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如何看電影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如何看電影

發布時間:2022-08-01 00:17:30

1. 大班社會怎麼辦教案

大班社會如何辦教案,實際上方法很簡單。首先來了解一下教案所要包括的內容: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准備,活動過程等內容。

理解朋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學習分享的經驗,運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是如何與同伴分享的,以及分享後的感受,適合幼兒園老師們社會活動課。

分享行為是一種綜合性行為,也是社會性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幼兒教師,必須利用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來幫助幼兒學會「與人分享」,降低自我中心意識,養成良好的分享行為。

這樣,對於形成幼兒的分享行為,全面提高幼兒的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活動中通過為幼兒創設自發的分享行為的情境,讓幼兒了解分享行為的具體做法,從分享物品到分享快樂,從具體到抽象,充分體驗給予和被給予帶來的快樂與滿足感。

活動目標:
1、理解朋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學習分享的經驗。2、運用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是如何與同伴分享的,以及分享後的感受。3、感受與他人分享物品與快樂時的積極情緒體驗,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4、初步培養幼兒有禮貌的行為。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准備:1、故事課件准備;2、幼兒從家裡帶來一件最喜歡的小物品,玩具、圖書、食品等;教師帶一張和朋友在一起玩得最開心的照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
你的好朋友都是誰?
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2、教師結合課件講述故事。並提問:你的家裡來了客人,你會怎樣招待呢?等等3、幼兒共同分享物品,體驗其中的愉悅。

最後幼兒展示帶來的自己喜歡的物品,並向他人介紹自己的物品,說出它們的名稱、外形、玩法等。

2. 幼兒園大班科學《看電影》聽課體會

我們不要在電影院說話

3. 《社會搖》教案幼兒園大班要活動目標,活動准備,活動過程

【活動設計】 六月,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面臨著畢業進入小學,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同伴、新的學習方式,對孩子們來說都是未知數;為了幫助孩子了解小學的環境、小學生的生活,激發他們入小學的願望,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幼小銜接活動。《上小學啦》這一活動就是其中之一,我利用繪本故事《蚯蚓上小學》為載體,這一故事根據繪本《蚯蚓的日記》中的某些元素進行改編,在活動中,讓孩子們跟著書里的故事走進小學生的課堂生活,讓孩子的心理世界與小蚯蚓產生共鳴,感同身受地探討日課表,並了解、表達小學生上課、下課等常規要求,為孩子們順利的進入小學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最後,通過觀看少先隊入隊視頻,讓孩子感受少先隊員的光榮與自豪,進一步激發孩子上小學的興趣和願望,讓孩子能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即將到來的新生活。 【活動目標】 1、在繪本的共讀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小學生活,激發幼兒上小學的興趣和願望。 2、能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大膽的預測和推理,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准備】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話題。 再過幾個月,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去哪裡讀書了呢?你知道你將要讀的小學的名字嗎? 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小學生,會是誰呢?請看—— 二、繪本共讀,了解小學生活。 1、出示P1:閱讀文字「蚯蚓上小學」 洋洋今天第一天上小學,你們看它的心情怎樣?你們也馬上要去上小學了,你們的心情怎樣? 2、出示P2: 洋洋走到了校門口,它遇到了誰?會對它們說什麼呢? 聽上課的鈴聲。師:這是什麼聲音?小學生上課之前先要和老師打招呼問好,誰知道他們是怎麼樣打招呼的?(師幼互動,體驗小學生上課的情景) 3、出示P3: 這是張什麼表?日課表是干什麼用的呢? 日課表怎麼看?小學里有哪些課? 小結:小學里里學的課程比幼兒園要多得多。每天要學什麼課我們看一下日課表就知道了。 4、出示P4: 蚯蚓們是怎麼樣上課的?這條小蚯蚓在干什麼呢?上課能不能玩玩具?為什麼?上課除了不能玩玩具,還有哪些事情也不能做? 小結:小學生上課的時候要端端正正的坐好,不做小動作,不東張西望,專心聽講,開動腦筋,積極舉手發言,把老師教的本領學得又快又好。 5、出示P5、P6 聽,這又是什麼聲音? 下課了,蚯蚓老師為什麼在批評洋洋?幼兒發散想像、講述。 下課應該先干什麼,再干什麼?(幼兒討論) 小結:下課應該先上廁所,然後准備好下一節課的學慣用品,有時間多可以和同學去操場上玩一玩,做做游戲。 6、出示P7: 洋洋虛心接受了老師的批評,認真學習,他的考試成績好嗎? 100分、優秀、5顆★都表示什麼意思? 三、觀看視頻「少先隊員入隊儀式」,激發幼兒入小學的願望。 四、延續思考: 今天我們了解了小學的生活,再過幾天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了,要上小學了,關於小學的事情你還有什麼要問老師的嗎?(可講講小學與幼兒園的區別:如老師的配置;生活環境;作息制度等)

