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漢尼拔這部電影好看嗎
漢尼拔.萊克特博士無疑是個令人著迷的角色。
如果說他在《沉默的羔羊》裡面還是配角的話,那麼在《漢尼拔》裡面已經成為中心,超越了史達琳,成為一顆巨星。當然,博士本人肯定是不屑於這樣的稱呼的。
作者托馬斯.哈里斯曾經說過,其實他一直不敢動筆寫《漢尼拔》,恐怕自己的心靈被扭曲。博士的精神力量如此之強大,連作者本身都駕馭不了。
我看《漢尼拔》小說的時間要遠早於看電影,和看《達芬奇密碼》是一樣的。和大多數情況一樣,從精彩與享受的角度來說,小說勝於電影。《達芬奇密碼》的電影是毫無變化地重復著原著,而《漢尼拔》更糟糕,電影與原著的主旨完全背離,很久之後才偶然知道原因。
原著中,漢尼拔博士始終在探尋著史達琳的內心,並且幻想著妹妹米莎的靈魂能在史達琳的地方落地、重生。
而史達琳,出於探員的職責,為了追捕漢尼拔博士,也沿著他的喜好與品位一路追蹤,如同獵犬僅憑著嗅覺前進。但在追捕博士的同時,又無法容忍他被惡棍梅森折磨。(梅森想拿博士活生生地喂豬。)這就像她小時候一樣,忍受不了待宰的羔羊的哀叫,深夜騎著瞎眼的馬逃離了叔叔的農場。就是這種心靈的烙印,讓史達琳在《沉默的羔羊》裡面不畏生死,苦苦追查並成功找到了變態殺人狂「野牛比爾」,為的就是要從兇犯手中救出被折磨的受害人。同樣的原因,讓史達琳從梅森手裡救出了正被折磨的漢尼拔博士。多少年,羔羊的哀鳴,始終在她內心回響,也煎熬著她。
博士看得出這些,「史達琳和一切有知覺的生物一樣,從幼時建立起模式,憑借它的框架來理解以後的見聞。」
而博士本人,也同樣因為幼年的遭遇,從心靈上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了。「在精神病學界,對萊克特博士是否應該被看做人尚無一致的意見。他長期以來就被他在精神病學上的同行們(其中有些害怕他在業務刊物上那枝辛辣的筆)看做某種跟人類完全不同的東西。為了方便,他們就叫他『惡魔』。」
當史達琳被無恥的警界與政客一再作踐和拋棄之後,在自己還未清楚察覺之前,轉變了,為了營救博士,打死了警察,射穿了警徽,擺脫了內心的桎梏。
博士醫治了重傷的史達琳。比肉體的治療更深入的是,博士解開了史達琳心中的一個結,她對父親的愛與恨。並且,對於另外一個陰影,那個一直垂涎於她,又不停地禍害她的督察長助理克倫德勒,給了他一個最適合不過的結局。博士邀請史達琳,按照博士的方式,文雅地、自然地、極其有品位地,吃了他。
史達琳則用自己回報了博士。那是心甘情願的,毫無保留的。
史達琳豁然痊癒了,博士同樣如此。他們互相拯救,互相治癒。「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夢見米莎了。」
他們兩個成為了情人,非常幸福。
而在電影中,史達琳自始至終都是一名忠誠的探員,即便是在麻醉尚未完全退去的眩暈和趔趄當中,還掙扎著抓起一柄餐刀,向博士進攻。博士在搏鬥中占據著優勢,卻發現手腕已經被這位出色的女特工用手銬銬住。最後的結局是,史達琳高舉雙手,等來了前來救援的特種部隊。而博士,砍開了手銬,弄傷了手臂,纏著綳帶逃上了飛機。
影片完全沒有表現男女兩位主角之間的心靈交流,和他們的互相探索、熟悉、靠近。他們的心結為何如此地痛苦,又是如何被打開?這恰恰是原著的主線,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沒有了這些,片子里的恐怖場面全都成了噱頭,毫無意義。如果有人把這部電影稱為「恐怖片」,那是正常的,因為片子完全背棄了原著的主旨。
安東尼.霍普金斯和朱莉安.摩爾的表演是出色的,但電影編劇違背了原著中兩個主人公的本意。
最近才知道,電影之所以這樣改編,是恐怕漢尼拔博士過於被觀眾追捧。畢竟他是個罪犯。 據說這也是經過了作者 托馬斯.哈里斯 本人的同意。
Ⅱ 《驚心食人族》惡魔來歷是什麼
電影並沒有說清楚來歷。
雖然那些認為食人魔是天蛾人、帕祖祖或滴水嘴獸的解釋很有趣,但食人魔曾經是人類的說法無疑更令人可信。
這種說法認為他是中世紀的一個惡人,與魔鬼達成協議後被魔鬼欺騙。還有另一種說法是,他與一個女巫發生糾葛,因而被詛咒,在《驚心食人族2》被刪掉的場景中,有一個盾牌上面有食人魔半人半惡魔的臉,有力地支持了這兩個說法。
評價:
