4紙鋪在人臉下方的桌子上,它的作用相當於燈。
8. 把風景照的畫面裁成16:9
旅行紀念照最大的價值,是把最美好瞬間定格下來,如果不想拍成常見的「到此一游」,你不妨在公路、山頂這種大景觀下,用橫構圖,蹲拍的姿勢,把畫面從4:3裁切成16:9,營造出電影一般的敘事感。
萬能構圖三分法
不管是全身還是半身照,橫版還是豎版,幾乎都可以用三分法構圖。你在用手機拍攝時,在設置里開啟「網格」,藉助九宮格參考線,把人放在一條線上,另一邊留給環境。如果能把人的頭部,放在橫豎兩條線的交點上就更好了,這樣拍出來的照片,你會發現非常和諧。
② 怎樣用單反拍出老電影那樣的感覺
學好後期,創意無限啊!
我在論壇上看到有的攝友是在單反相機上轉接了老電影鏡頭,拍的片子那感覺真的不一樣。但那種搞法,我覺得需要的技術太高端,不奢望了。還有一種,用ps的,加噪點,調下色,做出來也很有膠片質感,你可以網路一下,自己學著做一做。
③ 八十年代的電影特效是怎麼製作的
在上世紀電腦方興未艾的時候,大概是70年以後,到80年之間的時候,電影特效的組成部分非常復雜,有以下幾個方式是比較主流的
1、在拍攝好的電影膠片上製作,這個成本很高昂,因為需要很多拷貝來製作。比如像同場景下的同一個人出現進行復數動作,就需要將演員單獨拍攝一段動作後從膠片上一格一格的摳下來,配合背景進行二次曝光。另外,像激光神馬的也是這個道理
這種無需純色背景,而像星球大戰中的激光製作很簡單的。舉例說下,比如說兩組膠片,A是舉槍射擊,B是熒光燈管的全畫面拍攝,比如紅色、藍色、綠色這種。那麼在A拍攝完成後,順著槍口方向和煙火爆破效果之間,逐幀刻出一條漸進的鏤空線條,將剪裁好的B貼在A下面進行二次拍攝
然後我們就可以得到一段帶著激光飛舞的A片段,即C了。而之後,將C與其他片段組合,拷貝後,就可以拿到電影院去放映了。
2、模型的製作使用,這個同上面,很早在黑白電影時就有過了,最出名的模型莫過於星球大戰,但單價成本最高昂的卻是鐵達尼號……
3、SGI圖形工作站,這種東西效果類似於現在的電腦,不過很明顯那會電腦沒那麼發達,所以說對於完整視頻的處理根本無法想像,所以被稱之為圖形工作站,因為處理製作時都是單幀進行的。
====================
至於一樓所說的純色背景,這個在拍攝膠片時確實被電影人認識到了,但並不是必然肯定是藍色的,在最早時期,使用白色背景的更多,然後經歷了拍什麼背底的片段,用什麼顏色的背景;青色、藍色、綠色這樣一個階段
到現在為止,仍然會有因為背景需要而改變純色幕布的情況出現
====================
嗯,值得一說的是終結者2的那個液態機器人,在這部電影的拍攝中,上述三種方法都使用到了。
特效師先將機器人T-1000(後稱T1K)的扮演者製作出一個完整比例的模型,芭比娃娃那麼大的。然後將其擺放成不同動作進行逐幀拍攝(單幅畫面),然後將其放入圖形工作站上進行身上的效果處理(比如創口、比如透明液態化等等)
最後,將這段視頻進行摳像,再輸出、沖洗成膠片和原始拍攝素材進行二次曝光製作成成品。
(打字不易,知道這些東西也不易,所以說,採納答案吧)
④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⑤ 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視角感的鏡頭效果
當我們觀看戲劇或電影時,我們會感受到創作者想要呈現的角色和故事,有時覺得自己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並且正在與故事中的角色同時進行活動或面對這些事件,我們在攝影中怎樣拍出電影感的視角呢?這些構圖和電影視角有助於使美麗的照片看起來完美,怎樣用攝影來傳達主題故事?
⑥ 手機拍的視頻怎麼製作成電影效果
手機拍電影拍出電影效果很簡單,但是和專業的攝像機比起來還是差太遠。拍出電影效果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前在東軟學院上過攝影課,下面就來說一些電影技巧的方面吧:
1、鏡頭的推拉搖移
攝影中通常通過改變攝像頭位置,也就是手機位置,或是調整焦距,目前手機可能不支持調整焦距。簡單說說推拉搖移:
推:手機鏡頭向被攝物靠近
拉:手機鏡頭遠離被攝物
搖:被攝物位置不變,手機鏡頭上下左右,旋轉等移動,產生動態構圖,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
移:將手機放在可移動的物體上,對被攝物做各個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面
當然還有快鏡頭,慢鏡頭,運用得當,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2、取景構圖
這和攝影有很大的關系,包括;近景、中景、遠景、全景、特寫等等。
近景:一般是人物上半身,景物局部范圍,強調被攝物姿勢,表情等用於塑造人物。
中景:相比近景顯示空間更大,塑造人物關系
遠景:能拍出一種廣闊的畫面。
全景:拍出完整人物和場景。
特寫:拍攝某一部分,強調細節。
3、其他特效
切換場景時的轉場技巧,空鏡頭等
像《生活大爆炸》這類情景劇用的特別多。
懂得技巧,拍出的效果不會差的。
⑦ 相機怎麼設置,才能拍出電影效果的視頻
你好!
我覺得很難拍出電影的效果的,除非後期製作,調色加濾鏡等
1、打開
愛剪輯
,導入視頻。點擊
畫面風格--美化,勾選一鍵電影調色、電影膠片、膠片影像等富有質感的色調
配合其他色調,搭配起來更好看哦!
如有疑問,請追問。
⑧ 電影是怎麼拍出80年代的風格的
加特效。燈光師調光度,調出柔和,復古的光度。再加上場外配置,雜亂,陳舊。就能拍出80年代的風格了。
⑨ 那些年沒有電腦的電影特效是怎麼拍的
那時不是沒有電腦特效,只是當時電腦特效的技術還不夠完善,成本比較昂貴,所以運用的比較少。星球大戰正傳主要採用模型來製造特效,再以攝影手法、簡單的電腦特效等手段加以輔助。
在動作電影中,大多運用的是視角手法,特別是空中的橋段。另外也有實打實地拍,比如當年香港的成家班,不靠特效闖出的名聲。
⑩ 怎樣拍出這種老電影風格的視頻
把白平衡調到「陰天「的參數即可。其實這種效果大多數都是後期製作出來的。實拍難度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