4. 如何進行幼兒園社會教案案例分析

一次教學作為兒童學習、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階梯,不管什麼領域的活動都應該遵循普遍的教學規律性。過去的「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就反映了一般教學的流程。當然,在強調彰顯個性的今天,如果每一個教學活動都這樣表述也顯得太八股化了,但是那種一個教學活動中環節、層次太多的現象也是值得反思的。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樂)的簡要過程: 1、出示盆、碗、碟、杯,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知道其名稱、各自的特徵。 2、請幼兒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傾聽其不同的音色。 3、欣賞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學習敲打節奏XX XX ︳XX X ︳。 5、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敲打,要求節奏敲打正確、整齊。 6、引導每個幼兒在教室里除玩具樂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進行拍打、敲擊、搖晃。 7、鼓勵幼兒將各種生活用品創編進歌曲,同時為它創編新的節奏。 分析:這個活動過程真是太「豐富」了。但我們必須反思: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幼兒到底發展了什麼?是觀察認識其名稱、特徵,還是辨別其不同的聲音?是欣賞歌曲,還是創編歌曲?是學習鞏固節奏型還是自己探索拍打、敲擊、搖晃其他生活用品?那麼多的環節到底讓孩子學什麼?一般來說一次教學活動是讓孩子圍繞一個話題經歷一次探索、練習、思考、交流,從而獲得新知的過程。活動環節過多,想達成的目標過多,實際往往是欲速而不達,熱熱鬧鬧走過場的豐富環節,不能成為孩子踏踏實實的學習過程。 例二:《自己畫臉譜》(大班 綜合)的簡要過程: 1、分享關於京劇臉譜的經驗。 (1)介紹自己製作的臉譜。 (2)概括京劇臉譜的特點。師生共同小結:臉譜是我國戲劇獨有的藝術,用誇張的色彩、線條和對稱的方法表現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點。 2、戲劇老師示範畫臉譜。(外請人員) (1)戲劇老師介紹材料、工具。 (2)戲劇老師給自己化妝。邊畫邊介紹化妝過程和注意事項,重點:小筆勾線、大筆塗色,從上往下畫,每種顏色用固定的筆。 3、幼兒自己畫戲妝。 (1)幼兒選擇自己想化妝的角色。 (2)幼兒自己塗畫臉譜(輕放背景戲曲)教師和戲曲老師共同觀察幼兒的操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在自己臉上畫油彩,給予個別幼兒一些必要的幫助。 4、自由表演。幼兒邊聽戲曲邊自主表演。 分析:本設計的教學過程簡捷而清晰,圍繞畫臉譜展開,既從兒童已與經驗出發,又在與專業人員直接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技巧,還讓幼兒大膽自主地實踐、練習,並在化妝後進入情景自由表現。這樣一次含量較豐富的活動,教師設計的四個環節,步步深化、層層深入、環環相扣保證了教師—幼兒—社會人員三方交流、幼兒自主練習的機會,遵循了幼兒學習規律,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保證了幼兒的參與性,這樣簡捷而清晰的教學活動過程可以成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的過程。 (二)教學過程應該突顯重點 提高主要目標達成度 幼兒園一個教學活動一般只有十多分鍾到二十分鍾的時間,即使大班後期也只有三十多分鍾。在這些短短的時間里,教學過程應該圍繞本次活動的主要目標、圍繞重點線索展開,努力保證幼兒在主體活動中有顯著的收益。但是有一些教學活動的過程往往不能保證主要目標的實現。 例三:數豌豆(中班、數學)簡要過程: 1、感知豌豆夾中豌豆的數量。看看豌豆夾的外型特徵,數數豌豆夾中豌豆粒。 2、剝剝、數數、記記。每人二個豌豆夾,剝後數一數並用自己的方法作記錄。 3、分析記錄單:重點:怎樣記錄看得清楚?豌豆夾里的豌豆粒一樣多嗎? 4、再次操作:用清楚的方法記錄3—5個豌豆夾中的豌豆粒。 5、交流並小結。討論:豌豆夾里的豆寶寶一樣多嗎?最多的幾粒?最少的幾粒? 分析:豌豆夾中豌豆粒的差異,可以引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積極性,過程緊緊圍繞剝豌豆、數豌豆展開:一個豌豆夾里有幾個豆寶寶?多的有幾粒?少的有幾粒? 「用自己的方式記錄」為幼兒展現自己的數概念和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表現的機會;又在同伴交流互動的學習情景中,感受記錄的不同方法,同時又在分析過程中逐漸把握「怎樣才能把幾次操作的結果表述清楚」,…….這是一種自我學習能力的鍛煉。最後一個環節讓幼兒比較最多的和最少的幾粒,不僅進行了數學能力培養,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繼續探索研究的積極性:豌豆夾中比較多的是幾粒?豌豆夾的多樣性可以引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探索的豐富性。活動過程應該努力圍繞主要目標、重點突出的進行。 例四:《閱讀廣告》(大班 綜合 )簡要過程: 1、談話: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閱讀。 師:你們知道廣告嗎?在那裡看到過廣告。 2、閱讀電視廣告。 (1) 播放關於牙膏的廣告。 (2) 討論:這是一個什麼的廣告?你看到了什麼? 讓幼兒說出大概印象:是牙膏廣告,有好幾個人。動作很滑稽,顏色很好看…… (3)師:我們再來看一遍,有些什麼人,他們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3、幼兒創編廣告。 (1)為小朋友喜歡的產品做廣告。 師:來看看這些是什麼?你看過這些產品的廣告嗎?誰來試試。 (2)為產品編廣告。 師:剛才小朋友做的都是和電視里一樣的廣告,現在我們自己來為這些產品編廣告。 小朋友先選擇一樣產品,可以一個人做也可以幾個人合作(幼兒自由結伴創編廣告)。 分析:教學過程雖注意了從孩子已有經驗入手,並在回憶、模仿後讓孩子創編,但幾個問題是明顯的。 1、該活動提問內容和教師構想的第一環節不對應。「生活中的閱讀」內涵豐富,而廣告只是閱讀的一個方面,教師的提問直接指向廣告,會限制幼兒的思維,所以,要不修改標題:直接引導幼兒回憶關於廣告的經驗;要不修改教師的提問:引導幼兒談談生活中閱讀過什麼。 2、沒有能讓兒童感知、提升廣告的特點。廣告語的確是幼兒喜歡感知、能夠感知的語言形式,可以成為幼兒模仿、創編的一種形式。但廣告語的特點是什麼?從整個過程看出教師在以牙膏廣告為範例時只是引導幼兒說出:「有好幾個人,動作滑稽,顏色好看……」甚至在安排再看一遍廣告前也只是提醒幼兒注意:「有些什麼人,他們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對於廣告語的特點,如:言簡意賅,郎朗上口,生動幽默等卻從來突出。 3、讓孩子創編廣告,教師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編也可以自由結伴編,但是怎樣創編廣告交待不清,在兒童沒有明確廣告的特點的情況下又如何創編呢?好的教學過程應能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應突出重點,分析可能出現的難點,使目標在循序漸進的環節中自然達成。 (三)選取合適的方法、途徑,講究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手段是連結教師和兒童以及教師、兒童和學習內容的媒介,在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時,幼兒教師們注意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活動性、但有時產生為生動而生動,為多樣而多樣的追求形式的問題。 例五:散文詩欣賞《白雲》(中班語言)簡要過程: 1、出示一朵白雲(圖片)談談白雲的家住那? 2、欣賞散文詩「白雲「(配樂) 3、大班幼兒表演(真實情景) 4、學習散文詩並理解詞彙(幻燈) 5、幼兒練習朗誦(動畫片) 6、自主選擇頭飾邊念邊表演(頭飾) 分析:散文詩欣賞與學習是提高幼兒對文學藝術的感受、理解力。散文詩充滿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力圖要多種手段讓幼兒經歷回憶經驗