《驚心食人族》前三分之一情節是導演維克多·薩爾瓦發揮了自己的特長,電影之所以能吸引觀眾,就在於在開篇部分就給觀眾奠定了根基,很少有哪個流派的電影能這樣做。但影片後面敘述轉變太大,當那個怪物在警察局裡面對一個排的全副武裝的警察,主角們卻在關於他們的故事裡成了旁觀者。
一個故事可能有很多開頭的問題,但該片是漏洞太大,很多地方毫無意義。電影就抓住了那種暗藏的恐怖因素,就是這種因素使原創光彩奪目。影片中廢棄教堂外面烏鴉的叫聲並沒有為這部電影後半部分渲染出更毛骨悚然、更緊張、越是凶險之地古怪越多的氣氛。
《驚心食人族》逃避了創新的責任,這是美式電影多年來的一貫做法,它只是保守地弄出一個超級龐然怪物來矇混過關,可惜早已經沒觀眾再相信這一套。
Ⅲ 羅騰堡食人魔的影片簡介
1998年9月19日一個叫做奧立弗哈特溫的德國人,公然在網路上徵求自願者賽門成為他死亡餐桌上的人肉佳餚。這個駭人聽聞的事件被揭發後震驚德國,更成為全世界所關注的頭條新聞。多年後一位心理系的研究生決定研究人魔心理的深層秘密,因而遠赴奧立弗的德國住處,展開一系列的線索研究,向世人揭開人吃人背後不為人知的可怕真相…
Ⅳ 食人魔電影
致命彎道 3
Ⅳ 德國食人魔邁韋斯
2001年3月宰殺網友烹食的德國食人魔麥維斯,3日會在德國中部卡瑟爾的法庭受審。法律專家表示,這是德國司法史上第一起食人魔審判案件。自從被捕之日起,麥維斯就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在2日接受采訪時,他依然宣稱,對自己食人的變態行為並不後悔。
離奇食人案司法難斷
現年44歲、對吃人甚有興趣的麥維斯兩年前將一名網友宰殺、肢解、烹食,並在犯案的同時自拍錄像帶留存。警方接獲密報後將他逮捕。消息傳出後引起全球媒體爭相報道,案情離奇程度甚至令調查人員因過度震驚需安排接受心理咨詢。
據德通社報道,審判期間將長達14天,有逾30名證人及專家出庭作證,法官預計於下月宣判。由於吃人在德國並不違法,麥維斯被控「為了性滿足」殺人,以及「打擾死者安寧」,因為他在被害人死後將之肢解;最高可處以無期徒刑。但麥維斯的律師辯稱,被害人是自己要求被殺,因此他的客戶只是「在請求下殺人」,最高僅可處以5年有期徒刑。
審判的關鍵在於:被害人是否自願被殺?據報道,麥維斯與對吃人有興趣的430名網友保持聯系。報道指出,麥維斯的律師准備傳喚曾與麥維斯一起分享吃人奇想的4名男性證人:一名教師、廚師、學生和旅館員工。他們將告訴法官:4人都曾在麥維斯「殺戮室」被屠宰場用的吊鉤吊起來,但因為求死的意志不夠堅定,並未被殺。
德國哈雷精神病院院長、精神病學教授安德烈亞斯·馬爾內羅斯說:「這是一種由性變態引發的食人行為。」法律專家指出,由於被害人的確自願被人吃掉,因此從法學角度而言,很難判定麥維斯犯有謀殺罪。
卡瑟爾市負責此案的檢查官們說,對麥維斯的精神鑒定表明,他目前很正常,而他的被害人可能曾經出現過無法進行理智思維的情況。因此,雖然檢查官承認被害人的確曾經說過想死,但他們仍然在尋求法官以謀殺罪名判處麥維斯終身監禁。
童年不幸致吃人幻想
麥維斯2日在接受德國一家報紙采訪時說,他對自己的殺人行為感到後悔,並稱自己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
但他仍沒有放棄狡辯。「對我而言,那不是謀殺,」他說,「只有違背被害人意願的行為才能稱為謀殺。他(被害人)是把我當做一件工具……而我則幫助他死亡。」
當被問及是否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一種罪孽時,麥維斯回答說:「這是一種罪孽,我後悔殺了人。不過,我認為吃了他是另外一回事。通過吃人,他的一部分留在了我的記憶中。」
對於這種變態行為的根源,麥維斯自己認為是在於他童年的不幸經歷。在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親就離家出走。破碎的家庭使得他在成長過程中缺乏關愛,遇到心理問題時無人可以傾訴,最後形成了一種危險的吃人幻想,並到網上去尋求有同樣感受的人。
