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征大會師劉蘭峰紅軍師長原型是誰
劉蘭峰,人物原型是四方面軍的師長何畏(後來升為軍長),此人性格剛烈,是一員猛將。
到陝西後,因政治斗爭激烈,何畏離開組織跑到廣東隱居,後回老家海南當教員,對過去隻字不提,得了善終。
(1)馬步芳如何玩女紅軍電影擴展閱讀:
何畏(1900年—1960年),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賢,廣東省樂會縣人。
原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的高級軍事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百色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9軍軍長(政委詹才芳,副軍長許世友)、中華蘇維埃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大學、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政治委員、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等重要職務;
後脫離革命,回到家鄉,1960年病逝。
㈡ 12歲成為上校的馬繼援,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在民國軍閥中,西北馬家軍是實力雄厚的一支,馬家軍分為青馬和寧馬,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青馬,青馬的代表人物,馬步芳。馬步芳,回族人,其爺爺就是當初陝甘回變的首領,其家族一直盤踞西北,馬步芳跟著其父投靠西北軍,後來在蔣介石和馮玉祥之間周旋,實力不斷的提升,成為地方的實力派。到了1934年他已經成為青海省代主席,和西北五省的總長官。
馬繼援(左)
㈢ 發生在河西走廊的紅軍故事
寒流中的晉西北,風拋黃沙,冷風剌骨。我在這個時候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陌生的筒直沒有一點鄉情之感了。現實已遠離了我兒時的記憶,一條鐵路橫空而過,把村子分為兩片,其中一片已經物是人非,靠近公路卻冒出一個嶄新的村莊來。倒是老村口的洪根林墓依然在黃風中漾著蒿草,露出了嶙峋的石頭,只是多年的風蝕作用,已把石縫中的泥土掏得精光。在我記憶的深宮里,洪根林老人頗值得我喜歡。記得上世紀70年代,這個紅臉老人經常挨斗,卻是格外想得開心,他好酒、愛吃黃鼠、蛇、鳥肉。聽大人們說,洪根林老人16歲就給馬步芳部下的一個營長當馬弁,經事之多,頗有一些傳奇經歷。因為這個緣故,我和小夥伴們總愛糾纏著根林爺爺給我們講他年輕時候經歷的那些事,老人也歡快地說起當年的所見所聞,而且是滔滔不絕。在老人講述的陳年舊事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馬步芳騎兵攻襲紅軍女團的悲壯故事。
按照老人的親歷所見,當年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後到達陝北,其中有一支隊伍就是紅軍女團。這支隊伍在河西走廊行軍時受到馬步芳騎兵的突然襲擊。在經過長征飢渴勞累的困苦奔波後,紅軍女團的所有戰士體質嚴重下降,加之彈葯不足,面對勁敵的突然襲擊,盡管進行了殊死抵抗,還是被馬步芳匪兵沖散了。除了極少部分突圍逃脫,大部分紅軍女戰士戰死沙場。據根林老人說,當時馬步芳匪軍人俘虜了不少女紅軍,有姿色的被挑出來供當官的挑選,其餘的當場就受到了匪兵們的蹂躪,十有八九在反抗中慘遭殺害。有的女紅軍反抗無力,寧肯與敵人同歸於盡也不失氣節。最讓人欽佩的是褚傳英等九位女紅軍,因姿色出眾被挑出來勸做匪軍軍官的官太太,她們被俘後未曾受過匪兵們的戰場蹂躪,但她們拒絕了匪兵營長的禮遇,集體絕食抗拒。匪軍營長無奈,又把她們強行分開進行單人威脅利誘,在地上安置了「死亡之門」和「反正夫人」的路標,一個一個推出來讓紅軍女戰士選擇。結果令匪兵們難以想見的是,褚傳英等九位女紅軍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死亡之門」,寧死也不當國民黨軍的官太太。最後,九位女紅軍或絕食而死,或自殘而亡,沒有一個貪生怕死者。女紅軍堅定的信念和視死如歸的精神,令所有的國民黨軍人欽佩不已。