5. 幼兒園社會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兒園社會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要愛惜玩具,懂得玩具要大家一起玩。

2、了解電動玩具的特點,初步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活動准備:

活動前請每個寶寶從家裡帶一個電動玩具來園。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引導寶寶觀察對比電動玩具。

老師出示兩只小狗玩具,一隻是電動小狗,一隻是用布做的小狗。請寶寶們來玩玩具小狗

教師引導幼兒讓玩具小狗動起來,並讓幼兒說一說兩只玩具小狗有什麼不同?

2、幼兒自由探索活動,自由探索各種電動玩具的玩法。

(1)讓寶寶們自由玩自己帶的電動玩具:小汽車、小火車、小雞、小鴨等,互相說說自己的玩具是怎樣玩的?

(2)請個別寶寶向全班寶寶們演示電動玩具的玩法,並說說自己的電動玩具是什麼名字的。

(3)啟發引導:A沒有電池,電動玩具能動嗎?B開關沒打開,電動玩具還能動嗎?

小結: 這些玩具必須裝上電池、打開開關才能動起來,所以他們叫電動玩具。

(4)老師與寶寶們一起找一找各個電動玩具的開關,並說說應該怎麼玩?

(5)分享好玩的玩具:讓寶寶們互相交換玩具玩,懂得大家一起玩。

3、寶寶們欣賞兒歌《玩具玩具我愛你》,品德培養:寶寶愛玩具。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2

活動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樹木是紙的主要原材料,我們要生產出很多的紙,就要砍伐很多的樹木,而樹木對我們的生存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調節空氣方面的作用。從而讓幼兒加深對森林的愛護和關心。

活動目標:

1、知道紙是中國人發明的,了解製造紙張的生產過程。

2、能大膽說出製造紙張的重要原料和生產過程。

3、萌發幼兒對紙的製造過程產生興趣和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活動准備:

1、教師准備的不同紙張。

2、故事《蔡倫造紙》

3、造紙過程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交流關於紙的發現、

1、活動導入

師:你們看看老師手裡拿的是什麼?(紙),紙是從哪裡來的呢?

幼:紙從....來的。

2、教師講故事《蔡倫造紙》,引導幼兒了解蔡倫發明紙的故事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激發幼兒的自豪感。

師:紙是誰造出來的呀?

幼:蔡倫

師:紙的原材料主要是什麼呢?

幼:樹木和破布

3、分組討論:還可以用什麼原料能造出紙來?

教師總結:還可以用竹子、漁網....等造出紙來。

二、木頭怎樣變成紙

1、出示掛圖,讓幼兒了解樹木是生產紙張的主要原料。

2、教師講解掛圖,引導幼兒了解紙的生產過程。

先把木頭送到機器上剝皮,機器把粗大的木頭磨成細細的木屑,再送到高壓容器里加熱,提取纖維;纖維在水槽里被攪成糊狀,形成紙漿;加入化學漂白劑;最後用滾筒擠壓出裡面的水分後,紙漿就變成一張白紙了。

3、幼兒互相交流,講一講紙的生產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紙的製造過程的認識。了解造紙需要砍伐大量樹木。

師:如果我們的大樹都背砍完了,會有什麼後果呢?

幼:地震、沒有氧氣、泥石流、沙塵暴等。

三、請幼兒分組討論:

在繪畫、用餐巾紙或使用衛生紙時,應該怎樣正確使用紙張,不浪費每張紙張。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中幽默,詼諧的語句,並愉快的投入活動。

2、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形象的進行表演。

3、在游戲與討論中了解要做個勤快人。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准備:

磁帶--《懶惰蟲》

情境表演--懶惰蟲

活動過程:

