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長征途中的兩次大會師以及時間
1935年四川的松潘,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2. 白麥苗扮演者是誰
白麥苗扮演者是黃堯。
主要角色:
1、二黑
作為閩寧鎮的首批「移民」,遠離家鄉和賴以生存的土地,來到完全陌生的地方,依靠自己的雙手在這里打拚出了屬於自己的天地。他身上積極向上、勇於與命運環境抗爭的精神,也是那個年代極具代表性的一群人們的縮影。
2、余紅妹
放羊娃余紅妹,一個「文盲女」,她是一個堅韌不拔、勇於與命運抗爭的西海固女子。16歲的她尚未脫去稚嫩,卻因天不下雨沒收成,而被迫嫁給年紀大且瘸腿的葛老二成了人妻、人母。對生活不甘心的她,堅定地背離父母與丈夫的意願帶著女兒跟著二黑來到黃羊灘。
3、林曉君
從福建來的支援寧夏的幹部,他鼓勵村民種紅菇,在被調回福建之際,還用手帕包住一把黃土帶回福建,用先進科技進行檢驗為這片土地做最後的貢獻。
(2)電影大會師多久擴展閱讀
《山海情》
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西海固的人民和幹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的號召,完成異地搬遷,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勞動和不懈探索,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該劇於2021年1月12日在浙江衛視、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東南衛視、寧夏衛視首播,並在騰訊視頻、優酷、愛奇藝同步播出。
3. 電影《大會師》開機儀式
本人於5月18日,在電影大會師劇組,換上了劇組給的服裝和裝備。等待拍戲時,因一匹馬受驚了,去處置受驚馬時。被馬踢斷了右肩膀的一根骨頭。劇組不管不問,逃避責任。對於我在劇組指定的工作現場,指定的工作時間內,因為為劇組工作的現實不管不顧。對於我因為工作受傷,劇組到目前為止沒有承擔過一點責任。
馬隊給我一萬塊錢的治療費用,明顯不夠做手術的。後期的因傷至殘,因傷誤工等更是沒人承擔。
因此我希望大家幫忙擴散,幫忙轉發,希望更多的橫漂兄弟姐妹們幫我轉發和擴散。希望更多的人關注此事件的進展。讓我們在劇組拍戲時的鐵蹄和炮火之下受傷或者死亡的時候。劇組能夠更加自覺的擔負起其應當擔負的責任。
以撫慰我們受傷的身心。
電影大會師聽說是國家的組,一個如此沒有擔當的劇組,對於因為為他們拍戲而工作的馬師的受傷都不聞不問,不管不顧的組。卻是為了紀念紅軍會師,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對於因為拍戲給我帶來的傷害都不願承擔和面對的劇組,怎麼有資格去拍紅軍長征里的軍民魚水之情?
望擴散,求轉發,希望媒體介入報道。求曝光。
4. 觀看大會師觀後感200字
《大會師》的讀後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想法談一談,例如:
《大會師》表現了共產黨人在艱苦革命年代創造的偉大的「長征精神」,體現了長征途中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紅軍高層領導勇於開拓、不畏艱險、敢於斗爭的優秀品質。
反映了以劉志丹、習仲勛為代表的南梁革命老區、陝北革命根據地人民為紅軍長征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影片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是生動形象的黨史教材。
幕後製作
《大會師》的製片人、甘肅省白銀市原政協副主席李義先生在很多年前就有一個想法,希望把這個大會師故事搬上銀幕。但電影拍攝期間遇到了重重困難,主要是資金問題。
作為一名會寧人,李義為了宣傳會寧,為了通過電影促進經濟建設拉動旅遊,他們用長征精神拍電影,用紅軍精神走完了這段艱辛的道路,最終完成了影片的拍攝。
5. 長征途中的兩次大會師及其時間
1935年6月中旬,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1936年10月二、四方面軍先後在甘肅省會寧縣城和靜寧縣將台堡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紅軍長征結束。
6. 電影大會師觀後感300字左右。
90後的我們,生長在和平年代,不曾經歷戰爭,只能從書本影視上了解一點戰爭歷史,最讓我喜歡的戰爭題材是抗擊外來侵略者,尤其是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日戰爭,中國人民機智勇敢,壯烈不屈,盪氣回腸,可歌可泣。
電影《鐵道游擊隊》,就是抗日戰爭的一個縮影。1956年拍攝的《鐵道游擊隊》,雖然是一部黑白影片,但是,50年代能夠拍攝出如此佳作,實屬不易。而今觀賞,依然扣人心弦、引人入勝。難怪父輩們反復觀看,喜愛有加。
