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院分貝多少
100分貝左右。
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里會產生很大的噪音,可超過100分貝,如果不經過隔音處理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噪音污染。
級別分類
分貝記為dB,用於表示聲音的大小。1分貝大約是人剛剛能感覺到的聲音。適宜的生活環境不應超過45分貝,不應低於15分貝。
按普通人的聽覺:
0-20分貝很靜、幾乎感覺不到;
20-40分貝安靜、猶如輕聲語;
40-60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
60-70分貝吵鬧、有損神經;
70-9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90-100分貝吵鬧加劇、聽力受損。
B. 看電影最好的聲音的分貝是多少
50-60分貝
C. 電影播放時聲音大小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也遇到過,確實高清電影有時候聲音都會很小聲,其實這個不是什麼大問題,基本每個播放器都有下面該選項。
解決辦法:正在播放--音頻調節--音量放大,選擇X1至X10,選擇至合適音量即可。
D. 好多電影都是音效聲音正常,但是每到人聲對話的時候,人聲就特別小
就是聲道的問題,電影大多都是5聲道以上,你那種應該是聽的後置的聲道,而不是前置的主聲道,後置或是其它的聲道,都是為了在一個環繞聲場中讓你聽出某個聲音是從哪個方向過來,也就是讓你在現場的聽覺效果。
而所說的人聲小,就是後置或非主聲道,它就是產生聲音方位的作用。
如果你的片子是5聲道以上的,你就設置一下,只聽主聲道,如果你的片子只有2聲道,那說明壓縮片子時就壓錯了,沒辦法了
E. 電影院里一般在多少分貝
100分貝左右。
我國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中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稱為環境雜訊污染。聲音的分貝是聲壓級單位,記為dB。用於表示聲音的大小。《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雜訊標准》中則明確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晝間50dB、夜間40dB;
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晝間55dB、夜間45dB;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晝間60dB、夜間50dB;工業區,晝間65dB、夜間55dB;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內河航道、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晝間70dB、夜間55dB,(夜間指22點到次日晨6點)。
(5)電影對白聲音大小是多少擴展閱讀:
按照國家標准規定,住宅區的噪音,白天不能超過50分貝,夜間應低於45分貝,電影院允許的噪音排放不能超過這個標准。國家《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測量方法》中第5條4款規定,在室內進行雜訊測量時,室內雜訊限值低於所在區域標准值10dB。
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里會產生很大的噪音,可超過100分貝,如果不經過隔音處理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噪音污染。
F. 國家規定影視作品聲音音量標準是多少
一般電視上的新聞就是標准了。
G. 請問,可以通過聲道調節電影背景音和對白的大小比例嗎
不能
單聲道
單聲道是比較原始的聲音復制形式,早期的音效卡採用的比較普遍。當通過兩個揚聲器回放單聲道信息的時候,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聲音是從兩個音箱中間傳遞到我們耳朵里的。這種缺乏位置感的錄制方式用現在的眼光看自然是很落後的,但在音效卡剛剛起步時,已經是非常先進的技術了。
立體聲
單聲道缺乏對聲音的位置定位,而立體聲技術則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聲音在錄制過程中被分配到兩個獨立的聲道,從而達到了很好的聲音定位效果。這種技術在音樂欣賞中顯得尤為有用,聽眾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各種樂器來自的方向,從而使音樂更富想像力,更加接近於臨場感受。立體聲技術廣泛運用於自Sound Blaster Pro以後的大量音效卡,成為了影響深遠的一個音頻標准。時至今日,立體聲依然是許多產品遵循的技術標准。
准立體聲
准立體聲音效卡的基本概念就是:在錄制聲音的時候採用單聲道,而放音有時是立體聲,有時是單聲道。採用這種技術的音效卡也曾在市面上流行過一段時間,但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
四聲道環繞
人們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立體聲雖然滿足了人們對左右聲道位置感體驗的要求,但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家逐漸發現雙聲道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由於PCI音效卡的出現帶來了許多新的技術,其中發展最為神速的當數三維音效。三維音效的主旨是為人們帶來一個虛擬的聲音環境,通過特殊的HRTF技術營造一個趨於真實的聲場,從而獲得更好的游戲聽覺效果和聲場定位。而要達到好的效果,僅僅依靠兩個音箱是遠遠不夠的,所以立體聲技術在三維音效面前就顯得捉襟見肘了,但四聲道環繞音頻技術則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四聲道環繞規定了4個發音點:前左、前右,後左、後右,聽眾則被包圍在這中間。同時還建議增加一個低音音箱,以加強對低頻信號的回放處理(這也就是如今4.1聲道音箱系統廣泛流行的原因)。就整體效果而言,四聲道系統可以為聽眾帶來來自多個不同方向的聲音環繞,可以獲得身臨各種不同環境的聽覺感受,給用戶以全新的體驗。如今四聲道技術已經廣泛融入於各類中高檔音效卡的設計中,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
5.1聲道
5.1聲道已廣泛運用於各類傳統影院和家庭影院中,一些比較知名的聲音錄制壓縮格式,譬如杜比AC-3(Dolby Digital)、DTS等都是以5.1聲音系統為技術藍本的,其中「.1」聲道,則是一個專門設計的超低音聲道,這一聲道可以產生頻響范圍20~120Hz的超低音。其實5.1聲音系統來源於4.1環繞,不同之處在於它增加了一個中置單元。這個中置單元負責傳送低於80Hz的聲音信號,在欣賞影片時有利於加強人聲,把對話集中在整個聲場的中部,以增加整體效果。相信每一個真正體驗過Dolby AC-3音效的朋友都會為5.1聲道所折服。
千萬不要以為5.1已經是環繞立體聲的頂峰了,更強大的7.1系統已經出現了。它在5.1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中左和中右兩個發音點,以求達到更加完美的境界。由於成本比較高,沒有廣泛普及。
7.1聲道
7.1聲道系統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在聽者的周圍建立起一套前後聲場相對平衡的聲場,不同於5.1聲道聲場的是,它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後中聲場聲道,同時它也不同於普通6.1聲道聲場,因為7.1聲道有雙路後中置,而這雙路後中置的最大作用就是為了防止聽者因為沒有坐在皇帝位而在聽覺上產生聲場的偏差。因為人的耳朵分左右兩個,這時如果你的後面只有一個中置喇叭,聲場就會有所偏差,這個偏差會造成有時你覺得聲音是比較靠近左邊,因為你左耳先收到聲音,有時又會覺得聲音在右邊,而且聲場不會有立體感,幾乎是很平面的聲音,聽起來不對勁。道理是:當你的耳朵正面不是正對著發音點時,你需要兩只喇叭來修正相位差,這是為什麼聽音樂要至少用兩只喇叭(立體聲)。 所以,用兩個後環繞喇叭所能營造的音場與相位是家庭影院領域里更高級的配置。
H. 一片電影的聲音大小
片源壓縮問題,製作者在壓制影片的時候,源聲道的音量而決定,換句話說,壓制影片的時候,壓制聲道聲音大 你聽到的就大,反之壓制的時候小,你聽到也就小.....
I. 高清電影對白聲音很小
缺乏母語科學的支持 無法正常播放 表現為聲音很小 聽不見 無聲 聽不清 而母語人士有母語科學的支持因此總是聲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