記得洪根林老爺爺每次講述他目睹女紅軍們一個一個地從容死去時,還禁不住感嘆連連。我每每想起根林爺爺的講述,總是對先烈們產生無限的敬仰。當我上大學的時候,翻遍了黨史軍史,也沒能在史冊中找到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蹤跡。
㈣ 姐姐的劇情簡介
1937年在甘肅河西走廊,我紅軍西路軍婦女獨立先鋒團與國民黨西部騎兵部隊進行了一場懸殊的激戰。
倖存的女紅軍姐姐在返回隊伍途中救起了紅軍小號兵,她倆相依為命。路上又遇到一個家破人亡的裕固族小姑娘,三人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行進。
小號手為尋覓食物被敵人槍殺,姐姐也犧牲在長城腳下,小姑娘帶著兩位戰友的遺願,繼續前進。
故事梗概
1937年3月9日至10日,紅軍西路軍在甘肅省河西走廊的犁園口一帶,和國民黨馬步青、馬步芳部隊進行了一場力量懸殊的激戰。倖存下來身負重傷的婦女先鋒團戰士姐姐,流落在附近的山谷林中。
在一個細雨蒙蒙的清晨,姐姐救起了一位昏迷不醒的三十軍的小號手。在她的精心護理下,他病勢日趨好轉。從此,這兩位紅軍戰士相依為命,歷盡千辛萬苦,頑強地尋找著自己的戰友和部隊。在飢渴交加,又受到海市蜃樓捉弄的艱苦環境中,他們不氣餒,苦中作樂盡情歡笑。
幸而在沙磧的黑山口遇到一位裕固族小姑娘,這兩位紅軍戰士才得到一頓飽餐暢飲。小姑娘的家慘遭國民黨馬家騎兵的焚燒,父親被殺害,她無依無靠,便隨這兩位紅軍戰士一起往前走。
他們在荒無人煙的沙漠里找到了一本紅軍西路軍婦女獨立團犧牲的姐妹們的名冊。姐姐捧著名冊悲愴而又堅毅地說道:她們的名字應該讓後人知道。艱險和痛苦,並沒有磨去他們的意志,他們互相攙扶著,向陝北方向走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精神。
然而,經過的混沌一片的風沙搏鬥,身負重傷的姐姐,終於躺倒在烽火台下。為了使姐姐能夠活下去,小號兵在荒漠上尋找可吃的東西。而當他的捕獵一隻野兔時,遭到了敵人的槍殺。
小號兵的犧牲,使姐姐和小姑娘悲痛萬分。倔強的小姑娘背起重病的姐姐,繼續在沙漠上行走。
在古老、雄偉的土長城壁上,奄奄一息的姐姐用最後一點力氣,頑強的刻下了犁杖的印記。
小姑娘默默地埋葬了姐姐,拿起那本烈士的名冊,背上小號兵的軍號,繼續朝陝北方向走去。
㈤ 萬水千山住主要講了什麼
《萬水千山》是華純、成蔭導演, 黃凱 、藍馬主演的電影。 1959年在上映。影片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
㈥ 民國一軍閥:強佔千餘名女性,逃跑時財產裝了三架飛機,後來怎樣了
民國初期,國家的局勢還是動盪不安的。因為當民國剛剛建立不久時,所以還有很多零散的勢力,也就是那我們現在口中所謂的民國軍閥。這些軍閥往往是清朝末期所殘存的勢力,在清朝與民國交界的時候,憑借著殘餘力量擁有了自己的勢力。但是他們只是憑借自己的力量來壓榨當地的百姓而非為國家做貢獻。
㈦ 電影《萬水千山》詳細內容1000字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突破了敵人防守來到大渡河渡口。但大渡河自然條件險惡,數萬大軍難以通過。後有敵兵追擊,前有天險擋路,我軍決定要排除萬難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渡口,以保大軍渡河。紅軍前衛營不畏艱險、頑強戰斗奪下瀘定橋,並鋪設橋板,使紅軍大部隊安然渡河,繼續向大雪山進發。在雪山行進的過程中,天氣極為惡劣,許多戰士都犧牲在這里,但大雪山還是被我軍征服。1935年8月,紅一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大軍繼續行進。在大渡河戰斗中受傷的指導員李有國舊傷復發,情勢危機,房東老大爺將自己僅有的一匹馬送給了紅軍。草地行軍艱苦異常,首長殺掉了馬分給戰士們吃,李有國用樂觀向上的態度鼓勵著大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紅軍終於走出草地,戰士們一鼓作氣打垮了前來襲擊的國民黨馬步芳軍隊,隨後,又迅速突破敵軍重兵防守的天險臘子口。1936年12月,歷經千難萬險的紅軍終於與紅十五軍團在陝北勝利會師,完成了可歌可泣的兩萬五千里長征。
我時常在想,老電影為什麼會是佳作呢?看了這部《萬水千山》後,想法又明確了些。
道具上當然沒的說,和現在沒什麼差別,在軍服上要好些,紅軍的制服顏色不一,補補丁丁,不像現在的電影里的那些,新得像是剛拆包裝似的,一看就很不舒服。
但最大的差距還是在人的塑造上,別的不說,這部電影是描寫紅軍先鋒一個團的,出現的最高領導就是團長,而與之類似的當今電影《我的長征》,明明只是描寫一名士兵,主席和總理卻出現了好幾次,出現也就出現吧,還把一些教科書上要交代的東西脫口而出,你當我們是不看書的呀??