被害人「享受」被殺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2000年底,時年41歲的麥維斯開始實現他從小就渴望進行的一個願望。他以「法蘭基」的網名在吃人網站聊天室貼出一則徵人廣告:「征:體格健壯男子,18至30歲之間,願意被屠殺。」麥維斯收到不少回應,但大都是開玩笑的。一直到翌年的2月,麥維斯才找到「情投意合」的網友布蘭德斯,一名在西門子任職的高薪微晶片工程師。
布蘭德斯給麥維斯的回應「認真得要命」。他說:「我將自己獻給你,讓你享用我的身體。不是屠殺,是享用!任何『真正』想這么做的人,都需要一個『真正的被害人』!」布蘭德斯同意3月9日來到羅田堡與麥維斯「網聚」。
根據媒體對麥維斯的專訪,布蘭德斯求死意志堅定。為此,他還特別禁食,以確保腸胃的干凈。看過自拍錄像帶的警官表示,被害人顯然自願接受宮刑。麥維斯用菜刀割下布氏的「那話兒」時,布氏曾經慘叫。麥維斯替布蘭德斯包紮好傷口後,將「那話兒」切成兩半烹煮分食,麥維斯說「味道難吃至極」。
麥維斯接著將失血越來越多的布蘭德斯用刀刺死。
後來,麥維斯繼續在網上找更年輕、肉質更嫩的「對象」,並在吃人網站大肆吹捧自己的壯舉。直至2001年夏天,一名學生向德國刑事調查局檢舉,麥維斯隨即被捕。鍾和
Ⅵ 驚心食人族2的影片評價
《驚心食人族2》跟上一集相比,最大的噱頭是食人惡魔的面目首次清晰「出鏡」。
食人惡魔不再像第一集一樣只在遠景或者快速鏡頭中出現。影片由此從第一集的心理恐怖片轉變成了第二集的視覺恐怖片,故事情節也就無可避免地落入了「孤立無援的環境下人們接連慘死」的俗套中。好在導演很好地營造了恐怖氣氛,節奏控制恰到好處,血肉橫飛的鏡頭對感官的刺激頗為強烈,可看性不容置疑。
惟一使人不爽的是,本集惡魔「露臉」之後,智商急劇下降,手段出奇的笨,開始時靠偷襲得手幾次之後,後面則是未殺人先傷己,連腦袋都丟掉了。回想一下,第一集里那怪物開著一輛卡車在高速公路上跑來跑去運送屍體,打死我也不相信這兩個惡魔是同一個傢伙。
全片最精彩的一段,要算食人魔吃了一個人腦袋,然後揪掉自己的腦袋長出新腦袋,就像影片里說的,它吃什麼補什麼。
影片翻譯過來叫做《驚心食人族》,感覺不如叫「笨蛋食人魔」更准確一些。
不要完美只要酷
看《驚心食人族》的開頭十幾分鍾,很多人都會被其畫面和緊張程度所吸引。落日余暉之下,荒涼的公路上一輛汽車在行駛,而神秘大貨車的不時出現讓觀眾的神經早早綳緊。千萬別把影片看完,因為恐怖的結尾會將開頭的美好印象完全沖洗掉。
續集中,導演維克多·沙爾瓦再次玩起他的拿手好戲。又是傍晚金色晚霞下的好戲,野外的農場里莊稼都被晚霞染成了金色。整個畫面美得像是濃墨重彩的風景畫。不過,附近樹上呱呱亂叫的烏鴉已經預示了畫面中農夫和他的兒子必定有人要遭遇不測。而鄉村公路上古老的大巴士的出現,為剛剛來臨的恐懼找到了延續……
已經在前不久的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上看過該片的影迷稱,這部影片的確不乏令人難忘的很酷的畫面。不求完美,但求有點酷,這恐怕是維克多·沙爾瓦的導演技法。
食人魔依然半遮面
2001年的《驚心食人族》最讓影迷不滿意的是,他們連這個食人魔的真面目都沒有看清楚。這個食人魔雖然吃人不眨眼,但卻始終沒有什麼機會讓觀眾看個清楚。恐怖不是他不想,而是覺得實在沒臉見人。第二集中他那張見不得人臉雖然經過電腦特技處理,不過也別指望能夠將它看得真真切切。看不清的東西才嚇人,相信這部續集仍將用簡潔的手法創造凌厲的恐怖效果。
Ⅶ 電影中漢尼拔喜歡吃人,你看完電影《漢尼拔》有哪些啟示
通過看電影漢尼拔,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心理學的啟示,通過電影中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觀察人物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蛛絲馬跡都可以挖掘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每一個人的心理活動。靈魂的進化有著不同的等級,世俗中人也一樣,普通人物,精英人物以及大領導。這些人的思維,說話,自身的控制力,做事的風格都有著極大的不同。