1、欣賞情境表演,引出懶惰蟲的形象。

2、引出兒歌的前半部幀

(1)教師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前半部分。

(2)提問:「你是不是懶惰蟲?」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我不是懶惰蟲。」

(3)提問:「懶惰蟲的手腳、全身是不是真的痛?」

(4)教師與幼兒一起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前半部分。

3、引出兒歌的後半部分。

(1)討論:「你們不是懶惰蟲,那是什麼人?為什麼?」。

(2)教師有節奏的朗讀兒歌的後半部分。

(3)提問:「你們會做什麼勞動?」,討論後教師與幼兒邊表演邊有節奏地朗讀兒歌的後半部分。

(4)啟發幼兒用愉快的情緒表演兒歌後半部分並加入自己勞動的句子。如:「我會拖地板、我會拖地板,我經常拖地板。」

4、幫助懶惰蟲改正缺點,大家一起完整地朗讀兒歌《懶惰蟲和勤快人》。

附兒歌:

懶惰蟲和勤快人

你是懶惰蟲,你是懶惰蟲,你全身都在痛。

你的手也痛,你的腳也痛,你全身都在痛。

我是勤快人,我是勤快人,我全身都是勁。

我的手有勁,我的腳有勁,我天天在勞動。

我會……,我會……,我經常……

教學反思:

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一首歌,第一段描述了勤快人在廚房辛勤勞動的情景,第二段描述了懶惰人在廚房睡覺的情景,這兩段對比強烈而鮮明的歌詞充分表達了以勤為榮,以惰為恥的.感情。本課通過有表情、有對比地演唱《勤快人和懶惰人》,使學生在聽賞,演唱等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不同速度,體會不同的音樂情緒。通過參與歌表演律動等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感受勞動歌曲的特點,使學生的想像力得到發展,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創造,並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在設計本課時以故事《兄弟倆當家》導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欣賞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再次呈現出兩種人不同的生活場景,加深對歌曲的理解。在歌曲教學中,我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如速度上的對比以及情緒上的變化等,讓他們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提高了音樂鑒賞能力,並在此基礎上對音樂形象進行創作。

《音樂課程標准》中指出: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樂課堂教學應更多地建立在參與和感受的基礎上。學生只有「動」起來才會對音樂有真正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本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將教學情景生活化,讓每個孩子們體驗、參與到廚房生活中來,教室里頓時興趣高漲。孩子們在動手動腦的實踐過程中,體會到了勞動的喜悅,而且有了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的情感體驗。在這里,教育不再是未來生活的預備,而是兒童現實生活的過程。在實踐的過程中,孩子們小組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設計,發揮了他們的音樂潛能,建立了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從孩子們的眼睛裡可以體會到勞動的熱情和快樂。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這一切,令我感到非常欣慰。通過本課學習,使小朋友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小朋友明辨是非,激發學生的積極情感,明白勞動帶給人快樂,勞動創造財富,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如何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是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於音樂教師而言,除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課堂教學能力,唯有如此,音樂課才能更有意義。

小網路:懶惰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ǎn ò,意思是偷懶;不喜歡費體力或腦力;不勤快。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大膽運用已有的數經驗解決問題,進一步感知列式中三個數字代表的不同意義。

2、體驗一卡通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准備:

幼兒自製一卡通卡、列試題卡、模擬刷卡機若干個,公共汽車、輕軌、地鐵站牌,幼兒張貼記錄卡板,記號筆,標有不同票價的游戲項目圖數張。

活動過程:

一、說說自己設計的一卡通,感受一卡通的多種用處

幼兒自由介紹自己設計的一卡通有哪些用處。

師: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生活中的一卡通就像你們設計的一樣神通廣大,瀟灑一揮,走遍天下了。卡里沒錢能刷卡嗎(不行)?今天我已經在你們的卡里都充了8塊錢。

二、使用一卡通,感受一卡通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回憶交通工具標記。

師:一卡通里有了錢,就可以乘車到公園玩了,到公園我們可以乘哪些交通工具到達?

(出示標記)今天隨便你乘一種交通工具都可以直接到達公園。

2、介紹一卡通的使用方法。

師:你們知道怎麼刷卡嗎?(幼兒自由介紹)

師:這里就有刷卡機,如果你乘的車需要3塊錢就按一下數字3,把卡插進去,燈亮了,就表示刷卡成功了。想不想試試?

3、提出遊戲要求。

師:今天乘車有一個要求,每一次刷好卡以後要用一道算式題記錄下來,讓大家一看就知道卡里原來有多少錢,刷卡用掉了幾塊錢,裡面還剩幾塊錢,然後把卡插在記錄板上。

4、幼兒游戲、操作。

每個小朋友拿好一卡通,按自己確定的方法出發乘車。

5、交流。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每位小朋友都乘了什麼交通工具,卡里還剩下多少錢呢?

(1)先看乘公共汽車的小朋友。教師隨機尋找問題:乘汽車的小朋友都剩下多少錢?怎麼會剩下3塊錢呢?請一位小朋友來解釋一下。

(2)依次觀察其他小朋友的卡里還剩下多少錢。

6、梳理:整理8以內減法的不同列式,發現乘坐不同車,由於票價不同,剩下的錢也不同。

三、大膽運用已有數經驗解決游戲中充值的問題

師: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公園有些什麼好玩的吧。

1、了解游戲項目:公園里有些什麼活動項目,各要多少錢呢?