更大的差距體現在士兵群眾演員的塑造上,過去的電影里的士兵們看上去是活的,現在的卻是「死」的,一看就是在背台詞,面部表情不生動。《萬》中,紅軍戰士們幾次說道:「走走走,我們到底要去哪。」副營長說:「你倒是來教訓教訓我這落後份子。」紅軍小戰士他爹說道:「長征何時是個頭,說是要亢抗日連個鬼子的影子也看不見。」這些情節在現在的紅軍題材電影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紅軍戰士也是人,不可能表現得很高覺悟,戰場上士兵發發牢騷很正常,偏偏現在的電影里這點就表現得很假。其實吧,現在拍電影肯定比五、六十年代禁忌要少許多,但結果拍出來的東西反而更假了,這是什麼原因?歸根到底是導演的問題
電影里也出現了女角色,副營長的妹妹,形象生動鮮明,不像現在某些電影里的女戰士是個只知道談戀愛的花痴,我就搞不懂你整那麼多火線戀愛的情節幹嘛呢,自娛自樂?《萬》里的營長同志似乎也許對妹子有那麼一點意思,但在戰場的他會一有機會就整這一門心思么?頂多也就偶爾關照一下。
吐槽無力,應該算是不可復制的時代作品了~~~
㈧ 《驚沙》的觀後感是什麼
《驚沙》觀後感
電影《驚沙》以宏大的場面、跌宕的情節、全新的視角和細膩的手法再現了74年前發生在大漠深處一段驚心動魄、悲壯慘烈、震撼人心而又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非常真實地再現了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秦基偉將軍率領西路軍少量微弱兵力對抗剽悍勇猛國民黨馬家軍的歷史場景。當時西路軍兵力是以三百來人對七千多人,在零下三十攝氏度,衣著單衣單褲、缺少彈葯的情況下,在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守城3日,最終勝利突圍。這部電影很好地歌頌了西路軍將士不怕犧牲、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頌揚了我軍英勇不屈的軍魂。
紅軍和解放軍的領導人都是大智大勇的人,是運籌帷幄的人,是戰勝敵人於千里之外的人,他們和他們的隊伍是能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而敵人一般是剝削人民的人,對人民有罪的人,簡直是一群烏合之眾的流氓。故事的結局是不管敵人如何武裝到牙齒,都是戰勝不了智慧的領導人和英勇的人民軍隊。
看了這部電影,總還是有些新的感受的,聯繫到工作,對工作還是有些建議和覺悟的。
1、人應該追求一些高尚的東西,就是人的自由。
共產黨建立人人自由、平等的人民富裕的新中國,實現的途徑是人人努力,不怕犧牲。而馬步芳就是土匪的那一套,地盤,地盤、女人、女人等這些低俗的東西。因此工作中有更多核心的東西讓大家團結的方法,從精神上有戰勝對手的信心。
2、領導人的作用非常的大,關鍵時刻要展現出大智大勇的智慧。
3、人員的分工要非常明確,合作要非常緊密。
4、工作時的「瘋子」。
其實我覺得每一名紅軍戰士都像是「瘋子」,連幺妹這個的小女孩在戰場上都表現得非常英勇。這反映出戰爭的殘酷。其實我們的市場競爭何嘗不是非常的殘酷,我們也要瘋狂起來,市場上沒有了我們的猶豫的空間了。