如黑人巴尼,思維混亂,不能夠及時了解領導的意圖,但是影片中其他人物如漢尼拔,警官,亦或者是富家少爺維傑都有著超乎常人的思維能力,他們都可以根據一些細微的表情猜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再如表達能力,巴尼思維混亂,自己看到的事實都不敢相信,他總是按照自己的觀點解決事情,但是那些能力較強的人,總是言簡意賅,每句話都能抓到主題,與別人交流,雖看似綿綿無力,但早已交鋒幾回。
偉大的人總是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控制能力超強,他們身形挺拔,靜時如處子,動時如脫兔,而那些普通人則懶懶散散,因此平時的生活中我們應當主義自己的細節,以此來讓自己的格調再高一點。
Ⅷ 如何評價電影《少年漢尼拔/漢尼拔崛起》
首先,劇情上的平淡。該片的編劇是托馬斯·哈里斯,這位神奇的人物一手創建了漢尼拔的恐怖世界,從《沉默的羔羊》開始,到其後傳《漢尼拔》再到前傳《紅龍》以及這部《少年漢尼拔》,全部由這位心裡大師先著成原著再改編成劇本。雖然有了大師的手筆,但故事的背景已經限定了大師的發揮。畢竟這部影片的主要任務是介紹漢尼拔怎樣從一個天真的少年變成那位心思縝密、學識淵博卻又心理變態的恐怖食人惡魔,所以作者不得不用大量的段落來描繪故事的背景,漢尼拔生活的動盪以及出現的各路人等。於是我們看見了漢尼拔家庭慘遭戰火的蹂躪,看見了二戰時的大環境,看見了漢尼拔成為食人醫生的原因——他的妹妹被幾位飢餓的士兵所吞噬,當然也看見了漢尼拔的復仇。這樣的故事設定沒有缺陷,但也沒有了出彩之處。它完美的解釋了漢尼拔的成長過程但也使整個故事流於平常。在之前的幾部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漢尼拔的剝人麵皮,精巧無比的開顱手術,當然也有令人無法忍受的人腦宴,雖然血腥無比但我們依然驚嘆於編劇的構思奇巧。但這些在本片中卻通通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無數遍地重復低成本恐怖電影。故事的劇情也是如此,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陷阱被老套的復仇情節所取代,漢尼拔系列的中大量的心理暗示幾乎成為了此系列異於其他恐怖片的標志,還記得《沉默的羔羊》中克萊斯前去探望漢尼拔的場景么?一位警察一位罪犯,一位審問一位回答,一位牢內一位牢外,但幾次交手之後反而是漢尼拔的心理暗示牢牢地控制住了克萊斯,兩人的角色迅速地發生了變化,可在《少年漢尼拔》中這些都盪然無存。其實也不能怪編劇,畢竟當時漢尼拔還是個懵懂少年,若是此時他就如此恐怖那反而不合邏輯。
但編劇對鞏俐所飾演的紫夫人這個角色的處理就實在是令人發指了。紫夫人是漢尼拔叔叔的遺孀,其全家都在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喪生,她帶來的日本文化讓漢尼拔著迷。無疑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紫夫人講述的嗜血故事讓少年漢尼拔對暴力殺戮有了進一步的心理認同。同時鞏俐對少年漢尼拔日本劍術的訓練,也成為了漢尼拔身手敏捷的原因。於是東方式的神秘和日本文化中對殺戮和求義的崇拜成為了漢尼拔變態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故事到這里紫夫人本還可以有大量的發揮空間,但可惜的是編劇至此截然而止,在隨後的劇情中紫夫人再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就是在漢尼拔殺人的間隙出來跑跑龍套,之前所謂的漢尼拔重要精神導師純粹淪為噱頭。通關全片,紫夫人唯一的作用就是帶來了日本文化,其他時間通通成為花瓶,讓漢尼拔「自學成才」,我不得不說編劇有著一個夢幻般的開局,但卻很庸俗的收尾。