2、看看說說卡里的錢能玩哪個活動項目呢?如果錢不夠怎麼辦?(幼兒想辦法,引出充值)

3、嘗試充值:

師:一卡通就是方便,卡里的錢不夠了,只要再充值就又能用了。

介紹玩法:

(1)觀察桌上不同游戲項目的票子;

(2)選擇游戲項目,把對應的票貼在一卡通上;

(3)算一算卡里原來有多少錢,現在需要玩的游戲需要多少錢,應該再充多少錢;

(4)把要充值的金額記錄在卡的下面。

4、幼兒操作:

(1)以一張卡為例,共同嘗試,了解規則。

(2)分別計算並按需要為自己在卡內充值。

四、交流

1、介紹自己想玩的游戲項目和需要在卡內充多少值。

2、共同驗證。是不是可以去玩。

活動延伸:

1、在游戲中創設使用一卡通的項目,充值正確的幼兒在游戲中使用一卡通玩對應的游戲項目;出錯的幼兒,可請老師和同伴幫助再試著充值。

2、逐步增加充值項目,算算如果想玩兩個或兩個以上游戲需要充多少值。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講講、看看、玩玩、種種等活動,讓幼兒小朋友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加深幼兒小朋友對常見樹的認識,了解樹木與人類的關系。

2.鼓勵幼兒小朋友與同伴互相合作、激發他們愛護樹木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准備:

1.製作好樹木與人類關系以及春天特徵的多媒體課件。

2.自製常見樹小紙牌人手3~4張。

3.植樹的工具,在幼兒小朋友園內開辟種植角,備好柳樹枝段。

活動過程:

一、講樹1.觀看「風沙的危害」 多媒體課件,配以音樂解說,製造略顯緊張的氣氛。讓幼兒小朋友通過聽講解、觀看「風沙的危害」, 多媒體課件,了解風沙對人類的危害。

2.引導幼兒小朋友重點討論:如何來避免風沙帶來的災難呢?在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小朋友得出樹木能阻擋風沙,避免及或減少風沙造成的災害。

3.觀看春天季節特徵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小朋友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二、誇樹(植樹對人類的益處)觀看樹木與人類關系並結合多媒體課件討論。

植樹對人類的益處:凈化空氣、調節氣溫、防風遮雨、防止火災等功用。

三、玩樹牌幼兒小朋友每人3~4張小紙牌,上面繪有各種已認識的常見樹木。幼兒小朋友自由結伴,兩人一組玩樹牌。

玩法:雙方同時出一張樹牌,先拍桌者先講:一要講出這兩種樹的樹名,二要講出每種樹的一二個主要特徵。三要講出其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都講對了,兩張數牌就歸講者所有;

講錯了,就有對方講。如雙方均未講對,就把這兩張牌擱一邊,雙方重新出牌。最後以牌多者為勝。

四、種樹

1.激發幼兒小朋友參與種樹的興趣帶領幼兒小朋友去園內的種植角,讓幼兒小朋友說說如何種植「柳樹」

(1)種植工具

(2)種植方法2.幼兒小朋友種植,老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小朋友掌握每棵樹枝的間距。

3.插上小標志,便於日後負責照看和護理。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6

一、內容 :嘗嘗味道

二、活動目的:

1、豐富原關食物味道的知識,豐富詞: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2、能正確運用感官,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及想像力。

三、活動准備 :布娃娃一個,錄音機、音樂磁帶,有關甜味、酸味、香味的食物若干。

四、活動過程:

1、以樂樂小朋友過生日引出課題:嘗嘗味道。

今天是樂樂的生日,他很高興,他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要請小朋友吃。小朋友吃的時候,看看你吃的是什麼東西?它是什麼味道的?小朋友邊吃邊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2、集中活動內容:

(1)你剛才吃的是什麼?它是什麼味道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糖果味一樣是甜甜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楊梅味一樣是酸酸的?你還吃過哪些東西像花生味一樣是香香的?

(2)豐富詞: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

(3)小朋友你喜歡吃什麼味道的東西呢?但是不能吃太多甜甜的東西,這樣,牙齒會吃壞的。

3、按味道分類:

(1)樂樂請我們吃東西,我們也送好吃的東西給樂樂吃好嗎?樂樂要我們把禮物放在三個籃子里。把味道是甜甜的放在一個裝糖果的標記的籃子里;把味道是酸酸的放在一個裝楊梅標記的籃子里;把味道是香香的放在一個裝花生標記的籃子里。

(2)樂樂說你們分得真好!這是甜甜的味兒;這是酸酸的味兒;這是香香的味兒。謝謝小朋友送來這么多好吃的禮物。

4、播放單音樂《生日快樂》,活動結束。

讓我們唱歌跳舞來祝賀樂樂的生日吧!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7

一、設計意圖:

幫助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心理品質,是幼兒良好素質和健康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而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家庭的小寶貝,在祖輩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中長大,備受他人的幫助,卻很少意識到去主動關心、幫助別人,有的甚至不知道該怎樣去幫助。為此,我設計了這一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創設的情境中得到情感體驗,感受到助人所帶來的那份快樂,並使他們懂得:在學習和生活中,當看見別人有困難或是需要幫助時,都應該熱情主動地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同時,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促進幼兒良好情感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使他們擁有很多的朋友,讓其將來的生活充滿幸福和快樂!

二、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當別人遇到困難或是需要幫助時,應熱情地幫助別人。

2、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幫助別人所帶來的快樂。

三、准備:

1、布置森林的背景,內有果樹一顆。2、音樂磁帶兩盒(郊遊音樂、歡樂舞音樂)。雨傘12把,頭飾(刺蝟及熊阿姨),大型積木若干。3、課件故事及雨聲一段。

四、過程:

(一)、在音樂聲中進入森林

1、導入:小朋友,今天天氣年真好,老師帶你們到森林裡去玩,好嗎?那好,讓我們唱著歡樂的歌出發吧!幼兒隨師一起在郊遊的音樂聲中邊唱邊走進森林。

2、師:美麗的森林到了,咦,那邊在放電影,我們也坐下來看電影吧!