㈨ 馬步芳1936年圍剿紅軍很厲害,在抗日戰爭時期對中國有貢獻嗎
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在民族危亡的關頭也都會挺身而出,無論他(她)的性別、出身、民族、信仰還是宗教,後人不應忘記。
1939年夏,日軍板垣師團一部,配以汽車、裝甲車、坦克向綏西進攻。日軍向駐守烏拉腦包81軍(寧夏省主席,馬鴻賓為第17集團軍副司令兼81軍軍長)發起進攻,81軍軍官兵奮起抵抗。他們避敵之長,與日軍展開近距離戰,使日軍重型武器不能發揮作用。
他們用大刀砍敵人汽車輪胎,有的敵人還沒有下車就被擊斃。廣大官兵浴血奮戰,使敵人潰不成軍。是役,繳獲日軍汽車2輛和許多武器彈葯。81軍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綏西軍民。
特別是日本皇族水川中將被擊斃。這是繼八路軍於1939年11月在淶源擊斃所謂「名將之花」的日酋阿部規秀中將後四個月中被擊斃的第二個日軍中將,日本朝野為之嘩然,敵華北駐屯軍與關東軍內部也引起互相攻訐。
自此,困處綏包的日偽軍,再不敢越西北雷池一步。所以聶榮臻說過「為民族獨立而英勇殉國的國民黨愛國將士與在抗戰期間為抗擊日本侵略軍而壯烈犧牲的無數共產黨人、我軍將士和人民群眾一樣,將永遠受人民的崇敬和懷念。」
㈩ 介紹電影《暴風雨中的雄鷹》
暴風中的雄鷹 (1957) (Eagles in Storm)
導 演:王逸
編 劇:石魯
主 演:白德彰 孫羽 梁音 宋保義 霍德集
上 映:1957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黑白
類 型:劇情片
暴風中的雄鷹 (1957)故事梗概
1936年,紅軍長征主力部隊已勝利到達陝北,後續部隊的劉指導員及部分戰士不幸被軍閥馬步芳的軍隊所俘。在押解途中,紅小鬼火娃和戰士張大順、小武等乘風暴來臨之時逃脫。他們在樹林里尋食時,嚴守革命紀律,不拿獵人的獐子,取得藏族獵人老巴爾的信任,遂被帶回藏族部落。富戶多湯父子,主張把紅軍戰士交給馬家軍,老巴爾堅決反對,並說服頭人將他們送走。此時馬家軍來搜捕紅軍, 老巴爾幫助紅軍打死了三個追兵。他讓丹果領戰士們到山裡躲幾天,自己去換回在「官墾區」做工的兒子華爾 丹,以便送走紅軍。火娃為救劉指導員,決心隨老巴爾同往。「官墾區」是敵人駐兵開墾的地方,許多兄弟民 族同胞和被俘的紅軍戰士均在此做苦 工。得知敵營長下令活埋劉指導員等人後,老巴爾父子及火娃當晚救出老劉。翌日,敵人為此抓走了華爾丹。 老劉和火娃為不連累部落,要求交出 自己換回華爾丹。頭人深受感動,親自去敵營長處交涉,反受污辱,他決 定與紅軍一起打馬家軍。老劉率張大順、火娃混入敵營,救出了華爾丹等人。敵營長帶兵搶劫了部落,殺害了頭人,並調來更多的兵力包圍了紅軍和藏民。在敵強我弱的危難之際,老劉決定紅軍留下掩護,以保證藏民安 全撤退。戰士們一定要火娃護送身負重傷的劉指導員和藏民們一起撤退。經過一場激戰,留下的紅軍及部分藏 族勇士全部壯烈犧牲。當部落撤至黃河岸邊時,老劉也因傷勢過重而犧牲。火娃和藏民們勝利地渡過了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