其次,表演上的平淡。這次的人物設置迥然於前作,前作中漢尼拔是邪惡的一方,無數的人在他的變態行為下死無人形。而這次的設定卻使觀眾的同情灌注到了漢尼拔這邊,而吃了漢尼拔妹妹的幾位軍人卻成了邪惡的代表。於是又一次臉譜化的表演開始了,先說反方,幾位演員的表演都很到位,對於各自所飾演的人物都有著各自理解,但不壞並不代表出色,恰恰就是因為表演的不壞才使人感覺過於平淡,沒有亮點。安東尼霍普金斯能夠因為這個角色名留青史就是因為他的革新,給我們了一個前所未聞的變態殺手,而此片中的幾位反角沒有任何的出彩之處。再說正角,不論是鞏俐還是加斯帕德·尤利爾都表演的非常賣力,可以看出兩位演員在各自的角色上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尤其是加斯帕德·尤利爾,他力求能夠表現出漢尼拔的兇狠和殘忍。但沒有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心裡操控以及對於大局的冷靜控制,他最終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殺手。鞏俐就更慘了,可以說編劇所賦予這個角色的發揮空間基本為零,鞏俐力圖試自己不要淪為花瓶,不論是與偵探的交鋒還是與漢尼拔的交流鞏俐都嘗試著與眾不同,但可惜的是她的努力最終還是淹沒在劇情的平庸里。
第三,道具以及場景設置的平淡。先不談《午夜凶鈴》裡面意想不到的場景安排(有幾個人一開始覺得電視機會是貞子使用的重要道具?)也不談《電鋸驚魂》裡面豎鋸老爺子所創造出來的各種各樣你最恐怖的噩夢里也不會出現的場景,僅就前幾部漢尼拔來說,不論是關漢尼拔的地牢、廢舊的倉庫都被導演處理的「別有風味」,但這次僅僅有醫學院的存屍池還湊合讓我嗅出了一點味道,其他的場景都平淡無奇。道具上被無數變態殺手所無數次唾棄的槍頻頻出現,雖然年輕的漢尼拔一槍也沒有開過,但這也絕對可以傷到鐵桿粉絲的心。變態殺手的強悍之處就是在於他們對於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工具的喜愛,大名鼎鼎漢尼拔大夫那次不都是用他的手術刀一點一點地震撼你的神經?而這回年輕的漢尼拔什麼時候都是手槍一掏便打完收工,恐怕這就不是疏忽可以解釋的了。
每年都有無數的影片在印證那句話,一部好的電影永遠需要一個好的故事來架構,不然縱使演員再出色技術再嫻熟也是沒有用處的。平淡二字徹底的毀了這部電影的架構,埋沒了兩位優秀的演員,浪費了一個好的題材,很明顯編劇和導演被故事的設定束縛住了手腳,真是漢尼拔尚幼無以重責。而前傳作品其實和續集一樣,都需要編劇對劇本進行創新,反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前傳可以給編劇的發揮空間更大,畢竟沒有了哪么嚴格的人物設定限制,但近幾年來的幾部前傳電影都令人失望,看來在前傳風潮興起之後電影人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新浪娛樂評價)
Ⅸ 《沉默的羔羊》中讓人毛骨悚然的漢尼拔,他吃人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漢尼拔長大後開始吃人的動機。起初是吃曾經殺害並分食他妹妹的仇人,但到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
我覺得漢尼拔之所以現在如此的禮貌,剋制,自律,高雅不僅是因為兒時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更是因為兒時的這一經歷使他想與當初那些吃他妹妹的人(野蠻,無法控制自己慾望本能的人)往截然相反的方向發展。
再到後來他精通心理學,可以輕而易舉地看穿一個人,看穿大眾,他俯瞰著芸芸眾生,看到人類總是在與本能作斗爭時失敗,但他卻能完美的控制住自己。這時候他不再把人類當成同類。
Ⅹ 電影《沉默的羔羊》博士是吃人魔,為什麼漢尼拔博士要幫女主
《沉默的羔羊》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oyBZdn_qMDleHI7QpNA5Q
聯調局學院學員 Clarice M. Starling(喬迪·福斯特 飾)受行為科學組的 Jack Crawford(斯科特·格倫 飾)指派,前往州立巴爾的摩法醫院訪問被監禁的精神科醫生 Hannibal Lecter(安東尼·霍普金斯 飾)。Lecter要求轉到條件較 好的聯邦機構,遠離常常折磨他的 Frederick Chilton 醫生(安東尼·希爾德 飾),並願意為此提供持續作案的連環殺手水牛比爾(泰德·萊文 飾)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