(二)、在森林中看電影

1、師幼一起觀看電影《奇妙商店》

2、提問:剛才我們看了什麼電影?電影里大象幫助了哪些小動物做禮物?大象幫小猴做了什麼禮物?小貓?小狐狸?小雞呢?在這個電影里,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3、師:當小動物需要幫助時,大象能伸出雙手,開動腦筋,熱情地幫助別人,所以大家都喜歡大象,那讓我們一起用掌聲表揚表揚大象。

(三)、在森林中聯系自己談一談

1、那我們大(1)班的小朋友有沒別人?你幫助過誰?除了幫助小朋友之外,你還幫助過誰?

2、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當別人需要幫助時,都能伸出手去幫助別人。那下面就請你和幫助過你的小朋友或是你幫助過的小朋友一起擁抱一下,然後再一起跳個《歡樂舞》吧!

(四)、在森林裡一起跳舞,體驗快樂

師和幼兒一起跳舞。師:有點累了,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五)、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幫助別人。

1、森林裡小刺蝟遇到了困難(情景一)

①(小刺蝟在果樹下一跳一跳,很著急地說:我怎麼摘不到果子呀?)師自言自語地說:「那邊發生了什麼事?」後師與刺蝟對話。

②請幼兒刺蝟摘果子。(先個別,後集休討論辦法,再表述)

③小刺蝟感謝大家:「謝謝你們你們幫了我的忙,我真高興。」師提問:「聽了小刺蝟的話,你心裡怎麼樣?」老師抱一抱剛才幫助小刺蝟的小朋友吧!

2、大風把小動物的房子颳倒了三間

①刺蝟急急忙忙進來說:老師,不好了,大風把小兔、小貓、小鹿的房子給颳倒了,它們急死了。

②師問:小動物的房子颳倒了,這該怎麼辦?(幫它們造新房)

③一部分幼兒上來造新房。後再請一部分幼兒去幫忙。

④請幼兒猜測小兔、小貓、小鹿看見房子造好了,會怎麼樣?刺蝟再次感謝。後請幼兒交流幫助別人後的感受。

(六)、回家的路上下雨了,再次讓幼兒體驗幫助(共傘)所帶來的快樂

1、「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呀?小朋友,你們聽:播放雨聲的課件。」

2、引導幼兒計討論:下雨了,怎麼辦呀?(幼兒想辦法)師幼一起向熊阿姨借傘,並感謝熊阿姨。

3、師分派傘,「呀,傘只有12把,其他小朋友怎麼辦?」

4、請大家看看是否都躲在傘下,後幼兒一起慢慢地在郊遊的音樂下共傘回家。

幼兒園社會教案 篇8

【活動目的】

通過看看、說說小圖書「有趣的衣櫥」,送送、折折衣服,滿足孩子對情感、語言、動作發展的需求。

【活動觀察】

1、在看圖書時對什麼有興趣,已有的認知經驗有哪些。

2、是否有初步的分類意識?

3、在找、折、放衣服的時候自理生活的能力如何?

【活動准備】

1、自製大圖書一本、小兒人手一份小圖書「有趣的衣櫥」(新教材132頁內容)

2、貼有衣、褲、襪標簽的繩網各一,夾子,衣、褲、襪圖片多於寶寶人數。

3、寶寶自帶衣、褲、襪一套,寶寶每人自己有一隻貼有標簽的小抽屜。

【活動過程】

1、看看說說:

(出示小圖書)這是什麼?小兒自己邊看邊說「有趣的衣櫥」。

出示大書與孩子一起看看說說:打開櫥門說說衣櫥里有什麼,是誰穿的衣服、鞋子?

觀察小兒在看圖書時對什麼有興趣,已有的認知經驗有哪些?

2、找找、折折自己的衣服

請寶寶從一堆放亂的衣服中找出自己的衣服,並折疊好放回自己的小抽屜。

用兒歌指引:抱娃娃,抱娃娃,彎彎腰,抱寶寶。

觀察小兒在找、折、放衣服的過程中自理能力如何?

3、送衣寶寶回家

請小兒把衣服、褲子、襪子分類,夾到相應的繩網上。

請一個小兒示範,看好繩網上的標記用夾子夾好。

小兒送衣寶寶回家(觀察小兒是否有初步的分類意識)。

6.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愛是什麼》

教育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感受愛與被愛的幸福,體驗生活的美好。

(2)能大膽的用語言表達對愛的理解與感受,並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愛。

活動重點:體驗不同的愛,感受愛帶給我們的幸福,並學習如何表達愛。

活動准備:有關父母的愛的短片,動畫《鷹爸爸和小鷹》,幼兒園里老師和小朋友之間的愛的短片,各種有關愛的圖片,歌曲「我愛你」,愛心圖片。

活動過程:(一)導入部分:

a:出示愛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它是什麼,表達了什麼含義?(它是桃心,愛心,它代表了「愛」)

b:提問:愛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受?

(小結:愛能帶給我們溫暖,快樂,幸福。)

(二)基本部分:a:播放動畫,引導幼兒觀察,說一說他們分別表達了什麼樣的愛?

動畫一:觀看動畫,感受親情間彼此的關愛,懂得孝敬長輩是一種愛。

提問:你找到愛了嗎?都有誰對誰的愛?那在你家,你都感受到了誰給你的愛?那你是怎麼做的?(感受到了來自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愛,我也愛他們。)

小結:孝敬長輩是一種愛,這種愛會帶給大家溫暖。

動畫二:通過觀看,懂得分享也是一種愛。

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在這個大家庭里,你都感受到了誰的愛?

有來自老師的愛,小夥伴的愛,一起游戲,一起看書,一起吃飯等等,體驗分享也是一種愛。

小結:分享是一種愛,這種愛會帶給我們快樂。

動畫三:觀看鷹爸爸和小鷹的故事,結合生活實際,懂得嚴格要求也是一種愛,觀看第一段視頻提問:鷹爸爸和小鷹在干什麼?