電影《鐵道游擊隊》,是根據同名小說拍攝的。小說《鐵道游擊隊》不是憑空杜撰的故事,而是發生在抗日時期的真實傳奇。鐵道游擊隊,是從百姓中走來的抗戰特種隊伍,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棗庄微山湖一帶為主要區域的抗日武裝。其傳奇般的英勇事跡及影響,在全國及世界留下光輝篇章。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鐵道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鐵道游擊隊由蘇魯支隊任命洪振海為隊長,杜季偉任政委,王志勝為副隊長。鐵道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截列車、打洋行、毀鐵路、炸橋梁、與日偽展開殊死搏鬥。令日偽聞風喪膽。鐵道隊還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過境。被肖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1945年10月,在棗庄和臨城的1000多日軍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擊武裝投降。這是有史以來軍事受降中十分罕見的一幕。
電影《鐵道游擊隊》劇情簡介:抗日戰爭時期,一支由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帶領的鐵道游擊隊,活躍於山東臨城、微山湖一帶的鐵路線上。他們破壞敵人的運輸交通,牽制敵人的兵力,配合主力部隊作戰,屢建奇功,當地百姓稱之為「飛虎隊」,
日本侵略軍小林部隊及其特務隊長岡村視飛虎隊為心腹之患,千方百計進行圍剿。劉洪在戰斗中負傷,得到寡婦芳林嫂精心照料,兩人產生愛情。
不久,日軍前來偷襲,劉洪、李正指揮有方,大敗岡村特務隊。日軍惱羞成怒,四處燒殺,肆意報復。被激怒的劉洪欲在微山湖上與日軍正面對陣,幸虧李正
趕來及時勸阻,飛虎隊實力得以保存,但李正卻因此負傷。飛虎隊休整後,力量壯大,在與岡村特務隊的激戰中,全殲敵人。可是芳林嫂在執行偵察任務時卻遭敵兵逮捕。不久,抗戰勝利,李正傷愈歸隊,率隊赴臨城阻遏國民黨軍隊。北上,救出了芳林嫂,並迫使小林殘部投降。
電影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充滿了豪情和浪漫,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家喻戶曉。時至今日仍讓人心動不已,具有著極強的感染力。
欣賞電影《鐵道游擊隊》,使我又一次感受到國家興旺,匹夫有責;抗日救國,不分老少。由鐵路工人、小攤販、礦工和流浪者組成的非正規部隊,在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才提高了思想,具有了組織紀律性,明確了打鬼子救中國的歷史使命。其次電影情節曲折、險象
環生,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具有很高的觀賞性;機智勇敢,捨生忘死,展現了中國人民的良好品質。這其中,我認為團結就是力量,也正是因為團結一心的凝聚力,才有了步調一致的號令,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看了這部紅色革命電影,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學習,掌握本領,才能服務人民,報效祖國。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7. 紅軍第一次會師的時間地點和隊伍是什麼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成功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紅軍長征大會師階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1、第一支是中央紅軍(後改稱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的長汀等地出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西的吳起鎮(今吳起縣),行程達二萬五千里;
2、第二支是紅二十五軍(後編入紅一方面軍),於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羅山何家沖出發,1935年9月15日到達陝西延川永坪鎮,同陝甘紅軍會師,合編為紅十五軍團,行程近萬里,最早到達陝北的一支紅軍。
3、第三支是紅四方面軍,於1935年5月初放棄川陝蘇區,由彰明、中壩、青川、平武等地出發,向岷江地區西進,1936年10月9日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會師,行程一萬余里;
4、第四支是紅二、紅六軍團(後同紅一方面軍第三十二軍合編為紅二方面軍),於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劉家坪等地出發,1936年10月22日到達會寧以東的將台堡,同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會師,行程兩萬余里。
(7)電影大會師多久擴展閱讀:
選在會寧會師的原因
(一)會寧北鄰靖遠,是紅軍北渡黃河實施"寧夏戰役"的必經之地。奪取寧夏,打通國際路線是中央確定的紅軍會師以後的主要軍事任務。
(二)會寧是隴中戰略要地,三大主力紅軍在會寧會師,既佔領了樞紐地區,又掌握了戰略主動。
(三)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會寧是合力殲敵,威懾敵軍,爭取運動防禦作戰勝利的需要。黨中央部署"靜會戰役",其目的就是為會師掃清道路,同時在運動防禦作戰中給敵以有力打擊。當時在靜會地區紅軍與國民黨部隊進行大小十餘次戰斗,三大主力紅軍是在戰斗狀態中實現會師的。
(四)會寧是隴中產糧大縣,村落集中,加之民風朴實厚道,對紅軍集結休整極為有利。