觀看第二段視頻提問:鷹爸爸是怎麼做的,那他是一個好爸爸還是壞爸爸,爸爸對小鷹的愛是什麼樣的愛?

提問:在生活中,誰給了你這種嚴厲的愛?(爸爸,媽媽,老師等)

小結:嚴厲也是愛,這種愛會讓你成長,也會讓你進步,需要你用心體會。

b: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愛。

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的愛,那你愛誰?那你怎樣讓他知道你很愛他?(用語言,動作等)播放歌曲「我愛你」,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達愛。

小結:愛要大聲的說出來,還可以通過動作,行為來表現。要善於表達自己的愛。

(三)結束部分:結合圖片和音樂,引導幼兒感受各種各樣不同的愛。

小結: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心存愛,奉獻愛,我們的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7. 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有哪些步驟

篇一: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小學的校園環境和小學生的學習生活;
2、知道自己即將進入小學,成為光榮的小學生了,激發幼兒園入學的願望。
活動准備:
聯系好附近一所條件較好的小學(實驗小學),請一年級准備一節算術課或一節語文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老師:「再過幾個月,小朋友都要離開幼兒園,上小學去讀書了,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小學哥哥姐姐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
幼兒:「想!」
老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實驗小學參觀,小朋友們要仔細看看小學和幼兒園有哪些不同,看看小學生是怎樣升旗,怎樣上課的。
二、參觀小學校
(一)參觀傳達室
1、一走進校門,就看到有一間房間,這是什麼地方?(引導幼兒問問門口的老伯伯,認識字的小朋友可以讀一讀牌子上的字)
2、傳達室是干什麼用的?(請門房間的老伯伯作介紹:傳達室是為了小朋友的安全,不讓外邊的人隨便進來,小學生也不能隨便出去)
(二)參觀大操場
1、讓小朋友在大操場上從這頭跑到那頭,感受大操場很大。
2、老師:「小學的大操場和幼兒園的操場比一比哪個操場大?為什麼小學的操場那麼大?(小學生比幼兒園小朋友多)
3、看一看操場上有些什麼運動器具?
4、老師總結:「小學操場上的運動器械比幼兒園多,比幼兒園大,有的運動器具很高。有跳高、跳遠用的沙坑,有打籃球用的籃球場、有向上爬的竹竿,還有雙杠、單杠等,有的是高年級的哥哥、姐姐鍛煉身體用的,有的是一年級小朋友玩的,玩運動器具時要注意安全。
5、觀看小朋友升旗、早操。
引導幼兒觀看許多小朋友在操場上排著整齊的隊伍,升旗時戴紅領巾的小學生是怎麼做的?戴綠領巾的小學生是怎麼做的?看一看小學生做操時的精神,動作和隊伍。
(三)參觀小學生的教室,並同幼兒園活動室作比較
1、小學的教室比幼兒園大,所以說是「寬敞的教室」;
2、小學的客桌椅同幼兒園的不一樣,是兩個人用一張桌子和椅子,稱為「雙人課桌椅」;
3、教室里兩塊大黑板,一塊是老師教小學生學算術、語文、繪畫時用的,一塊是小朋友自己寫字畫圖的;
4、老師:「幼兒園的活動室里有玩具櫥,小學的教室里為什麼沒有?(啟發幼兒談後老師小結:因為小學是小學生上課學習的地方,他們上午下午都要上課,下午不睡午覺,每上完一節課休息一會兒又要上第二節課,小學生玩的時間比我們幼兒園小朋友少,所以教室里就沒有玩具櫥了)
(四)觀看小學生上課
1、聽一聽小學生上課前要響幾次鈴?聽了第一次鈴聲告訴幼兒這是預備鈴,小學生是怎樣准備上課的?
2、提醒幼兒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並引導他們要像小學生一樣坐端正。看看桌上的學慣用品放的位置;
3、聽小學老師上課,看小學生怎麼動腦筋舉手回答老師體溫,如何注意聽講;
4、下課後小學生干什麼么?(有的自己放鬆一會,有的自己走到廁所小便作準備工作)
三、回到幼兒園
老師:「今天我們參觀了什麼小學?看到了什麼?應該怎樣准備做個小學生?」(請幼兒交流)
四、延伸活動
可組織去年入小學的離園哥哥姐姐開個見面會,讓幼兒向一年級的哥哥姐姐提問題,讓他們對小學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篇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方案
一、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要求
(一)教育目標與內容
說明:
每個小組選擇一個主題,大、中、小班三個年齡段分別設計一個社會教育活動。
根據主題確定教育目標(注意層次性:直接目標與間接目標;主導目標與次要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精選內容(基於主導目標篩選教育內容),收集素材(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貼近幼兒生活經驗選擇適宜的教育材料)。
1、幼兒的多元文化生活。通過分享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家庭習俗、語言、食物、音樂、價值觀、家庭關系、生活類型、文化慶祝和民族遺產等,提供給幼兒必要的技能、知識,發展他們對自己的良好接納以及對別人的積極認識,理解在快速變化的、復雜的、獨立的社會中生活的豐富與合作。
2、幼兒的心理和價值觀。社會和物質環境以尊重為關鍵特徵,為幼兒提供一個屬於他們的位置。特別關注幼兒獨立
意識的發展;如何處理嫉妒、害怕、攻擊性的情感、與別人玩的能方和友誼的發展;如何控制他們生活中的想像角色的發展等方-面;同時,也關注幼兒道德發展的三個方面:對道德的思考、自我評估及抵抗偏差想法和行為的意識,從而促進幼兒的道德行為。
3、對歷史的感知。幼兒的過去(個人歷史或生命歷程)、遺傳、家庭歷史及其他幼兒的家庭歷史都是幼兒歷史教育有效的手段。幼兒在活動中建立起對歷史理解的同時也建立起對時間的理解。
4、地理。在幼兒園階段,地理學習主要把焦點放在三個方-面:解釋不同區域(地區、國家、世界)的人和地方有什麼不同;描述和評價物質和文化世界的關系(人類大陸的關系,包括環境保護和守恆);確定由物理和經濟因素造成的問題(包括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5、幼兒作為消費者。社會科學課程選擇了10個經濟概念用於學前兒童學習:消費欲與需要、缺乏、區別資源(人類資源、自然資源和資本財力)、計劃、目標排序、購買的先後、主次)、商品(我們買的東西)和服務(別人為我做的事)、買者和賣者、生產者和消費者、錢(知道錢的作用,認識和命名錢)、選擇(消費教育的目的是幫助每個人能用他們有限的資源做出最可能的選擇)。
6、幼兒對年齡、衰老和死亡的認識。幼兒缺乏對這三個
概念的清楚和正確的認識。社會科學課程給予幼兒情感支持;對幼兒關於年齡、衰老和死亡的問題給予正確的事實回答;幫助幼兒鑒別關於年齡、衰老和死亡的公式化的人物與神話;讓幼兒知道死亡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增加幼兒關於老齡的信息;促進幼兒對所有年齡的人的尊重;給幼兒提供訓練傾聽、自我表達、同情和價值判斷的機會。
(二)教育模式與方法
說明:
基於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選擇最匹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每個教育活動確定一個教育活動模式,但同一種模式下可以採取多種方法,構成教育過程的不同環節。
1、教育模式
主題教育模式、方案教育模式、區域教育模式、旅行教育模式
2、學前社會教育的一般方法
實踐練習法、社會調查法、參觀法、表演法、講解法、談話法、討論法
3、學前社會教育的特殊方法
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
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格式
(一)活動名稱
(二)設計思路(教育模式與方法的選擇依據與實施活動的教育意義)
(三)教育目標
(四)活動准備(材料准備、經驗准備)
(五)活動過程(基於教育內容及其進度劃分若干環節或步驟,包括每個環節或步驟的教育指導方法;文字描述困難時可以配合情景圖)
(六)參考資料
(七)附件
三、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設計的撰文要求
(一)以小組為單位,明確責任、分工合作,集體討論,組長負責整理文稿並且註明每個成員在設計中的任務及其貢獻。
(二)每個小組在指定范圍內選擇一個主題(不得重復),設計一個系列活動(大中小班各一個)。整個系列活動的字數控制在4,000-5,000字之間。
(三)註明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的參考資料及其出處。
(四)教育活動中設計的輔助材料一律作為附件,附在正文的後面。
(五)完成時間:12月31日。
篇三:幼兒園社會領域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體驗和感受到笑臉帶來的快樂,並將快樂傳遞給他人。
2、能主動、友好的與人交往,並掌握與人交往的技能。
活動准備
每人一枚笑臉,笑臉的形態要不一樣、圓形彩色紙、水彩筆、人們各種笑臉的ppt
一、以給幼兒送禮物的形式導入。
二、談話活動
1、自己的笑
打開禮物後,好多小朋友都笑了,你們為什笑了?
你會在什麼時候對別人笑?
2、別人的笑臉
以ppt的形式出示人們笑臉的圖片,讓幼兒體會微笑給人的感受。
你在什麼時候會看到別人的笑臉?
你看到這些笑臉時你喜歡不喜歡?為什麼?
笑臉給人什麼感覺?(溫暖、友好、快樂……)
三、製作笑臉娃娃(背景音樂:《歌聲與微笑》
1、師:當你們收到笑臉娃娃的時候,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你們想把笑臉娃娃也送給別人,讓其他的人也獲得快樂嗎?
2、製作笑臉娃娃
師:人在笑的時候眼睛是什麼樣?嘴巴是什麼樣的?現在我們一起做一個笑臉娃娃吧。
四、贈送笑臉娃娃,體驗快樂(背景音樂:《歌聲與微笑》)
師:你想把笑臉送給誰?
你為什麼要送給他?
送的時候你該用什麼表情?對他說什麼話?
五、活動延伸:
放映本次活動的錄像,讓幼兒感受到當送出或收到笑臉娃娃時同伴的表情,體驗微笑帶來的快樂和能傳遞友情。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如何看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陳小春狙擊手是什麼電影 瀏覽:408
電影m代表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261
如何用pr剪電影預告片 瀏覽:404
什麼電影根據茅盾小說 瀏覽:281
如何把下載的電影放進ipad 瀏覽:111
一個人拿金木水火土的電影是什麼意思 瀏覽:243
文松主演化妝師電影叫什麼 瀏覽:66
剪輯電影如何選音樂 瀏覽:1
電影院裝修電價格多少錢 瀏覽:768
侍神令電影投資多少 瀏覽:668
想看的電影怎麼才能在上映 瀏覽:117
父母的愛電影怎麼能找到 瀏覽:416
有哪些電影可以投屏 瀏覽:237
小K拍了哪些電影 瀏覽:245
韓國電影不哭媽媽是什麼案件 瀏覽:578
怦然心動電影時長是多少 瀏覽:404
電影垂簾聽政全部免費 瀏覽:314
床上看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12
西寧私人電影院有哪些 瀏覽:679
2019年美國最好看的電影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